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1567A -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1567A
CN111611567A CN202010431689.9A CN202010431689A CN111611567A CN 111611567 A CN111611567 A CN 111611567A CN 202010431689 A CN202010431689 A CN 202010431689A CN 111611567 A CN111611567 A CN 111611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rver
electronic whiteboard
fingerprint data
finger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1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1567B (zh
Inventor
汪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16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1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1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1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1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1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06V10/75Organisation of the matching processes, e.g.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comparisons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Coarse-fine approaches, e.g. multi-scale approaches; using context analysis; Selection of dictionaries
    • G06V10/757Matching configurations of points or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06V40/1359Extracting features related to ridge properties; Determining the fingerprint type, e.g. whorl or lo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电子白板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白板的迅猛发展,电子白板已经逐渐普及。该电子白板不仅能够实现日常工作中的会议交流,也可以实现对会议内容的实时记录。
为了避免电子白板中记录的数据被恶意盗取,电子白板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鉴权操作。
目前的电子白板通常是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但是,由于电子白板的登录密码很容易被破解,因此,目前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较低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鉴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所述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所述电子白板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鉴权结果为加密的鉴权结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白板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之后,采用与所述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鉴权结果进行解密;
若所述电子白板采用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鉴权结果解密成功,则所述电子白板确定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
可选的,所述鉴权结果中携带有由所述服务器随机生成的秘钥数据;在所述电子白板确定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白板采用所述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
所述电子白板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加密数据请求。
可选的,所述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数据的特征值;
获取所述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
采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特征值和所述设备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鉴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所述鉴权请求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是由所述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的数据;
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所述电子白板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包括:
若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所述服务器随机生成秘钥数据;
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所述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鉴权结果。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电子白板发送的采用所述秘钥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数据请求;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秘钥数据对所述加密数据请求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生成数据响应,并采用所述秘钥数据对所述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电子白板发送所述加密数据响应。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鉴权装置,所述鉴权装置集成在电子白板内,所述鉴权装置包括: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白板,所述电子白板包括:
指纹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指纹图像;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鉴权方法,所述鉴权方法包括:
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在处理组件上运行时,使得处理组件执行如上述任一所述的鉴权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方法所涉及的鉴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验证的数据的数据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方法所涉及的鉴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鉴权系统100可以包括:电子白板101和服务器102。该电子白板101可以与服务器102建立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建立的通信连接。
该服务器102可以是一台服务器,或者由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该电子白板101具有指纹采集组件1011和显示屏1012。该指纹采集组件1011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该显示屏1012用于显示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101与服务器102内均存储有指纹库,通过指纹库存储的指纹数据与通过指纹采集组件1011采集的指纹图像对应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完成对指纹采集组件1011采集的指纹图像的鉴权。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该鉴权方法应用于图1示出的鉴权系统100中的电子白板101。该鉴权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步骤202、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步骤203、电子白板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
