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0311A -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10311A CN111510311A CN201910092750.9A CN201910092750A CN111510311A CN 111510311 A CN111510311 A CN 111510311A CN 201910092750 A CN201910092750 A CN 201910092750A CN 111510311 A CN111510311 A CN 1115103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node
- mode
- ethernet
- port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简称为FlexE)技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OIF提出的,灵活以太网技术提供一种通用的机制来传送一系列不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为MAC)速率的业务,可以是单个MAC速率比较大的业务,也可以是多个MAC速率比较小的业务的集合,不再限定为单一MAC速率的业务。灵活以太网邻居发现协议(FlexENeighbor Discovery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是为灵活以太网标准配套使用的一套标准,已经在2018年正式发布。目前该标准是采用扩展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简称为LLDP)协议来通告节点的Flexe PHY能力,PHY的deskew能力发现,PHY的连接发现,PHY的连接检验等等。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备双模能力的端口从以太网模式切换到Flexe模式考虑并不完善,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以上任一项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
通过本发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消息通告中的第一优先级和第二消息通告中的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而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进一步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端口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策略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TLV定义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常规状态机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快捷状态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具备双模能力的端口,收到了Flexe的数据,无法自动进行切换,需要人工切换,另外,现有标准中,具备双模能力的端口一般初始化在Flexe模式,但是如果初始在Flexe模式,需要前期做大量的配置工作,例如,利用Flexe开销里management channel来做数据通信网(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简称为DCN)通道,且实际带宽只有1M左右,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以下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2,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步骤S104,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通过上述步骤,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消息通告中的第一优先级和第二消息通告中的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而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进一步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针对上述S104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其中,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包括:以太网模式,灵活以太网模式,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2)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第一配置策略;
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的大小,根据比较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即根据端口号的大小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具体地,可以是以端口号大的一端为准,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可以以先接收到配置信息的一端为准,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和/或第二配置策略。
3)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策略作为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支持的模式,其中,所述支持的模式包括:支持以太网和灵活以太网的双模,支持以太网的单模,支持灵活以太网的单模,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通告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第二消息通告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和/或第二配置策略的确定过程,以下再结合一示例对上述确定过程进行解释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示例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的端口配置方法,采用消息通告来表示节点的模式,期待采用的模式和优先级,进而完成端口配置过程的自适应过程,减少人工处理和干预,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
节点(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消息通告(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消息通告),同时接收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的消息通告(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消息通告),根据消息通告的内容进行判决,进行自适应的配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网络节点发送消息通告,其中,该消息通告中携带的内容有节点的模式,期望采用的模式和优先级;
1)模式有三个选项:是否支持以太网/Flexe双模,以太网单模,Flexe单模;
2)期望采用的模式:期待采用以太网模式,期待采用Flexe模式;
3)优先级至少有两个等级:已配置,优先级高;未配置,优先级低。
步骤S204:节点接收消息通告,其中,该消息内容有节点的模式,期望采用的模式和优先级。
1)模式有三个选项:是否支持以太网/Flexe双模,以太网单模,Flexe单模;
2)期望采用的模式:期待采用以太网模式,期待采用Flexe模式;
3)优先级至少有两个等级:已配置,优先级高;未配置,优先级低。
节点根据发送的消息通告和接收的消息通告,进行判决:
如果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大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采用节点自身的配置。
如果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等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采用预先设置的规则判决。
如果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小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采用从其他节点接收的配置。
步骤S206:判决完成后,节点进行配置,具体过程如下:
1)采用节点自身的配置,并按照期望的Flexe模式配置;
1.1)节点如果不是处于已配置Flexe模式,则需要转为已配置Flexe模式,发送Flexe的数据给其他节点。
1.2)节点在已配置Flexe模式下,发送Flexe的数据给其他节点。
2)采用节点自身的配置,并按照期望的以太网模式配置;
2.1)节点如果不是处于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则需要转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发送以太网的数据给其他节点。
2.2)节点在已配置以太网模式下,发送以太网的数据给其他节点。
3)采用从其他节点接收的配置,并按照期望的Flexe模式配置;
3.1)节点如果是处于已配置Flexe模式,则先清除自身的配置,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节点收到Flexe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
3.2)节点如果是处于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则先清除自身的配置,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然后再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或者,直接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节点收到Flexe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
