CN111654087A -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087A
CN111654087A CN202010565665.2A CN202010565665A CN111654087A CN 111654087 A CN111654087 A CN 111654087A CN 202010565665 A CN202010565665 A CN 202010565665A CN 111654087 A CN111654087 A CN 111654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ttery
pulse
battery pack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56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峰
杨麒麟
刘斌生
张凤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cu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cu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cu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cu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56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4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包括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以及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在脉宽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使电池组充电,在脉宽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使电池组放电;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在低温时关断,使电池组在每个脉宽调制信号周期中的充电量与放电量相同,在电池组内部产生热能。本发明可以使电池组实现双向脉冲充电,并具有在低温时通过对电池组产生的正负脉冲电流使电池组加热的功能。

Description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充电应用领域,特别是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由于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极化效应,极化效应会降低电池的充电效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在电池处于低温环境中时尤其明显,低温环境中充电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发生析锂,不仅使电池寿命衰减加快,而且在严重时会在负极上生成锂枝晶并刺穿隔膜而发生内部短路出现安全性问题。行业内研究发现,当对电池组进行正向电流充电时,如果加上短暂的瞬间反向脉冲放电的充电方式(即双向脉冲充电方式),不仅可以在充电时减少甚至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效应使充电强度提高,使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提高,而且还具有抑制锂枝晶生成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延长。行业内有多篇论文对此有过报道,如《双向脉冲充电法对锂枝晶生成的抑制》 (物理化学学报 2006,22(9))、《锂离子动力电池大电流脉冲充电特性研究》(电源学报,2013年1月,第1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锂离子电池脉冲优化充电法的研究》(《电源技术》 2019年07期 )等等。
现有的锂电行业基于双向脉冲充电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学术研究,研究中所用的双向脉冲充电的充电器采用了复杂的开关电源电路,成本较高,尚无真正可以落地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产品。市场上现有的充电器基本上都是基于恒流/恒压模式(即CC/CV模式)设计的,不具有双向脉冲充电的功能。而针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环境充电,一些电池组产品中采用了外部加热方式来对电池加热后进行充电,加热的效率较低,加热功率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会传导给电池,而电池组中靠近热源的区域温度较高,远离热源的区域温度较低,难以均匀加热,而在没有加热功能的电池组中,在低温环境下则是设置为禁止充电,电池组在低温时会无法充电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该电路可以使电池组实现双向脉冲充电,并具有在低温时通过对电池组产生的正负脉冲电流使电池组加热的功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对外端口包括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用以连接外部充电器的正、负输出端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电池组正、负极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其内部电路包括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以及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
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在脉宽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使电池组充电,在脉宽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使电池组放电;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在低温时关断,使电池组在每个脉宽调制信号周期中的充电量与放电量相同,在电池组内部产生热能。
进一步地,所述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管V1、第二可控开关管V2;所述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第三可控开关管V3以及第四可控开关管V4;
所述正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的集电极或漏极、第四开关管V4的发射极或源极,所述负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V2的集电极或漏极以及所述的负输出端;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正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开关管V4的集电极或漏极、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基集或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发射极或源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管V3的基集或栅极;第三开关管V3的发射极或源极接地,第三开关管V3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开关管V4的基集或者栅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感L1与电容C1,所述电感L1与电容C1串联成一支路,该支路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V1至第四开关管V4为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的脉冲时长大于放电的脉冲时长,使得电池组的电量逐渐增加,处于充电状态。
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和放电的脉冲时长相等,电池充进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相等,电池的电量并不增加,此时由于充电电流会在电池的内部阻抗上产生热功率,电池上会有热量产生,并使电池的温度渐渐上升,电池组由于充放电电流的存在而被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在使用原有的恒流/恒压模式充电器的基础上,串联接入本发明的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不仅能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电池组的双向脉冲充电,使电池组在充电时能减少极化效应,提升充电速度,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并可以在低温环境应用时实现电池组的自加热,加热功率所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电池内部,产生的热能利用率高,而且热量在电池中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使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充电应用,并具有抑制电池锂枝晶生成的作用,提高了电池低温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当PWM占空比为90%的双向脉冲充电的电流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TRL低电平且PWM占空比为50%的双向脉冲充电的电流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具体应用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对外端口包括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用以连接外部充电器的正、负输出端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电池组正、负极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其内部电路包括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以及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
