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396B -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396B
CN111586396B CN201910122500.5A CN201910122500A CN111586396B CN 111586396 B CN111586396 B CN 111586396B CN 201910122500 A CN201910122500 A CN 201910122500A CN 111586396 B CN111586396 B CN 111586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lens
iris lens
iris
image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2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396A (zh
Inventor
陈亚龙
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25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获取依次将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判断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本申请可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光圈镜头,不仅确保了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而且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摄像机和图像处理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图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还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机及其图像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监控业务在当今社会中的普及,监控摄像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地,常用的摄像机镜头有DC光圈镜头(DC-IRIS镜头)和P光圈镜头(P-IRIS镜头)两种,其中,DC光圈镜头内部利用直流电机来调节光圈开度大小,而P光圈镜头内部则利用步进电机来调节光圈开度大小,因而,两者采用的是不同的驱动电压信号。部分现有技术中的摄像机可以适用于这两种光圈镜头,但大都采用特定的硬件电路来识别光圈镜头的类型,这无疑增加了硬件成本。鉴于此,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关注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及其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和装置,以便在确保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硬件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
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可选地,在所述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之后,还包括:
判定与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对应的、被置为高电平的驱动管脚为所述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中的正极驱动管脚。
可选地,在所述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
分别确定各个所述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
根据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
判断采用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所述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述预期变化趋势相同;
若是,则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若否,则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包括:
将所述P光圈镜头的第一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
获取其余各个所述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高电平的第二驱动管脚与所述第一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一驱动管脚对;
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低电平的第三驱动管脚与第四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二驱动管脚对。
可选地,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具体为单调增大或者单调减小。
可选地,若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若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序列;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可选地,所述类型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之后,判定与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对应的、被置为高电平的驱动管脚为所述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中的正极驱动管脚。
可选地,还包括管脚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类型判断模块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分别确定各个所述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根据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判断采用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所述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述预期变化趋势相同;若是,则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若否,则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可选地,所述管脚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P光圈镜头的第一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获取其余各个所述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高电平的第二驱动管脚与所述第一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一驱动管脚对;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低电平的第三驱动管脚与第四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二驱动管脚对。
可选地,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具体为单调增大或者单调减小。
可选地,若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所述管脚判断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若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所述管脚判断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机的图像处理器,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包括光圈镜头、驱动器、电平状态检测电路以及如上所述的图像处理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和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圈镜头;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可选地,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具体为电阻分压电路。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可见,本申请利用DC光圈镜头与P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的差异,根据将单一驱动管脚输入高电平时的图像亮度反馈结果,即可准确地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光圈镜头,不仅确保了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而且还不依赖于硬件电路,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摄像机和图像处理器均可以实现上述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当然,下面有关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的仅仅是本申请中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获得的其他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的一种连接线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DC光圈镜头的内部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P光圈镜头的内部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识别P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确定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及其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和装置,以便在确保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硬件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于摄像机的光圈镜头,其光圈开度大小将直接影响成像亮度大小:光圈开度越大,图像亮度值越高;光圈开度越小,图像亮度值越低。如前所述,不同类型的光圈镜头内部集成有不同类型的电机用于调节光圈开度,需要相应的驱动电压来驱动电机工作。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的一种连接线缆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地,DC光圈镜头和P光圈镜头均具有4个驱动管脚,与如图1所示的连接线缆的右端连接,连接线缆的左端具有对应的四个插孔(1、2、3、4),通过插针分别与摄像机中的驱动器的四个输出端连接,以便由驱动器输出驱动电压而驱动内部的电机运转。
