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8790A -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8790A
CN111528790A CN202010319009.4A CN202010319009A CN111528790A CN 111528790 A CN111528790 A CN 111528790A CN 202010319009 A CN202010319009 A CN 202010319009A CN 111528790 A CN111528790 A CN 111528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undus
vision
user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90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8790B (zh
Inventor
魏文斌
李洋
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aowei Yuanyu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190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8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8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8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8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8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3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handling medical images, e.g. DICOM, HL7 or PAC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取像装置包括:壳体、聚焦调节组件和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前端壳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前端部和调节连接部;后端壳体套接在前端壳体的调节连接部外侧,后端壳体的侧壁具有调节开口;聚焦调节组件包括螺杆、螺母和两个垫片;螺杆的顶端固定在调节连接部的固定部件上;螺母套接在螺杆上由调节开口中露出;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前端壳体的前端部入射入壳体内,再通过后端壳体的后端面出射;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包括眼底相机,位于前端壳体内,当使用者眼部位于后端壳体的后端面旁,眼底相机通过后端壳体采集使用者眼部或眼底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一方面,人们用眼过度,导致视力随之大幅下降,如近视、远视等,尤其是近视问题。除了预防和缓解以外,患者急需的还是就诊,在医生的诊断下进行合理作息,并进行周期性的重新测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很多人患有基础性疾病,并且由基础性疾病引起的眼底变化也日益严重。
目前,人们大多数进行眼部检查都是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测,这给需要频繁监测视力的人带来不便,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在专业机构进行过确证并处于治疗中的眼部疾病患者来说,只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对日常的视力变化和眼底变化进行监测即可,能够提供方便的视力数据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节约用户大量去往专业机构的时间和精力,为此类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方便通过取像装置进行视力数据获取,并对获取的视力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采集用户眼底图像数据,并对获取的眼底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用户提供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包括:壳体、聚焦调节组件和数码眼底相机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
所述前端壳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前端部和调节连接部,所述调节连接部的内侧具有固定部件;
所述后端壳体套接在所述前端壳体的调节连接部外侧,所述后端壳体的侧壁具有调节开口;
所述聚焦调节组件包括螺杆、螺母和两个垫片;
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调节连接部的固定部件上;
所述螺母和垫片均套接在所述螺杆上,并且所述两个垫片分别位于所述螺母两侧;所述垫片分别与所述后端壳体的调节开口内侧的上下边沿相接,所述螺母由所述调节开口中露出;
调节所述螺母旋转使得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杆上移动,所述螺母通过所述调节开口带动所述后端壳体相对所述前端壳体沿径向移动;
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前端壳体的前端部入射入所述壳体内,再通过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面出射;
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包括眼底相机,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当所述使用者眼部位于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面旁,所述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端壳体采集所述使用者眼部或眼底图像。
优选的,所述取像装置还包括电池组件和通信模块组件;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和充电元件;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面具有充电开口,所述充电元件的端部露出所述充电开口;
所述通信模块组件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且与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电连接;
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眼底相机和所述通信模块组件分别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还包括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和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
所述前端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所述前端壳体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
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的一端由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带动所述眼底相机在所述前端壳体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的一端由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带动所述眼底相机在所述前端壳体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取像装置的结构还包括:前端透视镜和后端透视镜;
所述前端透视镜位于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部,所述后端透视镜位于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部上;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前端透视镜入射入所述壳体内,再通过所述后端透视镜出射;其中,所述前端透视镜为凸透镜;所述后端透视镜为平面镜;
所述前端壳体的所述调节连接部外表面包括刻度标识,标示所述取像装置的高度数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调用第一视力检测值;
根据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提取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
随机生成该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方向标准值;
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的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
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光线从位于所述用户终端旁的取像装置的后端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入射入所述取像装置,后从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透视镜出射;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用户透过所述取像装置观察后输入的第一方向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方向选择指令生成第一方向判断值;
当所述第一方向判断值与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相同时,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其中,所述第二视力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
当所述第一方向判断值与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不同时,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三视力检测值;其中,所述第三视力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
所述用户终端获取系统时间,并根据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第三视力检测值生成视力数据;其中,所述视力数据包括测定时间和视力测定值。
优选的,在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系统时间生成视力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视力检测指令,根据所述视力检指令获取待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待设定参数数据输出参数设置页面;其中,待设定参数包括高度数据、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高度数据生成装置高度数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装置高度数据调用预设显示比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显示比例值;
根据所述显示比例值在显示屏上输出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
