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5974B -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5974B
CN111555974B CN202010197842.6A CN202010197842A CN111555974B CN 111555974 B CN111555974 B CN 111555974B CN 202010197842 A CN202010197842 A CN 202010197842A CN 111555974 B CN111555974 B CN 111555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queue
type
buffer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78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5974A (zh
Inventor
赵海亮
孙绍敏
亓娜
王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78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5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5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5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5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5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第一数据包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根据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视联网应用领域中,产生很多视联网业务,如视频会议业务、直播业务、可视电话业务等,视联网推广过程中,只有具备一定的带宽才可以进行视联网的相关业务。
但是在实际的视联网业务进行中,有些视联网终端会发送大流量的数据包,会过多占用带宽资源,这样,就会出现业务流量突增问题,影响其他视联网业务的运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包括:
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可选地,所述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包括:
将所述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减去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获得数据包的差值;
将所述缓存队列大小除以所述数据包的差值,获得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其中,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为从所述缓存队列中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出的数据包大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缓存时间之后,获取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同一类型;
当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可选地,当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其中,所述告警信息至少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中的一种;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透传指令,所述透传指令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在所述分控服务器上将多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进行关联绑定;
在同一种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每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只能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进行绑定;
预先在所述自治服务器上建立不同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透传指令缓存队列。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判断模块,用于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用于:
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减去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获得数据包的差值;
将所述缓存队列大小除以所述数据包的差值,获得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其中,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为从所述缓存队列中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出的数据包大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舍弃模块,所述舍弃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缓存时间之后,获取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同一类型;
当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可选地,当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告警模块,所述告警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其中,所述告警信息至少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中的一种;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透传指令,所述透传指令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在所述分控服务器上将多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进行关联绑定;
在同一种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每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只能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进行绑定;
或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在所述自治服务器上建立不同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透传指令缓存队列。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再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视联网的流量管控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视联网自治云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名词解释如下:
视联网:以地域划分,形成的一张树型结构的实体网络,有别于现在的互联网,全网没有使用传统互联网IP技术,视联网中心服务器部署在某一个城市,全国每个省会部署省一级服务器,各个省的地级市部署市级服务器,目前已经部署到乡镇一级。
自治云:自治云是视联网网络结构中的基本子结构,也是使视联网可以正常运行的最小结构单位。一个自治云在配置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在自治云内部独立实现视联网的所有功能。这样当自治云由于通信故障无法和上下层自治云连接时,视联网业务依然可以在自治云内部实现。当自治云可以和上下层的自治云正常通信时,这些自治云就组成了一个范围更大的视联网,可以实现跨自治云的视联网业务。
自治服务器:也叫视联网主控服务器,是自治云的管理核心,每一个自治云含义至少一台自治服务器。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对自治云中的设备进行管理、注册、实现自治云内部以及自治云之间的视联网业务逻辑、和视联网的管理网络通信以实现更高层的管理等。
分控服务器:一款视联网操控器,集视联网音视频转发、机顶盒控制、注册等等功能于一体,分安装机箱式和手提便携式。
视联网终端:视联网上业务落地设备,视联网业务的实际参与者或服务者,包括各种会议机顶盒、可视电话机顶盒、手术试教机顶盒,流媒体网关、存储网关、媒体合成器等等。视联网终端需要注册到视联网服务器上方可进行正常业务。需要一个视联网号码。
网管服务器:视联网上的核心设备,通过操控自治服务器,控制视联网分控服务器业务开通、注册等操作,是视联网的管理“大脑”,同时提供UI接口供客户端调用。
设置信令:双向交互命令的一种,信令接受方,收到信令后,一般要做出“Set”动作,改变自身信息。比如,注册设备信令,主控服务器收到此信令后,将信令中信息参数解析出来,写的本地文件系统和内存中,并操作结果值(通常是是否两种结果值)返回给信令发送发。
查询信令:双向交互命令的一种,信令接受方,收到信令后,一般要做出“Get”动作,不改变自身信息。比如,查询设备信令,主控服务器收到此信令后,文件系统中保存的设备信息,以一定格式编入信令参数,并将此结果返回给信令发送方。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流量管控系统,包括网管服务器、自治服务器、分控分控器和视联网终端,其中,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自治服务器和分控服务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源设备包括视联网终端和管理软件,其中,管理软件又包括管理客户端和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网管服务器,也可以是会管服务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分控服务器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该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连接包和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
