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2136B -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2136B
CN111542136B CN202010463047.7A CN202010463047A CN111542136B CN 111542136 B CN111542136 B CN 111542136B CN 202010463047 A CN202010463047 A CN 202010463047A CN 111542136 B CN111542136 B CN 111542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resistor
pin
normally open
ope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30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2136A (zh
Inventor
周天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da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4630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2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52Domestic applications
    • H05B1/0272For heating of fabr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6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电热毯分为若干个加热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设置带有压力检测电路的加热丝以及控制电路,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设定值,则认为没有人躺在上面,该区域的加热丝Rf1不会得电工作;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且保持一段时间以上,则认为有人躺在上面,该区域的加热丝Rf1将以全功率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则转为半功率进行保温,以节省电能;此外不同重量的人睡在电热毯上,电热毯升温的速度不一样,重量越大,电热毯的升温速度越快,本发明能够根据压力信号对电热毯实现分区域、分重量加热,且加热温度可进行自动控制,使用方便,节约电能。

Description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电热毯,具体是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属于电热毯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热毯,又名电褥,是一种接触式电暖器具,它将特制的、绝缘性能达到标准的软索式电热元件呈盘蛇状织入或缝入毛毯里,通电时即发出热量;主要用于人们睡眠时提高被窝里的温度来达到取暖目的,还可用于被褥的去潮除湿。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老年人喜欢使用电热毯进行取暖。传统的电热毯都是采用均匀布线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些地方人的身体基本很少接触,这时如果该区域仍然发热,就有点浪费电了;而人身体接触多的区域如果采用均匀布线法,则显得热量不足了,此外,电热毯虽然有温度调节开关,但是一旦开启,就会按照加热功率一致进行加热,这样会导致使用高温档时,被窝温度太高;使用低温档时,被窝温度迟迟上不来;如果采用先用高温档,过一段时间再使用低温档,使用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能够根据压力信号对电热毯实现分区域、分重量加热,且加热温度可进行自动控制,使用方便,节约电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包括分为若干个加热区域的电热毯,在每个加热区域均设置带有压力检测电路的加热丝以及与压力检测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及控制电路具体包括电阻R1~R18、电位器RP1~RP6、电解电容C1~C2、电容C3~C5、电解电容C6、电容C7~C10、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5、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加热丝Rf1、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变压器B、整流堆UR、应变片Rt1~Rt2;
220V输入电压的火线L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加热丝Rf1后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一电极T1,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门极G串联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后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与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并联后连接在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两端,220V输入电压的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二电极T2、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
变压器B的第一输出线圈B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并联在电阻R17的两端,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的一端、应变片Rt1的一端,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电阻R2的一端、应变片Rt2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串联电容C3后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应变片Rt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电阻R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应变片Rt2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电阻R1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1脚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位器RP6的滑动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4脚、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本发明为了突出不同重量的人睡在电热毯上,电热毯温升的速度不一样,将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设置为小于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设置为小于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
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且保持一段时间以上,则认为有人躺在上面,该区域的加热丝Rf1将以全功率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则该区域的加热丝Rf1转为半功率进行保温,以节省电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型号为7805;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型号为PC6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极管BG1~BG5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二极管D1~D5的型号为IN414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应变片Rt1、Rt2的型号为BX120-02AA,阻值为120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双向可控硅VS的型号为TLC336A,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的型号为DB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继电器J1~J5的型号为JRX-20F。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变压器B中输入线圈B1与第一输出线圈B2的关系为B1:B2=220:8,输入线圈B1与第二输出线圈B3的关系为B1:B3= 22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电热毯分为若干个独立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都有压力检测电路和加热丝Rf1,如果某个加热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设定值,则认为没有人躺在上面,该加热区域的加热丝Rf1不会得电工作;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且保持一段时间以上,则认为有人躺在上面,该加热区域的加热丝Rf1将以全功率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则转为半功率进行保温,以节省电能;此外不同重量的人睡在电热毯上,电热毯升温的速度不一样,重量越大,电热毯的升温速度越快,本发明能够根据压力信号对电热毯实现分区域、分重量加热,且加热温度可进行自动控制,使用方便,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包括分为若干个加热区域的电热毯,若干个加热区域比如可以划分为:头部(对应图1中的标号1)、肩部(对应图1中的标号2)、后背(对应图1中的标号3)、左右胳膊(对应图1中的标号4或5)、腰部、大腿、小腿和脚部等区域(在图中未标出),并在每个加热区域均设置带有压力检测电路的加热丝以及与压力检测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