3.3)节点如果是处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收到Flexe数据后,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节点收到Flexe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
3.4)节点如果是处于未配置Flexe模式,收到Flexe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
4)采用从其他节点接收的配置,并按照期望的以太网模式配置;
4.1)节点如果是处于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则先清除自身的配置,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节点收到以太网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4.2)节点如果是处于已配置Flexe模式,则先清除自身的配置,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然后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或者,直接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节点收到以太网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4.3)节点如果是处于未配置Flexe模式,收到以太网数据后,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节点收到以太网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4.4)节点如果是处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收到以太网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步骤S208:自适应端口配置结束后,节点根据现在的配置情况,修改自己的消息通告,并通知其他节点。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端口配置方法,采用消息通告来表示节点的模式,期待配置和优先级,完成端口配置过程的自适应过程,减少人工处理和干预,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进一步地,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原有站点升级,扩容和新建站点,双模能力端口实现端口自适应,各种模式的自动切换,在优选实施例中针对上述应用场景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策略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30,用于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比较模块32,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
确定模块34,用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消息通告中的第一优先级和第二消息通告中的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标准以太网已经配置的模式下,节点的端口的配置策略需要人工切换或者做大量的配置工作,进而导致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而第一通信节点比较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进一步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二配置策略。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34,用于执行至少以下之一:
1)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其中,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包括:以太网模式,灵活以太网模式,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2)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确定模块34,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的大小,根据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即根据端口号的大小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具体地,可以是以端口号大的一端为准,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和/或
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配置策略,,具体地,可以以先接收到配置信息的一端为准,来确定第一配置策略。
3)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策略作为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所述确定模块3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34,还用于执行至少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34,还用于执行至少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支持的模式,其中,所述支持的模式包括:支持以太网和灵活以太网的双模,支持以太网的单模,支持灵活以太网的单模,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通告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第二消息通告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1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消息通告的机制采用LLDP扩展内容,如图4所示,具体定义如下:
Optional TLV type=127;
OIF所用组织唯一标识OUI=00-0F-40;
SubType进行扩展,做以下定义:
OIF SubType | TLV name | Value |
5 | Mode capability | StdE/Flexe,only Flexe,only StdE |
6 | Expected Mode | Flexe,StdE |
7 | Priority | 1high,2medium,3low |
采用优先级1,表示节点做过配置,并且要求其他节点一定要按照本节点的配置,优先级最高,禁止了自适应的配置模式;
采用优先级2,表示节点做过配置,优先级中等,禁止了自适应的配置模式;
采用优先级3,表示节点空闲,优先级最低,没有做过配置,开启了自适应的配置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节点处于以太网模式,在二层发送LLDP消息,消息内容里通过自定义的TLV来通告节点的模式,期待配置和优先级。
双模能力的端口缺省初始化在以太网模式,不但可以简化配置,还可以利用以太网的大带宽来传送配置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节点处于Flexe模式,把LLDP消息放在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里,通过自定义的TLV来通告节点的模式,期待的模式和优先级。
优选实施例2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节点的模式切换,采用状态机的方式,如图5所示。
1)已配置的以太网模式,清空以太网配置,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
2)未配置的以太网模式,收到以太网配置,转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3)未配置的以太网模式,收到Flexe开销,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
4)未配置的Flexe模式,未检测到Flexe开销,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
5)未配置的Flexe模式,收到Flexe开销,转为已配置Flexe模式。
6)已配置的Flexe模式,清空Flexe配置,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
二.此外,还可以采用快捷的切换方式,如图6所示:
1)已配置的以太网模式,清空以太网配置,转为未配置Flexe模式。
2)已配置的Flexe模式,清空Flexe配置,转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
优选实施例3
在优选实施例1-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新建站点,两个新的设备A和B进行对接。新设备A和B都是采用空闲端口,缺省工作在以太网模式,采用LLDP发送各种端口的配置情况。
设备A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3。
设备B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3。
根据通告的情况,A和B都采用自适应的模式,属于空闲端口与空闲端口进行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等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规则判决。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预先设置了端口规则:例如,哪端的端口号大,就按照哪端的配置进行配置和切换。根据规则判决,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采用设备A的端口配置。
步骤1)设备A的空闲端口,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Flexe模式,然后再转换为已配置Flexe模式;发送Flexe的数据。
步骤2)设备B的空闲端口,接收到Flexe数据,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切换为未配置Flexe模式,所在的PHY为unaffiliated PHY;
步骤3)设备B的端口在未配置Flexe模式下,收到设备A的Flexe配置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所在的unaffiliated PHY进入operational PHY模式。
