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8117B -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8117B
CN111488117B CN201910088229.8A CN201910088229A CN111488117B CN 111488117 B CN111488117 B CN 111488117B CN 201910088229 A CN201910088229 A CN 201910088229A CN 111488117 B CN111488117 B CN 111488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data
log information
user data
remote device
b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82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8117A (zh
Inventor
张鹏博
陈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C IP Holding Co LLC filed Critical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to CN2019100882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8117B/zh
Priority to US16/456,985 priority patent/US11216427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488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8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8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8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2Erasing, e.g. deleting, data cleaning, moving of data to a wastebask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79Updates performed during online database operations; commit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9Object oriented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此公开的方法包括: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由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响应于检查标记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将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以此方式,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提高存储系统的垃圾回收效率以及元数据整合任务的执行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存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一些存储系统(诸如弹性云存储(ECS)系统)利用地理一致性来对用户数据提供额外的保护。存储系统可以将本地设备中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备份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远程设备中,本地设备和远程设备中的数据保持最终一致性。当本地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从任何一个远程设备恢复本地设备中的数据。
在一些存储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数据均以块(chunk)的形式进行存储。当对象被更新后,相应的块的某些部分将成为无用的垃圾。系统需要将这些垃圾进行回收才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由于本地设备中的所有数据需要全部备份在远程设备以保持地理一致性,因此现有的垃圾回收(GC)需要等待有关的备份均完成之后才能执行,使得垃圾回收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由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响应于检查标记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将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控制电子设备执行动作,动作包括: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由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响应于检查标记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将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于其上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以下动作: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由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响应于检查标记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将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技术方案的时序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示例环境200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技术方案的时序示意图;
图5示出了确定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构思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元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或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和构思。
在本公开的语境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其他可能出现但在此处未提及的术语,除非明确说明,否则不应以与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基于的构思相悖的方式做出解释或限定。
如上所述,在一些存储系统中,用户对对象执行操作而产生的日志、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均以块的形式进行存储。元数据是用来描述用户数据的数据,其可以描述用户数据的属性,以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日志是用来保存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的记录。每当用户对对象执行操作(如创建、更新等)时,一条对应的日志信息被记录在日志中。
当对象被更新后,存储有旧数据的相应块的某些部分将成为无用的垃圾。系统需要将这些垃圾进行回收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于垃圾回收,系统通常需要先将无用的元数据清除,再将对应的用户数据清除。由于本地设备中的所有数据需要全部备份在远程设备以保持地理一致性,因此现有的垃圾回收需要等待有关的备份均完成之后才能执行。
图1示出了现有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技术方案的时序示意图。点112表示在本地设备中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一操作的时间点。第一操作可以是对象的创建操作。第一操作产生第一元数据和第一用户数据(未示出)。点114表示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二操作的时间点,第二操作可以是对象的更新操作(例如,修改、重写、删除等操作)。第二操作产生第二元数据和第二用户数据(未示出)。在点114处,由于用户对对象进行了更新,因此需要对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产生的第一元数据和第二元数据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以获得更新后的元数据。点116表示第一元数据与第二元数据完成整合并获得更新后的元数据的时间点。
在获得更新后的元数据之后,第一操作产生的第一元数据中有一部分元数据已经成为了无用的元数据,系统可以将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并在随后通过元数据清除任务将无用的第一元数据清除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然而,由于存储系统的地理一致性特性,本地设备不能立即将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而是需要等待更新后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全部备份在远程设备处才能将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
