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2475A -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2475A
CN111652475A CN202010399593.9A CN202010399593A CN111652475A CN 111652475 A CN111652475 A CN 111652475A CN 202010399593 A CN202010399593 A CN 202010399593A CN 111652475 A CN111652475 A CN 111652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combined
layer
combat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95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杨雷
韩立波
邓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R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R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95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2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2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2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以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在联合作战体系顶层规划、指挥对抗训练、仿真推演过程中的评估的需求为牵引,针对联合作战体系静态作战能力和动态作战能力评估要求,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多层次评估框架,建立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评估模型,设计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支持“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聚合”完成各层之间的交互评估,解决了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估问题。

Description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真领域的体系分析评估,具体的,涉及联合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的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开始进人信息时代,现代战争的形式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演化。现代战争实践证明,联合作战就是整体作战,是作战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全面对抗。对抗的内容已经不是过去作战双方的单一火力对抗,而是包括作战双方情报信息对抗、指挥控制对抗、火力打击对抗、全维防护对抗和综合保障对抗等在内的整体对抗;对抗的手段已经从过去单一运用火力的硬杀伤到软硬兼施。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这些体系对抗特征,要求必须在作战体系组成和使用上对敌形成以信息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和保障优势为核心的整体优势。因此,这些特征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分析评估方法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联合作战评估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传统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大。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模型要以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在联合作战体系顶层规划、指挥对抗训练、仿真推演过程中的评估的需求为牵引,针对联合作战体系静态作战能力和动态作战能力评估要求,能够分别从联合作战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单独评估作战能力,支持“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聚合”完成各层之间的交互评估。
因此,在经典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如何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多层次评估框架,建立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评估模型,设计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成为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从而解决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分析评估框架搭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模型构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联合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建模步骤S110:
分析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组成要素,对联合作战体系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抽象为具有不同特征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设计“三个空间”、“两个体系”、“三层评估”、“一层分析”,所述“三个空间”包括想定空间、使命空间、能力空间,所述“两个体系”包括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多分辨率的评估模型体系,所述“三层评估”包括系统层评估、系统层评估、体系层评估,所述“一层分析”包括探索性分析,从而构成多种要素的组合框架;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2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的顶层规划,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完成体系层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顶层规划进行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方法进行评估,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依据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和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结构设计,依据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要素相关性分析和能力差距分析,向联合作战体系业务层模型和系统层模型分配评估任务,由联合业务层和系统层评估出作战指挥演练、联合作战方案的评估结果,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模型完成体系层评估提供支撑;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3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的作战业务,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完成业务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的作战指挥能力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和专家经验评估的方法,重点是对“人和装备”结合能力进行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4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方案中预警探测、指挥控制、通信组织、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的功能性问题,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完成系统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方案可行性和作战效能评估,采用基于专家经验评估和仿真推演评估的方法,对联合作战方案的文档正确性、完整性,以及作战方案推演过程中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
