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878A -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5878A
CN111585878A CN202010325405.8A CN202010325405A CN111585878A CN 111585878 A CN111585878 A CN 111585878A CN 202010325405 A CN202010325405 A CN 202010325405A CN 111585878 A CN111585878 A CN 111585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monitoring device
intelligent gateway
management system
space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54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5878B (zh
Inventor
高照锋
倪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54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5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5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5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涉及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智能网关获取自身的第一定位位置、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然后根据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定位位置以及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之后再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通过部署智能网关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调测,从而降低了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提供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指以现代建筑技术、电脑技术、通讯技术及控制技术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当前智能建筑是采用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对各设备进行管理运维,主要采用物理线路将各设备与IBMS连接,由IBMS统一部署、调测,获得每个设备相对于IBMS的位置。随着现代小区建设的规模和设备类型及数量的不断增大,IBMS调测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IBMS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用于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和控制,从而减少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应用在智能网关,包括:
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智能空间中;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网关,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中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智能网关,位于智能空间中,并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通信连接;
多个监测设备,分别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并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网关,用于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部署智能网关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调测,从而降低了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提供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效率。其次,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整各个智能网关中保存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即可调整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对每个监测设备重新进行调测,减少了设备部署的工作量,节约了部署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设备采集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系统的后台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将来每个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识别标志,都需要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逻辑处理,不同程度级别的数据将会分开处理,各类行业数据皆需要强大的系统后盾支撑,只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监测设备通过智能网关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连接,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智能网关或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各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云物联(Cloud IOT)旨在将传统物联网中传感设备感知的信息和接受的指令连入互联网中,真正实现网络化,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和运算,由于物联网的特性是物与物相连接,实时感知各个“物体”当前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汇总,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取有用信息为后续发展做决策支持,这些已成为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物联云也因此成为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有力支持,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中,便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各个监测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蜂窝中的所有5G无线设备通过无线电波与蜂窝中的本地天线阵和低功率自动收发器(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通信。收发器从公共频率池分配频道,这些频道在地理上分离的蜂窝中可以重复使用。当用户从一个蜂窝穿越到另一个蜂窝时,他们的移动设备将自动“切换”到新蜂窝中的天线。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而4G网络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而且还将成为一般性的家庭和办公网络提供商,与有线网络提供商竞争。
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大厦管理系统,用于对楼宇中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当前智能建筑是采用IBMS对各设备进行管理运维,IBMS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和需求,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和汇总,实现对各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各设备通过物理线路与IBMS系统相连,由IBMS统一调测,确定每个设备相对于IBMS的位置。随着现代小区建设的规模和设备类型及数量的不断增大,IBMS调测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IBMS的处理效率。
考虑到小区可以划分为多栋楼宇,楼宇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楼层,每个楼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可能部署了监测设备,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考虑部署多个智能网关,采用一个智能网关对一个区域内的监测设备进行调测和控制。具体地,在一个区域部署监测设备时,获得该区域的监测设备相较于该区域的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在部署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时,获取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为了实现对智能空间中分布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获得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智能网关需要具备定位功能,故本申请中智能网关通过自身的定位模块获得自身的定位位置,然后通过智能网关的配置界面获得管理人员输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较于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以及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然后再根据智能网关的定位位置、每个监测设备相较于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以及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之后再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通过部署智能网关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调测,从而降低了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提供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效率。其次,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整各个智能网关中保存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即可调整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对每个监测设备重新进行调测,减少了设备部署的工作量,节约了部署成本。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监测设备101、智能网关102、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终端104。
