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078B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078B
CN111490078B CN202010090196.3A CN202010090196A CN111490078B CN 111490078 B CN111490078 B CN 111490078B CN 202010090196 A CN202010090196 A CN 202010090196A CN 111490078 B CN111490078 B CN 111490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substrate
light
prisms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01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0078A (zh
Inventor
赵方圆
丁小梁
王海生
秦云科
李扬冰
王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01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0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0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允许照射到其上的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且反射部分的亮度大于透射部分的亮度,所述基底能够阻挡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透出所述基底。提高亮度补偿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分为顶发射型和底发射型两种。底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光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指向基底(通常是玻璃基底或者透明的柔性基底)射出。顶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光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指向盖板的方向射出。
对于底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通常会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朝向盖板一侧的金属电极(通常为阴极)做减薄处理,从而使得部分光能够从阴极透出而用于被感光器件检测。感光器件可以是集成在盖板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一侧,也可以是外挂的检测基板对合在盖板上。
感光器件用于检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实际亮度,从而外部驱动电路可据此对显示数据进行补偿以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预期的亮度的光。但环境光会依次透过基底、有机发光二极管而射向感光器件,从而使得感光器件检测到的光的亮度不完全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亮度,对于显示数据的补偿不准确。当然,对于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一种显示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允许照射到其上的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且反射部分的亮度大于透射部分的亮度,所述基底能够阻挡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透出所述基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第一棱镜板和平坦化结构,所述第一棱镜板朝向所述平坦化结构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棱镜,所述第一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指向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平坦化结构填补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隙且在其背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提供平坦表面;除最外侧的第一棱镜的最外侧的侧面以外,每个第一棱镜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的一侧面正对;所述平坦化结构与所述第一棱镜接触的部分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平坦化结构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平坦化结构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第一膜层、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一膜层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第一膜层的界面被全反射而射出所述基底;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和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棱镜表面的第二膜层,所述粘接胶粘在所述第二膜层上,所述第二膜层为减反射膜层,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且等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且大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二棱镜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二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二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镜的侧面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均为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第一棱镜板、平坦化结构和第一偏振膜,所述第一棱镜板朝向所述平坦化结构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棱镜,所述第一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指向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平坦化结构填补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隙且在其背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提供平坦表面;除最外侧的第一棱镜的最外侧的侧面以外,每个第一棱镜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的一侧面正对;垂直射入所述基板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平坦化结构的界面处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且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一膜层的部分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膜允许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第一膜层、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垂直射入所述基板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一膜层的界面处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和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棱镜表面的第二膜层,所述粘接胶粘在所述第二膜层上,所述第二膜层为减反射膜层,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朝向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像素界定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基底一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二电极透出的光的光强,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由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二电极和所述感光器件之间的滤光膜,所述像素界定层能够允许第一颜色的光透过而滤除其他颜色的光透过,所述滤光膜能够滤除所述第一颜色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朝向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像素界定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基底一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二电极透出的光的光强,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由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二偏振膜与所述第一偏振膜允许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的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棱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以及设置在基底1上的发光器件2,发光器件2包括沿远离基底1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21、发光层22、第二电极23,第一电极21为透明电极,第二电极23允许照射到其上的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且反射部分的亮度大于透射部分的亮度,基底1能够阻挡垂直射入基底1的环境光透出基底1。
附图中箭头方向分别表示环境光的传播方向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发光器件2例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在基底1与发光器件2之间通常会设置驱动电路层(未示出)用以驱动发光器件2发光。该显示基板为底发射型的显示基板,发光层22发出的光大部分从基底1透出用于进行显示,少部分光从第二电极23透出用于被感光器件5检测,从而确定发光器件2发出的用于显示的光的实际亮度用于外界驱动电路对显示数据进行补偿。