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过程中,依据步骤S110构建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利用步骤S120、S130、S140构建的评估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进行多层次评估,通过对评估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评估流程分为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优选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建模步骤S110中:
(1)所述想定空间包括战场环境、作战规模、双方的作战原则、双方的作战能力特点;
(2)所述使命空间为:构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使命空间,便于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
(3)所述能力空间主要由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机动突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的子系统构成;
(4)所述指标体系是衡量联合作战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使命任务程度的尺度;
(5)所述模型体系为,首先对联合作战体系这个复杂大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研究清楚结构、功能和行为规律,建立多种多样的定性、定量模型,由此将构成一个模型体系;
(6)所述体系层评估,主要是评估所有组成系统构成的体系在体系对抗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外在功能特性、能力特性和指标特性,也就是联合作战体系在对抗条件下的整体作战效能,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
(7)所述业务层评估,主要是评估人和武器装备系统结合起来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人在回路”的一种动态评估,偏重于评估人对武器装备的系统的组织运用能力评估,兼顾对武器装备系统性能的评估,体现人与装备的结合度;
(8)所述系统层评估中,评估的对象是实体模型,主要通过仿真方法进行探索性评估,进而形成仿真结果;
(9)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连接系统层、业务层、体系层评估的纽带,探索性分析通过对系统层效能评估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逼近拟合,形成统计结果,并通过回归模型与体系层效能评估建立关联,由此达到综合集成的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2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模块、联合作战能力结构设计模块、联合作战能力评估模块和联合作战效能评估模块的四个模块。
优选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3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训练评估评估情况设置模块、评估指标与模型管理模块、演练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模块、演练过程再现与分析模块,和演练成绩评估与显示模块的五个模块。
优选的,在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4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方案要素评估模块和联合作战方案效能评估模块两个模块。
优选的,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中,评估流程分为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1)评估数据准备阶段
评估数据准备阶段主要由评估数据管理与预处理模块、计算流程设计、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指标设计时需要用到数据表名称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
(2)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
评估设计计算阶段主要由评估计算流程设计、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估任务设计计算组成;
(3)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评估分析展现阶段主要用于评估结果展现形式设计、评估结果查看、评估结果统计分析和评估报告生成的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
因此,本发明以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在联合作战体系顶层规划、指挥对抗训练、仿真推演过程中的评估的需求为牵引,针对联合作战体系静态作战能力和动态作战能力评估要求,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多层次评估框架,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评估模型,设计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支持“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聚合”完成各层之间的交互评估,解决了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图;
图3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图;
图4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图;
图5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图;
图6是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中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评估框架对联合作战体系的各要素进行了一个抽象表示,并明确了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建立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评估模型,分别针对联合作战顶层规划、指挥对抗训练、仿真推演的实际需求;设计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以评估框架为基础,对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评估模型进行了交互设计。
如图1所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建模步骤S110:
分析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组成要素,对联合作战体系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抽象为具有不同特征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
具体为: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包括“三个空间”、“两个体系”、“三层评估”、“一层分析”。“三个空间”包括想定空间、使命空间和能力空间;“两个体系”包括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多分辨率的评估模型体系;三层评估包括体系层评估、业务层评估和系统层评估;一层分析是指以系统层、业务层和体系层评估的结论为依据,对作战部署方案、人员配置方案、装备配置方案和战法选择方案进行调整,完成探索性分析,主要以支持体系层评估,由此将这三个层次的评估联系起来。该分析框架通过基于“三个空间”,构建“两个体系”,进而通过“一层分析”将“三层评估”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图。
在本发明中,上述空间、体系、评估、分析的定义和构建方法具体为:
(1)想定空间
作战想定空间的内容包括战场环境、作战规模、双方的作战原则、双方的作战能力特点等。
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的空间,可以看成是一个描述联合作战全貌的脚本,它描述了联合作战最可能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爆发,作战的强度以及发展过程会怎样等。由于想定带有预测性,存在不定因素,所以想定要体现变化,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必须基于覆盖范围足够大的、能够体现高度不确定的体系对抗环境的多个背景想定,由此构建为想定空间,它不仅包括政治军事环境的设置,而且需要进行所有的关键假设,如预警时间、部队规模、伤亡、效果等。由于存在不定因素,可以通过变化想定参数,表示想定的变化范围。在想定空间里进行评估分析的概念是开发灵活、适应性强的军事战略能力的基础。
