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9091A -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9091A
CN111489091A CN202010292144.4A CN202010292144A CN111489091A CN 111489091 A CN111489091 A CN 111489091A CN 202010292144 A CN202010292144 A CN 202010292144A CN 111489091 A CN111489091 A CN 111489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load
power system
recover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21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毅
李欣
周荣生
田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21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9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9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9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首先考虑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的阶段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构建弹性电力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关键性指标;确定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一层级指标的得分和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分方法得到电力系统总体得分情况,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电力系统的弹性建设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本发明能够综合多个评价维度对电网恢复力的影响,用于电网弹性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为系统规划运行与恢复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作为重要能源系统,需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和可靠。但是,近年频频发生的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等极端事件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电网弹性可以被定义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预防、抵御以及快速恢复负荷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事前预期坚强程度,事中实时抵抗能力以及事后动态恢复能力。
近年来,广泛开展弹性电网的研究,也提出了多种评估和提升电网恢复力的方法和措施,然而至今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恢复力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全面的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依据电力系统恢复力的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从状态维度、时间维度以及架构维度等三个维度描述电力系统的弹性水平,从而为电网规划运行以及恢复决策提供参考。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考虑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的阶段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构建弹性电力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状态维度、时间维度、架构维度筛选出柔性可控负荷比例、电动汽车使用比例、重要负荷分布均衡度、设备设计标准与使用年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情况、分布式电源比例、储能装置比例、配电网N-1校验通过水平、电网容载比、电网重载线路比例、移动发电车、储能车数量及容量、物资调配供应率、应急队伍完备率、应急机构健全率、自然灾害预测报警率、系统失负荷概率、平均失负荷比例、失负荷期望、设备故障概率、系统出现孤立节点概率、系统解列概率、重要负荷专供线路故障概率、弹性资源部署位置、系统负荷损失平均速度、系统负荷灾中损失量、灾害推演准确度、故障位置识别速度、事件分级能力、灾害严重程度指标、设备实时停运比例、重构开关操作次数、负荷实时损失量、系统负荷实时停运比例、系统停电造成的实时经济损失、网架实时破坏程度、重要用户自备电源比例、负荷开始恢复的响应时间、系统负荷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重要负荷恢复时间、网架恢复时间、设备修复速度与修复时间、应急部门协调能力、恢复供电方式选择情况、修复人员到达现场速度、修复人员修复效率、物资调配能力、现场指挥能力、负荷实时恢复比例及恢复量、主干线路实时恢复比例和设备实时恢复比例作为关键性指标;
S2、确定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一层级指标的得分和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分方法得到电力系统总体得分情况,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电力系统的弹性建设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具体的,步骤S2具体为:
S201、建立电力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并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根据电力系统特征和实际需求确定每个层级的具体指标;
S202、计算指标层各指标的数值,对指标层的指标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指标的得分情况;
S203、比较各层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S204、根据各级指标的得分以及权重,将指标得分进行逐级加权求和,最终得出综合得分。
进一步的,步骤S201中,目标层为评估电力系统弹性,准则层包括负荷型指标、网架型指标、设备型指标、弹性资源型指标、应用管理型指标和灾害监测型指标;指标层从步骤S1的关键性指标中进行筛选分析。
进一步的,步骤S202中,根据相应指标的特性构建隶属函数,使各个子集的隶属度函数总和为1,根据得出每个模糊子集的得分和隶属度函数,最终综合得出指标的整体评分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31
其中,μi(x)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Fi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分值。
进一步的,步骤S203具体为:
S2031、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建立层次结构;
S2032、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将因素两两比较,并按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
S2033、计算一致性指标CI,进行一致性检验:
S2034、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规范化特征向量,规范化特征向量为构成判断矩阵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向量λ。
进一步的,步骤S2033中,计算一致性指标CI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41
