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2126B -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02126B CN111502126B CN202010330849.0A CN202010330849A CN111502126B CN 111502126 B CN111502126 B CN 111502126B CN 202010330849 A CN202010330849 A CN 202010330849A CN 111502126 B CN111502126 B CN 1115021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tube
- steel pipe
- grouting
- externally
- ex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6—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E04C3/32 or E04C3/34; of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灌浆连接技术领域,该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上外露中心钢管和下外露中心钢管通过钢管对接套筒灌浆连接后,在钢管对接套筒的外部浇筑中部外浇混凝土层,钢管对接套筒包裹于中部外浇混凝土层内部,中部外浇混凝土层抗火及抗腐蚀性能好,有效延长了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灌浆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内钢管混凝土柱和外钢筋混凝土柱组成,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柱子各自的优势。在外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和约束作用下,相比普通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较好的抗火和抗腐蚀性能。与钢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延性,并允许在内部钢管中使用高强度混凝土作为核心混凝土,从而减小柱截面尺寸。由于其优越的结构性能,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我国地震多发地区的高层建筑和桥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促进建筑的工业化发展,加快现场施工效率,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方式。为实现该种施工方式,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应运而生,但现有的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部采用外置套筒连接,外置套筒抗火和抗腐蚀性能差,导致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使用寿命短。
因此,如何延长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以延长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上部骨架,所述上部骨架包括上中心钢管、上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上纵筋、多个上箍筋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上中心钢管与所述上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上纵筋沿所述上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上箍筋沿所述上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上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上纵筋,一个所述上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上纵筋的外部,所述上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上纵筋和所述上箍筋嵌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上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底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上中心钢管和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上核心混凝土,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上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并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下部骨架,所述下部骨架包括下中心钢管、下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下纵筋、多个下箍筋以及多个下外露箍筋,所述下中心钢管与所述下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下纵筋沿所述下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下箍筋沿所述下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纵筋,一个所述下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纵筋的外部,所述下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下纵筋和所述下箍筋嵌于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下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下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下核心混凝土,各所述下纵筋均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均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有下外露纵筋,多个所述下外露箍筋沿所述下外露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的外部,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下端套设于所述下外露纵筋的上端并与所述下外露纵筋灌浆连接;中部连接组件,其包括中部外浇混凝土层、钢管对接定位器、钢管对接套筒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顶端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相抵、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用于保证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同轴,所述钢管对接套筒轴向设置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层和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之间、径向设置于所述下外露纵筋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之间,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以及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均设置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并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灌浆连接,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外部、并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以及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形成一柱状结构,所述下外露纵筋和所述下外露箍筋嵌于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内。
优选地,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的顶端凹陷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钢管对接套筒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端相抵、顶端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注浆的注浆空间。
优选地,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多个上外焊抗剪键、多个下外焊抗剪键以及多个内焊抗剪键,多个所述上外焊抗剪键沿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外侧壁上,所述下外焊抗剪键沿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内焊抗剪键沿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多个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与所述半灌浆套筒一一对应,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通道和出浆通道,所述注浆通道和所述出浆通道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侧壁与所述半灌浆套筒内部连通、另一端均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出浆通道与所述注浆通道二者上下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纵筋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直径相同,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包括钢垫板、约束环筋以及多个径向限位钢板,所述钢垫板的顶端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相抵、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沿所述钢垫板的外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用于限制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径向位移,所述约束环筋套设于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的外部,并将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箍紧于所述钢垫板的外侧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厂预制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步骤二,将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步骤三