该鉴权结果是服务器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在电子白板接收到由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后,电子白板即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方法,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该鉴权方法应用于图2示出的鉴权系统100中的服务器102。该鉴权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服务器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
该鉴权请求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该待验证指纹数据是由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的数据。
步骤302、服务器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步骤303、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结果。
在电子白板接收到由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后,电子白板即完成对由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方法,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鉴权方法的流程图。该鉴权方法应用于图1示出的鉴权系统100。该鉴权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电子白板获取指纹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可以通过该电子白板的指纹采集组件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并通过电子白板内的处理模块(例如,中央处理器)将该指纹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指纹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该指纹数据通常可以为指纹特征值,或者,对指纹特征值进行哈希处理后得到的哈希值。该哈希值又称散列函数(或散列算法,又称哈希函数,HashFunction),该散列函数能够把数据压缩成摘要,使得数据量变小,且将数据的格式是固定的,更利于后续进行比对识别。
可选的,电子白板内存储有指纹库,在电子白板获取到指纹数据后,该电子白板可以先通过其内的指纹库,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识别鉴权。若电子白板在其内的指纹库中识别出与该指纹数据匹配的数据,则电子白板对该指纹数据初次鉴权成功,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即可使用该电子白板。此时,用户可以访问该电子白板中存储的本地数据,但无法访问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若用户需要访问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则还需要执行下述步骤402至步骤414。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白板中的指纹库中存储的数据,是用户首次使用该电子白板时,电子白板通过指纹采集组件采集到指纹图像,并对该指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的指纹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白板需要经历注册和识别两个阶段,以完成对指纹的识别过程。
示例的,在注册阶段,用户需要按压指纹采集组件,以使该指纹采集组件能够采集到用户的指纹图像,电子白板将该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指纹数据后,对该指纹数据配置编号标识后存储到指纹库中,到此注册阶段完成。在识别阶段,用户仍然需要按压指纹采集组件,以使该指纹采集组件能够采集到用户的指纹图像,电子白板将该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待识别的指纹数据后,将待识别的指纹数据与指纹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识别,若识别成功,电子白板对该指纹数据的初次鉴权成功,该用户即可使用电子白板;若识别失败,电子白板对该指纹数据的初次鉴权失败,该用户无法使用电子白板。
还需说明的是,在电子白板的注册阶段时,在对用户的指纹图像注册成功后,电子白板还可以将注册阶段时获取的指纹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可以将该注册阶段时获取的指纹数据发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指纹库中,便于服务器执行对识别阶段获取的指纹数据的鉴权过程。示例的,在电子白板将注册阶段时获取的指纹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之前,需要采用第一公钥对注册阶段时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如此,服务器在接收到加密的数据后,可以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其进行解密,以得到注册阶段获取的指纹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的指纹库中。这里,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的工作原理,详见后续实施例描述的对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电子白板和服务器中的指纹库中需要单独设置管理员密码,以对该指纹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指纹库中存储的数据被篡改,提高了电子白板使用时的安全性。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注册阶段和识别阶段中,电子白板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该对指纹图像的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A1、对指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示例的,电子白板通过对输入的指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使指纹图像在各个灰度级上均匀分布相等的点数。如此,指纹图像中的像素个数多的灰度级展宽,像素个数少的灰度级缩减,使得指纹图像中脊线和谷线的对比度得到增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步骤B1、对均衡化处理的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分割。
示例的,电子白板采用基于灰度方差的指纹图像分割方法,确定一个阈值,将指纹图像的灰度方差与该阈值进行比较,保留大于阈值的部分,完成对均衡化处理的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分割。
步骤C1、对图像分割后的指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示例的,电子白板通过高斯滤波器,将图像分割后的指纹图像中大量的噪声进行滤除,消除了高频污染信号,以完成对图像分割后的指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步骤D1、对平滑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采用Gabor滤波器对平滑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消除该指纹图像中的孤立点噪声,并且可以连接断裂脊线和分离粘连脊线,从而提高了提高脊线和谷线的对比度。
步骤E1、对增强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局部阈值结合方向滤波的二值化方法,将具有256级灰度的指纹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灰度值只有0和255的黑白两色的指纹图像,其中0为脊线,255为谷线。
步骤F1、对二值化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细化处理。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采用基于OPTA算法构造图像的消除模版和保留模版,然后将二值化处理后的指纹图像和模版(也即消除模板和保留模板)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来确定是否删除某点,实现将纹线变为单像素宽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步骤A1至步骤F1,电子白板即可完成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的过程。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注册阶段和识别阶段中,电子白板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出处理。电子白板需要对完成预处理后的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以得到与该指纹图像对应的指纹特征点。
