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565A -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565A
CN111641565A CN201910155606.5A CN201910155606A CN111641565A CN 111641565 A CN111641565 A CN 111641565A CN 201910155606 A CN201910155606 A CN 201910155606A CN 111641565 A CN111641565 A CN 111641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ethernet
mtu
data field
etherne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5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565B (zh
Inventor
黄曲芳
范强
徐小英
娄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56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6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299 priority patent/WO20201776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5Home Audio Video Interoperability [HAVI]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H04L47/365Dynamic adaptation of the packet siz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控制设备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减少IP包头开销和以太网帧头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被逐渐应用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工业私网中,控制设备可以借助于移动通信系统传输以太网报文,进而实现数据传输。
通常,以太网报文包括数据字段和以太网帧头。其中,数据字段包括了由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头封装得到的IP数据包。为了保证以太网报文可以在以太网中传输,以太网中的设备皆配置有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长度,一般默认MTU长度为1500字节(Bytes)。以太网中的设备在发送以太网报文时,可以根据默认MTU长度发送以太网报文,如,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不能大于1500字节。
可以理解,以太网报文中的数据字段越长,则传输待传输数据所需的以太网报文越少,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便越少。在现有的以太网中,默认MTU长度限制了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使得以太网中任一设备在发送超过默认MTU长度所能承载的数据时,需要发送多个以太网报文才可以完成数据传输,增大了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减少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控制设备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进而,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再局限于默认MTU长度,可以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数据字段长度大于默认MTU长度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从而从整体上减少以太网报文的数量,进而减少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采用上述方法,由网络设备为控制设备指示第一MTU,使得控制设备获取第一MTU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作适应性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由于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需要经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因此,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一MTU,可以使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不超过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有利于提高第一以太网报文传输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根据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之后,还包括:控制设备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控制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是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的、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二信息发送的以太网报文。
控制设备若确定能够接收数据字段大小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也可以发送数据字段长度大于默认MTU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处的IP包头开销和以太网帧头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时间敏感型以太网中,低优先级的以太网报文有可能会被分为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分别发送,因此会降低无线资源利用率,也可能会增加以太网帧头的开销。采用上述方法,控制设备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一个以太网报文之后再发送,有利于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是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字段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进而,终端设备处理该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MTU长度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向网络设备发送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二以太网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网络设备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获取第一MTU长度,并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并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上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装置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通信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控制通信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是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发送的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一以太网报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是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字段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根据第一MTU长度控制通信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装置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以太网报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MTU长度,并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通信单元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一以太网报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指令,并与收发器配合,使得装置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方法,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方法,或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的控制设备、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的终端设备和上述第三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的网络设备。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IP包头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控制设备指示第一MTU长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种以太网报文分段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控制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应理解,图1仅为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的数量、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通信系统中除了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网关设备、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将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将功能分布在多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上,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网络设备连接,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网络设备直接或间接连接。如图1中,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构建通信链路,也可以通过网关设备与网络设备构建通信链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能和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odeB、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小站,传输节点(transmission reference point,TRP)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NodeX,用于对无线信号进行转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无线信号可以承载以太网报文。当然不申请不限于此。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
