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5180A -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5180A
CN111625180A CN201910145200.9A CN201910145200A CN111625180A CN 111625180 A CN111625180 A CN 111625180A CN 201910145200 A CN201910145200 A CN 201910145200A CN 111625180 A CN111625180 A CN 111625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ggregation
queue
length
writ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52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5180B (zh
Inventor
李雷
储鹰
程潜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ren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52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5180B/zh
Priority to US16/746,845 priority patent/US1118826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625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5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5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5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在每个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通过多队列聚合的方式使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分布更加理想,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读取存储设备时消耗的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读写性能是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isk)的关键指标,SSD主控承担着数据管理、性能发掘和寿命维护等重要工作。不同的SSD主控在相同NAND-flash存储器或硬件环境上体现的读写性能不尽相同或差异很大,主要由其内的读写算法优劣导致。
现有的写入算法中,无论数据块的长短,均在一个聚合队列(或称为下刷队列)中按照顺序对数据块进行聚合,这样就导致写入存储器的数据分布不理想。当读取NAND-flash存储器中的数据时,当一个数据块分布在多个多平面页(MP,muti-plane page)时,若主机读取该数据块,则需要下发多个读命令,消耗多个触发时间,导致读取数据的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使写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分布更加理想,降低读取存储器所消耗的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
在每个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在不同的指定聚合队列上按照指定的聚合策略进行聚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
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中的数据单元DU,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和所述DU在第一数据的偏移得到DU需要存入的指定聚合队列,将所述DU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个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时,若所述数据长度不能满足在各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齐,则通过向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填充数据占位符的方式将指定聚合队列补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时,若连续数据占位符或其一部分的长度与指定聚合队列中任一聚合队列的对齐长度相等且该聚合队列存在对齐长度的数据,则从该聚合队列中从头截取对齐长度的数据替换掉连续等长的数据站位符,否则将所述数据占位符的位置填充虚拟dummy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和路由表得到所述聚合策略;
所述路由表中包括数据长度与指定的聚合策略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每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包括:
从所述聚合队列中按照single-plane页或multi-plane页对齐方式截取数据,得到多个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数据的总量是否达到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通过将待写入的数据在多个聚合队列进行聚合,然后截取各个聚合队列中的数据块,将截取的数据写入存储设备,从而使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分布更加理想,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能够使得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的分布较为理想,从而降低了在读取该存储设备的数据时消耗的时间。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写入方法实现过程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写入方法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占位符的使用示例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较差数据分布和理想数据分布的对比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伙伴聚合队列Buddy Write写算法流程图。
图8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几个技术名称的中英文注释包括:主机写,其对应的英文为host write,nand读取,其对应的英文为nand read。
图1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写入方法实现过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S101、接收主机待写入数据并在下刷队列中聚合数据。
步骤S102、判断下刷队列是否达到下刷阈值,若是,则进入S103,否则进入步骤S101。
步骤S103、将下刷阈值长度的数据从下刷队列中截取出并触发NAND Flash写操作,将数据写入NAND Flash。
图2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写入方法的示意图,图2基于图1的实现过程。图2中,W0-W7为SSD主控依次收到的主机写入的数据,数据中的数据单元(DU,data unit)为指定大小的数据单元,在SSD中通常为4k或8K,MP页=4DU(或8DU,或16DU),MP页的大小由nand的类型决定,例如,下刷阈值=4MP页=16DU,其中数据块W1/W4/W5/W7长度均为1DU,数据块W2/W3长度为2DU,数据块W1/W6长度为4DU。
图2中,数据块W0/W2/W4/W5/W7位于单个MP页,若读取其中每个数据块需触发1次nand读;W1/W3/W6位于两个MP页,若读取其中每份数据,需触发2次nand读。若主机依次读取W0~W7数据,则共触发11次nand读取数据的处理,在命令压力较大条件下,则消耗11个触发Tr时间。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
