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3884B -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3884B
CN111623884B CN202010467489.9A CN202010467489A CN111623884B CN 111623884 B CN111623884 B CN 111623884B CN 202010467489 A CN202010467489 A CN 202010467489A CN 111623884 B CN111623884 B CN 111623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transformer
heat
temperature
network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74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3884A (zh
Inventor
孙媛媛
李娜
王尔东
仲慧
华越
马硕
徐恭德
孙圣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674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3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3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3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3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96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measuring wires, electrical contacts or electronic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建立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对绕组外表面的温度融合了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的方法,进而计算热点温度,通过最热点温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得知变压器的热状态,实现变压器的状态监测,有效控制变压器的运行,避免过热损坏,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变压器监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最热点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与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变压器的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变压器投入运行后,使用寿命主要受到负荷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运行时的热环境对变压器的绝缘老化起决定性作用,严重时将导致绝缘破坏,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说其绕组由环氧树脂整体浇注,绝缘破坏是不可逆的,因此绝缘寿命终结即使用寿命终结。相比于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的流动可以增加散热能力,干式变压器的固体绝缘散热性能差,并且各部分的产热性能不同,导致的温升也不同,故干式变压器的热问题严重。
发明人发现,热点温度的获取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直接测量是利用温度传感器直接测绕组的温度,例如Pt100和光纤测温将温度传感器预埋在变压器绕组内部,但是对于已经投运的变压器安装困难,而变压器负载导则推荐的间接计算法考虑的因素简单计算精度较差。
对于间接计算方法,2001年G.swift将热电类比理论引入变压器的热点温度计算中,以导热微分方程和导电微分方程等同为基础,用一个简单的等效电路来表示变压器的热流方程,其中电流源表示损耗引起的热源,非线性电阻表示冷却方式,理想电压源表示环境温度,变压器热点的温度求解问题可以转换为求解电路中某个节点电压问题。许多研究学者在其模型上作出改进,相继提出了基于顶层油温的热网络模型和基于底层油温的热网络模型,但是研究集中于油浸式变压器,对干式变压器研究较少,而干式变压器在结构和散热方式与油浸式变压器不同,热网络模型不能通用。
热网络模型的建立必须结合干式变压器的实际结构,对于已经投运的干式变压器,不能增加预埋的温度传感器,给热点温度的获取增加了困难;另外传统温度计算中并没有考虑到谐波条件下损耗的增加引起的温升,对于线路中谐波量较大的发电系统并不适用,如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中大容量的电潜泵是主要负载,由于电潜泵采取一对一变频方式,产生大量谐波,谐波电流引起变压器损耗增加,导致干式变压器的生热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将直接测量与间接计算相结合,通过建立改进的热网络模型,结合红外热成像仪监测表面温度进而得到最热点温度,为变压器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
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系统,包括:
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用于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用于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求解模块:被配置为用于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上述方法所述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上述方法所述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建立了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对绕组外表面的温度融合了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的方法,进而计算热点温度,通过最热点温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得知变压器的热状态,实现变压器的状态监测,可以有效控制变压器的运行,避免过热损坏,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更适用于工程应用。
本公开将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相结合,在红外热成像仪得到表面温度后进而得到热点温度数值,实现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的带电监测和非接触监测,适用于已经投运的变压器,能够及时获知干式变压器的热状态,预防过热故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红外热成像仪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1的示例热网络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
步骤2、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步骤3、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本实施例建立了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对绕组外表面的温度融合了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的方法,进而计算热点温度,通过最热点温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得知变压器的热状态,实现变压器的状态监测,可以有效控制变压器的运行,避免过热损坏,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更适用于工程应用。
本实施例将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相结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在得到表面温度后进而得到热点温度数值,实现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的带电监测和非接触监测,适用于已经投运的变压器,能够及时获知干式变压器的热状态,预防过热故障。
所述步骤(1)中,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包括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以及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
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以铁耗和铜耗作为热源,以总热阻和总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传热关系。
具体的,可以如图2所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网络模型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Figure GDA0002963149630000061
