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634B -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6634B
CN111636634B CN202010522557.7A CN202010522557A CN111636634B CN 111636634 B CN111636634 B CN 111636634B CN 202010522557 A CN202010522557 A CN 202010522557A CN 111636634 B CN111636634 B CN 111636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tank
water outlet
water storag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25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6634A (zh
Inventor
何杏芳
陈瑞君
沈显坤
宾家宝
周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 M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 M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 M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 M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25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6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6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01G25/167Control by humidity of the soil itself or of devices simulating soil or of the atmosphere; Soil humidity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2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only one rotation axis
    • F24S30/425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20/00Application
    • F05B2220/70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 F05B2220/706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墙体以及房顶,房顶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背离固定架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固定架上设有动力机构;房顶上设有储水件以及匝道,储水件包括集水斗、蓄水箱以及导流管,导流管内设有发电组件;蓄水箱的一侧设有排水口,蓄水箱设有与排水口相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匝道正上方,蓄水箱的侧壁设有连通盒,连通盒与排水口相通;连通盒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口的出水流量的调节组件。该建筑能够对安装板进行倾斜角度调整,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的效率,且能够满足绿植不同水量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鉴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性,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宠儿,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及地热能等。
例如公告号为CN2068443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外侧设置有U型腔,所述U型腔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U型腔与水箱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部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水箱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水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U型腔内,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顶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顶部设置有光伏充电控制器,所述房屋主体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房屋通过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有利于减少火电资源的使用。
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一天当中太阳自东向西升起和落下,由于太阳能电池板是呈一定倾斜度固定安装在房顶,上下午的时间段太阳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角度不同,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进行角度调整;且该房屋虽然能够收集雨水,但对于种植于房顶上的绿植的浇灌的水量无法进行很好的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该建筑根据太阳上午和下午位置的不同,能够对安装板进行正向翻转形成一定的对应正向和反向倾斜角度调整,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的效率,且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对排水口的出水流量控制,进而满足绿植不同水量的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包括墙体以及安装于墙体顶部的房顶,所述房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架,若干个所述固定架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离固定架的表面安装有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板正反翻转的动力机构;所述房顶上还设置有储水件以及栽培有绿植的匝道,所述储水件包括顶部呈开口设置的集水斗、位于集水斗下方的蓄水箱以及竖直连通于集水斗和蓄水箱之间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若干个发电组件;