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252A -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252A
CN111565252A CN202010360997.7A CN202010360997A CN111565252A CN 111565252 A CN111565252 A CN 111565252A CN 202010360997 A CN202010360997 A CN 202010360997A CN 111565252 A CN111565252 A CN 111565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audio
mobile terminal
call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0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09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所述通话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本发明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和降噪性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听筒模式下进行通话时,设置于手机底部的主麦克风会实时采集人的语音和环境噪声。
而对于人的语音,用户正常握持手机的方式下,参考图2所示,人嘴到主麦克风的距离d2较小,因此主麦克风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响度正常。
但是,每个人握持手机的习惯不同,而且有时候用户在一边做事一边通话时,会不自觉的改变握持手机的方式,参考图3所示,此时,人嘴到主麦克风的距离d2较大,导致主麦克风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响度较弱,导致降低语音质量。
尤其对于带有多麦克风降噪功能的手机,参考图3所示,在特殊的握持手机方式下,当d2大于或等于人嘴到用于降噪的副麦克风的距离d1时,多麦克风的降噪算法就会把人的语音也抵消掉,或抵消掉绝大部分语音,导致严重降低语音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方式不同,导致降低语音质量,进而影响用户通话体验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还包括:
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的步骤包括:
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环境音频的副麦克风;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的步骤包括:
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并且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可选地,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右两侧;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且将更短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进行比较。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距离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
音频处理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环境音频的副麦克风;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可选地,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并且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可选地,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右两侧;
所述距离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且将更短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进行比较。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所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和降噪性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所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用户在正常握持方式下的手机位置示意图。
图3为用户在特殊握持方式下的手机位置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正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所述通话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但并不具体限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及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具体地,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通话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多麦克风智能手机,即带有多麦克风降噪功能的智能手机,其降噪功能可根据现有降噪算法来实现,故不再一一赘述。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多麦克风智能手机包括主麦克风及副麦克风,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更多的麦克风,以用于实现降噪功能。
所述主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通话时靠近用户的嘴部位置,并且主要用于采集通话音频,当然该通话音频中可能会包含有环境噪声部分。
所述副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位置处,通话时靠近用户的耳部位置,并且主要用于采集环境音频,当然该环境音频中可能会包含有通话人声部分。
一般情况下,主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部分与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部分基本相同,因此,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就可以获取到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即可以获取到消除环境噪声的通话人声。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目标物为人脸中的人嘴位置。
优选地,参考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目标物为人脸中的人嘴位置。
此时,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可以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侧,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可以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右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利用左手握持手机并将手机贴近左侧脸部时,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更有利于采集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当用户利用右手握持手机并将手机贴近右侧脸部时,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则更有利于采集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因此,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中选择更短的距离作为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即,图2及图3中的距离d2)。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顶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三距离(即,图2及图3中的距离d1)的第三距离传感器,所述目标物为人耳位置。所述第三距离传感器的设置目的主要在于手机靠近人耳时关闭屏幕防止误触发和省电,属于较为常规的设计,故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距离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及调整。
参考图2所示,在正常握持手机的方式下,人嘴到各个距离传感器的距离是不同的,d2的小于d1,所以各个麦克风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响度是不一样的。在后端的降噪算法中会把各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抵消掉,所以噪声就可以基本完全抵消,而人声就可以得到保留。
但是,参考图3所示,每个人握持手机的习惯不同,而且有时候人在一边做事一边打电话时也会不自觉的改变握持手机的方式。这样人嘴到各个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特殊的握持手机方式下,当d2的距离约等于d1,或者d2大于d1,多麦克风的降噪算法就会把人的语音也抵消掉,或者抵消掉很大部分,造成人的语音质量下降。
在本步骤中,当用户进行通话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模式,响应于检测到当前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即通话时声音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听筒里播放出来的模式),执行步骤102。
步骤102、接收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
在本步骤中,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地,在本步骤中,当所述移动终端还设有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时,同时接收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作为以下步骤中比较时的距离。
步骤103、判断采集到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若是,执行步骤104,若否,执行步骤105。
在本步骤中,判断接收到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若是,执行步骤104,若否,执行步骤105。
优选地,在本步骤中,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还判断接收到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执行步骤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预设距离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
在听筒模式通话中,底部的距离传感器会将手机主麦克风与人脸之间的距离(如图2及图3中的d2)侦测到,本实施例优选需要设置两个阈值: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表示手机底部离开人脸一点,但还没有离开太远,d2仍然小于d1,轻微影响语音质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则表示手机底部离开人脸比较远,d2已经大于d1,已经严重影响语音质量。
当然,本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各个阈值设定范围,也可以设定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三预设距离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
步骤104、根据距离变化调整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
在本步骤中,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作为一实施例,在本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可以设定为距离差与预设量呈正比例关系。
