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825B -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6825B
CN111486825B CN202010308177.3A CN202010308177A CN111486825B CN 111486825 B CN111486825 B CN 111486825B CN 202010308177 A CN202010308177 A CN 202010308177A CN 111486825 B CN111486825 B CN 111486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pressure
cover
resistant
turbulence ob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81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6825A (zh
Inventor
乜云利
宋大雷
杨华
姜迁里
高奇
栾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3081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6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6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6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6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01C13/002Measuring the movement of open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该系统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湍流观测舱、能源舱、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所述湍流观测舱包括艏部导流罩,在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设置有湍流观测仪,湍流观测仪伸出艏部导流罩一段距离;所述能源舱包括第一耐压舱体,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球盖,艏部导流罩与前端球盖相连接,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电池组;所述姿态调节舱包括第二耐压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和浮力补偿装置;所述推进舱包括尾部导流罩,尾部导流罩与后端球盖连接,在尾部导流罩内设置有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海洋湍流的高时空覆盖、高分辨率的长期连续、大范围、自主式立体观测。

Description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湍流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湍流具有随机性、耗散性、三维矢量性,湍流混合是海洋能量与物质输送的动力源泉,是深入理解海洋中不同尺度现象与能量级串的关键,是提升海洋认知的重要基础。目前,海洋湍流多采用拖曳或锚定式水平观测以及自由落体垂直剖面观测。其中,拖曳或锚定式水平观测系统结构体积大、难于布放回收、费用昂贵;基于拖曳或锚定式水平观测系统的湍流观测只能观测特定深度的湍流混合横向速度脉动,无法支撑剖面高分辨率、实时或准实时的大范围观测;另外,观测的湍流数据易受拖曳母船海面波浪起伏运动引起的低频振动和由缆绳产生的宽带高频振动影响。自由落体垂直剖面观测系统由母船进行布放,其受海况、人员操作影响大,自主化程度低,缺乏机动性,作业效率低,仅能得到海洋湍流混合在单垂线通路上的纵向速度脉动和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水下航行器的问世及其在海洋领域中的应用,使实现大范围海域、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的湍流横向和纵向同步立体观测成为可能。但现有技术手段仅限于将海洋湍流测量仪器与水下航行器进行简单捆绑组合,未考虑湍流观测的约束条件,致使在海洋湍流测量过程中存在振动噪声大、测量精度低、结构不紧凑、自主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该系统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湍流观测舱、能源舱、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
所述湍流观测舱包括艏部导流罩,在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设置有湍流观测仪,湍流观测仪与艏部导流罩同轴,且伸出艏部导流罩一段距离;在艏部导流罩的上部位置处设置有CTD传感器,在艏部导流罩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流速传感器,CTD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均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
所述能源舱包括第一耐压舱体,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球盖,艏部导流罩与前端球盖相连接,在前端球盖上设置有水密插接件,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电池组;
所述姿态调节舱包括第二耐压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后端和第二耐压舱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中间转接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球盖;在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体和第二耐压舱体的中心设置有密封拉紧杆,密封拉紧杆的一端与前端球盖连接,密封拉紧杆的另一端与后端球盖连接;通过密封拉紧杆将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体和第二耐压舱体拉紧为一体;
所述密封拉紧杆的截面呈方形,在密封拉紧杆的部分段体上方设置有导轨齿条;所述姿态调节装置包括移动电池组,在固定电池组和移动电池组的中心设置有穿孔,所述密封拉紧杆经穿孔穿过固定电池组和移动电池组,在移动电池组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与导轨齿条相啮合;
所述推进舱包括尾部导流罩,尾部导流罩与后端球盖连接,在尾部导流罩内设置有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
所述湍流观测仪包括测量传感器、数字化采集舱、主控制舱和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机械振动减振结构,所述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橡胶套筒,减振橡胶套筒套在湍流观测仪的数字化采集舱上,测量传感器安装在数字化采集舱的前端,在减振橡胶套筒的周圈间隔设置有减振膜式橡胶囊;
