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999B -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999B
CN111464999B CN202010459287.XA CN202010459287A CN111464999B CN 111464999 B CN111464999 B CN 111464999B CN 202010459287 A CN202010459287 A CN 202010459287A CN 111464999 B CN111464999 B CN 111464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n
type
merged
network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92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999A (zh
Inventor
廖丽萍
刘曙光
游小玲
冯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92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9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537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792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本申请通过在配置APN数据库时增加自检功能,合并相同名称、不同类型的APN;在客户端插入SIM卡后,只过滤出来default APN;而default APN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后续在注册ims网络,建立运营商共享网络以及发送/接收彩信时,不会再发起PDN连接请求,而是可以使用default APN成功接入其对应的网络;实现了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的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指一种网络接入技术,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如手机)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APN用来标识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不同的APN对应不同的PDN,这些可通过运营商来定义。APN决定了终端设备通过何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而不同的APN所能访问的网络范围以及接入的方式不同。
APN通常作为用户签约数据存储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中。用户通过的终端设备发起分组业务(PDN连接请求)时向网络端的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提供APN。SGSN/MME根据终端设备所提供的APN,通过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从而获取到PGW(PDN GateWay,PDN网关)的IP地址,进而通过IP地址将终端设备接入到APN对应的PDN中。
APN的类型包括default类型,mms类型,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类型,dun(Dial Up Networking,拨号网络)类型等;其中,default类型用于默认数据网络连接,mms类型用于彩信专用连接,ims类型用于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dun类型用于拨号网络连接。这些类型决定了电子设备接入的网络是运营商数据网络,或彩信专用网络,或IP多媒体专用网络,或运营商共享网络等。
3GPP TS 24.301协议规定,名称相同的APN不能发起两次PDN连接请求。例如,用于热点的dun APN和用于默认数据网络的default APN,两者APN名称相同时,由于终端设备注册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网络时已发起一次PDN请求,则终端设备开启热点时不会再次发起PDN请求,底层报错,导致热点分享的数据不可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实现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方法,应用于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自检功能,其中,所述自检功能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以及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装置,应用于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配置单元,用于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一自检模块,其中,所述自检模块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APN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调用所述自检模块,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以及接入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时,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述方法的操作。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本申请通过在配置APN数据库时增加自检功能,合并相同名称、不同类型的APN;在客户端插入SIM卡后,不会配置出名称相同的两个或多个APN,而只过滤出来default APN。后续终端注册LTE网络时,在ESM信息响应中发送default APN给网络端;default APN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进一步在注册ims网络,建立运营商共享网络以及发送/接收彩信时,不会再发起PDN连接请求,而是可以使用default APN成功接入其对应的网络。本申请解决了ims/dun/mms APN与default APN的APN名称相同时,ims网络无法注册/运营商共享网络无法使用/彩信专用网络无法使用的问题,实现了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接入网络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配置APN流程图;
图2B为现有一实施例的配置APN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接入网络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阅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另外,“第一”、“第二”这些术语用来将多个元件彼此区分开。
请参阅图1,本申请接入网络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自检功能,其中,所述自检功能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S2、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S3: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S4、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S5、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以及S6、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以下给出详细解释说明。
关于步骤S1、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自检功能,其中,所述自检功能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的名称仍为所述第一APN,但其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所述合并后第一APN的命名仅用于区分原始第一APN与合并了第二APN的第一APN。