控制设备是用于控制终端设备或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设备。例如,控制设备可以是内容服务器,又例如,控制设备可以是工业私网中的控制中心。在控制设备作为工业私网的控制中心的情况下,控制设备可以与网关设备集成于同一物理设备,即由网关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中,由控制设备执行的步骤。
上述系统架构适用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TDD L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FDD LTE)、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以及未来演进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 NR通信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工业私网中,控制设备可以借助于移动通信系统与终端设备之间传输以太网报文,进而实现数据传输。
以5G NR通信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为例,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协议栈结构示意图,基于图2所示的协议栈,控制设备可以生产并发送以太网报文。如图2所示,控制设备的协议栈至少包括应用层、IP层、以太层和5G网络层(也可以为4G网络层、3G网络层等其它无线网络层,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以下过程生成并发送以太网报文:
步骤一:通过应用层生成待传输数据。
步骤二:控制设备可以通过IP层将待传输的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分段,并为每个数据分段添加IP包头,得到多个IP数据包。图3为一种IP包头格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IP包头中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协议等多种指示信息,其中,总长度用于指示该IP包头中数据分段的长度。在图3所示的IP包头中,总长度可以占据16个比特位,因此理论上IP数据包中数据分段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65536(216)Byte。
步骤三:通过以太层封装IP数据包,为每个IP数据包添加以太网帧头,得到多个以太网报文。以太网报文中包括以太网帧头和数据字段,该数据字段包括上述IP数据包,在一些场景下还可以包括以太网报文末尾处的指示位。
步骤四:通过5G网络层发送以太网报文,使以太网报文可以适配5G通信协议,进而可以通过5G网络传输以太网报文。
通常,为了保证以太网报文可以在以太网中传输,以太网中的设备皆配置有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使以太网报文不会超过以太网中各个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报文长度。一般默认MTU长度为1500Bytes,以太网中的设备在发送以太网报文时,可以根据默认MTU长度发送以太网报文,即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不能大于1500Bytes。基于此,即使IP数据包中数据分段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65536Bytes,但仍需要控制IP数据包的长度不超过1500Bytes。
可以理解,以太网报文中的数据字段越长,则传输待传输数据所需的以太网报文越少,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便越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以太网已可以支持更大长度的以太网报文的传输,如5G网络能够支持9000Bytes的以太网报文的传输,而这一长度在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然而,在现有的以太网中,默认MTU长度限制了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使得以太网无法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而且,由于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较短,增加了传输数据所需的以太网报文的数量,进而增大了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为了减少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并使以太网可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以下以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图4示例性示出了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控制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内第一MTU长度的取值大于默认MTU长度,该第一MTU长度可以由后台手动配置,也可以由网络设备为控制设备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定。
控制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三所提供的详细过程,对此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可以大于默认MTU长度,但不可以超过第一MTU长度。例如,假设默认MTU长度为1500Bytes,第一MTU长度为9000Bytes,则控制设备所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可以为800Bytes,也可以为2000Bytes,但不可以超过9000Bytes。
S402: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
S403: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并向终端设备转发所接收的第一以太网报文。
S404: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一以太网报文,并处理所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报文。
通过图4所示的过程,实现了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一以太网报文。而且,由于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再局限于默认MTU长度,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数据字段长度超过默认MTU长度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以太网报文的数量,进而有利于降低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在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一以太网报文的过程中,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需经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为了提高第一以太网报文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成功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版本号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也可以是先根据通信协议的版本号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以太网报文的最大帧长,进而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后续同理,不再赘述),也即在当前通信协议的版本下,终端设备可以传递的以太网报文中最大数据字段的长度。与之类似的,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版本号确定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也即在当前通信协议的版本下,网络设备可以传递的以太网报文中最大数据字段的长度。
采用上述方法,由于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因此网络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一般不会超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以太网报文的最大帧长,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以太网报文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成功率。
实施例二
如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MTU长度可以是网络设备为控制设备指示的。图5示例性示出了网络设备为控制设备指示第一MTU长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过程可以在图4所示过程之前执行。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501:网络设备获取第一MTU长度。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时便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版本号,基于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MTU长度。具体实现可参考实施例一中对第一MTU的说明,不再赘述。
基于此,由网络设备为控制设备指示第一MTU长度,可以使控制设备获取第一MTU长度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作适应性调整。例如,假设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为6000Bytes,终端设备1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为5000Bytes,则网络设备获取第一MTU长度为5000Bytes,即,控制设备与终端设备1之间传输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5000Bytes。而终端设备2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为3000Bytes,则网络设备获取第一MTU长度为3000Bytes,即,控制设备与终端设备2之间传输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3000Bytes。
