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9064B -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9064B
CN111479064B CN202010298827.0A CN202010298827A CN111479064B CN 111479064 B CN111479064 B CN 111479064B CN 202010298827 A CN202010298827 A CN 202010298827A CN 111479064 B CN111479064 B CN 1114790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fog
data distribution
dispersion degree
rgb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88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9064A (zh
Inventor
单海婧
李俊英
况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88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90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9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9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的自动曝光AE信息以及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根据所述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该方法可以提高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的稳定性或可以减少误切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视频监控的性能及应用场景的复杂度要求越来越高,具有透雾功能的摄像机随之应运而生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见的透雾摄像机是黑白透雾,但随着多光谱融合产品技术的发展,也有彩色透雾摄像机。透雾摄像机主要应用于能见度较低的极端天气(比如雨天、大雾、雾霾)下提升监控质量画面,使图像通透清晰。
常规摄像机与透雾摄像机在光学设计上存在较大差异。常规摄像机一般是在环境亮度较高的场景下采用日模式,环境亮度较低场景下采用夜模式。日模式下,图像保持彩色信息更丰富,且采用红外截止滤光片确保了图像的颜色还原性;夜模式下,图像保持黑白噪声小,使用红外灯补光,且采用全透滤光片增加画面亮度。透雾摄像机主要采用物理透雾的方法,物理透雾即光学透雾,采用透雾滤光片或者透雾镜头虑除大部分无效的可见光波段,保留透雾能力比较强的红外光波段,从而获得对比度较高的通透图像。
因此,随着透雾摄像机的广泛应用,需提供适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透雾摄像机,包括:
获取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的自动曝光AE信息以及所述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根据所述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所述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包括:
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所述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所述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剔除所述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根据所述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可选的,所述环境亮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环境亮度阈值;所述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日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夜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
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所述画面目标亮度确定所述环境亮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增益、曝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应用于透雾摄像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的自动曝光AE信息以及所述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所述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所述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所述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剔除所述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根据所述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可选的,所述环境亮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环境亮度阈值;所述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日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夜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
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所述画面目标亮度确定所述环境亮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增益、曝光。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透雾摄像机获取当前AE信息以及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值阈值的比较结果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考虑到透雾摄像机采用透雾滤光片或者透雾镜头滤除大部分无效的可见光波段,保留透雾能力比较强的红外光波段,且传感器在红外波段下对R、G、B分量的感光性较弱等特性,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时对图像分块RGB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当前环境亮度和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共同控制日夜模式切换,从而提供了适合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进而可以提高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的稳定性或可以减少误切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功能图;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能见度较低的极端天气(比如雨天、大雾、雾霾)下,由于透雾摄像机制作原理,透雾摄像机滤除了大部分无效的可见光波段,保留了透雾能力比较强的红外光波段,若采用常规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则无法得到通透清晰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可以提高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的稳定性或可以减少误切的发生。
为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进行解释说明。
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透雾摄像机拍摄的一幅图像划分为M个块(M为大于1的整数),每个分块包含红(R)、绿(G)、蓝(B)三个分量,每个分块的R分量为该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R分量的均值,G分量为该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G分量的均值,B分量为该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B分量的均值,其中,对分块的数量和大小不做限制。
参见图1,一幅图像大小为5*6(像素),每个像素包含R、G、B三个分量,该图像划分为4个分块,第一分块的大小为3*3像素,第二分块的大小为3*3(像素),第三分块的大小为2*3像素,第四分块的大小为2*3(像素),第一分块的R分量为第一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R分量的均值,G分量为第一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G分量的均值,B分量为第一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B分量的均值,其他分块依次类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控制流程。该流程可由透雾摄像机执行,或者由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执行,该装置可集成在透雾摄像机内部,也可设置在透雾摄像机外部并可与透雾摄像机进行信息交互(如交互控制指令或相关数据)。
该装置可由软件实现,或者由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
如图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几步:
S201:获取透雾摄像机当前的AE信息以及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
该步骤中,透雾摄像机或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可实时检测AE信息以及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或者按照设定周期进行检测,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其中,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ev)、增益(gain)、曝光(sht)等信息。至少一个图像分块为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被划分的图像分块。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可被划分为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像分块,每个图像分块包含的R、G、B分量是通过计算该图像分块覆盖的像素点的R、G、B分量的均值得到的。
S202: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luma_y),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data_dif)。
可选地,在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时,考虑到实际场景中,透雾摄像机拍摄环境亮度较亮时,画面亮度较大、增益较小、曝光较小,透雾摄像机拍摄环境亮度较暗时,画面亮度较小、增益较大、曝光较大,可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当前环境亮度,以减小光线强弱对环境亮度的影响,进而提高切换判决的准确性:
luma_y=A*f(ev,gain,sht)……………………………………(1)
其中,A表示一个常量,luma_y与函数f(ev,gain,sht)中的ev成正比关系,与gain、sht成反比关系。
可选地,在根据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时,考虑到透雾摄像机采用透雾滤光片或者透雾镜虑除大部分无效的可见光波段,保留透雾能力比较强的红外光波段,且透雾摄像机的传感器在红外波段下对R、G、B分量的感光性较弱等特性,当拍摄环境中可见光成分较多或者红外光成分较多时,图像的显色性较弱,RGB数据分布较集中;在可见光与红外光之间过度部分,图像的显色性较强,RGB数据分布较离散,可将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划分为M个图像分块(M为大于1的整数),采用下述过程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以减小红外光、或可见光对拍摄图像显色性的影响,提高对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
