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102A -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 Google Patents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102A
CN111624102A CN202010466707.7A CN202010466707A CN111624102A CN 111624102 A CN111624102 A CN 111624102A CN 202010466707 A CN202010466707 A CN 202010466707A CN 111624102 A CN111624102 A CN 111624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rock
fracture
test piec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67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河啸
周元德
任艺莎
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667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4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6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involving mechanical work, e.g. chopping, disintegrating, compacting, homogeni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6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involving mechanical work, e.g. chopping, disintegrating, compacting, homogenising
    • G01N2001/2873Cutting or cleav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具有一定面积的I型断裂韧带区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对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该方法能够保证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以表征工程尺度堆石混凝土力学行为,并使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对试件进行后续的宏观断裂实验,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

Description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
背景技术
由于堆石混凝土的堆石骨料粒径相较于常规I、II级配混凝土骨料粒径大了一个数量级,难以通过大尺寸试验对其原型尺度的变形力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是目前制约堆石混凝土应用于高坝和高等级水工建筑物的关键技术瓶颈。
综合考虑堆石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可以将其视为由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以及两者交界面组成的复合材料。交界面属于整个混凝土结构层面或是构件层面的薄弱环节,研究界面的渐进变形破损机理对于堆石混凝土破坏的细观机制探索很有必要。
目前关于堆石混凝土材料中的岩块-SCC交界面的I型断裂力学性能研究中,直接涉及界面本身,从构件或结构层面测试其断裂力学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相关研究中采取的试样型式均存在骨料-胶凝材料接触面尺寸偏小、骨料表面经过人工处理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以表征工程尺度堆石混凝土力学行为,并使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对试件进行后续的宏观断裂实验,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一定面积的I型断裂韧带区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
对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可以设计制备一种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保证了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通过后续试验可以测试岩块表面与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为数值仿真模拟提供基础参数,进而提升对该类交界面变形断裂属性的认识。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和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得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来自料场爆破所获得的块石,且保留了开采产生的自然断裂面。由此,能够保证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对试件进行后续的宏观断裂实验,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
任选的,自密实混凝土选自C15、C30和C45中的任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的面积为H×B=200mm×(120~200)mm。如果断裂韧带面积小于200mm×(120~200)mm,意味着峰值荷载也减小,对于设备精度的要求也越高;如果断裂韧带面积大于200mm×(120~200)mm,那么试件就比较重,不利于试验进行。其中断裂韧带厚度B尺寸取0.6~1H,即120~200mm;若韧带韧带高度H发生变化,则试件相应其他尺寸以及加载架、传力板、制样模具应等比例放大。由此,能够保证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通过后续试验可以测试岩块表面与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为数值仿真模拟提供基础参数,进而提升对该类交界面变形断裂属性的认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备具有一定面积的I型断裂韧带区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羊毛刷蘸取石粉浆涂抹岩块表面的方式在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表面制造表面缺陷。由此,模拟实际工程中因堆石入仓过程可能会在堆石表面造成石粉附着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天然爆破所得的巨型岩石切成岩块;
(2)将岩块的其中五个面切割平整,对第六个面任意一侧短边的端部进行切割打磨,保留一定面积的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
(3)在第六个面另一侧端部切割出试件的凹槽部分;
(4)试样浇筑前,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在水中浸泡至完全饱和;
