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4915B -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4915B
CN111594915B CN201911142085.6A CN201911142085A CN111594915B CN 111594915 B CN111594915 B CN 111594915B CN 201911142085 A CN201911142085 A CN 201911142085A CN 111594915 B CN111594915 B CN 111594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recovery device
heat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20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4915A (zh
Inventor
郭辉
赵剑
赵爱国
罗亚萨
马丽群
刘航
雷海燕
李乐
张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Branch
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Branch
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Branch, 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 ltd Beijing Build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9111420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4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4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4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2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F24D19/10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4Means to utilise heat energy, e.g. hybrid systems producing warm water and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2Heat pu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8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recuperated or waste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空气源热泵、水箱、冷凝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第一风机分别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以便用户使用。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将建筑物的风腔中的空气的热量转换为水箱中水的热量,以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办公楼、商业中心、商用公寓等建筑由于用电量大且电价较高,因此,对于使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意愿更高,与此同时,与光伏发电技术伴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即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采用类似于双层玻璃幕墙结构,其中玻璃幕墙外侧使用光伏发电组件,内侧采用建筑内墙或者建筑保温层或者玻璃。这种类似于玻璃幕墙的光电幕墙组件,可以更大程度上同时解决发电和保温的问题。此外,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CIGS)由于其具有高效、成本低、多用途等综合后发优势,因此是最有潜力引领光伏产业2.0革命的技术路线。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弱光发电性能好,功能衰减低等优势,最高转化率22.6%。完全符合建筑设计师关于色彩、规格等建筑美学的要求,可全面替代玻璃幕墙。铜铟镓硒(CIGS)光伏电池就是讲铜铟镓硒和安全玻璃有效结合,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在幕墙上。两层安全玻璃种加入胶片、铜铟镓硒芯片,既可以满足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将光能高效率转化为电能,还可以满足幕墙的使用需用。外侧的安全玻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展示不同的色彩。做出彩色的铜铟镓硒组件。完全符合建筑设计师关于色彩、规格等建筑美学的要求,可全面替代玻璃幕墙。可满足建筑物约10%的用电量。
但是,上述的光电幕墙在发电的同时还会产生热量造成光电幕墙与建筑外墙形成的风腔内的温度过高,此外,即使在不采用光伏幕墙时在夏季较热的时候建筑外围铺设的幕墙也会吸收热量造成幕墙与外墙形成的风腔内温度较高,因而需要对风腔进行降温处理,目前常采用的技术是新风除热的方式,但是该方式不能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热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吸收幕墙产生的热量以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使用加热后的水,从而有效回收热量,节约能源。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应用在包括幕墙的建筑物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空气源热泵、水箱、冷凝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
所述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建筑墙外侧,并与所述建筑墙围合形成风腔;
所述空气源热泵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入风口处;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风腔内以检测所述风腔内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第一风机分别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电动新风百叶,所述电动新风百叶设置于所述幕墙或建筑墙靠近所述风腔的新风风道的位置处,以连通或断开所述新风风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器、辅助热源、开关按钮以及自动开关阀,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以检测水箱内水的温度,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连接有用水端,所述自动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按钮发送的开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启动所述辅助热源以对所述水箱内的水加热,直至加热后的水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自动开关阀开启,以使所述水箱中的水通过所述自动开关阀输出至所述用水端。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水位检测器和补水电磁阀,所述水位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补水电磁阀设置于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入水管道,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水位检测器检测到的水位值低于第一预设水位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连通以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水箱内加水。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流量传感器,所述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以检测所述出水管道内的水的流量,并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所述辅助热源的功率。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且与所述冷凝器贴合设置,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循环水泵中的水,进而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
可选的,在上述热量回收装置中,所述幕墙和/或所述建筑墙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腔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所述空气源热泵连接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与入风口之间,且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连接、入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入风口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幕墙和上述的热量回收装置。