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在于设计基底1的结构,使得垂直射向基底1的环境光(这是影响感光器件5的主要的干扰光源)被基底1阻挡,从而提高显示数据补偿的准确性。当然,对于发光器件2发出的光,基底1应当允许这部分光尽量多地透出基底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基底1包括第一棱镜板11和平坦化结构12,第一棱镜板11朝向平坦化结构12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棱镜11a,第一棱镜11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指向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平坦化结构12填补多个第一棱镜11a之间的空隙且在其背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提供平坦表面;除最外侧的第一棱镜11a的最外侧的侧面以外,每个第一棱镜11a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11a的一侧面正对;平坦化结构12与第一棱镜11a接触的部分的折射率小于第一棱镜11a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基底1的环境光在第一棱镜11a与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11a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11a后再次在其与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基底1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射出基底1。
第一棱镜11a例如是呈条状,多个第一棱镜11a彼此平行地设置。第一棱镜板11的材质均匀,是为了减小光线的损耗。第一棱镜11a与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处全反射临界角足够小,则垂直入射基底1的环境光能够经两次全反射而朝从基底1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射出基底1。即垂直入射基底1的环境光在基底1内经历两次全反射后射出显示基板,而不会从基底1射向发光器件2。当然也就不会影响感光器件5对发光器件2亮度的检测。
参考图1,每个第一棱镜11a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11a的一侧面正对,即相邻棱镜的相对侧面的底边彼此平行。如此是为了保证垂直射向第一棱镜11a的一个侧面的光射向相对的另一个第一棱镜11a的相对侧面再次被反射时三条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保证两次发射都是全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平坦化结构12包括依次远离第一棱镜板11的第一膜层121、粘接胶122、第二棱镜板124,第一膜层121的折射率小于第一棱镜板11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基底1的环境光在第一棱镜11a与第一膜层121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11a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11a后再次在其与第一膜层121的界面被全反射而射出基底1;第二棱镜板124朝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124a,第二棱镜124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多个第一棱镜11a与多个第二棱镜124a互补设置。
即全反射垂直入射的环境光由第一膜层121和第一棱镜11a实现。第一膜层121可以是通过诸如沉积等的成膜工艺形成在第一棱镜11a的表面上,由粘接胶122再将第二棱镜板124粘在第一棱镜板11上,从而形成平坦的基底1表面,供后续形成驱动电路、发光器件2、薄膜封装层等显示基板的其他结构。
当然,平坦化结构12也可以是由单一均匀材料形成,只要其折射率相对于第一棱镜板11足够低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棱镜板11、第二棱镜板124和粘接胶122的折射率相等。如此是为了使发光器件2发出的用于显示的射出基底1时的减损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平坦化结构12还包括位于第二棱镜124a表面的第二膜层123,粘接胶122粘在第二膜层123上,第二膜层123为减反射膜层,第二膜层123的折射率与第二棱镜板124的折射率相等。
减反射膜的设置目的也是使发光器件2发出的用于显示的光的减损尽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平坦化结构12包括依次远离第一棱镜板11的粘接胶122、第二棱镜板124,第二棱镜板124朝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124a,第二棱镜124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多个第一棱镜11a与多个第二棱镜124a互补设置;粘接胶122的折射率小于第一棱镜板11的折射率且等于第二棱镜板124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基底1的环境光在第一棱镜11a与粘接胶122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11a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11a后再次在其与粘接胶122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1远离所述发光器件2的方向射出基底1。
即垂直入射的环境光在粘接胶122与第一棱镜11a的界面经两次全反射而射出基底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平坦化结构12包括依次远离第一棱镜板11的粘接胶122、第二棱镜板124,第二棱镜板124朝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124a,第二棱镜124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多个第一棱镜11a与多个第二棱镜124a互补设置;粘接胶122的折射率等于第一棱镜板11的折射率且大于第二棱镜板124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基底1的环境光在第二棱镜124a与粘接胶122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二棱镜124a相对的另一第二棱镜124a后再次在其与粘接胶122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1远离所述发光器件2的方向射出基底1。
即垂直入射的环境光在粘接胶122与第二棱镜124a的界面经两次全反射而射出基底1。
以上依靠全反射而阻挡垂直入射环境光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1a的侧面与基底1所处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可以均为45°。
如此,可以保证垂直入射的环境光只要在第一棱镜11a与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必然会被垂直地射出基底1。另一方面,对于发光器件2发出的用于显示的光的减损也尽量小。当然,上述二面角不限于45°,只要第一棱镜11a与平坦化结构12界面的全反射临界角足够小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基底1包括第一棱镜板11、平坦化结构12和第一偏振膜P1,第一棱镜板11朝向平坦化结构12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棱镜11a,第一棱镜11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指向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平坦化结构12填补多个第一棱镜11a之间的空隙且在其背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提供平坦表面;除最外侧的第一棱镜11a的最外侧的侧面以外,每个第一棱镜11a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11a的一侧面正对;垂直射入基板的环境光在第一棱镜11a与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处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且环境光透过第一膜层121的部分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膜P1允许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第一棱镜板11和平坦化结构12的界面将垂直入射的环境光分别两个偏振方向的折射光和反射光,再由第一偏振膜P1阻挡作为线偏振光的折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结构12包括依次远离第一棱镜板11的第一膜层121、粘接胶122、第二棱镜板124,第二棱镜板124朝向第一棱镜板11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124a,第二棱镜124a具有平行于基底1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沿远离发光器件2的方向延伸的侧面,多个第一棱镜11a与多个第二棱镜124a互补设置;垂直射入基板的环境光在第一棱镜11a与第一膜层121的界面处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
即将环境光分为线偏振光由第一棱镜11a和第一膜层121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棱镜板11、第二棱镜板124和粘接胶122的折射率相等。
如此也是为了减少用于显示的光的减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结构12还包括位于第二棱镜124a表面的第二膜层123,粘接胶122粘在第二膜层123上,第二膜层123为减反射膜层,第二膜层123的折射率与第二棱镜板124的折射率相等。
如此也是为了减少用于显示的光的减损。
以上均是为了减少垂直入射的环境光对感光器件5的干扰。实际上倾斜入射的环境光以及发光器件2发出的光在射出显示基板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多次反射,它们都会对感光器件5造成干扰。以下实施例是为了减少这部分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基底1朝向发光器件2一侧的像素界定层3和位于发光器件2朝向基底1一侧的感光器件5,感光器件5用于检测从第二电极23透出的光的光强,发光器件2的发光区域由像素界定层3限定;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二电极23和感光器件5之间的滤光膜4,像素界定层3能够允许第一颜色的光透过而滤除其他颜色的光透过,滤光膜4能够滤除第一颜色的光。
通常的像素界定层3是无色透明的,可通过掺杂染色的方式使其带颜色。从而由像素界定层3和滤光膜4配合,将倾斜入射的环境光对感光器件5的干扰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基底1朝向发光器件2一侧的像素界定层3和位于发光器件2朝向基底1一侧的感光器件5,感光器件5用于检测从第二电极23透出的光的光强,发光器件2的发光区域由像素界定层3限定;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感光器件5与第二电极23之间的第二偏振膜P2,第二偏振膜P2与第一偏振膜P1允许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倾斜入射的环境光经过第一偏振膜P1和第二偏振膜P2的作用而被屏蔽,从而不会对感光器件5造成干扰。当然,发光器件2朝向感光器件5发出的光也会被按照固定比例衰减。
本公开对感光器件的设计不做限定,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例如感光器件例如是集成在盖板6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