监测设备101部署在智能空间中,智能空间可以是居民小区、工厂、多套建筑、建筑群、园区、跨区域企业等。监测设备101用于监测智能空间中各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监测获得的各服务系统的数据上传至智能网关102。服务系统包括建筑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等,其中,建筑自动化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梯控系统、照明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车辆综合管理系统、弱电与接地系统、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等;安全自动化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讯系统等;通信自动化系统包括:卫星接收系统、音视频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监测设备101可以是传感器或图像采集设备,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摄像头等。
智能网关102可以为多个,每个智能网关102与智能空间中一个区域的监测设备101通信连接。监测设备101与智能网关102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智能网关102对接入的每个监测设备101进行调测。具体地,智能网关102通过自身的定位模块获得自身的第一定位位置。智能网关102与终端104对接,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用户可以在终端104中安装智能网关102对应的应用程序,然后在应用程序中打开智能网关102的配置界面;用户也可以在终端104中安装浏览器,然后通过浏览器打开智能网关102的配置界面。用户在配置界面配置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的第二定位位置以及每个监测设备101的相较于智能网关102的第一相对位置。示例性地,配置界面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在配置界面中输入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以及监测设备A和监测设备B分别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智能网关102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102的第一相对位置、智能网关102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的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101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的第二相对位置。之后再基于每个监测设备101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101进行控制。终端104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部署在云平台中,智能网关102将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101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中的空间标识,然后将每个监测设备101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基于每个监测设备101的空间标识下发每个监测设备101的控制策略至智能网关102,智能网关102根据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101进行控制。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也可以基于每个监测设备101的空间标识直接下发控制指令至每个监测设备101,实现对监测设备101的控制。智能网关102在接收到监测设备101上传的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另外,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与终端104对接,为用户提供可操作的界面,用户可以在界面中配置控制策略、查看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中汇总的数据等。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智能网关102以及智能空间管理系统103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基于图1所示系统架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可以由图1中的智能网关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具体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以是IBMS,也可以是其他对一定区域内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系统。智能网关通过自身的定位模块获得第一定位位置,定位模块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定位系统、海拔传感器等。智能网关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用户可以在配置界面中输入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用户也可以在配置界面中对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进行调整。
步骤S302,获取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
具体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智能空间中,智能空间可以是居民小区、工厂、多套建筑、建筑群、园区、跨区域企业等。当智能空间中新增需要被监测的设备时,可以在智能空间的相应位置挂载监测设备。监测设备与智能网关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连接。监测设备与智能网关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时,智能网关支持各类监测设备的接入协议,比如蓝牙(Bluetooth)、紫蜂协议(Zigbee)、远距离无线电传输协议(LoRa)、低功耗广域网协议(ZETA)、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行动热点(WiFi)等。监测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与智能网关连接。通过在智能空间相应位置挂载监测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测设备与智能网关连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部署,避免大面积的线路铺设,尤其在对已建大楼进行智能化改造时,不需要重新铺设线路,降低对已有建筑结构的影响。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智能空间中各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监测获得的各服务系统的数据上传至智能网关,然后由智能网关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选地,智能网关可以通过5G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通过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传输能力传输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另外,智能网关也可以通过光纤接口将数据发送至本地服务器。
监测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或图像采集设备,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摄像头等。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设定监测设备为办公园区门口的摄像头,摄像头拍摄进出园区的车辆,然后将拍摄的监控视频发送至智能网关,由智能网关将监控视频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步骤S303,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定位位置以及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具体地,首先根据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和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和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设定监控设备为摄像头M,智能网关的定位位置为(A1,B1,C1),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A0,B0,C0),则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A1-A0,B1-B0,C1-C0)。摄像头M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为(X1、Y1、Z1),则摄像头M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X1+A1-A0,Y1+B1-B0,Z1+C1-C0)。
步骤S304,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具体地,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可以作为每个监测设备的唯一标识,智能网关可以基于该唯一标识识别每个监测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至每个监测设备,实现对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比如智能网关下发开启指令至监测设备,远程控制监测设备开启,智能网关下发关闭指令至监测设备,远程控制监测设备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部署智能网关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调测,从而降低了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提供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效率。其次,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整各个智能网关中保存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即可调整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对每个监测设备重新进行调测,减少了设备部署的工作量,节约了部署成本。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2中,智能网关响应监测设备配置请求,显示配置界面,通过配置界面获取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
具体实施中,智能网关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网关对应的应用程序打开配置界面,也可以通过网页打开配置界面,然后在配置界面中配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从而便于用户部署监测设备。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3中,智能网关包括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当主智能网关出现故障时,切换至备智能网关。