,将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外部;步骤四,连接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同时,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与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顶端相抵;步骤五,进行灌浆工作,对连接所述上纵筋与所述下外露纵筋间的所述半灌浆套筒进行灌浆,对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进行灌浆;步骤六,支设模板,对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间的其余空间进行浇筑,形成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工厂预制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时,首先制作所述上部骨架和所述下部骨架,其次浇筑所述上核心混凝土和所述下核心混凝土,再次连接好所述半灌浆套筒,最后浇筑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将每一个所述下外露纵筋嵌入在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内一定长度,以使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上外露中心钢管和下外露中心钢管通过钢管对接套筒灌浆连接,且钢管对接套筒的外部浇筑有中部外浇混凝土层,与现有技术中仅设置外置套筒连接两个外露钢管相比,该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置了中部外浇混凝土层,中部外浇混凝土层抗火及抗腐蚀性能好,有效延长了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钢管对接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01-下中心钢管、102-下核心混凝土、103-下外焊抗剪键、104-下纵筋、105-下箍筋、106-限位凹槽、107-下外露中心钢管、108-下外露纵筋、109-下外露箍筋、110-下部外浇混凝土层、2-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01-上中心钢管、202-上核心混凝土、203-上外焊抗剪键、204-上纵筋、205-上箍筋、206-半灌浆套筒、207-注浆通道、208-出浆通道、209-上外露中心钢管、210-上部外浇混凝土层、3-钢管对接定位器、301-径向限位钢板、302-钢垫板、303-约束环筋、4-钢管对接套筒、401-内焊抗剪键、5-中部外浇混凝土层、6-高强灌浆料、7-注浆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延长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使用寿命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其包括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和上部骨架,上部骨架包括上中心钢管201、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多个上纵筋204、多个上箍筋205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206,上中心钢管201与上纵筋204轴线平行,多个上纵筋204沿上中心钢管201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上箍筋205沿上纵筋204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上箍筋205对应多个上纵筋204,一个上箍筋205箍紧于多个上纵筋204的外部,上中心钢管201外部浇筑有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上纵筋204和上箍筋205嵌于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内,上中心钢管201贯穿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且其底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上外露中心钢管209,上中心钢管201和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内部填充有上核心混凝土202,半灌浆套筒206与上纵筋204一一对应,半灌浆套筒206的上端套设于上纵筋204的下端并与上纵筋20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其包括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和下部骨架,下部骨架包括下中心钢管101、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多个下纵筋104、多个下箍筋105以及多个下外露箍筋109,下中心钢管101与下纵筋104轴线平行,多个下纵筋104沿下中心钢管101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下箍筋105沿下纵筋104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下箍筋105对应多个下纵筋104,一个下箍筋105箍紧于多个下纵筋104的外部,下中心钢管101外部浇筑有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下纵筋104和下箍筋105嵌于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内,下中心钢管101贯穿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且其顶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下外露中心钢管107,下中心钢管101和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内部填充有下核心混凝土102,各下纵筋104均贯穿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且其顶端均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有下外露纵筋108,多个下外露箍筋109沿下外露纵筋108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下外露箍筋109对应多个下外露纵筋108,一个下外露箍筋109箍紧于多个下外露纵筋108的外部,半灌浆套筒206与下外露纵筋108一一对应,半灌浆套筒206的下端套设于下外露纵筋108的上端并与下外露纵筋108灌浆连接;中部连接组件,其包括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钢管对接定位器3、钢管对接套筒4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206,钢管对接定位器3的顶端与上外露中心钢管209的底端相抵、底端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顶端相抵,钢管对接定位器3用于保证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和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同轴,钢管对接套筒4轴向设置于上部外浇混凝层210和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之间、径向设置于下外露纵筋108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之间,上外露中心钢管209、钢管对接定位器3以及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均设置于钢管对接套筒4内部,并与钢管对接套筒4灌浆连接,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浇筑于钢管对接套筒4外部、并与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以及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形成一柱状结构,下外露纵筋108和下外露箍筋109嵌于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内。具体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与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以及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形成一长方体结构。上纵筋204以及下纵筋104的数量均为四个。上箍筋205、下箍筋105以及下外露箍筋109的具体数量视情况而定。钢管对接套筒4内部注入高强灌浆料6。该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置了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并使钢管对接套筒4包裹于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内部,有效延长了预制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使用寿命。另外,钢管对接套筒4内置于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内有效避免了浆料外漏的情况发生。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上中心钢管201内的上核心混凝土202与下中心钢管101内的下核心混凝土102从内向外分别受钢管和箍筋双层约束;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内的上核心混凝土202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内的下核心混凝土102从内向外分别受钢管、钢管对接套筒4和箍筋三层约束。
如图1和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的顶端凹陷形成有用于定位钢管对接套筒4位置的限位凹槽106,钢管对接套筒4的底端设置于限位凹槽106内,且钢管对接套筒4的底端与限位凹槽106的底端相抵、顶端与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向钢管对接套筒4内部注浆的注浆空间7。限位凹槽106为环形限位凹槽106,限位凹槽106内径与钢管对接套筒4外径相同,限位凹槽106深度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利用钢管对接套筒4与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底端间的注浆空间7进行敞开式灌浆,确保灌浆密实,使上外露中心钢管209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在钢管对接套筒4内全灌浆连接。
