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711B -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5711B
CN111585711B CN202010350545.0A CN202010350545A CN111585711B CN 111585711 B CN111585711 B CN 111585711B CN 202010350545 A CN202010350545 A CN 202010350545A CN 111585711 B CN111585711 B CN 111585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ata
downlink channel
mode
subfram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0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5711A (zh
Inventor
刘军林
马凤鸣
任后文
李亮
刘毅
李玮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05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5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5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5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又通过终端在对应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下行信道信息,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以此来提升上行数据发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障上行数据发送的可靠性,进而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网络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通信网络的可传输带宽也变得越来越大,其传输数据的速率也越来越快,然而,在将高带宽通信技术应用在一些需要低速、低成本乃至低功率的特定设备(诸如智能电表、传感器探测等)上时,很容易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因此,现有一种窄带物联网技术,其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具备通信带宽小,功耗小且部署成本低的特点。将窄带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上述特定设备上时,可以不用改变现有网络部署结构,无需新增基站设备,只需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即可实现窄带物联网的快速部署。
但是,在窄带物联网络中,上行数据的发送机制较为简单,可靠性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保障上行数据发送的可靠性,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执行数据确认重发机制,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基站;
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行数据返回的确认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
进一步的,所述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包括:
基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子帧,并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确定监听下行信道的对应子帧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包括:
在对应分组的下一个上行数据发送子帧重发所述上行数据,并在持续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达到设定次数后,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释放所述基站分配的原有设备地址,发起终端附着流程重新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设备地址。
进一步的,在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之前,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并完成终端附着流程,所述系统信息包含对应各个系统子帧号的子帧。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括:
接收对应自身组播调度或点播调度的下行信道信息。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监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又通过终端在对应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下行信道信息,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以此来提升上行数据发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障上行数据发送的可靠性,进而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窄带物联网的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基于第一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基于第一模式的上行数据发送时终端与基站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旨在通过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上行数据发送机制,以实现上行数据的适应性发送。通过对不同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分析,对于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可采用低可靠性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而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采用高可靠性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以此来进行合理的网络资源调配,避免信道网络占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出现。相对于传统的窄带物联网络,其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没有对数据进行较好的业务类型和可靠性需求分析,上行数据统一采用相同的数据发送机制进行发送,上行间不设置相应的数据发送优先级,且上行数据一经发送即表示当前对应上行数据的发送流程结束,其上行数据发送机制的容错能力相对较低,其灵活性和可靠性低下,在上行数据量密集的时段,容易造成信道资源紧张,信道拥堵,网络资源占用的情况。影响系统相关业务的进行。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以解决现有窄带物联网系统中,上行数据发送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低下,导致信道拥堵,网络资源占用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可以由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设备执行,该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设备可以窄带物联网系统。
下述以窄带物联网系统为执行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具体包括:
S110、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主要应用于窄带物联网架构下,终端与基站间的上行数据发送。该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抄表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场景中。其中,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窄带物联网架构图。在窄带物联网的协议架构中,终端与基站通过空中接口进行通信,该空中接口为Uu接口,Uu接口主要用于广播寻呼以及RRC连接的处理,切换和功率控制的判决执行,处理无线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信息以及处理基带和射频处理信息。Uu接口主要由PHY层、MAC层和RLC层组成,其中,PHY层用于提供基本的信道处理功能,下行信道PMCH为基站提供下行信令和数据的广播、组播和点播传输服务,上行信道PUSCH为终端提供上行数据传输服务。考虑到目前诸如智能抄表系统的应用模型主要是终端上报服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道PMCH采用单载波传输,上行信道PUSCH采用多载波传输。MAC层为媒介接入控制层,其最主要的功能是针对大量的终端合理的进行上行调度,尽量减少数据传输的冲突,提高上行吞吐率。RLC层是无线链路控制层,主要功能有大包分片和重组、按序提交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通过基站通过下行信道下发的调度数据提供的数据调度资源进行对应的上行数据发送。示例性的,对应智能抄表系统的应用场景,基于其物联网终端数据传输量少,功耗要求低的特点,MAC层将小区所辖终端分成若干组。对应各个组的终端,提供对应的空口时序关系,用以指示终端的各类数据的发送时序。其中,小区的每个分组对应一个上行数据发送时序(即subframe%MAXGROUPS=GroupID)和基站下发至对应终端的下行数据调度时序(即(subframe+T)%MAXGROUPS=GroupID),以及上行数据发送的确认时序(即(subframe-t)%MAXGROUPS=GroupID)。其中,T为终端的下行处理和上行数据准备时间(目前T为1秒),t为基站的上行数据接收和下行反馈的准备时间(目前t为2秒)。举例说明,GroupID(分组ID)为1的终端如果有上行数据发送,需要在subframe(子帧号)=0子帧监听该组的下行调度,如果数据发送被允许,则该终端在subframe=1子帧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假设终端请求的是可靠传输,则终端需要在subframe=3子帧接收确认信息。小区内各个终端在进行终端附着时预先进行分组,为各个终端配置分组ID(即GroupID)和设备ID,以便于后续在下行调度子帧的监听时,确定对应的调度信息。