为了确定本地设备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备份在远程设备处,远程设备可以对已备份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完成该一致性检查通常需要消耗的时间长度为T。时间长度T通常可以包括:日志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设备所消耗的时间T1;远程设备通过该日志来重建对应的元数据所消耗的时间T2;检查与重建出来的元数据对应的用户数据已全部备份到远程设备所消耗的时间T3。
当远程设备至少消耗了时间T来完成一致性检查后,可以产生一个检查标记。该检查标记可以指示与哪个日志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其中检查标记通过指示该日志信息在日志中的位置来指示该日志信息。由于现有的存储系统中,本地设备只对元数据整合任务完成的日志信息的位置进行记录,因此,本地设备只能通过确定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是否超过了元数据整合任务完成的日志信息的位置,来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元数据整合任务完成后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是否备份在远程设备处。
如图1所示,在点116开始的时间T之后,点116’处更新的检查标记指示了在点116完成的元数据整合后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备份在远程设备处。本地设备获取该检查标记后,才可以确定在点116之前操作所产生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地设备才可以将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随后,元数据清除任务才会将被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中的无用的元数据清除。也就是说,已成为垃圾的无用的第一元数据还需要被保留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被清除。当系统中存在多个待回收的垃圾时,将有更多的空间被长期占用。这导致了较低的资源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案。该方案将与对对象执行的每个操作相关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记录在元数据中,因此在获取检查标记时,可以确定检查标记指示哪些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中,从而将该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以此方式,该方案无需等到元数据整合任务完成后再获取对应的检查标记,从而大大缩短了将无用的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的等待时间,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应当理解,给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服务产生的数据的示例环境2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环境200包括本地设备210、网络220和远程设备230,本地设备210和远程设备230可以通过网络220实现各种数据的传输。网络220可以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组合,例如,网络2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因特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虚拟专用网络(VPN)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等等。
本地设备210和远程设备230是提供存储的计算设备,其中“远程”是指本地设备210与远程设备230分离,本地设备210和远程设备230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或可用于提供存储的任意其他设备。本地设备210和远程设备230可以分别是单个设备,也可以分别是一组或多组设备,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制。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一个远程设备230,然而应当理解,这仅仅出于示例的目的,而无意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设备230可以包括不同数目和/或功能的远程设备。
如图2所示,日志212中记录有日志信息212-1、212-2、……、212-N。本地设备210还可以存储元数据214-1、214-2、……、214-N、用户数据216-1、216-2、……、216-N,N为大于1的正整数。基于地理一致性的特性,远程设备230中的数据与本地设备210的数据保持一致。因此,远程设备230中也存储有相同的日志信息、元数据和用户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对本地设备210中的对象执行操作时,该操作产生的日志信息、元数据和用户数据都将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操作,例如,对对象的创建、修改、重写、删除等,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制。
日志信息212-1、212-2、……、212-N按照用户对对象执行的操作发生的先后次序,顺序地记录在日志212的不同位置处。因此,所有日志信息212-1、212-2、……、212-N被记录在同一个日志212中,日志信息212-1、212-2、……、212-N被记录在日志212的位置的顺序,反映了对应的操作发生的先后次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元数据214-1、214-2、……、214-N中分别记录有对应的日志信息212-1、212-2、……、212-N的位置的指示。例如,用户对对象执行的第一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1中记录有对与第一操作关联的日志信息212-1的位置的指示,用户对对象执行的第二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2中记录有对与第一操作对应的日志信息212-2的位置的指示,等等。应当理解,此处提到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对象,也可以是多个不同的对象中的一个对象,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制。以这样的方式,本地设备210可以获得与每个操作相对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300的流程图。应当理解,方法300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以上参考图2所描述的本地设备210来执行。方法300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框和/或可以省略所示出的框。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框310处,本地设备210从远程设备230获取检查标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查标记可以指示与哪个日志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检查标记通过指示与用户数据和元数据相对应的某个日志信息被记录在日志中的位置,来指示与该日志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设备230按照日志信息在日志中的先后次序,顺序地检查每个日志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和本地数据是否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每当检查完一组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远程设备230就更新一次检查标记对日志信息的位置的指示。例如,结合图2,当检查完与日志信息212-1对应的元数据214-1和用户数据216-1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时,远程设备230将检查标记更新为指示日志信息212-1在日志212中的位置(例如,位置1);当检查完与日志信息212-2对应的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时,远程设备230将检查标记更新为指示日志信息212-2在日志212中的位置(例如,位置2),以此类推。
应当理解,本地设备210从远程设备230获取检查标记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本地设备210可以接收远程设备230发出的检查标记,或者本地设备210可以从远程设备230读取检查标记等等;本公开的范围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框320处,本地设备210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设备210可以从该元数据中获取对日志信息的位置的指示,将该位置与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进行比较。如果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为该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该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位置,则确定检查标记指示该用户数据和该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
