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2535A -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2535A
CN111522535A CN202010225707.8A CN202010225707A CN111522535A CN 111522535 A CN111522535 A CN 111522535A CN 202010225707 A CN202010225707 A CN 202010225707A CN 111522535 A CN111522535 A CN 111522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ource
aggregated
data
access object
aggre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57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up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up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up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up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57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2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2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7Compiler construction; Parser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的单体应用迁移到微服务开发体系。企业开发人员在面对微服务拆分、治理问题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目标业务系统的吞吐量、扩展性、项目成本,来决定服务的拆分粒度、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的方法策略,这使得微服务的实际应用变得复杂。
相关技术中在应用微服务开发目标业务系统时,各微服务的数据源聚合效果不佳,导致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难以聚合部署,影响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确定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将所述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注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装置,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相反,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相关技术在应用微服务开发目标业务系统,各微服务的数据源聚合效果不佳,导致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难以聚合部署,影响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提供了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数据源聚合方法被配置为数据源聚合装置中来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数据源聚合方法可以被配置在数据源聚合装置中,数据源聚合装置可以设置在服务器中,或者也可以设置在计算机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以数据源聚合方法被配置在计算机设备中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在硬件上可以例如为服务器或者计算机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软件上可以例如为服务器或者计算机设备中的相关的后台服务,对此不作限制。
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其中,目标业务系统提供至少两种微服务,待聚合数据源与微服务相对应。
上述目标业务系统为当前待开发的业务系统,目标业务系统通过集成多种微服务,从而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中,在开发目标业务系统的应用场景中,通常需要将多个微服务开发团队的软件模块进行集成,在集成各软件模块的过程中,需要对多个微服务的软件模块底层的数据源进行聚合。
上述待聚合数据源为当前需要对其进行聚合的数据源,待聚合数据源为至少两个,各待聚合数据源对应于一种微服务,也即,各种待聚合数据源属于一种微服务的软件模块,微服务通过运行自身的软件模块,并调用相应的数据源从而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后,还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待聚合数据源,控制反转容器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
控制反转容器可以理解为一种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的框架。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缩写为IoC),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设计原则,可以用来减低计算机代码之间的耦合度。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叫做依赖注入(DependencyInjection,简称DI),还有一种方式叫“依赖查找”(Dependency Lookup)。通过控制反转,对象在被创建的时候,由一个调控系统内所有对象的外界实体将其所依赖的对象的引用传递给它。也可以说,依赖被注入到对象中。
本申请实施例依赖于现有的控制反转基础设施,在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后,还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待聚合数据源,控制反转容器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从而能够基于控制反转基础设施提供的能力,将数据访问对象(DAO,Data Access Object)DAO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离,本申请实施例聚焦于DAO对象的使用,DAO对象的创建由控制反转基础设施实现,其中的DAO对象用于完成实际的数据存储或访问。
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是由于利用了控制反转IoC机制实现对待聚合数据源进行聚合,由此,减低聚合过程中各微服务的程序代码之间的耦合度,从而有效地支持细粒度的微服务的数据源能够快速聚合。
可选地,获取待聚合数据源前,还可以获取多个数据源,待聚合数据源属于多个数据源,在控制反转容器中注册多个数据源。
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时,可以具体是根据开发人员的开发指令,直接从已有的数据源池中选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目标业务系统的开发需求;根据开发需求,确定至少两种微服务,以获取与微服务相对应的待聚合数据源,从而实现自动化地解析目标业务系统的开发需求从而确定待聚合数据源,降低了开发人员的学习门槛,并且提升整体系统的开发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控制反转IoC机制的工作原理,上述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的具体是各待聚合数据源的引用。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参见图2,在控制反转容器中注册多个数据源包括:
S201:移除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事务切面管理器。
S202:注册待聚合数据源。
S203:创建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并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接管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第二对象服务解析器。
与上述S201-S203对应的程序伪代码示意如下:
//移除默认的事务切面管理器
removeTransactionAdvisor();
//注册多个数据源
registerMultipleDataSource();
//创建新的对象服务解析器并接管默认对象服务解析器
createNewResolver(defaultResolver())。
通过执行上述的伪代码实现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待聚合数据源,实现简便,对业务系统的开发人员无影响,不会带来较多的架构调整,降低数据源聚合改进的学习门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S102: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上述在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后,还确定各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保证聚合后的数据源能够被正常的调用和访问。
可选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步骤S102还可以细化为:
S204: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确定与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上述创建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并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接管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第二对象服务解析器,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确定与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能够实现将各待聚合数据源的数据访问对象的解析逻辑委托至控制反转容器内的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从而形成服务对象的委托解析机制。
上述在确定与各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时,还可以具体根据实际的开发需求,确定与各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委托范围,从而将委托范围内的数据访问对象作为上述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根据委托范围确定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的伪代码如下:
Figure BDA0002427561460000071
上述伪代码表示对于满足默认匹配条件的数据访问对象,在多数据源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委托范围是否匹配,如果委托服务(delegation)检测结果为真(delegation的match方法返回True),则意味着该数据访问对象即为目标数据访问对象。