具体的,在进行数据调度过程中,根据当前业务需要调度的对象为单个终端,对应某一个分组的终端或者小区内的所有终端,基站MAC层会选择对应的调度类型进行数据调度。其中,若当前业务需要调度的对象为单个终端,确定所述调度类型为点播调度,若当前业务需要调度的对象为对应一个分组的终端,确定所述调度类型为组播调度,若当前业务需要调度的对象为小区所有终端,确定所述调度类型为广播调度。上述三种调度类型的调度信息(即调度子帧)均由基站MAC层通过下行信道PMCH进行下发。其中,所述调度子帧包含帧类型信息(FrameType),所述帧类型信息用于标识所述调度子帧的调度类型。后续终端MAC层可根据业务需要检测下行信道PMCH,监听对应帧类型信息的调度子帧。一般而言,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一般采用组播调度和点播调度的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终端MAC层在组播调度和点播调度时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系统的周期性数据(如本申请智能抄表系统的抄表破读数)等。
进一步的,基站下发的下行信道信息一般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终端一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基于下行信道信息(即下行数据)提供的数据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并根据下行信道信息中的子帧号进行子帧同步,确定是否接收对应的下行信道信息。
S120、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对应终端一端,其通过实时监听下行信道,接收对应的下行信道信息以利用其数据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在此之前,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并完成终端附着流程,所述系统信息包含对应各个系统子帧号的子帧。通过终端在完成附着时有基站发送系统子帧号至终端一端,以此来实现终端与基站的子帧同步,便于后续进行下行信道信息的监听。
进一步的,由于终端此前已经完成附着流程,因此,其在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道信息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一般是接收对应自身组播调度或点播调度的下行信道信息,并基于这一下行信道信息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基站MAC层下发的下行信道信息的下行帧结构参见下表1:
表1下行帧结构的组成
1Byte 1Byte 0~16Bytes 0~256Bytes
DLMACPDU: subframe MacCtrl MacFrame LastMacFrame
一个下行帧(MAC PDU)由subframe、MacCtrl和N个MacFrame组成(N等于MacCtrl中的FrameCnt)。其中,subframe表示子帧号,用于终端与基站的子帧同步,其为一个字节长度,从0~255循环取值。控制帧(MacCtrl)主要用于指示系统是否携带系统消息、时间信息、最后一个MAC帧内容(即LastMacFrame)的类型,其还可以携带系统消息内容。在终端接入网络之前,终端必须获取系统消息内容来获取空口参数,以使基站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基站的系统消息参数值与协议默认值不一致时,则在子帧(subframe+T)%10=0时必发送消息。当然,对其他子帧也可选择发送。MacFrame表示MAC帧内容,一个下行帧结构包含的MAC帧内容由上述MacCtrl决定。MAC帧包括帧类型(FrameType)、字节长度(FrameLen)和帧负载(FramePayload)组成。其中,帧类型用于指示调度子帧的调度类型。字节长度表示帧负载的长度,对应下行帧的不同部分的字节长度不同。同样的,帧负载的内容也根据字节长度确定。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信道信息的帧类型主要包括组播调度信息(multicast内容)和点播调度信息(unicast内容)。其中,组播调度信息包含上行调度参数和下行调度数据,对应的组GroupID=(subframe+1)%MAXGROUPS。如若该帧字节长度等于0,则该次组播没有携带相关数据和信息,组播中的终端采用之前保存的空口参数进行发送。如果某调度子帧同时进行了点播和组播调度,则点播优先级更高,点播终端所使用的频点,不能被组播传输使用。点播调度信息同样包含了上行调度参数和下行调度数据,其对应的终端ID在点播内容中指定。GroupID=(subframe+1)%MAXGROUPS,点播调度中的参数,终端在成功接收后必须保存,以供后续上行数据传输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下行帧结构的字节长度(FrameLen)等于1,则该次点播没有携带相关数据和信息,被点播的终端采用之前保存的空口参数进行发送。
此外,帧类型还包括顺序点播调度信息和离散点播调度信息,其中,顺序点播调度信息(serialUnicast内容),对应的终端由初始设备ID和字节长度决定。该帧字节长度必须大于0。顺序点播的终端采用之前保存的空口参数进行传输。离散点播调度信息(dispersedUnicast内容),其指示点播的终端ID(UEID),不携带空口参数,该帧点播终端的个数由字节长度确定。
基站MAC层根据实时业务需求下发相应的下行信道信息进行数据调度。具体的,基于已确定的调度类型,基站MAC层通过下发对应的调度子帧进行数据调度。其中,对应组播调度,其调度的对象是一个组内所有的终端,终端MAC层根据组播调度子帧调度的载波资源进行上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分组在的终端应在不同的调度子帧进行数据调度,终端判断对应本组的组播调度的时机为GroupID=(subframe+T)%MAXGROUPS,即通过检测下行信道PMCH,监听到调度子帧等于对应的分组ID时,确定该调度子帧为对应本组的组播调度。而对于点播调度,其调度对象是单个终端,只有对应点播调度子帧包含的设备地址(devAddress)的终端才能进行上行数据发送,终端判断自己点播调度的时机为GroupID=(subframe+T)%MAXGROUPS,即对同一终端而言,组播和点播调度的子帧号(subframe)是一致的。其中subframe为子帧号,每X毫秒(X当前为1秒,根据实际需求对应设置)做一次调度,subframe相应加1,取值范围为[0~255]。MAXGROUPS为配置值,取值为2的幂次方值,可配置最大值为256,配置值由基站初始化时确定,并在系统消息中下发至终端。并且,上述对应调度类型的调度子帧均包含调度参数,调度参数在下发至终端后由终端保存并实时更新,以便于在进行对应上行数据发送时,根据调度参数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以此,终端即可在对应子帧号的子帧窗口监听下行信道信息,当接收到下行信道信息后,基于下行信道信息提供的数据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S130、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具体的,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其中,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执行数据确认重发机制,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举例而言,以抄表系统为例,第一模式发送的上行数据可以是电表读数等业务类型的数据。而第二模式数据可以是运行状态等相关可靠性要求较低的业务类型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预先根据系统数据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将各类数据业务类型对应上述两种数据发送模式进行归类。则在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根据数据业务类型即可确定预先绑定归类的数据发送模式。其中第一模式具体为高可靠性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普通数据的发送。具体可根据可靠性需求定义数据业务类型所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还可以通过重发次数的不同来区分。即第一模式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重发次数,而第二模式则设置一个较小的重发次数,这样既保证了两种数据发送模式的可靠性,同时也通过了两种数据发送模式在信道资源紧张时信道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参照图3,基于第一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流程包括:
S1301、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基站;
S1302、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行数据返回的确认信息;
S1303、若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
终端在进行下行信道监听时,基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子帧,并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确定监听下行信道的对应子帧窗口。举例而言,终端在子帧subframe=i时发送上行数据后,必须在子帧subframe=((i+t)%256)监听下行信道(PMCH)。其中,t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2。如果在此期间没收到基站返回的确认信息(ACK),则终端需要对应进行数据重发。
