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484A -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484A
CN111602484A CN202010466526.4A CN202010466526A CN111602484A CN 111602484 A CN111602484 A CN 111602484A CN 202010466526 A CN202010466526 A CN 202010466526A CN 111602484 A CN111602484 A CN 111602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p irrigation
soil
alkali soil
water
sa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65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辉
何怀江
王梓默
张大伟
包广道
陈思羽
罗也
林士杰
刘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4665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2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C09K17/18Prepolymer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17/32Prepolymer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natural origin, e.g. cellulos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9/00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p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翻耕:于播种前15‑20d对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cm;(2)施入有机改良剂:将有机改良剂以400‑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0‑30cm;(3)滴灌木醋液: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后滴灌木醋液,随后再次灌水;(4)播种:播种苜蓿种子,播种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5)田间管理: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良盐碱土壤广受关注。
现阶段盐碱土壤改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利工程修复方法
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用水、管水方法,以便淋洗、冲淡盐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改良盐碱土目的。该方法工程量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二、化学修复方法
施用化学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生物修复方法
利用动植物、微生物对土壤进行修复,相较于其他方法更为经济实惠、自然环保,但其见效慢,通常需要多年处理才能使土壤有所改善。
因此,如何提高生物修复盐碱土壤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于播种前15-20d对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400-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0-30cm;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后滴灌木醋液,随后再次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播种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5)田间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本申请先对待处理盐碱土壤进行翻耕,疏松土壤,进而利于后续的修复处理。
使用有机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修复,其富含的有机质分解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进而中和土壤碱性,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经二次翻耕后,有机改良剂混入土壤,改变土壤中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使得盐碱土壤更适于植被生长。
随后使用滴灌带灌水,可促进有机成分自动下渗,进一步促进更深层土壤的修复;灌水后滴灌木醋液,可改善土壤pH,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灌水,进一步地促进木醋液的分散。
播种后于土表覆盖有机改良剂,进一步地提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随水滴灌复合菌剂,一方面促进有机改良剂的分散和分解,另一方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改良土壤,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每次刈割后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通过与苜蓿生长周期的配合提高土壤改良效率。
优选地,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0-60%,堆肥10-20d制得。
各原料的选择使得有机改良剂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状态,包括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持水力、土壤中营养成分以及对土壤pH及盐分的修复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食用菌菌糠可选用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食用菌的菌糠。
进一步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用量比为(1-2)∶(1-2)∶(5-8)∶(2-4)∶(1-2)∶(2-4)。
优选地,步骤(3)中
滴灌木醋液前的灌水量为2-5m3/亩;
木醋液用量为4-6kg/亩,用水稀释200倍进行滴灌;
滴灌木醋液后的灌水量为5-8m3/亩。
木醋液用量、灌水量可根据土壤pH进行调整。
优选地,步骤(4)中
播种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00-300kg/亩。
优选地,步骤(4)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在灌水后期施入,有利于微生物在耕作层的富集,进而发挥群体效应,促进苜蓿的生长,提高土壤改良效率。复合菌剂施入量可根据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调整。
优选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混合而成。
进一步优选地,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优选地,步骤(5)中
每次刈割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00-500kg/亩。有机改良剂用量可根据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优选地,播种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浸种4-8h。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翻耕,有机改良剂的施用,木醋液、水及复合菌剂的滴灌等操作的配合,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金针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5%,堆肥15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金针菇菌糠用量比为1∶1∶6∶3∶1∶3。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5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5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5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5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2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15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4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香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60%,堆肥20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香菇菌糠用量比为2∶2∶8∶3∶1∶4。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5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6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8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8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30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50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3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18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4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5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平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0%,堆肥15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平菇菌糠用量比为1∶2∶5∶2∶1∶4。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8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2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4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5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4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0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4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0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4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1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实验土壤面积667m2,并设置不同处理的对照组。