例如,结合图2,如果本地设备210想要确定检查标记是否指示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是否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则本地设备210从元数据214-2中获取对应的日志信息212-2在日志中的位置(例如,位置2),本地设备210将获取的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与该日志信息212-2的位置进行比较。如果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也为位置2,则表示远程设备230正好检查完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如果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为位置2之后的位置(例如位置3),则表示远程设备230在此之前已经检查过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也就是说可以确定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如果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为位置2之前的位置(例如位置1),则表示远程设备230仅仅检查到元数据214-1和用户数据216-1被备份完成,还不能确定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是否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因此,如果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在位置2或位置2之后,本地设备210都可以确定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以此方式,本地设备210可以在较早的时间点确定元数据和用户数据是否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
在框330处,如果本地设备210在框320处确定检查标记指示用户数据和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则将该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应当注意,此处将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并不是真正将元数据清除,而是仅将已由检测标记检查过的元数据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元数据清除任务的执行。以此方式,本地设备210可以在元数据和用户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230处时,就将该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而无需等到元数据整合任务完成后的时间T之后,从而大大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技术方案的时序示意图。点112表示在本地设备210中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一操作的时间点,第一操作可以是对对象的创建操作。例如,结合图2,第一操作可以产生元数据214-1和用户数据216-1。点114表示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二操作的时间点,第二操作可以是对对象的更新操作(例如,修改、重写、删除等操作)。例如,第二操作产生元数据214-2和第二用户数据216-2。日志信息212-1和日志信息212-2分别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相关联。
由于对日志信息212-1的位置和日志信息212-2的位置的指示分别被存储在元数据214-1和214-2中,因此本地设备210可以从元数据214-1和214-2中获取对日志信息212-1的位置的指示(例如,位置1)和日志信息212-2的位置的指示(例如,位置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设备210在时间点112’处从远程设备230获取检查标记。对于第一操作,本地设备210可以确定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是否为位置1或位置1之后的位置,如果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为位置1或位置1之后的位置,则本地设备210将第一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1标记为可删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图4中本地设备210将元数据214-1标记为可删除的时间节省了T0+T的时间长度。以这样的方式,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增加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
类似地,对于第二操作,如果本地设备210在时间点112’处获得的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为位置1,则第二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2还不能被标记为可删除,因为远程设备230还未检查元数据214-2和用户数据216-2是否已被备份。如果本地设备210在时间点114’获取的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为位置2或位置2之后的位置,则本地设备210将第二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2标记为可删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设备210可以确定对对象的操作是否为更新操作,如果该操作是对对象的更新操作(例如,修改、重写或删除),则建立元数据整合任务。元数据整合任务将该操作生成的元数据与该对象本身具有的元数据整合为更新后的元数据。应当理解,对对象的创建操作不属于更新操作。因此,如果本地设备确定对对象的操作是创建操作,则不需要建立元数据整合任务。
仍然以图4为例,当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一操作时,由于第一操作是对对象的创建操作,因此不需要建立元数据整合任务。当用户对对象执行第二操作时,由于第二操作是对对对象的更新操作,则需要建立元数据整合任务,以将第一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1和第二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2整合为更新后的元数据。以这样的方式,本地设备210可以确定被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214-1中的哪些元数据是无用的元数据,从而可以在随后的元数据清除任务中将这些无用的元数据清除以实现垃圾回收。例如,如果第二操作是对对象的删除操作,则第一操作产生的元数据214-1都将在随后的元数据清除任务中被清除;如果第二操作是对对象的修改操作,则元数据214-1中被修改的部分将在元数据清除任务中被清除。
通常,本地设备210中可以存储庞大的数据量,而对对象执行操作可以包括对多个对象执行多个操作,这样就会在本地设备210中产生非常多的元数据整合任务。所有元数据整合任务都被统一放置在任务池中等待,线程可以执行任务池中的元数据整合任务。由于任务池中的元数据整合任务数量众多,如果不能对元数据整合任务的执行次序进行合理的管理,则会大大降低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与操作相关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的指示被存储在对应的元数据中,本地设备210可以按照日志信息的位置在日志中的先后次序,确定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图5示出了确定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的示意图。任务510、任务520、任务530是待执行的元数据整合任务。在任务510、任务520、任务530中,如果与任务510相对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最前,与任务530相对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最后,与任务520相对应的日志信息的位置居中,则本地设备210可以按照日志信息的位置次序,来确定执行任务510、任务520、任务530的优先级,即日志位置最前的任务510的优先级最高,日志位置居中的任务520的优先级略低,日志位置最后的任务530的优先级最低。