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包括膜片本体,膜片本体的截面呈V形,在膜片本体的一边沿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在膜片本体的另一边沿设置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减振橡胶套筒相连接,第一连接片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头,在固定头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中穿过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主控制舱相连接,主控制舱与湍流观测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流激减振结构,所述流激减振结构包括一呈锥形的橡胶罩体,在橡胶罩体的头部中心设置有方便测量传感器穿过的圆孔,在橡胶罩体的内侧周圈间隔设置有固定柱,在固定柱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孔中。
优选的,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的宽度从连接固定杆的一端至连接减振橡胶套筒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整体呈扇形。
优选的,所述密封拉紧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固定盘,密封拉紧杆依次穿过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第二耐压舱体和后端球盖,在密封拉紧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并在连接头处配置有锁紧件;在中间转接舱的中心设置有定位通孔。
优选的,在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浮力补偿装置,所述浮力补偿装置包括内油囊和外油囊,内油囊通过出油管与外油囊连接,外油囊通过进油管与内油囊连接,在出油管上设置有出油控制电机泵,在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控制电机泵;所述内油囊设置在姿态调节舱中,外油囊设置在推进舱中。
优选的,在姿态调节舱的尾部设置有柔性通信天线。
优选的,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水平舵和可转动的垂直舵,垂直舵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舵机相连接;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和用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推进电机;所述舵机和推进电机均置于耐压机舱中。
优选的,所述导轨齿条与密封拉紧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导轨齿条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密封拉紧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艏部导流罩和尾部导流罩上均设置有透水孔,在艏部导流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CTD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孔。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能够实现海洋湍流的自主式观测,机动性强,不受母船、海况、操作人员的影响,可在近岸进行布放,极大的降低了海洋湍流观测的作业成本。
2、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通过姿态调节装置与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进行配合,可进行锯齿状运动观测和水平航行观测两种观测方式,实现海洋湍流混合在横向和纵向的空间与时间多维同步观测。
3、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分段布置,前端头处为测量传感器部分,后端头处为动力部分,一方面可防止互相影响,提高湍流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传感器均集成在前端处,更换方便。
4、本发明将湍流观测仪设置在湍流观测舱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且湍流观测仪中配备有减振装置,从两个方面对湍流观测仪的测量传感器进行减振,一方面采用减振橡胶套筒和减振膜式橡胶囊组成的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对观测系统的电机等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另一方面采用数字化采集舱前端头处的锥形橡胶罩体形成流激减振结构,以减小流激振动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该两方面减振结构共同配合,可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5、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中分段的舱体通过密封拉紧杆进行拉紧,而且姿态调节装置通过移动电池包沿密封拉紧杆的前后移动进行观测系统重心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姿态调节容易。
6、本发明在安装柔性通信天线的位置处设置浮力补偿装置,一方面可实现系统运动状态的调节,另一方面可在海洋湍流混合观测系统上浮到水面上进行通信时,通过调节浮力补偿装置,使观测系统尾部翘起,尽可能避免海浪的干扰,提高通信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能源舱、中间转接舱和姿态调节舱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除第一耐压舱体、第二耐压舱体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中间转接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电池组或移动电池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密封拉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导轨齿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移动电池组与导轨齿条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湍流观测舱去除艏部导流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湍流观测舱中艏部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湍流观测舱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减振装置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减振装置的外部结构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减振装置省去流激减振结构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减振装置中机械振动减振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示出正视结构;