例如,聚合队列(或称为下刷队列)用Qn表示,n表示DU对齐长度,Qn表示按n个DU大小对其聚合的队列。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流程中,所述聚合队列由一组n值不同的多个队列组成,不同长度的数据将在适当的队列中进行聚合。例如多个聚合队列包括Q1/Q2/Q4/Q8四个队列,若所述数据块的DU长度为1(长度为1对齐),则在Q1中聚合;若所述数据块的DU长度为2(1或2对齐),则在Q2中聚合为宜;若所述数据块的DU长度为4(1或2或4对齐),则在Q4中聚合为宜;若所述数据块的DU长度为8(1或2或4或8对齐),则在Q8中聚合为宜。
步骤S202、在每个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例如,可以按照指定的数据长度对指定聚合队列的数据进行截取,从而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本公开对截取的指定的数据长度不做限定。
步骤S203、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例如,通过触发存储设备的写指令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通过将待写入的数据在多个聚合队列进行聚合,然后截取各个聚合队列中的数据块,将截取的数据写入存储设备,从而使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分布更加理想,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能够使得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的分布较为理想,从而降低了在读取该存储设备的数据时消耗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在不同的指定聚合队列上按照指定的聚合策略进行聚合。例如,表1中示出的当第一数据的长度为5DU时,指定的聚合策略为存入队列Q1和Q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获取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如表1(聚合策略示例1)中示出的,当获取的第一数据的长度为8DU时,根据聚合策略的指示将数据存入指定聚合队列Q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包括: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和路由表得到所述聚合策略。所述路由表中包括数据长度与指定的聚合策略的对应关系。
例如,多个聚合队列包括Q1/Q2/Q4/Q8四个队列时,表1和表2示出了数据长度与聚合策略的对应关系,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所述聚合策略不限于举例说明的聚合策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聚合策略。
如表2(聚合策略示例2)所示,3DU的数据可分解为:前1DU数据聚合到队列buddyQ1,后2DU数据聚合到队列buddy Q2。如表1所示,该3DU数据也可通过添加1个数据占位符(PH,place holder),聚合到队列buddy Q4。place holder(PH)为一种数据占位符,当某些长度的主机写数据无法满足n对齐时,可通过填充PH强制使得队列Qn按长度n对齐。如何聚合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显然不同长度的主机写数据的聚合方式是有差异的,聚合路由表buddy route便被设计用于描述不同长度的主机写数据如何在多个队列buddy Q聚合。
表1
Figure BDA0001979785260000071
表2
Figure BDA0001979785260000072
例如,表2中示出当写数据长度为6DU时,将数据聚合到指定的队列Q2和Q4中,或者根据表1中的聚合策略聚合到指定的队列Q4和Q8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接收第一数据中的数据单元DU,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和所述DU在第一数据的偏移得到DU需要存入的指定聚合队列,将所述DU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个DU。例如表2中示出的当写数据为3DU时,第一个DU存入队列Q1中,第二个DU存入Q2,第三个DU存入Q2,即根据要存入Q1和Q2的指定聚合策略以及接收的DU在这个第一数据的中的偏移位置将所述DU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
图4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实现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即将主机写数据中的多个数据块w0-w7存入buddy路由模块,根据buddy Q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将所述数据块分发到不同的聚合队列buddy Q中,例如,将数据块w0、w4、w5、w7存入队列buddy Q1,将数据块w2、w3存入队列buddy Q2,将w1、w6存入队列buddy Q4,从所述聚合队列Q1、Q2和Q4中按照multi-plane页对齐方式截取数据,得到多个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数据的总量是否达到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时,若所述数据长度不能满足在各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齐,则通过向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填充数据占位符的方式将指定聚合队列补齐。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占位符的使用示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数据块W0~W3的长度分别为3DU,若将W0~W1聚合到队列buddy Q4中,添加PH将使得每份数据都是4对齐聚合到队列Q4的,在无PH填充的情况下读取数据需要6个触发时间Tr,在填充了PH的情况下,读取相同的数据仅需要4个触发时间Tr,这样就减少了读取数据时的触发时间Tr的消耗。
如图5所示,每个PH所在位置只有1个连续的PH,在写数据的时候,若队列Q1内有数据,则取出队列buddy Q1内数据并替换到到PH所在位置,直到队列Q1内没有数据或者所有PH被替换完。选择队列Q1中的数据替换是因为需要替换的PH连续度为1,从队列buddy Q1取出1个DU数据并不破坏队列Q1的1对齐特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时,若连续数据占位符或其一部分的长度与指定聚合队列中任一聚合队列的对齐长度相等且该聚合队列存在对齐长度的数据,则从该聚合队列中从头截取对齐长度的数据替换掉连续等长的数据站位符,否则将所述数据占位符的位置填充虚拟dummy数据。一示例中,在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时,若连续PH的个数与某个指定聚合队列Q的DU对齐长度相等,还可将该聚合队列Q的数据替换到PH中,否则将所述数据占位符的位置填充虚拟(dummy)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每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包括:从所述聚合队列中按照single-plane页或multi-plane页对齐方式截取数据,得到多个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如图6所示,在现有聚合算法中,无论数据的长短,皆在下刷队列Q中按数据流中的数据块的顺序进行数据聚合。图2中的数据块w1~w7写入到nand后的分布如图6中的较差分布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考虑数据的长度,w0~w7在nand中理想的分布如图6的理想分布所示。在理想分布中,读取w0~w7每笔数据只需要触发1次nand读取处理即可完成,若主机依次读取w0~w7数据,则共只需触发8次nand读取处理,至多消耗8个Tr时间。显然,读取相同总量的数据,理想分布较现有方案节省3个触发时间Tr,减小了读延迟。按照multi-plane页对齐方式从各个聚合队列中截取数据后得到更加理想的存储数据的分布,相比较于较差的数据分布来看,避免了数据块w1和w3分布在不同的MP页的情况,在读取数据触发时,数据块w1和w3分别只触发一次即可,节省了读取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包括: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数据的总量是否达到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例如,下刷的阈值为16DU,则在截取目标数据量达到16DU时,截取得到的161DU的数据即为第二数据,将数据写入存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NAND flash存储器作为示例介绍了数据写入方法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所述写入方法写入的存储器类型,只要可以实现将存储的数据进行理想的分布达到在读取数据时节约读取数据的时间即可。