在进行上行数据重发时,在对应分组的下一个上行数据发送子帧重发所述上行数据,并在持续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达到设定次数后,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进一步的,在持续多次重发均失败时,所述终端释放所述基站分配的原有设备地址,发起终端附着流程重新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设备地址。即终端在下一次上行数据发送机会(subframe%MAXGROUP等于GroupID)时重发上行数据,如此持续N次(N值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成一个较大值)都未能成功,则终端释放设备地址,重新进行终端的附着接入。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在重新发送上行数据时,同样需要基站提供的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持续多次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仍旧未接收到确认信息的话,终端一端可发送故障警告以提示用户当前上行信道或终端相关模块出现故障,上行数据无法进行发送。对应的,基站一端在持续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终端一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同样输出故障警告以提示用户当前信道网络或系统相关模块出现故障,上行数据无法及时接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还设置对应的数据发送优先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信道拥堵,网络资源占用。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上行数据设置对应的优先级。一般而言,第一模式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发送优先级高于第二模式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发送优先级。即可靠性需求相对较高,重要性相对较高的数据业务类型所对应的数据,使用第一模式进行发送,反之使用第二模式进行发送。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较多时,根据数据发送的优先级,上行信道优先进行第一模式所对应的上行数据发送。以此来进一步避免信道资源的占用,保障信道网络的合理分配。
更具体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帧结构参见下表2:
表2上行帧结构的组成
3bits 5bits 8bits 0~255Bytes
MacFrame: FrameType FrameCtrl FrameLen FramePayload
不同于下行帧结构,一个上行帧结构(MAC PDU)只由一个帧内容(MacFrame)组成,每个帧内容又包含帧内容类型(FrameType)、控制字段(FrameCtrl)、字节长度(FrameLen)以及帧负载(FramePayload)组成。其中,帧内容类型包含了上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上行数据类型。其帧结构中的RLC协议数据(RLC Data)的字节长度可变,具体由物理层支持的数据包大小以及应用层实际数据长度而定,当应用层数据长度大于物理层所能支持的最大包长度时,需要考虑分片传输。而控制字段、字节长度和帧负载参见上述下行数据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多赘述。
参照图4,提供基于第一模式的上行数据发送时终端与基站的交互示意图。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基站一端通过下行信道发送下行信道信息至终端一端,以提供对应的数据调度资源和子帧号。终端一端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子帧号和数据调度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并实时接收基站一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在对应的子帧窗口内监听到确认信息,则上行数据发送结束。否则,根据当前上行数据发送模式执行数据重发机制或者直接结束当前上行数据发送流程。
上述,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又通过终端在对应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下行信道信息,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以此来提升上行数据发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障上行数据发送的可靠性,进而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具体包括:下发模块21、监听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
其中,下发模块21用于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监听模块22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发送模块23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上述,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又通过终端在对应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下行信道信息,基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以此来提升上行数据发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障上行数据发送的可靠性,进而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具体的,发送模块23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基站;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行数据返回的确认信息;
重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时,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在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时,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
具体的,还包括:
附着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之前,通过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并完成终端附着流程,所述系统信息包含对应各个系统子帧号的子帧。
具体的,监听模块22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自身组播调度或点播调度的下行信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及存储介质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5)

1.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执行数据确认重发机制,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设置有对应的数据发送优先级;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基站;
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行数据返回的确认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
所述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包括:
基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子帧,并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确定监听下行信道的对应子帧窗口;
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包括:
在对应分组的下一个上行数据发送子帧重发所述上行数据,并在持续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达到设定次数后,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
所述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释放所述基站分配的原有设备地址,发起终端附着流程重新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设备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之前,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并完成终端附着流程,所述系统信息包含对应各个系统子帧号的子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括:
接收对应自身组播调度或点播调度的下行信道信息。
4.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通过基站下发下行信道信息,所述下行信道信息包含系统子帧号,所述系统子帧号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的子帧同步;