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有位于蓄水箱内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抽水件,所述蓄水箱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匝道正上方,所述蓄水箱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排水管的连通盒,所述连通盒与排水口相通;所述连通盒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口的出水流量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太阳上午和下午位置的不同,动力机构能够对应驱动安装板发生转动,使得安装板进行正向翻转形成一定的对应正向和反向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的效率;同时,储水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当种植通道内的绿植需要进行浇灌时,抽水件能够将蓄水箱内的水抽出供应至匝道中的绿植,且在雨水流经导流管的过程中可利用水流的动力进行发电,进而提高了水能的利用率,且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对排水口的出水流量控制,进而满足绿植不同水量的需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架包括水平设置于房顶的基座以及平行设置于基座上表面相对两侧的滑轨,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所述第一安装条的两端沿第一安装条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条的两端沿第二安装条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基座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转轴的第一支撑组件和支撑第二转轴的第二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组件对第一转轴以及第二支撑组件对第二转轴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便于承载安装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根滑轨的活动杆、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扇形齿轮、设置于两条活动杆一端且与第一扇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纹段、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扇形齿轮以及设置于两条活动杆另一端且与第二扇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纹段,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对应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翻转卡入的第一卡位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翻转卡入的第二卡位孔;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双轴气缸,所述双轴气缸的两根活塞杆均沿滑轨的长度方向伸缩,两根活塞杆的端部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两根第一转轴脱离对应第一卡位孔的第一防脱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转轴脱离对应第二卡位孔的第二防脱块;当第一齿纹段移动与第一扇形齿轮啮合,第一防脱块抵于第一转轴侧壁限制第一转轴脱离第一卡位孔,所述安装板可正向翻转;当第二齿纹段移动与第二扇形齿轮啮合,第二防脱块抵于第二转轴侧壁限制第二转轴脱离第二卡位孔,所述安装板可反向翻转,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杆往复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午时刻,当驱动件可驱动活动杆正向移动,当活动杆一端上的第一齿纹段移动与第一扇形齿轮啮合,且双轴气缸中位于第一齿纹段一侧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防脱块抵于第一转轴侧壁限制第一转轴脱离第一卡位孔,进而驱动安装板进行正向翻转形成一定的正向倾斜角度,便于收集太阳能;下午时刻,当驱动件可驱动活动杆反向移动,当活动杆另一端上的第二齿纹段移动与第二扇形齿轮啮合,且双轴气缸中位于第二齿纹段一侧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二防脱块抵于第二转轴侧壁限制第二转轴脱离第二卡位孔,进而驱动安装板进行反向翻转形成一定的反向倾斜角度,进而便于收集太阳能,针对于上午和下午太阳的位置实现了安装板不同方向角度的调整,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活动杆底部的联动块以及沿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一侧腔壁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联动块相连接,所述滑轨设置有与容置槽相连通供所述联动块往复移动的活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进而方便快捷的实现了活动杆的往复移动,以驱动第一齿纹段与第一扇形齿轮的啮合以及第二齿纹段与第二扇形齿轮的啮合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容置槽,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抵紧于容置槽内的抵接组件,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沿转动承载于安装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于转轴上的压板以及套接于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板,当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板抵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翻转压板,将太阳能电池板容置于容置槽内,然后利用扭簧的回复力作用,压板稳固的抵于太阳能电池板,进而限制太阳能电池板脱离容置槽,结构简单实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自连通盒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至连通盒内部的导向孔、滑移连接于导向孔内的调节板以及用于驱动调节板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调节板的上方,所述导向孔与排水口和排水管均相连通;所述调节板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排孔径不同的漏水孔,所述抽