通过将待写入的数据在多个队列进行聚合,然后截取各个队列中的数据块,将截取的数据写入存储设备,从而使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分布更加理想,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能够使得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的分布较为理想,从而降低了在读取该存储设备的数据时消耗的时间。
应用示例: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伙伴聚合队列Buddy Write写算法流程,所述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记录主机写数据数据长度,根据数据长度从聚合队列路由器(buddyroute)查询该主机写数据的聚合表。
步骤S302、接收主机写数据,并根据聚合表及当前接收的DU数据在整个主机写数据的DU偏移,获取当前数据需要存入的聚合队列buddy Q并存入其中。
步骤S303、从每个聚合队列buddy Q上按muti-plane页对齐的方式截取数据,判断数据总量是否达到下刷阈值,是则进入步骤S305,否则进入步骤S304。
步骤S304、判断当前主机写数据是否接收完毕,若是则进入步骤S305,否则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5、将buddy Q中取出截取的数据写入到nand存储器。
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写入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写入装置1900的框图。例如,装置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8,装置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装置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装置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装置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装置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
在每个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在不同的指定聚合队列上按照指定的聚合策略进行聚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按照聚合策略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
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数据,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多个聚合队列中的指定聚合队列,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中的数据单元DU,根据所述指定的聚合策略和所述DU在第一数据的偏移得到DU需要存入的指定聚合队列,将所述DU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个DU。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多个子数据块存入所述指定聚合队列时,若所述数据长度不能满足在各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齐,则通过向所述指定聚合队列中填充数据占位符的方式将指定聚合队列补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时,若连续数据占位符或其一部分的长度与指定聚合队列中任一聚合队列的对齐长度相等且该聚合队列存在对齐长度的数据,则从该聚合队列中从头截取对齐长度的数据替换掉连续等长的数据站位符,否则将所述数据占位符的位置填充虚拟dummy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写入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得到指定的聚合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长度和路由表得到所述聚合策略;
所述路由表中包括数据长度与指定的聚合策略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指定聚合队列中对当前队列中的多个子数据块进行数据截取,得到待写入的第二数据,包括:
从所述聚合队列中按照single-plane页或multi-plane页对齐方式截取数据,得到多个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多个目标数据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数据的总量是否达到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到存储设备。
10.一种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45200.9A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25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200.9A CN111625180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6/746,845 US11188263B2 (en) 2019-02-27 2020-01-18 Method of writing data to a storage device using aggregated queu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200.9A CN111625180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5180A true CN111625180A (zh) 2020-09-04
CN111625180B CN111625180B (zh) 2021-05-28

Family

ID=7214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5200.9A Active CN111625180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8263B2 (zh)
CN (1) CN1116251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544A (zh) * 2021-03-05 2021-05-18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存储系统及存储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3252B1 (en) * 2022-07-15 2024-02-06 Dell Products L.P. Coalescing logged oper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3958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Cheriton David R Hierarchical immutable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processor
CN101727299A (zh) * 2010-02-08 2010-06-09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数据存储中面向raid5的写操作优化设计方法
CN102510493A (zh) * 2011-10-09 2012-06-20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感卫星图像容错显示方法
CN102750226A (zh) * 2011-02-28 2012-10-24 苹果公司 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系统的高效缓冲
CN105740125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四川秘无痕信息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获取Android应用程序启动次数和时间的方法