式中,qFe是铁芯损耗产生的热流;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all是集总热容,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Tamb是环境温度;Rall是总的热阻。
其中,总热阻Rall是所有热阻的总和,可以包括变压器各部分传导热阻、对流热阻和辐射热阻的总和。传热主要是铁芯到低压绕组、低压绕组到高压绕组和高压绕组到空气的热对流,由于铁芯和绕组的生热都是已知的损耗,即热源q由铁芯的不变损耗qFe和绕组的可变损耗qcu造成的热流组成;环境温度通常是已知的,因此模型中将环境温度定义为类似于电压源的温度值Tamb;稳态情况下可以忽略热容的作用,而在暂态时需要考虑热容的作用。
所述步骤(1)中,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以绕组损耗作为热源,以绕组热阻和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传热关系。
具体的,可以如图3所示,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网络模型可以采用微分方程描述为:
Figure GDA0002963149630000062
式中,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coils是绕组热容;Ths是绕组最热点温度;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Rcoils是绕组热阻。n≤1,当n等于1的时候就表示传热过程是线性的,当n小于1时就表示传热过程是非线性的。
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中,以对流的方式散热为主要传热方式,热阻主要考虑对流热阻作用,热阻受到换热介质的表面性质、流动速度、换热界面的温度差等多种因素影响。绕组热点温度到外表面的热路模型中其热量的传递主要在绕组内部,以固体导热的方式散热为主要传热方式,主要考虑由温度高的固体部分向温度低的固体传递的热传导方式。
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网络模型中热容Call可以主要考虑硅钢片叠压而成的铁芯、铜导线缠绕的绕组和环氧树脂浇注的绝缘。绕组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网络模型中热容Ccoils可以主要考虑绕组铜导线造成的热容。
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在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大量谐波,谐波电流的存在使得变压器总电流有效值增大,进而导致绕组直流电阻损耗增加,另外涡流损耗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谐波电流的存在导致涡流损耗增加,谐波电压的存在将增加铁芯损耗,但是铁芯损耗主要取决于设计时的结构,并且铁芯损耗增加的发热与直流电阻损耗和涡流损耗增加的发热相比较小,故对谐波的研究仅从谐波电流入手考虑对直流电阻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考虑谐波电流对绕组损耗影响,引入绕组涡流谐波损耗因子FEC修正绕组损耗热源,修正后的绕组损耗热源为:
Figure GDA0002963149630000071
式中,qcu_R为不考虑谐波电流时额定负载时的绕组损耗热流密度,P* EC_R表示涡流损耗的标幺值,FEC表示谐波损耗因子,可以通过各次谐波电流计算得到,可以如下:
Figure GDA0002963149630000081
Figure GDA0002963149630000082
本实施例在热源的模型中增加了谐波损耗因子,考虑谐波电流对变压器各部分损耗的影响,修正了热网络模型中的热源输入,提高了热网络模型计算精度。
步骤1中,构建热网络模型的步骤还包括模型参数求解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针对待测试的干式变压器,获取该变压器的绕组表面温度、铁耗、铜耗以及负载率建立数据样本集;
步骤12、根据数据样本集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热网络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热网络模型中的四个热阻和热容参数值,根据参数值确定热网络模型。
由于热阻和热容的计算公式需要较多变压器参数,而在一般计算中参数难以全部获取,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热容和热阻识别,可以减小计算量,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
具体的,以最热点温度和绕组表面温度作为观测量,负载率、铁芯损耗热流量、绕组损耗热流量和谐波损耗因子为输入量,待评估四个热容和热阻参数为输出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包括公式(1)和公式(2)的热网络模型进行求解。
对于热网络模型中热容热阻的参数识别,绕组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和负载率是可以通过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测试的量。对于变压器铁芯损耗热流量是已知的,绕组损耗热流量与负载有关,可以直接通过负载率计算。
步骤2中以及步骤1中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具体的,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可选的,可以设置在线的红外热成像仪实现带电、非接触监测;
红外热成像仪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在温度比较高的绕组附近,如图4所示,具体的设置位置在变压器高压侧中间相绕组上。
具体的,根据温度场分析可以得到干式变压器最热点温度在B相即中间相低压绕组的上半部分,而低压绕组位于高压绕组和铁芯之间,红外热成像仪不能直接测量低压绕组表面温度,可以将红外热成像仪安装在变压器B相高压绕组的上半部分,可以提高绕组表面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步骤3中,为融合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的步骤,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的方法,具体为:将通过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即公式(1)获得的绕组表面温度与检测获得的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比较,如果两个值的差值小于设定的数值,说明直接测量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一致,根据计算获得的绕组表面温度通过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即公式(2)计算变压器的热点温度。如果两个值相差较大,发出预警信息,提示运维人员对进行直接测量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或者对计算系统运行进行检测,排除识别系统的故障。
现有的,直接测量的温度传感器在变压器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损坏,使得变压器的温度监测不准确;本实施例通过建立的模型融合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的出错率。
在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对变压器的温度进行识别监测之前,需要针对要监测的变压器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训练,不同的变压器参数不同,对每一个变压器应用前都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计算。其中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经过校验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通过多次设置不同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绕组表面温度,来提高获得对应该测量变压器的模型参数。
为说明本实施例方法的效果,以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中一台35kV干式变压器为示例,通过实验获取变压器最热点温度和带载率,样本数据可以为200个,数据采集间隔1小时,其中前100个数据用来计算热阻和热容参数,后100个数据用来验证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在进行参数识别之前需要对变压器的已知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得到铁芯损耗的热流量、绕组损耗的热流量和谐波损耗因子。在进行参数识别时为简化计算,公式(1)和公式(2)中暂不考虑非线性的影响,即将n认为是1。负载率、铁芯损耗热流量、绕组损耗热流量和谐波损耗因子为输入量,待评估四个参数热容和热阻为输出量,。
通过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得到表面温度到空气的热网络模型中的热阻Rcall=0.0087℃/kW,热容Ccall=160.7019kW*min/℃,热点温度到表面温度的热网络模型中的热阻Rcoils=3.5325℃/kW,热容Ccoils=1.1026kW*min/℃。在得到上述四个参数之后,将其带入微分方程中,利用后100个数据的输入计算得到后100个数据的热点温度,并将计算得到的热点温度与实测的热点温度进行对比,对比如图5所示,误差2.37%,说明本实施例的算法准确度较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系统,包括:
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用于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双层热网络模型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用于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求解模块:被配置为用于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实施例1的方法所述的步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实施例1的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公开所提出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以及非移动终端,非移动终端包括台式计算机,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Smart Phone,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设备。
应理解,在本公开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公开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即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者直接耦合或者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7)

1.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
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包括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以及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其中,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为:以铁耗和铜耗作为热源,以总热阻和总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传热关系;
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为:以绕组损耗作为热源,以绕组热阻和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传热关系;
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979647480000011
式中,qFe是铁芯损耗产生的热流;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all是集总热容,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Tamb是环境温度;Rall是总的热阻,n≤1;
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采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979647480000021
式中,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coils是绕组热容;Ths是绕组最热点温度;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Rcoils是绕组热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引入绕组涡流谐波损耗因子修正热网络模型的绕组损耗热源,修正后的绕组损耗热源为:
Figure FDA0002979647480000022
式中,qcu_R为不考虑谐波电流时额定负载时的绕组损耗热流密度,FEC谐波损耗因子,P* EC_R表示涡流损耗的标幺值,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构建热网络模型的步骤还包括模型参数求解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待测试的干式变压器,获取该变压器的绕组表面温度、铁耗以及负载率建立数据样本集;
根据数据样本集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热网络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热网络模型中的模型参数值,根据参数值确定热网络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其特征是:
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的方法,具体为:将通过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获得的绕组表面温度与检测获得的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比较,如果两个值的差值小于设定的数值,通过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获得变压器的热点温度,否则,发出预警信息。
5.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用于构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和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用于获取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
求解模块:被配置为用于将获取的环境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载率数据输入至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融合变压器绕组表面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变压器的最热点温度;
干式变压器双层热网络模型包括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以及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其中,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为:以铁耗和铜耗作为热源,以总热阻和总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传热关系;
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为:以绕组损耗作为热源,以绕组热阻和热容为传热影响因子,采用RC一阶热路表示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传热关系;
绕组外表面到空气的热路模型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979647480000031
式中,qFe是铁芯损耗产生的热流;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all是集总热容,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Tamb是环境温度;Rall是总的热阻,n≤1;
热点位置到绕组外表面的热路模型采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979647480000041
式中,qcu是铜耗产生的热流;Ccoils是绕组热容;Ths是绕组最热点温度;Tface是绕组外表面温度;Rcoils是绕组热阻。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权利要求1-4任一项方法所述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是,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权利要求1-4任一项方法所述的步骤。
CN202010467489.9A 2020-05-28 2020-05-28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623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7489.9A CN11162388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7489.9A CN11162388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3884A CN111623884A (zh) 2020-09-04
CN111623884B true CN111623884B (zh) 2021-05-18

Family