可选的,在上述光伏发电系统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中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设置空气源热泵、水箱、冷凝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第一风机分别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从而实现将建筑物的风腔中的空气的热量转换为水箱中水的热量,以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连接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标:100-热量回收装置;110-空气源热泵;120-水箱;130-冷凝器;140-第一温度检测器;150-第一风机;160-控制器;170-循环水泵;180-第二风机;190-辅助热源;210-第二温度检测器;220-开关按钮;230-自动开关阀;240-水位检测器;250-补水电磁阀;260-水流量传感器;300-幕墙。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光电幕墙、玻璃幕墙内的空气经过太阳辐射得热后,腔体内空气温度升高。本申请的目的是将腔体内的热量提取出来,例如,通过采用热泵设备将腔体内的空气进行转换以对水箱中的水加热,从而将水箱中的水提供给建筑物作为生活热水或作为建筑物中的空调用热水,还可以为冬季空调供暖的部分或全部热源,以达到热量回收利用的目的,并有效节约能源。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热量回收装置100,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应用在包括幕墙300的建筑物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包括空气源热泵110、水箱120、冷凝器130、第一温度检测器140、第一风机150以及控制器160。
其中,所述幕墙300(图3示出)安装于建筑物的建筑墙外侧,并与所述建筑墙围合形成风腔(图未绘示),所述空气源热泵110与所述冷凝器130连接,所述第一风机150设置于所述空气源热泵110的入风口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设置于所述风腔内以检测所述风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160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和第一风机150分别连接。
所述控制器16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50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150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130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130加热所述水箱120中的水。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温度值越高时,则第一风机150的转动速率越快,对风腔内的降温速度越快。所述幕墙300可以是光伏幕墙也可以是玻璃幕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幕墙300为光伏幕墙,且在在发电的过程中不断散热,致使背板温度不断升高,从而使风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时,或者在所述幕墙300为玻璃幕墙,且在太阳的照射下致使风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时,由第一风机150带动空气流动,通过强制对流换热的形式将腔体内的热量交换到冷凝器130的内部介质(氟利昂FXX、冷却液、RXX制冷剂等不同冷媒系统)将通过内部介质的冷凝器130回收所述幕墙300的背板散发的热量,并将该热量用于加热水池中的生活用水以供用户使用,进而在有效提高幕墙300的发电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回收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其中,所述空气源热泵110由电动机驱动,空气源热泵110通过与冷凝器130连接,以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作为低温热源,经过冷凝器130进行热交换,以将空气中的热量转换为水箱120中水的热量,以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可以设置于所述风腔内,也可以设置与风腔外并与所述风腔连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当所述空气源热泵110设置于所述风腔内时,所述水箱120可以位于风腔外,且所述冷凝器130可以与所述空气源热泵110连接并延伸至所述风腔外。
当所述空气源热泵110设置于风腔外时,所述幕墙300和/或所述建筑墙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腔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所述空气源热泵110连接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与入风口之间,且所述空气源热泵110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连接、入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入风口连接。
所述水箱120为存储生活用水储水设备,其形状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冷凝器13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翅片式冷凝器、列管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或板式冷凝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130为翅片式冷凝器。
为使得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回收热量的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循环水泵170,所述循环水泵170与所述水箱120连通且与所述冷凝器130贴合设置,以使所述冷凝器130加热所述循环水泵170中的水,进而加热所述水箱120中的水。
通过设置循环水泵170,并使循环水泵170与水箱120连通并与所述冷凝器130贴合设置,以使所述循环水泵170与冷凝器130的接触效果更佳,且通过采用循环水泵170能够有效带走冷凝器130的热量,进而使得热量回收装置100回收热量的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所述风腔内并靠近所述幕墙300的一侧。
所述控制器16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所述控制器16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控制器160等。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60为PLC控制器。通过采用PLC控制器以实现对各器件的数据进行采集、控制以及集中管理。
为保障所述风腔内的温度为合理的温度,在风腔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风腔能够与外界环境连通达到散热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60连接电动新风百叶,所述电动新风百叶设置于所述幕墙300或建筑墙靠近所述风腔的新风风道的位置处,以连通或断开所述新风风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连接。
新风风道可以位于风腔底部(靠近地面的一端),也可以位于风腔的顶部(远离地面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位于风腔的底部。
为进一步保障风腔内的温度的合理性,以在温度过高时能够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60连接的第二风机180,所述第二风机180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所述控制器160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动新风百叶的开合程度,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风机180的转动速率。
为使用户在使用所述水箱120中的水时,水的温度为适宜人体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60分别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器210、辅助热源190以及开关按钮220,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210设置于所述水箱120内以检测水箱120内水的温度,所述水箱120的出水管道连接有用水端。
所述控制器160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按钮220发送的开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210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启动所述辅助热源190以对所述水箱120内的水加热,并通过所述出水管道将水箱120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用水端。