具体地,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在本步骤中,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当然,此时也可同时调整降噪算法中的相关参数,以增加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优选地,作为一实施例,在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步骤之前,还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从而获取降噪效果更佳的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在本实施例中,噪声过滤可根据现有降噪算法来实现,故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在本步骤中,还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即切换到单麦克风降噪算法设置。
当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表示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严重不合理,多麦克风降噪算法已经无法保证语音质量,此时需要关闭副麦克风,只开启主麦克风,同时切换到单麦克风的降噪算法设置,这样语音就不会因为多个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而被抵消掉。
具体地,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在本步骤中,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步骤105、使用当前模式的默认算法设置。
在本步骤中,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使用当前模式的默认算法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音频。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距离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参考图2所示,当d2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表示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合理,因此使用默认的多麦克风降噪算法设置,达到最好的语音清晰度和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同时能够自动控制降噪性能,无需用户自行设定,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提升了降噪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施例还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距离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音频处理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但并不具体限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及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具体地,作为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1主要包括距离检测模块14及音频处理模块15。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移动终端1为多麦克风智能手机,即带有多麦克风降噪功能的智能手机,其降噪功能可根据现有降噪算法来实现,故不再一一赘述。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多麦克风智能手机包括主麦克风及副麦克风,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更多的麦克风,以用于实现降噪功能。
所述主麦克风设置于移动终端1的底部位置处,通话时靠近用户的嘴部位置,并且主要用于采集通话音频,当然该通话音频中可能会包含有环境噪声部分。
所述副麦克风设置于移动终端1的顶部位置处,通话时靠近用户的耳部位置,并且主要用于采集环境音频,当然该环境音频中可能会包含有通话人声部分。
一般情况下,主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部分与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部分基本相同,因此,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就可以获取到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即可以获取到消除环境噪声的通话人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1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移动终端1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11,所述目标物为人脸中的人嘴位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1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移动终端1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12,所述目标物为人脸中的人嘴位置。
此时,第一距离传感器11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侧,第二距离传感器12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右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利用左手握持手机并将手机贴近左侧脸部时,位于左侧的第一距离传感器11更有利于采集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当用户利用右手握持手机并将手机贴近右侧脸部时,位于右侧的第二距离传感器12则更有利于采集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因此,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中选择更短的距离作为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即,图2及图3中的距离d2)。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移动终端1的正表面上的顶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移动终端1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三距离(即,图2及图3中的距离d1)的第三距离传感器13,所述目标物为人耳位置。第三距离传感器13的设置目的主要在于手机靠近人耳时关闭屏幕防止误触发和省电,属于较为常规的设计,故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距离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及调整。
参考图2所示,在正常握持手机的方式下,人嘴到各个距离传感器的距离是不同的,d2的小于d1,所以各个麦克风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响度是不一样的。在后端的降噪算法中会把各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抵消掉,所以噪声就可以基本完全抵消,而人声就可以得到保留。
但是,参考图3所示,每个人握持手机的习惯不同,而且有时候人在一边做事一边打电话时也会不自觉的改变握持手机的方式。这样人嘴到各个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特殊的握持手机方式下,当d2的距离约等于d1,或者d2大于d1,多麦克风的降噪算法就会把人的语音也抵消掉,或者抵消掉很大部分,造成人的语音质量下降。
距离检测模块14被配置为响应于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地,距离检测模块14还被配置为同时接收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作为比较距离时的距离。
距离检测模块14被配置为判断接收到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且将判断结果输出至音频处理模块15。
优选地,距离检测模块14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还判断接收到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且将判断结果输出至音频处理模块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预设距离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
当然,本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各个阈值设定范围,也可以设定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三预设距离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
音频处理模块15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作为一实施例,音频处理模块15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可以设定为距离差与预设量呈正比例关系。
具体地,音频处理模块15被配置为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音频处理模块15还被配置为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当然,此时也可同时调整降噪算法中的相关参数,以增加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优选地,作为一实施例,音频处理模块15还被配置为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从而获取降噪效果更佳的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在本实施例中,噪声过滤可根据现有降噪算法来实现,故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音频处理模块15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即切换到单麦克风降噪算法设置。
当接收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时,表示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严重不合理,多麦克风降噪算法已经无法保证语音质量,此时需要关闭副麦克风,只开启主麦克风,同时切换到单麦克风的降噪算法设置,这样语音就不会因为多个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而被抵消掉。
具体地,音频处理模块15被配置为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音频处理模块15还被配置为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音频处理模块15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使用当前模式的默认算法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音频。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距离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参考图2所示,当d2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表示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合理,因此使用默认的多麦克风降噪算法设置,达到最好的语音清晰度和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根据移动终端与人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智能调整通话音频信号响度,同时能够自动控制降噪性能,无需用户自行设定,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提升了降噪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上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如上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6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如上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的步骤包括:
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环境音频的副麦克风;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的步骤包括:
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并且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右两侧;