如前所述,不同类型电机的驱动电压信号是不同的,若两者不相对应,则势必会令光圈开度的调节失败。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S12:获取依次将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S13:判断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进入S14;若否,则进入S15。
S14:判定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
S15:判定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不同,本申请不依赖于硬件电路,仅通过图像亮度反馈即可实现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识别。
首先,对于DC光圈镜头,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DC光圈镜头的内部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分别接入两相电路中的两个线圈:用于形成驱使光圈打开的驱动力的驱动线圈,以及用于形成阻止光圈打开的阻尼力的阻尼线圈。当驱动力大于阻尼力时,光圈便可打开。如前所述,一般地,对于DC光圈镜头和P光圈镜头,驱动管脚总数为4。
一般地,与驱动线圈对应的、用于连接电源的驱动管脚记为A+管脚,与驱动线圈对应的、用于接地的驱动管脚记为A-管脚;与阻尼线圈对应的、用于连接电源的驱动管脚记为B+管脚,与阻尼线圈对应的、用于接地的驱动管脚记为B-管脚。由此可知,当A+管脚输入高电平,其余三个管脚均输入低电平时,便可将DC光圈镜头的光圈打开。
其次,对于P光圈镜头,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P光圈镜头的内部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驱动电机具体为两相四线的步进电机,主要包括两个线圈,其中一个线圈所对应的两个驱动管脚分别为A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73
管脚,另一个线圈所对应的两个驱动管脚分别为B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72
管脚。
由于步进电机是按照一定的控制序列实现步进控制的,因此,与DC光圈镜头不同,在P光圈镜头中,光圈开度的调节需要两相电路同时作用,决定光圈打开还是关闭的并非是A管脚与电源连接(此时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75
管脚接地)还是与地连接(此时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74
管脚与电源连接),而是四个管脚具体所采用的驱动电压序列。
具体请参考表1所示的八个驱动状态a~h;其中,H表示高电平,L表示低电平。当按照a-b-c-…-g-h的顺序驱动时,P光圈镜头的光圈开度逐渐增大;当按照h-g-f-…-b-a的顺序驱动时,P光圈镜头的光圈开度逐渐减小。若各驱动管脚的驱动电压维持在某一个驱动状态时,P光圈镜头的光圈开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若只将P光圈镜头的某一个驱动管脚输入高电平,而其余三个驱动管脚均输入低电平,则P光圈镜头的光圈是不会被打开的。
表1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71
根据上述内容,本申请便可利用DC光圈镜头与P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的差异,依据对应的图像亮度值的高低来识别这两种类型的光圈镜头。具体地,不妨设将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得的第一图像亮度值为X,由于无论是将各个驱动管脚同时置为高电平还是同时置为低电平,均不能驱动光圈打开,因此X应当较小。
依次选择一个驱动管脚输入高电平,同时其余驱动管脚输入低电平,则可得到四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不妨设分别将驱动管脚P1、P2、P3、P4输入高电平时对应的第二图像亮度值分别为Y1、Y2、Y3、Y4。
则,对于DC光圈镜头,Y1、Y2、Y3、Y4中必定存在一个预期图像亮度值Y*满足条件Y*-X>△S,其中△S即为所说的预设数值;“*”具体为1、2、3、4中的某一个值。此时,P*即为DC光圈镜头的A+管脚;Y*为光圈打开时对应的图像亮度值,因此会明显大于X。
而对于P光圈镜头,无论将哪一个驱动管脚单独输入高电平,都无法驱使光圈打开,因此Y1、Y2、Y3、Y4的值应当均与X接近,并不存在一个Y*满足条件Y*-X>△S。由此,便可将DC光圈镜头与P光圈镜头有效地区分开来。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可见,本申请利用DC光圈镜头与P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的差异,根据将单一驱动管脚输入高电平时的图像亮度反馈结果,即可准确地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光圈镜头,不仅确保了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而且还不依赖于硬件电路,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在判定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之后,还包括:
判定与预期图像亮度值Y*对应的、被置为高电平的驱动管脚P*为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中的正极驱动管脚A+。
具体地,所说的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即为驱动线圈所在的一相电路,所说的正极驱动管脚即为用于与电源连接的A+管脚。可见,当识别出DC光圈镜头之后,其A+管脚也就确定出了,由此,便可向A+管脚输入高电平、向其余驱动管脚输入低电平以驱动光圈打开。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判定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还可进一步识别P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识别P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的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1:确定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
S22:分别确定各个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
S23:根据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
S24:判断采用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预期变化趋势相同;若是,则进入S25;若否,则进入S26。
S25:判定偶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S26:判定奇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可见,本实施例在识别P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的过程中,具体先对驱动管脚对进行识别。所说的驱动管脚对,即属于同一相电路的两个驱动管脚。相较于不预先判段驱动管脚对而直接根据四个管脚的各种可能的接法逐个进行测试,本实施例的测试效率更高,响应更为迅速。
具体地,在S21中确定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时,具体可参照图6,,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P光圈镜头的第一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
S32:获取其余各个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S33:将电平状态同为高电平的第二驱动管脚与第一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一驱动管脚对;将电平状态同为低电平的第三驱动管脚与第四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二驱动管脚对。
具体地,由于A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091
管脚之间、B管脚和B管脚之间均为阻抗较小的线圈,而两相电路之间是不导通的,因此,可利用驱动管脚间的短接、断路关系来确定哪两个驱动管脚为属于同一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例如,当B管脚被置为高电平时,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1
管脚亦随之被拉高,而A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2
管脚仍为低电平。
所说的第一驱动管脚可随意选取,用P1表示。则,当P1被置为高电平后,在剩余的三个驱动管脚中,若P2同样被拉高、而P3和P4均为低电平,则可判定P1和P2属于一个管脚对,P3和P4属于一个管脚对。当确定出管脚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出管脚对中两个驱动管脚之间的相对正负极性关系。其中,一般地,对于A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3
管脚,A管脚为正极性管脚,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4
为负极性管脚;对于B管脚和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6
管脚,B管脚为正极性管脚,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05
管脚为负极性管脚。
对于步进电机,若只把一个(奇数个)驱动管脚对中的两个驱动管脚反接,则当用同样的驱动电压序列进行驱动时,光圈开度的调节效果与正接时恰好是相反的;而若把两个(偶数个)驱动管脚对中的两个驱动管脚均反接,则当用同样的驱动电压序列进行驱动时,光圈开度的调节效果与正接时恰好是相同的。