图18为本发明减振装置中机械振动减振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侧视结构;
图19为本发明机械振动减振结构中减振膜式橡胶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减振膜式橡胶囊的膜片本体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减振装置中流激减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浮力补偿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浮力补偿装置安装时与后端球盖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侧视图。
图中:1-湍流观测舱,11-艏部导流罩,12-湍流观测仪,13-CTD传感器,14-流速传感器,15-传感器安装支架,16-开孔,2-能源舱,21-第一耐压舱体,22-前端球盖,23-水密插接件,24-固定电池组,3-姿态调节舱,31-第二耐压舱体,32-后端球盖,4-推进舱,41-尾部导流罩,42-转向装置,421-水平舵,422-垂直舵,43-推进装置,431-螺旋桨,44-耐压机舱,45-连接架,5-中间转接舱体,51-定位通孔,6-密封拉紧杆,61-导轨齿条,62-连接头,63-锁紧螺母,64-限位固定盘,7-姿态调节装置,71-移动电池组,72-穿孔,73-驱动电机,74-传动齿轮,75-电机支架,8-柔性通信天线,9-浮力补偿装置,91-内油囊,92-外油囊,93-出油管,94-进油管,95-出油控制电机泵,96-进油控制电机泵;
121-减振橡胶套筒,122-数字化采集舱,123-测量传感器,124-减振膜式橡胶囊,1241-膜片本体,4101-第一膜片,4102-第二膜片,4103-空隙,1242-第一连接片,1243-第二连接片,1244-固定头,1245-通孔,125-固定杆,126-主控制舱,127-橡胶罩体,1271-固定柱,1272-固定孔,128-导流筒罩。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该系统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湍流观测舱1、能源舱2、姿态调节舱3和推进舱4。所述湍流观测舱1包括艏部导流罩11,在艏部导流罩11的前端中心处设置有湍流观测仪12,湍流观测仪12与艏部导流罩11同轴,且伸出艏部导流罩11一段距离。在艏部导流罩11的上部位置处设置有CTD传感器13,在艏部导流罩11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流速传感器14,CTD传感器13和流速传感器14均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15上。在艏部导流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CTD传感器13和流速传感器14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孔16。
所述能源舱2包括第一耐压舱体21,在第一耐压舱体21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球盖22,艏部导流罩11的尾部与前端球盖22相连接,在前端球盖22上设置有水密插接件23,通过水密插接件23可分别与湍流观测仪12、CTD传感器13以及流速传感器14等进行连接。在第一耐压舱体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电池组24。
所述姿态调节舱3包括第二耐压舱体31,在第二耐压舱体31的内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后端和第二耐压舱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中间转接舱体5,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球盖32,在后端球盖上也设置有水密插接件,以进行电缆连接等。在第一耐压舱体21、中间转接舱体5和第二耐压舱体31的中心设置有密封拉紧杆6,密封拉紧杆6的一端与前端球盖22连接,密封拉紧杆6的另一端与后端球盖32连接。通过密封拉紧杆6将前端球盖22和后端球盖32拉紧为一体,并使得第一耐压舱体21、中间转接舱体5和第二耐压舱体31紧密连接为一体,整体密闭效果好。
所述密封拉紧杆6的截面呈方形,在密封拉紧杆6的部分段体上方设置有导轨齿条61。所述姿态调节装置7包括移动电池组71,在固定电池组24和移动电池组71的中心设置有穿孔72,所述密封拉紧杆6经穿孔穿过固定电池组和移动电池组,在移动电池组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73和传动齿轮74,驱动电机73与传动齿轮74连接,传动齿轮74与导轨齿条61相啮合。驱动电机73安装在电机支架75上,电机支架75固定在移动电池组的一侧。
所述推进舱4包括尾部导流罩41,尾部导流罩41的头部与后端球盖32相连接。在尾部导流罩41内设置有转向装置42和推进装置43。艏部导流罩11和尾部导流罩41上均设置有透水孔,与外部海水环境相连通。
所述湍流观测仪12包括测量传感器123、数字化采集舱122、主控制舱126和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和流激减振结构,所述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橡胶套筒121,减振橡胶套筒121套在湍流观测仪的数字化采集舱122上,数字化采集舱122的前端安装测量传感器123,在减振橡胶套筒121的周圈间隔设置有减振膜式橡胶囊124。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124包括膜片本体1241,膜片本体1241的截面呈V形,膜片本体的内部中空,膜片本体1241包括第一膜片4101和第二膜片4102,在第一膜片4101和第二膜片4102之间留有空隙4103,第一膜片4101和第二膜片4102的对应侧边缘连接封闭,以使膜片本体1241呈内部中空的囊体结构。在膜片本体1241的一边沿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242,在膜片本体1241的另一边沿设置有第二连接片1243,第二连接片1243与减振橡胶套筒121相连接。第一连接片124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头1244,在固定头1244上设置有通孔1245,在通孔中穿过有固定杆125,固定杆125的一端与主控制舱126相连接,主控制舱126与传感器安装支架15相连接,当然主控制舱126还与水密插接件23进行线路连接。所述流激减振结构包括一呈锥形的橡胶罩体127,在橡胶罩体127的头部中心设置有圆孔,测量传感器123从圆孔中穿过,且不与圆孔周圈或者说橡胶罩体相接触。在橡胶罩体的内侧周圈间隔设置有固定柱1271,在固定柱1271上设置有固定孔1272,所述固定杆125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孔1272中。