优选的,在所述生成视力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数据、所述饮食数据和所述用眼数据生成视力检测记录,并添加在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述视力数据生成视力变化率;
所述用户终端判断所述视力变化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
当所述视力变化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变化率和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保持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其中,所述视力保持提示信息包括视力保持指导信息和饮食指导信息。
当所述视力变化率小于所述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变化率和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预警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其中,所述视力预警提示信息包括视力指导建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用户眼睛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
所述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所述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对所述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特征类型;
所述上位机从系统服务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类型和用户数据在标准眼底数据库中查找标准眼底数据,得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
所述上位机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进行网格化分区对比处理,得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预设变化阶段数据进行判断,得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添加在眼底数据记录列表中;
所述上位机判断所述眼部状况数据是否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当所述眼部状况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所述上位机判断所述眼部状况数据中的第一阶段数据是否大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当所述第一阶段数据大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数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所述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
当所述第一阶段数据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所述用户数据生成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保持提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当所述眼部状况数据不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和所述眼部状况数据生成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所述上位机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所述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所述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优选的,在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用户ID将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系统服务器;
所述系统服务器在用户数据列表中查找所述用户ID,得到用户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更新所述用户数据中的眼部状况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年龄数据、所述性别数据、所述名族数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查找用户数据库,得到第一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治疗记录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体状况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并生成第一匹配率;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匹配率对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进行排序;
所述系统服务器获取前第一数量个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治疗记录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治疗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处理,生成推荐数据;推荐数据至少包括第一治疗方案数据、第一医生信息和第一医院信息;
所述系统服务器将所述推荐数据发送给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推荐数据生成推荐提示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
优选的,在所述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用户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待采集项目数据,并根据所述待采集项目数据生成用户数据采集页面数据,用以输出显示;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生成所述用户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系统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实时采集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生成实时眼底图像数据;
通过所述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所述实时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向所述取像装置发送拍摄指令;
所述取像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拍摄指令采集所述用户的眼底图像,生成所述眼底图像数据。
优选的,所述上位机具体为移动终端、PC或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采用集壳体、聚焦调节组件、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和通信模块组件于一体的便携结构,其能够固定使用者眼部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方便用户进行视力测试,并且可以通过眼底相机获取使用者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并将眼底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组件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极大的节省了使用者监测视力变化和眼底变化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底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的剖面图和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包括:壳体1、聚焦调节组件2、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电池组件4、通信模块组件(图中未示出)、前端透视镜5和后端透视镜6。
壳体1包括前端壳体11和后端壳体12。
前端壳体11包括互相连接的前端部(图中未示出)和调节连接部(图中未示出),调节连接部的内侧具有固定部件7。
前端透视镜5位于前端壳体11的前端部。其中,前端透视镜5为凸透镜或平面透视镜。
前端壳体的调节连接部外表面包括刻度标识(图中未示出),标示取像装置的高度数值。
后端壳体12套接在前端壳体11的调节连接部外侧,后端壳体12的侧壁具有调节开口8。
后端透视镜6位于后端壳体12的后端部上。其中,后端透视镜为平面透视玻璃,或者其他透明度高的常用材质制作的平面透视镜。
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位于前端壳体11的前端部的前端透视镜5入射入壳体1内,再通过位于后端壳体12的后端部上的后端透视镜6出射。也就是说,当使用者需要进行视力检测时,用户终端显示屏上的显示图像置于前端壳体11的前端部,显示图像发出的光透过前端透视镜5射入壳体内,在从后端壳体12的后端透视镜6出射到使用者的眼镜里。此过程就是使用者通过取像装置观察前端的显示图像的过程。
聚焦调节组件2包括螺杆21、螺母22和两个垫片23。螺杆21的顶端固定在调节连接部的固定部件7上。螺母22和垫片23均套接在螺杆21上,并且两个垫片23分别位于螺母21两侧,垫片23分别与后端壳体12的调节开口8内侧的上下边沿相接,螺母22由调节开口8中露出。
调节螺母22旋转使得螺母22在螺杆21上移动,螺母22通过调节开口8带动后端壳体12相对前端壳体11沿径向移动。在调节过程中,实际调节后端壳体12套接在前端壳体11的调节连接部的套接长度,使得取像装置的长度随着调节过程变化,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取像装置的高度。
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包括眼底相机(图中未示出),位于前端壳体11内,当使用者眼部位于后端壳体12后端部的后端透视镜6旁,眼底相机通过位于后端壳体12后端部的后端透视镜6采集使用者眼部或眼底图像。当使用者需要对自己的眼底进行检查的时候,通过从后端部的后端透视镜6看向位于前端透视镜5前的检测光源,此时数码眼底相机通过后端透视镜6捕获使用者的眼部或者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当使用者的待拍摄部位位于后端壳体12的后透视镜6旁时,眼底相机通过位于后端壳体12的后透视镜6采集使用者的待拍摄部位图像,生成待拍摄部位图像数据。其中,使用者的待拍摄部位为身体各部位的皮肤,例如:眼睑部皮肤,脸部皮肤,手部皮肤等其他身体部位的皮肤区域。
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还包括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9和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10。前端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图中未示出)。前端壳体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图中未示出)。
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9的一端由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9带动眼底相机在前端壳体11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10的一端由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10带动眼底相机在前端壳体11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第二侧壁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9和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10调节眼底相机在壳体内部相对壳体侧壁的位置,以调节捕获到的使用者的眼部或者眼底区域。