S103: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各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实现采用委托事务管理器基于数据访问对象对各待聚合数据源进行统一的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即在数据操作前开启事务(Transaction),在数据操作结束后提供事务(Commit),在出现数据访问问题时还要完成数据库回滚(Rollback)。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可选地,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上述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301:对数据访问对象的应用范围参数和基本参数进行配置。
S302:采用委托事务管理器对配置后的数据访问对象进行事务控制,从而聚合待聚合数据源。
上述的基本参数例如,数据库访问地址、访问用户名、密码及数据库名称。
上述的应用范围参数例如为数据访问对象能够访问数据源中的数据范围。
由于是采用委托事务管理器对数据访问对象的应用范围参数和基本参数进行配置,采用委托事务管理器对配置后的数据访问对象进行事务控制,从而实现多数据源的融合配置,使得多个微服务可以自由聚合部署,在支持多数据源的同时保持对数据库事务管理的兼容性。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控制反转IoC机制辅助多数据源的融合,使得各微服务的实际业务代码无侵入,实现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微服务后台数据源的融合和拆分。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源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该装置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注入模块403,用于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还包括:
注册模块404,用于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待聚合数据源,控制反转容器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目标业务系统提供至少两种微服务,待聚合数据源与微服务相对应,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业务系统的开发需求;
根据开发需求,确定至少两种微服务,以获取与微服务相对应的待聚合数据源。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注册模块404,具体用于:
移除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事务切面管理器;
注册待聚合数据源。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注册模块404,还用于:
创建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并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接管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第二对象服务解析器;
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采用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确定与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注入模块403,具体用于:
对数据访问对象的应用范围参数和基本参数进行配置;
采用委托事务管理器对配置后的数据访问对象进行事务控制,从而聚合待聚合数据源。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3实施例中对数据源聚合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数据源聚合装置400,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600包括壳体601、处理器602、存储器603、电路板604和电源电路605,其中,电路板604安置在壳体601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602和存储器603设置在电路板604上;电源电路605,用于为计算机设备600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60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602通过读取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
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
需要说明的是,对前述图1-图3实施例中对数据源聚合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600,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并确定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以及将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待聚合数据源,能够有效提升各微服务数据源的聚合效果,便于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聚合部署,有效提升各微服务的软件模块的复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源聚合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确定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将所述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后,还包括:
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所述控制反转容器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业务系统提供至少两种微服务,所述待聚合数据源与所述微服务相对应,所述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业务系统的开发需求;
根据所述开发需求,确定至少两种所述微服务,以获取与所述微服务相对应的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包括:
移除所述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事务切面管理器;
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后,还包括:
创建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并采用所述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接管所述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第二对象服务解析器;
所述确定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包括:
采用所述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确定与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所述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包括:
对所述数据访问对象的应用范围参数和基本参数进行配置;
采用所述委托事务管理器对配置后的数据访问对象进行事务控制,从而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7.一种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待聚合数据源;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注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访问对象注入委托事务管理器,以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在控制反转容器内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所述控制反转容器支持控制反转IoC机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目标业务系统提供至少两种微服务,所述待聚合数据源与所述微服务相对应,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业务系统的开发需求;
根据所述开发需求,确定至少两种所述微服务,以获取与所述微服务相对应的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模块,具体用于:
移除所述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事务切面管理器;
注册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模块,还用于:
创建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并采用所述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接管所述控制反转容器内默认的第二对象服务解析器;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所述第一对象服务解析器,确定与所述待聚合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访问对象。
12.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数据访问对象的应用范围参数和基本参数进行配置;
采用所述委托事务管理器对配置后的数据访问对象进行事务控制,从而聚合所述待聚合数据源。
13.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
14.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聚合方法。
CN202010225707.8A 2020-03-26 2020-03-26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1522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707.8A CN111522535A (zh) 2020-03-26 2020-03-26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707.8A CN111522535A (zh) 2020-03-26 2020-03-26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2535A true CN111522535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0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5707.8A Pending CN111522535A (zh) 2020-03-26 2020-03-26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25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6813A (zh) * 2021-08-27 2021-12-17 上海得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数据源的数据隔离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5580648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 数据融合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3817A (zh) * 2011-06-28 2012-03-28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配置在运行时动态创建对象实例方法
