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4375A -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4375A
CN111524375A CN202010354652.0A CN202010354652A CN111524375A CN 111524375 A CN111524375 A CN 111524375A CN 202010354652 A CN202010354652 A CN 202010354652A CN 111524375 A CN111524375 A CN 111524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intersection
phase difference
period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46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4375B (zh
Inventor
马晓龙
陈维强
孔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46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4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4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4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4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4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08G1/081Plural intersections under common control
    • G08G1/083Controlling the allocation of time between phases of a cycl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协调控制中不同方案的过渡时长和周期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控制策略的落地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常见的控制策略中,协调优化(即干线绿波控制)为最落地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类策略。在协调优化运行过程中,优化间隔过大,则优化方案不能快速响应道路实时交通状态,而优化间隔较小时,方案之间的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较小的过渡时长是协调优化控制效果提升的重要前提。目前,应用中的协调优化过渡方式,一般在2至4个周期内完成,而一般的优化间隔为15分钟(折算后基本上为5到10个周期),至少有1/3的时间在进行过渡,严重影响了对干线信号配时的协调控制效果。一条干线上有多个信号控制路口,每一个信号控制路口的配时方案是不同的,所以有不同方案,因此,如何降低协调中不同方案过渡的时长和周期数,减少过渡中浪费的协调时间是信号控制面临的重要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协调控制中不同方案的过渡时长和周期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通过该方法,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从而降低了协调控制中不同方案的过渡时长和周期数。
可选地,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利用新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和旧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确定该路口的初始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初始相位差调整量和新方案的公共周期,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和所述交通干线上所有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平滑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以及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
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
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大于等于路口的旧相位差,保持原过渡时长;
对于单周期路口: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小于路口的旧相位差,将该路口i的总的过渡时间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21
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2
为路口i的旧周期,ΔO′i为路口i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3
为路口i的新周期;
根据路口过渡周期数,将调整后的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4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得到新的各过渡周期时长。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对于双周期路口,假设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为t,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5
为路口i的旧相位差,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6
为路口i的旧周期,则: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7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8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9
为路口i的新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0
为路口i的原总过渡时长;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1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2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3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4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315
保持路口i原过渡时长不变。
可选地,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具体包括:
以预设的路口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为约束条件,进行周期的压缩或扩展,在满足最小周期或最大周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周期方案的确定。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快速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处于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则确定以单周期完成过渡,将调整后的过渡时长按照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快速过渡周期方案;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大于最大周期,则减去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41
得到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42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小于最小周期,则为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43
增加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44
总过渡时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45
两个过渡周期平均分配总过渡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调方案快速平滑过渡技术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协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条干线上有多个路口,这些路口都是要协调起来控制的。整个干线上的路口的方案都是跟着时间变化的,一般15分钟变化一次,比如9点一套方案、9点15一套方案、9点半一套方案,每一套方案都不一样,方案的周期时长也不一样,不同的方案进行切换时需要进行过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调方案快速平滑过渡方法及装置,充分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得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再以最佳相位差调整量为计算输入条件,分别计算了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其中,平滑过渡保证协调路口在两个周期内完成过渡,并保证了新旧周期转换时过渡平滑;快速过渡保证了协调路口在一个周期内完成过渡,解决了协调优化中不同方案之间过渡时间过长,影响协调效果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协调优化的控制效果。总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协调方案快速平滑过渡方法简单可行、稳定性高,能够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新旧相位差和周期确定了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并设计两种方案过渡方式,即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实现缩短协调控制时不同方案之间过渡的时间,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通过方案过渡前后相位差和周期,计算了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保了路口相位差调整量尽可能小且均匀;
