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2499B -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2499B
CN111522499B CN201910102306.0A CN201910102306A CN111522499B CN 111522499 B CN111522499 B CN 111522499B CN 201910102306 A CN201910102306 A CN 201910102306A CN 111522499 B CN111522499 B CN 111522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intenance data
disk
maintenance
logic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23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2499A (zh
Inventor
李铜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Shangxi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Shangx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Shangxi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Shangx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23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2499B/zh
Priority to TW108125713A priority patent/TWI709865B/zh
Priority to US16/743,587 priority patent/US1149413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52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2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2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2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22Microcontrol or microprogram arrangements
    • G06F9/24Loading of the microprogr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81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5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the attack involving the propagation of malware through the network, e.g. viruses, trojans or w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3Protocol definition or spec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包括: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运维数据读取装置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通信,运维数据存储装置中建立有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第一逻辑磁盘存储运维数据,第二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映射运维数据相应于第一逻辑磁盘的运维数据;存储模块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调用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执行以下操作:当所述处理模块侦测到所述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被致能,建立连结逻辑磁盘,连结逻辑磁盘建立撷取所述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

Description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顺势的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互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以及网络批发带宽等业务。
然而很多客户缺乏专业的设备运维团队维护互联网数据中心,故而有相应的运维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服务。在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内部部署数据采集系统,将收集好的数据存储在可移动磁盘中,并由人工将该磁盘带出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找到可以连接运维服务提供商网络的地点,将数据传输给运维服务提供商。这个方案对于人工成本的消耗很大,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磁盘也有可能感染病毒从而对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内部的设备或系统造成影响。这个维护方案只能定期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设备提供相关运维分析报告,因此运维据的实时性也非常不理想,很难及时发现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为了防止数据泄漏与病毒攻击等等,互联网数据中心对外部的网络是隔离的,导致无法快速且即时的取得运维数据。又,现有技术的单一网闸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传输反馈不理想,大幅影响互连网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可用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用于读取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其中运维数据收集装置收集多个设备的运维数据,并运维数据收集装置将多个运维数据传输至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包括: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运维数据读取装置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通信,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暂存模块、代理管理模块、代理存储模块与镜像模块,暂存模块接收多个运维数据,代理存储模块中建立有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具有对应的储存阵列位置,代理管理模块依据存储阵列位置配置多个运维数据存储于第一逻辑磁盘,第一逻辑磁盘的运维数据经由镜像模块产生映射运维数据,第二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映射运维数据相应于第一逻辑磁盘的运维数据;存储模块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调用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执行以下操作:当处理模块侦测到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被致能,建立连结逻辑磁盘,连结逻辑磁盘建立撷取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连结逻辑磁盘更新可撷取映射运维数据是依据请求指令执行。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连结逻辑磁盘更新可撷取映射运维数据是定期执行。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彼此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经由非互联网协议,非互联网协议是存储访问协议。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存储访问协议是光纤协议。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步骤包括:在运维数据存储装置中建立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在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中建立连结逻辑磁盘;接收运维数据并存储运维数据在第一逻辑磁盘中,当第一逻辑磁盘存储有运维数据时,复制运维数据至第二逻辑磁盘,第二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建立撷取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连结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是依据请求指令执行。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连结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是定期执行。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彼此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经由非互联网协议,非互联网协议是存储访问协议。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存储访问协议是光纤协议。