(5)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以模拟堆石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中的饱和状态;
(6)将擦干表面后的石块放入模具中,插入预制缝钢板;
(7)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至成型;
(8)养护。
由此,制备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能够保证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以表征工程尺度堆石混凝土力学行为,并使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对试件进行后续的宏观断裂实验,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中,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水中浸泡12h。由此,模拟堆石混凝土内块石所处的湿润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和(5)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模具清擦干净,在模具内壁以及薄钢板表面均匀地涂刷一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7)中,先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到溢出模板,将空气排出,然后再进行刮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8)中,养护的具体过程如下:
就地搭建临时养护棚,养护棚条件为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养护6h后,待自密实混凝土具备一定初始强度后将预制裂缝薄钢板抽出,养护48h后拆模,再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由宏观断裂试验测量所得,通过对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测试断裂韧带区在Ⅰ型张拉荷载下的断裂性能。由此,在楔入劈拉试验中通过较慢的加载速率可以得到稳定的试验过程全曲线,测量得到裂缝口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验证界面材料断裂的线弹性阶段、初始起裂阶段以及裂缝失稳扩展的三阶段过程,进而得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此,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与自密实混凝土一并浇筑形成复合试件,原材料中的岩块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未处理的石料开采表面作为胶结界面,制备所得试件的粘结界面尺寸与堆石混凝土材料采用粗骨料尺寸相当,其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通过对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可以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参数,提高对该类界面的变形与断裂力学特性的认识。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试件示意图,其中,1-凹槽;2-预制缝。
图4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试件中的岩块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试件中的岩块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工况四)原始采集得到的典型Pv-CMOD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所述方法包括:
S100:制备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具有I型断裂韧带区,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的面积能够表征工程尺度堆石混凝土力学行为,且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岩块来自河北香河石材厂石家庄料场天然爆破获得的块石,料场爆破所得的巨型岩石保留了开采产生的自然断裂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自密实混凝土包括C15、C30和C45三种标号,自密实混凝土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用原材料为:宣化金隅水泥PO42.5,二级粉煤灰,细度模数2.8天然中砂、5-20mm碎石(均为河北怀来县产),J1110SD型外加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和胶凝材料制备得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和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并不受具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和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优选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的面积为H×B=200mm×(120~200)mm。如果断裂韧带面积小于200mm×(120~200)mm,意味着峰值荷载也减小,对于设备精度的要求也越高;如果断裂韧带面积大于200mm×(120~200)mm,那么试件就比较重,不利于试验进行。其中断裂韧带厚度B尺寸取0.6~1H,即120~200mm;若韧带韧带高度H发生变化,则试件相应其他尺寸以及加载架、传力板、制样模具应等比例放大。由此,能够保证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通过后续试验可以测试岩块表面与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为数值仿真模拟提供基础参数,进而提升对该类交界面变形断裂属性的认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上述岩块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参考图2,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天然爆破所得的巨型岩石切成岩块。
S2:将岩块的其中五个面切割平整,对第六个面任意一侧短边的端部进行切割打磨,保留一定面积的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
在该步骤中,将岩块的两个短边面、两个长边面和任意一个厚度面切割平整,对第六个面任意一侧短边的端部进行切割打磨,保留200mm×(120~200)mm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
S3:在第六个面另一侧端部切割出试件的凹槽部分。
S4:试样浇筑前,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在水中浸泡至完全饱和。
在该步骤中,试样浇筑前,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水中浸泡12h以模拟堆石混凝土内块石所处的湿润环境。