水件为离心泵,所述连通盒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气缸伸缩以及离心泵启闭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气缸和离心泵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气缸的伸缩实现调节板在导向孔内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板上对应的漏水孔与排水口对齐,方便快捷的实现了排水口的出水流量的调节,进而满足绿植灌溉的所需不同水量的需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匝道的土壤内,用于测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当土壤内的含水量高于第一设定值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土壤内的含水量低于第二设定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离心泵均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土壤内的含水量低于土壤湿度传感器内预设的第一设定值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进而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伸缩,进而第二气缸带动调节板移动使得调节板上的对应的漏水孔与排水口对齐,在离心泵的配合下使得收集到的雨水经排水管对绿植进行灌溉,避免绿植由于缺水导致停止生长的情况发生;
当土壤内的含水量高于土壤湿度传感器内预设的第二设定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进而控制器第二气缸伸缩,进而第二气缸带动调节板移动以关闭排水口,停止对绿植的灌溉,避免绿植因土壤内水分含量过多时,产生无氧呼吸甚至死亡的情况,该装置实现了自动调节绿植灌溉的用水量,从而利于绿植成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发电组件包括沿导流管的长度方向转动承载于导流管内的有若干个滚筒式风轮、穿接于滚筒式风轮的盘面中心的滚轴以及设置于导流管外部的变速箱以及与变速箱相连接的发电机,所述滚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的管壁并与变速箱相接,若干个滚筒式风轮自上而下交错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流经导流管时对滚筒式风轮的作用,且若干个滚筒式风轮交错分布,减少相邻滚筒式风轮之间的干扰,带动发电机发电,便于提供周围用电设施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管为方管,所述导流管的内壁铰接有用于启闭导流管的蓄水封板,所述蓄水封板位于导流管和集水斗的连通处,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蓄水封板翻转的驱动电机,所述蓄水封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均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封板能够将导流管进行封挡,进而下雨天时,雨水能够先在集水斗中进行汇集,当集水斗的雨水对蓄水封板的压力达到压力传感器的预设值时,压力传感器向第二控制器发出电信号,进而第二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蓄水封板转动使得导流管呈导通状态,集水斗中的雨水冲击滚筒式风轮,使冲击滚筒式风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斗的底端水平周向环绕设置有弹性挡条,所述蓄水封板翻转可抵接于弹性挡条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挡条的设置增强了蓄水封板对导流管的封闭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根据太阳上午和下午位置的不同,通过动力机构能够对应驱动安装板发生转动,使得安装板进行正向翻转形成一定的对应正向和反向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的效率;
2、储水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当种植通道内的绿植需要进行浇灌时,抽水件能够将蓄水箱内的水抽出供应至匝道中的绿植,且在雨水流经导流管的过程中可利用水流的动力进行发电,进而提高了水能的利用率;
3、利用雨水流经导流管时对滚筒式风轮的作用,且若干个滚筒式风轮交错分布,减少相邻滚筒式风轮之间的干扰,带动发电机发电,便于提供周围用电设施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架、安装板以及动力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架、安装板以及动力机构连接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储水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流管和集水斗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房顶;3、固定架;31、基座;311、容置腔;32、滑轨;4、储水件;41、蓄水箱;42、集水斗;43、导流管;5、安装板;51、第一安装条;511、第一转轴;52、第二安装条;521、第二转轴;6、太阳能电池板;71、第一支撑座;711、第一卡位孔;72、第二支撑座;721、第二卡位孔;8、活动杆;81、第一齿纹段;83、第二齿纹段;91、第一扇形齿轮;92、第二扇形齿轮;10、双轴气缸;111、第一连接杆;112、第一防脱块;121、第二连接杆;122、第二防脱块;13、联动块;14、第一气缸;15、活动孔;16、容置槽;17、压板;18、转轴;19、扭簧;20、发电组件;201、滚轴;202、滚筒式风轮;203、变速箱;204、发电机;21、蓄水封板;22、驱动电机;23、弹性挡条;24、过滤罩;25、握持杆;26、排水口;27、引流管;28、抽水件;29、连通盒;30、排水管;31、导向孔;32、调节板;33、漏水孔;34、第二气缸;35、供水管;36、排污管;37、阀门;38、匝道;39、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包括墙体1以及安装于墙体1顶部的房顶2。房顶2上间隔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架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的数量可优选为三个,且三个固定架3均转动连接有长方形板状的安装板5;同时,安装板5背离固定架3的表面安装有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6,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6呈矩形阵列分布。