示例的,在指纹图像完成预处理后,电子白板可以基于8邻域编码逐像素跟踪法能够有效提取细化后的图像中的端点和分叉点,即从指纹图像的一点出发,沿着行和列的走向,达到行的另一端后再扫描下一行。扫描预处理后的指纹图像上的每个像素点时,先对该像素点进行8邻域编码,从而确定当前点的类型和8领域像素的状态由于末梢点和分叉点的8邻域灰度具有不同值的特点,可以区分末梢点和分叉点。之后,为提高匹配精度,在指纹匹配之前要先去除伪特征点,即位于图像边缘的伪特征点和位于图像内部的伪特征点。通过将图像边缘和内部的伪特征点进行滤除,可得到理想的特征信息。该去除伪特征点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若端点开始追踪,在7个点内遇到分叉点,则为毛刺,应去除。第二种情况,若端点与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阈值,则为短线,应去除。第三种情况,若两个分叉点间距很小,则为岛屿,应去除。第四种情况,若端点与端点不相连,且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阈值,则为断点,应去除。第五种情况,若两条相邻的纹线被某一条纹线连通,则为假小桥,应去除。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识别阶段中,电子白板对指纹数据的比对识别的过程。经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对指纹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处理后,保存下来的细节特征信息就是与该指纹图像对应的指纹特征集合(也称为指纹数据),通过对特征集合之间的信息相似性比对,就能够判断出对应的指纹图像是否来自同一个手指。
示例的,可以采用指纹细节点模型进行细节匹配,利用指纹脊线的端点和分叉点来进行指纹识别,将细节点表示为点模式,即待识别的指纹数据中抽取的特征点集P和在指纹库中的指纹数据内抽取的特征点集Q。首先,通过MPS算法,在两个点集P和Q中找到肯定匹配的一对点,即参考点;之后,采用SR算法确定点集P和Q中的哪一对点具有最多的参考点,并求取相应的转角参数;最后,统计点集P和Q之间匹配的特征点数,得出匹配结论。该匹配结论即为对待识别的指纹数据进行识别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注册阶段和识别阶段时,将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处理后即可得到与该指纹图像对应的指纹特征值。在注册阶段和识别阶段时,还可以对指纹特征值进行哈希处理,以得到该指纹特征值的哈希值,并可以将该哈希值作为指纹数据。由于哈希值的数据格式是固定的,因此在识别阶段,更利于对指纹的识别,提高了对指纹的识别效率。
步骤402、该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使用电子白板访问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时,为了提高数据安全性,服务器需要再次对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因此,电子白板需要向服务器发送其获取到的指纹数据。为了提高指纹数据在传输时的安全性,电子白板在向服务器发送指纹数据之前,该电子白板需要对其进行加密。
示例的,电子白板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时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为采用RSA加密算法进行非对称加密的方式。服务器可以生成第一秘钥和第一公钥,并在电子白板与服务器首次建立通信连接时,将第一公钥发送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能够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需要说明的是,RSA加密算法的破解难度极高,因此采用RSA算法对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后,加密后的指纹数据很难被破解出来,进一步的提高了指纹数据在传输时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2、获取指纹数据的特征值。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获取指纹数据的特征值。该特征值即为与指纹数据对应的指纹特征值,或者,与指纹数据对应的哈希值。电子白板获取指纹数据的特征在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1中的对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B2、获取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获取该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该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可以电子白板出厂时的唯一编号,或者,为该电子白板的物理地址。
步骤C2、采用述第一公钥,对特征值和设备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示例的,电子白板可以采用第一公钥,对指纹数据的特征值和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进行加密,得到待验证的数据结构。例如,请参考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验证的数据的数据结构图。该待验证的数据包括:帧头的标识0x55、第一公钥的标识KU、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ID和指纹数据的特征值H1。其中,帧头用于表征数据帧的数据类型。
可选的,服务器生成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步骤A3、服务器获取预先选择的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素数和第二素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素数又称质数,是指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设定阈值是指由业务人员预先设置的阈值,对于设定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而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生成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时,可以预先选择两个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素数和第二素数,即选择两个足够大的素数(也即,第一素数和第二素数),且第一素数和第二素数是不相等的。
本申请中,第一素数可以记为p,第二素数可以记为q。
步骤B3、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素数和第二素数,计算得到第一数值。
在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得到第一素数p和第二素数q之后,可以计算第一数值n,n=p,q。在计算得到第一数值之后,执行步骤C3。
步骤C3、服务器根据第一数值和欧拉函数,计算得到欧拉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得到第一数值n之后,可以采用欧拉函数计算欧拉数值:f(n)=(p-1)(q-1),其中f(n)即为欧拉数值。在计算得到欧拉数值之后,执行步骤D3。
步骤D3、服务器获取与该欧拉数值互质的质数。该质数大于1,且小于欧拉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计算得到欧拉数值之后,可以获取与欧拉数值f(n)互质的质数e,并且质数e是大于1,且小于f(n)的。在获取质数之后,执行步骤E3。
步骤E3、服务器根据质数和欧拉数值,按照互余函数计算得到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得到质数e和欧拉数值f(n)之后,可以根据公式:de≡1modf(n),计算得到第二数值d。其中≡是数论中表示同余的符号,即公式中,≡符号的左边必须和符号右边同余,也就是两边模运算结果相同,从而计算出d的值。
步骤F3、服务器基于质数和第一数值,计算得到第一公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基于质数e和第一数值n计算得到第一公钥KU,即KU=(e,n)。
步骤G3、服务器基于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计算得到第一私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得到第一数值n和第二数值d之后,可以根据第一数值n和第二数值d计算得到第一私钥KR,即KR=(d,n)。
步骤H3:服务器将第一私钥保存至本地,并将第一公钥发送至电子白板。
在本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中得到第一公钥KU和第一私钥KR后,服务器可以将第一私钥KR保存至服务器本地,并将第一公钥KU发送至电子白板。使得电子白板能够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步骤403、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在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之后,电子白板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该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步骤404、服务器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的指纹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后,由于该待验证指纹数据的数据结构中包含有第一公钥的标识,因此,服务器可以采用与该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步骤405、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由于待验证指纹数据的数据结构中还包括: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以及指纹数据的特征值。因此,在服务器采用第一私钥对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后,可以得到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以及指纹数据的特征值。如此,服务器可以基于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确定出与该电子白板对应的指纹库,并通过该指纹库中的数据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识别鉴权。