电池组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图中未示出)和充电元件(图中未示出)。电池组件4位于前端壳体11内。前端壳体11的前端面具有充电开口13,充电元件的端部露出充电开口13。
通信模块组件位于前端壳体11内,且与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电连接。通信模块组件用以将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获取的眼底图像数据或者待拍摄部位图像数据发送给与取像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
电池组件4与眼底相机(图中未示出)和通信模块组件(图中未示出)分别电连接。电池组件4用以为数码眼底相机模组3和通信模块组件供电。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用户终端调用第一视力检测值。
具体的,当用户需要进行视力测试时,在用户终端启动本发明提供的视力测试程序,用户终端读取第一视力检测值。第一视力值为起始视力检测值是用户前一次进行视力测试后得到的视力检测测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户是第一次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数据处理方法,那么在进行首次视力测试时,将起始视力检测值设置为第二预设阈值,也就是视力检测的最小值。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预设阈值为0.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在读取第一视力检测值之前,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视力检测指令,根据视力检指令获取待设定参数,并根据待设定参数数据输出参数设置页面;用户终端根据接收用户输入的高度数据生成装置高度数据。其中,待设定参数包括高度数据、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
用户在参数设置页面的数据采集区域输入相应的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用户通过查看取像装置的刻度标识读取取像装置的高度数据,并在用户终端显示的参数设置页面上的装置高度数据相应的采集区域输入装置的高度数据。
步骤102,根据第一视力检测值,提取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
具体的,视力测定时,每个视力值对应不同大小的视力检测图像数据,第一视力检测值也有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例如第一视力检测值为1.0,那么,用户终端从的存储单元中调取1.0对应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
步骤103,随机生成该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方向标准值。
具体的,在标准视力检测中,每个视力值对应的图像都有4个方向值,包括上、下、左和右。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图像数据随机生成一个方向标准值,即生成第一方向标准值。第一方向标准值与第一图像数据对应。例如,第一方向标准为左,那么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方向是左。
步骤104,用户终端显示第一方向标准值的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
具体的,用户终端根据将第一方向标准值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输出显示为第一显示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用户终端根据装置高度数据调用预设显示比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显示比例值;根据显示比例值在显示屏上输出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其中,预设显示比例计算方法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执行前通过对取像装置的高度进行多次调节,并多次实验数据总结得到的图像显示比例函数,公式如下:
s=kⅹh+B (1)
其中,0<s≤A,A为一个常量,表示用户终端的屏幕宽度值,k≥0为比例系数,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数据处理方法的测试阶段根据多次调整测试方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h为取像装置的高度数据,B为修正常数,在测试阶段对多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后分析得到。
用户终端在输出第一显示图像前读取装置高度数据,根据公式(1)计算出第一图像数据显示的第一图像大小,并根据第一图像大小输出第一显示图像。这样就可以达到用户设置不同的装置高度,输出的第一显示图像的大小与第一视力检测值相对应。
步骤105,第一显示图像的光线从位于用户终端旁的取像装置的后端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入射入取像装置,后从前端壳体的前端透视镜出射。
具体的,用户终端放置于取像装置的前端透视镜前紧贴其前端透视镜的位置,用户的眼镜处于取像装置的后端透视镜的后端处,第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取像装置的后端透视镜出射入用户的眼睛。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取像装置观察到用户终端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
步骤106,用户终端接收用户透过取像装置观察后输入的第一方向选择指令,并根据第一方向选择指令生成第一方向判断值。
具体的,用户通过看到的第一显示图像,观察第一显示图像指示的方向,并在用户终端显示屏的方向选择区域输入观察到的方向指向,方向选择区显示有包括上、下、左和右对应的指示箭头图像,用户可以根据观察得到的方向,选中方向选择区域中相应的指示箭头图像,选中的指示箭头图像即为用户输入第一方向选择指令。例如,当用户看到第一显示图像的方向为左时,在显示屏的方向选择区域点击指向左的指示箭头图像。
用户终端根据选择的指示箭头图像,生成第一方向判断值。例如:用户在方向选择区域点击左的指示箭头图像,那么用户终端生成的第一方向判断值就为左。
步骤107,用户终端判断第一方向判断值与第一方向标准值是否相同。
具体的,当第一方向判断值与第一方向标准值相同时,说明用户可以看清楚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此时执行步骤108。当第一方向判断值与第一方向标准值不同时,说明用户不能看清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执行步骤111。
步骤108,用户终端判断第一视力检测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为最大的视力检测值设置上限,其上限为第一预设阈值,用户终端判断第一视力检测值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阈值为2.0。
当第一视力检测值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109。当第一视力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110。
步骤109,用户终端确定第一预设阈值为视力检测测定值。
具体的,在确定视力检测测定值后,用户终端继续执行步骤112。
步骤,110,用户终端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
其中,第二视力检测值大于第一视力检测值。
具体的,在标准视力检测方法中,视力越好对应的视力检测值越大,用户可以看清楚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第一图显示图像,说明用户的视力比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视力更好。此时,用户终端调用比第一视力检测值大一级别的第二视力检测值。例如:第一视力检测值为1.0,第二视力检测值为1.2。在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后,用户终端对第二视力检测值继续执行步骤102及之后的步骤。
步骤111,用户终端调用第三视力检测值,并确定第三视力检测值为视力检测测定值。
其中,第三视力检测值小于第一视力检测值。
具体的,用户不能看清楚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说明用户的视力值不能达到第一视力检测值。此时,用户终端调用比第一视力检测值小一级别的第三视力检测值。例如:第一视力检测值为1.0,则,第二视力检测值为0.8。由于本发明的视力数据处理方法是连续的检测处理过程,在步骤101中调用第一视力检测值进行视力检测时,说明用户已经通过了视力检测值为第三视力检测值的视力检测,即用户可以清楚第三视力检测值对应的第三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输出的第三显示图像。因此,用户终端确定第三视力检测值为视力检测测定值,继续执行步骤112。
步骤112,用户终端获取系统时间,并根据系统时间和视力检测测定值生成视力数据。
其中,视力数据包括测定时间和视力测定值。
具体的,用户终端获取当前的系统时间,作为用户进行视力测试的时间,并根据视力检测测定值生成视力数据,在用户终端显示屏进行输出。例如:当前的系统时间为2020年2月20日,15:08,视力检测测定值为0.8,那么生成的视力数据包括视力检测时间:2020年2月20日,15:08,视力测定值:0.8。
步骤113,用户终端根据视力数据、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生成视力检测记录,并添加在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
具体的,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饮食数据、用眼数据和经步骤112得到的视力数据生成视力检测记录,并将视力检测记录保存在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
步骤114,用户终端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视力数据生成视力变化率。
具体的,预设时间间隔为进行统计分析的频率大小,预设时间范围对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的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视力检测记录的时间范围进行限定。在对多个视力检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后,根据每个视力检测记录中视力数据的视力检测时间和视力测定值生成视力变化率。其中,视力变化率包括多个,其视力变化率的个数与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视力检测记录条数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预设时间间隔为5天,预设时间范围为15天,那么用户终端每5天统计一次统计时间前15天的视力检测记录,。对15天内的每个视力检测记录中的视力数据进行分析,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15天内的检测记录有10条,那么将会生成9个第一视力变化率,确定最大的第一视力表化率为视力变化率。
步骤115,用户终端判断视力变化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