如图1-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多个上外焊抗剪键203、多个下外焊抗剪键103以及多个内焊抗剪键401,多个上外焊抗剪键203沿上外露中心钢管209的轴向均匀设置于上外露中心钢管209的外侧壁上,下外焊抗剪键103沿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轴向均匀设置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外侧壁上,内焊抗剪键401沿钢管对接套筒4的轴向均匀设置于钢管对接套筒4的内侧壁上。上外焊抗剪键203、下外焊抗剪键103以及内焊抗剪键401的具体数量视情况而定。上外焊抗剪键203、下外焊抗剪键103以及内焊抗剪键401增强上外焊抗剪键203、下外焊抗剪键103以及内焊抗剪键401与高强灌浆料6间的粘结强度,保证无论整体结构受拉或受压,内部灌浆料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有效发挥灌浆料高强特点。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多个注浆组件,注浆组件与半灌浆套筒206一一对应,注浆组件包括注浆通道207和出浆通道208,注浆通道207和出浆通道208的一端均贯穿半灌浆套筒206的侧壁并与半灌浆套筒206内部连通、另一端均贯穿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注浆通道207向半灌浆套筒206内部注浆,根据出浆通道208判断半灌浆套筒206注浆是否饱满。具体地,出浆通道208与注浆通道207二者上下相对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半灌浆套筒206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上纵筋204的下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半灌浆套筒206与上纵筋204拆装方便。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和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直径相同,钢管对接定位器3包括钢垫板302、约束环筋303以及多个径向限位钢板301,钢垫板302的顶端与上外露中心钢管209的底端相抵、底端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顶端相抵,多个径向限位钢板301沿钢垫板302的外侧壁周向均匀设置,径向限位钢板301用于限制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和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径向位移,约束环筋303套设于多个径向限位钢板301的外部,并将多个径向限位钢板301箍紧于钢垫板302的外侧壁上。径向限位钢板301的具体数量视情况而定。径向限位钢板301为弧形结构。钢垫板302为圆形结构。钢垫板302两端分别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和上外露中心钢管209接触,将二者分隔开,避免钢管端部局部破坏,径向限位钢板301内弧面直径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和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外径相同,且径向限位钢板301内弧面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和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外壁接触,保证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和上外露中心钢管209同轴心,约束环筋303增强了径向限位钢板301径向对钢管的定位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工厂预制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和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
步骤二,将钢管对接定位器3的底端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的顶端相抵;
步骤三,将钢管对接套筒4套设于下外露中心钢管107和钢管对接定位器3的外部;
步骤四,连接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和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同时,将上外露中心钢管209的底端与钢管对接定位器3的顶端相抵;
步骤五,进行灌浆工作,对连接上纵筋204与下外露纵筋108间的半灌浆套筒206进行灌浆,对钢管对接套筒4内部进行灌浆;
步骤六,支设模板,对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与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间的其余空间进行浇筑,形成中部外浇混凝土层5。
于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工厂预制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和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时,首先制作上部骨架和下部骨架,其次浇筑上核心混凝土202和下核心混凝土102,接着连接好半灌浆套筒206,最后支设模板浇筑上部外浇混凝土层210和下部外浇混凝土层110。
于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将每一个下外露纵筋108嵌入在对应半灌浆套筒206内一定长度,以使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与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下以及顶、底指的是如图1所示方式布置时所指。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上部骨架,所述上部骨架包括上中心钢管、上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上纵筋、多个上箍筋以及多个半灌浆套筒,所述上中心钢管与所述上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上纵筋沿所述上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上箍筋沿所述上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上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上纵筋,一个所述上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上纵筋的外部,所述上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上纵筋和所述上箍筋嵌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上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底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上中心钢管和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上核心混凝土,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上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并与所述上纵筋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半灌浆套筒设置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内部;
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包括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和下部骨架,所述下部骨架包括下中心钢管、下外露中心钢管、多个下纵筋、多个下箍筋以及多个下外露箍筋,所述下中心钢管与所述下纵筋轴线平行,多个所述下纵筋沿所述下中心钢管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下箍筋沿所述下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纵筋,一个所述下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纵筋的外部,所述下中心钢管外部浇筑有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所述下纵筋和所述下箍筋嵌于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内,所述下中心钢管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所述下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内部填充有下核心混凝土,各所述下纵筋均贯穿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且其顶端均沿自身轴线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有下外露纵筋,多个所述下外露箍筋沿所述下外露纵筋的轴向均匀设置,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对应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个所述下外露箍筋箍紧于多个所述下外露纵筋的外部,所述半灌浆套筒与所述下外露纵筋一一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下端套设于所述下外露纵筋的上端并与所述下外露纵筋灌浆连接;
中部连接组件,其包括中部外浇混凝土层、钢管对接定位器以及钢管对接套筒,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顶端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相抵、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用于保证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同轴,所述钢管对接套筒轴向设置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 层和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之间、径向设置于所述下外露纵筋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之间,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以及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均设置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并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灌浆连接,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外部、并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以及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形成一柱状结构,所述下外露纵筋和所述下外露箍筋嵌于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的顶端凹陷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钢管对接套筒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底端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端相抵、顶端与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注浆的注浆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上外焊抗剪键、多个下外焊抗剪键以及多个内焊