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0843A -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0843A
CN111600843A CN202010304577.7A CN202010304577A CN111600843A CN 111600843 A CN111600843 A CN 111600843A CN 202010304577 A CN202010304577 A CN 202010304577A CN 111600843 A CN111600843 A CN 111600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icious
link
leg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lawful inter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45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罡
董若南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045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08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0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08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3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其中主要涉及到一对可疑用户和一个合法监听端,可疑发送端向可疑接收端传输可疑信息,合法监听端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可疑链路进行监听。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将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其中设备千差万别,从特别小的静态传感器到较大的无人机或者车辆,都可以被涵盖其中。然而,无论是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还是机器型通信系统内部交换的信号,通常都是以短包形式进行传输的。
物联网的应用能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产生很多正面的价值。然而,无人机通信等机器型通信容易被非法利用,而且很难被监测。这样就给公共安全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通过相关部门设立合法的监听点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发现还没有基于短包的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其中主要涉及到一对可疑用户和一个合法监听端,可疑发送端向可疑接收端传输可疑信息,合法监听端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可疑链路进行监听。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香农容量大于等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香农容量时,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大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在满足第一条件下,合法监听端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转发接收到的可疑信息,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其中,根据所述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具体包括:
第一步,根据短包信息理论,当给定错误概率ε时,信道编码速率R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21
其中Q-1(·)表示Q函数的反函数,Q函数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22
L表示包长,C=log2(1+γ)表示香农容量,γ表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这里信道编码速率R的单位为bits/channel use。经过简单转换,上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23
根据短包信息理论,给定信道编码速率R,错误概率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31
第二步,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32
其中CE=log2(1+γE),γE=g1P1E 2表示合法监听端信噪比SNR,g1表示监听链路的信道增益,P1表示可疑发送端传输功率,σE 2表示合法监听端噪声功率,εE表示合法监听端错误概率。
第三步,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有效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33
其中CD=log2(1+γD),γD=(g0P1+g2P2)/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有效信噪比SNR,g0表示可疑链路的信道增益,g2表示中继链路的信道增益,中继链路表示合法监听端到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链路,P2表示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噪声功率,εD表示可疑接收端错误概率。εD可以表示为
εD=ε0E+(1-εE2]
其中ε0和ε2分别表示可疑链路和中继链路的错误概率。
由于(1-εE)(1-ε2)≥0,可知εE2Eε2≤1。进一步,可以推出εD≤ε0。此外,首先考虑εE≥ε2,可以推出εD=ε0εE(1-ε2)+ε0ε2≤ε0εE0ε2≤2ε0εE。综合起来,可以得到
εD≤ε0·min{2εE,1}
当x>0时,Q(x)<0.5,可知ε<0.5,则εE<0.5。这样可以推出εD<εE
而当εE<ε2,可以推出εD<ε2。但是,εE≥ε2更合理一些。理由包括: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速率的减小而减小;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减小;同时,εE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增大。总之,通过减小合法监听端的传输速率或者增大合法监听端的传输功率,可以将ε2控制为一个很小的值。
第四步,得到当CE≥CD时,RE>RD,即合法监听端能够成功监听可疑链路。具体如下:
首先,当CE=CD时,得到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41
其中易知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42
利用Q-1(x)是关于x的单调递减函数,又根据εD<εE,所以可以推出Q-1D)>Q-1E)。这样,可知当CE=CD时,RE>RD
其次,经过近似,得到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43
可知信道编码速率R随着香农容量C增大而增大。那么,RD随着CD增大而增大。和CE=CD相比,如果CE>CD,说明CD减小了,所以RE肯定大于RD