参照图2和图3,安装板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太阳能电池板6的容置槽16,且安装板5上安装有将太阳能电池板6抵紧于容置槽16内的抵接组件,具体的,抵接组件包括沿转动承载于安装板5上的转轴18、固定连接于转轴18上的压板17以及套接于转轴18上的扭簧19,且扭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板17,当扭簧19处于自然状态时,压板17抵接于太阳能电池板6的表面,且压板17抵接于太阳能电池板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弹性缓冲垫(图中未标)。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容置槽16对应安装有两组抵接组件,且两组抵接组件对称分布于容置槽16槽口的相对两侧。工作人员可翻转压板17,将太阳能电池板6容置于容置槽16内,然后利用扭簧19的回复力作用,压板17稳固的抵于太阳能电池板6,进而限制太阳能电池板6脱离容置槽16,结构简单实用。此外,为了方便取放太阳能电池板6,容置槽16的槽口处设置有拨孔39。
参照图2和图4,固定架3包括水平固定于房顶2的长方体状的基座31以及平行设置于基座31上表面相对两侧的滑轨32,安装板5的下表面相对的两侧沿安装板5的宽度方向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条51和第二安装条52;第一安装条51和第二安装条52均呈长条状设置。第一安装条51的两端沿第一安装条51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有第一转轴511,第二安装条52的两端沿第二安装条52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521。同时,基座31上对应安装有用于支撑第一转轴511的第一支撑组件和支撑第二转轴521的第二支撑组件。具体的,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间隔焊接于两条滑轨32之间的第一支撑座71,第一支撑座71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供第一转轴511翻转卡入的第一卡位孔711,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间隔焊接于两条滑轨3之间的第二支撑座72,第二支撑座72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供第二转轴521翻转卡入的第二卡位孔721。
参照图2和图4,固定架3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安装板5正反翻转的动力机构。具体的,动力机构包括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根滑轨32的活动杆10、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一转轴511上的第一扇形齿轮91、设置于两条活动杆10上表面一端且与第一扇形齿轮91相啮合的第一齿纹段81、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二转轴521上的第二扇形齿轮92以及设置于两条活动杆10另一端且与第二扇形齿轮92相啮合的第二齿纹段83,基座3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基座31相对两侧的容置腔311,且基座3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杆10往复移动的驱动件。具体的,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杆10底部的长方体状的联动块13以及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于容置腔311一侧腔壁的第一气缸14,且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与联动块13相连接,滑轨32的底部开设有与容置槽16相连通供联动块13往复移动的活动孔15。
此外,基座31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双轴气缸10,双轴气缸10的两根活塞杆均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伸缩,且两根活塞杆的端部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21,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21均呈长条状设置。同时,第一连接杆111的两端焊接有用于限制第一转轴511脱离第一卡位孔711的第一防脱块112,第二连接杆1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转轴521脱离第二卡位孔721的第二防脱块122,第一防脱块112和第二防脱块122均呈L形设置,当第一齿纹段81移动与第一扇形齿轮91啮合,第一防脱块112活动贯穿第一支撑块相对的侧壁且抵于第一转轴511侧壁限制第一转轴511脱离第一卡位孔711,安装板5可正向翻转;当第二齿纹段83移动与第二扇形齿轮92啮合,第二防脱块122活动贯穿第二支撑板且抵于第二转轴521侧壁限制第二转轴521脱离第二卡位孔721,安装板5可反向翻转。
参照图1和图5,房顶2上还安装有用于收集雨水的储水件4以及栽培有绿植的匝道38。具体的,储水件4包括顶部呈开口设置的集水斗42、位于集水斗42下方的长方体状的蓄水箱41以及竖直连通于集水斗42和蓄水箱41之间的导流管43。
参照图5和图6,为了减少外界的树叶、塑料等杂物进入集水斗42而影响集水斗42的正常蓄水,集水斗42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过滤罩24,且过滤罩24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处焊接有握持杆25。同时,导流管43内安装有若干个发电组件20。具体的,发电组件20包括沿导流管43的长度方向转动承载于导流管43内的有若干个滚筒式风轮202、穿接于滚筒式风轮202的盘面中心的滚轴201以及设置于导流管43外部的变速箱203以及与变速箱203相连接的发电机204,滚轴201的一端伸出导流管43的管壁并与变速箱203相接,在本实施例中,滚筒式风轮202的数量可优选为三个,三个滚筒式风轮202自上而下交错分布。利用雨水流经导流管43时对滚筒式风轮202的作用,带动发电机204发电,且若干个滚筒式风轮202交错分布,减少相邻滚筒式风轮202之间的干扰,便于提供周围用电设施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参照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43为方管,且导流管43的内壁铰接有用于启闭导流管43的蓄水封板21,蓄水封板21位于导流管43和集水斗42的连通处,导流管43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蓄水封板21翻转的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穿入导流管43的内部蓄水封板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标)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驱动电机22均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增强了蓄水封板21对导流管43的封闭效果,集水斗42的底端水平周向环绕固定安装有弹性挡条23,蓄水封板21翻转可抵接于弹性挡条23的下表面。此外,蓄水箱4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6,排水口26连通有位于蓄水箱41内的引流管27,引流管27上安装有抽水件28。