通过本申请所公开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改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或缺点。本申请透过在客户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网络边界上,通过存储装置与读取装置,实现非互联网协议的数据传输功能,以达到保护客户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网络隔离性,同时又能够实现运维数据的快速及实时传输的能力,以提升运维服务的服务水平以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其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其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与读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3其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其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图5其为本申请的读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图1绘示本申请所公开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用于存储设备的运维数据。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中设置有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所收集的运维数据会传送给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并存储于第一逻辑磁盘201中。第二逻辑磁盘203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映射运维数据相应于存储于第一逻辑磁盘201中的运维数据。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内设置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与机房内多个设备3进行通讯,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收集多个设备3的运维数据。图中所示的设备3的数量为三个,是为了表示多个设备,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其中设备3可为机房内的硬盘、存储服务器或内存装置等等。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进行通讯,将收集的资料传输至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通过互连网协议,换言之,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可透过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内部区域网络完成运维数据资料传输。当然,也可通过非互联网协议的方式进行,例如透过光纤通讯协议等。
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所收集的运维数据可以概括成两大类:即“设备管理信息”和“运行监控信息”,其中设备管理信息包括了配置信息,性能信息,维保信息,资产信息以及设备变更记录等;而运行监控信息则包含了故障告警,状态监控,资源监控等。
设备管理信息属于静态信息,用于描述设备中的部件的基本属性,这些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网络(物理和虚拟)、电源、系统板、输入/输出板(I/O板)、电源分配板、光纤背板、环境、板卡、操作系统与逻辑卷,而每一部件对应有配置信息。中央处理器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位置、型号、主频、序列号、零件号与制造商等。内存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位置、主频、大小、每条大小、序列号与零件号等。硬盘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设备名、类型、制造商、序列号、零件号、大小、全局名(WWN)与固件(Firmware)等。网络(物理和虚拟)的配置信息包括网际网路协定、媒体访问控制位置、群组、名称、最高速(maxspeed)等。电源的配置信息包括风扇数量、序列号、零件号与名称等。系统板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类型、制造商、序列号与零件号等。输入/输出板(I/O板)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名称、制造商、序列号与零件号等。电源分配板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制造商、序列号与零件号等。光纤背板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制造商、序列号与零件号等。环境的配置信息包括风扇总数、中央处理器风扇、中央处理器风扇名、IO风扇数量与IO风扇名称。板卡的配置信息包括数量、类型、制造商、序列号与零件号等(SCSI、FCHBA、RSC、SC卡)。操作系统的配置信息包括版本、用户数量、组ID、组名称、用户ID、用户群组、用户名、用户密码(密文)、关键配置文件、软件包列表、主机名、管理IP、测试IP、服务IP、IP别名(IP Alias)、物理设备名、文件系统名、大小、挂载点、逻辑设备名等。逻辑卷的配置信息包括群组数量、群组、群组大小、逻辑卷(L og i c volume,lv)、逻辑卷数量、逻辑卷大小、软件名称、许可、软件版本。
设备静态信息是对设备属性的描述说明,虽然每台设备其属性变化并不会太频繁,但就整个互联网数据中心而言,在某些情况下,依然会存在设备静态信息改变的情况,因此在采集过程中,为确保及时更新设备静态信息,智能运维业务系统通常还是会采集设备相关的静态信息。导致设备静态信息变化的情况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互联网数据中心设备进行维护时,若发现有设备组件故障,需要更换新组件的情况。第二,互联网数据中心因为资源或性能需求,需要扩展已有设备能力的情况,例如添加内存,固态硬盘SSD或硬盘HDD。第三,互联网数据中心因为业务拓展,需要增加新设备的情况,如采购服务器,存储或网络设备。最后,互联网数据中心因设备老旧需要淘汰的情况。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情况。
运行监控信息主要包括针对设备进行监控的各项信息,如:主机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的使用情况的监控,更进一步监控信息会深入到各个设备的内部采集其内部模块或组件的使用状态信息,如:CPU资源,内存资源,网络接口带宽,网络接口包转发率,存储资源使用量,存储介质繁忙程度,组件告警信息,系统运行日志等。运维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列运行监控信息,结合配置管理信息,通过内嵌的分析引擎,可以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提供系统性能预警,状态预警,变更预警,容量预警,生命周期预警,合规性检查等多项服务。
图2绘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其中装置的示意图与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的示意图,图3绘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框图。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通过非互连网协议数据传输通道读取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内的运维数据。请一并参阅图4,图4绘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系统示意图。于本实施方式中,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包括暂存模块271、代理管理模块273、代理存储模块275与镜像模块277。暂存模块271接收多个运维数据,代理存储模块275中建立有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具有对应的储存阵列位置,代理管理模块273依据存储阵列位置将多个运维数据配置存储于第一逻辑磁盘201,第一逻辑磁盘201内的运维数据经由镜像模块277产生映射运维数据,映射运维数据同时储存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其中镜像模块277实时的将第一逻辑磁盘201内的运维数据复制到第二逻辑磁盘203内,使第二逻辑磁盘203内具有映射运维数据,其中运维数据相同于映射运维数据,镜像模块277的磁盘镜像可确保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数据资料的一致性与准确性。镜像模块277的磁盘镜像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由同步、半同步、异步或时间点等等方式进行建立。