由于远程设备230检查数据是否备份完成也是按照日志信息的先后次序来逐个进行检查的,因此,日志信息位置靠前的数据将会先被检查,而先被检查的数据在本地设备210处会先将其对应的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那么对先被标记为可删除的元数据率先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将有更大的机会率先使其中无用的元数据进行清除。因此,依据日志信息的位置在日志中的先后次序,为执行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无用的元数据的垃圾回收的效率。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设备600可以为以上参考图1所描述的本地设备210和远程设备230。如图所示,设备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可存储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6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6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6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609允许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或过程可由处理单元601执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600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RAM 603并由CPU 6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或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和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本文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执行第一元数据和第二元数据的元数据整合以将所述第二元数据转换为更新的元数据,由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来延迟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直到所述更新的元数据被备份;
由包括处理器的系统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基于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
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以及
对所述第一元数据执行垃圾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包括:
从所述更新的元数据中获取对日志信息在所述日志中的位置的指示,所述日志信息与所述操作相关联;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是否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其他位置;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所述其他位置,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修改、重写和删除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操作是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创建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在所述日志中的次序,确定执行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
7.一种用于管理元数据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响应于执行包括将第二元数据转换为更新的元数据的第一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元数据的元数据整合,延迟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直到所述更新的元数据被备份;
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基于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
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以及
对所述第一元数据执行垃圾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包括:
从所述更新的元数据中获取对日志信息在所述日志中的位置的指示,所述日志信息与所述操作相关联;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是否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其他位置;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所述其他位置,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操作是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建立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修改、重写和删除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操作还包括:
按照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在所述日志中的次序,确定执行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于其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作为执行包括将第二元数据转换为更新的元数据的第一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元数据的元数据整合的一部分,延迟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直到所述更新的元数据被备份;
从远程设备获取检查标记;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基于对对象执行的操作生成;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
将所述第一元数据标记为可删除的;以及
对所述第一元数据执行垃圾回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是否指示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所述远程设备处包括:
从所述更新的元数据中获取对日志信息在所述日志中的位置的指示,所述日志信息与所述操作相关联;
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的位置是否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其他位置;以及
响应于所述检查标记所指示的位置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或者为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之后的所述其他位置,确定所述检查标记指示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更新的元数据已被备份在远程设备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操作是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建立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更新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操作是否为对所述对象的修改、重写和删除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操作还包括:
按照所述日志信息的位置在所述日志中的次序,确定执行所述元数据整合任务的优先级。
CN201910088229.8A 2019-01-29 2019-01-29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1488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8229.8A CN111488117B (zh) 2019-01-29 2019-01-29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6/456,985 US11216427B2 (en) 2019-01-29 2019-06-28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managing meta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8229.8A CN111488117B (zh) 2019-01-29 2019-01-29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8117A CN111488117A (zh) 2020-08-04
CN111488117B true CN111488117B (zh) 2023-10-13

Family

ID=7173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8229.8A Active CN111488117B (zh) 2019-01-29 2019-01-29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6427B2 (zh)
CN (1) CN1114881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4961B2 (ja) * 2019-05-09 2022-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4063935B (zh) * 2022-01-17 2022-06-1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0008B1 (en) * 2013-09-20 2016-10-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garbage collection for a log-structured data store
CN10824155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8604164A (zh) * 2015-11-27 2018-09-28 Netap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区域网络协议存储的同步复制