步骤4)设备B的端口转换到已配置Flexe模式。
步骤5)设备A和B的端口修改各自的通告消息,消息内容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优选实施例4
在优选实施例1-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新建站点,两个新的设备A和B进行对接。新设备A和B都是采用空闲端口,缺省工作在以太网模式,采用LLDP发送各种的配置情况。
设备A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3。
设备B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3。
根据通告的情况,A和B都采用自适应的模式,属于空闲端口与空闲端口进行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等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规则判决。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预先设置了时间规则:哪端先收到配置消息,就按照哪端的配置进行配置和切换。根据规则判决,本实施例采用设备A的端口配置。
A和B继续按照现有的以太网模式,传送数据;B按照A的配置进行相关配置。
步骤1)设备A的空闲端口,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发送以太网的数据给对端。
步骤2)设备B的端口在未配置以太网模式下,收到设备A的以太网配置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步骤3)设备B的端口转换到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步骤4)设备A和B的端口修改各自的通告消息,消息内容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2。
优选实施例5
在实施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站点扩容,新的设备A和原有设备B进行对接。新设备A是采用空闲端口,端口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缺省工作在以太网未配置模式,采用LLDP发送各种的配置情况。原有设备B是采用已配置的端口,端口禁止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目前工作在Flexe模式。
设备A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3。
设备B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根据通告的情况,属于空闲端口与配置端口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采用设备B的端口配置。
步骤1)设备B的端口在已配置Flexe模式,发送Flexe数据给设备A。
步骤2)设备A的空闲端口,接收到Flexe数据,从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切换为未配置Flexe模式,所在的PHY为unaffiliated PHY;
步骤3)设备A的端口在未配置Flexe模式下,收到设备B的Flexe配置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的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所在的unaffiliated PHY进入operational PHY模式。
步骤4)设备A的端口转换到已配置Flexe模式。
步骤5)设备A的端口修改通告消息,消息内容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优选实施例6
在优选实施例1-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站点扩容,新的设备A和原有设备B进行对接。新设备A是采用空闲端口,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缺省工作在以太网模式,采用LLDP发送各种的配置情况。原有设备B是采用已配置的端口,禁止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目前工作在以太网模式。
A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3。
B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2。
根据通告的情况,属于空闲端口与配置`端口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采用设备B的端口配置。
步骤1)设备B的端口在已配置以太网模式,发送以太网数据给设备A。
步骤2)设备A的端口在未配置以太网模式下,收到设备B的以太网配置数据,按照接收的以太网的配置进行配置。
步骤3)设备A的端口转换到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步骤4)设备A的端口修改通告消息,消息内容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2。
优选实施例7
在优选实施例1-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站点扩容,新的设备A和原有设备B进行对接。新设备A是采用已配置端口,原有设备B是采用已配置的端口,A和B禁止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目前工作在Flexe模式。
设备A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设备B端口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双模,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根据通告的情况,属于配置端口与配置端口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发送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等于接收的消息通告的优先级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规则判决,或转人工判决。本实施例规则判决之后,是采用设备B的端口配置。
步骤1)设备B的端口在已配置Flexe模式,发送Flexe数据给设备A。
步骤2)设备A的端口在已配置Flexe模式下,清除自己的配置,转换为未配置Flexe模式,所在的PHY为unaffiliated PHY;
步骤3)设备A的端口在未配置Flexe模式下,收到设备B的Flexe配置数据,定帧成功后,按照接收到Flexe的配置进行配置,所在的unaffiliated PHY进入operational PHY模式。
步骤4)设备A的端口转换到已配置Flexe模式。
步骤5)设备A和B的端口不需要修改通告消息。
优选实施例8
在优选实施例1-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站点扩容,新的设备A和原有设备B进行对接。新设备A是采用空闲端口,新设备A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缺省工作在以太网模式,采用LLDP发送各种的配置情况。原有设备B是采用配置的端口,禁止采用自适应的模式,目前工作在Flexe模式。
A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单模以太网,期待采用以太网,优先级3。
B发送的消息通告为:节点支持单模Flexe,期待采用Flexe,优先级2。
根据通告的情况,属于空闲端口与配置端口对接。
根据优先级判决,采用设备B的端口配置。
由于设备A只支持以太网模式,所以无法进行Flexe的配置和切换。
以上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特别是对于LLDP的扩展内容,人工预先设置的判决规则等容易想到的变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S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策略作为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包括:以太网模式,灵活以太网模式,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转换为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在所述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为所述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以太网数据,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端口号的大小,根据比较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比较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时间,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第二模式;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灵活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灵活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包括: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已配置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至少以下之一方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并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将已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未配置灵活以太网模式转换为未配置以太网模式,并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三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期望采用的模式为以太网模式,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未配置以太网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第四以太网数据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进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支持的模式;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还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支持的模式,其中,所述支持的模式包括:支持以太网和灵活以太网的双模,支持以太网的单模,支持灵活以太网的单模。