具体地,在确定了管脚对P1-P2、P3-P4之后,便可进入S22分别确定各个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所说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并非是2个驱动管脚的真实的正负相对极性,而是随意假设的。例如,可默认假设P1和P3为正极性管脚、P2和P4为负极性管脚。如此,所确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与真实正负相对极性就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偶数个管脚对的正负相对极性假设错误,与真实的正负相对极性相反。此时,虽然出现了假设错误,但是由于假设错误的管脚对是偶数个,因此该假设正负相对极性与真实正负相对极性对同一驱动电压序列的响应是相同的,光圈开度调节效果并没有受到影响,如此便可继续按照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来确定驱动电压序列进行驱动。
(2)奇数个管脚对的正负相对极性假设错误,与真实的正负相对极性相反。此时,由于假设错误的管脚对是奇数个,因此,该假设正负相对极性与真实正负相对极性对同一驱动电压序列的响应是相反的。即,此时若按照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欲驱动光圈打开/关闭(预期变化趋势),则实际变化趋势(取决于真实正负相对极性)恰恰是与预期变化趋势相反的。
具体地,所说的预期变化趋势可具体为单调增大或者单调减小。由此,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按照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可以令实际的光圈开度大小(或者图像亮度值大小)按照预期变化趋势变化,则说明属于上述第(1)种情况;若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令实际的光圈开度大小(或者图像亮度值大小)与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则说明属于上述第(2)种情况。
具体地,若判定偶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可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若判定奇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可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下面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依次将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类型判断模块13,用于判断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利用DC光圈镜头与P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的差异,根据将单一驱动管脚输入高电平时的图像亮度反馈结果,即可准确地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光圈镜头,不仅确保了对不同类型光圈镜头的适用性,而且还不依赖于硬件电路,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一般地,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总数为4。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类型判断模块13还用于:在判定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之后,判定与预期图像亮度值对应的、被置为高电平的驱动管脚为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中的正极驱动管脚。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管脚判断模块,用于在类型判断模块13判定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确定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分别确定各个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根据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判断采用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预期变化趋势相同;若是,则判定偶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若否,则判定奇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管脚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将P光圈镜头的第一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获取其余各个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将电平状态同为高电平的第二驱动管脚与第一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一驱动管脚对;将电平状态同为低电平的第三驱动管脚与第四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二驱动管脚对。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预期变化趋势具体为单调增大或者单调减小。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若判定偶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管脚判断模块还用于:
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若判定奇数个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管脚判断模块还用于:
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将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的图像处理器,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参照图8所示,包括光圈镜头1、驱动器2、电平状态检测电路3以及如上所述的图像处理器4;驱动器2的输出端分别与光圈镜头1的驱动管脚和电平状态检测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光圈镜头1;电平状态检测电路3的输出端与图像处理器4连接,用于检测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其中,电平状态检测电路3具体包括分别与各个驱动管脚连接的检测单元Q1~Q4。由于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管脚的驱动电压V1大小(一般为5V)与图像处理器4的管脚电压V2大小(一般为3.3V)一般不相等,因此,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各个检测单元具体可以采用相同的电阻分压电路。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其输出端电压即为电阻R2上的分压,则有:
Figure BDA0001972430490000131
由此,当选择电阻R2为10kΩ时,电阻R1为5.15kΩ。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摄像机及其图像处理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文所描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
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其中,在所述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分别确定各个所述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根据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判断采用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所述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述预期变化趋势相同;若是,则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若否,则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之后,还包括:
判定与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对应的、被置为高电平的驱动管脚为所述DC光圈镜头的正相电路中的正极驱动管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包括:
将所述P光圈镜头的第一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
获取其余各个所述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高电平的第二驱动管脚与所述第一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一驱动管脚对;
将所述电平状态同为低电平的第三驱动管脚与第四驱动管脚判定为第二驱动管脚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具体为单调增大或者单调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第一驱动电压序列;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若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则: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的逆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序列;
将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作为令实际光圈开度按所述预期变化趋势反向变化的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序列。
6.一种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光圈镜头的各个驱动管脚均置为相同电平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一图像亮度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依次将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的一个驱动管脚置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管脚置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