如图2所示,压力检测电路及控制电路具体包括电阻R1~R18、电位器RP1~RP6、电解电容C1~C2、电容C3~C5、电解电容C6、电容C7~C10、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5、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加热丝Rf1、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变压器B、整流堆UR、应变片Rt1~Rt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型号为7805;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型号为PC616,三极管BG1~BG5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二极管D1~D5的型号为IN4148,应变片Rt1、Rt2的型号为BX120-02AA,阻值为120Ω,双向可控硅VS的型号为TLC336A,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的型号为DB3,继电器J1~J5的型号为JRX-20F,变压器B中输入线圈B1与第一输出线圈B2的关系为B1:B2=220:8,输入线圈B1与第二输出线圈B3的关系为B1:B3= 220:12。
220V输入电压的火线L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加热丝Rf1后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一电极T1,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门极G串联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后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与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并联后连接在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两端,220V输入电压的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二电极T2、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
变压器B的第一输出线圈B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并联在电阻R17的两端,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的一端、应变片Rt1的一端,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电阻R2的一端、应变片Rt2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串联电容C3后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应变片Rt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电阻R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应变片Rt2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电阻R1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1脚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位器RP6的滑动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4脚、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本发明为了突出不同重量的人睡在电热毯上,电热毯温升的速度不一样,将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设置为小于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设置为小于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
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且保持一段时间以上,则认为有人躺在上面,该区域的加热丝Rf1将以全功率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则该区域的加热丝Rf1转为半功率进行保温,以节省电能。
图2中这些元件的阻值均是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调整。
工作原理:
本发明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测量压力的弹性元件表面上,当被测压力变化时,弹性元件内部应力变形,这个变形应力使应变片的电阻产生变形,根据所测电阻变化的大小来测量未知压力,为了实现对应变片的温度补偿,因此选择全桥电路作为测量电路,将两片应变片Rt1、Rt2接入电桥,其次,考虑到连线导线分布电容的影响及交流电桥的初始平衡性问题(无称重时电桥输出应为零),应在全桥电路中采取调零电路,电位器RP1和电容C3是用来调零的,当有人睡在电热毯上,应变片Rt1、Rt2的阻值发生变化,导致电桥输出不为零,由于输出的电压比较小,需要经过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内部的A1放大器对其进行放大使之满足后续电路的处理,由于电压还混有高频载波信号,所以通过由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将其滤掉,再经过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内部的A2放大器进行反相放大,得到压力输出信号,此压力信号送至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如果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电压小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电压,则认为压力数值不大,也就是说没有人睡在电热毯的该区域上,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截止,继电器J1不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均断开,加热丝Rf1不得电不工作;
如果有人睡在电热毯的该区域上,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电压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导通,继电器J1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3闭合,电源通过电阻R11给电解电容C6充电,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解电容C6上的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电压)会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4导通,继电器J4得电,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闭合,加热丝Rf1得电工作;刚开始加热丝Rf1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5导通,继电器J5得电吸合,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闭合,电阻R17被短路,电容C7的充电速率变大,双向可控硅VS的导通角增大,加热功率变大,加热丝Rf1以全功率加热;当加热丝Rf1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1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5截止,继电器J5失电,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断开,电阻R16被串入回路,电容C7的充电速率减小,双向可控硅VS的导通角减小,加热丝Rf1的两端电压降低,升温速度变慢,加热丝Rf1以半功率保温,直到加热丝Rf1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加热丝Rf1再以全功率加热,如此循环,电阻R17和电容C8组成阻容吸收回路,以吸收双向可控硅VS在导通和断开时的电压。
如果此时睡在电热毯的上的人重量增加,其压力检测电路的压力值就变大,当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电压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2导通,继电器J2得电,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闭合,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断开,继电器J1不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断开,由于电容C8的容值小于电容C7,因此电路的充电速率加快,双向可控硅VS的导通角增大,加热功率变大,加热丝Rf1的温升速度越快,同理当重量再继续增加,当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电压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3导通,继电器J3得电,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闭合,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断开,继电器J1、J2不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断开,由于电容C9的容值小于电容C8,因此电路的充电速率最快,双向可控硅VS的导通角最大,加热功率最大,加热丝Rf1的温升速度最快。

Claims (10)