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主要具有两方面优点:一是将湍流观测与水下航行器集成,能够实现海洋湍流的高时空覆盖、高分辨率的长期连续、大范围、自主式立体观测;二是在实现自主式观测的前提下,能够解决湍流观测时振动干扰的问题,提高测量精度。具体地:
1、本发明能够实现海洋湍流的自主式观测,机动性强,不受母船、海况、操作人员的影响,可在近岸进行布放,极大的降低了海洋湍流观测的作业成本。
2、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通过姿态调节装置与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进行配合,可进行锯齿状运动观测和水平航行观测两种观测方式,实现海洋湍流混合在横向和纵向的空间与时间多维同步观测。
3、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中分段的舱体通过密封拉紧杆进行拉紧,设计巧妙,密闭效果好,安装简单方便;而且姿态调节装置通过移动电池包沿密封拉紧杆的前后移动进行观测系统重心调节,操作方便,姿态调节容易。
4、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分段布置,前端头处为测量传感器部分,后端头处为动力部分,一方面可防止互相影响,提高湍流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传感器均集成在前端头处,更换方便。
5、本发明将湍流观测仪设置在湍流观测舱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且湍流观测仪中配备有减振装置,从两个方面对湍流观测仪的测量传感器进行减振,一方面采用减振橡胶套筒和减振膜式橡胶囊组成的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对观测系统的电机等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另一方面采用数字化采集舱前端头处的锥形橡胶罩体形成流激减振结构,以减小流激振动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该两方面减振结构共同配合,可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提高测量精度。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密封拉紧杆6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固定盘64,密封拉紧杆6依次穿过第一耐压舱体21、中间转接舱5、第二耐压舱体31和后端球盖32,在密封拉紧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62,并在连接头处配置有锁紧螺母63,进行一体式锁紧。在中间转接舱5的中心设置有定位通孔51。中间转接舱5的设置可有效降低整个密封舱体的长度,而且可对密封拉紧杆6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固定电池组24和移动电池组71的上方可设置有必要的控制系统等。在姿态调节舱的尾部设置有柔性通信天线8。
更进一步的,在姿态调节舱3和推进舱4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浮力补偿装置9,所述浮力补偿装置9包括内油囊91和外油囊92,内油囊91通过出油管93与外油囊92连接,外油囊92通过进油管94与内油囊91连接。在出油管93上设置有出油控制电机泵95,在进油管94上设置有进油控制电机泵96。所述内油囊91设置在姿态调节舱3中,处于尾部位置,外油囊92设置在推进舱4中,处于尾部导流罩41的内部。
本发明在安装柔性通信天线的位置处设置浮力补偿装置,可在海洋湍流混合观测系统上浮到水面上进行通信时,通过调节浮力补偿装置,将内油囊91中的油输送至外油囊92中,使观测系统尾部翘起,尽可能避免海浪的干扰,提高通信效果。浮力补偿装置9还可与姿态调节装置等进行配合。
本发明通过姿态调节装置、浮力补偿装置、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相互配合,可实现观测系统的俯仰姿态调节、动力调节等,实现观测系统的锯齿状运动和水平航行运动,过程大致如下:
(1)启动姿态调节装置的驱动电机正向旋转带动移动电池组前移,致使观测系统重心前移,艏部低头;
(2)开启浮力补偿装置,外油馕的液压油进入姿态调节舱的内油囊,致使浮力减少;
(3)启动推进装置,提供前进动力,观测系统将以锯齿状向下运动,并进行湍流横向与纵向的同步观测。
观测系统在进行航行状态切换时,例如在到达指定深度时进行底边界层的水平航行观测任务,姿态调节过程如下:
(1)启动姿态调节装置的驱动电机反向旋转,将移动电池组调节至中间平衡位置;同时浮力补偿装置调节至初始状态,使观测系统在水中姿态水平;
(2)开启转向装置,以保证航行角度和转弯,完成水平航行的湍流横向观测。
锯齿状向上的运动姿态调节实现过程如下:
(1)姿态调节装置的驱动电机反向旋转,将移动电池组后移,致使观测系统重心后移,艏部抬起;
(2)开启浮力补偿装置,将姿态调节舱内的液压油部分排到外油馕,致使浮力增加;
(3)启动推进装置,提供前进动力,观测系统将以锯齿状向上运动,并进行湍流观测。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装置42包括水平舵421和可转动的垂直舵422,垂直舵422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舵机相连接。所述推进装置43包括螺旋桨431和用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推进电机。所述舵机和推进电机均置于耐压机舱44中。耐压机舱44通过连接架45与后端球盖32连接。所述外油囊92可安装于连接架45的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轨齿条61与密封拉紧杆6为可拆卸式连接,导轨齿条61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密封拉紧杆6相连接,由于密封拉紧杆6需要顺序将固定电池组24和移动电池组71等串起来,因此上述结构设置方便了观测系统的组装。
作为对本发明中减振装置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124的宽度从连接固定杆125的一端至连接减振橡胶套筒12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整体呈扇形。减振膜式橡胶囊124采用上述设计,再配合膜片本体的截面形状等,使得减振膜式橡胶囊124既能够承受数字化采集舱的重量,又尽可能进行自身减重,且具有柔软性,整体呈现出较好的减振效果。
上述膜片本体也可设置成实心结构,但内部中空的膜片本体相比于实心结构的膜片本体,刚度更小,减振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124的V形口朝向背离测量传感器123的方向。或者说减振膜式橡胶囊124的凸起方向朝向测量传感器123,以起到导流降阻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数字化采集舱12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2-3个减振橡胶套筒121,每个减振橡胶套筒121上连接4个减振膜式橡胶囊124,减振膜式橡胶囊124在减振橡胶套筒121的周圈呈翅片状布置,且该4个减振膜式橡胶囊124沿减振橡胶套筒121的外侧周圈等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和固定柱的设置个数均与每个减振橡胶套筒上设置的减振膜式橡胶囊个数相等,所述固定杆水平布置。固定杆125依次穿过相邻减振橡胶套筒的同一位置处固定头后,固定杆的端头插入橡胶罩体对应的固定孔中,然后固定头1244的两端可通过卡扣等进行在固定杆上定位固定。当然,上述减振橡胶套筒的设置个数,以及每个减振橡胶套筒上的减振膜式橡胶囊个数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更进一步的,所述数字化采集舱122的外侧设置有导流筒罩128,导流筒罩128将数字化采集舱122和其周圈的固定杆125等进行包裹,所述橡胶罩体的锥口端与导流筒罩的一端相扣合,整体呈现较好的流线型。