具体的,用户终端通过判断视力变化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来判断用户的实力变化情况,当视力变化率大于等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说明用户的视力变好了或者保持,此时执行步骤116,当视力变化率小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说明用户的视力在减弱,执行步骤117。
步骤116,用户终端根据视力变化率和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保持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
其中,视力保持提示信息包括视力保持指导信息和饮食指导信息。
具体的,用户终端对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视力保持提示信息。例如:饮食数据中包括多种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那么生成的视力保持提示信息中包括其视力变好可能与最近吃的食物有关。用眼数据包括用户卫生的数据,比如用眼时间长度,是否做眼保健操等数据。如果用眼数据包括按照规律时间做眼保健操了,那么生成的视力保持提示信息中包括用眼卫生良好的指导意见。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视力保持提示信息为“您最近15天内视力有所改善,这跟您最近使用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多和您最近保持了良好的用眼卫生有关,请注意保持”。
步骤117,用户终端根据视力变化率和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预警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
其中,用视力预警提示信息包括视力指导建议。
具体的,用户终端对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视力预警提示信息。例如:饮食数据中较少记录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大多为油炸食品,那么生成的视力预警提示信息中包括其视力下降可能与最近吃的食物有关。用眼数据包括用户卫生的数据,比如用眼时间很长,没有做眼保健操的记录数据等。那么生成的视力预警提示信息中包括视力下降的警示意见。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指导提示信息为“注意,您最近15天内视力下降较快,这跟您较少使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您最近过度用眼,未常做眼保健操有关,请您注意用眼卫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常做眼保健操,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改善您的视力”。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底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所述,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201,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位于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
具体的,用户通过取像装置的后端透视镜看置于用户前端壳体的前端透视镜前的检测光源,眼底相机的镜头对准用户置于后端透视镜后的眼部,对用户的眼底进行拍摄,生成眼底图像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中,眼底图像数据的生成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生成:
首先,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实时采集用户位于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生成实时眼底图像数据。在此步骤中,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实时采集眼底图像,每采集一帧图像就生成一帧实时眼底图像数据。
其次,通过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实时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眼底相机连续采集实时眼底图像数据,采集到的每一帧实施眼底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组件实时的发送给上位机。
再次,上位机向取像装置发送拍摄指令。上位机在显示屏上实时的显示接收到的实时眼底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眼底图像,用户根据上位机显示的实时眼底图像数据观察眼底状态,调整眼睛与取像装置后端透视镜的位置,使得上位机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实时图像数据随着着调整改变,并在查看到清晰的实时眼底图像时,在上位机上输入拍摄指令,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拍摄指令发送给取像装置。
最后,取像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拍摄指令采集用户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取像装置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采集一帧用户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在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用户位于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之前,用户需要进行眼底检测时,在上位机上输入用户数据采集指令,上位机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待采集项目数据,并根据待采集项目数据生成用户数据采集页面数据,用以输出显示;上位机根据用户输入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生成用户数据并发送给系统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通过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采集眼底图像前,已经建立好了取像装置与上位机的通信连接,且用户已经在上位机进行了登录操作,也就是说上位机已经获得了用户ID,且建立了取像装置与用户ID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位机包括:移动终端、PC或服务器。
步骤202,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步骤203,上位机对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特征类型。
具体的,上位机调用预置的训练好的眼底机器学习模型对接收到的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一特征类型。其中,第一特征数据包括黄斑区域图像数据、视盘区域图像数据和黄斑视盘联合区域图像数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其对应的第一特征类型为黄斑、视盘和黄斑视盘联合。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机器学习模型是利用已知特征区域所在位置的样本图像进行训练得到的。例如可以由人工或其他自动识别方法对眼底图像进行识别和标记,并将其作为样本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定的眼底识别机器学习模型主要是通过在机器学习模型下输入大量眼底图像数据对其进行训练,生成的特定的眼底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特定的眼底识别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眼底图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同时输出眼底识别的特征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眼底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的标记的内容可以是黄斑区域、视盘区域和黄斑视盘联合区域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对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学习以改变内部参数,终将可以从未做标记的眼底图像中自动标记出某一种或多种特征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上位机调用预置的训练好的眼底机器学习模型对接收到的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的第一特征图像数据为黄斑区域特征数据,得到的第一特征类型为黄斑。
步骤204,上位机从系统服务器中获取用户数据。
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获取用户ID,并根据用户ID生成用户数据获取指令发送给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获取指令在用户数据库中查找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将查找得到的第一用户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步骤205,上位机根据第一特征类型和用户数据在标准眼底数据库中查找标准眼底数据,得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根据识别得到的第一特征类型和用户数据中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和民族数据在标准眼底数据库中查找标准眼底数据,得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也就是说,查找得到的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与用户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和民族数据相匹配。例如,年龄数据为50岁,性别数据为男性,民族数据为汉族,那么查找到的第一标准特征图像为50岁的汉族男性对应的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
步骤206,上位机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进行网格化分区对比处理,得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按照网格化进行分区比对。其中,每个网格区域的大小为固定mⅹm像素。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的对应的每个网格进行一一比对,分析得出第一特征图像数据中与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中存在差异的网格区域。例如:将第一特征图像数据与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按照4ⅹ4的网格大小进行对比,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按都被划分成t个网格,再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的相对应每个网格进行一一比对,结果出现第一特征图像数据中有n个网格图像数据与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中对应的网格图像处在差异,上位机对存在差异的网格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比对,得到具体差异的分类,生成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其中,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包括:黄斑异物、黄斑出血、视盘区异物、视频区血点等。上位机对差异的比率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选计算公式如下:
p=n÷tⅹ100% (2)
其中,0≤p≤1,为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为0≤n≤t为进行网格化比对后出现差异的网格数,t>0为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按照网格区域划分后得到的网格数的总数量。
步骤207,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预设变化阶段数据进行判断,得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保存有第一预设变化阶段数据,是对眼底变化的程度对眼底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后生成的阶段划分数据,其中,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眼底辩护比率值范围,例如:第一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0<p≤10%,第二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10%<p≤20%,第三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20%<p≤30%,第四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30%<p≤40%,第五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40%<p≤50%,第六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50%<p≤60%,第七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60%<p≤70%,第八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70%<p≤80%,第九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80%<p≤90%,第十阶段对应的比率值p为90%<p≤100%,一共划分出10个眼底变化阶段。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划分范围区间对眼底变化程度进行阶段划分。本发明实施列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为37,那么上位机通过判断得出第一眼地变化阶段数据为第四阶段。
步骤208,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添加在眼底数据记录列表中。
具体的,眼底数据记录列表保存有用户每次进行眼底数据测量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为黄斑出血,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为第4阶段,上位机生成的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包括眼底变化类型为黄斑出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为4。上位机将第一眼底变化数据添加在眼底数据记录列表中。
步骤209,上位机判断眼部状况数据是否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将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与用户信息中的眼部状况数据进行比对,判断眼部状况数据中是否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当眼部状况数据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说明用户在进行本次眼底测试之前已经发生了第一眼底变化类型对应的眼底变化,此时执行步骤210,当眼部状况数据不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说明用户之前没有发生过第一眼底变化类型相应的眼底变化,此次检测出来的眼底变化为新增的眼底变化类型,此时执行步骤213。
步骤210,上位机判断眼部状况数据中的第一阶段数据是否大于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具体的,眼部状况数据中保存有用户的眼底变化数据,在每次用户进行眼底变化测试后都对眼部状况数据进行更新。由于用户之前已经发生了第一眼底变化类型对应的眼底变化,此时对本次检测得到的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与之前的第一阶段数据进行比对,目的是确定眼底变化的程度是否加重了。当第一阶段数据大于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说明用户的眼底变化程度加重了,此时执行步骤211;当第一阶段数据小于等于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说明用户的眼底变化程度没有加重,此时执行步骤212。
步骤211,上位机根据第一阶段数据、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其中,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
具体的,上位机通过大数据比对的方式,对用户数据中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分析,查看用户是否患有影响眼底健康的基础代谢类疾病,例如:糖尿病。通过对用户的饮食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用户第一眼底变化类型对应的眼底变化程度加重的原因是否为饮食结构变化引起。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上位机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得到,用户患有糖尿病,并且最近的饮食中包含大量的高糖食品,那么可以确定用户的眼底变化程度加重是由于用户最近的饮食结果不合理造成的。通过对用药数据进行分析,查看用户的用药是否合理。上位机基于对用户以上信息的分析后确定用户眼底变化程度加深的原因,并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为:“注意:您最近的黄斑出血加重了,请合理调整饮食,多吃蔬菜,适当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每天按时服药。”
步骤212,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用户数据生成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其中,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保持提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具体的,上位机对用户数据中的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对用户的眼底变化程度控制在第一眼地变化阶段进行提示,并生成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为:“您的眼底变化控制的不错,请继续保持,每天按时服药。”
步骤213,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和眼部状况数据生成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其中,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具体的,由于是新增加的眼底变化类型,上位机根据眼部状况数据生成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为“注意:您出现了新增的眼底变化数据,请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饮食习惯,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
步骤214,上位机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具体的,上位机通过显示屏输出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者上位机通过语音输出单元播报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者上位机通过显示屏输出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同时通过语音输出单元播报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在生成眼底变化数据之后,还会将眼底数据发送给系统服务器,由系统服务器对眼底数据进行分析,并向用户返回推荐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上位机根据用户ID将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发送给系统服务器。
步骤302,系统服务器在用户数据列表中查找用户ID,得到用户数据。
具体的,用户数据列表保存有各用户通过上位机发送的用户数据,系统服务器根据用户ID在用户数据列表中查找得到对应的用户数据。
步骤303,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眼底变化数据更新用户数据中的眼部状况数据。
具体的,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在用户数据中的眼部状况数据中查找,确定眼部状况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如果存在,那么将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对应的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更新为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如果不存在,那么将第一眼底变化数据添加在眼部状况数据中。
步骤304,系统服务器根据年龄数据、性别数据、名族数据、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查找用户数据库,得到第一用户数据。
具体的,系统服务器根据年龄数据、性别数据、名族数据、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在用户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与用户年龄相同,性别相同,名族相同,并且眼部状况数据中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的发生与用户相似眼底变化的用户数据,得到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治疗记录数据。
步骤305,系统服务器根据身体状况数据和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并生成第一匹配率。
具体的,系统服务器根据用户数据中的身体状况数据和第一用户数据中的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匹配,比如,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如果第一身体状况数据中包括高血脂、甲状腺结节,那么用户可以使用预设的匹配率计算方法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与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出用户与第一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的第一匹配率为0,如果第一身体状况数据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结节,那么用户可以将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与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出用户与第一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的第一匹配率为75%。系统服务器使用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与所有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得到每个第一身体状况数据与用户的第一匹配率。