(2)使命空间
构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使命空间的目的,便于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
使命空间必须依据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的想定空间,在战略层次上进行筹划、体现演习军队的战略意图,对主要战役任务进行区分,并针对每一项战役任务进一步分解,建立层次化的使命任务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层次的每一项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衡量任务成功的标准,也就是要建立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的目标体系。每一目标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计量单位和评估方法。联合战役目标指标体系主要有敌作战能力消耗、地域得失、战场态势控制等指标。构建使命任务空间时,首先要弄清战役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弄清在这种作战环境下的总使命以及各种约束,然后通过规划的方法进行战役任务区分。
(3)能力空间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的对象是联合作战体系,它是一个包含人、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原则等软硬件结合的复杂巨系统。必须明确联合作战体系的各组成系统的层次、功能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评估所对应的组成系统考虑的应该是兵力力量构成,需要明确的问题有:具体编成和兵力结构(包括人员和武器)、指挥控制关系、可能得到的支援后勤保障等等,同时还应明确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条令条例等,这些描述了联合作战体系的内在因素。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空间主要由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机动突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子系统所构成。
(4)指标体系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是衡量联合作战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使命任务程度的尺度。评估指标是能力评估得以进行的基准。联合作战体系的复杂性及运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估指标通常包括多项指标,不同的评估指标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上表明使命任务的有效完成程度,这些指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之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根据联合作战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确定的。通常可将该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从高到低区分为四个层次:体系层的整体作战能力指标、业务层的组织运用指标、各组成系统的作战效能指标(单项效能指标)/能力指标、各组成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参数指标。整体作战能力评估指标是由联合作战体系的各单项能力评估指标所决定的。单项能力评估指标用于分析评价各组成系统或在每个子对抗过程中完成规定任务的程度。单项效能指标可根据联合作战体系的功能结构来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包括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机动突击、全维防护和综合保障等多个组成系统,因此,单项能力指标可按照功能系统进行构建。
(5)模型体系
为了建立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模型体系,首先必须对联合作战体系这个复杂大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研究清楚结构、功能和行为规律等。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建模的目的是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进行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评估时,需要建立与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相关的对象、活动和过程的模型。关键问题是要决定需要哪些模型以及怎样获取这些模型。模型有武器系统效能模型、交战模型、战斗模型、战役模型等,不同的模型的分辨率和描述的抽象程度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相匹配的模型。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评估关注的是联合作战体系的宏观表现,一般采用大粒度的模型,选用过细的模型会导致建模工作量大增,而且会产生与问题无关的大量数据,影响评估分析的质量。由于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评估的复杂性,评估过程中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定性、定量模型,由此将构成一个模型体系。
(6)体系层评估
在体系层评估中,主要是评估所有组成系统构成的体系在体系对抗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外在功能特性、能力特性和指标特性,也就是联合作战体系在对抗条件下的整体作战效能,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
体系层评估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体系层评估模型描述一方联合作战体系遂行联合作战任务,另一方联合作战体系实施防御和反击的体系对抗过程。体系层评估用来在战役使命想定下评估协同使用联合作战体系的整体力量完成联合作战使命任务的效能。评估是在联合作战任务下进行的,并且含有对兵力结构、指挥控制体系和保障能力等的必要描述。体系层评估对联合作战体系本身的描述通常已经过简化,一般是联合性和象征性的。体系层效能评估模型的输人要借助系统层评估得到的各种结果,其输出包括输赢概率等整体性效能指标。
(7)业务层评估
在业务层评估中,主要是评估人和武器装备系统结合起来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人在回路”的一种动态评估,偏重于评估人对武器装备的系统的组织运用能力评估,兼顾对武器装备系统性能的评估,主要体现人与装备的结合度。
通过在不同想定背景下,对作战筹划、指挥控制、作战效果评估的流程评估,作战文书的内容评估,结合专家经验和业务层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人和装备在业务层形成的作战能力。
(8)系统层评估
在系统层效能评估中,评估的对象是实体模型,这些实体模型描述的是联合作战体系的组成系统在对抗环境中的行为属性和效能体现,是一种“人不在回路”的动态评估,主要通过仿真方法进行探索性评估,进而形成仿真结果。
系统层效能评估的过程也就是对体系中个体进行专题评估的过程。系统层效能评估模型描述一方联合作战体系的组成系统遂行特定作战任务,另一方联合作战体系的组成系统对实施防御和反击的攻防对抗过程。系统层效能评估模型用来在交战或特定任务想定下评估联合作战体系中多个或某个组成系统在体系对抗环境中对敌方特定目标或完成特定作战任务的作战效能。评估可以在单对单、少对少、或者多对多的条件下进行,在多对多的条件下进行评估时,还要明确各类子系统之间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关系。系统层效能评估模型的输人通常要借助工程仿真系统给出的各种设计性能指标、总体性能指标,其输出包括损毁率、摧毁概率、突防概率、生存概率、损失交换比、任务成功概率等效能指标。
(9)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连接系统层、业务层、体系层评估的纽带。探索性分析通过对系统层效能评估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逼近拟合,形成统计结果,并通过回归模型与体系层效能评估建立关联,由此达到综合集成的效果。