参照图5,蓄水箱41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长方体状的连通盒29,连通盒29上设置有与排水口26相连通的排水管30,且排水管30的出水端位于匝道38正上方,蓄水箱41的侧壁还连通有供水管35和排污管36,供水管35以及排污管36上均安装有阀门37。此外,连通盒29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排水口26的出水流量的调节组件。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自连通盒29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至连通盒29内部的导向孔31、滑移连接于导向孔31内的调节板32以及用于驱动调节板32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34,第二气缸34位于调节板32的上方,第二气缸3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调节板32的顶部,导向孔31与排水口26和排水管30均相连通。
同时,调节板3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排孔径不同的漏水孔33,连通盒2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气缸34伸缩以及抽水件28启闭的控制模块,第二气缸34和抽水件28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利用第二气缸34的伸缩实现调节板32在导向孔31内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板32上对应的漏水孔33与排水口26对齐,方便快捷的实现了排水口26的出水流量的调节,进而满足绿植灌溉的所需不同水量的需求。
参照图5,导向孔31的孔壁周向设置有弹性密封层(图中未标),弹性密封层增强了调节板32与导向孔31之间的紧密性,减少雨水从调节板32和导向孔31的间隙中排放至连通盒29内而影响雨水正常排放至排水管30。在本实施例中,抽水件28可优选为离心泵,离心泵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离心泵抽出喷灌用水时流量更均匀、运转平稳,压力更足。
具体的,控制模块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
土壤湿度传感器设于匝道38的土壤内,用于测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当土壤内的含水量高于第一设定值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土壤内的含水量低于第二设定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
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土壤湿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气缸34和离心泵均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当土壤内的含水量低于土壤湿度传感器内预设的第一设定值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进而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34伸缩,进而第二气缸34带动调节板32移动使得调节板32上的对应的漏水孔33与排水口26对齐,在离心泵的配合下使得收集到的雨水经排水管30对绿植进行灌溉,避免绿植由于缺水导致停止生长的情况发生;
当土壤内的含水量高于土壤湿度传感器内预设的第二设定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进而控制器第二气缸34伸缩,进而第二气缸34带动调节板32移动以关闭排水口26,停止对绿植的灌溉,避免绿植因土壤内水分含量过多时,产生无氧呼吸甚至死亡的情况,该装置实现了自动调节绿植灌溉的用水量,从而利于绿植成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上午时刻,当驱动件可驱动活动杆10正向移动,当活动杆10一端上的第一齿纹段81移动与第一扇形齿轮91啮合,且双轴气缸10中位于第一齿纹段81一侧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防脱块112抵于第一转轴511侧壁限制第一转轴511脱离第一卡位孔711,进而驱动安装板5进行正向翻转形成一定的正向倾斜角度,便于收集太阳能;下午时刻,当驱动件可驱动活动杆10反向移动,当活动杆10另一端上的第二齿纹段83移动与第二扇形齿轮92啮合,且双轴气缸10中位于第二齿纹段83一侧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二防脱块122抵于第二转轴521侧壁限制第二转轴521脱离第二卡位孔721,进而驱动安装板5进行反向翻转形成一定的反向倾斜角度,针对于上午和下午太阳的位置实现了安装板5不同方向角度的调整,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6收集太阳的效率。
下雨天时,雨水能够先在集水斗42中进行汇集,当集水斗42的雨水对蓄水封板21的压力达到压力传感器的预设值时,压力传感器向第二控制器发出电信号,进而第二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2启动,驱动蓄水封板21转动使得导流管43呈导通状态,集水斗42中的雨水冲击滚筒式风轮202,使冲击滚筒式风轮202转动带动发电机204发电,且雨水进入到蓄水箱41中进行收集,当匝道38内的绿植需要进行浇灌时,抽水件28能够将蓄水箱41内的水抽出供应至匝道38中的绿植。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包括墙体(1)以及安装于墙体(1)顶部的房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顶(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架(3),若干个所述固定架(3)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背离固定架(3)的表面安装有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6),所述固定架(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板(5)正反翻转的动力机构;所述房顶(2)上还设置有储水件(4)以及栽培有绿植的匝道(38),所述储水件(4)包括顶部呈开口设置的集水斗(42)、位于集水斗(42)下方的蓄水箱(41)以及竖直连通于集水斗(42)和蓄水箱(41)之间的导流管(43),所述导流管(43)内设置有若干个发电组件(20);所述蓄水箱(4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6),所述排水口(26)连通有位于蓄水箱(41)内的引流管(27),所述引流管(27)上设置有抽水件(28),所述蓄水箱(41)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26)相连通的排水管(30),所述排水管(30)的出水端位于匝道(38)正上方,所述蓄水箱(4