S502: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MTU长度。
S503:控制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至此,控制设备便可以根据所获取的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并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报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指示该第一MTU长度,使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该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二以太网报文,进而减少终端设备处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例如,如图5所示,控制设备在获取第一MTU长度之后,还可以执行S504:控制设备判断是否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具体而言,控制设备可以根据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传输情况判断,也可以根据已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大小判断,例如,若控制设备曾从网络设备接收过数据字段长度不小于该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可以确定能够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定。
控制设备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可以执行S505,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反之,可以执行S510,结束为终端设备指示第一MTU长度的过程。
S506: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并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
S507: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S508:终端设备在后续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二以太网报文,并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以太网报文。终端设备所生成的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处IP包头和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S509: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并将所接收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转发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二以太网报文后,便完成了终端设备向控制设备的第二以太网报文传输。
实施例三
在以太网为时间敏感型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时,控制设备(终端设备同理)在通过以太层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时有可能将低优先级的IP数据包分段传输。以控制设备为例,控制设备的以太层包括报文生成模块和报文发送模块,其中报文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以太层的下一层。
以图6为例,假设报文生成模块生成了以太网报文A,报文发送模块将以太网报文A发送给5G网络层,由5G网络层通过无线空口发送该以太网报文A。然而,报文发送模块在向5G网络层发送以太网报文A的过程中,报文生成模块生成了优先级更高的以太网报文B,此时,报文发送模块可以对以太网报文A分段,也可以理解为,报文发送模块停止发送以太网报文A,转而发送以太网报文B,因此以太网报文A被分为了两个分段以太报文—已发送给5G网络层的分段以太报文A1和尚未发送的分段以太报文A2。针对分段以太报文A2,报文生成模块可以为分段以太报文A2添加以太网帧头,报文发送模块在发送完以太网报文B后继续发送添加了以太网帧头的分段以太报文A2,报文生成模块也可以不为分段以太报文A2添加以太网帧头,报文发送模块在发送完以太网报文B后继续发送分段以太报文A2。
基于此,控制设备会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分段以太报文A1、以太网报文B和分段以太报文A2,其中,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实际为一个以太网报文—以太网报文A。
由上述过程可见,低优先级的以太网报文A被分为两个分段以太报文发送,在控制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基于无线空口传输的情况下,对以太网报文A分段发送增加了所需传输的报文数量,不利于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而且,在为分段以太报文A2也添加以太网帧头的情况下,还需占用更多的以太网帧头,增加了以太网帧头的开销。
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可以将第一以太网报文的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一个完整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从而减少无线空口传输的报文数量,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例如,控制设备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协议栈,以太层与5G网络层之间增加了适配层。基于图7所示的协议栈,控制设备可以通过适配层缓存以太网报文A的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具体而言,以太层中的报文发送模块在报文生成模块生成以太网报文A后,向适配层发送以太网报文A。由于在发送以太网报文A的过程中,报文生成模块生成了以太网报文B,报文发送模块转而发送以太网报文B。在此情况下,适配层在接收并缓存了分段以太报文A1之后,又接收到了以太网报文B。进而,适配层将以太网报文B发送给5G网络层,由5G网络层通过无线空口发送以太网报文B。报文生成模块在向适配层发送完以太网报文B后,继续发送分段以太报文A2。适配层在接收到分段以太报文A2后,再将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合并为以太网报文A,并发送给5G网络层。
其中,适配层可以通过在分段以太报文的末尾标识位处的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例如,以太层的报文发送模块可以在分段以太报文A2的末尾标识位添加第一标识信息,以指示以太网报文A已发送完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分段以太报文A1的末尾标识位添加第二标识信息,指示以太网报文尚未发送完毕。同样的,也可以在以太网报文B的末尾标识位添加第一标识信息,以指示以太网报文B已发送完毕。
基于此,适配层在控制设备发送以太网报文A和以太网报文B的过程中可以主要执行以下几个步骤:
S1:适配层接收到分段以太报文A1后,根据分段以太报文A1的末尾标识位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分段以太报文A1对应的以太网报文A尚未发送完毕,因此缓存分段以太报文A1。或者,由于分段以太报文A1的末尾标识位未添加有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分段以太报文A1对应的以太网报文A尚未发送完毕。
S2:适配层在接收到以太网报文B之后,根据以太网报文B末尾标识位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以太网报文B已发送完毕。而且,由于分段以太报文A1为优先级较低的以太网报文的分段以太报文,因此可以确定以太网报文B为完整的、优先级较高的以太网报文,进而可以确定不需要将分段以太报文A1和以太网报文B合并。适配层将以太网报文B发送给5G网络层,由5G网络层通过无线空口发送以太网报文B。
S3:适配层待收到分段以太报文A2后,根据分段以太报文A2的末尾标识位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分段以太报文A2对应的以太网报文A已发送完毕。在此情况下,适配层将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合并为以太网报文A之后,再发送给5G网络层,由5G网络层通过无线空口发送以太网报文A。
可以理解,上述过程也可以由控制设备通过改进后的以太层或者改进后的5G网络层实现,对此不再赘述。
与控制设备类似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之前,也可以将第二以太网报文的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完整的第二以太网报文之后,再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具体实现可参考上述对控制设备的说明,对此不再赘述。
与控制设备类似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转发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也可以将第一以太网报文的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完整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后,再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网络设备向控制设备转发第二以太网报文同理。接下来,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转发第一以太网报文为例进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
控制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基于有线以太网传输,控制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也可以适用图7所示协议栈。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转发以太网报文A和以太网报文B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接收到分段以太报文A1,根据分段以太报文A1末尾标识位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分段以太报文A1所属的以太网报文尚未发送完毕。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在适配层中缓存分段以太报文A1。
步骤二:接收到以太网报文B,由于以太网报文B包括完整的帧头、末尾标识位包括第二标识信息,且在以太网报文B之前收到的报文为分段以太报文,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以太网报文B为一完整的、优先级较高的以太网报文。继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5G网络层向终端设备转发以太网报文B。