另外,若需要读取或下载第一逻辑磁盘201内的运维数据(或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映射运维数据),则代理管理模块273会对照先前储存时的储存阵列位置去读取第一逻辑磁盘201内的运维资料(或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映射运维数据)。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通过非互联网协议通信,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中的连结逻辑磁盘100建立撷取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亦即,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读取第二逻辑磁盘203中的映射运维数据,而在连结逻辑磁盘100显示可连结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映射运维数据的资料连结通道。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设置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进行相互连接。
于现有技术中,在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内部部署数据采集系统,将收集好的数据存储在可移动磁盘中,并由人工将该磁盘带出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将数据通过连接运维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传输给运维服务提供商。这个维护方案只能定期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设备提供相关运维分析报告,因此很难及时发现问题与即时处理。另外一种维护方案是在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外部部署一台数据接收服务器,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过网闸设备连接于数据接收服务器。网闸设备是为单方向的数据传输设备,允许数据从互联网数据中心内部传输到外部,但是外部数据无法传输回内部。这就造成了运维数据传输到外部之后,是否传输得完整或正确,外部是否接受完全,相关信息很难反馈。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的技术通过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彼此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经由非互联网协议。非互联网协议用于存储访问协议,而存储访问协议又可称为是光纤协议,即FC(Fibre Channel)协议,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网络协议,避免基于IP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此使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的数据可实时的通过内部传输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而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再通过互连网协议的方式将数据即时的传输到外部进行维护,通常的运行速率有2Gbps、4Gbps、8Gbps和16Gbps等等,大部分用于连接计算机存储设备。通过本申请的技术,其一方面解决习知技术外部接收数据后,外部人员无法确认接收到的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改良因为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维护方案所造成无法实时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缺失。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彼此间通过单向方式传输数据,亦即由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朝向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的传输方向。
如图所示,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包括非互连网协议连接模块11、存储模块13与处理模块15。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读取运维资料。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的传输方式主要用于读取或存储资料的用途,不同于以往,不需将运维资料转换成适用于网络通道传输的资料结构,传输效率也相较于以往的单闸网络通道快。
存储模块13与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通信,存储模块13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15(即中央处理器)调用存储模块1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处理模块15执行以下操作:当处理模块15侦测到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21被致能,例如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彼此信号连接,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的存储模块13内建立连结逻辑磁盘100。
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通过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与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中的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1进行通信。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中具有存储模块20,于存储模块20内建立有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第一逻辑磁盘201存储运维数据,第二逻辑磁盘203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映射运维数据相应于第一逻辑磁盘201的运维数据。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的连结逻辑磁盘100内建立撷取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
于本实施方式中,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更包括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7,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7用于连接于外部装置。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17是用于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的一种协议,此种协议是在TCP/IP协定套组中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其是根据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地址来传送数据。互联网协议是目前主要的协议。本实施方式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可设定为读取限制,即仅能用于读取与撷取资料,但并不能对于连结逻辑磁盘100内所提供的运维数据资料进行窜改等行为。
图4绘示本申请的运维数据存储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5绘示本申请的读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用于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内的所有装置的内部资料,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将收集的资料传输至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
首先在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中建立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步骤S1)。此逻辑磁盘的数量是依据使用者需求增加或减少,并且依据使用者需求调整各个逻辑磁盘的记忆体大小。其中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的第一逻辑磁盘201接收并存储运维数据收集装置19传输的内部装置资料。
在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中建立连结逻辑磁盘100。其中连结逻辑磁盘100内建立有为连接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数据连结通道(步骤S3)。
接收运维数据,并存储运维数据在第一逻辑磁盘201中,当第一逻辑磁盘201存储有运维数据时,复制(即镜射备份)运维数据至第二逻辑磁盘203存储(步骤S5)。其中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的内部系统设定为备份关系,即第一逻辑磁盘201接收到资料后,其会自动映射到第二逻辑磁盘203,换言之,第一逻辑磁盘201内部的资料会备份至第二逻辑磁盘203。
建立撷取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步骤S7)。此处连结逻辑磁盘100的数据连结通道用于提供可连通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空间的连通空间,即第二逻辑磁盘203作为分享映射运维数据的来源,而连结逻辑磁盘100作为撷取映射运维数据的连结通道。换言之,运维数据并未占用连结逻辑磁盘100内的磁盘记忆体空间。