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在脉宽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使电池组充电,在脉宽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使电池组放电;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在低温时关断,使电池组在每个脉宽调制信号周期中的充电量与放电量相同,在电池组内部产生热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管V1、第二可控开关管V2;所述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第三可控开关管V3以及第四可控开关管V4;
所述正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的集电极或漏极、第四开关管V4的发射极或源极,所述负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V2的集电极或漏极以及所述的负输出端;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正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开关管V4的集电极或漏极、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基集或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发射极或源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管V3的基集或栅极;第三开关管V3的发射极或源极接地,第三开关管V3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开关管V4的基集或者栅极。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或者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或者还包括电感L1与电容C1,所述电感L1与电容C1串联成一支路,该支路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V1至第四开关管V4为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当均为三极管时,可以两个为NPN三极管,2个为PNP三极管,如图1中标识所示。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的脉冲时长大于放电的脉冲时长,使得电池组的电量逐渐增加,处于充电状态。
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和放电的脉冲时长相等,电池充进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相等,电池的电量并不增加,此时由于充电电流会在电池的内部阻抗上产生热功率,电池上会有热量产生,并使电池的温度渐渐上升,电池组由于充放电电流的存在而被加热。
具体的,本实施例以开关管均为三极管,并且支路中包括有电感L1与电容C1为例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
电路中各元件所起的主要作用为:在PWM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中,R1为驱动V1和V2的基极驱动限流电阻;V1和V2为推挽方式输出的三极管,L1为储能电感并起限流作用,C1为储能电容并起到隔离直流作用;在受控的充电回路中,D1在充电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起关断V3的作用,R2为V3的基极限流电阻,V3起控制信号电平转换作用,R3为V4的基极限流电阻,V4为充电控制开关管。
该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输入端的CTRL充电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如果输入端的PWM信号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V2的B极电压高于E极,V2为关断状态,PWM信号的高电平分别经过电阻R2和R1驱动三极管V3和V1导通,V3导通后会通过电阻R3驱动V4导通,此时充电器正极的电流会通过三极管V4的E极再到C极到电池组的正极,并从电池组的负极流回到充电器负极,形成充电电流;此时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会通过三极管V4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而充电器正极的电流也会流过三极管V1、电感L1、电容C1对电池组瞬间充电,电感L1会抑制瞬间电流过大,电感上的电流会迅速增大,电容C1会被正向充电,C1两端的正向电压会变大。
如果输入端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V1的B极电压低于E极,V1为关断状态,V2为导通状态,电池组的正极通过电容C1、电感L1以及导通的三极管V2的E极到C极再回到电池组的负极进行放电,电感L1抑制瞬间电流过大,C1电容此时会被反向充电,因此当CTRL信号为高电平时,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的脉冲时长大于放电的脉冲时长,电池组的电量会逐渐增加,处于充电状态,图2为PWM占空比为90%的双向脉冲充电的电流波形图。
当输入端的CTRL充电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此时由于三极管V3的基极电压被二极管D1拉低,V3处于关断状态,并使V4也处于关断状态。此时可置输入端的PWM信号占空比为50%,并将PWM信号的频率提高5倍,当PWM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V2的B极电压高于E极,V2为关断状态,PWM信号的高电平分别经过电阻R2驱动三极管V1导通,充电器正极的电流也会流过三极管V1、电感L1、电容C1对电池组瞬间充电,电感L1上的电流会迅速增大,电容C1会被正向充电,C1两端的正向电压会变大。如果输入端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V1的B极电压低于E极,V1为关断状态,V2为导通状态,电池组的正极通过电容C1、电感L1以及导通的三极管V2的E极到C极再回到电池组的负极进行放电,因此当CTRL信号为低电平时,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和放电的脉冲时长相等,电池充进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相等,电池的电量并不增加,此时由于充电电流会在电池的内部阻抗上产生热功率,电池上会有热量产生,并使电池的温度渐渐上升,电池组由于充放电电流的存在而被加热,图3为CTRL低电平且PWM占空比为50%的双向脉冲充电的电流波形图。
在实际应用中,CTRL信号和PWM信号都可以由单片机来产生并经过驱动电路来进行工作。
较佳的,控制信号的状态与功能说明如下表所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元器件参数示例为,V2和V4可以选用功率三极管2SB772,V1可以选用功率三极管2SD882,L1电感取22uH,C1电容取22uF,PWM信号的频率可以选在1k~30 k之间,D1采用肖特基二极管SS14。图4为针对4节串联的14.8V锂离子电池组的具体应用,其中U2运算放大器接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贴于电池组表面,当温度小于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大于280k,此时U2运放输出低电平,通过D1将V3的基极电压拉低,关断V4充电回路。U1为NE555振荡电路,产生占空比为90%的PWM信号,该电路在电池组温度低于0度时,电池组不被充电,但每个PWM周期中的双向脉冲电流会由于电池组内阻的存在而产生的热量,对电池组进行加热,随着电池组温度的上升,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变小,当电池组温度达到2℃以上时,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会变为高电平,使V4的充电回路导通,电池组进入正常充电状态,并且是双向脉冲充电的方式。因此该方案具有对电池组自加热的功能,并且具有双向脉冲充电的作用,成本较低,使电池组在充电时能减少极化效应,提升充电速度,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并可以在低温环境应用时实现电池组的自加热,加热功率所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电池内部,产生的热能利用率高,而且热量在电池中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使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充电应用,并具有抑制电池锂枝晶生成的作用,提高了电池低温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对外端口包括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用以连接外部充电器的正、负输出端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电池组正、负极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其内部电路包括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以及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