US20150363729A1 (en) * 2009-12-15 2015-1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aggregation of disparate enterprise data
US20180152534A1 (en) * 2015-06-03 2018-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lanted agent within a first service container for enabling a reverse proxy on a second container
CN108182068A (zh) * 2017-12-26 2018-06-19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部署交付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086409A (zh) * 2018-08-02 2018-12-25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90124504A1 (en) * 2016-06-30 2019-04-25 Intel Corporation Data management microservice in a microservice domain
CN109683992A (zh) * 2017-10-18 2019-04-2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08045A (zh) * 2019-04-12 2019-07-12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微服务的聚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71651A (zh) * 2019-07-31 2019-11-19 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实现控制反转的方法及服务端
US20200050494A1 (en) * 2017-02-05 2020-02-13 Intel Corporation Microservice provision and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63729A1 (en) * 2009-12-15 2015-1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aggregation of disparate enterprise data
CN102393817A (zh) * 2011-06-28 2012-03-28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配置在运行时动态创建对象实例方法
US20180152534A1 (en) * 2015-06-03 2018-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lanted agent within a first service container for enabling a reverse proxy on a second container
US20190124504A1 (en) * 2016-06-30 2019-04-25 Intel Corporation Data management microservice in a microservice domain
US20200050494A1 (en) * 2017-02-05 2020-02-13 Intel Corporation Microservice provision and management
CN109683992A (zh) * 2017-10-18 2019-04-2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82068A (zh) * 2017-12-26 2018-06-19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部署交付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704061A (zh) * 2017-12-26 2020-01-17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部署交付件的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09086409A (zh) * 2018-08-02 2018-12-25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008045A (zh) * 2019-04-12 2019-07-12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微服务的聚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71651A (zh) * 2019-07-31 2019-11-19 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实现控制反转的方法及服务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小涛: "一文详解 SpringBoot 多数据源中的分布式事务", 《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103441834》, pages 1 - 6 *
无信不立: "【spring源码学习】spring的事务管理的源码解析", 《HTTPS://WWW.CNBLOGS.COM/SHANGXIAOFEI/P/7298629.HTML》, pages 1 - 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6813A (zh) * 2021-08-27 2021-12-17 上海得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数据源的数据隔离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5580648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 数据融合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2341B2 (en) Deployment management of composite applications
US9952852B2 (en) Automated deployment and servicing of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US8719784B2 (en) Assigning runtime artifacts to software components
US8738589B2 (en) Classloading technique for an application server that provides dependency enforcement
US84953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ntiation of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from disk snapshots
US8327341B2 (en) Integrating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to the application server
US7886035B2 (en) Profile service based deployment configuration
US10656971B2 (en) Agile framework for ver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US10284634B2 (en) Closed-loop infrastructure orchestration templates
JP2017107555A (ja) ソフトウェア・コンテナ中のソフトウェアの識別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048331A1 (en) Platform runtime abstraction
US20120130702A1 (en) Verification of a computer program in respect to an unexpected response to an access request
US8640146B2 (en) Providing extensive ability for describing a management interface
US10614218B2 (en) Scan time reduction in application code security scanning
CN111522535A (zh) 数据源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9626251B2 (en) Undo configuration transactional compensation
US9053442B2 (en) Multiple project areas in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R101596257B1 (ko) 소프트웨어 제품 라인에 기반한 서비스 개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80301711A1 (en) Providing a POJO-based microcontainer for an application server
US11385923B2 (en) Container-based virtualization system extending kernel functionality using kernel modules compiled by a compiling container and loaded by an application container
US11157243B2 (en) Client-side source code dependency resolution in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enabled language server
US11983090B2 (en) Setting breakpoints for source code segments enclosed by macros
CN110908644A (zh) 状态节点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847611B2 (en) Orchestrating and automating product deployment flow and lifecycle management
WO2011157105A2 (zh) 组件扩展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