其中,λmax代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代表判断矩阵的阶数。
进一步的,步骤S204中,各准则层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42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ω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权重,f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得分,nK代表第K个准则层下底层指标的数目。
进一步的,步骤S204中,目标层综合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43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WK代表各准则层的权重,N代表准则层的数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评估方法较为科学全面,能够从多个维度体现电力系统弹性建设水平;能够在电网恢复力评估中实现以下功能:首先,在极端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合理规划电网规模和拓扑改善资源配置情况,提升电力系统预防极端事件的能力;在极端事件发生时,通过监测电网性能合理对电网进行调度,提升系统抵抗极端事件的能力;在极端事件结束之后,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和恢复策略,提升系统灾后迅速恢复运行的能力,能够全方位指导电网规划和运行。
进一步的,通过计算电力系统总体得分情况,实现系统弹性建设水平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既能够对比同一时期或阶段下不同电网或区域之间的恢复力发展状况,使各区域电网互相提供借鉴作用;又能够对比不同时期或阶段下同一电网的恢复力变化情况,使该区域电网能够汲取经验教训。
进一步的,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能够将系统弹性综合弹性评估按照总目标、评价准则、基础指标的顺序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使得弹性评估更加清晰、明确,并且能够将影响系统弹性水平的各种因素都包含进来。
进一步的,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基础指标的得分情况,能够分析评判不同类型的指标对系统弹性发展水平的隶属等级状况,实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
进一步的,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确定各级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能够客观地综合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计算简便,十分直观。
进一步的,通过综合评分模型将各级指标逐级进行加权求和,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这种系统性的综合分析方法,不割裂多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将各种因素的表现特征以及对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行融合,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综合多个评价维度对电网恢复力的影响,用于电网弹性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为系统规划运行与恢复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电力系统综合弹性指标体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考虑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的阶段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构建弹性电力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
选取维度时涵盖恢复力的多种内涵和特征,一般选取的三个维度分别为:状态维度、时间维度、架构维度。
状态维度包括静态和动态这两个层面,具体为:
静态指标主要考虑电力系统在某一段时期内一定范围内的恢复力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系统的弹性性能,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电网之间的弹性强度,也可以用于评价和指导弹性电网建设情况;
动态指标主要考虑电力系统弹性在某一节点下的实时变化情况,是系统弹性性能在实际灾害下的横截面,可以在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实时监测显示,从而为运行调度人员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为系统调度、恢复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动静态指标的结合,既有利于推进弹性电力系统的长期建设,又有利于电力系统遭遇极端事件的短期决策。
时间维度包括极端事件前(灾前)、极端事件中(灾中)和极端事件后(灾后)这三个阶段,具体为:
灾前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在实际极端事件尚未发生时弹性电网应对该极端事件的预防能力,以反映配电网对灾害预期的鲁棒性,从而为相关部门进行灾害预警和紧急筹措提供参考,这类指标主要包括电网建设、灾害预测、预期灾损、应急预案等层面;
灾中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在极端事件期间弹性电网应对极端事件的抵抗能力,以反映配电网运行状态实时变化情况,从而为相关部门进行紧急调度提供有效参考,这类指标主要包括灾害监测、故障传播、调度情况、实时灾损等层面;
灾后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极端事件结束后弹性电网应对极端灾害的恢复能力,以反映配电网灾后恢复效率,从而为灾后相关部门进行恢复决策提供参考,这类指标主要包括电网恢复策略、恢复能力、弹性资源配置以及恢复效率等层面。
通过灾前、灾中和灾后这三类阶段性指标的结合,描述电力系统弹性性能的完整变化情况,从而体现电力系统恢复力的多重内涵。
架构维度包括环境、电网以及技术三个层面,具体为:
环境类指标主要表征外界环境对配电网弹性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外部环境越恶劣,电力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弱,电网弹性也越容易受到影响,这类指标主要包括气象地质条件、实时灾害特征、灾害预测准确度等;
电网类指标表征配电系统应对极端灾害时自身的性能特征,主要是考虑电网拓扑结构、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负荷分布状况对电力系统弹性的影响,这类指标包括设备条件、网架结构、负荷分布等;
技术类指标表征电力部门对弹性配电网的应急管理水平和资源调配水平,当电网技术水平和资源数量提升时,电力系统能够提高自身的稳定运行水平和快速恢复水平,这类指标包括应急管理调度、弹性资源配置、故障事件分析等。
通过这些架构类指标的结合,可以体现不同因素对电力系统恢复力的影响情况,并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思路,从相应对象入手采取合适的措施强化和提升电力系统弹性水平。
根据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的阶段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指标进行恢复力综合评价,定义和计算方式如下:
柔性可控负荷比例:柔性可控符合比例是指具有柔性特征的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
电动汽车使用比例:电动汽车使用比例是指某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占汽车总使用量的比例。
重要负荷分布均衡度:负荷均衡度反映不同变电站所带负荷的均衡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81