综合起来,即为当CE≥CD时,RE>RD,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其中主要涉及到一对可疑用户和一个合法监听端,可疑发送端向可疑接收端传输可疑信息,合法监听端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可疑链路进行监听。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发现还没有基于短包的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发明人研究发现,传统的无线物理层安全研究当中,一般都假设无线通信过程是合法的,而监听者是非法的。通常情况下,研究的内容都是如何维持通信的保密性和如何防止非法窃听。相反地,合法监听可以说是无线物理层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因为在合法监听场景中,监听者都是合法的,监听者的目的是监测可疑链路的信息。一般地,合法监听包括被动监听和主动监听两种方式。目前关于合法主动监听的研究都是基于长包形式进行传输的网络,还没有基于短包的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基于短包理论提出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其中主要涉及到一对可疑用户和一个合法监听端,可疑发送端向可疑接收端传输可疑信息,合法监听端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可疑链路进行监听。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图1是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根据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第一条件为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香农容量大于等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香农容量时,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大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在满足第一条件下,合法监听端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转发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其中,根据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具体包括:
第一步,根据短包信息理论,当给定错误概率ε时,信道编码速率R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1
其中Q-1(·)表示Q函数的反函数,Q函数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2
L表示包长,C=log2(1+γ)表示香农容量,γ表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这里信道编码速率R的单位为bits/channel use。经过简单转换,上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3
根据短包信息理论,给定信道编码速率R,错误概率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4
第二步,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5
其中CE=log2(1+γE),γE=g1P1E 2表示合法监听端信噪比SNR,g1表示监听链路的信道增益,P1表示可疑发送端传输功率,σE 2表示合法监听端噪声功率,εE表示合法监听端错误概率。
第三步,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有效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76
其中CD=log2(1+γD),γD=(g0P1+g2P2)/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有效信噪比SNR,g0表示可疑链路的信道增益,g2表示中继链路的信道增益,中继链路表示合法监听端到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链路。P2表示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噪声功率,εD表示可疑接收端错误概率。εD可以表示为εD=ε0E+(1-εE2]
其中ε0和ε2分别表示可疑链路和中继链路的错误概率。
由于(1-εE)(1-ε2)≥0,可知εE2Eε2≤1。进一步,可以推出εD≤ε0。此外,首先考虑εE≥ε2,可以推出εD=ε0εE(1-ε2)+ε0ε2≤ε0εE0ε2≤2ε0εE。综合起来,可以得到
εD≤ε0·min{2εE,1}
当x>0时,Q(x)<0.5,可知ε<0.5,则εE<0.5。这样可以推出εD<εE
而当εE<ε2,可以推出εD<ε2。但是,εE≥ε2更合理一些。理由包括: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速率的减小而减小;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减小;同时,εE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增大。总之,通过减小合法监听端的传输速率或者增大合法监听端的传输功率,可以将ε2控制为一个很小的值。
第四步,得到当CE≥CD时,RE>RD,即合法监听端能够成功监听可疑链路。具体如下:
首先,当CE=CD时,得到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91
其中易知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92
利用Q-1(x)是关于x的单调递减函数,又根据εD<εE,所以可以推出Q-1D)>Q-1E)。这样,可知当CE=CD时,RE>RD
其次,经过近似,得到
Figure BDA0002455254500000093
可知信道编码速率R随着香农容量C增大而增大。那么,RD随着CD增大而增大。和CE=CD相比,如果CE>CD,说明CD减小了,所以RE肯定大于RD
综合起来,即为当CE≥CD时,RE>RD,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可见,本申请基于短包理论提出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即基于短包理论推到出了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在满足第一条件下,合法监听端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转发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合法监听端做为欺骗中继,这样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都感知不到合法监听端的存在,成功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本申请获取了如下技术效果:
(1)考虑目前机器型通信技术容易被非法利用,提出了一种合法监听方法,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的中继方法,一边监听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接收到的可疑信息,改善合法监听端的监听效果。
(2)提出了可疑接收端的错误概率与可疑链路、监听链路及中继链路的错误概率有关。
(3)提出了可疑接收端的错误概率小于合法监听端的错误概率这种更为合理的情况。
(4)基于短包理论,通过近似和相减等方法,提出当CE≥CD时,RE>RD,即合法监听端能够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5)在物联网中,无论是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还是机器型通信系统内部交换的信号,通常都是以短包形式进行传输的,所以基于短包理论的监听方法更适用于目前的发展。
(6)考虑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的中继方法,可以通过向可疑接收端中继从可疑发送端接收的信息,达到改善监听效果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香农容量大于等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香农容量时,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大于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在满足第一条件下,合法监听端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合法监听端采用译码转发中继方式,一边接收可疑发送端传输的可疑信息,一边向可疑接收端中继转发接收到的可疑信息,实现了对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内容的主动监听。
其中,根据所述短包信息理论,得到合法监听端能够主动监听到可疑链路的满足的第一条件,具体包括:
第一步,根据短包信息理论,当给定错误概率ε时,信道编码速率R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11
其中Q-1(·)表示Q函数的反函数,Q函数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12
L表示包长,C=log2(1+γ)表示香农容量,γ表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这里信道编码速率R的单位为bits/channel use。经过简单转换,上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13
根据短包信息理论,给定信道编码速率R,错误概率ε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21
第二步,可疑发送端和合法监听端之间监听链路的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22