APN(接入点名称)决定了客户端通过何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对于客户端来说,可以访问的外部网络类型有很多。而不同的APN所能访问的范围以及接入的方式是不同的,网络端如何知道客户端激活以后要访问哪个网络从而分配相应网络的IP,要靠APN来区分;即APN决定了客户端通过何种接入方式来访问什么样的网络。每个接入网络的入网用户可与网上其它用户通信,PDN(分组数据网)负责数据在其间作透明的无差错传输,即分组数据网是为了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本申请通过在配置APN数据库时增加自检功能,所述自检功能被设置为检查并合并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第一APN与一个或多个第二APN;具体的,在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时,若检查到属于同一运营商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的名称与一第一APN的名称相同时,则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其中,所述第二APN与所述第一APN的类型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APN的接入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二APN的接入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APN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上,增加所有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以及将所述第二APN相关的APN参数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为默认数据网络连接(default)类型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括拨号网络连接(dun)类型、彩信专用连接(mms)类型、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ims)类型的至少其中之一。
以下给出APN接入类型的具体作用:
default类型:用于默认数据网络连接;当其被激活时,所有数据传输都使用该连接。3GPP TS 24.301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注册LTE网络,发送PDN连接请求;如果是网络附着,则PDN连接请求中不会包含终端设备的APN,而会在后面的ESM(EPS Session Management,EPS会话管理,主要负责处理UE和网络侧的EPS承载上下文)信息响应中发送APN给网络端。
ims类型:用于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ims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终端完成LTE网络注册后,发起PDN连接请求,发送终端的ims APN给网络端,以注册ims网络。
mms类型:用于彩信专用连接;mms用于与载体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器对话的应用程序;此连接能与default连接同时使用;使用彩信服务时,必须有mms类型的APN,不用选中。终端发送和接收彩信时,会发起PDN连接请求,发送mms APN给网络端。
dun类型:用于拨号网络连接;dun用于执行一个拨号网络网桥,使载体能获取拨号网络流量的应用程序;此连接能与default连接同时使用,适用于运营商网络共享(包括无线热点,蓝牙分享网络,数据线分享网络)。终端开启运营商网终共享时,发起PDN连接请求,发送dun APN给网终端。
本申请通过在终端软件配置APN数据库时,增加自检功能;在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时,若检查到与default 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APN时,将这些APN合并在default APN中。也即在APN数据库中default APN类型上增加名称相同的其它类型APN(比如dun APN/mms APN/ims APN等),同时其它类型APN的相关的APN参数一起合并在default APN中。这样在后续根据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与配置的APN数据库进行匹配时,只会匹配得到default APN;而匹配得到的default APN的可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等。
关于步骤S2、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
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执行步骤S3;若未检测到所述客户端插入用户识别卡,则继续进行本步骤的检测,直到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
关于步骤S3、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识别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以及在匹配完成后,过滤出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查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的名称是否相同;若名称相同,则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具体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简称PLMN)、运营商名称(Service Provider Name,简称SPN)和/或1级分组识别文件(Group Identifier level 1,简称GID1)等。其中,PLMN由国家码MCC和网络码MNC组成,其内容写在USIM/SIM卡EFIMSI字段中;SPN的内容写在USIM/SIM卡EFSPN字段中;GID1的内容写在USIM/SIM卡EFGID1字段中。
具体的,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SIM卡)后,终端首先识别SIM卡中的PLMN,SPN和/或GID1等信息;所述APN数据库启动所述自检功能,根据PLMN,SPN和/或GID1,检查存在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第一APN(default APN)以及第二APN(其它类型APN,例如dun APN,mms APN,ims APN等),则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将PLMN、SPN和/或GID1,与预先配置的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会过滤出SIM卡运营商对应的APN,这时,仅会过滤出SIM卡运营商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即default APN,但其可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也即,所述客户端插入用户识别卡后,不会配置出名称相同的两个或多个APN,只过滤出来default APN。
关于步骤S4、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
所述客户端注册LTE网络时,在ESM信息响应中发送default APN给网络端;而default APN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
关于步骤S5、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
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执行步骤S6;若未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继续进行本步骤的检测,直到检测到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
关于步骤S6、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
其中,所述的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的步骤中,不再发起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例如,在注册ims网络,建立运营商共享网络以及发送/接收彩信时,不会再发起PDN连接请求,而是可以直接使用default APN成功接入其对应的网络。由于不会再发起PDN连接请求,也就不会出现名称相同的APN发起两次PDN连接请求的情况。本申请解决了ims/dun/mms APN与default APN的APN名称相同时,ims网络无法注册/运营商共享网络无法使用/彩信专用网络无法使用的问题,实现了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解释说明。请参阅图2A-图2B,其中,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配置APN流程图,图2B为现有一实施例的配置APN流程图。