在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该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S102、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计算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例如,根据接收的第一数据包的比特值,计算每一秒对应的比特值,即为实际流量;
S103、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在服务器的缓存队列中,预先将不同的队列与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和不同类型的源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进行缓存的时,则根据该对应关系进行缓存;
服务器根据到的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进行比较,若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根据预先建立的缓存队列,将该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第一数据包类型、源设备标识对应的缓存队列中。
其中,源设备标识可以为视联网终端标识,例如,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也可以是管理服务器的标识,例如,网管服务器的设备标识或自制服务器的设备标识。
例如:若第一数据包为视联网终端1发送的单播包,则将该单播包缓存到与视联网终端1、单播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
若第一数据包为网管服务器发送的管理透传指令,则将该管理透传指令缓存到与网管服务器、管理透传指令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
S10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具体地,源设备预先向服务器申请进行业务的带宽,也就是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
在服务器的缓存队列中,每一秒的时间内,会有数据包按照实际带宽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同时,会有数据包按照预先设置的流量限值从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服务器根据缓存队列大小,缓存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和从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计算将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S105、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具体地,当有一个第一数据包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将该第一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在后续接收到数据包时,先判断该数据包类型,若数据包类型为第一数据包类型,也就是第二数据包,为了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则需要将第二数据包都缓存到缓存队列中,直到缓存队列都被占满,同时,将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包括:
S201、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具体地,在分控服务器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至少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
在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S202、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计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示例性地,若第一数据包的比特值为6Mbit,耗时2秒,则计算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为3Mbit/s。
S203、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S20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具体地,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该步骤S204具体包括:
步骤A1:将所述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减去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获得数据包的差值;
步骤A2:将所述缓存队列大小除以所述数据包的差值,获得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其中,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为从所述缓存队列中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出的数据包大小。
示例性地,服务器为源设备分配缓存队列,并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例如10M内存,源设备将第一数据包按照3M/s的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同时以预设带宽2M/s从该缓存队列中将数据包发送出去,这样,将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即为10/(3-2)=10s。
S205、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由于步骤S201、步骤S203、步骤S205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3、步骤S105相同。在图1中已经对步骤S101、步骤S103、步骤S205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再对步骤S201、步骤S203、步骤S205进行赘述。
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包括:
S301、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具体地,所述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中的一种;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透传指令,所述透传指令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S302、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S303、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基于视联网服务器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预先在分控服务器上将多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进行关联绑定;在同一种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每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只能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进行绑定;
并且在预先在所述自治服务器上建立不同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透传指令缓存队列。
例如,在分控服务器上,单播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只能存放单播包,不能存放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组播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只能存放组播包,不恩呢该存放单播包或非视联网包,非视联网包缓存队列中只能存放非视联网包,不能存放单播包或组播包,且在分控服务器上只能有一个非视联网包缓存队列。
S30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S305、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由于步骤S301至步骤S305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S105相同。在图1中已经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5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再对步骤S301至步骤S305进行赘述。
S306、在所述缓存时间之后,获取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同一类型;
具体地,在超过所述缓存时间之后,同时将缓存队列已充满,服务器继续接收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且该数据包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即第三数据包;该第三数据包可以是在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数据包情况下的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包,也可以是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透传指令。