CN10873330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存储管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13450A (zh) * 2018-09-10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闪存阵列的关联元数据删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3325B1 (en) * 1995-05-24 2002-09-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means for backup and restoration of a database system linked to a system for filing data
US7451168B1 (en) * 2003-06-30 2008-11-11 Data Domain, Inc. Incremental garbage collection of data in a secondary storage
US8904126B2 (en) * 2010-11-16 2014-12-02 Actif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lurality of prescribed data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a manner that reduces redundant access operations to primary storage
US9251008B2 (en) * 2013-03-14 2016-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lient object replication between a first backup server and a second backup server
US9460389B1 (en) * 2013-05-31 2016-10-04 Em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the duration of garbage collection for backup storage systems
US9552242B1 (en) * 2013-09-25 2017-01-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g-structured distributed storage using a single log sequence number space
US9223843B1 (en) * 2013-12-02 2015-12-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ptimized log storage for asynchronous log updates
US9785510B1 (en) * 2014-05-09 2017-10-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data replication for storage implementing data backup
US9959280B1 (en) * 2014-09-30 2018-05-0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Garbage collection of data tiered to cloud storage
US9389792B1 (en) * 2015-12-07 2016-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read-after-write errors in a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 using an old data copy
JP6444917B2 (ja) * 2016-03-08 2018-12-26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0664462B2 (en) * 2017-03-01 2020-05-26 Sap Se In-memory row storage architecture
US10409692B1 (en) * 2017-07-14 2019-09-10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Garbage collection: timestamp entries and remove reference counts
US10678772B2 (en) * 2018-05-16 2020-06-09 Sap Se Sparse infrastructure for tracking ad-hoc operation timestamps
US10922272B2 (en) * 2019-01-28 2021-02-1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Providing data across multiple clusters in a single namespa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0008B1 (en) * 2013-09-20 2016-10-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garbage collection for a log-structured data store
CN108604164A (zh) * 2015-11-27 2018-09-28 Netap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区域网络协议存储的同步复制
CN10824155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873330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存储管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13450A (zh) * 2018-09-10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闪存阵列的关联元数据删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42092A1 (en) 2020-07-30
CN111488117A (zh) 2020-08-04
US11216427B2 (en)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6403B2 (en) Verifying data consistency
US10176182B2 (en) File deletion in storage devices based on the deletion priority rules
US100893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ject storage
US10795579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claiming storage units
US1128162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ata migration
US11604808B2 (en)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plicating metadata
CN111488117B (zh) 用于管理元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216802A (zh) 一种内存数据库恢复方法和设备
CN111104249A (zh) 用于数据备份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1475100B (zh) 用于管理存储系统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143231B (zh)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0716804A (zh) 无用资源的自动删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09334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covering metadata
US1122673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rage management
US1134768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ent ordering
US11340811B2 (en) Determining reclaim information for a storage block based on data length and matching write and delete parameters
US11734277B2 (en) Database buffer pool optimization
CN111858577B (zh) 存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7389475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91949A (zh) 用于存储管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70235770A1 (en) Method for restoring containers in a database based on priorities of the containers
CN111580953A (zh) 调度仿真场景的制作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58577A (zh) 存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