如图2A所示,本申请配置APN流程中:客户端软件在配置APN数据库时增加自检功能,用于将名称相同的mms APN,dun APN,ims APN合并至default APN中(步骤S211);即,若检查到同一运营商(根据PLMN、SPN和/或GID1识别是否为同一运营商)的一个或多个APN的名称与default APN的名称相同时,将这些APN合并在default APN中。也即,在default APN类型上增加dun/mms/ims类型,同时这些APN的其它相关的APN参数一起合并在default APN中。所述客户端插入SIM卡(步骤S212)。所述客户端识别SIM卡中的PLMN、SPN和/或GID1等信息(步骤S213)。根据PLMN、SPN和/或GID1与先前配置的APN数据库进行匹配(步骤S214)。匹配完成后,仅会过滤出SIM卡运营商对应的default APN(步骤S215);而过滤出的defaultAPN的可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等。
采用本申请配置APN流程,在客户端插入SIM卡后,不会配置出名称相同的两个或多个APN,而只过滤出来default APN。后续终端注册LTE网络时,在ESM信息响应中发送default APN给网络端;default APN接入类型包括default,dun/mms/ims。进一步在注册ims网络,建立运营商共享网络以及发送/接收彩信时,不会再发起PDN连接请求,而是可以使用default APN成功接入其对应的网络。
如图2B所示,现有配置APN流程中:客户端插入SIM卡(步骤S221);所述客户端识别SIM卡中的PLMN、SPN和/或GID1等信息(步骤S222);根据PLMN、SPN和/或GID1与预先配置的APN数据库进行匹配(步骤S223);匹配完成后,过滤出SIM卡运营商对应的APN,包括defaultAPN,dun APN,mms APN,ims APN等(步骤S224)。
采用现有配置APN流程,由于没有自检功能,在客户端插入SIM卡后,会配置出名称相同的两个或多个APN。而在一个或多个APN(ims/dun/mms类型的APN)的名称与defaultAPN名称相同时,由于客户端已用default APN接入LTE网络,因此默认LTE数据网络不会受影响;受影响的是ims网络/运营商共享网络/彩信专用网络的连接。由于3GPP TS 24.301协议规定,名称相同的APN不能发起两次PDN连接请求。当用于热点的dun APN和用于默认数据网络的default APN,两者APN名称相同时,由于终端设备注册LTE网络时已发起一次PDN请求,则终端设备开启热点时不会再次发起PDN请求,底层报错,导致热点分享的数据不可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装置。
请参阅图3,本申请接入网络装置的结构图。本申请接入网络装置应用于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配置单元31、第一检测单元32、APN获取单元33、发送单元34、第二检测单元35以及接入控制单元36。
具体的,所述配置单元31用于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一自检模块311;所述自检模块311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检模块311进一步用于: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在所述APN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上,增加所有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以及将所述第二APN相关的APN参数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为默认数据网络连接(default)类型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括拨号网络连接(dun)类型、彩信专用连接(mms)类型、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ims)类型的至少其中之一。
具体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调用所述APN获取单元33;若未检测到所述客户端插入用户识别卡,则继续运行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
具体的,所述APN获取单元33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2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调用所述自检模块311,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APN获取单元33用于识别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并调用所述自检模块311;所述自检模块311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所述APN获取单元33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过滤出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检模块311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APN获取单元33获取的用户识别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查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的名称是否相同;若名称相同,则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具体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简称PLMN)、运营商名称(Service Provider Name,简称SPN)和/或1级分组识别文件(Group Identifier level 1,简称GID1)等。其中,PLMN由国家码MCC和网络码MNC组成,其内容写在USIM/SIM卡EFIMSI字段中;SPN的内容写在USIM/SIM卡EFSPN字段中;GID1的内容写在USIM/SIM卡EFGID1字段中。
具体的,所述发送单元34用于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
具体的,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5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调用所述接入控制单元36;若未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继续运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6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
所述接入控制单元36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5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时,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其中,所述接入控制单元36在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时,不再发起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
本申请解决了ims/dun/mms APN与default APN的APN名称相同时,ims网络无法注册/运营商共享网络无法使用/彩信专用网络无法使用的问题,实现了名称相同的不同类型APN可以用于多种网络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客户端和网络端,其中,客户端包括手机、PAD、PC等设备,网络端包括服务GPRS支持节点、移动管理实体等设备。
请参阅图4,本申请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40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2。其中,所述处理器401与所述存储器402电性连接。
所述处理器401是所述电子设备4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
所述存储器40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401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401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以使用相关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的计算机系统或架构来实现。计算机系统,例如PDA、智能手机,掌上型电脑、服务器、客户端或任何其它类型的专用或通用计算机设备,因可以适用或者适合于特定应用或者环境而可以被使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可以使用诸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它控制处理模块的通用或专用处理引擎来实现的。
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存储要由处理器执行的信息和指令的主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其它动态存储器。这种主存储器也可以用于存储由处理器待执行的指令执行期间的暂时变量或其它中间信息。计算机系统同样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器的存储静态信息和处理器指令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或其它静态存储设备。