其中,ΔTi表示第i个变电站的实际负载率与推荐负载率的差值,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082
表示该差值序列的平均值。
设备设计标准与使用年限:设备设计标准是指按照类型、规格、性能、尺寸、所用材料与工艺设备等进行分类的标准,设备使用年限是指只需要进行正常的维护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的使用年限。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情况: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情况可根据继保装置的类型、性能、效率、配合情况等确定相应等级。
分布式电源比例:分布式电源比例是指分布式电源容量包括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发电技术占总电源容量的比例。
储能装置比例:储能装置比例是指储能电站个数占总电源的比例。
配电网N-1校验通过水平:配电网N-1校验通过水平指的是常规运行下通过N-1校验的变电站、线路占总数量的比例。
电网容载比:配电网容载比指的是某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可供变电容量在满足供电可靠性基础上与对应的最高负荷之比值。
电网重载线路比例:线路负载率是指线路上实际承担的最大负荷与该线路的安全传输容量的比值。
移动发电车、储能车数量及容量:移动发电车、储能车是指抢险救灾专用的可移动的发电、储能工具。
物资调配供应率:物资调配供应率是指实际物资供应量与物资需求总量的比值。
应急队伍完备率:应急队伍完备率是指应急队伍数量与应具备的应急队伍数量的比值。
应急机构健全率:应急机构健全率是指应急机构数量与应具备的应急机构数量的比值。
自然灾害预测报警率:自然灾害预测报警率是指自然灾害报警成功次数与自然灾害发生总次数的比值。
系统失负荷概率:表征系统切负荷的可能性。
平均失负荷比例:表征失负荷的平均比例。
失负荷期望:表征系统切负荷的平均值。
设备故障概率:表征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系统出现孤立节点概率:表征系统出现孤立节点的可能性。
系统解列概率:表征系统分裂成互不联系相互独立的几个子系统的概率。
重要负荷专供线路故障概率:表征重要负荷供给线路的故障概率。
弹性资源部署位置:用仓库编号表示,灾前确定部署位置用于灾后快速调度到需求地点。
系统负荷损失平均速度:系统功能梯形曲线下降平均速度,表征负荷损失方面的灾中抵抗能力。
系统负荷灾中损失量:系统功能梯形曲线下降段与正常运行水平间的差值积分,表征系统灾中抵抗能力。
(云计算)灾害推演准确度:推演的灾害路径、强度、持续时间与实际灾害的偏离度。
(感知力)故障位置识别速度:在灾害事件中完成所有故障位置识别所需时间。
事件分级能力:对灾害事件进行分级的准确度,不同的事件级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响应措施。
灾害严重程度指标:动态指标,包括台风、暴雨、雷击、山火、滑坡等灾害路径、范围,灾害强度与已持续时间。
设备实时停运比例:动态指标,某种设备灾中实时停运数比上该类设备总数。
重构开关操作次数:动态指标,应急控制改变线路拓扑操作开关的次数。
负荷实时损失量:灾中实时(各时段)损失的负荷量。
系统负荷实时停运比例:灾中实时(各时段)损失的负荷量与总负荷量之比。
系统停电造成的实时经济损失:灾中实时(各时段)损失的负荷折合成的经济损失。
网架实时破坏程度:系统实时出现孤岛数量及孤岛内负荷容量,孤岛为无电源的孤立负荷系统。
重要用户自备电源比例:指自备电源的重要用户数量及负荷需求量占总的重要用户数量及负荷量的比例。
负荷开始恢复的响应时间:从灾害结束到负荷恢复措施开始实施的响应时间。
系统负荷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系统功能梯形曲线从下降到最低点到回升到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表征系统恢复速度。
重要负荷恢复时间:系统内所有重要负荷恢复到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
网架恢复时间:系统网架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设备修复速度与修复时间:某种设备单位时间修复数量及该类设备全部修复完成所用的时间,表征修复速度。
应急部门协调能力:包括电力系统的故障评估、应急调度与紧急控制的协作程度,以及电力系统与天然气、交通、通信部门的协作程度。
恢复供电方式选择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对预案及多种恢复措施的选择情况,通过事件后反思是否选择最优的恢复策略衡量系统指挥部门的决策精准度。
修复人员到达现场速度:灾害结束后修复人员抵达故障元件位置的速度与时间,表征应急人力调遣能力。
修复人员修复效率:单位时间修复人员修复元件的数量,表征应急修复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物资调配能力:是指修复区域内元件所需物资量占调配到该区域的物资总量的比例。
现场指挥能力:由于修复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现场指挥人员灵活调整原定修复计划,需要建立指挥能力指标表征对不确定因素的现场临时响应能力。
负荷实时恢复比例及恢复量:负荷恢复的动态指标,表征灾后各时段的负荷实时恢复程度,实时指导灾后负荷恢复策略的制定。
主干线路实时恢复比例:网架恢复的动态指标,表征灾后各时段的主干线路恢复程度,实时指导网络重构、开关操作与修复等策略的制定。
设备实时恢复比例:设备恢复的动态指标,表征灾后各时段的特定种类设备恢复程度。
S2、确定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一层级指标的得分和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分方法计算出电力系统总体得分情况,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电力系统的弹性建设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通过对同一时期的不同电网进行横向比较,探究各电网之间恢复力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揭示电力系统弹性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因素,为弹性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或通过对同一电网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弹性水平进行纵向比较,探究电网恢复力发展的阶段和趋势,揭示电力系统弹性的发展变化规律,对弹性电网的运行调度、恢复决策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S201、建立电力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并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多个层级,根据电力系统特征和实际需求,确定每个层级的具体指标;
针对弹性电力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架构,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等层次如图2所示,目标层为评估电力系统弹性,准则层分别包括负荷型指标、网架型指标、设备型指标、弹性资源型指标、应用管理型指标、灾害监测型指标,指标层分别从所述的关键性指标中采用专家法进行筛选分析,将电力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视为模糊集合,依据专家意见对每个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如果该指标的隶属度较大,则表明该指标在极大程度上属于模糊集合,可以保留作为评价指标;反之,则需要将指标进行删除。
S202、计算指标层各指标的数值,然后将各指标数值进行处理,得出各指标的得分情况;
对指标层的指标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有指标的量纲保持一致,并能够进行统一处理和计算。
对于数值类指标,采用的归一化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31
其中,x表示指标实际数值,xmin表示指标最大值,xmax表示指标最小值。
一般情况下采用指标合理取值范围的上下限作为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描述性指标,则采用以下表格进行归一化:
表1 指标归一化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32