对照组1:
于播种前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有机改良剂同实施例1。
二次翻耕后直接播种苜蓿种子(使用37℃温水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对照组2:
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播种前2d将有机改良剂以9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温水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对照组3:
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有机改良剂同实施例1。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温水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分别对实施例1组及对照组1-3四次刈割(1年)后的土壤(随机取10处混合测定)含盐量及pH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SA0000209422860000101
Figure BSA0000209422860000111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于播种前15-20d对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400-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0-30cm;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后滴灌木醋液,随后再次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播种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5)田间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0-60%,堆肥10-20d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用量比为(1-2)∶(1-2)∶(5-8)∶(2-4)∶(1-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
滴灌木醋液前的灌水量为2-5m3/亩;
木醋液用量为4-6kg/亩,用水稀释200倍进行滴灌;
滴灌木醋液后的灌水量为5-8m3/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
播种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00-300kg/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所述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混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
每次刈割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00-500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所述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CN202010466526.4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Pending CN111602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526.4A CN111602484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526.4A CN111602484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484A true CN111602484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6526.4A Pending CN111602484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248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070A (zh) * 2020-11-11 2021-01-19 浙江得铭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的修复方法
CN113973654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一种北方干旱区中度盐碱地提高苜蓿种植出苗率的方法
CN116004246A (zh) * 2023-02-15 2023-04-25 山东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0460A1 (de) * 2008-10-08 2010-04-15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r Einsatzsteuerung von landwirtschaftlichen Maschinen
CN105191611A (zh) * 2015-08-28 2015-12-30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度盐碱地种植高粱的方法
CN108207462A (zh) * 2017-12-25 2018-06-29 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生物菌肥提高盐碱地沙枣成活率的方法
CN109369298A (zh) * 2018-12-05 2019-02-22 兴安盟博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0460A1 (de) * 2008-10-08 2010-04-15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r Einsatzsteuerung von landwirtschaftlichen Maschinen
CN105191611A (zh) * 2015-08-28 2015-12-30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度盐碱地种植高粱的方法
CN108207462A (zh) * 2017-12-25 2018-06-29 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生物菌肥提高盐碱地沙枣成活率的方法
CN109369298A (zh) * 2018-12-05 2019-02-22 兴安盟博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070A (zh) * 2020-11-11 2021-01-19 浙江得铭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的修复方法
CN113973654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一种北方干旱区中度盐碱地提高苜蓿种植出苗率的方法
CN116004246A (zh) * 2023-02-15 2023-04-25 山东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
CN116004246B (zh) * 2023-02-15 2024-05-24 山东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7621B (zh) 一种有效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方法
CN100426962C (zh) 一种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
CN104919931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
CN111602484A (zh)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CN104221522B (zh) 一种废弃盐田的改良方法
CN105601360A (zh) 微生物生态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05062930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用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9328514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及其应用
CN109089709A (zh) 一种盐碱地高效种植苹果的方法
CN106034437B (zh) 采用蚯蚓和木醋液综合修复重度盐碱地的方法及应用
CN106220411A (zh) 一种盐碱地藤木种植用改良肥料及其改良方法
CN110100519B (zh) 一种改善土壤性质、提高辣椒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方法
CN107646227A (zh) 一种土壤改良方法
CN106912215A (zh) 一种利用原位厌氧发酵方式进行设施农业土壤病害防治的方法
CN105418206A (zh) 一种酵素型水稻旱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59909A1 (ko) 자연 활성 토양 개선방법
CN112792112A (zh) 中轻度镉污染农田土壤边无损原位修复边安全生产的方法
CN107567744A (zh) 一种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
CN110066663A (zh) 一种滩涂盐碱地旱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5430A (zh) 一种用于处理铜污染土壤铜草的培养方法
CN105145202A (zh) 一种沼液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
CN108605632A (zh) 一种紫云英套种澳洲坚果治理石漠化方法
CN114342629A (zh) 黄土丘陵区新修梯田土壤快速培肥方法
CN112913369A (zh) 一种防控阳光温室种植土盐碱化的方法
CN107006159A (zh) 一种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改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