S307、当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在超过缓存时间,分控服务器继续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包,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小于或等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直接将第三数据包缓存到与第三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在超过缓存时间,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即透传指令,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将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小于或等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直接将第三数据包缓存到与第三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
作为又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当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大小,则将接收的第一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S308、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其中,所述告警信息至少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分控服务器继续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对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进行判断,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将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同时,分控服务器通过自治服务器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再通过自治服务器、分控服务器将告警信息发送至视联网终端,其中,该告警信息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即视联网终端号码,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视联网终端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对所需要的带宽进行调整。
作为又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对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进行判断,若接收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则将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同时,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该告警信息发送至视联网终端,其中,第二告警信息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即管理服务器标识或者是会管服务器标识,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视联网终端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对所需要的带宽进行调整。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视联网的流量管控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网管客户端401、网管服务器402、自治服务器403、分控服务器404和终端405;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控服务器404接收到视联网终端405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分控服务器404对第一数据包的实际流量进行判断;若实际流量大于流量限值,则将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终端号码、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这里的第一数据包类型为链接包和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同时计算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相同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对应的缓存队列中,若超过缓存时间,则将接收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相同的第三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并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
2、通过网管客户端401设置预设带宽,并通过网管服务器402发送至自治服务器403,自治服务器403接收网管服务器402发送的第一数据包(透传指令),对透传指令的实际流量进行判断;若实际流量大于流量限值,则将透传指令缓存到与透传指令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同时计算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透传指令缓存到对应的缓存队列中,若超过缓存时间,则将接收的透传指令所需的流量中超过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并向网管服务器发送第二告警信息。
图5是本发明的视联网自治云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新一代视联网的整体网络结构由多个称为自治云的子结构互相连接而成。自治云在互相连接时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从最顶层的自治云开始,每个自治云可以和多个下一层的自治云互相连接,下层的自治云再和更下一层的自治云连接。所有的自治云以这种方式层层连接后就形成了完整的视联网。这种层级结构就是标准的树状结构。每一个自治云就是树中的一个节点,整个视联网就是一棵自治云节点组成的树。
具体地,视联网网上的流量,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信令(单播包)、业务(组播包)、透传,分别对应单播流量、组播流量、透传流量。通常从两个方面来控制视联网内的流量。
一个方面是从分控服务器来说,控制视联网终端的流量,主要是针对单播、组播流量;另一个方面是从主控服务器(自治服务器)来说,主要是控制透传流量。
具体地:
1.从分控服务器来说,控制视联网终端的流量,主要是针对单播、组播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控服务器通常为2K-S6分控服务器或20K-S6分控服务器,可以支持对分控服务器0号端口上收到的网络封包按照包类型分别进行流量控制,包括对每个终端发出的连接包和单播包进行流量控制、对每个终端发出的所有组播包进行流量控制、对非视联网包或未匹配包进行流量控制等。
通过流控可以限制终端发出比所申请的网络带宽大的流量,同时也起到了流量整形作用,可以减轻对后续分控服务器的突发传输压力。
当终端申请业务成功后,业务的实际的码率比申请时发的大,会被流量限制,短时间的突发高流量,会被缓存下来,平滑输出;
当缓存队列缓存满了后,长时间的持续发包,将会被丢弃,终端会收到网管流量超限提示;终端收到告警信息后,会进行流量实时动态调整,减小码率。
具体地,分控服务器上可以创建若干流控队列,根据服务器芯片处理能力不同,支持的队列数目不尽相同,2K-S6分控服务器,支持512队列,编号范围0-511。这512个队列既可以支持单播包缓存,也可以支持组播包缓存,但每个队列如果被指定为单播队列后,将不再接受组播包,反之亦然;每个队列可以支持多个终端的包缓存,实际配置时,将终端号码和队列序号进行关联绑定;同一类队列,终端只可以绑定一次,即一个终端只能绑定一个单播队列里,不可以同时绑定多个单播队列;不同类队列可以含有相同的终端,即一个终端既可以绑定单播队列,也可以绑定组播队列,表示对终端同时进行单播、组播流控;
分控服务器支持总体启用流控功能;支持总体禁用流控,总体禁用相当于全部删除流控队列,解除所有此分控服务器下的终端和队列绑定关系,表示此分控服务器不进行终端流控;分控服务器的流控队列支持动态增删终端。
在分控服务器上预先进行流控参数的控制,具体的设置参数如下:包括由一个基本流控配置和多个流控队列配置组成。
a.基本流控配置包括如下参数:
设备号码:分控服务器的本地设备号码;
使能标记:是否启用流控功能;
b.每个流控队列配置包括如下参数:
队列序号:流控队列的序号;
使能标记:流控队列是否启用;
队列类型:3类流控队列;对哪些包类型进行流控(非视联网包、单播包、组播包);
逻辑端口列表:对哪些下属终端进行流控;
在分控服务器上对队列进行分配,具体的,队列按照包类型可以分为3类,如下所示:
第一类队列控制的是非视联网包。这类队列只能对分控服务器0号口上收到的所有非视联网包统一流控,只有一个队列。
第二类队列控制的是连接包和单播包。这类队列可以对分控服务器0号口上收到的连接包和单播包按照其源逻辑端口地址(表示终端来源,一个分控服务器可以管理255个终端)分别流控,最多有255个队列。
第三类队列控制的是组播包。这类队列可以对分控服务器0号口上收到的组播包按照其发送方的逻辑端口地址分别流控(表示终端来源,一个分控服务器可以管理255个终端),最多有255个队列。
对于某些型号的分控服务器,由于其硬件限制,实际上没有那么多队列。所以只能采取终端共享一个队列的方式实现。此时在流控队列配置中就需要声明一下和该队列对应的多个逻辑端口的信息。
支持流控的分控服务器初始化后,所有流控队列默认都不开启。
网管软件可以随时修改已经注册的分控服务器的上行流控参数。
终端触发流控后,分控服务器会将此情况,以告警形式发送给主控服务器,主控服务器会通知网管,网管服务器进而通过透传协议,通知给终端,终端收到流控告警时,会实时降速。
自治服务器通知网管服务器的告警消息格式如下:队列编号、队列类型、终端号码、额定带宽和实际带宽,具体地:
队列编号,表示队列的唯一标识;
队列类型,单播、组播、非视联包队列;
额定带宽,表示网管软件设置终端端口带宽上限;
实际带宽,表示现在实际的带宽,单位bps;
终端号码,终端的5位本地号码。
网管软件根据终端号码,将超限的包类型、实际带宽透传给终端。
2.从主控服务器(自治服务器)来说,主要是控制透传流量:
自治服务器支持三种透传信令:管理透传、业务透传、会议透传。
透传流控功能是可以在自治服务器上对需要发送的透传类信令进行流量控制,防止透传类信令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透传流控参数用于配置自治服务器的透传流控信息。
透传流控信息包括如下参数:
管理透传带宽:所有管理透传信令的最大带宽;
业务透传带宽:所有业务透传信令的最大带宽;
会议透传带宽:所有会议透传信令的最大带宽;
网管软件可以随时修改自治服务器的透传流控参数。