ID=7227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7489.9A Active CN111623884B (zh) 2020-05-28 2020-05-28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3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895A (zh) * 2020-11-30 2021-04-3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压器负荷调控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39542A (zh) * 2021-05-12 2021-08-10 山东大学 基于分数阶热路模型的干式变压器温度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6432406B (zh) * 2023-03-09 2024-02-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工作绕组热点温度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7719A (en) * 1988-04-22 1989-11-01 France Transfo Sa Flame retardant coating compositions
CN10182016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上海电机学院 电机热保护方法
CN102087321A (zh) * 2010-11-09 2011-06-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v/x接线牵引变压器内部温升在线监测方法
CN103324215A (zh) * 2013-05-17 2013-09-25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系统用热路模型的设置方法
CN103779059A (zh) * 2013-12-17 2014-05-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动态增容方法
CN204330138U (zh) * 2014-12-30 2015-05-13 国家电网公司 干式变压器绕组实时温度分析监测装置
CN109945977A (zh) * 2019-04-08 2019-06-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干式变压器热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WO2019140643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Abb Schweiz A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dry-type transformer
CN110162884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华翔翔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地坑热量累积效应的地埋式变电站评估控制方法
CN110988745A (zh) * 2019-11-12 2020-04-1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平台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7719A (en) * 1988-04-22 1989-11-01 France Transfo Sa Flame retardant coating compositions
CN10182016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上海电机学院 电机热保护方法
CN102087321A (zh) * 2010-11-09 2011-06-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v/x接线牵引变压器内部温升在线监测方法
CN103324215A (zh) * 2013-05-17 2013-09-25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系统用热路模型的设置方法
CN103779059A (zh) * 2013-12-17 2014-05-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动态增容方法
CN204330138U (zh) * 2014-12-30 2015-05-13 国家电网公司 干式变压器绕组实时温度分析监测装置
WO2019140643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Abb Schweiz A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dry-type transformer
CN109945977A (zh) * 2019-04-08 2019-06-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干式变压器热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0162884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华翔翔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地坑热量累积效应的地埋式变电站评估控制方法
CN110988745A (zh) * 2019-11-12 2020-04-1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平台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3884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3884B (zh) 基于改进热网络模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识别方法及系统
US4623265A (en) Transformer hot-spot temperature monitor
Susa et al. IEC 60076–7 loading guide thermal model constants estimation
CN104697664B (zh) 调整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在线监测的方法
CN112115628B (zh) 基于油浸式变压器温度场分布计算的热点温度检测方法
CN103399241A (zh) 基于温升与负荷关系的配电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4198068A (zh) 一种油浸变压器绕组温度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11027187B (zh) 基于热参数等效的变压器多物理场绕组结构简化分析方法
CN111989901A (zh) 检测针对配电设备的网络攻击的技术
Srinivasan et al. Prediction of transformer insulation life with an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N109253805A (zh) 一种电力设备多目标同时测温的方法
Deng et al. Hot‐spot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decay rate measurement in the oil immersed power transformer through FBG based quasi‐distributed sensing system
Wang et al. Top‐oil temperature modelling by calibrating oil time constant for an oil natural air natural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CN103063963B (zh) 一种变压器容量测试方法
Liu et al. Spatially continuous transformer onlin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based 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re sensing technology
CN102799168B (zh) 非接触式加热的温控器性能测试装置
CN110333443A (zh) 感应电机定子绕组温升测试方法
CN104199484A (zh) 基于整体温度监测的油浸变压器智能冷却控制温度测定方法及装置
Radakovic et al. Loading of transformers in conditions of controlled cooling system
CN109323765A (zh) 一种采用曲线轮廓法对电力设备准确测温的方法
Li et al. Test and analysis on extended temperature rise of 110 kV transformer based o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CN111177907B (zh) 电抗器寿命自动评估方法及装置
Bagheri et al. Thermal prognosis of dry-type transformer: Simulation study on load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impacts
Rezaeealam et al.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ransformer hot‐spot temperature based on nameplate data
Li et al. Thermal design of high-power DC reactor for ITER poloidal field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