本发明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中减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大致如下:
测量传感器123受到的振动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后方电机、推进器等引起的振动,另一方面是运行时的流激振动。采用本发明减振装置,当电机振动时,电机带动与其相连的主控制舱126振动,主控制舱126带动固定杆125振动,但固定杆125和数字化采集舱122之间设置有减振膜式橡胶囊124和减振橡胶套筒121,通过减振膜式橡胶囊124和减振橡胶套筒121的缓冲和吸收振动作用,使得该振动并不能传导至数字化采集舱122和测量传感器123。同时,系统运行时连接在固定杆125前端的保护膜式橡胶罩体能够起到缓冲激流,防止流体流动产生的交替变化激振力冲击数字化采集舱引起测量传感器振动的问题,而且橡胶罩体还具有导流效果。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湍流观测舱、能源舱、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
所述湍流观测舱包括艏部导流罩,在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设置有湍流观测仪,湍流观测仪与艏部导流罩同轴,且伸出艏部导流罩一段距离;在艏部导流罩的上部位置处设置有温盐深传感器,在艏部导流罩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均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
所述能源舱包括第一耐压舱体,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球盖,艏部导流罩与前端球盖相连接,在前端球盖上设置有水密插接件,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电池组;
所述姿态调节舱包括第二耐压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后端和第二耐压舱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中间转接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球盖;在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体和第二耐压舱体的中心设置有密封拉紧杆,密封拉紧杆的一端与前端球盖连接,密封拉紧杆的另一端与后端球盖连接;通过密封拉紧杆将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体和第二耐压舱体拉紧为一体;
所述密封拉紧杆的截面呈方形,在密封拉紧杆的部分段体上方设置有导轨齿条;所述姿态调节装置包括移动电池组,在固定电池组和移动电池组的中心设置有穿孔,所述密封拉紧杆经穿孔穿过固定电池组和移动电池组,在移动电池组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与导轨齿条相啮合;
所述推进舱包括尾部导流罩,尾部导流罩与后端球盖连接,在尾部导流罩内设置有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
所述湍流观测仪包括测量传感器、数字化采集舱、主控制舱和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机械振动减振结构,所述机械振动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橡胶套筒,减振橡胶套筒套在湍流观测仪的数字化采集舱上,测量传感器安装在数字化采集舱的前端,在减振橡胶套筒的周圈间隔设置有减振膜式橡胶囊;
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包括膜片本体,膜片本体的截面呈V形,在膜片本体的一边沿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在膜片本体的另一边沿设置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减振橡胶套筒相连接,第一连接片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头,在固定头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中穿过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主控制舱相连接,主控制舱与湍流观测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流激减振结构,所述流激减振结构包括一呈锥形的橡胶罩体,在橡胶罩体的头部中心设置有方便测量传感器穿过的圆孔,在橡胶罩体的内侧周圈间隔设置有固定柱,在固定柱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膜式橡胶囊的宽度从连接固定杆的一端至连接减振橡胶套筒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整体呈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拉紧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固定盘,密封拉紧杆依次穿过第一耐压舱体、中间转接舱、第二耐压舱体和后端球盖,在密封拉紧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并在连接头处配置有锁紧件;在中间转接舱的中心设置有定位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浮力补偿装置,所述浮力补偿装置包括内油囊和外油囊,内油囊通过出油管与外油囊连接,外油囊通过进油管与内油囊连接,在出油管上设置有出油控制电机泵,在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控制电机泵;所述内油囊设置在姿态调节舱中,外油囊设置在推进舱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姿态调节舱的尾部设置有柔性通信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水平舵和可转动的垂直舵,垂直舵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舵机相连接;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和用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推进电机;所述舵机和推进电机均置于耐压机舱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齿条与密封拉紧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导轨齿条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密封拉紧杆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艏部导流罩和尾部导流罩上均设置有透水孔,在艏部导流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温盐深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孔。