10.一种配置策略的确定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消息通告,以及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消息通告,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二消息通告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优先级;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端口的第一配置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执行至少以下之一: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采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自身的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二优先级,采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策略作为所述第一配置策略。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2750.9A CN111510311B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2750.9A CN111510311B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0311A true CN111510311A (zh) | 2020-08-07 |
CN111510311B CN111510311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7187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92750.9A Active CN111510311B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1031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76352A (zh) * | 2021-08-18 | 2021-11-19 |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ldp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组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526A (zh) * | 2010-01-07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接口移动节点接口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4283976A (zh) * | 2013-07-10 | 2015-01-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口的切换方法及接入设备 |
CN106803814A (zh) * | 2015-11-26 | 2017-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204941A (zh) * | 2016-03-18 | 2017-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612825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灵活以太网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NL2017621B1 (en) * | 2016-10-14 | 2018-04-24 | Repoint B V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nodes,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medical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a node |
-
2019
- 2019-01-30 CN CN201910092750.9A patent/CN1115103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526A (zh) * | 2010-01-07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接口移动节点接口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4283976A (zh) * | 2013-07-10 | 2015-01-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口的切换方法及接入设备 |
CN106803814A (zh) * | 2015-11-26 | 2017-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204941A (zh) * | 2016-03-18 | 2017-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NL2017621B1 (en) * | 2016-10-14 | 2018-04-24 | Repoint B V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nodes,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medical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a node |
CN107612825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灵活以太网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76352A (zh) * | 2021-08-18 | 2021-11-19 |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ldp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0311B (zh) | 2022-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57404B2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user terminal to a network slice | |
CN103765948B (zh) | 选择移动管理实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167622B (zh) | 调度授权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 |
CN112105091B (zh) | 会话管理方法、会话管理功能smf实体、终端及网络侧实体 | |
CN102939776B (zh) |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设置多个参数的方法 | |
CN109891830B (zh) | 一种功能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5474700A (zh) | 用于使用辅助信息从蜂窝向wlan卸载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65547B (zh) | 帧传输间隔 | |
CN110225546B (zh) | 一种双连接中辅节点控制方法及基站 | |
WO2005057979A1 (en) | Management of neighbor lists | |
CN107135548B (zh) | 一种更新bssid和连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453779A (zh) | 一种选择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网络侧装置 | |
US20240107319A1 (en) | Managing Network Sl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1873678A (zh) | 休眠模式设置及处理方法、休眠模式信息传输方法 | |
CN107534917A (zh) | 一种主从型网络中的切换方法、主设备、从设备和系统 | |
US2016034524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network search paramet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1510311B (zh) | 配置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2300268A (zh) | 一种选择接入信道速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9120527A (zh) | 一种传输业务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78644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OpenFlow交换机及通信系统 | |
CN109450692B (zh) | 一种网络组网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 |
EP310328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network search paramet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KR102003195B1 (ko) | 이기종 네트워크 기반 데이터 동시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 |
CN108028773B (zh) | 用于增强电信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移动性管理实体池 | |
CN108234092B (zh) | 一种信令配置方法、rrc实体以及pdcp实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