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974B -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974B
CN111490974B CN202010198500.6A CN202010198500A CN111490974B CN 111490974 B CN111490974 B CN 111490974B CN 202010198500 A CN202010198500 A CN 202010198500A CN 111490974 B CN111490974 B CN 111490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cross
terminal
registration
log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85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0974A (zh
Inventor
杨孝强
邱晓东
杨利
王坤
张仪俊
李月婷
侯媛媛
刘苏东
康祖彬
陈师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85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0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0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0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Description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不同用途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虽然应用软件可以提供部分功能给游客用户。但是所有软件都默认要求事先进行注册登录,才能提供更多功能。
但是目前,各应用软件的注册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不具备跨端注册功能。因此,如何安全实现跨端注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跨端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客户端中渲染得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跨端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五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注册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注册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获取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给所述第一客户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第六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以及第三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包含的用于进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以及第三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操作指令。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在该方法中,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可见,本说明书通过在第一客户端中配置的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来实现第一客户端与注册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实现了在第一客户端跨端注册第二客户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跨端注册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侧的跨端注册方法的实施过程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端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注册服务器侧的跨端注册方法的实施过程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注册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说明书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端注册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不同客户端之间的跨端注册和登录。参看图1,图1是本说明书中跨端注册系统的示意图。在该系统中包含:第一客户端11、第一服务器13、第二客户端12、注册服务器14。其中,第一服务器14对应第一客户端11,注册服务器14对应第二客户端12。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在第一客户端11中完成针对第二客户端12的注册和登录,以在第一客户端11中实现跨端注册和跨端登录的目的。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12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下面从各端介绍跨端注册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参看图2,是一种跨端注册方法的实施过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客户端。在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配置了跨端注册(和登录)第二客户端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支持完成跨端注册(和登录)并且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软件工具开发包还可用于采集客户端所在设备本身信息和操作环境信息。比如Wi-Fimac、IP、电池量、屏幕分辨率、手机型号、LBS等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跨端注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
其中,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跨端注册页面用于注册第二客户端。例如,软件工具开发包可根据Wi-Fimac、IP、电池量、屏幕分辨率、手机型号、LBS等等信息渲染得到跨端注册页面供注册第二客户端时使用。
其中,用户信息可由用户在跨端注册页面上填入。而为了提高跨端注册的效率,可直接从第一客户端的本端注册页面中调用。具体来说,在执行步骤11之前,由第一客户端渲染得到本端注册页面提供给用户进行本端注册。本端注册页面由第一客户端(本端)提供,用于注册第一客户端,而本端注册和跨端注册的用户可应对同一用户信息,故在本端注册后,可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本端注册页面产生的所述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直接转移到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以实现在本端注册后直接进行跨端注册的效果,可见,此种方式能够快速进行跨端注册,提高跨端注册效率。
具体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可从第一客户端中获取到用户信息并填入跨端注册页面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确认本端注册的确认信息后,可基于确认信息触发软件工具开发包渲染跨端注册页面提供跨端注册。跨端注册页面要求提供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是:注册账号(手机号、邮箱、用户名称等),登录密码等一种或者多种信息。例如,可直接提供手机号转移到所述跨端注册页面进行跨端注册。
步骤22,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
其中,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具体的,可通过第一客户端中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在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比如,手机号、邮箱、用户名称等)、登录密码等一种或者多种信息。在生成跨端注册凭证之后,第一客户端会基于跨端注册凭证,将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存储。
而对于注册服务器来说,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进行验证、注册等操作,然后返回跨端注册信息到软件工具开发包中。
步骤23,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册服务器会将跨端注册信息返回给软件工具开发包。故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渲染为注册确认页面,注册确认页面上有完成注册后的跨端注册信息供用户确认。在所述注册确认页面中接收用户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确认消息进行注册确认。例如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表示用户同意注册。则可渲染注册完成的页面进行展示。
以上是本说明书中跨端注册的实施过程。通过在第一客户端内置SDK(SoftwareDevelopment Kit,软件工具开发包)引导完成针对第二客户端的跨端注册。另外,由于整个注册都是通过内置SDK引导完成,故能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而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会从第一客户端的角度介绍如何进行跨端登录操作。
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可直接基于接收到的确认信息触发执行跨端登录操作。也可以在第一客户端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执行跨端登录操作。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一客户端可直接跨端登录到第二客户端,而无需先手动在第二客户端上进行登录,能够实现不同客户端关联登录的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则生成用于获取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其中,跨端登录操作包含点击第二客户端相关链接、点击跨端登录按钮、点击第二客户端相关推送等等操作。跨端登录操作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链接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跨端登录按钮的点击操作;或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推送的打开操作。
其次,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向所述注册服务器发送所述请求,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跨端免登凭证作为一种登录通行证,具有该凭证,则无需使用账号密码即可直接登录第二客户端。该凭证可以是符号标志、页面凭证等等。
再次,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接收所述跨端免登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而无需使用账号密码进行登录。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通过软件工具开发包,在第一客户端中直接登陆第二客户端,以实现不同客户端关联登录的效果。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应用A中点击应用B的链接或者推送,可直接跳转到应用B的网页版查看相关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方案不同,现有技术并非是登录到独立微博应用软件中查看。而本说明书实施例需要独立的应用A客户端和应用B客户端,并且事先在应用A客户端中内置应用B的SDK。如果事先已经在应用A客户端中跨端注册了应用B账户,则用户在应用A客户端中点击应用B的链接或者推送之后,应用A客户端会根据该点击操作到应用B的服务器请求跨端免登凭证,并根据跨端免登凭证直接从应用A客户端跨端登录到应用B客户端显示相关内容,以实现跨端登录。其和从应用A客户端中链接到应用B的网页版方式不同。而如果事先并未跨端注册应用B的账户,则会跳出跨端注册页面给用户,以供用户注册应用B的账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显示页面中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之后,可通过SDK直接基于跨端登录操作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无需请求跨端免登凭证,以提高登录效率。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说明书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端注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
具体请参看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31,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
其中,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在跨端注册凭证中记载有注册账号(手机号、邮箱、用户名称等),登录密码等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跨端注册凭证用于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
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用于跨端注册第二客户端。例如,软件工具开发包可根据Wi-Fimac、IP、电池量、屏幕分辨率、手机型号、LBS等等信息渲染得到跨端注册页面供注册使用。