2)、利用最佳相位差变化幅度是否受限制,设置了平滑过渡方案和快速过渡方案,并分别对每一种过渡方案的过渡周期和过渡时长进行了规定和计算;
3)、通过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的约束条件,实现了过渡周期和过渡时长调整,确保方案过渡时,能够满足路口最小和最大周期的要求;
4)、通过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分别对单周期方案和双周期方案特殊情况下的过渡时长进行了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
首先,通过新周期(即过渡后的新方案的周期)相位差和旧周期(即过渡前的旧方案的周期)相位差,计算相位差调整量;在相位差调整量的基础上,利用新周期的大小,对相位差调整量进行校正,使相位差调整量小于等于新周期的一半;
其次,以“中值法”,将相位差调整量控制在正负对称区间内,确定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之后,以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过渡的周期数目和初始过渡时长,其中平滑过渡采用1~2个周期完成方案过渡,快速过渡采用1个周期完成方案过渡,并以方案下发的不同时刻对初始过渡时长进行修正,计算出正确的过渡时长,并计算出各过渡周期长;
最后,按照等绿信比分配过渡周期内各相位的绿灯时间。其中,绿信比就是各相位的绿灯时间,等绿信比分配就是按照绿信比的比例进行分配。另外,在计算过渡周期数据和过渡周期长时,需要满足相位最小绿和最大周期的约束。所述相位最小绿,即相位放行一次,绿灯要保持的最小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采用两种过渡方案,尽量减少协调优化方案过渡时的过渡时长,将至少需要进行两三个周期过渡的路口降低至两个周期内过渡完成,降低过渡对协调优化的效果影响,同时保证方案过渡时尽可能做到平滑过渡,使每一个优化间隔内有更多的周期进行协调。
下面结合图1,给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
1.最佳相位差调整量计算:
通过初始相位差和新相位差可计算交通干线上的各个路口新旧相位差的调整量,比如9点的方案有一个相位差,9点15分又优化了一套相位差。9点的就是初始相位差,9点15分的就是新相位差。为了在过渡时尽量缩小各路口实际调整的相位差,需要对相位差调整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寻找一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使各路口相位差调整量相对均匀,为快速平滑过渡提供基础。具体地:
1.1初始相位差调整量计算:
假设协调优化子区(既协调干线)包含n个路口,旧公共周期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1
路口i的旧周期(即初始还没协调时的周期)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2
路口i的旧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3
新方案的公共周期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4
路口i的新周期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5
路口i的新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6
其中,协调的干线上各路口的周期大小是一致的,所以称为公共周期。
因此,各路口新旧相位差的变化量ΔO0i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77
即初始相位差调整量。
1.2最佳相位差调整量计算:
(1)相位差实际调整量:
过渡时应尽量缩小各路口实际所需调整的相位差大小,路口i实际所需调整的相位差大小ΔOi(即相位差实际调整量)与新旧相位差变化量ΔO0i存在以下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81
上式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82
代表相位差变化量对新的公共周期取余,其结果符号与相位差变化量一致。
(2)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所有路口中相位差调整量最大的路口将直接决定整个协调控制子区的过渡效果,为了避免部分路口过早地调整结束,而另一部分路口过晚地调整结束,需要对相位差调整量进行加减运算调整,寻找出一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使相位差调整量最大值达到最小,各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相对均匀。
假设ΔOmax和ΔOmin分别为所有路口相位差调整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ΔOmax=max(ΔOi),ΔOmin=min(ΔOi)。ΔOmid为ΔOmax与ΔOmin的中值,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83
若所有路口相位差变化量均为0,则不需进行过渡。否则,将各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同时减去ΔOmid,得到各路口最终需调整的相位差变化量,即最佳相位差调整量ΔO′i,即:
ΔO′i=ΔOi-ΔOmid
通过上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计算后,各路口相位差调整量ΔO′i的取值范围为[ΔOmin-ΔOmid,ΔOmax-ΔOmid],所有路口相位差调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绝对值相等,各路口相位差调整量相对均匀。
为满足不同的过渡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两种不同的相位差调整量过渡方案,分别为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平滑过渡方案,根据最大调整幅度比例确定过渡周期数及过渡时长;快速过渡方案,不考虑周期变化幅度,尽量单周期过渡,不满足最小周期时增加一个过渡周期,后文分别进行介绍。
2.平滑过渡方案计算:
2.1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计算:
在各路口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的基础上,根据相位差调整幅度μ确定过渡周期数及各路口的过渡时长,路口i相位差调整幅度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1
由最佳相位差计算方法可知,0<μ≤0.5。根据相位差调整幅度μ确定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的方法如下:
1)若0<μ≤0.25,则采用单周期过渡,过渡周期长(即过渡时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2
2)若0.25<μ≤0.5,则采用双周期过渡,过渡周期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3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4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5
上式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6
为路口i的新周期,对于同周期路口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7
双周期路口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8
2.2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调整过渡时长: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大于等于路口的旧相位差,保持原过渡时长即可,不需调整。
(1)单周期路口处理方法: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小于路口的旧相位差,说明相对于其他路口,该路口仍未结束上一周期,这种情况下,若该周期结束后直接运行下发的过渡方案,不做特殊处理,则会导致相位差过渡错误。因此,需要对原有的过渡时间进行调整,路口i总的过渡时间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9
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0910
根据路口过渡周期数,将调整后的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1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即得到新的各过渡周期时长。
(2)双周期路口处理方法:
对于协调优化子区(既协调干线)中的双周期路口,在进行过渡时需特殊考虑。双周期路口存在以下4种不同的方案下发时刻,假设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为t,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如下。
1)、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2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间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3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4
为路口i的原总过渡时长;
2)、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5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间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6
3)、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7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间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8