若服务器板在电子白板对应的指纹库中识别出与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匹配的数据,则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成功,执行步骤406;若服务器板在电子白板对应的指纹库中未识别出与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匹配的数据,则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失败,向电子白板发送鉴权识别无法访问服务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通过与电子白板对应的指纹库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识别鉴权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1中,电子白板对指纹数据进行识别鉴权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6、若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成功,该服务器随机生成秘钥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成功,该服务器可以随机生成秘钥数据。由于通过RSA加密算法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较高,但其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后续通信时的效率,在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成功后,若后续电子白板与服务器之间还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则可以采用该秘钥数据对需要交互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电子白板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效率。
步骤407、服务器采用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随机生成秘钥数据后,为了能够更加安全的将该秘钥数据发送给电子白板,可以采用RSA加密算对其进行加密。示例的,服务器采用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公钥是在指纹的注册阶段由电子白板生成的。示例的,在指纹注册阶段,在对指纹传感组件采集的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处理后得到指纹数据后,电子白板可以生成第二公钥和第二私钥,并将该第二公钥和第二私钥与该指纹数据进行关联处理。之后,电子白板在将注册阶段时的指纹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的同时,将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也发送给服务器。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子白板生成第二公钥和第二私钥的过程,可以参考步骤402中服务器生成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指纹数据可以对应有不同的第二公钥,进一步的提高了采用第二公钥对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后得到的数据的破解难度,提高了后续数据交互时的安全性。
步骤408、服务器向电子白板发送加密的鉴权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器采用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结果后,服务器可以向该电子白板发送该加密的鉴权结果。
步骤409、电子白板采用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进行解密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白板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后,可以采用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进行解密处理。该与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即为与第二公钥配对的第二私钥。示例的,若电子白板采用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进行解密成功,则执行步骤410;若电子白板采用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进行解密失败,则电子白板确定服务器对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失败,电子白板无法访问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
步骤410、若电子白板采用该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解密成功,则电子白板确定服务器对该指纹数据鉴权成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白板采用该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解密成功,则电子白板确定服务器对该指纹数据鉴权成功。此时,电子白板可以获取到秘钥数据,在其后续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采用该秘钥数据对需要与服务器件交互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了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
步骤411、电子白板采用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采用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该数据请求可以包括:数据上传请求、数据下载请求或数据访问请求等。
步骤412、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该加密数据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白板在采用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后,电子白板可以此向服务器发送该加密数据请求。
步骤413、服务器基于秘钥数据对该加密数据请求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并基于该解密后的数据请求,生成数据响应后,采用秘钥数据对该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加密数据请求后,可以基于秘钥数据对该加密数据请求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并基于该解密后的数据请求,生成数据响应后,采用秘钥数据对该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
步骤414、服务器向电子白板发送该加密数据响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采用秘钥数据对该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后,可以向电子白板发送该加密数据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服务器每次对指纹数据鉴权成功后,服务器均会随机生成不同的秘钥数据,如此,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白板与服务器进行互数据时的安全性。例如,假设在某次用户使用电子白板与服务器进行互数据时,不法分子破解出了秘钥数据,但用户在下次使用电子白板时,由于需要服务器重新对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因此服务器会生成一个新的秘钥数据,如此,不法分子无法在使用之前破解出的秘钥数据来恶意访问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方法,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鉴权装置,该鉴权装置集成在图1示出的鉴权系统100中的电子白板101中。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鉴权装置500可以包括:
第一加密模块501,用于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50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鉴权结果是服务器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装置,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鉴权结果为加密的鉴权结果。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鉴权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第一解密模块504,用于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之后,采用与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进行解密。
确定模块505,用于若电子白板采用第二私钥对鉴权结果解密成功,则电子白板确定服务器对指纹数据鉴权成功。