此外,请参阅图4,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还可包括日志模块23,或服务模块25。日志模块23用于对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所进行运作的日程进行记录的相关档案,可针对于运维数据的存储产生相关的记录软件。服务模块25为使用者对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增加相关性的功能服务所使用的增设功能模块。
上述有关于第一逻辑磁盘201映像到第二逻辑磁盘203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为容错式磁盘阵列的技术。将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通过容错式磁盘阵列的技术,使第一逻辑磁盘201与第二逻辑磁盘203构建成一个逻辑磁盘。当运维数据写入第一逻辑磁盘201后,运维数据通过容错式磁盘阵列技术而复写入第二逻辑磁盘203。最后,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运维数据通过FC协议传输至连结逻辑磁盘100内。其中容错式磁盘阵列技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复制中读取数据,因此容错式磁盘阵列技术可以提高读取性能。容错式磁盘阵列技术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较高,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
第二种方式为数据复制技术。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内安装持续数据保护(即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CDP)的技术。将第一逻辑磁盘201中的数据,持续备份至第二逻辑磁盘203中,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的软件可以设置相应的时间间隔来完成数据备份的功能。被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的软件备份进入第二逻辑磁盘203的数据即可实时通过FC协议,进一步的将第二逻辑磁盘203中的运维数据持续更新于连结逻辑磁盘100,并且于连结逻辑磁盘100内建立更新后的数据连结通道。
承上所述,于本实施方式提供两个映像方式。于本实施方式中,采集运维数据的流程中安放第一逻辑磁盘201,而不让互联网数据中心内部的运维数据采集程序直接将数据写入连结逻辑磁盘100,是为了防止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间的FC通道中断时,相应的运维原生数据没有介质可以存储。通过FC通道,避免了使网际网络带来的风险,高通量的FC通道以及实时/异步数据复制技术,保障了数据从互联网数据中心内部传输到外部时的一致性。
再者,当第二逻辑磁盘203内存储第一逻辑磁盘201的所有资料后,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连结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2后则会自动建立可撷取第二逻辑磁盘203内的运维数据至连结逻辑磁盘100的数据连结通道,其中连结逻辑磁盘100更新可撷取映射运维数据是依据请求指令执行或定期执行。如此厂商可将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内部的运维数据上传至特定网络位置,而运维服务商可透过特定网络位置撷取运维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其包括非互联网协议连接装置、存储装置与处理装置。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内部通过FC(Fibre Channel)协议的信号线连结于运维数据存储装置,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实现非互联网协议链路的数据传输功能,以达到保护客户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互联网协议网络隔离性。同时运维数据读取装置1内部外部通过互联网协议的网络又能够实现运维数据的快速及时传输的能力。提升运维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以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可选的,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用于读取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其中运维数据收集装置收集多个设备的运维数据,并所述运维数据收集装置将所述多个运维数据传输至所述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所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通过所述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与所述运维数据存储装置通信,所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与所述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彼此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经由非互联网协议,所述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暂存模块、代理管理模块、代理存储模块与镜像模块,所述暂存模块接收所述多个运维数据,所述代理存储模块中建立有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所述第一逻辑磁盘与所述第二逻辑磁盘具有对应的储存阵列位置,所述代理管理模块依据所述存储阵列位置配置所述多个运维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逻辑磁盘,所述第一逻辑磁盘的所述运维数据经由所述镜像模块产生映射运维数据,所述第二逻辑磁盘存储映射运维数据,所述映射运维数据相应于所述第一逻辑磁盘的所述运维数据;
存储模块,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处理模块,调用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代码,所述处理模块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处理模块侦测到所述非互联网协议连接模块被致能,建立连结逻辑磁盘,所述连结逻辑磁盘建立撷取所述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逻辑磁盘更新所述映射运维数据是依据请求指令执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逻辑磁盘更新所述映射运维数据是定期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互联网协议是存储访问协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访问协议是光纤协议。
6.一种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在运维数据存储装置中建立第一逻辑磁盘与第二逻辑磁盘;
在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中建立连结逻辑磁盘;
接收运维数据并存储所述运维数据在所述第一逻辑磁盘中,当所述第一逻辑磁盘存储有所述运维数据时,复制所述运维数据至所述第二逻辑磁盘产生映射运维数据,所述第二逻辑磁盘存储所述映射运维数据;
在所述第二逻辑磁盘与所述连结逻辑磁盘之间,建立撷取所述映射运维数据的数据连结通道,所述数据连结通道用于所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经由非互联网协议读取所述第二逻辑磁盘的所述映射运维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逻辑磁盘存储所述映射运维数据是依据请求指令执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逻辑磁盘存储所述映射运维数据是定期执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数据读取装置与所述运维数据存储装置彼此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经由非互联网协议,所述非互联网协议是存储访问协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维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访问协议是光纤协议。
CN201910102306.0A 2019-02-01 2019-02-01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Active CN111522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2306.0A CN111522499B (zh) 2019-02-01 2019-02-01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TW108125713A TWI709865B (zh) 2019-02-01 2019-07-19 運維數據讀取裝置及其讀取方法
US16/743,587 US11494130B2 (en) 2019-02-01 2020-01-15 Operation data accessing device and access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2306.0A CN111522499B (zh) 2019-02-01 2019-02-01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2499A CN111522499A (zh) 2020-08-11