监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在对应所述系统子帧号的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下行信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基于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的数据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数据发送模式预先根据各个所述数据业务类型的可靠性需求对应设置;
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执行数据确认重发机制,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后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设置有对应的数据发送优先级;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基站;
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行数据返回的确认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完成上行数据发送流程,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
所述在指定子帧窗口内监听下行信道,包括:
基于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子帧,并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确定监听下行信道的对应子帧窗口;
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所述上行数据的重发,包括:
在对应分组的下一个上行数据发送子帧重发所述上行数据,并在持续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达到设定次数后,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
所述启动重新注册入网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释放所述基站分配的原有设备地址,发起终端附着流程重新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设备地址。
5.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
CN202010350545.0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85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545.0A CN11158571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545.0A CN11158571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711A CN111585711A (zh) 2020-08-25
CN111585711B true CN111585711B (zh) 2021-03-26

Family

ID=7211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0545.0A Active CN11158571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5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761B (zh) * 2020-12-22 2022-02-2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分级的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1062B (zh) * 2022-03-16 2024-01-19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82404B (zh) * 2023-08-23 2023-11-03 广东海洋大学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中继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265A (zh) * 2011-01-0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4219764A (zh) * 2013-05-3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01723A (zh) * 2015-05-21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38532A (ko) * 2015-08-21 2018-04-1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정보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2638922B1 (ko) * 2016-10-10 2024-0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타이밍 전송 기술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265A (zh) * 2011-01-0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4219764A (zh) * 2013-05-3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01723A (zh) * 2015-05-21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711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5711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075908B (zh)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966061B2 (en) Multicast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685913B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CN104968056B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EP3836687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225847A (zh) 考虑不连续接收操作处理装置间资源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JP4864096B2 (ja) 1対多サービス通信
US2012009941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an error packet in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a packet in response to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WO2019028890A1 (zh) 半静态调度的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01898B (zh)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终端附着方法及装置
KR20110004785A (ko) 공유 무선 자원을 이용한 기지국의 상향링크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기의 상향링크 송신 방법
JP2016533090A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方法
EP4274271A2 (en) Internet of vehicle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EP2052519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a response from a terminal operating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586876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2077227A1 (zh)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3537123A (ja) 条件付き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harq)肯定応答
WO2022021412A1 (zh) Cg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86760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终端附着方法及装置
CN111565469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实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30131855A (ko) 5g에서의 브로드캐스트 및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의 수신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243384B (zh) 业务冲突的解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55547A1 (zh)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88093A1 (zh) V2x传输中实现灵活反馈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