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671A -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671A
CN111641671A CN202010275997.7A CN202010275997A CN111641671A CN 111641671 A CN111641671 A CN 111641671A CN 202010275997 A CN202010275997 A CN 202010275997A CN 111641671 A CN111641671 A CN 111641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ode
idv
cloud system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5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759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所述根云服务器、前置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分布式弹性承载整个云系统的管理、存储、计算三大资源职责,所述拓扑结构上为“根服务器+前置二级服务器+云终端”多级分层结构,所述管理默认策略在根节点S上,所述部分管理能力下放到各前置节点M或终端C上,所述计算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胖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默认在靠近使用者的计算点上,所述存储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该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核心将IDV技术与VDI技术深度融合,外围接入层可支持多种云桌面技术综合接入。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云桌面有VDI/IDV/RDS/VOI等多种技术架构,每种技术架构各有优缺点,VDI具备移动办公优势,但存在软件兼容性、外设兼容性、对网络等配套环境要求高等问题;IDV/VOI具备几乎接近PC的高性能和高兼容性,但在移动办公漫游上不能实现或不具备优势;RDS具备较高性能和兼容性,但会话级虚拟化由于共享操作系统,多户共享性能,在资源隔离和单户资源占用方面缺乏质量保障。每种技术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只适应特定场景下使用,无法很好实现客户的全场景应用要求。
云桌面、云服务器属于不同应用领域,市场很多厂家的云桌面、云服务器一般为各自独立分割的产品线,个别厂家同组服务器上可支撑云服务器、云桌面应用,但只是两套系统的松耦合对接组合,而不是从用户角度进行业务上的底层资源的深度融合,用一组服务器上实现客户全业务一体化,云桌面领域经常启用还原保护,对经常性软件安装和分发不够灵活,并且应用软件使用故障的维护量和授权费用并没有降低。
现有的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成本比传统主流PC高,成本相对高昂,性能比它低,实用性和性价比制约云桌面的普及,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所述根云服务器、前置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分布式弹性承载整个云系统的管理、存储、计算三大资源职责,所述拓扑结构上为“根服务器 +前置二级服务器+云终端”多级分层结构,所述管理默认策略在根节点S上,所述部分管理能力下放到各前置节点M或终端C上,所述计算可以在根节点 S、前置节点M、胖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默认在靠近使用者的计算点上,所述存储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所述默认是完整数据存储在根节点S上,常用或增量变化的部分缓存在前置节点M上,中心大存储,前置缓存的使用结构,存储针对存储对象频次和特性不同而分离分层存储。
优选的,所述核心以VDI虚机和IDV虚机共享同一用户镜像为基础,形成的VDI-IDV融合一体的核心层,通过虚机方式部署VDI-IDV/RDS/VOI服务端,不同虚机实现不同技术接入,软件灵活定义“S””、“M”的技术接入,构成用户综合接入的外围接入层,简称“VIRV叠层弹选”。
优选的,所述用户账户下同一个虚拟机可以综合接入,高性能和网络不佳时以IDV接入,要求低成本时以RDS作为末端局域网接入,针对PC利旧也可VOI利旧接入,默认就近使用者的节点完成接入,在就近节点故障或计算等资源不足需要叠加时,也可以灵活链接到中心S、附近M,甚至附近胖终端 C上的1个或不冲突的多个。
优选的,所述IDV终端上可以支持多个虚拟机同时并发运。
优选的,所述IDV终端可以支持DIY配置PCI-E接口的常规独立显卡和 vGPU虚拟化显卡。
优选的,所述终端作为IDV终端、RDS和VDI终端三合一终端。
优选的,所述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缓存存储具备分片缓存功能。
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器通过虚拟机融合应用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以直接调用的虚拟化云应用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该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核心将IDV技术与VDI技术深度融合,外围接入层可支持多种云桌面技术综合接入,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就可以实现虚拟系统的应用,同时通过数据同步的方式将虚拟系统中的内容实现同步,让用户的一个虚机可同时具备VDI/IDV/RDS/VOI技术的全部优势,高度灵活,高度弹性,让办公虚拟系统的选择不再局限,真正实现一体化、全场景、低成本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杆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矩阵式弹性桌面云系统,包括根云服务器、前置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分布式弹性承载整个云系统的管理、存储、计算三大资源职责,拓扑结构上为“根服务器+前置二级服务器+云终端”多级分层结构,一般Server->MiniServer->Client命名为“SMC分布式资源结构”,以下简称SMC结构,常见的三层已适合绝大部分场景,当然可以更多层,是多级分层的灵活链接的矩阵结构,具体配置职责由策略设置并按需动态调整变化,管理默认策略在根节点“S”上,部分管理能力可以下放到各前置节点“M”或终端“C”上;计算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胖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默认在靠近使用者的计算点上,存储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默认是完整数据存储在根节点S上,常用或增量变化的部分缓存在前置节点M上,中心大存储,前置缓存的使用结构,存储针对存储对象频次和特性不同而分离分层存储,可合可分、可根S可前M;存储和计算根据网络等实际需要混合弹性配置,降低了对网络的要求和制约,技术接入方式从传统IDV、VDI、VOI、RDS等单一技术接入,升级为多种技术融合一体的结构性分层综合接入架构,该结构性分层特征在于核心以VDI虚机和IDV 