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154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154A
CN111556154A CN202010352932.8A CN202010352932A CN111556154A CN 111556154 A CN111556154 A CN 111556154A CN 202010352932 A CN202010352932 A CN 202010352932A CN 111556154 A CN111556154 A CN 111556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data
data transmission
data packet
request
characteristic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2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卫东
孟庆晓
吴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29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6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在具有多个服务器的IP业务服务系统中,通过分类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根据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请求数据包中的特征值,再依据特征值判断接收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使得由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目标服务器接收,通过由一台目标服务器处理同一用户端发来的所有请求数据包的方式,避免了多台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容量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联协议)业务系统设计中,通常都会部署多台服务器一起为众多的用户端提供IP业务服务,每台服务器都运行相同的业务服务软件,看似每台服务器都能为任意一个用户提供服务,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用户请求下载一个较大的文件时,会发送多个请求数据包请求下载文件,如果是向同一台服务器发送这些请求数据包,用户是可以下载到这些请求数据包对应的文件,但如果是向多台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包,而客观上只允许一台服务器与用户端连接,没有与用户端建立连接的服务器是无法处理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用户会因部分的请求数据包不能被服务器处理而无法下载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多台目标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的步骤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计算所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
将所述十进制数值确定为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将编号与所述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
将所述特征值除以所述总台数,得到与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自然数起对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将与所述数值区域对应的所述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与所述业务服务器相等数量的所述数值区域;
将所述数值区域与所述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所述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种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值区域与业务服务器编号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即可为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便携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
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WiFi模块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数据传输设备结构并不构成数据传输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设备、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数据传输程序。其中,操作设备是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数据传输程序以及其它软件或程序的运行。
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可用于实现同一用户端发送数据至同一业务服务器,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侦测或者输出各种信息,如输入下载文件和输出请求数据包等;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后台服务器交互,进行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的步骤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计算所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
将所述十进制数值确定为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将编号与所述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
将所述特征值除以所述总台数,得到与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之前,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自然数起对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将与所述数值区域对应的所述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的步骤之前,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与所述业务服务器相等数量的所述数值区域;
将所述数值区域与所述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分类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根据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请求数据包中的特征值,再依据特征值判断接收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使得在具有多个服务器的IP业务服务系统中,由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目标服务器接收,通过由一台目标服务器处理同一用户端发来的所有请求数据包的方式,避免了多台目标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移动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与下述数据传输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结构,提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请求数据包由用户端发起,用于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文件并发送至用户端,分类转发服务器用于对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分类,以将同一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归为一类。
步骤S20,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请求数据包中含有代表发送该请求数据包的用户端的IP地址,一般的有4个字节表示该IP地址,即源地址字节,利用预设的算法计算出源地址字节的特征值,即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a,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计算所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
第一预设算法为计算源地址字节对应的十进制数值的算法。可以理解的是请求数据包中的字节均为十六进制数值,代表IP地址的4个字节共有8位十六进制数,第一预设算法将代表IP地址的8位十六进制数值转化成十进制数值。例如,源地址字节为0A 08 08 1A,该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为168298522;源地址字节为00 00 00 00,则该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最小,为0;源地址字节为FF FF FF FF,则该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最大,为4294967295。
步骤b,将所述十进制数值确定为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得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后,将该十进制数值确定为具有该源地址字节的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进一步地,根据每个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对请求数据包进行分类。可以理解的是,由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相同。
步骤S20,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将接收请求数据包的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不是随意的选择,而是根据预设的规则对目标服务器进行分配进行确定。
每个请求数据包均有各自的特征值,发送请求数据包的用户端相同的,其特征值也相同。依据特征值判断接收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可以理解特征值相同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目标服务器接收,即同一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目标服务器接收。目标服务器能够接收来自同一用户端的所有请求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端发送多个请求数据包请求下载一个较大的文件时,若这些请求数据包被发送至不同的业务服务器,而事实上只允许一台业务服务器与用户端建立连接,没有与用户端建立连接的业务服务器无法处理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这就使得用户端接收不到发送到与自身无连接的业务服务器的请求数据包对应的文件;但如果这些请求数据包被发送至同一个业务服务器,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分类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根据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请求数据包中的特征值,再依据特征值判断接收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使得在具有多个服务器的IP业务服务系统中,由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目标服务器接收,通过由一台目标服务器处理同一用户端发来的所有请求数据包的方式,避免了多台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与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步骤S30还包括:
步骤c,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本实施例提出依据特征值对分类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分类,首先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出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进一步地,步骤c还包括;
步骤c1,获取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
步骤c2,将所述特征值除以所述总台数,得到与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获取当前设备中可用的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实时检测当前设备中业务服务器数量的变化,并实施更新业务服务器总台数这一数值。
将得到的特征值除以总台数,即可得到与该特征值对应的余数。可以理解的是,当特征值能被总台数整除时,将余数视为0。
步骤d,将编号与所述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每台业务服务器均被赋予编号,且各不相同,将编号与所得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并将与该余数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中。例如,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为168298522,当前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为4,那么请求数据包对应的余数为2,则将编号为2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编号为2的目标服务器中。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的源地址字节相同,那么这些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也相同,自然而然这些请求数据包对应的余数也相同。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编号与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余数相同的目标服务器,使得来自同一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包被同一服务器接收。
进一步地,步骤c之前,还包括:
步骤e,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自然数起对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
在计算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对应的余数之前,对当前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编号的方式可以是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的自然数0开始依次对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如0,1,2,3等。若当前设备有N台业务服务器,则业务服务器的编号依次为0,1,2,……,N-1,特征值除以总台数N得到的余数可以为0,1,2,……,N-1,所以任何余数均有业务服务器的编号与之相同,目标服务器均可确定。
本实施例通过对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获取当前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将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除以总台数,得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将编号与该余数相等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并将与该余数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余数相同的请求数据包来自同一个用户端,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编号与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余数相同的目标服务器,实现了在具有多个服务器的IP业务服务系统中,将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同一台业务服务器,代替了将同一用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不同的业务服务器的方案,避免多台业务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与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步骤S30还包括:
步骤f,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本实施例提出对请求数据包进行分类的又一种方案。数值区域是预设的,可以根据当前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确定数值区域,每台业务服务器至少与一个数值区域存在对应关系。得到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后,判断该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步骤g,将与所述数值区域对应的所述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将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对应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并将与该特征值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该目标服务器中。可以理解的是,相同的特征值属于同一个数值区域,所以接收来自同一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相同,同一用户端发送的多个请求数据包均由同一个目标服务器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f之前,还包括:
步骤h,将所述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与所述业务服务器相等数量的所述数值区域;
步骤i,将所述数值区域与所述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
特征值所有的可能值均在0到4294967295之间,包括0和4294967295。特征值是由8位的十六进制数值转化成十进制数值,当十六进制数值中每一位数值均为0时,将其按照十六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的计算方法,得到最小的十进制数值0;当十六进制数值中每一位数值均为F时,将其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最大的十进制数值4294967295,所以将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若干个数值区域,也就是将闭区间【0,4294967295】划分成多个数值区域,再将这些数值区域与当前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参照图3,当前服务器的总台数为4,将闭区间【0,4294967295】划分成【0,1073741823】、【1073741824,2147483647】、【2147483648,3221225471】、【3221225472,4294967295】,每台服务器与一个数值区域一一对应。当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属于【0,1073741823】时,将与数值区域【0,1073741823】对应的业务服务器0确定为该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由于来自同一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相同,处理来自同一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也应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图3只提供了一种数值区域与业务服务器的对应方式,其他的对应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通过将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多个数值区域,并将数值区域与业务服务器设置成对应关系,判断请求数据包的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将与该数值区域对应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再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目标区域,使得在具有多个服务器的IP业务服务系统中,来自同一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包被发送至同一目标服务器处理,避免多台业务服务器收到同一用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包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计算所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
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十进制数值确定为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编号与所述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还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
商除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值除以所述总台数,得到与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编号模块,用于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自然数起对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与所述数值区域对应的所述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与所述业务服务器相等数量的所述数值区域;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值区域与所述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在数据传输设备中。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的步骤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计算所述源地址字节的十进制数值;
将所述十进制数值确定为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将编号与所述余数相同的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总台数;
将所述特征值除以所述总台数,得到与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计算所述特征值对应的余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1为递增单元,从最小自然数起对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编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
将与所述数值区域对应的所述业务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器,并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特征值所属的数值区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特征值所有可能的数值划分成与所述业务服务器相等数量的所述数值区域;
将所述数值区域与所述业务服务器设置成一一对应关系。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分类转发服务器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字节确定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特征值;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特征值判断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标服务器;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9.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52932.8A 2020-04-27 2020-04-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56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932.8A CN111556154A (zh) 2020-04-27 2020-04-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932.8A CN111556154A (zh) 2020-04-27 2020-04-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154A true CN111556154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3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2932.8A Pending CN111556154A (zh) 2020-04-27 2020-04-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61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5821A (zh) * 2021-02-19 2021-03-26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安全网关及存储设备
CN113051077A (zh) * 2021-03-26 2021-06-2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907A (zh) * 2017-03-30 2017-08-0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负载均衡器及负载均衡系统
CN107911498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ns代理实现dns解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1595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负载的均衡方法及装置
US20180176294A1 (en) * 2015-06-26 2018-06-2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rver load balancing
CN109936635A (zh) * 2019-03-12 2019-06-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10769038A (zh) * 2019-10-09 2020-0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76294A1 (en) * 2015-06-26 2018-06-2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rver load balancing
CN107026907A (zh) * 2017-03-30 2017-08-0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负载均衡器及负载均衡系统
CN107911498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ns代理实现dns解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1595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负载的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9936635A (zh) * 2019-03-12 2019-06-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10769038A (zh) * 2019-10-09 2020-0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5821A (zh) * 2021-02-19 2021-03-26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安全网关及存储设备
CN112565821B (zh) * 2021-02-19 2021-05-28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安全网关及存储设备
CN113051077A (zh) * 2021-03-26 2021-06-2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7001B (zh) 智能设备批量配网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729183B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9127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he same
EP2721789A1 (en) Distributing network identifiers using a hash function
CN11155615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0902B (zh) 交换机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858326A1 (en) Service information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CN111510353A (zh) 在线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4992A (zh) 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功能实体及电子设备
CN100440197C (zh) 字体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1638891A (zh) 一种设备升级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809809B2 (en) Client provisioning using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template with flag parameters
CN111736761A (zh) 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存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49751B (zh) 数据传输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951380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85360A (zh) 终端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9173B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0720B (zh) 业务链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6817A (zh)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148488B1 (ko) 서비스를 위한 구성 설정을 자동 발견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CN10873735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客户端
CN112131263B (zh) 软件包获取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81815B (zh) Ip地址的选择方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US10785114B2 (en) Fingerprinting 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 and IOT (internet of things) IPV6 stations for network policy enforcement
CN111490910A (zh) 设备信息的扫描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