为保障通过用水端输出的水的温度为适宜用户使用的水温,以缓解用户在用水时因水温不合理需要让水流一段时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自动开关阀230,所述自动开关阀230设置于所述水箱120的出水管道,所述控制器160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按钮220发送的开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210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启动所述辅助热源190以对所述水箱120内的水加热,直至加热后的水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自动开关阀230开启,以使所述水箱120中的水通过所述自动开关阀230输出至所述用水端。
为便于在水箱120内的水较少时,实现自动补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60分别连接的水位检测器240和补水电磁阀250,所述水位检测器240设置于所述水箱120内,所述补水电磁阀250设置于与所述水箱120连通的入水管道,所述控制器160在接收到所述水位检测器240检测到的水位值低于第一预设水位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250连通以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水箱120内加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60中还存储有第二预设水位阈值,所述控制器16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水位检测器240检测到水箱120内的水的水位值达到第二预设水位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250断开以停止向所述水箱120内加水。
为保障经辅助热源190加热后的水的温度为适宜人体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60电连接的水流量传感器260,所述水流量传感器260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以检测所述出水管道内的水的流量,并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所述辅助热源190的功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幕墙300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100。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包括多个侧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不同侧面的建筑物的建筑墙外侧与设置与该侧的幕墙300围合形成多个独立的风腔,且每个风腔可以对应一个热量回收装置100,可以理解,多个风腔也可以共用一个热量回收装置100。
以建筑物包括东、南、西、北四面建筑外墙为例,由于不同的季节,所需回收的热量可能不同。
以冬季为例,当获取到建筑外墙为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温度小于25℃时,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风机150关闭,西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关闭;当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温度在25℃到40℃之间时,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二风机180打开,西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打开。当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温度大于40℃时,西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风机150和空气源热泵110打开,西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关闭。当东墙光伏背板温度小于60℃,东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关闭,东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风机150和空气源热泵110打开。当东墙光伏背板温度大于或等于60℃时,东墙电动新风百叶打开,东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风机150和空气源热泵110打开。
以夏季为例,当5:00-20:00白天时段,当南墙对应的风腔内的温度小于35℃时,南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二风机180打开,南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打开。当南墙对应的风腔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5℃时,南墙对应的风腔内的第一风机150和空气源热泵110打开,南墙对应的电动新风百叶打开。当20:00-5:00晚上时段,第二风机180关闭,西墙电动新风百叶关闭。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充分采用幕墙300进行发电的同时,能够对幕墙300吸收的热量以及发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发电系统的光能利用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便于根据不同的检测外侧的朝向以及不同的季节设置不同的参数,进而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60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上位机可以是电脑、手机等任意具有数据交互能力的电子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建筑项目中包括2#、6#、7#楼3栋建筑为例进行说明。其中,2#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首层层高6m,其他层层高为4.5m,建筑高度23.95m;建筑面积3497.54㎡,2#楼的“南、东、西”三个外立面主要安装GIGS光伏玻璃(幕墙300),北面用仿CIGS玻璃替代。6#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首层层高6m,其他层层高为4m,建筑高度15.84m;建筑面积986.51㎡。6#楼的“南、东”两个外立面主要安装GIGS光伏玻璃。根据光伏板面积估算可利用的太阳能热量约20KW,并且选择一台20KW热泵热水机组,给建筑物提供卫生热水。采用1台风冷涡轮式空气源热泵110,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10KW,供回水温度7/12℃。冬季总热负荷为15KW,供回水温度50/40℃。
空气源热泵110与CIGS光伏幕墙余热回收联合起来,冬季空气源热泵110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排除或回收热量,提高了CIGS光伏幕墙的发电效率。经计算,当太阳辐照度为500W/m2时,CIGS光伏幕墙的发电效率为10.5%。相同条件下,没有设置热量回收装置100时发电效率仅为10.0%。比较而言,采用具有热量回收装置100的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有效避免了因幕墙300度升高而导致的发电量下降。且余热回收效率为58.4%。因此,本申请通过将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幕墙300用于发电的同时,幕墙300产生的热量被用于通过热量回收装置10加热生活用水,以达到有效的节能目的。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量回收装置100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设置空气源热泵110、水箱120、冷凝器130、第一温度检测器140、第一风机150以及控制器160,且控制器160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和第一风机150分别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140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50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150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110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130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130加热所述水箱120中的水,从而有效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中产生的热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应用在包括幕墙的建筑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空气源热泵、水箱、冷凝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一风机以及控制器;
所述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建筑墙外侧,并与所述建筑墙围合形成风腔;