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排水管(30)的连通盒(29),所述连通盒(29)与排水口(26)相通;所述连通盒(2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口(26)的出水流量的调节组件,所述固定架(3)包括水平设置于房顶(2)的基座(31)以及平行设置于基座(31)上表面相对两侧的滑轨(32),所述安装板(5)的下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条(51)和第二安装条(52);所述第一安装条(51)的两端沿第一安装条(51)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有第一转轴(511),所述第二安装条(52)的两端沿第二安装条(52)的长度方向同轴固定有第二转轴(521),所述基座(31)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转轴(511)的第一支撑组件和支撑第二转轴(521)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根滑轨(32)的活动杆(8)、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一转轴(511)上的第一扇形齿轮(91)、设置于两条活动杆(8)一端且与第一扇形齿轮(91)相啮合的第一齿纹段(81)、固定套接于两根第二转轴(521)上的第二扇形齿轮(92)以及设置于两条活动杆(8)另一端且与第二扇形齿轮(92)相啮合的第二齿纹段(83),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71),所述第一支撑座(71)对应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转轴(511)翻转卡入的第一卡位孔(711),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座(72),所述第二支撑座(72)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转轴(521)翻转卡入的第二卡位孔(721);所述基座(31)上表面设置有双轴气缸(10),所述双轴气缸(10)的两根活塞杆均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伸缩,且两根活塞杆的端部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11)和第二连接杆(121),所述第一连接杆(11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两根第一转轴(511)脱离对应第一卡位孔(711)的第一防脱块(1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转轴(521)脱离对应第二卡位孔(721)的第二防脱块(122);当第一齿纹段(81)移动与第一扇形齿轮(91)啮合,第一防脱块(112)抵于第一转轴(511)侧壁限制第一转轴(511)脱离第一卡位孔(711),所述安装板(5)可正向翻转;当第二齿纹段(83)移动与第二扇形齿轮(92)啮合,第二防脱块(122)抵于第二转轴(521)侧壁限制第二转轴(521)脱离第二卡位孔(721),所述安装板(5)可反向翻转,所述基座(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杆(8)往复移动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311),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活动杆(8)底部的联动块(13)以及沿滑轨(3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311)一侧腔壁的第一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与联动块(13)相连接,所述滑轨(32)设置有与容置槽(16)相连通供所述联动块(13)往复移动的活动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的容置槽(16),所述安装板(5)上设置有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抵紧于容置槽(16)内的抵接组件,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沿转动承载于安装板(5)上的转轴(18)、固定连接于转轴(18)上的压板(17)以及套接于转轴(18)上的扭簧(19),所述扭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板(17),当所述扭簧(19)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板(17)抵接于太阳能电池板(6)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自连通盒(29)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至连通盒(29)内部的导向孔(31)、滑移连接于导向孔(31)内的调节板(32)以及用于驱动调节板(32)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34),所述第二气缸(34)位于调节板(32)的上方,所述导向孔(31)与排水口(26)和排水管(30)均相连通;所述调节板(3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排孔径不同的漏水孔(33),所述抽水件(28)为离心泵,所述连通盒(2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气缸(34)伸缩以及离心泵启闭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气缸(34)和离心泵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匝道(38)的土壤内,用于测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当土壤内的含水量高于第一设定值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当土壤内的含水量低于第二设定值时发出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4)和所述离心泵均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20)包括沿导流管(43)的长度方向转动承载于导流管(43)内的有若干个滚筒式风轮(202)、穿接于滚筒式风轮(202)的盘面中心的滚轴(201)以及设置于导流管(43)外部的变速箱(203)以及与变速箱(203)相连接的发电机(204),所述滚轴(201)的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43)的管壁并与变速箱(203)相接,若干个滚筒式风轮(202)自上而下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3)为方管,所述导流管(43)的内壁铰接有用于启闭导流管(43)的蓄水封板(21),所述蓄水封板(21)位于导流管(43)和集水斗(42)的连通处,所述导流管(4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蓄水封板(21)翻转的驱动电机(22),所述蓄水封板(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驱动电机(22)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42)的底端水平周向环绕设置有弹性挡条(23),所述蓄水封板(21)翻转可抵接于弹性挡条(23)的下表面。