抗剪键,多个所述上外焊抗剪键沿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外侧壁上,所述下外焊抗剪键沿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内焊抗剪键沿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对接套筒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与所述半灌浆套筒一一对应,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通道和出浆通道,所述注浆通道和所述出浆通道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侧壁与所述半灌浆套筒内部连通、另一端均贯穿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通道与所述注浆通道二者上下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灌浆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纵筋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直径相同,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包括钢垫板、约束环筋以及多个径向限位钢板,所述钢垫板的顶端与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相抵、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沿所述钢垫板的外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用于限制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径向位移,所述约束环筋套设于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的外部,并将多个所述径向限位钢板箍紧于所述钢垫板的外侧壁上。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工厂预制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步骤二,将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底端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的顶端相抵;
步骤三,将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下外露中心钢管和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外部;
步骤四,连接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同时,所述上外露中心钢管的底端与所述钢管对接定位器的顶端相抵;
步骤五,进行灌浆工作,对连接所述上纵筋与所述下外露纵筋间的所述半灌浆套筒进行灌浆,对所述钢管对接套筒内部进行灌浆;
步骤六,支设模板,对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间的其余空间进行浇筑,形成所述中部外浇混凝土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工厂预制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时,首先制作所述上部骨架和所述下部骨架,其次浇筑所述上核心混凝土和所述下核心混凝土,再次连接好所述半灌浆套筒,最后浇筑所述上部外浇混凝土层和所述下部外浇混凝土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将每一个所述下外露纵筋嵌入在对应所述半灌浆套筒内一定长度,以使所述上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所述下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30849.0A CN111502126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30849.0A CN111502126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2126A CN111502126A (zh) | 2020-08-07 |
CN111502126B true CN111502126B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1871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30849.0A Active CN111502126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021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12428A (zh) * | 2020-10-15 | 2020-12-22 | 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配式柱定位灌浆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44913U (zh) * | 1975-05-16 | 1976-11-20 | ||
CN204001428U (zh) * | 2014-08-12 | 2014-12-10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直径钢管柱柱脚安装预埋定位结构及其柱脚结构 |
CN205000554U (zh) * | 2015-09-25 | 2016-01-27 | 赵洪波 | 一种用于装配整体结构的混凝土柱 |
CN107165185A (zh) * | 2017-06-02 | 2017-09-15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230370A (zh) * | 2019-06-17 | 2019-09-13 | 华北理工大学 | 连接结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10330849.0A patent/CN1115021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44913U (zh) * | 1975-05-16 | 1976-11-20 | ||
CN204001428U (zh) * | 2014-08-12 | 2014-12-10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直径钢管柱柱脚安装预埋定位结构及其柱脚结构 |
CN205000554U (zh) * | 2015-09-25 | 2016-01-27 | 赵洪波 | 一种用于装配整体结构的混凝土柱 |
CN107165185A (zh) * | 2017-06-02 | 2017-09-15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230370A (zh) * | 2019-06-17 | 2019-09-13 | 华北理工大学 | 连接结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2126A (zh) | 2020-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219024A1 (zh) | 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230370B (zh) | 连接结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施工方法 | |
CN108867342B (zh) | 一种高耐久性抗地震倒塌的多柱墩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2176063U (zh) | 水泥灌浆钢筋连接接头 | |
CN109811903B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和装配方法 | |
CN209874076U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 | |
CN111502126B (zh) | 内置套筒灌浆连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441016B (zh)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 |
WO2022161085A1 (zh) | 一种等效型钢混凝土预制柱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49346B (zh) | 一种含预制钢管混凝土芯柱构件的接长节点及施工方法 | |
KR101636473B1 (ko) | L형강을 이용한 중심부재가 구비된 개량형 콘크리트 충전 기둥(lfc 5)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WO2021212692A1 (zh) | 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模板及方法 | |
CN111764303A (zh) | 预制桥墩立柱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 |
KR101457080B1 (ko) | 개량형 콘크리트 충전 기둥 | |
CN114277937B (zh) |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4301761U (zh) | 一种抱箍-螺栓混合节点及基坑内支撑结构 | |
CN214328887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结构 | |
CN112095441B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与盖梁连接的施工工艺 | |
CN212426701U (zh) | 双空竹形钢-混组合墩梁连接结构 | |
JP5601787B2 (ja) | 柱構造及び柱構造の施工方法 | |
CN114622685A (zh) | 一种预制uhpc-钢-uhpc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285968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114775783A (zh) |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 |
CN114108808A (zh) | 一种连接节点可调节的pvc-frp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叠合梁组合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3982126A (zh) | 一种新型波纹管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拼接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2 Address after: 063210 Bohai Avenue, Caofeidian new town, Tangshan City, Hebei, 21 Applicant after: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HEBEI SHIFENG LVJ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63210 Bohai Avenue, Caofeidian new town, Tangshan City, Hebei, 21 Applicant befor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