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8910A - 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8910A
CN111578910A CN202010457820.9A CN202010457820A CN111578910A CN 111578910 A CN111578910 A CN 111578910A CN 202010457820 A CN202010457820 A CN 202010457820A CN 111578910 A CN111578910 A CN 111578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eidou
character string
depth
navigation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78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8910B (zh
Inventor
潘斌
吉国
于航
朱冠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xing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xing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xing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xing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78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8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8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8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01C13/008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measuring depth of open 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G01W1/02Instruments for indicating weather conditions by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e.g. humidity, pressure, temperature, cloud cover or wind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航标体组件、自供电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航标体组件的形状与标准航标的形状一致使观测装置具有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不易受到航船碰撞和渔民损伤,更具有安全性,通过设置自供电系统,可以实现连续系统供电需要,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航标上的自供电系统可以满足高频次观测需求,航标体组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到陆地客户端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保存,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观测装置不仅有完整的本地数据记录而且通过北斗通讯发送观测数据,数据更加安全,采用小量程测深传感器提高距离测量精度,满足潮汐观测1cm的精度要求。

Description

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海洋水深观测潮位订正是必不可少的。在近海,由于地形和海岸线形状的不同潮汐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渤海,南北两个无潮点(黄河口和绥中附近)不仅使渤海的潮汐变化多端,而且在较近的距离内潮汐性质便有较为显著的变化。或者说一个验潮点可以控制的距离十分有限,有时仅有几十公里。在这种情况下,当离开海岸处无法进行潮汐观测时,就会使得水深测量数据在拼幅(图)时出现“台阶”(即两个测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水深差异)。对于上述情况,长期以来我们并无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技术手段。
目前,远离海岸潮汐观测尽管可以使用GNSS(卫星高度)方法,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GNSS观测设备价格较高,并依赖于美国的GPS;二是观测数据需要较多的技术处理,目前在处理后的精度约为5cm,低于潮位观测的规范要求(1cm),因此该技术并不太实用。其次是布置在海底面上的“逆向回声”观测设备,尽管该设备观测精度可满足潮位观测的规范要求,但布放在海底数月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很容易被渔网拖走,设备安全没有保障;二是依靠电池供电难以维持长期连续观测的高频度(1次/分钟)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改造标准航标的方法实现水深潮位变化观测,解决了以上不安全、观测精度低、电源供给有限、观测记录频度低的一系列问题,为远海水深观测提供一种安全实用廉价的观测技术手段。同时还可提供同步的气象辅助观测参数(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设置自供电系统,各种感应器、陆地客户端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满足高频次观测需求,同时观测装置的外形与标准航标一致,比GNSS浮标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不易受到航船碰撞和渔民损伤,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更具有安全性,通过陆地客户端接收观测数据并进行保存数据更加安全,采用小量程感应器以提高距离测量精度,满足潮汐观测1cm的精度要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包括:
航标体组件,所述航标体组件包括浮体、上部支架、固定支架、雷达反射器、气象仪、北斗天线、顶标、航标灯、水下支架、测深传感器、锌阳极、尾管、加强板、配重块、角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
其中,所述上部支架安装于所述浮体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表面上方,所述雷达反射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所述气象仪、北斗天线、顶标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表面,所述航标灯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顶部,所述水下支架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表面下方,所述测深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水下支架的一端,所述尾管和所述锌阳极由内至外安装于所述浮体底部,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尾管与所述浮体底部之间,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所述尾管的底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依次设置于所述浮体的内部;
自供电系统,所述自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和充放电管理器;
其中,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充放电管理器设置于所述浮体的内部;
陆地客户端,所述陆地客户端包括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和计算机;