步骤306,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匹配率对第一用户数据进行排序。
具体的,系统服务器对多个第一用户数据进行排序,排序基于第一匹配率,按照第一匹配率降序的排序方式进行。
步骤307,系统服务器获取前第一数量个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治疗记录数据。
具体的,第一数量为系统服务器推荐的个数,本发明实施例中为3。系统服务器获取排序前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治疗记录数据。其中,第一治疗记录数据包括第一治疗方案数据、第一医院信息、第一用药信息、第一医生信息等。
步骤308,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治疗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处理,生成推荐数据。
具体的,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数量个第一治疗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得到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生成推荐数据。其中,推荐数据至少包括第一治疗方案数据、第一医生信息和第一医院信息。
步骤309,系统服务器将推荐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步骤310,上位机根据第一治疗方案数据生成推荐提示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
具体的,上位机根据推荐数据生成的推荐提示信息为“系统建议您进行眼底变化就诊,你可以前往第一某某医院,挂某某医生的眼科号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咨询。”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系统服务器调用预设的紫薇看疾病模块对接收到的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和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紫薇看疾病模块根据用户信息的信息分析用户发生眼底变化的原因,从紫薇看疾病的方面对用户的眼底变化进行一个预测,并生成紫薇看病预测信息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以通知信息的方式在显示屏上展示紫薇看病预测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紫薇看病预测信息可以是“您的白内障跟您患糖尿病相关,视‘廉贞天相’”。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取像装置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拍摄,对用户的皮肤进行特征分析。其实现步骤具体包括:
首先,获取使用者拍摄的皮肤图像数据,将皮肤图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其次,上位机基于皮肤特征数据库对皮肤图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得到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皮肤类型数据。其中,皮肤特征数据库中保存有各种皮肤病灶对应的特征数据,例如白癜风对应的白癜风特征数据,湿疹对应的湿疹特征数据等。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子中,上位机对皮肤图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后,得到的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为从皮肤图像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第一湿疹特征数据。
然后,上位机将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皮肤类型数据发送给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名族数据等用户信息在用户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与用户年龄相同,性别相同,名族相同,且与第一皮肤类型对应的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其中,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为多个与第一皮肤类型对应标准皮肤特征数据,例如,第一皮肤类型数据为湿疹,那么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包括与湿疹对应的不同级别的多个标准湿疹特征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第一皮肤类型数据为湿疹,根据严重程度将湿疹分为5个级别,第一级别对应第一标准湿疹特征数据,第二级别对应第二标准湿疹特征数据,第三级别对应第三标准湿疹特征数据,第四级别对应标准湿疹特征数据,第五级别对应第五标准湿疹特征数据。
最后,系统服务器将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与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中的不同等级对应的多个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对应的皮肤病灶级别。例如,将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与多个不同级别的标准湿疹特征数据对比后,确定第一皮肤特征图像数据与第三标准湿疹特征数据相近,那么确定的皮肤病灶级别就为第三级别。之后,系统服务器将皮肤病灶级别、第一皮肤类型和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皮肤病灶级别、第一皮肤类型和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生成用户皮肤提示信息,并通过语音或者显示屏输出。例如:用户皮肤提示信息为“请注意:您的皮肤发生了轻微湿疹变化,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其中,显示屏显示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标准皮肤特征数据对应的标准图像,用户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自身皮肤的情况,再与标准图像进行比对,在对比后确定是否需要去往医院就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采用集壳体、聚焦调节组件、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和通信模块组件于一体的便携结构,其能够固定使用者眼部与用户终端距离,方便用户进行视力测试,并且可以通过眼底相机获取使用者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并将眼底图像数据通过通信模块组件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极大的节省了使用者监测视力变化和眼底变化的时间和精力。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包括:壳体、聚焦调节组件和数码眼底相机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
所述前端壳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前端部和调节连接部,所述调节连接部的内侧具有固定部件;
所述后端壳体套接在所述前端壳体的调节连接部外侧,所述后端壳体的侧壁具有调节开口;
所述聚焦调节组件包括螺杆、螺母和两个垫片;
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调节连接部的固定部件上;
所述螺母和垫片均套接在所述螺杆上,并且所述两个垫片分别位于所述螺母两侧;所述垫片分别与所述后端壳体的调节开口内侧的上下边沿相接,所述螺母由所述调节开口中露出;
调节所述螺母旋转使得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杆上移动,所述螺母通过所述调节开口带动所述后端壳体相对所述前端壳体沿径向移动;
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前端壳体的前端部入射入所述壳体内,再通过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面出射;
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包括眼底相机,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当所述使用者眼部位于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面旁,所述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端壳体采集所述使用者眼部或眼底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还包括电池组件和通信模块组件;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和充电元件;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面具有充电开口,所述充电元件的端部露出所述充电开口;
所述通信模块组件位于所述前端壳体内,且与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电连接;
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眼底相机和所述通信模块组件分别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眼底相机模组还包括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和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
所述前端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所述前端壳体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
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的一端由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调节器带动所述眼底相机在所述前端壳体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的一端由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开口伸出,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调节器带动所述眼底相机在所述前端壳体内做垂直于径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的结构还包括:前端透视镜和后端透视镜;
所述前端透视镜位于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部,所述后端透视镜位于所述后端壳体的后端部上;用户终端所显示图像的光线通过前端透视镜入射入所述壳体内,再通过所述后端透视镜出射;其中,所述前端透视镜为凸透镜;所述后端透视镜为平面镜;
所述前端壳体的所述调节连接部外表面包括刻度标识,标示所述取像装置的高度数值。
5.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取像装置的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调用第一视力检测值;