CN202010522557.7A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Active CN111636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2557.7A CN111636634B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2557.7A CN111636634B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634A CN111636634A (zh) 2020-09-08
CN111636634B true CN111636634B (zh) 2021-08-24

Family

ID=72326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2557.7A Active CN111636634B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6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9958A (zh) * 2020-11-02 2021-02-12 钱小进 一种具有外部太阳能供暖结构的低层建筑物墙体
CN112717543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先兴发 一种绿色建筑
CN114197689B (zh) * 2021-12-28 2023-05-05 西华大学 一种利用自然资源的节能建筑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5648A (en) * 1979-12-13 1981-07-11 Hirai Giken:Kk Side structure of solar heat collection roof
CN203671974U (zh) * 2013-11-21 2014-06-25 梅州市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5945606U (zh) * 2016-07-06 2017-02-08 杨露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7499065U (zh) * 2017-08-02 2018-06-15 王洪胜 一种市政供水装置
CN109204890A (zh) * 2018-11-16 2019-01-15 北京微分航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翼解锁展开机构
CN210395883U (zh) * 2019-07-04 2020-04-24 东莞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屋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5648A (en) * 1979-12-13 1981-07-11 Hirai Giken:Kk Side structure of solar heat collection roof
CN203671974U (zh) * 2013-11-21 2014-06-25 梅州市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5945606U (zh) * 2016-07-06 2017-02-08 杨露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7499065U (zh) * 2017-08-02 2018-06-15 王洪胜 一种市政供水装置
CN109204890A (zh) * 2018-11-16 2019-01-15 北京微分航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翼解锁展开机构
CN210395883U (zh) * 2019-07-04 2020-04-24 东莞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屋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634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6634B (zh)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CN104429714B (zh) 一种光伏生态屋顶
CN104160893B (zh)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节能型光伏农业大棚
CN204157366U (zh)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节能型光伏农业大棚
CN104170685A (zh) 具有调光功能的节能型光伏农业大棚
CN115776270B (zh) 一种光伏装置
CN111622432A (zh) 现代城市绿色节能建筑
CN104170684A (zh)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多功能光伏农业大棚
CN204157367U (zh) 具有调光功能的节能型光伏农业大棚
CN114413492A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通风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127670U (zh) 太阳能温室大棚
CN204157368U (zh)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多功能光伏农业大棚
CN212561712U (zh) 一种节能型建筑房屋
CN111851872A (zh)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CN215301900U (zh) 一种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
CN212013787U (zh) 一种基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聚光器的农业通风大棚
CN215301899U (zh) 一种温室用太阳能双面光伏发电内遮阴系统
CN113170716A (zh) 一种全自动防沙引风蓄水灌溉的装置
CN208095419U (zh) 一种光伏农业大棚
CN102986477B (zh) 一种农业大棚的复合利用方法
CN201218610Y (zh) 太阳能收集器的高度角控制装置
CN220191459U (zh) 一种太阳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装置
CN215181629U (zh) 利用重力势能实现单轴追踪的综合农业光伏系统
CN220013849U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收集系统
CN212786813U (zh) 一种环保型光伏农业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