步骤32,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直接验证跨端注册信息是否被注册过,若未注册,则根据跨端注册凭证进行跨端注册,并获取跨端注册信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并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具体的,注册服务器将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交互,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再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在具体验证时,验证用户信息是否为注册用户的用户信息。若是,表明该用户信息已经注册过,则会验证失败,并禁止再次使用用户信息进行注册。若否,表明该用户信息此前并未注册,则验证成功并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33,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其中,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而第一客户端在进行注册确认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渲染为注册确认页面,注册确认页面上有完成注册后的跨端注册信息供用户确认。在所述注册确认页面中接收用户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确认消息进行注册确认。例如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表示用户同意注册。则可渲染注册完成的页面进行展示。
以上是本说明书的跨端注册的实施过程。通过在第一客户端内置SDK引导完成针对第二客户端的跨端注册,并且由于整个注册都是通过内置SDK引导完成,故能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而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会从注册服务器的角度介绍如何进行跨端登录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登录效率,实现不同客户端关联登录的效果。在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注册服务器接收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用于发放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所述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显示页面中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生成,或者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确认注册的确认信息直接进行触发。然后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进一步的,注册服务器根据SDK(或第二客户端)传输的设备环境信息、账号信息、加密签名等一种或者多种参数生成跨端免登凭证发送给软件工具开发包。
而在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后,第二客户端会检测到该登录操作并获取跨端免登凭证,进而注册服务器会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然后对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进行凭证验证;在凭证验证通过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在验证的过程中,可验证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是否和注册服务器存储的跨端免登凭证一致。若一致则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
为了进一步保证跨端登录的安全性,可结合环境信息和跨端免登凭证两种一并进行验证。故注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环境验证。环境信息比如Wi-Fimac、IP、电池量、屏幕分辨率、手机型号、LBS等等。在进行环境信息的验证过程中,验证第二客户端所在环境信息和注册服务器中存储的环境信息是否一致。当然,也会对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进行凭证验证,验证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是否和注册服务器存储的跨端免登凭证一致。若环境验证和凭证验证都通过(都验证一致),则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若任一验证不通过,则禁止登录。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信息验证和跨端免登凭证验证的执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登录效率,实现不同客户端关联登录的效果。在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可直接根据SDK发送的跨端登录操作授权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无需请求跨端免登凭证,以提高登录效率。SDK发送的跨端登录操作是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显示页面中产生的用于登录第二客户端的跨端登录操作。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参看图4,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客户端中渲染得到;
第一生成模块42,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上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确认模块43,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客户端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则生成用于获取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向所述注册服务器发送所述请求,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
跨端登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接收所述跨端免登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跨端登录操作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链接的打开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跨端登录按钮的点击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推送的打开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客户端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本端注册页面产生的所述用户信息;所述本端注册页面由客户端渲染得到;
转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信息转移到所述跨端注册页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确认模块43,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渲染为注册确认页面;
在所述注册确认页面中接收用户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确认消息进行注册确认。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参看图5,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
获取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
发送单元53,用于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获取单元52,具体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
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跨端注册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注册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接收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用于发放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所述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生成;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注册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之后,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进行凭证验证;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在凭证验证通过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注册服务器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之前,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环境验证;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若环境验证和凭证验证都通过,则执行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的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详细阐述。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参看图1,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册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注册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获取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
所述注册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给所述第一客户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请参考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7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700可以是计算机,数据库控制台,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5,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源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输入/输出(I/O)的接口710,以及通信组件712。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数据通信,及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706为电子设备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I/O接口710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通信组件712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7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712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712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配置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700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施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跨端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且用于注册所述第二客户端;
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则生成用于获取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
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向所述注册服务器发送所述请求,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
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接收所述跨端免登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跨端登录操作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链接的打开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跨端登录按钮的点击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推送的打开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本端注册页面产生的所述用户信息;所述本端注册页面由第一客户端渲染得到;
将所述用户信息转移到所述跨端注册页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渲染为注册确认页面;
在所述注册确认页面中接收用户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确认消息进行注册确认。
6.一种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中配置有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中,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客户端中渲染得到,且用于注册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则生成用于获取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向所述注册服务器发送所述请求,以使所述注册服务器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
跨端登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接收所述跨端免登凭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户端,所述跨端登录操作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链接的打开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跨端登录按钮的点击操作;或