将单个指标的论域分成三个模糊子集:优、中、差,设置相应的得分分别为F1、F2及F3,并构建相应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分别为μ1、μ2及μ3,从而确定指标得分。
其中,F1、F2及F3分别设置成100、70以及40,而隶属度函数μ1、μ2及μ3一般通过梯形型的模糊分布进行确定,梯形分布的隶属度函数将根据指标的适用值不同采取下列模型进行计算:
1)适用于偏小型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小,得分值越大: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1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2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3
2)适用于中间型指标,即指标数值适中,得分值越大: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4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5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6
3)适用于偏大型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得分值越大: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7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8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49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每个模糊子集的得分和隶属度函数,最终综合得出该指标的整体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51
其中,μi(x)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Fi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分值。需要注意的是,隶属函数应根据相应指标的特性进行构建,并使各个子集的隶属度函数总和为1。
S203、比较各层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依靠层次分析法将各级指标对应上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来,包括以下步骤:
S2031、建立层次结构: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建立层次结构。
S2032、构造判断比较矩阵: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将因素两两相互比较,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表2列出常见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
表2 常见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52
根据电网的特性以及评估需求第一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可建立如表3所示:
表3 成对比较矩阵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61
S2033、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62
其中,λmax代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代表判断矩阵的阶数。
其次,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4列出了1—9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与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值定义为一致性比率CR,若满足CR=CI/RI<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表4 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63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71
S2034、计算指标权重向量: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规范化特征向量,则该规范化特征向量就是构成判断矩阵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向量λ。
S204、根据各级指标的得分以及权重,将指标得分进行逐级加权求和,最终得出综合得分。
根据指标的得分以及各层相对于上一级别的权重可以计算出综合得分。对于准则层来说,各准则层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72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ω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权重,f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得分,nK代表第K个准则层下底层指标的数目。
对于目标层,综合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73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WK代表各准则层的权重,N代表准则层的数目。
由此可以得出该电网综合弹性得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恢复力地综合评估。
上述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中,将单维度恢复力评价拓展成多维度恢复力评价,可以根据评价目标进一步调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既能够反映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在不同层面的需求,又能够反映影响电力系统恢复力的多层次因素,极大程度地增加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应用场景,通过计算综合弹性得分情况,实现电力系统恢复力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为电网规划调度和恢复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在确定各级指标得分及权重之前,还根据指标的特性选取合适的方法计算指标的具体数值。对于统计类指标,可以采用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扰动下恢复力平均水平;对于估测类指标,可以根据状态估计法对配电网在灾害下实际运行的状态变量进行估计,对配电网弹性进行实时评估;对于概率类指标,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或解析法计算扰动下维持某一运行水平的概率和期望。
进一步地,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指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要考虑哪种类型的灾害,通过灾害发生器模拟特定灾害的发生;根据灾害电力系统的时空损害机理,识别易损设备的类型,结合配电网故障场景生成方法,获取元件故障率,同时根据历史数据及专家判断获取元件修复率;系统设备状态采样,考虑故障设备的故障-修复的过程,对于长时间的灾害采用时序蒙特卡洛模拟地方法对脆弱元件的状态进行抽样,对于短时间的灾害采用非连续蒙特卡罗模拟来对组件的状态进行采样;在获得每个设备的状态之后,应该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以最小切负荷为目标,考虑配网重构等可行的恢复策略,采用配网潮流最优算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地,动态指标采取可视化方法将弹性指标显示在平台上,实现弹性数据的实时评测,为调度人员及恢复决策人员制定相应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