1.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包括分为若干个加热区域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加热区域均设置带有压力检测电路的加热丝以及与压力检测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及控制电路具体包括电阻R1~R18、电位器RP1~RP6、电解电容C1~C2、电容C3~C5、电解电容C6、电容C7~C10、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5、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加热丝Rf1、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变压器B、整流堆UR、应变片Rt1~Rt2;
220V输入电压的火线L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加热丝Rf1后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一电极T1,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门极G串联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后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与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并联后连接在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两端,220V输入电压的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线圈B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VS的第二电极T2、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
变压器B的第一输出线圈B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并联在电阻R17的两端,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的一端、应变片Rt1的一端,变压器B的第二输出线圈B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电阻R2的一端、应变片Rt2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串联电容C3后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应变片Rt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电阻R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应变片Rt2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电解电容C6的正极,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4、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4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5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电阻R1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1脚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位器RP6的滑动端,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4脚、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小于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小于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如果某个区域的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且保持一段时间以上,则认为有人躺在上面,该区域的加热丝Rf1将以全功率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则该区域的加热丝Rf1转为半功率进行保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型号为7805;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集成温度传感器IC4的型号为PC6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BG1~BG5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1~D5的型号为IN414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应变片Rt1、Rt2的型号为BX120-02AA,阻值为120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双向可控硅VS的型号为TLC336A,双向触发二极管DIAC的型号为DB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1~J5的型号为JRX-20F。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其特征在于,变压器B中输入线圈B1与第一输出线圈B2的关系为B1:B2=220:8,输入线圈B1与第二输出线圈B3的关系为B1:B3= 220:12。
CN202010463047.7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Active CN111542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047.7A CN11154213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047.7A CN11154213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136A CN111542136A (zh) 2020-08-14
CN111542136B true CN111542136B (zh) 2020-12-01

Family

ID=71978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3047.7A Active CN11154213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2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4257A (zh) * 2021-01-14 2022-07-19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毯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加热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7227B1 (ko) * 2012-11-13 2014-09-02 이충일 외피 분리형 세라믹 온열 카페트
CN104079879A (zh) * 2014-06-30 2014-10-01 苏州固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式温控器视频监控检测装置
US9360518B2 (en) * 2011-10-26 2016-06-07 Sunbeam Products, Inc. Circuit integrity detec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a sensing wire in electrically heated textiles
CN106108532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柳州六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控式电热毯
CN107647716A (zh) * 2017-11-07 2018-02-02 池州学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被子
CN108289342A (zh) * 2017-11-21 2018-07-17 刘少华 全态永不失效的久安电热毯控制器
CN110798909A (zh) * 2019-12-04 2020-02-14 广东莱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型电热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30524A1 (en) * 2013-10-01 2015-08-20 Gerbings, LLC. Thermal-Regulated Apparel and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0518B2 (en) * 2011-10-26 2016-06-07 Sunbeam Products, Inc. Circuit integrity detec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a sensing wire in electrically heated textiles
KR101437227B1 (ko) * 2012-11-13 2014-09-02 이충일 외피 분리형 세라믹 온열 카페트
CN104079879A (zh) * 2014-06-30 2014-10-01 苏州固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式温控器视频监控检测装置
CN106108532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柳州六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控式电热毯
CN107647716A (zh) * 2017-11-07 2018-02-02 池州学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被子
CN108289342A (zh) * 2017-11-21 2018-07-17 刘少华 全态永不失效的久安电热毯控制器
CN110798909A (zh) * 2019-12-04 2020-02-14 广东莱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型电热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136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2136B (zh) 一种分区域、分重量加热的温控电热毯
CN102419606A (zh) 温度可调的电热毯控制器
CN111956027A (zh) 一种用于被褥温度控制的系统
CN109556283B (zh) 一种具有双水箱的电热水器
CN202365426U (zh) 温度可调的电热毯控制器
CN110173455A (zh) 一种投影仪多功能保护器
CN101995890A (zh) 用时基电路制作的电热毯温度控制器
CN205750581U (zh) 一种水暖毯主机电位器温度控制电路
CN207895331U (zh) 羊毛衫加工温控设备
CN201557270U (zh) 超导电热管
CN201119668Y (zh) 电热毯
CN209492077U (zh) 一种节能型平板硫化机
CN201638044U (zh) 低噪声水暖床垫电气控制器
CN107752562A (zh) 一种智能恒温寝具
CN203788480U (zh) 一种有关双向可控硅控制金属陶瓷发热体的电路
CN2636642Y (zh) 自动控温电热服
CN203136334U (zh) 一种基于恒温陶瓷片的电路板集成加热系统
CN209460178U (zh) 一种集热管热损测试平台
CN201337217Y (zh) 安全保健电热毯
CN215498773U (zh) 一种集成启动过载保护功率可调的零功耗冰箱启动器电路
CN213043872U (zh) 一种高温电磁加热装置
CN107656560A (zh) 一种水温控制电路
CN2891566Y (zh) 一种柔性电加热器用的实时温度显示型控制器
CN109611496A (zh) 带有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减振器
CN208819099U (zh) 成本低廉的温度闭环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2

Address after: Room 801, Building 4, No. 9 Jinshagang 1st Road,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ida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 Xiangwang Road, Drum Tower District, X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