具体地,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通过网络5G网络保持心跳,采用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简称VRRP)进行心跳信号传输,并将心跳数据上报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当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之间保持的心跳异常时,从主智能网关切换至备智能网关。当主智能网关切换至备智能网关时,备智能设备根据备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和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确定备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备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和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备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示例性地,设定监控设备为摄像头M,主智能网关的定位位置为(A1,B1,C1),备智能网关的定位位置为(A2,B2,C2),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定位位置(A0,B0,C0),则主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A1-A0,B1-B0,C1-C0),备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A2-A0,B2-B0,C2-C0)。摄像头M相对于主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为(X1、Y1、Z1),摄像头M相对于备智能网关的相对位置为(X2、Y2、Z2)。当主智能网关运行正常时,主智能网关确定摄像头M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X1+A1-A0,Y1+B1-B0,Z1+C1-C0),具体如图6所示。当主智能网关出现故障,切换至备智能网关时,备智能网关确定摄像头M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X2+A2-A0,Y2+B2-B0,Z2+C2-C0),具体如图7所示。当主智能网关故障时切换至备智能网关,保证了监测设备正常上传数据,避免智能网关故障影响大面积监控设备无法上报的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4中,智能网关通过配置界面获取针对每个监测设备配置的控制策略,和/或接收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然后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智能网关的配置界面配置智能网关对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同时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也可以下发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控制策略可以是基于时间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是基于网络负载情况对监测设备的上传状态进行切换,还可以是对每个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等。下面具体介绍智能网关基于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进行控制的几种实施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并在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具体地,控制策略中可以包括监控设备的接入时间和断开时间,当到达接入时间时,智能网关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从断开状态切换至接入状态,然后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当到达断开时间时,智能网关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从接入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
示例性地,设定智能空间为办公园区,控制策略为:在工作日打开园区内非敏感区域的摄像头,智能网关接收摄像头上传的监控视频,在节假日期间关闭园区内非敏感区域的摄像头。基于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有效降低监测设备不必要的电量消耗以及不必要的数据上传和存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控制策略中可以包括监控设备的接入时间和断开时间,到达接入时间时,智能网关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从断开状态切换至接入状态,当到达断开时间时,智能网关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从接入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
示例性地,设定智能空间为居民小区,控制策略为:在每天6:00至22:00打开小区侧门的摄像头,每天22:00至6:00关闭小区侧门的摄像头。当到达6:00时,智能网关将小区侧门的摄像头从断开状态切换至接入状态,当到达22:00时,智能网关将小区侧门的摄像头从接入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在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具体地,智能网关实时检测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当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智能网关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然后通过5G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当监测设备运行在断开状态时,智能网关停止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数据上传状态进行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并在监测设备的数据上传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具体地,智能网关监测当前网络的负载情况,若当前网络负载大于预设阈值,则将实时性要求低的监测设备的数据上传状态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此时,监测设备可以继续获取待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将数据缓存在本地,当数据上传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时,再将缓存在本地的数据上传至智能网关;监测设备也可以直接停止工作。若当前网络负载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将实时性要求低的监测设备的数据上传状态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基于网络负载情况控制监测设备的数据上状态,既保证了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及时上传,同时降低了系统负荷和网络带宽消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网关监控每个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当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异常时,发送告警信息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中,智能网关和各个监测设备之间保持心跳,当心跳异常时,智能网关确定监测设备异常,并发送告警信息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当智能网关发送告警信息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推送告警信息至终端,以便用户对异常的监测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4中,除了配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之外,也可以配置智能网关的控制策略。具体地,智能网关通过配置界面获得自身的数据上报策略,然后根据数据上报策略,将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比如,智能网关可以内置硬盘,采用硬盘缓存监测设备上传的非实时性的数据,在网络负载低时再将非实时性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从而降低网络负荷。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4中,智能网关将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然后将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具体地,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监测设备。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以基于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对监测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以基于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将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下发至智能网关,又比如,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以基于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下发控制指令至监测设备,控制监测设备的接入和断开。另外智能网关也可以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识别并控制每个监测设备。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将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标识信息作为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比如监测设备的编号,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中,其中云平台可以是公有云平台,智能网关通过5G网络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连接,通过5G网络将各个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发送中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由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上,故可以按需为系统扩容或采用公有云的成熟集成方案,大幅降低系统集成、部署、运营的成本。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时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监测设备、智能网关以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交互执行。设定智能空间为一栋办公楼,该办公楼包括6层,将每层划分为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包括智能网关和多个监测设备,其中智能网关包括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当主智能网关出现故障时,切换至备智能网关,监测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每个监测设备挂载在区域的相应位置,一个区域的监测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该区域的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监测设备与智能网关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时,智能网关支持各类监测设备的接入协议,比如蓝牙(Bluetooth)、紫蜂协议(Zigbee)、远距离无线电传输协议(LoRa)、低功耗广域网协议(ZETA)、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行动热点(WiFi)等。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中,每个智能网关通过5G网络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连接。