US20180322088A1 (en) * 2015-01-27 2018-1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ost based non-volatile memory clustering mechanism using network mapped storage
CN109032530A (zh) * 2018-08-21 2018-12-1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1899A2 (en) * 2009-09-09 2011-03-17 Fusion-Io,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reduction in a storage device
US20130103918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Barracuda Networks, Inc Adaptive Concentrating Data Transmission Heap Buffer and Method
US10013177B2 (en) * 2015-04-20 2018-07-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Low write amplification in solid state drive
US9891824B2 (en) * 2015-04-24 2018-0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b-block input/output (I/O) commands for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byte stream buff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3958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Cheriton David R Hierarchical immutable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processor
CN101727299A (zh) * 2010-02-08 2010-06-09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数据存储中面向raid5的写操作优化设计方法
CN102750226A (zh) * 2011-02-28 2012-10-24 苹果公司 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系统的高效缓冲
CN102510493A (zh) * 2011-10-09 2012-06-20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感卫星图像容错显示方法
US20180322088A1 (en) * 2015-01-27 2018-1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ost based non-volatile memory clustering mechanism using network mapped storage
CN105740125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四川秘无痕信息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获取Android应用程序启动次数和时间的方法
CN109032530A (zh) * 2018-08-21 2018-12-1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辉等: "《英飞凌多核单片机应用技术》", 30 November 2017, 天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544A (zh) * 2021-03-05 2021-05-18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存储系统及存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2360A1 (en) 2020-08-27
CN111625180B (zh) 2021-05-28
US11188263B2 (en)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4323B2 (en) Independent mapping of threads
CN11109062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594657B1 (ko) 비순차적 리소스 할당을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213696B (zh) 用于缓存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817178B2 (en) Compressing and compacting memory on a memory device wherein compressed memory pages are organized by size
EP3051408A1 (en) Data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743808A (zh) 一种适配QoS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25180B (zh)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124270A (zh) 缓存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128799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ring data
US1074767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caches
US201803494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le system log
CN109478171B (zh) 提高openfabrics环境中的吞吐量
CN103514140B (zh) 用于实现可重构系统中配置信息多发射的重构控制器
CN111143113B (zh) 复制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9471246B2 (en) Data sharing using difference-on-write
US9965581B1 (en) Fanout optimization to facilitate timing improvement in circuit designs
CN116467235A (zh) 一种基于dma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780215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577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71295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ring data
CN111722785A (zh) 一种缓存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1090633A (zh)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小文件聚合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536800A (zh) 一种虚拟机放置方法及装置
KR20140042428A (ko) 컴퓨팅 시스템 및 그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Address after: 210000 - 498, building 12, No. 29, buyue Road, Qiaolin street,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ngren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570 shengxia Road,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201210

Patentee before: Ying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