可选的,该鉴权结果中携带有由服务器随机生成的秘钥数据。该鉴权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第二加密模块506,用于在电子白板确定服务器对指纹数据鉴权成功之后,采用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507,用于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加密数据请求。
可选的,第一加密模块501用于:获取指纹数据的特征值;获取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采用第一公钥,对特征值和设备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装置,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鉴权装置,该鉴权装置集成在图1示出的鉴权系统100中的服务器102中。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鉴权装置600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鉴权请求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待验证指纹数据是由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的数据。
第二解密模块602,用于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第三发送模块603,用于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结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装置,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第三发送模块603,用于:若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鉴权成功,随机生成秘钥数据;采用与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鉴权结果。
可选的,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鉴权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鉴权装置600还可以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604,用于服务器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采用秘钥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数据请求。
第三解密模块605,用于基于秘钥数据对加密数据请求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
生成模块606,用于基于解密后的数据请求,生成数据响应,并采用秘钥数据对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
第四发送模块607,用于向电子白板发送加密数据响应。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鉴权装置,电子白板通过将采集指纹数据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能够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并将得到的鉴权结果返回给电子白板。如此,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对其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鉴权,以确定出与该指纹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有使用权限。该电子白板无需使用通过密码登录的方式进行鉴权,而是采用指纹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后由服务器完成鉴权,有效的增加了对电子白板的破解难度,进而提高了该电子白板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鉴权系统,如图1所示,该鉴权系统100可以包括:电子白板101和服务器102。图6和图7示出的鉴权装置500可以集成在该电子白板101中,图8和图9示出的鉴权装置600可以为集成在该服务器102中。
该鉴权系统中的电子白板和服务器的作用如下:
电子白板用于: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电子白板还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服务器用于: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
服务器还用于: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服务器还用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结果。
电子白板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图2、图3或图4示出的鉴权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白板。该电子白板包括:用于采集指纹图像的指纹采集组件,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鉴权方法,示例的,该鉴权方法可以为图2或图4示出的鉴权方法。例如,该鉴权方法可以包括:
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鉴权结果是服务器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鉴权方法,示例的,该鉴权方法可以为图3或图4示出的鉴权方法。例如,该鉴权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该待验证指纹数据是由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的数据;
采用与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结果。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所述电子白板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所述电子白板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权结果为加密的鉴权结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白板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结果之后,采用与所述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鉴权结果进行解密;
若所述电子白板采用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鉴权结果解密成功,则所述电子白板确定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权结果中携带有由所述服务器随机生成的秘钥数据;在所述电子白板确定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白板采用所述秘钥数据对数据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请求;
所述电子白板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加密数据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数据的特征值;
获取所述电子白板的设备标识;
采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特征值和所述设备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
5.一种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电子白板发送的鉴权请求,所述鉴权请求携带有待验证指纹数据,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是由所述电子白板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到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的数据;
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指纹数据;
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并向所述电子白板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包括:
若所述服务器对解密得到的所述指纹数据鉴权成功,所述服务器随机生成秘钥数据;
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指纹数据对应的第二公钥,对所述秘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鉴权鉴权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电子白板发送的采用所述秘钥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数据请求;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秘钥数据对所述加密数据请求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解密后的数据请求,生成数据响应,并采用所述秘钥数据对所述数据响应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响应;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电子白板发送所述加密数据响应。