探索性分析的核心是建构、解构、拟合与聚合四大过程。该四个过程存在依赖关系,解构建立在建构基础上,拟合建立在解构基础上,聚合则建立在拟合基础上。通过建构、解构、拟合、聚合的递进过程,一方面可以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对多维不确定性想定空间的探索性;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体系层评估、业务层评估、系统层评估的评估模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自上而下各层评估模型的约束关系,以及自下而上系统层评估、业务层评估和体系层评估的支撑关系。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2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的顶层规划,设计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就能解决联合作战体系中体系顶层规划的评估问题。
本步骤具体为: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主要完成体系层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顶层规划进行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该模型依据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和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结构设计,依据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要素相关性分析和能力差距分析,必要时,向联合作战体系业务层模型和系统层模型分配评估任务,由联合业务层和系统层评估出作战指挥演练、联合作战方案的评估结果,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模型完成体系层评估提供支撑,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图。
进一步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信息流建模步骤中,该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联合作战能力结构设计、联合作战能力评估和联合作战效能评估的四个模块,上述四个模块可表示为:
表1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评估模型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21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31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41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3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等作战业务,设计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就能解决联合作战体系中业务层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等评估问题。
本步骤具体为: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主要完成业务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的作战指挥能力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和专家经验评估的方法,重点是对“人和装备”结合能力的评估,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图。
进一步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中,该模型主要包括训练评估评估情况设置、评估指标与模型管理、演练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演练过程再现与分析和演练成绩评估与显示等五个模块,各模块可表示为:
表2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42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51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61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4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方案中预警探测、指挥控制、通信组织、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等功能性问题,设计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就能解决联合作战体系中系统层作战方案的可行性和作战效能评估问题。
本步骤具体为: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主要完成系统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方案可行性和作战效能评估,采用基于专家经验评估和仿真推演评估的方法,重点是对联合作战方案的文档正确性、完整性,以及作战方案推演过程中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图。
进一步的,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步骤中,该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方案要素评估和联合作战方案效能评估等两个模块,各模块可表示为:
表3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71
Figure BDA0002488920320000181
在本发明中S120-S140的步骤并不表示必须按顺序实现上述3个步骤,参见图1中,只需要在步骤S110之后,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之前,完成S120-S140的三个模型的建模步骤即可。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
本步骤具体为: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过程中,依据S110构建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利用S120、S130、S140构建的评估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进行多层次评估,通过对评估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评估流程分为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在本发明中,上述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流程图,具体为:
(1)评估数据准备阶段
评估数据准备阶段是通过评估数据管理与预处理模块进行评估数据表结构、数据抽取模板、数据抽取和数据预处理,最终将抽取的数据作为评估数据源,这些抽取的数据作为评估的数据源参与运算,保存的数据表结构信息则用于评估指标的设计,评估指标设计时需要用到数据表名称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
(2)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
评估设计计算阶段主要由评估计算流程设计、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估任务设计计算组成。
1)指标计算流程设计主要根据数据表结构信息获取参与计算的数据列名称,通过列名称参与算法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在设计分组求平均算子参数时可选择数据结构的列进行配置。
2)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将上述评估指标结果关联值末端叶子几点,再进行赋权算法和效能算法的配置,最终形成完整的聚合流程。
3)评估任务设计计算基于评估需求建立评估任务,评估任务需要选择对应的评估数据源作为数据输入,选择指标计算流程和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主要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参数配置选择计算方式,如单样本或多样本评估,最终完成评估任务的计算。
(3)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评估分析展现阶段主要用于评估结果展现形式设计、评估结果查看、评估结果统计分析和评估报告生成的操作。
实施例: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
(1)作战问题:
以A、B、C国为假想敌,综合考虑D国面临的威胁,针对未来联合多域作战和无人作战的特点,规划设计D国的联合作战体系,并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模式分析评估D国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