4)、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09
保持原过渡时长即可,不需调整。
2.3路口过渡周期方案确定:
路口过渡周期方案确定时,需要以路口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为约束条件,进行周期的压缩或扩展,在满足最小/最大周期基础上,进行过渡方案的确定。假设最大周期为255秒。
(1)、过渡周期长满足最小周期:
确定过渡周期长后,若过渡周期长满足最小周期(由各相位最小绿得到),则等绿信比缩放得到各相位的绿信比时间。
若存在不满足相位最小绿的相位,则该相位增加至最小绿,压缩同半环其他可压缩相位(绿信比大于最小绿的相位)的时间。其中,信号方案分为环结构和阶段结构,对于环结构的方案,由屏障分为两个半环,如果两个相位在同一个半环里,就叫做同半环相位。
若某屏障绿灯时间不满足屏障最小绿灯时间限制,则增加时间到屏障最小绿灯时间,压缩其他屏障时间。
(2)、过渡周期长不满足最小周期:
1)、单周期方案过渡:
将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2
增加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3
若增加后的过渡时长不超过最大周期255,则等绿信比缩放得到各相位的绿信比时间(考虑相位最小绿),一个周期完成过渡。若增加后的过渡时长超过最大周期255,则分两周期过渡,将增加后的过渡时长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然后等绿信比缩放得到各相位的绿信比时间。
2)、双周期方案过渡:
若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4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5
不超过255,则将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6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7
改为按一个周期完成过渡。若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8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9
超过255,说明最小周期较大,至少为122,此种情况下仍按两个周期过渡即可,等绿信比缩放得到各相位的绿信比时间。
(3)、过渡周期长超过最大周期:
1)、单周期方案过渡:
将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0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1
减去一个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2
后,若过渡周期长满足最小周期,则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各相位绿信比。若过渡周期长不满足最小周期,则按两周期过渡,将没减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3
前的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4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115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各相位绿信比。
2)、双周期方案过渡:
将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1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2
减去一个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3
后,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若满足最小周期则按两周期完成过渡。若不满足最小周期,则按三周期过渡,将没减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4
前的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5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6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各相位绿信比。
3.快速过渡方案计算:
3.1过渡时长计算:
根据最佳相位差调整量计算方法,计算出各路口最佳相位差调整量ΔO′i。为确保路口快速完成过渡,则路口方案进行单周期过渡,路口初始过渡时长=新的路口周期-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即: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7
3.2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调整过渡时长:
根据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与路口旧相位差的关系,判断是否需对原始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8
进行调整,判断及调整方法与2.2节中方法相同。
3.3路口过渡周期方案确定:
假设路口的最小周期由各相位最小绿得到,最大周期为255秒。
若经过增加或减少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9
的调整后路口过渡时长处于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则可以单周期完成过渡,将调整后的过渡时长按照等绿信比分配,得到过渡周期方案。
若路口i过渡时长,无法调整至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当过渡时长大于最大周期255时,减去一个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10
得到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11
当过渡时长小于最小周期时,则为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12
然后增加一个过渡周期,总过渡时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213
两个过渡周期平均分配总过渡时长。
综上所述,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S101、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S102、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通过该方法,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从而降低了协调控制中不同方案的过渡时长和周期数。
可选地,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利用新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和旧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确定该路口的初始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初始相位差调整量和新方案的公共周期,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和所述交通干线上所有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平滑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以及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
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
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大于等于路口的旧相位差,保持原过渡时长;
对于单周期路口: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小于路口的旧相位差,将该路口i的总的过渡时间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
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2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3
为路口i的旧周期,ΔO′i为路口i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4
为路口i的新周期;
根据路口过渡周期数,将调整后的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5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得到新的各过渡周期时长。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对于双周期路口,假设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为t,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6
为路口i的旧相位差,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7
为路口i的旧周期,则: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8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9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0
为路口i的新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1
为路口i的原总过渡时长;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2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3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4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5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416
保持路口i原过渡时长不变。
可选地,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具体包括:
以预设的路口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为约束条件,进行周期的压缩或扩展,在满足最小周期或最大周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周期方案的确定。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快速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处于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则确定以单周期完成过渡,将调整后的过渡时长按照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快速过渡周期方案;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大于最大周期,则减去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51
得到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52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小于最小周期,则为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53
增加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54
总过渡时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55
两个过渡周期平均分配总过渡时长。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11和处理器12,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可选地,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利用新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和旧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确定该路口的初始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初始相位差调整量和新方案的公共周期,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和所述交通干线上所有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平滑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以及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
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
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大于等于路口的旧相位差,保持原过渡时长;
对于单周期路口: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小于路口的旧相位差,将该路口i的总的过渡时间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1
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2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3
为路口i的旧周期,ΔO′i为路口i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4
为路口i的新周期;
根据路口过渡周期数,将调整后的总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5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得到新的各过渡周期时长。
可选地,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对于双周期路口,假设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为t,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6
为路口i的旧相位差,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7
为路口i的旧周期,则: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68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1
其中,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2
为路口i的新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3
为路口i的原总过渡时长;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4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5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6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7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8
保持路口i原过渡时长不变。
可选地,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具体包括:
以预设的路口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为约束条件,进行周期的压缩或扩展,在满足最小周期或最大周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周期方案的确定。
可选地,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快速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处于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则确定以单周期完成过渡,将调整后的过渡时长按照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快速过渡周期方案;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大于最大周期,则减去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9
得到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10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小于最小周期,则为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11
增加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12
总过渡时长为:
Figure BDA00024730542600001713
两个过渡周期平均分配总过渡时长。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21,用于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第二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优化前后周期和相位差,并将各个路口的相位差进行横向比较,转换为一组调整量相对较小的各路口相位差,并根据各路口相位差调整量可接受的幅度,分为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平滑过渡可实现路口在1~2个周期内完成方案过渡,快速过渡可实现路口在1个周期内完成过渡,且过渡时保证路口周期同时满足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的约束。本申请实施例在缩短协调方案过渡时长上具有突出效果,可分别为使用者提供两种不同的过渡方式,大大降低了过渡方案对协调优化效果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算法简单易懂,确保了过渡时的约束性和正确性,工程应用上易于实现和维护,应用价值较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利用新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和旧方案下该路口的相位差,确定该路口的初始相位差调整量;
根据所述初始相位差调整量和新方案的公共周期,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实际调整量,和所述交通干线上所有路口的相位差调整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平滑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交通干线上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
根据该路口的相位差调整幅度,以及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数和过渡时长;
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
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大于等于路口的旧相位差,保持原过渡时长;
对于单周期路口:若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t小于路口的旧相位差,将该路口i的总的过渡时间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
调整为: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3
为路口i的旧周期,ΔO′i为路口i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4
为路口i的新周期;
根据路口过渡周期数,将调整后的总过渡时长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5
平均分配到各过渡周期,得到新的各过渡周期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路口的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过渡时长,具体包括:
对于双周期路口,假设方案下发时刻到本周期结束的时间为t,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6