8.一种鉴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鉴权装置集成在电子白板内,所述鉴权装置包括: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9.一种电子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白板包括:
指纹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指纹图像;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鉴权方法,所述鉴权方法包括:
采用第一公钥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的鉴权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鉴权结果,所述鉴权结果是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公钥配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待验证指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对解密得到的指纹数据进行鉴权得到鉴权的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在处理组件上运行时,使得处理组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鉴权方法。
CN202010431689.9A 2020-05-20 2020-05-20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11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1689.9A CN11161156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1689.9A CN11161156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1567A true CN111611567A (zh) 2020-09-01
CN111611567B CN111611567B (zh) 2024-04-05

Family

ID=7220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1689.9A Active CN111611567B (zh) 2020-05-20 2020-05-20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15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4785A (zh) * 2021-04-29 2021-08-03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电子白板加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158A (zh) * 2013-05-08 2013-08-21 大连民族学院 指纹认证电子商务密码器
CN104735065A (zh) * 2015-03-16 2015-06-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7810470A (zh) * 2015-06-22 2018-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装置和用于改变其屏幕的方法
CN108538096A (zh) * 2018-05-18 2018-09-14 宁波美时美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子白板
CN207976870U (zh) * 2017-12-11 2018-10-16 重庆锐码智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纸化会议系统
CN110677260A (zh) * 2019-09-29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鉴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92090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based on device fingerpri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158A (zh) * 2013-05-08 2013-08-21 大连民族学院 指纹认证电子商务密码器
CN104735065A (zh) * 2015-03-16 2015-06-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7810470A (zh) * 2015-06-22 2018-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装置和用于改变其屏幕的方法
CN207976870U (zh) * 2017-12-11 2018-10-16 重庆锐码智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纸化会议系统
CN108538096A (zh) * 2018-05-18 2018-09-14 宁波美时美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子白板
US20200092090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based on device fingerprint
CN110677260A (zh) * 2019-09-29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鉴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4785A (zh) * 2021-04-29 2021-08-03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电子白板加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1567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4498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security in network applications
US784003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by biometric information
US8260060B2 (en) Comparison method, comparison system, computer, and program
US200901908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hiou Secure Method for Biometric‐Based Recognition with Integrated Cryptographic Functions
CN114596639B (zh)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884743B1 (ko) 지문 특징점 및 지문 이진영상을 이용한 지문 정합 방법 및그 장치
Ju et al. A study o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ology using numeric password and fingerprint biometric information
CN114996727A (zh) 基于掌纹掌静脉识别的生物特征隐私加密方法及系统
CN111611567B (zh) 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白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060449B2 (ja)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生体認証方法、及び生体認証プログラム
US20210365531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US20230108664A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liveness,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CN108063665B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0687725B1 (ko) 지문 데이터 보안 인증 방법 및 그 장치
Tajuddin et al. Cryptographic Key Generation using Retina Biometric Parameter
CN114218561A (zh) 一种弱口令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988365B1 (ko) 얼굴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601333A (zh) 一种基于人机特征的二维码远程认证方法
CN110414332A (zh) 一种掌纹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43254B (zh) 脸部认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04931B (zh) 基于原笔迹生成及验签加密数字签名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Zahed et al. A novel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security in biometric 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s
CN110084224B (zh) 一种云上的指纹安全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16232567A (zh) 一种数据加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