根据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提取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对应的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
随机生成该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方向标准值;
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的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
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光线从位于所述用户终端旁的取像装置的后端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入射入所述取像装置,后从所述前端壳体的前端透视镜出射;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用户透过所述取像装置观察后输入的第一方向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方向选择指令生成第一方向判断值;
当所述第一方向判断值与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相同时,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其中,所述第二视力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
当所述第一方向判断值与所述第一方向标准值不同时,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三视力检测值;其中,所述第三视力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
所述用户终端获取系统时间,并根据所述系统时间和所述第三视力检测值生成视力数据;其中,所述视力数据包括测定时间和视力测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调用第二视力检测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视力检测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系统时间生成视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视力检测指令,根据所述视力检指令获取待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待设定参数数据输出参数设置页面;其中,待设定参数包括高度数据、饮食数据和用眼数据;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高度数据生成装置高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装置高度数据调用预设显示比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显示比例值;
根据所述显示比例值在显示屏上输出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视力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数据、所述饮食数据和所述用眼数据生成视力检测记录,并添加在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视力检测记录列表中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述视力数据生成视力变化率;
所述用户终端判断所述视力变化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
当所述视力变化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变化率和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保持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其中,所述视力保持提示信息包括视力保持指导信息和饮食指导信息。
当所述视力变化率小于所述预设视力变化率阈值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视力变化率和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多个视力检测记录生成视力预警提示信息,用以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其中,所述视力预警提示信息包括视力指导建议。
10.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取像装置的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用户眼睛的眼底图像,生成眼底图像数据;
所述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所述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对所述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第一特征类型;
所述上位机从系统服务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类型和用户数据在标准眼底数据库中查找标准眼底数据,得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
所述上位机对第一特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标准特征图像数据进行网格化分区对比处理,得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比率值和第一预设变化阶段数据进行判断,得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添加在眼底数据记录列表中;
所述上位机判断所述眼部状况数据是否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
当所述眼部状况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所述上位机判断所述眼部状况数据中的第一阶段数据是否大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
当所述第一阶段数据大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数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所述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
当所述第一阶段数据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所述用户数据生成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保持提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当所述眼部状况数据不包括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时,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和所述眼部状况数据生成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其中,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包括眼底变化警示信息、饮食建议数据;
所述上位机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所述第二眼底变化提示信息或所述第三眼底变化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生成第一眼底变化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用户ID将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系统服务器;
所述系统服务器在用户数据列表中查找所述用户ID,得到用户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数据更新所述用户数据中的眼部状况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年龄数据、所述性别数据、所述名族数据、所述第一眼底变化类型数据和所述第一眼底变化阶段数据查找用户数据库,得到第一用户数据;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包括治疗记录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体状况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身体状况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并生成第一匹配率;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匹配率对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进行排序;
所述系统服务器获取前第一数量个第一用户数据对应的第一治疗记录数据;
所述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治疗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处理,生成推荐数据;推荐数据至少包括第一治疗方案数据、第一医生信息和第一医院信息;
所述系统服务器将所述推荐数据发送给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推荐数据生成推荐提示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和/或语音输出单元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采集用户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待采集项目数据,并根据所述待采集项目数据生成用户数据采集页面数据,用以输出显示;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年龄数据、性别数据、民族数据、眼部状况数据、身体状况数据、用药数据和饮食数据生成所述用户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系统服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取像装置的眼底相机通过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透视镜实时采集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后端透视镜旁的眼底图像,生成实时眼底图像数据;
通过所述取像装置的通信模块组件将所述实时眼底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向所述取像装置发送拍摄指令;
所述取像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拍摄指令采集所述用户的眼底图像,生成所述眼底图像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眼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体为移动终端、PC或服务器。
CN202010319009.4A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1528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009.4A CN111528790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9009.4A CN111528790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8790A true CN111528790A (zh) 2020-08-14