其中,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比如,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R分量的值,纵轴表示G分量/B分量的值,或者,坐标系的横轴表示R分量/G分量的值,纵轴表示B分量/G分量的值。
然后,剔除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其中,异常数据的判断标准如下:
P(|m-μ|>Bσ)≤C,m=1,2,…,M………………………(2)
其中,μ、σ分别表示M个图像分块在坐标系上数据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B和C是两个常数,C表示异常数据被检出剔除的水平,对于大于μ+Bσ或者小于μ-Bσ的分块作为异常数据,予以剔除,以有效防止了异常数据对当前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
最后,根据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剔除异常数据点后剩余M‘个图像分块,根据剩余的M‘个图像分块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data_dif=D(M’)……………………………………(3)
其中,D(M’)函数表示M’个图像分块数据的离散型,可采用全距离均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四份位数等表示数据分布离散型的函数。
S203: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其中,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可预先设置,其取值可以是基于实测获得的经验值。环境亮度阈值可与画面目标亮度、最大增益上限、最大曝光相关,即可根据画面目标亮度、最大增益、最大曝光计算得到,环境亮度阈值也可预先设置。
可选地,画面目标亮度与拍摄模式相关,不同的拍摄模式下的画面目标亮度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针对不同拍摄模式或不同拍摄模式下的画面目标亮度,预先设置对应的环境亮度阈值。
可选的,环境亮度阈值的确定过程包括:首先,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然后,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所述画面目标亮度确定环境亮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日模式切换到夜模式的判决过程,以及夜模式切换到日模式的判决过程,可采用相同的阈值(环境亮度阈值、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也可采用不同的阈值,采用不同的阈值可以降低频繁切换导致的乒乓效应,从而提高稳定性。
图3以采用不同的阈值进行日夜模式切换判决为例,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适用于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控制流程。其中,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称为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day_data_thr)、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称为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night_data_thr),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环境亮度阈值称为第一环境亮度阈值(day_luma_thr)、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环境亮度阈值称为第二环境亮度阈值(night_luma_thr)。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S301:获取当前的日夜模式状态、透雾摄像机当前的AE信息以及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
该步骤中,当前的日夜模式状态可根据透雾摄像机实时拍摄图像的画质获取,也可根据透雾摄像机实时拍摄图像的时间获取。AE信息以及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与步骤S201描述一致,在此不再重复。
S302: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luma_y),根据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data_dif)。
S303:对获取的当前的日夜模式进行判断,若为日模式,转入步骤S304,若为夜模式,转入步骤S307。
S304:根据最大增益(gain_max)、最大曝光(sht_max)以及与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ev_default)确定第一环境亮度阈值,根据实测获得经验值获取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该步骤中,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计算公式为:
day_luma_thr=ratio1*f(ev_default,gain_max,sht_max)…………(4)
其中,ratio1是比例常数,是根据不同切换灵敏度需求确定的经验值。
S305~S306:若当前环境亮度小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且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将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S307:根据最大增益(gain_max)、最大曝光(sht_max)以及与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ev_default)确定第二环境亮度阈值,根据实测获得经验值获取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该步骤中,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计算公式为:
night_luma_thr=ratio2*f(ev_default,gain_max,sht_max)…………(5)
其中,ratio2是比例常数,是根据不同切换灵敏度需求确定的经验值。ratio1和ratio2的取值不相等。
S308~S309:若当前环境亮度大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且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将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本申请的上述事实例中,透雾摄像机获取当前AE信息以及拍摄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值阈值的比较结果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一方面,与基于硬件电路及光敏感元器件的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相比,采用了软件方式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即获取的当前环境亮度、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降低了硬件成本;另一方面,与基于图像亮度、AE增益曝光的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以及应用于常规摄像机日夜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相比,考虑到透雾摄像机采用透雾滤光片或者透雾镜头滤除大部分无效的可见光波段,保留透雾能力比较强的红外光波段,且传感器在红外波段下对R、G、B分量的感光性较弱等特性,对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时对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当前环境亮度和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共同控制日夜模式切换,从而提高了透雾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的稳定性或减少了误切的发生。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
参见图4,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01,处理模块402,判决模块403。
接收模块401,用于获取透雾摄像机当前的AE信息以及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判决模块403,用于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剔除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根据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可选的,环境亮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环境亮度阈值;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日模式,则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若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夜模式,则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可选的,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当前环境亮度小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可选的,根据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当前环境亮度大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可选的,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画面目标亮度确定环境亮度阈值。
可选的,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增益、曝光。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参见图5,该装置包括处理器501、网络接口502。其中,处理器501也可以为控制器。处理器501被配置为执行图2中涉及的功能。网络接口502被配置为支持收发消息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3,存储器503用于与处理器501耦合,其保存该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其中,处理器501、网络接口502和存储器503相连,该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5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50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网络接口502收发消息,完成上述方法执行相应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涉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其中,所述存储器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分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完成前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透雾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的自动曝光AE信息以及所述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根据所述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所述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所述日夜模式包括日切夜模式和夜切日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包括:
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所述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所述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剔除所述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根据所述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亮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环境亮度阈值;所述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日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夜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
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所述画面目标亮度确定所述环境亮度阈值。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增益和曝光。
8.一种日夜模式切换控制装置,应用于透雾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的自动曝光AE信息以及所述透雾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其中,一个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包括该图像分块的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以及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E信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根据所述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所述日夜模式包括日切夜模式和夜切日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各图像分块的RGB统计数据,将各图像分块映射到用于表征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坐标系上,所述坐标系中的各数据点分别与各图像分块对应,所述坐标系的横轴表示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纵轴表示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
剔除所述坐标系中G分量和R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和/或,G分量和B分量之间的比值异常的数据点;
根据所述坐标系中剩余的数据点,确定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亮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环境亮度阈值;所述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包括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的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以及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的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日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若所述透雾摄像机当前处于夜模式,则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一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日模式切换为夜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与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是否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进行切换判决,包括:
若所述当前环境亮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阈值,以及所述当前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大于所述第二RGB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阈值,则判定将所述透雾摄像机从夜模式切换为日模式。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当前的拍摄模式,获取预先设置的与该拍摄模式对应的画面目标亮度;
根据最大增益、最大曝光以及所述画面目标亮度确定所述环境亮度阈值。
14.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E信息包括画面亮度、增益和曝光。
CN202010298827.0A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479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8827.0A CN111479064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8827.0A CN111479064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064A CN111479064A (zh) 2020-07-31
CN111479064B true CN111479064B (zh) 2021-08-27

Family

ID=7175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8827.0A Active CN111479064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9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8076B (zh) * 2022-07-27 2023-06-23 深圳市巨龙创视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179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日夜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94852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e和awb统计信息的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系统
CN108377340A (zh) * 2018-05-10 2018-08-07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ir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429892A (zh) * 2018-05-10 2018-08-2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750A (zh) * 2013-04-12 2013-09-11 济南金宇源光电子有限公司 高清激光透雾夜视取证系统
CN103781261B (zh) * 2014-02-28 2015-12-09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网络摄像机的红外灯控制方法
US9386230B1 (en) * 2015-06-12 2016-07-05 Google Inc. Day and night detection based on one or more of illuminant detection, lux level detection, and tiling
CN107026967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582721B (zh) * 2017-05-01 2022-09-20 金泰克斯公司 具有可切换的白天和夜晚模式的成像装置
CN109040720B (zh) * 2018-07-24 2019-11-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rgb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10515B (zh) * 2019-12-26 2021-08-20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日夜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179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日夜双滤光片切换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94852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e和awb统计信息的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系统
CN108377340A (zh) * 2018-05-10 2018-08-07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ir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429892A (zh) * 2018-05-10 2018-08-2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064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8189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77940B (zh)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683862B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12608B (zh) 终端设备拍摄方法和装置
CN107948538B (zh) 成像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EP3852350B1 (en) Automatic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light image, and dual-light image camera and machine storage medium
US20120038797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18223394A1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572637B (zh) 图像异常的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24057B (zh)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15636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040607B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227562A (zh) 亮度的修正方法
WO2020034702A1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11317A (zh) 用于图像处理的高动态范围技术选择
US11601600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86758A (zh)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47372B (zh) 一种亮度参数调节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416122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1479064B (zh)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19454A1 (zh) 一种对图像进行颜色还原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422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11970501A (zh) 纯色场景ae色彩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8621B (zh) 一种成像控制方法、系统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66512B (zh) 一种快速自动曝光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