其中CE=log2(1+γE),γE=g1P1E 2表示合法监听端信噪比SNR,g1表示监听链路的信道增益,P1表示可疑发送端传输功率,σE 2表示合法监听端噪声功率,εE表示合法监听端错误概率。
第三步,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有效信道编码速率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23
其中CD=log2(1+γD),γD=(g0P1+g2P2)/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有效信噪比SNR,g0表示可疑链路的信道增益,g2表示中继链路的信道增益,中继链路表示合法监听端到可疑接收端之间的链路,P2表示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σD 2表示可疑接收端噪声功率,εD表示可疑接收端错误概率。εD可以表示为
εD=ε0E+(1-εE2]
其中ε0和ε2分别表示可疑链路和中继链路的错误概率。
由于(1-εE)(1-ε2)≥0,可知εE2Eε2≤1。进一步,可以推出εD≤ε0。此外,首先考虑εE≥ε2,可以推出εD=ε0εE(1-ε2)+ε0ε2≤ε0εE0ε2≤2ε0εE。综合起来,可以得到
εD≤ε0·min{2εE,1}
当x>0时,Q(x)<0.5,可知ε<0.5,则εE<0.5。这样可以推出εD<εE
而当εE<ε2,可以推出εD<ε2。但是,εE≥ε2更合理一些。理由包括: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速率的减小而减小;ε2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减小;同时,εE随着合法监听端传输功率增大而增大。总之,通过减小合法监听端的传输速率或者增大合法监听端的传输功率,可以将ε2控制为一个很小的值。
第四步,得到当CE≥CD时,RE>RD,即合法监听端能够成功监听可疑链路。具体如下:
首先,当CE=CD时,得到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31
其中易知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32
利用Q-1(x)是关于x的单调递减函数,又根据εD<εE,所以可以推出Q-1D)>Q-1E)。这样,可知当CE=CD时,RE>RD
其次,经过近似,得到
Figure FDA0002455254490000033
可知信道编码速率R随着香农容量C增大而增大。那么,RD随着CD增大而增大。和CE=CD相比,如果CE>CD,说明CD减小了,所以RE肯定大于RD
综合起来,即为当CE≥CD时,RE>RD,使得合法监听端能够作为可疑发送端和可疑接收端之间可疑链路的中继成功监听可疑链路。
CN202010304577.7A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Pending CN1116008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4577.7A CN111600843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4577.7A CN111600843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0843A true CN111600843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9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4577.7A Pending CN111600843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084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61A (zh) * 2003-05-15 2006-08-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干扰消除
US20170279857A1 (en) * 2004-11-24 2017-09-28 Global tel * Link Corp. Electronic messaging exchange
CN107948173A (zh) * 2017-11-30 2018-04-2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监听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61A (zh) * 2003-05-15 2006-08-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干扰消除
US20170279857A1 (en) * 2004-11-24 2017-09-28 Global tel * Link Corp. Electronic messaging exchange
CN107948173A (zh) * 2017-11-30 2018-04-2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监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8013B (zh) 一种具有反窃听能力的noma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构建方法
JP5607248B2 (ja) マルチ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mu−mimo)のためのチャネル状態情報(csi)フィードバック・プロトコル
He et al. Two-hop secure communication using an untrusted relay
CN106992836B (zh) 一种非可信中继网络中全双工加扰传输方法
CN11073045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联合中继和干扰选择方案的性能分析方法
US201401987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medium access parameters for each communication session
WO2002101605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secure e-mail for exchange with a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2102009A3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coded messages for exchange with a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954672B (zh) 一种针对可飞行监听者的无人机中继隐蔽通信方法
US1152834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US10122438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difying relay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CN107171775B (zh) 一种认知中继网络中提升物理层安全的混合双工传输方法
CN111600843A (zh) 一种主动式合法监听方法
CN110337094B (zh) 针对d2d内容共享的安全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CN110784866A (zh) 一种基于阻塞式容错解码转发的不可信中继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GB2396081A (en) Terminating frame reception
CN110430566B (zh) 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两跳多中继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CN111314920B (zh) 一种非可信中继网络系统及其安全传输方法
US202001204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CN114614941B (zh) 一种基于自保护干扰和协同干扰的水声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JP491433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Yuksel et al. A secrecy game with an informed jammer relay
WO2021234796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8696913A (zh) 一种arq无线网络信息安全传输方法
KR101907465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