CN111522499B true CN111522499B (zh) 2023-08-08

Family

ID=7183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2306.0A Active CN111522499B (zh) 2019-02-01 2019-02-01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4130B2 (zh)
CN (1) CN111522499B (zh)
TW (1) TWI709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7137B2 (en) 2020-04-29 2022-04-05 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eamless migration using index objects
CN113568567B (zh) * 2020-04-29 2023-10-24 香港商希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索引物件来进行简易存储服务无缝迁移的方法、主装置以及存储服务器
CN112491786A (zh) * 2020-10-16 2021-03-12 中国铁路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单向传输的安全运维方法和系统
CN113378245A (zh) * 2021-07-07 2021-09-10 北京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状态数据的运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8580A1 (en) * 2002-04-09 2003-10-23 Sancastle Technologies Ltd. Iscsi-fcp gateway
CN101788889A (zh) * 2010-03-03 2010-07-28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虚拟化系统及方法
EP2329380A2 (en) * 2008-09-16 2011-06-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Embedded mapping information for memory devices
CN103942014A (zh) * 2014-04-29 2014-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Fc-ae-1553协议接口卡存储器映射装置及存储器映射方法
CN105934924A (zh) * 2013-12-13 2016-09-07 庞巴迪公司 用于在移动平台上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1071C (zh) * 2005-01-26 2009-04-22 宇汇知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数据库搜寻代理器处理系统及修正方法
EP2211263A3 (en) * 2009-01-23 2013-01-23 Infortre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torage virtualization in a storage system architecture
US8438349B2 (en) * 2009-08-21 2013-05-07 Symantec Corporation Proxy backup of virtual disk image files on NAS devices
US9959073B1 (en) * 2016-03-30 2018-05-0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Detection of host connectivity for data migration in a storage system
CN206388319U (zh) * 2017-01-20 2017-08-08 深圳市华德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采集设备以及系统
US10684888B1 (en) * 2017-10-23 2020-06-1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f-organizing server migration to service provider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8580A1 (en) * 2002-04-09 2003-10-23 Sancastle Technologies Ltd. Iscsi-fcp gateway
EP2329380A2 (en) * 2008-09-16 2011-06-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Embedded mapping information for memory devices
CN101788889A (zh) * 2010-03-03 2010-07-28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虚拟化系统及方法
CN105934924A (zh) * 2013-12-13 2016-09-07 庞巴迪公司 用于在移动平台上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和方法
CN103942014A (zh) * 2014-04-29 2014-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Fc-ae-1553协议接口卡存储器映射装置及存储器映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跨网闸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傅雷扬等;《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49845A1 (en) 2020-08-06
TWI709865B (zh) 2020-11-11
US11494130B2 (en) 2022-11-08
CN111522499A (zh) 2020-08-11
TW202030620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2499B (zh) 运维数据读取装置及其读取方法
US11422908B2 (en) Non-disruptive controller replacement in a cross-cluster redundancy configuration
CN110603524B (zh) 用于编排的工作负载的依赖性分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90729B (zh) 计算机化方法、存储服务器及管理服务器
US9747179B2 (en) Data management agent for selective storage re-caching
JP4448719B2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JP475957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パケットキャプチャ分散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方法及び機器
CN104731691B (zh) 动态调整分布式文件系统内文件副本数目的方法和系统
JP5210176B2 (ja) 複数のノードを有する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保護管理方法
US200600957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US893042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toring encrypted files from a virtual machine image
US20200201722A1 (en) Cross-platform replication
US7487219B1 (en) Virtual storage device from multiple online accounts
CN103763383A (zh) 一体化云存储系统及其存储方法
JP2005182683A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446831A (zh) 一种结合SAN的Server-Free备份方法
US20160110263A1 (en) Fault policy implementation
CN113849136B (zh) 一种基于国产平台的自动化fc块存储处理方法和系统
US8117493B1 (en) Fast recovery in data mirroring techniques
US20150381727A1 (en) Storage functionality rule implementation
US11074002B2 (en) Object storage system with meta object replication
Cummings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assurance
Verkuil A comparison of fault-tolerant cloud storage file systems
KR20150061314A (ko) 네트워크 분산 파일 시스템 기반 iSCSI 스토리지 시스템에서의 장애 복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20391418A1 (en) Operating a storage server with a storage volu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