(2)联合作战体系规划能力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规划能力评估流程如图7所示。以A、B、C国为假想敌,综合考虑D国面临的威胁,依据体系层模型进行静态分析,依次完成威胁、使命任务、能力需求分析、联合作战体系组成方案、联合作战体系规模数量组成方案、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任务分配、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模型及标准、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计算和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综合分析,得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结论。该过程可单独进行也可集成联合作战指挥演练评估过程和联合作战方案评估过程结果。
(3)联合作战指挥演练评估
联合作战指挥演练评估流程如图7所示。该模型输入可能为体系层分配的联合作战指挥任务或外部输入的联合作战指挥演练任务,依据业务层模型进行动态分析,依次完成评估任务受领、参演兵力设置、评估项目配置、演练课题设置、数据采集方案设置、红蓝对抗演练系统演练、演练数据处理和演练评估,得到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评估结论。该过程可单独进行也可集联合作战方案评估过程结果。
(4)联合作战方案评估
联合作战方案评估流程如图7所示。该模型输入可能为系统层分配的联合作战方案或外部输入的联合作战方案,依据系统层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分为作战方案可行性评估和作战效能评估。作战方案可行性评估依次完成文档模块化处理、文档推送、文档评估标准设定、方案文档成绩评定、作战方案综合评定;作战效能评估依次完成数字化作战方案生成、实验方案管理、实验因子设定、仿真推演系统推演、实验过程回放、实验结果分析、作战方案综合评定,得到联合作战方案评估结论。
参见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图。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
因此,本发明以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在联合作战体系顶层规划、指挥对抗训练、仿真推演过程中的评估的需求为牵引,针对联合作战体系静态作战能力和动态作战能力评估要求,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多层次评估框架,建立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评估模型,设计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流程,支持“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聚合”完成各层之间的交互评估,解决了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体系层、业务层和系统层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估问题,为下一步分析评估体系作战中的体系结构特点、体系作战效能和体系贡献率奠定了基础。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单元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上,可选地,他们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一种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联合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建模步骤S110:
分析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组成要素,对联合作战体系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抽象为具有不同特征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设计“三个空间”、“两个体系”、“三层评估”、“一层分析”,所述“三个空间”包括想定空间、使命空间、能力空间,所述“两个体系”包括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多分辨率的评估模型体系,所述“三层评估”包括系统层评估、系统层评估、体系层评估,所述“一层分析”包括探索性分析,从而构成多种要素的组合框架;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2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的顶层规划,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完成体系层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顶层规划进行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方法进行评估,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依据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和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结构设计,依据联合作战任务清单进行联合作战体系要素相关性分析和能力差距分析,向联合作战体系业务层模型和系统层模型分配评估任务,由联合业务层和系统层评估出作战指挥演练、联合作战方案的评估结果,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模型完成体系层评估提供支撑;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3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的作战业务,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完成业务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的作战指挥能力评估,采用基于模型体系评估和专家经验评估的方法,重点是对“人和装备”结合能力进行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40:
面向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中的作战方案中预警探测、指挥控制、通信组织、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的功能性问题,建立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完成系统层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面向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方案可行性和作战效能评估,采用基于专家经验评估和仿真推演评估的方法,对联合作战方案的文档正确性、完整性,以及作战方案推演过程中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
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过程中,依据步骤S110构建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利用步骤S120、S130、S140构建的评估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进行多层次评估,通过对评估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评估流程分为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模型建模步骤S110中:
(1)所述想定空间包括战场环境、作战规模、双方的作战原则、双方的作战能力特点;
(2)所述使命空间为:构建联合作战体系作战使命空间,便于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评估;
(3)所述能力空间主要由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机动突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的子系统构成;
(4)所述指标体系是衡量联合作战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使命任务程度的尺度;
(5)所述模型体系为,首先对联合作战体系这个复杂大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研究清楚结构、功能和行为规律,建立多种多样的定性、定量模型,由此将构成一个模型体系;
(6)所述体系层评估,主要是评估所有组成系统构成的体系在体系对抗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外在功能特性、能力特性和指标特性,也就是联合作战体系在对抗条件下的整体作战效能,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