其中,所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通信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航标体组件的形状与标准航标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象仪、所述测深传感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北斗天线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通过北斗通讯卫星与所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放电管理器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气象仪、所述航标灯、所述测深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和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管理器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气象仪、所述测深传感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据以及用于压缩采集的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和发送数据字符串。
进一步的,所述测深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浮体的底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所述尾管和所述浮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竖向直线上。
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气象仪采集海面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测深传感器采集海水的深度;角度传感器采集浮体的倾斜角度;集设备工况参数采集;采集气象仪、测深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
S2,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接收到采集气象仪、测深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将北斗发送字符串通过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
S3,数据传输,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接收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发送的北斗发送字符串后将北斗发送字符串进行处理后通过北斗天线将字符串发送至北斗通讯卫星,北斗通讯卫星接收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
S4,数据接收,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接收到北斗通讯卫星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传输到计算机;
S5,数据解析,计算机接收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传输的字符串后,通过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对接收的字符串进行接收和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并将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传输到数据库写入模块检索和导出模块;
S6,数据入库,数据库写入模块检索和导出模块接收到解析模块传输的数据后,将数据写入到原始数据数据库;
S7,数据计算,数据计算模块通过对测量的深度数据和倾角数据计算垂直深度并识别是否因被锚链遮挡两个深度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别,为深度数据较短的数据做出判别标记,并通过数据库写入模块检索和导出模块记入数据库对应字段;
S8,数据读取,通过SQL过滤所需显示的数据,形成显示数据库,然后通过大数据显示软件按照用户需求完成数据和设备工况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大数据显示软件为Tableau。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中安装有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数据计算模块、写入模块、检索导出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库和大数据现实软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航标体组件的形状与标准航标的形状一致使观测装置具有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不易受到航船碰撞和渔民损伤,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更具有安全性。
2、通过设置自供电系统,并在自供电系统中设置太阳能板、蓄电池和充放电管理器,可以实现连续系统供电需要,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航标上的自供电系统可以满足高频次观测需求。
3、通过设置陆地客户端、航标体组件和数据处理系统,航标体组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到陆地客户端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保存,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观测装置不仅有完整的本地数据记录而且通过北斗通讯发送观测数据,因此数据更加安全。
4、采用小量程测深传感器,提高测量精度,满足潮汐观测1cm的精度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观测装置的位置关系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观测装置的位置关系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浮体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观测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观测装置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航标体组件;101-浮体;102-上部支架;103-固定支架;104-雷达反射器;105-气象仪;106-北斗天线;107-顶标;108-航标灯;109-水下支架;1010-测深传感器;1011-锌阳极;1012-尾管;1013-加强板;1014-配重块;1015-角度传感器;1016-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7-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2-自供电系统;201-太阳能板;202-蓄电池;203-充放电管理器;3-陆地客户端;301-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2-计算机;4-数据处理系统;401-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402-数据计算模块;403-写入模块;404-检索导出模块;405-数据显示模块;406-数据库;407-大数据显示软件。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附图1-4所示,航标体组件1,所述航标体组件1包括浮体101、上部支架102、固定支架103、雷达反射器104、气象仪105、北斗天线106、顶标107、航标灯108、水下支架109、测深传感器1010、锌阳极1011、尾管1012、加强板1013、配重块1014、角度传感器1015、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和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体组件整体喷砂除锈,涂环氧富锌底漆2遍,聚氨酯面漆2遍。