S5:将模具清擦干净,在模具内壁以及薄钢板表面均匀地涂刷一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S6: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以模拟堆石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中的饱和状态。
S7:将擦干表面后的石块放入模具中,插入预制缝钢板。
在该步骤中,将擦干表面后的石块放置在钢模具一侧(左侧),在上侧钢块内插入薄钢板,通过调节模具上侧板螺栓移动上侧钢块使得钢块与石块缺口贴合,同时薄钢板也与石块上半平整面紧密贴合。
S8: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至成型。
在该步骤中,利用漏斗(漏斗口径应大于20mm)将配制好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另一侧(右侧),从模具上部开始从左往右缓慢往复逐渐移动至下部,直至浇满模具,将空气排出,然后利用钢尺或刮刀将表面刮平。
S9:养护。
在该步骤中,考虑到试件的交界面抵抗变形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浇筑后模具不能立即进行搬运移动,应该就地搭建临时养护棚,养护棚条件为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20℃、恒温恒湿),养护6h后,待自密实混凝土具备一定初始强度后将预制裂缝薄钢板抽出,养护48h后拆模,再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
由此,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与自密实混凝土一并浇筑形成复合试件,原材料中的岩块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未处理的石料开采表面作为胶结界面,制备所得试件的粘结界面尺寸与堆石混凝土材料采用粗骨料尺寸相当,其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通过对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可以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参数,提高对该类界面的变形与断裂力学特性的认识。
S200:对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楔入劈拉试验研究试件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断裂性能。按照《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中的规定,设计加工了试验加载装置,对装置的尺寸进行了适当地修改,包括:
线支座,考虑试件尺寸与规范中的推荐值,将所述线支座按比例修改。
传力板,考虑试件的尺寸与规范中的推荐值,将所述传力板按比例修改,例如,传力板的长度由规范推荐的260mm缩短至240mm。
加载架,考虑试样高度,将所述加载架的高度适当调整,在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严格保证加载装置的加工精度及垂直度,例如,将加载架的高度由规范推荐的390mm降低至240mm。
通过较慢的加载速率可以得到稳定的试验过程全曲线,测量得到裂缝口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验证界面材料断裂的线弹性阶段、初始起裂阶段以及裂缝失稳扩展的三阶段过程,进而得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可以设计制备一种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保证了一定面积大小的断裂韧带区面积,通过后续试验可以测试岩块表面与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获得界面相的相关力学参数,为数值仿真模拟提供基础参数,进而提升对该类交界面变形断裂属性的认识。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需要说明的是,该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因而具有前文针对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描述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的缝高比为0.4,并保证断裂韧带面积为H×B=200mm×200mm,推算得到试件尺寸为L×B×D=360mm×330mm×200mm。
上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天然爆破所得的巨型岩石切成岩块。
S2:将岩块的两个短边面、两个长边面和任意一个厚度面切割平整,对第六个面任意一侧短边的端部进行切割打磨,保留200mm×200mm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
S3:在第六个面另一侧端部切割出试件的凹槽部分。
S4:试样浇筑前,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水中浸泡12h以模拟堆石混凝土内块石所处的湿润环境。
S5:将模具清擦干净,在模具内壁以及薄钢板表面均匀地涂刷一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S6: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以模拟堆石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中的饱和状态。
S7:将擦干表面后的石块放置在钢模具一侧(左侧),在上侧钢块内插入薄钢板,通过调节模具上侧板螺栓移动上侧钢块使得钢块与石块缺口贴合,同时薄钢板也与石块上半平整面紧密贴合。
S8: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至成型:利用漏斗(漏斗口径应大于20mm)将配制好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另一侧(右侧),从模具上部开始从左往右缓慢往复逐渐移动至下部,直至浇满模具,将空气排出,然后利用钢尺或刮刀将表面刮平。
S9:考虑到试件的交界面抵抗变形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浇筑后模具不能立即进行搬运移动,应该就地搭建临时养护棚,养护棚条件为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20℃、恒温恒湿),养护6h后,待自密实混凝土具备一定初始强度后将预制裂缝薄钢板抽出,养护48h后拆模,再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即得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
图3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示意图,如图3所示,试件长为360mm,宽为330mm,沿宽度方向中间有50mm×30mm的凹槽,预制缝长度为130mm。图4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试件中的岩块截面示意图,图5是该岩块的立体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岩块的长度为360mm,宽度为165mm,沿一侧长度方向,在靠近任意一侧端部保留了200mm长的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在另一侧端部切有25mm×30mm的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共制备四种不同工况的试件,工况一:C15混凝土试件表面无缺陷;工况二:C30混凝土试件表面无缺陷;工况三:C45混凝土试件表面无缺陷;工况四:C30混凝土试件表面涂抹石粉。本实施例中采用工况四,工况四的目的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因堆石入仓过程可能会在堆石表面造成的石粉附着。