(7)所述业务层评估,主要是评估人和武器装备系统结合起来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人在回路”的一种动态评估,偏重于评估人对武器装备的系统的组织运用能力评估,兼顾对武器装备系统性能的评估,体现人与装备的结合度;
(8)所述系统层评估中,评估的对象是实体模型,主要通过仿真方法进行探索性评估,进而形成仿真结果;
(9)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连接系统层、业务层、体系层评估的纽带,探索性分析通过对系统层效能评估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逼近拟合,形成统计结果,并通过回归模型与体系层效能评估建立关联,由此达到综合集成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2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体系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分析模块、联合作战能力结构设计模块、联合作战能力评估模块和联合作战效能评估模块的四个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3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业务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训练评估评估情况设置模块、评估指标与模型管理模块、演练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模块、演练过程再现与分析模块,和演练成绩评估与显示模块的五个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建模步骤S140中: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系统层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联合作战方案要素评估模块和联合作战方案效能评估模块两个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步骤S150中,评估流程分为评估数据准备阶段、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和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1)评估数据准备阶段
评估数据准备阶段主要由评估数据管理与预处理模块、计算流程设计、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指标设计时需要用到数据表名称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
(2)评估任务设计计算阶段
评估设计计算阶段主要由评估计算流程设计、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估任务设计计算组成;
(3)评估分析展现阶段
评估分析展现阶段主要用于评估结果展现形式设计、评估结果查看、评估结果统计分析和评估报告生成的操作。
7.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
CN202010399593.9A 2020-05-12 2020-05-12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652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9593.9A CN111652475A (zh) 2020-05-12 2020-05-12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9593.9A CN111652475A (zh) 2020-05-12 2020-05-12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2475A true CN111652475A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48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9593.9A Pending CN111652475A (zh) 2020-05-12 2020-05-12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247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1755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体系结构能力评估试验方案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77716A (zh) * 2021-04-30 2021-07-27 陈晓楠 海战场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CN113408137A (zh) * 2021-06-29 2021-09-17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基于任务完成度和损失比的体系作战效能分析方法
CN113780712A (zh) * 2021-04-30 2021-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联合作战装备体系运用评价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3793036A (zh) * 2021-09-16 2021-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联合作战的方案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529205A (zh) * 2022-02-22 2022-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马赛克战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307942A (zh) * 2023-05-18 2023-06-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基于指标影响力演化的联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882A (zh) * 2013-12-18 2014-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模型的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39611A (zh) * 2014-08-27 2014-12-24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分布式仿真系统
CN106203870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联合作战的目标体系分析及武器分配方法
CN108615122A (zh) * 2018-05-11 2018-10-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防空反导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
CN110929394A (zh) * 2019-11-14 2020-03-27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超网络理论的联合作战体系建模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882A (zh) * 2013-12-18 2014-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模型的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39611A (zh) * 2014-08-27 2014-12-24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的分布式仿真系统
CN106203870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联合作战的目标体系分析及武器分配方法
CN108615122A (zh) * 2018-05-11 2018-10-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防空反导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
CN110929394A (zh) * 2019-11-14 2020-03-27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超网络理论的联合作战体系建模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云杰等: "基于仿真实验的联合作战能力评估方法初探", 《系统仿真学报》, vol. 23, no. 05, pages 1010 - 1014 *
李珩等: "基于作战动态评估的红方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仿真》, no. 06, pages 13 - 16 *