静态指标则需要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归纳综合,通过明确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以及计算相应的权重,最终得出配电网的弹性得分值。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的描述和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测试案例采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的网络。系统共包括1个变电站电源节点,32个负荷节点,系统总有功负荷3715kW,计算指标数据及相应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底层指标数据及相应得分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191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201
根据计算,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为: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211
而对于同一准则层下各个底层指标来说,假设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均为同等重要,因此,可以得出指标层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50805970000212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该电网的综合弹性得分为:
F=87.543
由此可知,在上述假设情况下,可以计算得出,系统综合弹性得分为87.543。整体来讲,该电网弹性发展状况得分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系统整体恢复力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以时间维度为基本轴对系统恢复力评估维度进行延伸,拓展成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分别是状态维度、时间维度和架构维度。从这三种维度出发,建立电力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探究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探索影响系统恢复力的关键因素,全面体现电力系统恢复力的多重内涵,同时拓展指标体系的功能效用。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考虑电力系统恢复力评估的阶段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构建弹性电力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状态维度、时间维度、架构维度筛选出柔性可控负荷比例、电动汽车使用比例、重要负荷分布均衡度、设备设计标准与使用年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情况、分布式电源比例、储能装置比例、配电网N-1校验通过水平、电网容载比、电网重载线路比例、移动发电车、储能车数量及容量、物资调配供应率、应急队伍完备率、应急机构健全率、自然灾害预测报警率、系统失负荷概率、平均失负荷比例、失负荷期望、设备故障概率、系统出现孤立节点概率、系统解列概率、重要负荷专供线路故障概率、弹性资源部署位置、系统负荷损失平均速度、系统负荷灾中损失量、灾害推演准确度、故障位置识别速度、事件分级能力、灾害严重程度指标、设备实时停运比例、重构开关操作次数、负荷实时损失量、系统负荷实时停运比例、系统停电造成的实时经济损失、网架实时破坏程度、重要用户自备电源比例、负荷开始恢复的响应时间、系统负荷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重要负荷恢复时间、网架恢复时间、设备修复速度与修复时间、应急部门协调能力、恢复供电方式选择情况、修复人员到达现场速度、修复人员修复效率、物资调配能力、现场指挥能力、负荷实时恢复比例及恢复量、主干线路实时恢复比例和设备实时恢复比例作为关键性指标;
S2、确定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一层级指标的得分和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分方法得到电力系统总体得分情况,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电力系统的弹性建设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S201、建立电力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并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根据电力系统特征和实际需求确定每个层级的具体指标;
S202、计算指标层各指标的数值,对指标层的指标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指标的得分情况;
S203、比较各层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S204、根据各级指标的得分以及权重,将指标得分进行逐级加权求和,最终得出综合得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1中,目标层为评估电力系统弹性,准则层包括负荷型指标、网架型指标、设备型指标、弹性资源型指标、应用管理型指标和灾害监测型指标;指标层从步骤S1的关键性指标中进行筛选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2中,根据相应指标的特性构建隶属函数,使各个子集的隶属度函数总和为1,根据得出每个模糊子集的得分和隶属度函数,最终综合得出指标的整体评分如下:
Figure FDA0002450805960000021
其中,μi(x)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Fi表示各个模糊子集的分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3具体为:
S2031、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建立层次结构;
S2032、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将因素两两比较,并按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
S2033、计算一致性指标CI,进行一致性检验:
S2034、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规范化特征向量,规范化特征向量为构成判断矩阵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向量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33中,计算一致性指标CI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450805960000031
其中,λmax代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代表判断矩阵的阶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4中,各准则层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450805960000032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ω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权重,fk代表各底层指标的得分,nK代表第K个准则层下底层指标的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4中,目标层综合得分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450805960000033
其中,FK代表各准则层的得分,WK代表各准则层的权重,N代表准则层的数目。