具体的,对于上述工况四,采用羊毛刷蘸取石粉浆涂抹岩块表面的方式制造表面缺陷。具体步骤包括:①将损坏的石块砸碎;②利用碎石机和球磨机将石块研磨成粉(碎石机通过粒径5mm,球磨机旋转顺方向研磨20min);③利用0.3mm孔筛将超径部分筛除得到石粉;④用石粉和沉淀水调配石粉浆;⑤将配置好的石粉浆均匀涂抹到石块自然表面,记录附着于表面的石粉浆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石粉浆的调配,通过采用不同配比来检测附着效果,发现石粉和沉淀水按质量比3:1调配附着效果较好。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楔入劈拉试验研究试件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的断裂性能。具体试验步骤如下:
1、预先准备:
①试验开始前先在试件预制裂缝两侧对称粘贴刀口薄钢板,用于后续夹式引伸计固定;
②开始加载前将试件放置于支座上,调整试件位置使支座-试件-加载压头三者处于同一中轴线上;
③将加载板滚轮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润滑油,随后将两块加载板安装至试件卡口处,在两块加载板间插入加载架,确保加载架楔形板卡在两加载板滚轮中间,且与加载压头处于同一中轴线;
④做好相应保护措施,如将加载架系在周边柱上,无需系紧、留一定富余长度,然后将试件用绑绳轻轻缠住,无需缠紧、留一定富余长度,避免试件突然断裂石块倒下损坏仪器。
2、加载:
①所有试件均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的Instron大型伺服压力试验机上进行,采用Instron 2670-116系列夹式引伸计测量裂缝口张开位移(Crack Mouth OpeningDisplacement,CMOD);
②正式加载前需施加一定预压力,确保压头-加载架-传力板-试件之间没有间隙,缓慢施加压力并阶段性停止施加,待压力数值稳定10s后即可开始进行加载,本例初始预压基本控制在0.5kN左右(若试件断裂面积较本例200mm×200mm小,则初始预压力相应减小,控制在峰值荷载1/5~1/4左右),预压稳定后开始0.04mm/min的加载速率加载,同步记录裂缝口张开位移,当试件完全裂开时试验停止。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较慢的加载速率可以得到稳定的试验过程全曲线,验中采集得到的典型Pv-CMOD曲线如图6所示,测量得到裂缝口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验证界面材料断裂的线弹性阶段、初始起裂阶段以及裂缝失稳扩展的三阶段过程,进而得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交界面的Ⅰ型断裂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具有一定面积的I型断裂韧带区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沿岩块和SCC的交界面分布;
对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宏观断裂试验,获得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由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和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混凝土筑坝粗骨料来自料场爆破所获得的块石,且保留了开采产生的自然断裂面;
任选的,所述自密实混凝土选自C15、C30和C45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断裂韧带区的面积为H×B=200mm×(120~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具有一定面积的I型断裂韧带区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羊毛刷蘸取石粉浆涂抹岩块表面的方式在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表面制造表面缺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天然爆破所得的巨型岩石切成岩块;
(2)将岩块的其中五个面切割平整,对第六个面任意一侧短边的端部进行切割打磨,保留一定面积的未处理的自然表面作为胶结界面;
(3)在第六个面另一侧端部切割出试件的凹槽部分;
(4)试样浇筑前,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在水中浸泡至完全饱和;
(5)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以模拟堆石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中的饱和状态;
(6)将擦干表面后的石块放入模具中,插入预制缝钢板;
(7)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至成型;
(8)养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和(5)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模具清擦干净,在模具内壁以及薄钢板表面均匀地涂刷一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处理好的石块放置水中浸泡12h;
任选的,所述步骤(7)中,先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到溢出模板,将空气排出,然后再进行刮平;
任选的,所述步骤(8)中,养护的具体过程如下:
就地搭建临时养护棚,养护棚条件为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养护6h后,待自密实混凝土具备一定初始强度后将预制裂缝薄钢板抽出,养护48h后拆模,再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量岩块-自密实混凝土交界面I型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相的I型断裂力学参数由宏观断裂试验测量所得,通过对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测试断裂韧带区在Ⅰ型张拉荷载下的断裂性能。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岩块-界面-SCC三相复合试件。
CN202010466707.7A 2020-05-28 2020-05-28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Pending CN111624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707.7A CN111624102A (zh) 2020-05-28 2020-05-28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707.7A CN111624102A (zh) 2020-05-28 2020-05-28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102A true CN111624102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6707.7A Pending CN111624102A (zh) 2020-05-28 2020-05-28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410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3836U (zh) * 2010-05-07 2010-11-24 长安大学 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