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对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推送的打开操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本端注册页面产生的所述用户信息;所述本端注册页面由客户端渲染得到;
转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信息转移到所述跨端注册页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端,所述确认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渲染为注册确认页面;
在所述注册确认页面中接收用户确认消息,并根据所述确认消息进行注册确认。
11.一种跨端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且用于注册所述第二客户端;
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
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
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跨端注册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用于发放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所述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生成;
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
对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进行凭证验证;
在凭证验证通过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环境验证;
若环境验证和凭证验证都通过,则执行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的步骤。
16.一种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为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配置在第一客户端中;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客户端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由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在所述跨端注册页面产生的用户信息生成,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且用于注册所述第二客户端;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获取跨端注册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册服务器,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为所述第一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
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跨端注册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跨端注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之后,接收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发送的用于发放跨端免登凭证的请求,所述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产生的跨端登录操作生成;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返回所述跨端免登凭证,以使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基于所述跨端免登凭证执行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的操作之后,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跨端免登凭证进行凭证验证;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在凭证验证通过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册服务器,所述注册服务器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之前,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环境验证;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若环境验证和凭证验证都通过,则执行通知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登录的步骤。
21.一种注册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注册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客户端的软件工具开发包;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为同一设备上安装的两个不同应用程序;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获取跨端注册页面中产生的用户信息;所述跨端注册页面由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渲染得到,且用于注册所述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跨端注册凭证,所述跨端注册凭证中包含注册账号和登录密码;并通过所述软件工具开发包将所述跨端注册凭证发送给所述第二客户端对应的注册服务器;
所述注册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凭证返回跨端注册信息给所述第一客户端;所述跨端注册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跨端登录所述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跨端注册信息进行注册确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以及11~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包含的用于进行如权利要求1~6以及11~15任一所述方法的操作指令。
CN202010198500.6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Active CN111490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500.6A CN11149097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500.6A CN11149097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974A CN111490974A (zh) 2020-08-04
CN111490974B true CN111490974B (zh) 2022-03-29

Family

ID=7181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8500.6A Active CN111490974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097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264A (zh) * 2015-02-13 2015-04-29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注册方法、登录装置以及登录和注册系统
CN105554025A (zh) * 2016-01-19 2016-05-0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开放平台统一用户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WO2016163836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김태정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의 동작 방법, 서버, 및 클라이언트 장치
WO2018004589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net connectivity via a relay station
CN110278179A (zh) * 2018-03-15 2019-09-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51269A (zh) * 2019-07-05 2019-10-18 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第三方服务器登录开放平台的方法
CN110661773A (zh) * 2018-06-28 2020-01-07 统一专利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管理基于sip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264A (zh) * 2015-02-13 2015-04-29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注册方法、登录装置以及登录和注册系统
WO2016163836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김태정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의 동작 방법, 서버, 및 클라이언트 장치
CN105554025A (zh) * 2016-01-19 2016-05-0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开放平台统一用户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WO2018004589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net connectivity via a relay station
CN110278179A (zh) * 2018-03-15 2019-09-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61773A (zh) * 2018-06-28 2020-01-07 统一专利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管理基于sip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10351269A (zh) * 2019-07-05 2019-10-18 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第三方服务器登录开放平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974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1296B2 (ja) クラウドサーバ、クラウド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クラウドプリンタ及びクラウドプリンタ共有方法
US102235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in a device
CA2849904C (en) Policy compliance-based secure data access
WO2017186100A1 (zh)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095457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登录、验证方法
US20190268155A1 (en) Method for Ensuring Terminal Security and Device
CN105978873B (zh) 定制设备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12134708A (zh) 一种授权方法、请求授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91309A (zh) 一种执行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59356B (zh) 授权方法、辅助授权组件、管理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171517B (zh) 一种支付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US2016021059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esentation of application
CN107318100B (zh) 用于绑定手机号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90150979A1 (en) Network system, network method, and terminal and program therefor
CN111490974B (zh) 一种跨端注册方法、客户端及注册服务器
CN108156071B (zh) 向社区添加成员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46739A (zh) 敏感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307610B2 (ja) データ改竄検知装置、データ改竄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34530B (zh) 一种会话内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015695A (zh) 资源访问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938882A (zh) 通过发送消息变更他人手机终端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81897A (zh) 一种手机号码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14650142B (zh) 5g消息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441023B1 (ko) 일회용 웹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378669A (zh) 云端集成开发环境ide远程用户权限确认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41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