显示装置例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下方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允许照射到其上的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且反射部分的亮度大于透射部分的亮度,所述基底能够阻挡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透出所述基底;
所述基底包括第一棱镜板和平坦化结构,所述第一棱镜板朝向所述平坦化结构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棱镜,所述第一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指向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平坦化结构填补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隙且在其背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提供平坦表面;
除最外侧的第一棱镜的最外侧的侧面以外,每个第一棱镜的侧面均与另一个第一棱镜的一侧面正对;
所述平坦化结构与所述第一棱镜接触的部分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平坦化结构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平坦化结构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第一膜层、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一膜层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第一膜层的界面被全反射而射出所述基底;
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和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棱镜表面的第二膜层,所述粘接胶粘在所述第二膜层上,所述第二膜层为减反射膜层,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
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且等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一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一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棱镜板的粘接胶、第二棱镜板,所述第二棱镜板朝向所述第一棱镜板一侧一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的底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边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互补设置;
所述粘接胶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一棱镜板的折射率且大于所述第二棱镜板的折射率,以使垂直射入所述基底的环境光在所述第二棱镜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且反射光射向与该第二棱镜相对的另一第二棱镜后再次在其与所述粘接胶的界面被全反射而朝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射出所述基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侧面与所述基底所处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均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朝向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像素界定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基底一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二电极透出的光的光强,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由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二电极和所述感光器件之间的滤光膜,所述像素界定层能够允许第一颜色的光透过而滤除其他颜色的光透过,所述滤光膜能够滤除所述第一颜色的光。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010090196.3A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90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0196.3A CN111490078B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0196.3A CN111490078B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078A CN111490078A (zh) 2020-08-04
CN111490078B true CN11149007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181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0196.3A Active CN111490078B (zh) 2020-02-13 2020-02-13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0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3998B (zh) * 2022-01-21 2022-04-19 季华实验室 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8132A (ja) * 1998-09-17 2000-04-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効果を有する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JP2003177386A (ja) * 2001-12-12 2003-06-27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504804A (zh) * 2002-12-03 2004-06-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61215A (zh) * 2005-02-02 2010-03-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反射型投影系统
CN107272250A (zh) * 2017-07-07 2017-10-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63235A (zh) * 2018-03-02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8132A (ja) * 1998-09-17 2000-04-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効果を有する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JP2003177386A (ja) * 2001-12-12 2003-06-27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504804A (zh) * 2002-12-03 2004-06-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61215A (zh) * 2005-02-02 2010-03-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反射型投影系统
CN107272250A (zh) * 2017-07-07 2017-10-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63235A (zh) * 2018-03-02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078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6987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904347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35904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370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74866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29590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20170023724A1 (en) Optical Modul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CN110012198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31276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914585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242913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2022031072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9011822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백라이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8661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490078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31857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220765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08899356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4781246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及び面発光装置並び表示装置
US11200397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ssembly,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2021001134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960196B (zh) 指纹识别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KR2019008338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EP4060387A1 (en) Backlight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