步骤三:接收到分段以太报文A2,根据分段以太报文A2末尾标识位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对应的以太网报文A已发送完毕。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适配层合并分段以太报文A1和分段以太报文A2,获得完整的以太网报文A,并将所获得的以太网报文A转发给终端设备。
可选的,图7所示的5G网络层还可以是4G网络层或者其他网络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情况二:
网络设备先接收到了以太网报文C,网络设备的以太层中的报文发送模块需要将以太网报文C发送给以太层的下一次层,如图7中的适配层。若报文发送模块将以太网报文C发送给以太层的下一次层的过程中,网络设备又接收到了优先级更高的以太网报文D,则报文发送模块停止向适配层发送以太网报文C,转而发送以太网报文D,再将以太网报文D发送完毕后再继续发送以太网报文C剩下的分段以太报文。适配层可以先缓存已接收的以太网报文C的分段以太报文,在接收完以太网报文D并将以太网报文D发送给5G网络层之后,接收以太网报文C剩下的分段以太报文,并将以太网报文C对应的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以太网报文C。之后,将以太网报文C发送给5G网络层。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控制设备发送以太网报文A和以太网报文B,对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改进后的以太层或者改进后的5G网络层实现上述功能,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控制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控制设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8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装置8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802和通信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装置8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装置8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装置8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8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801可以是存储器。
该装置8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控制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控制设备的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装置800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通信单元80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803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控制通信单元803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通信单元803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是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一以太网报文。
该装置800还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03,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是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字段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
处理单元802,用于处理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803,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根据第一MTU长度控制通信单元803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装置800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二以太网报文。
该装置800还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终端设备和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03,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控制设备的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处理单元802,用于控制通信单元803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获取第一MTU长度,并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MTU长度不大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803还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控制通信单元803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通信单元8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该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第一以太网报文。
参阅图9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或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该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存储器901。可选的,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总线904。其中,通信接口903、处理器902以及存储器901可以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总线9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9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902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9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有线接入网等。
存储器9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服务器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9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02用于执行存储器901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所述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第一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所述第一MTU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所述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所述控制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是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的以太网报文。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6.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是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字段长度大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
所述终端设备处理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
10.一种以太网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MTU长度,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MTU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并将所述第二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15.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生成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装置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所述第一MTU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支持接收数据字段长度为所述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则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是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的以太网报文。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2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是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字段长度大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的以太网报文;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取第一MTU长度,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装置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
24.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默认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且不大于第一MTU长度;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MTU长度,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MTU长度。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TU长度不大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和所述装置支持的最大数据字段长度中的最小值。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第二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TU长度发送第二以太网报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中数据字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默认MTU长度且不大于所述第一MTU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多个分段以太报文合并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