CN202010292144.4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1489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2144.4A CN11148909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2144.4A CN11148909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9091A true CN111489091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2144.4A Pending CN11148909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9091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7777A (zh) * 2020-08-19 2020-11-2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储能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2001626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台风天气下的配电网韧性评价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132514A (zh) * 2020-09-24 2020-1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物资采购的评估方法
CN112257990A (zh) * 2020-09-30 2021-01-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弹性评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34442A (zh) * 2020-12-08 2021-03-02 湘潭大学 基于异质依存网络的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弹性评估方法
CN112508465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多维审计监控综合评价方法
CN112886578A (zh) * 2021-02-02 2021-06-0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保护信息的电网恢复过程中线路可用性在线评估方法
CN113055237A (zh) * 2021-05-12 2021-06-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配网主站协同式自愈可信度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139737A (zh) * 2021-04-30 2021-07-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面向全电力船舶电力系统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3177858A (zh) * 2021-03-31 2021-07-2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多维度的电网抗台风评价方法
CN113191687A (zh) * 2021-05-25 2021-07-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弹性配电网全景信息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3344238A (zh) * 2021-03-29 2021-09-03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和消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92236A (zh) * 2021-07-01 2021-1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配电网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282793A (zh) * 2021-12-20 2022-04-05 湖南大学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弹性恢复特性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330559A (zh) * 2022-10-17 2022-11-11 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数据时空协同的配电网弹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819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ld load pickup using demand response
CN105303020A (zh) * 2014-07-14 2016-02-0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ahp的电网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6952057A (zh) * 2017-05-03 2017-07-14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电网可恢复性评估方法
CN108053116A (zh) * 2017-12-14 2018-05-1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城市弹性配电网恢复力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819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ld load pickup using demand response
CN105303020A (zh) * 2014-07-14 2016-02-0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ahp的电网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6952057A (zh) * 2017-05-03 2017-07-14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电网可恢复性评估方法
CN108053116A (zh) * 2017-12-14 2018-05-1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城市弹性配电网恢复力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景等: "基于AHP的电网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电力建设》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7777A (zh) * 2020-08-19 2020-11-2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储能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1967777B (zh) * 2020-08-19 2023-10-27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储能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2001626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台风天气下的配电网韧性评价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132514A (zh) * 2020-09-24 2020-1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物资采购的评估方法
CN112257990A (zh) * 2020-09-30 2021-01-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弹性评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57990B (zh) * 2020-09-30 2024-04-2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弹性评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34442A (zh) * 2020-12-08 2021-03-02 湘潭大学 基于异质依存网络的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弹性评估方法