为路口i的旧相位差,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7
为路口i的旧周期,则: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8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9
其中,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0
为路口i的新周期;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1
为路口i的原总过渡时长;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单周期,且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2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3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4
将路口i总的过渡时长调整为: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5
若方案下发时刻处于双周期,且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216
保持路口i原过渡时长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调整后的过渡时长,确定该路口的过渡周期方案,具体包括:
以预设的路口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为约束条件,进行周期的压缩或扩展,在满足最小周期或最大周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周期方案的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快速过渡方案,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路口:
根据该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确定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根据过渡方案下发时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该路口的过渡时长;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处于最小周期与最大周期之间,则确定以单周期完成过渡,将调整后的过渡时长按照等绿信比分配,得到快速过渡周期方案;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大于最大周期,则减去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31
得到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32
若该路口的过渡时长小于最小周期,则为最终的过渡时长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33
增加一个过渡周期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34
总过渡时长为:
Figure FDA0002473054250000035
两个过渡周期平均分配总过渡时长。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利用方案过渡前后的公共周期和交通干线上各个路口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所述各个路口的最佳相位差调整量;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佳相位差调整量,分别确定平滑过渡和快速过渡两种过渡方案。
9.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54652.0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24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4652.0A CN11152437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4652.0A CN11152437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4375A true CN111524375A (zh) 2020-08-11
CN111524375B CN111524375B (zh) 2021-05-11

Family

ID=7190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4652.0A Active CN11152437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43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6121A (zh) * 2020-09-23 2021-01-12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一种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快速过渡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5050198A (zh) * 2022-08-12 2022-09-13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子区协调控制方案过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5227A (en) * 1972-04-20 1975-05-20 Siemens Ag Street traffic signalling system
US5257194A (en) * 1991-04-30 1993-10-26 Mitsubishi Corporation Highway traffic signal local controller
US6448904B1 (en) * 2000-02-23 2002-09-10 James D. Flores Clear-cross crossing system
CN101021975A (zh) * 2007-03-14 2007-08-22 吉林大学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协调信号配时方案的平滑过渡方法
CN102426791A (zh) * 2011-09-13 2012-04-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交通信号协调配时方案的n周期加权调节过渡方法
CN102693639A (zh) * 2012-05-25 2012-09-26 余姚市交通标志设施有限公司 绿波带车流控制方法
CN102915645A (zh) * 2012-09-29 2013-02-06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活跃相位的干道协调信号控制方案的过渡方法
CN103927890A (zh) * 2014-04-29 2014-07-1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o-d矩阵估计的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法
CN104091451A (zh) * 2014-07-08 2014-10-08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过渡调整方法
CN104916144A (zh) * 2015-05-17 2015-09-16 浙江大学 一种考虑周期约束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平滑过渡方法
CN106023611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两段式干线协调信号控制优化方法
CN106530767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东南大学 基于跟车法的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方法
US9836960B2 (en) * 2015-08-28 2017-1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agnostic system,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ignaliz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CN108648448A (zh) * 2018-05-03 2018-10-12 大连理工大学 感应式协调信号自主控制方法
CN109035786A (zh) * 2018-10-10 2018-12-18 南京宁昱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主干路相邻交叉口通行效率的交通时段控制方法
WO2018235558A1 (ja) * 2017-06-21 2018-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信号制御装置、信号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制御方法
CN109903570A (zh) * 2019-04-22 2019-06-18 吉林大学 多时段定时控制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平滑过渡方法
CN110189531A (zh) * 2019-05-22 2019-08-30 东南大学 一种城市道路干线交叉口协调控制过渡方案制定方法
CN110533932A (zh) * 2019-08-06 2019-12-03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滚动优化的城市级全域交通信号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10634310A (zh) * 2019-09-17 2019-12-31 孟卫平 交通信号异相波模式控制方法
US20200082714A1 (en) * 2018-05-10 2020-03-12 Systems Analysis & Integration, Inc. Network-based vehicl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5227A (en) * 1972-04-20 1975-05-20 Siemens Ag Street traffic signalling system
US5257194A (en) * 1991-04-30 1993-10-26 Mitsubishi Corporation Highway traffic signal local controller