浮体101水线以上颜色按国家标准GB4696执行,浮体101水线以下颜色为黑色或铁红色,其中,所述上部支架102安装于所述浮体101的顶部,浮体101采用钢板焊接制作,浮体101内部采用五隔舱结构支架增强,整个浮体101整体性强,储备浮力大,所述固定支架103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102的表面上方,所述雷达反射器104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103的内部,雷达反射器104用于反射雷达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可以让雷达接收到更强的反射电磁波,在对观测设备的零件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更加容易找到观测设备,同时也可以防止船只损坏观测装置,增强观测装置的生存能力,所述气象仪105、北斗天线106、顶标107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103的一侧表面,所述航标灯108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102的顶部,所述水下支架109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102的表面下方,所述测深传感器1010安装于所述水下支架109的一端,所述测深传感器1010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浮体101的底部两侧,测深传感器1010的量程0.2-50米,开角5度,精度小于1cm,通讯方式RS232,符合潮位观测的规范要求,采用长通电的方式,在不触发工作时会自动进入待机状态,所述尾管1012和所述锌阳极1011由内至外安装于所述浮体101底部,锌阳极1011可以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效应,从而避免观测装置生锈,提高观测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加强板1013安装于所述尾管1012与所述浮体101底部之间,所述配重块1014安装于所述尾管1012的底部,所述配重块1014、所述尾管1012和所述浮体101的轴心位于同一竖向直线上,配重块1014受重力作用始终保持向下运动的趋势,浮体101的浮力与配重块1014的重力相互维持观测装置的平衡形成单点锚系的结构,可抵御渤海极限天气,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所述角度传感器1015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依次设置于所述浮体101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限定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的型号为美国坎贝尔公司的CR1000,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通过RS232口完成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的定时数据采集,对气象仪105每秒一次的采集数据,进行平均和极值计算,风向采用单位矢量方法计算主风向,完成设备工况参数采集(系统电压、设备舱温、传感器工作电流),计算气象参数的平均和极值,压缩发送数据长度并完成编码,根据发送机制累计发送字符串,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通过北斗天线106并完成北斗数据发送,由于北斗发送间隔60秒以上的限制,因此无法每分钟发送一次采集的数据,因此采用了两种发送机制,a、第一种发送机制是:鉴于观测数据较少而设备工况信息较多的特点,采用每5分钟发送一次数据(即累计5组较短的发送编码一次发送);每30分钟发送一次当前设备工况的方式,b、第二种发送机制是:每30分钟发送两组信息,第一和第二组为累计的数据(每分钟一次),第三组为当前设备工况信息,所述角度传感器1015量程0-90度,精度0.1度,通讯方式RS232,采集的数据更精确,采用长通电的方式,在不触发工作时会自动进入待机状态,水深测量是通过测深传感器1010测量倾斜航标距海底的距离,并由角度传感器1015测量出航标的倾斜倾角,由此计算出垂直距离,航标体的数量为多个,通过锚链连接,考虑到锚链的影响,在航标上对角布置了2个相同的换能器,以避开锚链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距离数据和倾角数据以及气象传感器数据、各传感器工作电流和系统电压由数据采集控制记录单元的程序完成定时循环数据采集、数据和工况信息汇总和发送数据压缩、本地数据记录、北斗发送编码,然后通过北斗通讯卫星发送到陆地接收端,从而使观测装置具有了不易受到航船碰撞和渔民损伤,与布放在海底的逆向回声设备相比更具有安全性,测量精度满足潮汐观测的基本精度要求的效果。
自供电系统2,所述自供电系统2包括太阳能板201、蓄电池202和充放电管理器203,其中,所述太阳能板201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103的顶部,所述蓄电池202和所述充放电管理器203设置于所述浮体101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20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充放电管理器203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202,在阴雨天或者夜晚以及其他光线不佳的情况下,充放电管理器203将到蓄电池202存储的电能传输到航标体组件1中对观测系统供电,从而使观测装置具有了可以满足高频次观测需求的效果。
陆地客户端3,所述陆地客户端3包括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和计算机302,其中,所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分别与所述计算机302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通信连接。
参照附图1-6所示,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气象仪105采集海面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测深传感器1010采集海水的深度;角度传感器1015采集浮体101的倾斜角度;采集设备工况参数采集;采集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
S2,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接收到采集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传输的数据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将北斗发送字符串通过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
具体的,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通过RS232口完成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的定时数据采集,对气象仪105每秒一次的采集数据,进行平均和极值计算,风向采用单位矢量方法计算主风向,完成设备工况参数采集(系统电压、设备舱温、传感器工作电流),计算气象参数的平均和极值,压缩发送数据长度并完成编码,根据发送机制累计发送字符串,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通过北斗天线106并完成北斗数据发送;
S3,数据传输,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接收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发送的北斗发送字符串后将北斗发送字符串进行处理后通过北斗天线106将字符串发送至北斗通讯卫星,北斗通讯卫星接收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
具体的,由于北斗发送间隔60秒以上的限制,因此无法每分钟发送一次采集的数据,因此采用了两种发送机制,a、第一种发送机制是:鉴于观测数据较少而设备工况信息较多的特点,采用每5分钟发送一次数据(即累计5组较短的发送编码一次发送);每30分钟发送一次当前设备工况的方式,b、第二种发送机制是:每30分钟发送两组信息,第一和第二组为累计的数据(每分钟一次),第三组为当前设备工况信息;
S4,数据接收,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接收到北斗通讯卫星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传输到计算机302;
具体的,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具有一对多的功能,由一台北斗收发一体机接收多台海上观测设备的发送信息,经RS232口传输到计算机302端;
S5,数据解析,计算机302接收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传输的字符串后,通过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401对接收的字符串进行接收和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并将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传输到写入模块403;
S6,数据入库,写入模块403接收到解析模块传输的数据后,将数据写入到原始数据数据库406;
S7,数据计算,数据计算模块402通过对测量的深度数据和倾角数据计算垂直深度并识别是否因被锚链遮挡两个深度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别,为深度数据较短的数据做出判别标记,并通过写入模块403记入数据库406中对应字段;
S8,数据读取,通过数据显示模块405过滤所需显示的数据,形成显示数据库406,然后通过大数据显示软件407按照用户需求完成数据和设备工况显示,用户通过检索导出模块404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导出。