虚机共享同一用户镜像为基础,形成的VDI-IDV融合一体的核心层,一般部署在“SMC”的根云服务器S上,“S”实现VDI技术和IDV技术深度融合,用户账户下同一个虚拟机既可以IDV登陆,也可VDI登陆,登陆后两者用户软件环境和用户数据完全同步一致,以IDV虚拟化为基础底层虚拟化“M”,此时“M”相当于是特殊的IDV客户端,“M”可运行多个虚拟机,虚机里嵌套部署VDI-IDV服务端,在虚拟机开虚拟机部署VDI-IDV融合服务端;为减少嵌套损耗,VDI也可调用“M”上的虚机,IDV服务端在虚机里直接部署, DS服务端和VOI服务端,通过虚机方式部署VDI-IDV/RDS/VOI服务端,不同虚机实现不同技术接入,软件灵活定义“S””、“M”的技术接入,软件灵活定义“S””、“M”的技术接入,构成用户综合接入的外围接入层,简称“VIRV叠层弹选”,解决全场景瓶颈和高成本问题;
灵活链接的矩阵结构;VDI/IDV/RDS/VOI外围接入层,均有对应类型的终端,并且具备软件终端、胖终端、瘦终端三种载体,用户账户下同一个虚拟机可以综合接入,高性能和网络不佳时以IDV接入;要求低成本时以RDS作为末端局域网接入,以VDI实现移动漫游需求,矩阵架构”,默认就近使用者的节点完成接入,在就近“SMC结构”+“VirV叠层弹选”】+“矩阵化灵活链接”,三者结合简称”弹性云节点故障或计算等资源不足需要叠加时,也可以灵活链接到中心S、附近M,甚至附近胖终端C上的1个或不冲突的多个,接入方式和接入点高度灵活,按需要弹性组合,在资源矩阵内依据策略灵活链接;
终端上可以支持多个虚拟机同时并发运行,多块的显卡、网卡、硬盘等外设可以穿透进虚机分别供各虚机使用,互不干扰,可以支持DIY配置PCI-E 接口的常规独立显卡和vGPU虚拟化显卡;
一个终端既可以作为IDV终端,也可以作为RDS、VDI终端,具备三种接入功能,“M”、“C”上的缓存存储具备分片缓存功能,用多少取多少,按需用到时再取缓存;也可以一次性完整镜像预缓存,云服务器通过虚拟机融合应用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以直接调用的虚拟化云应用的功能;
中心根服务器集群,一般放在总部,在中心节点可配备防火墙和互联网公网IP地址,规模小时可单台物理服务器、2台主备,3台以上可组成集群,建分布式大存储,存储所有虚机镜像文件和用户数据,负责管理全局和前置服务器-子集群,一般放在分支机构,从总部克隆本分支所需的虚机镜像,图1中前置服务器-子群集1、前置服务器-子群集2、适合中大型分支,核/独显/vGPU型IDV终端适合小分支机构或外围供应商合作伙伴,端则涵盖VDI/IDV/RDS/VOI终端,包括软件终端、瘦终端、胖终端;
假设有个用户user01要接入,在传统模式下,如分配VDI则固化为 VDI,他只能VDI接入且只能连接到总部云服务器,如遇到三维等高性能应用时想改IDV则只能新建虚机,与原虚机无任何关联,用户环境和资料还在老虚机,VDI对网络敏感,局域网网络可控,效果较好,生产场景有一定使用价值;广域网网络状况不可控,效果不佳,生产场景不建议,只做移动漫游应急用,如在其他同事IDV的终端上则无法接入;
在矩阵模式下,user01由于核心层VDI-IDV融合使用共同镜像文件且存在差异同步机制,所以user01不管用哪种方式接入、哪种终端,用户环境和数据均一致,由于连接到本地子集群上,流量沉淀在局域网内所以效果较好,在本地集群故障或性能不足时,可通过矩阵备用直连到总部集群调用总部资源,另外在公司的任意一台终端上均可以登录,如果虚机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出问题,因为有底层,总部可远程登录在线远程支撑,甚至重装操作系统,大大化解分支的技术压力,减少维护人员的总体数量投入,管理和存储默认在根服务器,总部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管控,计算前置感知较好;
IDV高性能终端通过多个独显或vGPU为用户提供独立高性能桌面,突破了传统云桌面性能不足,不适合三维应用的瓶颈;
对现有老PC可以继续使用,通过安装软件终端,VDI或RDS无缝升级接入;
高性能的三维设计等场景,也可以用VOI改造现有工作站,提供可管理性,高安全工岗可内网隔离,只开放VDI图像流端口,可通过VDI访问外网虚机上互联网,实现既内外隔离安全,又可以方便访问外网;
对仓管、车间看板等流水线任务型工岗,可通过1台智能终端,再以RDS 会话共享扩展,实现低成本简单高效接入;
金蝶K3等传统C/S型ERP应用,通过应用虚拟化,可实现浏览器B/S登录;
用户终端还包括采用APP形式内置于安卓设备或IOS设备的软终端,软终端通过VDI模式登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云服务器、前置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分布式弹性承载整个云系统的管理、存储、计算三大资源职责,所述拓扑结构上为“根服务器+前置二级服务器+云终端”多级分层结构,所述管理默认策略在根节点S上,所述部分管理能力下放到各前置节点M或终端C上,所述计算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胖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默认在靠近使用者的计算点上,所述存储可以在根节点S、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任意一个或上述三种若干个的组合上,所述默认是完整数据存储在根节点S上,常用或增量变化的部分缓存在前置节点M上,中心大存储,前置缓存的使用结构,存储针对存储对象频次和特性不同而分离分层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以VDI虚机和IDV虚机共享同一用户镜像为基础,形成的VDI-IDV融合一体的核心层,通过虚机方式部署VDI-IDV/RDS/VOI服务端,不同虚机实现不同技术接入,软件灵活定义“S””、“M”的技术接入,构成用户综合接入的外围接入层,简称“VIRV叠层弹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账户下同一个虚拟机可以综合接入,高性能和网络不佳时以IDV接入,要求低成本时以RDS作为末端局域网接入,针对PC利旧也可VOI利旧接入,默认就近使用者的节点完成接入,在就近节点故障或计算等资源不足需要叠加时,也可以灵活链接到中心S、附近M,甚至附近胖终端C上的1个或不冲突的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DV终端上可以支持多个虚拟机同时并发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DV终端可以支持DIY配置PCI-E接口的常规独立显卡和vGPU虚拟化显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作为IDV终端、RDS和VDI终端三合一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节点M、终端C上的缓存存储具备分片缓存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通过虚拟机融合应用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以直接调用的虚拟化云应用的功能。