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在脉宽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使电池组充电,在脉宽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使电池组放电;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在低温时关断,使电池组在每个脉宽调制信号周期中的充电量与放电量相同,在电池组内部产生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脉宽调制信号来推挽驱动的充放电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开关管V1、第二可控开关管V2;所述由充电控制信号控制的充电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第三可控开关管V3以及第四可控开关管V4;
所述正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的集电极或漏极、第四开关管V4的发射极或源极,所述负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V2的集电极或漏极以及所述的负输出端;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正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开关管V4的集电极或漏极、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基集或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V1与第二开关管V2的发射极或源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管V3的基集或栅极;第三开关管V3的发射极或源极接地,第三开关管V3的集电极或漏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开关管V4的基集或者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L1与电容C1,所述电感L1与电容C1串联成一支路,该支路串接在所述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V1的发射极或源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V1至第四开关管V4为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的脉冲时长大于放电的脉冲时长,使得电池组的电量逐渐增加,处于充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充电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在每个PWM周期中,PWM信号高电平为充电的正脉冲,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为放电的负脉冲,其中充电和放电的脉冲时长相等,电池充进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相等,电池的电量并不增加,此时由于充电电流会在电池的内部阻抗上产生热功率,电池上会有热量产生,并使电池的温度渐渐上升,电池组由于充放电电流的存在而被加热。
CN202010565665.2A 2020-06-19 2020-06-19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654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665.2A CN111654087A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665.2A CN111654087A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087A true CN111654087A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4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5665.2A Pending CN111654087A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40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624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脉冲操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CN114583332A (zh) * 2020-12-02 2022-06-03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4834319A (zh) * 2022-03-04 2022-08-02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332A (zh) * 2020-12-02 2022-06-03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4583332B (zh) * 2020-12-02 2024-04-12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303624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脉冲操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CN114834319A (zh) * 2022-03-04 2022-08-02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087A (zh)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301366B (zh) 电池组电路及电池组加热方法
CN102307044B (zh) 一种频率可变的开关电源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CN110803069B (zh) 电池双路供电谐振式交流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186305B (zh) 一种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及基于其的自加热方法
CN102624223A (zh) 一种低能耗继电器驱动电源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2711306A (zh) 一种冲击电流消除电路
CN107834634B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组管理系统的充电限流电路
CN103746439A (zh) 一种节能型蓄电池化成充放电电源
CN106376104B (zh) 电池自放电加热电路
CN206274644U (zh) 结合电感转换器使用的振荡器以及电感转换器
CN212543393U (zh) 电池双向脉冲充电及自加热电路
CN210809315U (zh) 感应加热电路、感应加热装置及气雾递送装置
CN112510290A (zh) 一种锂电池的加热控制装置及太阳能控制系统
TWI477027B (zh) 一種電池的加熱電路
CN208638066U (zh) 一种充电器系统
CN207853533U (zh) 一种供电电路
CN110416662A (zh) 一种加热电路和带有该电路的铝基板、电池包及太阳能电池
CN116321562A (zh) 一种锂电池自加热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03721848U (zh) 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低温自加热电路
CN210807107U (zh) 一种电流快速响应的脉冲电源
CN213845365U (zh) 一种锂电池的加热控制装置及太阳能控制系统
CN108711918A (zh) 一种开关充电电路
WO2021057241A1 (zh) 一种最小输出选择电路、电池充放电路
CN101868079B (zh) 用于驱动大功率led的全程监控高压恒流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