本发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将航标体组件1置入待测的海面,气象仪105采集海面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测深传感器1010采集海水的深度;角度传感器1015采集浮体101的倾斜角度;采集设备工况参数采集;采集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接收到采集气象仪105、测深传感器1010和角度传感器1015传输的数据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将北斗发送字符串通过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接收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发送的北斗发送字符串后将北斗发送字符串进行处理后通过北斗天线106将字符串发送至北斗通讯卫星,北斗通讯卫星接收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接收到北斗通讯卫星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传输到计算机302,计算机302接收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传输的字符串后,通过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401对接收的字符串进行接收和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并将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传输到写入模块403,写入模块403接收到解析模块传输的数据后,将数据写入到原始数据数据库406,数据计算模块402通过对测量的深度数据和倾角数据计算垂直深度并识别是否因被锚链遮挡两个深度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别,为深度数据较短的数据做出判别标记,并通过写入模块403记入数据库406中对应字段,通过数据显示模块405过滤所需显示的数据,形成显示数据库406,然后通过大数据显示软件407按照用户需求完成数据和设备工况显示,用户通过检索导出模块404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导出,太阳能板20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充放电管理器203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202,在阴雨天或者夜晚以及其他光线不佳的情况下,充放电管理器203将到蓄电池202存储的电能传输到航标体组件1中对观测系统供电,从而使观测装置具有了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可以实现连续系统供电可以满足高频次观测需求和有完整的本地数据记录而且通过北斗通讯发送观测数据,数据更加安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气象仪105、北斗天线106、航标灯108、测深传感器1010、角度传感器1015、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充放电管理器203、蓄电池202、太阳能板201、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的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气象仪105、北斗天线106、航标灯108、测深传感器1010、角度传感器1015、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016、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1017、充放电管理器203、蓄电池202、太阳能板201、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30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航标体组件,所述航标体组件包括浮体、上部支架、固定支架、雷达反射器、气象仪、北斗天线、顶标、航标灯、水下支架、测深传感器、锌阳极、尾管、加强板、配重块、角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
其中,所述上部支架安装于所述浮体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表面上方,所述雷达反射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所述气象仪、北斗天线、顶标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表面,所述航标灯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顶部,所述水下支架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架的表面下方,所述测深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水下支架的一端,所述尾管和所述锌阳极由内至外安装于所述浮体底部,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尾管与所述浮体底部之间,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所述尾管的底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依次设置于所述浮体的内部;
自供电系统,所述自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和充放电管理器;
其中,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充放电管理器设置于所述浮体的内部;
陆地客户端,所述陆地客户端包括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和计算机;
其中,所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和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标体组件的形状与标准航标的形状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象仪、所述测深传感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北斗天线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通过北斗通讯卫星与所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器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气象仪、所述航标灯、所述测深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和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管理器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气象仪、所述测深传感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据以及用于压缩采集的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和发送数据字符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深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浮体的底部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所述尾管和所述浮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竖向直线上。
8.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气象仪采集海面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测深传感器采集海水的深度;角度传感器采集浮体的倾斜角度;采集设备工况参数采集;采集气象仪、测深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
S2,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接收到采集气象仪、测深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数据编制北斗发送字符串,将北斗发送字符串通过发送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
S3,数据传输,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接收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发送的北斗发送字符串后将北斗发送字符串进行处理后通过北斗天线将字符串发送至北斗通讯卫星,北斗通讯卫星接收到第一北斗收发一体机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发送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