CN202010308177.3A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Active CN111486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8177.3A CN111486825B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8177.3A CN111486825B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825A CN111486825A (zh) 2020-08-04
CN111486825B true CN111486825B (zh) 2021-01-12

Family

ID=7179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8177.3A Active CN111486825B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6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538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7000米级深渊水下滑翔机
CN112781566B (zh) * 2021-01-25 2024-04-30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多生境通用水下视频观测站
CN113048952B (zh) * 2021-03-15 2022-01-04 广东西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流域治理施工系统及其方法
CN115096270A (zh) * 2022-05-11 2022-09-23 嘉庚创新实验室 一种高敏感度耐用型湍流探测器及设备
CN115290056B (zh) * 2022-07-06 2024-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式液压升降海洋湍流观测基座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3474Y (zh) * 1994-11-25 1996-03-27 吕志元 自动旋转螺旋除垢扰流管式换热器
KR20130074478A (ko) * 2011-12-26 2013-07-04 주식회사 오션이엔지 완충형 계류식 유속 및 파랑 측정장치
CN104568378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
WO2015079221A3 (en) * 2013-11-26 2015-09-03 Ocean Array Systems Ltd Determination of turbulence in a fluid and control of array of energy producing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8178A3 (en) * 2006-09-11 2009-08-26 Quiksilver, Inc. Tide display device wi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iming and navig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3474Y (zh) * 1994-11-25 1996-03-27 吕志元 自动旋转螺旋除垢扰流管式换热器
KR20130074478A (ko) * 2011-12-26 2013-07-04 주식회사 오션이엔지 완충형 계류식 유속 및 파랑 측정장치
WO2015079221A3 (en) * 2013-11-26 2015-09-03 Ocean Array Systems Ltd Determination of turbulence in a fluid and control of array of energy producing devices
CN104568378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825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6825B (zh)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CN111498069B (zh) 一种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
US8944866B2 (en) Wave-powered endurance extension module f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US8287323B2 (en) Wave power components
AU2007208471B2 (en) Wave power
KR101407461B1 (ko) 수중 이동 장치 및 그의 이동 방법
CN106628076A (zh) 旋转翼水下滑翔机
CN103754341A (zh) 可变形太阳能水下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EP1472134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ull attachment for submersible vehicles
US9494703B2 (en) Marine geophysical deflector for towing of seismic arrays
CN113148073A (zh) 一种声学观测自主水下航行器
CN205239854U (zh) 一种动态抗风浪的无人船
CN117429591A (zh) 一种水下可扩展主动声呐航行器
CN114572368B (zh) 一种波浪滑翔机
EP1147983B1 (en) Semi-submersible vehicles
CN109459755B (zh) 一种基于侧扫声呐尾拖作业的多功能拖体筏辅助平台
CN117963118B (zh) 一种可切换摆动模态的水下航行器
CN113581431B (zh) 一种调节重心和比重的浮潜调节器及水中机敏遨游航行器
CN218198782U (zh) 一种高机动长续航海洋湍流观测水下航行器
CN216468392U (zh) 一种海洋机动观测潜标及系统
AU2012211463B2 (en) Wave power
CN115593595B (zh) 一种高机动长续航海洋湍流观测水下航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17260614U (zh) 一种实验用水中机器人
CN113501110B (zh) 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
CN115593595A (zh) 一种高机动长续航海洋湍流观测水下航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