2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指令,并与所述收发器配合,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
CN201910155606.5A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641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5606.5A CN111641565B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0/077299 WO2020177642A1 (zh) 2019-03-01 2020-02-28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5606.5A CN111641565B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565A true CN111641565A (zh) 2020-09-08
CN111641565B CN111641565B (zh) 2022-05-13

Family

ID=72330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5606.5A Active CN111641565B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1565B (zh)
WO (1) WO20201776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842A (zh) * 2022-05-07 2022-08-02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50257A (zh) * 2022-04-16 2022-10-28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dpu的以太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05943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installation for switches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N10827067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282391A (zh) * 2018-01-11 2018-07-1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xlan报文分片方法和装置
US20190028397A1 (en) * 2012-12-19 2019-01-24 Talari Network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with Path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MTU) Discovery Process
US2019005257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Packet Fragmen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20190068513A1 (en) * 2015-01-26 2019-02-28 Hfi Innovation Inc.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ize Reporting Using AT Comma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407B (zh) * 2011-11-09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gprs系统的协议层间数据分段、重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780633B (zh) * 2012-08-08 2015-04-01 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pwa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JP2015136059A (ja) * 2014-01-17 2015-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通信データ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28397A1 (en) * 2012-12-19 2019-01-24 Talari Network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with Path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MTU) Discovery Process
US20190068513A1 (en) * 2015-01-26 2019-02-28 Hfi Innovation Inc.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ize Reporting Using AT Commands
US20170005943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installation for switches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N10827067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20190052572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Packet Fragmen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8282391A (zh) * 2018-01-11 2018-07-1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xlan报文分片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等: "Supporting jumbo frames in PDCP", 《3GPP TSG-RAN WG2 #97 R2-1701708》 *
VODAFONE: "Considerations on SA2 LS in R2-185455 on TSN integration in the 5G System", 《RAN WG3 MEETING #101BIS R3-185822》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257A (zh) * 2022-04-16 2022-10-28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dpu的以太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50257B (zh) * 2022-04-16 2024-01-05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dpu的以太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44842A (zh) * 2022-05-07 2022-08-02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7642A1 (zh) 2020-09-10
CN111641565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28873A1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177259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104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8023758B (zh) 一种混合接入网络中处理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9565681B2 (en) Low power and fast application service transmission
CN11186695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对应的设备
CN110999355B (zh) 用于分离用户面的服务质量实现
CN109150413B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16405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中継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233510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2516899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KR20200116908A (ko)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관련 제품
CN111641565B (zh)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79524A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11669322A (zh) 一种中继器桥接方法和网关
WO201807206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014379A (zh) 码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80546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CN110247742B (zh)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热点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4793187A (zh) L2tp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4677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5592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102049044B1 (ko) 트랜스포트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경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349818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78366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