CN202010275997.7A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Pending CN111641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5997.7A CN11164167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5997.7A CN11164167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671A true CN111641671A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33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5997.7A Pending CN11164167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167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748A (zh) * 2020-12-28 2021-04-02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融合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20398A (zh) * 2021-05-15 2021-08-06 天科国信(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多架构融合型安全桌面云系统
CN113515290A (zh) * 2021-04-14 2021-10-1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155681A (zh) * 2022-12-23 2023-05-23 博上(山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6775223A (zh) * 2023-08-18 2023-09-19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v和vdi虚拟桌面融合使用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9079A1 (en) * 2000-06-23 2002-01-24 Jungck Peder J. Edge adap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719931A (zh) * 2009-11-27 2010-06-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层次式云端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CN107480237A (zh) * 2017-08-08 2017-12-15 中南大学 面向异构桌面云平台的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07885564A (zh) * 2017-10-31 2018-04-06 南京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融合云桌面系统
CN109474681A (zh) * 2018-11-05 2019-03-15 安徽大学 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CN110347337A (zh) * 2019-06-13 2019-10-18 北京和信创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支持3v桌面虚拟化架构的数据磁盘技术
US10581995B1 (en) * 2017-07-13 2020-03-03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High availability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CN110908753A (zh) * 2019-11-06 2020-03-24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融合的云桌面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10908756A (zh) * 2019-11-18 2020-03-24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端桌面实时融合切换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9079A1 (en) * 2000-06-23 2002-01-24 Jungck Peder J. Edge adap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719931A (zh) * 2009-11-27 2010-06-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层次式云端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US10581995B1 (en) * 2017-07-13 2020-03-03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High availability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CN107480237A (zh) * 2017-08-08 2017-12-15 中南大学 面向异构桌面云平台的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07885564A (zh) * 2017-10-31 2018-04-06 南京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融合云桌面系统
CN109474681A (zh) * 2018-11-05 2019-03-15 安徽大学 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CN110347337A (zh) * 2019-06-13 2019-10-18 北京和信创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支持3v桌面虚拟化架构的数据磁盘技术