所述通话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且将更短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进行比较。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通话音频的主麦克风;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距离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第一距离;
音频处理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预设量的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所述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以获取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单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位置处设有用于采集环境音频的副麦克风;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增益值,以增加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的输出音频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与所述副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相减,并且对相减后的通话音频进行噪声过滤,以获取双麦克风降噪后的通话音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关闭所述副麦克风,并且对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通话音频进行单麦克风降噪,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调节所述预设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表面上的底部位置处的左右两侧;
所述距离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为听筒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中更短的距离,并且将更短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进行比较。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60997.7A 2020-04-30 2020-04-30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565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0997.7A CN111565252A (zh) 2020-04-30 2020-04-30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0997.7A CN111565252A (zh) 2020-04-30 2020-04-30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252A true CN111565252A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0997.7A Pending CN111565252A (zh) 2020-04-30 2020-04-30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2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040A (zh) * 2020-11-17 2021-03-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6656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Sven Mattisson Sound-based proximity detector
CN102611965A (zh) * 2012-03-01 2012-07-25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解决双麦克风消噪手机发送响度受手机与嘴距离影响的方法
CN102739867A (zh) * 2012-06-19 2012-10-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mic降噪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30202130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Motion Based Compensation of Uplinked Audio
US2013033215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Apple Inc. Sensor Fusion to Improve Speech/Audio Processing in a Mobile Device
CN105376386A (zh) * 2015-11-13 2016-03-0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终端及其音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05451093A (zh) * 2015-11-05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5477A (zh) * 2016-01-13 2016-06-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无辐射距离的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5872898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话筒的降噪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114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音效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46178A (zh) * 2017-07-18 2017-11-14 杨高琛 一种视力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7910015A (zh) * 2017-12-12 2018-04-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降噪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6656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Sven Mattisson Sound-based proximity detector
US20130202130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Motion Based Compensation of Uplinked Audio
CN102611965A (zh) * 2012-03-01 2012-07-25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解决双麦克风消噪手机发送响度受手机与嘴距离影响的方法
US2013033215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Apple Inc. Sensor Fusion to Improve Speech/Audio Processing in a Mobile Device
CN102739867A (zh) * 2012-06-19 2012-10-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mic降噪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51093A (zh) * 2015-11-05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6386A (zh) * 2015-11-13 2016-03-0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终端及其音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05635477A (zh) * 2016-01-13 2016-06-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无辐射距离的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5872898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话筒的降噪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114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音效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46178A (zh) * 2017-07-18 2017-11-14 杨高琛 一种视力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7910015A (zh) * 2017-12-12 2018-04-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降噪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040A (zh) * 2020-11-17 2021-03-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3596B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WO2021128670A1 (zh) 降低噪声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91067B (zh) 一种通话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564523B (zh) 一种耳机接听方法、装置以及耳机
CN111883156A (zh)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2579A (zh) 一种声音处理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4980337A (zh) 一种音频处理的性能提升方法及装置
CN110782914B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11441A (zh) 降噪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85954A (zh) 视频通话中音频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12544B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语音采集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10277103A (zh) 基于语音识别的降噪方法及终端
CN112037810B (zh) 一种回音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WO2020252629A1 (zh) 残余回声检测方法、残余回声检测装置、语音处理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5641866A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1565252A (zh)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WO2017166495A1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79921A (zh) 一种耳机声音外泄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蓝牙耳机
CN112735370A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534510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麦克风通话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3197474A1 (zh) 一种耳机模式对应的参数确定方法、耳机、终端和系统
CN111586512B (zh) 一种防啸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2152008A1 (zh) 一种对环境噪声进行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29290A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115164A (zh) 一种基于anc降噪的通话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