CN112434442B (zh) * 2020-12-08 2022-06-03 湘潭大学 一种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弹性评估方法
CN112886578A (zh) * 2021-02-02 2021-06-0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保护信息的电网恢复过程中线路可用性在线评估方法
CN112508465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多维审计监控综合评价方法
CN113344238A (zh) * 2021-03-29 2021-09-03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和消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77858A (zh) * 2021-03-31 2021-07-2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多维度的电网抗台风评价方法
CN113177858B (zh) * 2021-03-31 2022-11-0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多维度的电网抗台风评价方法
CN113139737A (zh) * 2021-04-30 2021-07-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面向全电力船舶电力系统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3055237A (zh) * 2021-05-12 2021-06-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配网主站协同式自愈可信度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191687A (zh) * 2021-05-25 2021-07-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弹性配电网全景信息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3592236A (zh) * 2021-07-01 2021-1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配电网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282793A (zh) * 2021-12-20 2022-04-05 湖南大学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弹性恢复特性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330559A (zh) * 2022-10-17 2022-11-11 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数据时空协同的配电网弹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9091A (zh)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
Afzal et al. State‐of‐the‐art review on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
Sabouhi et al.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assessmen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Gholami et al. Toward a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and taxonomy of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Panteli et al.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to extreme weather: Fragility modeling, probabilistic impact assessment,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Ouyang et al. A three-stage resilience analysis framework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systems
Mensah et al. Efficient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 affected by hurricane events
CN107292478B (zh) 一种灾害对配电网影响态势的获取方法
CN112001626A (zh) 一种台风天气下的配电网韧性评价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Sun et al. Agent‐Based Recovery Model for Seismic Resilience Evaluation of Electrified Communities
Kandaperumal et al. AWR: Anticipate, withstand, and recover resilience metric for operational and planning decision support in electric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0378801A (zh) 一种智能调度预案管理方法及平台
CN110148937A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大面积停电事件智能推演方法
Wu et al. 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 (CPPS): a review on measure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system resilience
Sadeghi Khomami et al. A warning indicator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
CN107301479B (zh)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的输电系统多场景规划方法
P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to steady-state security evaluation in a power system
CN113555872A (zh) 基于灾害全周期的保底电网中储能系统的应急运维方法
CN106874607A (zh) 基于多层级变权理论的电网自组织临界态定量评估方法
Huang et al. A Review of Public Safety Power Shutoffs (PSPS) for Wildfire Mitigation: Policies, Practices, Models and Data Sources
Sun Modeling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Xue et al. A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 thermodynamic method based on the water-filling algorithm and regret theory for emergency decision making
CN114266439A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和相关装置
Dong et al. Utility power network systems
Poudel Quantifying and improving resilience i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