杨镜宇等: "基于体系仿真实验的联合作战能力评估技术",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vol. 8, no. 04, pages 1 - 9 *
柯加山等: "联合作战体系对抗效能评估探索性分析框架",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vol. 19, no. 04, pages 58 - 61 *
陈勇 等: "海军作战指挥对抗训练评估系统设计",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vol. 16, pages 281 - 284 *
陈国社等: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需求分析框架研究", 《计算机仿真》, vol. 26, no. 01, pages 5 - 7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1755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体系结构能力评估试验方案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77716A (zh) * 2021-04-30 2021-07-27 陈晓楠 海战场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CN113780712A (zh) * 2021-04-30 2021-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联合作战装备体系运用评价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3177716B (zh) * 2021-04-30 2023-09-01 陈晓楠 海战场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CN113408137A (zh) * 2021-06-29 2021-09-17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基于任务完成度和损失比的体系作战效能分析方法
CN113408137B (zh) * 2021-06-29 2022-06-10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基于任务完成度和损失比的体系作战效能分析方法
CN113793036A (zh) * 2021-09-16 2021-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联合作战的方案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93036B (zh) * 2021-09-16 2023-09-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联合作战的方案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529205A (zh) * 2022-02-22 2022-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马赛克战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529205B (zh) * 2022-02-22 2023-05-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马赛克战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307942A (zh) * 2023-05-18 2023-06-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基于指标影响力演化的联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系统
CN116307942B (zh) * 2023-05-18 2023-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基于指标影响力演化的联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2475A (zh) 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分析评估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94256A (zh) 一种新型应急计算机兵棋推演系统及方法
CN114239228A (zh) 一种基于海量对抗仿真推演数据建模与分析的效能评估方法
Lucas et al. When is model complexity too much? Illustrating the benefits of simple models with Hughes' salvo equations
Kott et al. Hypothesis-driven information fusion in adversarial, deceptive environments
Hanley Jr Changing DoD’s analysis paradigm: the science of war gaming and combat/campaign simulation
Moon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command and control: for organizations under extreme situations
Shapiro Form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terrorism
Wu A game theory approach for risk analysis and security force deployment against multiple coordinated attacks
Metcalf et al. INTEGRATING DIGITAL TWIN CONCEPTS TO ENHANCE AGI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
Minguela-Castro et al. Automated Support for Battle Decision Making
Krievs Integrating Agile Combat Support within Title 10 Wargames
Horne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Farming and Wargaming to Coalition Decision-Making
Eilertsen Just a Matter of Power? Explaining EU Member States’ Commitment to 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 (PESCO)
Szabadföldi et al. Th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of Military Strategic Operations Planning and its support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imiga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Kaste et al. From simulation to insights: experiments in the use of a multi-criterial viewer to develo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A space
Yang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using WISDOM-II
Wu Using game theory for deployment of security forces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coordinated attacks
Ebner et al.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Multi-Domain Operations (MDO)
Stawasz An information-based metric for a human-machine control system in dynamic operating environments
Sheehan et al. The Nexus of Military Missions and Means
CN117540156A (zh) 面向任务的复杂装备体系能力分析方法和模拟对抗系统
Hicks et al. Planning for Stability Operations: The Use of Capabilities-based Approaches: 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og [r] am,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Egan et al. Course of action scoring and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