自治服务器在发送视联侧消息时,根据透传信令,实现3个专用的透传流控发送队列。需要流控的透传消息按照类型进入不同类型进入不同流控队列,然后按照流控参数进行流控。
当透传带宽大于最大带宽时,进行队列缓存限流,短时间的流量高峰进行缓存消峰,持续流量高峰,则进行丢包处理,并同时告知网管软件,网管软件通过网管客户端给出告警提示,请求人工干预。
自治通知网管的告警消息格式如下:队列编号、队列类型、额定带宽、实际带宽。
队列编号,表示队列的唯一标识。队列类型,管理透传、业务透传、会议透传队列。额定带宽,表示网管软件设置的带宽上限。实际带宽,表示现在实际的带宽,单位bp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01、获取模块602、判断模块603、计算模块604和发送模块605,其中: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判断模块603用于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计算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发送模块605用于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604用于:
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604具体用于:
将所述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减去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获得数据包的差值;
将所述缓存队列大小除以所述数据包的差值,获得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其中,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为从所述缓存队列中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出的数据包大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舍弃模块,所述舍弃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缓存时间之后,获取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同一类型;
当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可选地,当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告警模块,所述告警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其中,所述告警信息至少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中的一种;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透传指令,所述透传指令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在所述分控服务器上将多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进行关联绑定;
在同一种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每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只能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进行绑定;
或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在所述自治服务器上建立不同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透传指令缓存队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任意组合方式结合实施本申请不做限定。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7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服务器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获取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若接收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缓存队列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缓存队列中,其中,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并以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这样可以对突增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视联网业务流量突增的问题,做到流量可管理、可控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为:在视联网业务进行中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源设备标识至少包括视联网终端标识或管理服务器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连接包、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以及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包括:
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和所述缓存队列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包括:
将所述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减去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获得数据包的差值;
将所述缓存队列大小除以所述数据包的差值,获得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的缓存时间;
其中,所述从所述缓存队列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大小为从所述缓存队列中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出的数据包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缓存时间之后,获取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同一类型;
当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时,则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接收的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的流量中超过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的部分数据包丢弃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管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所述网管服务器通过透传协议,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设备,其中,所述告警信息至少包括队列编号,队列类型,源设备标识、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至少包括分控服务器和自治服务器,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分控服务器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包括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中的一种;
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包括:
所述自治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类型为透传指令,所述透传指令至少包括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在所述分控服务器上将多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进行关联绑定;
在同一种第一数据包类型的缓存队列中,每个视联网终端的终端号码只能与第一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进行绑定;
预先在所述自治服务器上建立不同的与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透传指令缓存队列。
8.一种数据包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视联网的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为:在视联网业务进行中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
判断模块,用于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需要的实际流量大于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根据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包缓存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对应的缓存队列中,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缓存队列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和所述源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源设备标识至少包括视联网终端标识或管理服务器的标识;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大小,确定将所述缓存队列占满所需要的缓存时间;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缓存时间内,将后续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缓存到所述缓存队列中,并以所述预先申请的流量限值发送所述缓存队列中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类型为同一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连接包、单播包、组播包或非视联网包,以及管理透传指令、业务透传指令、会议透传指令。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CN202010197842.6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55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842.6A CN111555974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842.6A CN111555974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5974A CN111555974A (zh) 2020-08-18