US6448904B1 (en) * 2000-02-23 2002-09-10 James D. Flores Clear-cross crossing system
CN101021975A (zh) * 2007-03-14 2007-08-22 吉林大学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协调信号配时方案的平滑过渡方法
CN102426791A (zh) * 2011-09-13 2012-04-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交通信号协调配时方案的n周期加权调节过渡方法
CN102693639A (zh) * 2012-05-25 2012-09-26 余姚市交通标志设施有限公司 绿波带车流控制方法
CN102915645A (zh) * 2012-09-29 2013-02-06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活跃相位的干道协调信号控制方案的过渡方法
CN103927890A (zh) * 2014-04-29 2014-07-1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o-d矩阵估计的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法
CN104091451A (zh) * 2014-07-08 2014-10-08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过渡调整方法
CN104916144A (zh) * 2015-05-17 2015-09-16 浙江大学 一种考虑周期约束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平滑过渡方法
US9836960B2 (en) * 2015-08-28 2017-1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agnostic system,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ignaliz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US20180068557A1 (en) * 2015-08-28 2018-03-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agnostic system,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ignaliz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CN106023611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两段式干线协调信号控制优化方法
CN106530767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东南大学 基于跟车法的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方法
WO2018235558A1 (ja) * 2017-06-21 2018-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信号制御装置、信号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制御方法
CN108648448A (zh) * 2018-05-03 2018-10-12 大连理工大学 感应式协调信号自主控制方法
US20200082714A1 (en) * 2018-05-10 2020-03-12 Systems Analysis & Integration, Inc. Network-based vehicl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CN109035786A (zh) * 2018-10-10 2018-12-18 南京宁昱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主干路相邻交叉口通行效率的交通时段控制方法
CN109903570A (zh) * 2019-04-22 2019-06-18 吉林大学 多时段定时控制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平滑过渡方法
CN110189531A (zh) * 2019-05-22 2019-08-30 东南大学 一种城市道路干线交叉口协调控制过渡方案制定方法
CN110533932A (zh) * 2019-08-06 2019-12-03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滚动优化的城市级全域交通信号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10634310A (zh) * 2019-09-17 2019-12-31 孟卫平 交通信号异相波模式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忠;张铃;陈传明: "双周期信号配时法在单路口实时控制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卢凯;徐建闽;郑淑鉴;李林: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过渡优化算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李水友: "周期和相位差快速调整策略",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郭海锋;彭起涛;程君;张珏: "干线协调控制方案的快速平滑过渡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6121A (zh) * 2020-09-23 2021-01-12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一种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快速过渡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2216121B (zh) * 2020-09-23 2021-10-01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一种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快速过渡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5050198A (zh) * 2022-08-12 2022-09-13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子区协调控制方案过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0198B (zh) * 2022-08-12 2023-01-31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子区协调控制方案过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4375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4375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588916B1 (en) Interrupt latency reduction
CN108512650B (zh) 面向区块链的动态哈希计算方法、装置、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1126954A (zh) 用于自适应功率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US8732717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3778071A (zh) 缓存的空间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30262792A1 (en) Memory device support of dynamically changing frequency in memory systems
CN104615750A (zh) 一种主机系统下的内存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CN106897150B (zh) 一种基于许可链的资源配额管理方法
WO2017176383A1 (en) Enhanced dynamic clock and voltage scaling (dcvs) scheme
CN110544112A (zh) 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区域调频市场出清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29680A1 (zh) 一种确定磁盘可使用时长的方法及装置
He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flow including voltage security and demand profile classification
TWI710877B (zh) 處理器負載階平衡
Sang et al. A self-adaptive trust region method with line search based on a simple subproblem model
CN115065075B (zh) 风储集群中储能站优化调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minimum reward risk model in reservoir generation scheduling
Zhou et al. A nonmonotone trust region method based on simple quadratic models
CN109101073B (zh) 一种总线动态调频方法和总线动态调频装置
Rui-min et al. Traffic sig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model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Lee et al. Dynamic buffer allocation in video-on-demand systems
CN110045951B (zh) 一种神经网络硬件低功耗定制化的开发工具
CN109256790B (zh) 一种蓄能系统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16243B (zh) 一种协调控制相位差过渡决策与分配方法
CN113394812A (zh) 新能源场站出力与用电负荷间的匹配程度计算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