以一楼区域举例来说,在办公楼门口安装摄像头,在一楼办公区的屋顶安装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安装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后,智能网关采用自身的GPS定位模型获得自身的第一定位位置(A1,B1,C1)。智能网关为管理员提供配置界面,管理员在智能网关的配置界面中输入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A0,B0,C0)以及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x1、y1、z1)、(x2、y2、z2)。智能网关根据自身的第一位置、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为(A1-A0,B1-B0,C1-C0)。然后根据智能网关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以及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确定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为(x1+A1-A0,y1+B1-B0,z1+C1-C0)和(x2+A1-A0,y2+B1-B0,z2+C1-C0)。
智能网关将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然后通过5G网络将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发送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基于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的空间标识下发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的控制策略至智能网关,管理员也可以在智能网关的配置界面中输入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的控制策略,智能网关根据控制策略对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具体地,智能网关在工作日时将摄像头切换至接入状态,然后接收摄像头上传的监控视频。智能网关在节假日时将摄像头切换至断开状态,摄像头停止工作。智能网关在每天0:00-6:00将多个温度传感器中的部分传感器切换至关闭状态,其余时间多个传感器均保持开启状态,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网关。智能网关可以在网络负载较大时,将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保存在本地硬盘,然后在网络负载较小的时候将数据通过5G网络上传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可操作的界面,并将智能网关上传的数据在可操作界面中进行展示。另外,智能网关监测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当摄像头或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智能网关发送告警消息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将告警消息展示给管理员。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部署智能网关对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进行调测,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调测,从而降低了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调测压力,提供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效率。其次,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整各个智能网关中保存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即可调整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对每个监测设备重新进行调测,减少了设备部署的工作量,节约了部署成本。另外智能网关基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或用户配置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进行控制,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的上传和存储,降低了网络负荷。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如图9所示,该智能控制系统900包括多个监测设备901、智能网关902、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
多个监测设备901分别位于智能空间中,并与智能网关902通信连接。
具体地,当智能空间中新增需要被监测的设备时,可以在智能空间的相应位置挂载监测设备901。监测设备901与智能网关902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连接。监测设备901可以是传感器或图像采集设备,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摄像头等。
智能网关902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通信连接。具体地,智能网关902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可以通过5G网络通信连接。
智能网关902,用于获取智能网关902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智能网关902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的第二定位位置。获取与智能网关902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901相对于智能网关902的第一相对位置,每个监测设备901位于智能空间中。根据每个监测设备901相对于智能网关902的第一相对位置、智能网关902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的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901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每个监测设备901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901进行控制。
具体地,智能网关902通过自身的定位模块获得第一定位位置,通过配置界面获得用户输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的第二定位位置和每个监测设备901相对于智能网关902的第一相对位置。智能网关902将每个监测设备901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901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中的空间标识,然后将每个监测设备901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基于监测设备901的空间标识将监测设备901的控制策略下发至智能网关902,或者直接基于监测设备901的空间标识下发控制指令至监测设备901。智能网关902也可以根据每个监测设备901的空间标识识别并控制每个监测设备901。另外,用户可以在智能网关902的配置界面配置智能网关902对监测设备901的控制策略和/或智能网关902自身的数据上传策略,智能网关902根据配置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901进行控制或者根据配置的数据上传策略上传监测设备901采集的数据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部署在云平台中,并通过5G网络通信连接智能网关902。
具体地,监测设备901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智能网关902,智能网关902通过5G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另外智能空间管理系统903为用户提供可操作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在可操作的界面中查看智能网关902上传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智能网关902包括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主智能网关出现故障时,切换至备智能网关。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网关,如图10所示,该智能网关1000包括:
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中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获取模块1001,还用于获取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智能空间中;
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定位位置以及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控制模块1003,用于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获取模块1001具体用于:响应监测设备配置请求,显示配置界面;通过配置界面获取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
可选地,获取模块1001还用于:通过配置界面获取针对每个监测设备配置的控制策略,和/或接收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
控制模块1003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控制模块1003具体用于: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和/或在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接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可选地,控制模块1003具体用于:将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将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识别并控制每个监测设备。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11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1101与存储器11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11中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过执行存储器11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视频召回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或者可以执行前述的智能控制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1101是计算机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计算机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数据,从而进行智能控制。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1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11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11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1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应用在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智能空间中;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包括:
响应监测设备配置请求,显示配置界面;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获取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获取针对每个监测设备配置的控制策略,和/或接收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和/或在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接收所述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将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在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
将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识别并控制每个监测设备。
6.一种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中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响应监测设备配置请求,显示配置界面;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获取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获取针对每个监测设备配置的控制策略,和/或接收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监测设备的控制策略,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断开状态和接入状态之间的切换,和/或在监测设备运行在接入状态时,接收所述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将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作为每个监测设备在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标识;
将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发送给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
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的空间标识识别并控制每个监测设备。
11.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智能网关,位于智能空间中,并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通信连接;
多个监测设备,分别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并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网关,用于获取智能网关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定位位置;获取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每个监测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空间中;根据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网关的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位置,确定每个监测设备相对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每个监测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对每个监测设备进行控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空间管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中,并通过5G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网关。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关包括主智能网关和备智能网关;
所述主智能网关出现故障时,切换至所述备智能网关。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25405.8A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Active CN111585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5405.8A CN111585878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5405.8A CN111585878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878A true CN111585878A (zh) 2020-08-25
CN111585878B CN111585878B (zh) 2022-03-25

Family

ID=7211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5405.8A Active CN111585878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587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9786A1 (en) * 2000-01-25 2002-04-25 Autodesk, Inc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CN101138280A (zh) * 2005-03-11 2008-03-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安装平面图试运行无线网络设备
CN103765400A (zh) * 2011-04-07 2014-04-30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乱序执行微处理器中的有条件存储指令
CN106646380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基站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306865A (zh) * 2019-05-22 2019-10-08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块单元的智慧建筑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9786A1 (en) * 2000-01-25 2002-04-25 Autodesk, Inc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CN101138280A (zh) * 2005-03-11 2008-03-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安装平面图试运行无线网络设备
CN103765400A (zh) * 2011-04-07 2014-04-30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乱序执行微处理器中的有条件存储指令
CN106646380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基站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306865A (zh) * 2019-05-22 2019-10-08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块单元的智慧建筑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878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0290B2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module or unit
CN109587242A (zh) 物联网平台系统及其云端平台和本地终端
Qian et al. An edge-computing paradig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ove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885732B2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modules (MAM) and/or multiple application units (MAU)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s (WDS), inclu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887885B2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device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s (WDS), inclu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3086496U (zh) 智能家居系统
CN104426754A (zh) 一种基于三网融合的智能家居网关实现方法
CN203301520U (zh) 一种基于三网融合的智能家居网关
CN104660682A (zh) 一种基于td-lte的opc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终端
WO2022083097A1 (zh) 信号屏蔽设备监控系统、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120038513A1 (en) Centralized antenna interface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9462652A (zh) 智能家居系统中基于哈希算法的终端网关负载分配方法
EP2749137A1 (en) Enhanced lighting network to serve mobile cellular user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1669494B (zh) 一种网络摄像机控制方法和网络摄像机
CN111491303B (zh) 基于LoRa-Mesh的楼宇通讯系统及楼宇通讯自组网方法
CN108282907A (zh) 电子设备、无线组网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装置
CN110737203A (zh) 智能家电的管理系统、方法和蓝牙网关
CN112232437A (zh) 物联网终端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4737596A (zh) 设置连接到多链路网络上的一件设备为待机
CN111585878B (zh)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网关及系统
CN110035278A (zh) 数字视频监控方法、系统及其监控设备、监控中心
CN201690610U (zh) 一种自组织无线传感检测控制网络
CN104038360A (zh) 基于新无线接入控制器架构的网管实现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5426274B (zh) 资源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4434A (zh) 网络设备控制方法、控制服务器、代理设备和通信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83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