CN110908753A (zh) * 2019-11-06 2020-03-24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融合的云桌面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10908756A (zh) * 2019-11-18 2020-03-24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端桌面实时融合切换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广升: "基于多种架构的桌面云融合运维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748A (zh) * 2020-12-28 2021-04-02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融合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96748B (zh) * 2020-12-28 2023-05-16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融合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15290A (zh) * 2021-04-14 2021-10-1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20398A (zh) * 2021-05-15 2021-08-06 天科国信(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多架构融合型安全桌面云系统
CN116155681A (zh) * 2022-12-23 2023-05-23 博上(山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6155681B (zh) * 2022-12-23 2024-03-26 博上(山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6775223A (zh) * 2023-08-18 2023-09-19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v和vdi虚拟桌面融合使用的方法
CN116775223B (zh) * 2023-08-18 2023-11-10 西安雷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v和vdi虚拟桌面融合使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1671A (zh) 一种资源矩阵式弹性计算桌面云系统
US967207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determine and improve cost efficiency of virtual machines
Zeng et al. Research on cloud storage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US97167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oftware defined continuity (SDC) and application defined continuity (ADC) for achieving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application continuity on massively scalable entities like entire datacenters, entire clouds etc. in a computing system environment
EP2186012B1 (en) Executing programs based on user-specified constraints
US10057179B2 (en) Policy based scal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US9244958B1 (en) Detecting and reconciling system resource metadata anomolies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CN109542611A (zh) 数据库即服务系统、数据库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U2015357043A1 (en) Type-to-type analysis for cloud computing technical components
CN101631143B (zh) 负载均衡环境中多服务器系统及其文件传输方法
US9405579B2 (en) Seamless extension of local computing power
CN103685608A (zh) 一种自动配置安全虚拟机ip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US10182104B1 (en) Automatic propagation of resource attributes in a provider network according to propagation criteria
WO2021113200A1 (en) Cloud core architecture for managing data privacy
CN102207978A (zh) 数据库访问方法和系统
CN104363306A (zh) 一种企业私有云管理控制方法
CN115129423A (zh)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014044A (zh) 一种网络gis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Soh et al. Overview of azure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services
Mathur et al. Cloud based distributed databases: the future ahead
Bai et al. Cloud Computing (3)
CN109033250A (zh) 一种支持大数据文件访问服务的高可用性对象存储方法
CN210627210U (zh) 基于vpn+模型服务器的远程bim协同设计系统
CN107688441A (zh) 一种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US11336723B1 (en) Replicating data volume updates from clients accessing the data volume across fault tolerance z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