CN111555974B true CN111555974B (zh) 2023-05-02

Family

ID=7200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7842.6A Active CN111555974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59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1487A (zh) * 2020-10-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83635B (zh) * 2020-11-24 2024-05-2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联网网络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23169A (zh) * 2021-10-11 2022-01-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过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5633197A (zh) * 2022-09-15 2023-01-20 海南乾唐视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分流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016370B (zh) * 2022-12-27 2024-01-30 北京铭海博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率优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7047A1 (en) * 2012-02-13 2013-08-14 Juniper Networks, Inc. Flow cache mechanism for performing packet flow lookups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7566206A (zh) * 2017-08-04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86649A (zh) * 2019-03-19 2019-08-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流量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1240B1 (ko) * 2007-03-02 2014-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라우터 및 그 라우터에서 큐 처리방법
US8700726B2 (en) * 2009-12-15 2014-04-15 Symantec Corporation Storage repl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377631B (zh) * 2010-08-06 2015-08-05 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5281981B (zh) * 2015-11-04 2019-04-0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的数据流量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7135088B (zh) * 2016-02-29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云计算系统中处理日志的方法和装置
US10313209B2 (en) * 2016-12-30 2019-06-04 Arbor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sample a large data set of network traffic records
CN110830382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通信设备以及交换电路
CN109831508B (zh) * 2019-02-15 2021-11-1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7047A1 (en) * 2012-02-13 2013-08-14 Juniper Networks, Inc. Flow cache mechanism for performing packet flow lookups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7566206A (zh) * 2017-08-04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86649A (zh) * 2019-03-19 2019-08-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流量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xin Yuan ; Lei Liu ; Wenli Fei ; Li Chen ; Baichao Chen ; Bo Chen.Hybrid Electromagnetic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A Novel Flexib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Control Power Flow.《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18,全文. *
刘金锁 ; 孙信军 ; 李洋 ; 冯宝 ; 高凯强.电力通信中基于动态阈值的流量控制机制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全文. *
林楠 ; 梁义维 ; 武兵 ; .多优先级需求下的路由器缓存管理.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第2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5974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974B (zh)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91614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调取监控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19119B (zh) 基于视联网的带宽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10581B (zh) 一种软件菜单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WO2020011152A1 (zh) Pfcp连接处理方法、装置、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455641B2 (en) Protocol data unit management
CN111478793B (zh) 一种业务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155293A1 (zh) 一种推流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3297560A (zh) 一种数据流分类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8243035A (zh) Dcn报文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7493244A (zh) 一种纵向堆叠系统的数据转发端口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003500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90238949A1 (en) Multicast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ler
CN111049752A (zh) 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357283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786620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에서 서브넷을 지원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9088823B (zh) 一种实现终端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63739B (zh) 一种基于光业务单元的业务应用方法及装置
CN11357286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92402A1 (zh) 一种调整IPv6隧道最大传输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8730B (zh) 一种协议转换设备的订阅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2488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28922B (zh) 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740287B (zh) 一种自治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