CN111528790B CN111528790B (zh) 2023-08-04

Family

ID=7197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9009.4A Active CN111528790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879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7672A (ja) * 2000-07-10 2002-01-22 Canon Inc 検眼装置
CN102846305A (zh) * 2012-10-15 2013-01-0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检查视力的手持设备及方法
CN206462971U (zh) * 2016-11-11 2017-09-05 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眼底照相机电路系统
WO2018215855A1 (en) * 2017-05-23 2018-11-29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utomated fundus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laucoma prescreening
CN108992037A (zh) * 2018-09-01 2018-12-14 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图像引导和激光共焦扫描的眼底相机
CN109620124A (zh) * 2019-01-28 2019-04-16 合肥华科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校园视力监测系统
CN109949943A (zh) * 2017-11-25 2019-06-28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眼底相机的中医治未病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9198771U (zh) * 2019-01-16 2019-08-0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支持WebGL的虚拟现实眼镜调焦机构
CN110151120A (zh) * 2019-07-01 2019-08-23 武汉真元生物数据有限公司 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826671U (zh) * 2019-02-26 2019-12-24 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拍式眼底相机
CN110875092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福州依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眼底筛查的健康大数据服务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7672A (ja) * 2000-07-10 2002-01-22 Canon Inc 検眼装置
CN102846305A (zh) * 2012-10-15 2013-01-0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检查视力的手持设备及方法
CN206462971U (zh) * 2016-11-11 2017-09-05 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眼底照相机电路系统
WO2018215855A1 (en) * 2017-05-23 2018-11-29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utomated fundus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laucoma prescreening
CN109949943A (zh) * 2017-11-25 2019-06-28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眼底相机的中医治未病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0875092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福州依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眼底筛查的健康大数据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08992037A (zh) * 2018-09-01 2018-12-14 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图像引导和激光共焦扫描的眼底相机
CN209198771U (zh) * 2019-01-16 2019-08-0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支持WebGL的虚拟现实眼镜调焦机构
CN109620124A (zh) * 2019-01-28 2019-04-16 合肥华科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校园视力监测系统
CN209826671U (zh) * 2019-02-26 2019-12-24 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拍式眼底相机
CN110151120A (zh) * 2019-07-01 2019-08-23 武汉真元生物数据有限公司 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8790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385433B2 (en) Digital visual acuity eye examination for remote physician assessment
Zhang et al. Automatic cataract detection and grading using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Garway-Heath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in early glaucoma
WO2018201633A1 (zh) 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系统
KR101785255B1 (ko) 형상 구별 시력 평가 및 추적 시스템
CN110801237A (zh) 一种基于眼动和脑电特征的认知能力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US20210391056A1 (en) Health big data service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remote fundus screening
CN109528155B (zh) 一种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智能筛查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Abdel-Ghafar et al. Progress towards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ptic disc in glaucoma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US6669651B1 (en) Non-invasive brain function examination
Abdel-Ghafar et al.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optic disk in glaucoma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Zeimer et al. A fundus camera dedicated to the screening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primary-care physician’s office
US20210259546A1 (en) Portable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otential cases of diabetic macular oedema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inheiro et al. Pupillary light reflex as a diagnostic aid from computational viewpoint: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ikder et al. Early blindness detection based on retinal images using ensemble learning
US2022021819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pupillary light reflex with a mobile phone
Passaglia et al. Automated method of grading vitreous haze 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for clinical trials
CN111700582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常见眼表疾病诊断系统
CN111402184A (zh) 一种实现远程眼底筛查和健康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11528790B (zh) 一种取像装置、视力数据处理方法和眼底数据处理方法
CN115223232A (zh) 一种眼健康综合管理系统
CN113273959B (zh) 一种便携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仪
RU2343823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патологии диска зрительного нерва при сахарном диабете
CN114788682B (zh) 基于眼面部特征图像处理的便携智能眼健康管理系统
Garcia et al. Automated pupillometer using edge detection in opencv for pupil size and reactivity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7

Address after: 321000 700 Houzhang village, Luobu Town,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ng Jijuan

Address before: 274700 No.6, east section of pangou Road, Chengguan Town, yuncheng county,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ing Ta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1

Address after: 213000 Floor 5, Building 1, No. 17, Beitanghe East Road, Tianning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Gaowei Yuanyu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1000 700 Houzhang village, Luobu Town,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Jiju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