S4,数据接收,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接收到北斗通讯卫星发送的字符串后将字符串传输到计算机;
S5,数据解析,计算机接收到第二北斗收发一体机传输的字符串后,通过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对接收的字符串进行接收和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并将解析得到观测数据和工况信息传输到写入模块;
S6,数据入库,写入模块接收到解析模块传输的数据后,将数据写入到原始数据数据库;
S7,数据计算,数据计算模块通过对测量的深度数据和倾角数据计算垂直深度并识别是否因被锚链遮挡两个深度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别,为深度数据较短的数据做出判别标记,并通过写入模块记入数据库中对应字段;
S8,数据读取,通过数据显示模块过滤所需显示的数据,形成显示数据库,然后通过大数据显示软件按照用户需求完成数据和设备工况显示,用户通过检索导出模块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导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数据显示软件为Tableau。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航标潮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中安装有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接收和解析模块、数据计算模块、写入模块、检索导出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库和大数据现实软件。
CN202010457820.9A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 Active CN111578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820.9A CN111578910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7820.9A CN111578910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8910A true CN111578910A (zh) 2020-08-25
CN111578910B CN111578910B (zh) 2022-05-06

Family

ID=72109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7820.9A Active CN111578910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89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010A (zh) * 2020-12-21 2021-04-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自适应海况的航标
CN11735434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湖南辰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航空障碍灯的远程监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8900A (zh) * 2019-07-22 2019-10-29 霍吉亮 一种用于港口航道潮位和潮流实时观测的系统
CN110487981A (zh) * 2019-07-03 2019-11-2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赤潮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098979A (zh) * 2019-12-31 2020-05-05 吴江新华航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环境使用的浮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7981A (zh) * 2019-07-03 2019-11-2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赤潮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388900A (zh) * 2019-07-22 2019-10-29 霍吉亮 一种用于港口航道潮位和潮流实时观测的系统
CN111098979A (zh) * 2019-12-31 2020-05-05 吴江新华航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环境使用的浮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010A (zh) * 2020-12-21 2021-04-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自适应海况的航标
CN112591010B (zh) * 2020-12-21 2022-07-05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自适应海况的航标
CN11735434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湖南辰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航空障碍灯的远程监测系统
CN117354346B (zh) * 2023-12-04 2024-02-20 湖南辰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航空障碍灯的远程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8910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8910B (zh) 一种航标潮位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
CN201885992U (zh) 直读式6000米温盐深剖面仪
CN105711768B (zh) 一种船载式船舶吃水自动检测系统
US11619757B2 (en) Modular system for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of marine survey nodes
CN105319596A (zh) 通用自沉浮式海底地震仪
CN104908890A (zh) 海洋环境噪声剖面数据实时分析传输漂流浮标系统
CN203011382U (zh) 一种智能微波验潮站
CN113916150B (zh) 潮滩微地貌动态变化检测装置
CN211196528U (zh) 一种近海表层漂流观测浮标
Corbau et al. Seasonal evolution of shoreface and beach system morphology in a macrotidal environment, Dunkerque area, Northern France
CN210793533U (zh) 一种近海浮标
CN101865688A (zh) 走航式预置地形模式水体垂直剖面调查系统和方法
CN208847761U (zh) 一种水面流速、流向自动遥测仪
CN216049711U (zh) 潮滩微地貌动态变化检测装置
CN115092326A (zh) 一种新型浅海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CN212747970U (zh) 一种用于水尺测量的激光测距仪
CN111426365B (zh) 一种众筹式智能水深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210822654U (zh) 一种具有气象监测功能的浮标
Cartwright et al. Using the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 in the MUDBED real-time observing system
CN207923187U (zh)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系船水鼓动态监测装置
CN206489183U (zh) 基于gps的波向测量装置
CN111141330A (zh) 一种五分量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智能感知节点
CN110297268A (zh) 自动升沉的深海地震信号采集装置
CN215525006U (zh) 一种适用于基岩海岸的集成式海岸侵蚀监测系统
CN116861750B (zh) 一种深海网箱远程健康诊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