所述空气源热泵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入风口处;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风腔内以检测所述风腔内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第一风机分别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转动速率,以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使所述风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源热泵,并经所述空气源热泵吸收热量后回到所述风腔,所述空气源热泵在吸收所述空气的热量后对所述冷凝器做工,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
其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器、辅助热源、开关按钮以及自动开关阀,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以检测水箱内水的温度,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连接有用水端,所述自动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道;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按钮发送的开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启动所述辅助热源以对所述水箱内的水加热,直至加热后的水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自动开关阀开启,以使所述水箱中的水通过所述自动开关阀输出至所述用水端;
其中,所述幕墙和/或所述建筑墙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腔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所述空气源热泵连接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与入风口之间,且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出风口连接、入风口与所述风腔的入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电动新风百叶,所述电动新风百叶设置于所述幕墙或建筑墙靠近所述风腔的新风风道的位置处,以连通或断开所述新风风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水位检测器和补水电磁阀,所述水位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补水电磁阀设置于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入水管道,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水位检测器检测到的水位值低于第一预设水位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电磁阀连通以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水箱内加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流量传感器,所述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以检测所述出水管道内的水的流量,并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所述辅助热源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且与所述冷凝器贴合设置,以使所述冷凝器加热所述循环水泵中的水,进而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
7.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幕墙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中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CN201911142085.6A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111594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2085.6A CN11159491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2085.6A CN11159491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4915A CN111594915A (zh) 2020-08-28
CN111594915B true CN111594915B (zh) 2022-04-12

Family

ID=72190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2085.6A Active CN11159491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49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533A (zh) * 2014-12-30 2015-05-13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光伏幕墙热电联产系统
CN108006806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天津博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02687A (zh) * 2018-03-14 2018-07-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太阳能pvt幕墙新风系统
CN109724273A (zh) * 2019-01-28 2019-05-07 青岛智睿昌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式太阳能聚热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533A (zh) * 2014-12-30 2015-05-13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光伏幕墙热电联产系统
CN108006806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天津博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太阳能热电一体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02687A (zh) * 2018-03-14 2018-07-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太阳能pvt幕墙新风系统
CN109724273A (zh) * 2019-01-28 2019-05-07 青岛智睿昌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式太阳能聚热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4915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8161B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CN202870581U (zh) 用于智能建筑的太阳能一体化节能系统
CN102121298B (zh) 气温自适应节能装置及节能墙体
CN111623540B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的多热源间接式pvt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1582900U (zh) 一种全天候智能型太阳能集热联供系统
CN216716614U (zh) 一种风光电热互补式冷热水双供系统
CN201411800Y (zh) 一种节能太阳能墙体
CN114543233A (zh) 一种光伏/光热耦合驱动建筑烟囱通风强化系统及方法
CN10746195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冷热电联供的复合能源系统
CN213272793U (zh) 一种建筑节能太阳墙采暖装置
CN105352004A (zh) 光伏窗发电供热系统
CN111594915B (zh)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4665740U (zh) 太阳能光伏水泵供暖制冷系统
CN201908373U (zh) 气温自适应节能装置及节能墙体
CN111609568A (zh)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组件的建筑热电联产及调湿系统
CN214581544U (zh) 一种窗式太阳能供暖制冷储能一体装置
CN107525266A (zh) 蒸发器组件、热水器及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113062494A (zh) 一种使用相变材料的多功能太阳能墙体系统
CN215412110U (zh) 一种太阳能供暖系统
CN216693821U (zh) 一种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的建筑墙体
CN111322657A (zh) 一种建筑太阳能热利用设计
CN204438387U (zh) 光伏空调系统
CN219034188U (zh) 一种附加阳光间主被动耦合供暖太阳房
CN216693717U (zh) 一种能源复合利用系统
CN216281807U (zh) Pvt社区公共用能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