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第二图像亮度值中是否存在预期图像亮度值;所述预期图像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值,且差值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DC光圈镜头;若否,则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
其中,还包括:
管脚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类型判断模块判定所述光圈镜头为P光圈镜头之后,确定所述各个驱动管脚中属于同相电路的驱动管脚对;分别确定各个所述驱动管脚对中2个驱动管脚的假设正负相对极性;根据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确定使光圈开度按预期变化趋势变化的所述各个驱动管脚的默认驱动电压序列;判断采用所述默认驱动电压序列驱动所述P光圈镜头时图像亮度值的实际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述预期变化趋势相同;若是,则判定偶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若否,则判定奇数个所述驱动管脚对的真实正负相对极性与对应的所述假设正负相对极性相反。
7.一种摄像机的图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圈镜头类型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8.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圈镜头、驱动器、电平状态检测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光圈镜头的驱动管脚和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圈镜头;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驱动管脚的电平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状态检测电路具体为电阻分压电路。
CN201910122500.5A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586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2500.5A CN111586396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2500.5A CN111586396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396A CN111586396A (zh) 2020-08-25
CN111586396B true CN111586396B (zh) 2022-07-19

Family

ID=7212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2500.5A Active CN111586396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639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962A (zh) * 2000-05-08 2001-11-21 华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与自动光圈镜头的交换连接装置及其检测电路
CN203537496U (zh) * 2013-07-01 2014-04-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光圈驱动电路的摄像机及多光圈驱动控制电路
CN103747188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防设备P-iris镜头光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43973A (zh) * 2013-03-29 2015-1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镜头的光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545519U (zh) * 2016-01-19 2016-08-3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光圈识别电路及摄像机
CN108076273A (zh) * 2017-12-26 2018-05-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识别镜头的方法及装置
CN207854078U (zh) * 2017-12-29 2018-09-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摄像机镜头类型识别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摄像机
CN109061980A (zh) * 2018-09-20 2018-12-21 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及应用于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0672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Cooke Optic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lange Back Focus and Calibrating Track Length Scales of Photographic Objective Lens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962A (zh) * 2000-05-08 2001-11-21 华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与自动光圈镜头的交换连接装置及其检测电路
CN105143973A (zh) * 2013-03-29 2015-1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镜头的光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37496U (zh) * 2013-07-01 2014-04-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光圈驱动电路的摄像机及多光圈驱动控制电路
CN103747188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防设备P-iris镜头光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545519U (zh) * 2016-01-19 2016-08-3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光圈识别电路及摄像机
CN108076273A (zh) * 2017-12-26 2018-05-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识别镜头的方法及装置
CN207854078U (zh) * 2017-12-29 2018-09-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摄像机镜头类型识别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摄像机
CN109061980A (zh) * 2018-09-20 2018-12-21 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及应用于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396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0506B1 (ko) 마운트 장치 및 악세사리
TW201334412A (zh) 判定電路
CN111586396B (zh) 一种摄像机、图像处理器、光圈镜头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WO2000065706A1 (en) Storage battery charg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CN111352014A (zh) 一种检测并定位异常mosfet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107411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circuit thereof
JP6988436B2 (ja) 電池制御装置
WO2016070484A1 (zh) 一种反馈分离式电路及其母板和子板组合检测方法
US20160149492A1 (en) Voltage adjusting apparatus
US10110836B2 (en) Image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capable of obtaining higher image brightness dynamic range
CN111835074A (zh) 多路输出充电头
CN111200274A (zh) 可变门限过压保护电路、电子设备及方法
CN203537496U (zh) 具有多光圈驱动电路的摄像机及多光圈驱动控制电路
WO2018179319A1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CN104811628A (zh) 一种参数补偿方法及装置
US107827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1190099B2 (en) Voltage conversion device
CN113572622A (zh) Poe供电系统以及poe供电方法
US11322970B2 (en) Device with power-off charging capability
US20190236996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and anti-interference method thereof
JP2017167050A (ja) 電圧検出装置
US10630918B2 (en) Image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capable of obtaining higher image brightness dynamic range
CN104820605A (zh) 旋转摄像头的角度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889198B (zh) 电压均衡电路、电压均衡方法及设备
CN105807649B (zh) 数据收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