KR20130095005A (ko) * 2012-02-17 2013-08-27 (주) 도담이앤씨종합건축사사무소 암석-콘크리트의 부착력 측정방법 및 시험체
CN105758737A (zh) * 2016-04-22 2016-07-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测试岩石与混凝土粘结界面抗剪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63791A (zh) * 2017-03-02 2017-08-18 合肥工业大学 崩解软岩与混凝土粘结特性的试验方法及测试试样
CN110243706A (zh) * 2019-05-24 2019-09-17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可避免加工损伤的大体积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硬度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3836U (zh) * 2010-05-07 2010-11-24 长安大学 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
KR20130095005A (ko) * 2012-02-17 2013-08-27 (주) 도담이앤씨종합건축사사무소 암석-콘크리트의 부착력 측정방법 및 시험체
CN105758737A (zh) * 2016-04-22 2016-07-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测试岩石与混凝土粘结界面抗剪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63791A (zh) * 2017-03-02 2017-08-18 合肥工业大学 崩解软岩与混凝土粘结特性的试验方法及测试试样
CN110243706A (zh) * 2019-05-24 2019-09-17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可避免加工损伤的大体积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硬度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M. CHANDRA KISHEN 等: "Fracture of Rock-Concrete Interfaces: Laboratory Tests and Application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
张利花: "岩石—混凝土界面断裂特性与界面拉伸软化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n et al.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hydrophilicity on bonding strength of concrete-rock interface
CN113204902B (zh) 一种恒阻大变形锚杆隧道围岩加固数值模拟方法
CN106061918A (zh) 使用急冷制钢还原渣粉末作为粘合材料的道路修补用快速硬化混凝土组合物以及使用快速硬化混凝土组合物修补道路的方法
Tschegg et al. Fractur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ggregate–cement matrix interfaces
CN106932250A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抗剪梁
CN111470840B (zh) 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76031B (zh) 一种模拟粗骨料-砂浆弱化界面的试验方法
CN108863167B (zh) 基于沥青材料的混凝土修复与防护方法和结构
CN111624102A (zh) 测量岩块-scc交界面断裂力学属性的方法及复合试件
Li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polyurethane mortar subjected to freeze–thaw cycles and sulfate attack
CN110593090A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修复方法
Campos Effect of fiber content on tensile strength of non-proprietary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onebi Utilization of micro-indentation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mi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TZ in cementitious materials
JP3437954B2 (ja) 既設床の改修工法および既設床の表層除去方法
Petersen LOK-TEST AND CAPO-TEST DEVELOPM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S.
Liu et al. Shear performance of interface between polyvinyl alcohol fiber engineered cementations composite (PVA-ECC) and concrete: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study
Liu et al. Carbonization resis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bending load
JP2938417B2 (ja) コンクリート又はモルタル圧縮強度試験における供試体のキャッピング装置、及びコンクリート及びモルタルの圧縮強度試験方法
Ued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durability of cement-based repair materials
Liang et al. Shear test of the rectangular beam on the new to old concrete interface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Soares et al. Use of non-standard specimens to stud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ulti-coat renders
Wang et al. Bond Slip Law and Micropore Structure of Freeze-thaw Concrete
Bin Jumaat et al.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repairing from spalling
Varzaneh et al. EFFECTS OF INITIAL PRESSURE AND FIBER ON BOND STRENGTH BETWEEN MORTAR AND CONCRETE SUBSTRATE USING TWIST-OFF AND PULL-OFF METHODS
CN211250697U (zh) 高延性水泥基材料自愈合渗流试验制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