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存储系统,例如,其可以包括媒体驱动器和可移动存储接口。媒体驱动器可以包括驱动器或其它机制以支持固定或可移动存储媒体,诸如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compact disc,简称CD)、数字视频驱动器(digital video drive,简称DVD)、读或写驱动器(read or write drive,简称R或RW)或其它可移动或固定媒体驱动器。例如,存储媒体可以包括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CD或DVD或由媒体驱动器读和写的其它固定或可移动媒体。存储媒体可以包括具有存储在其中的特定计算机软件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
在可选实施例中,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允许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其它指令或数据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的其它类似组件。例如,这些组件可以包括可移动存储单元与接口,例如,程序卡盒与卡盒接口、可移动存储器(例如,闪存或者其它可移动存储器模块)与存储器插槽、以及允许软件和数据自可移动存储单元传输到计算机系统的其它可移动存储单元与接口。
所述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这样的通信接口可以被使用以允许软件和数据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本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或其它NIC卡)、通信端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端口)、PCMCIA槽与卡等。通过通信接口传输的软件和数据是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光学的或其它能够被通信接口媒体接收的信号。
在本文中,术语“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媒体”等可以通常用于指的有形媒体,例如,存储器、存储设备或存储单元。这些形式和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以由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使用,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操作。这些指令,通常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其可以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或其它组合来组合),在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系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注意的是,该代码可以直接使得处理器执行特定操作,被编译成这样做,和/或与其它软件、硬件和/或固件(例如,执行标准功能的库)组合以这样做。
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以包括由硬盘,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EPROM)和闪存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
在使用软件实现元件的实施例中,使用例如可移动存储驱动器,软件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中,以及被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当由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控制模块(在本示例中,为软件指令或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本申请的功能。
此外,本申请构思可以应用于用于执行网络元件内的信号处理功能的任何电路。进一步设想,例如,半导体制造商可以在独立设备的设计中使用本申请的构思,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的微控制器和/或任何其它子系统元件。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的目的,上面已经参照单个处理逻辑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然而,本申请构思同样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和处理器来实现,以提供信号处理功能。因此,对特定功能单元的引用仅被视为对用于提供所描述功能的合适手段的引用,而不是指示严格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或组织。
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以包括硬件,软件,固件及其任何组合的任何适当形式来实现。可选地,本申请可以至少部分地作为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诸如FPGA器件的可配置模块组件上运行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在物理上,功能上和逻辑上实现。实际上,功能可以以单个单元,多个单元或作为其它功能单元的一部分来实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接入网络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自检功能,其中,所述自检功能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
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
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则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
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
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以及
若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则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且不再发起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APN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上,增加所有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以及
将所述第二APN相关的APN参数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为默认数据网络连接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包括拨号网络连接类型、彩信专用连接类型、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类型的至少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运行所述自检功能,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识别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
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
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以及
在匹配完成后,过滤出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行所述自检功能,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
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查属于同一运营商的第一APN以及第二APN的名称是否相同;
若名称相同,则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所述合并后第一AP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运营商名称和/或1级分组识别文件。
8.一种接入网络装置,应用于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APN数据库,并增加一自检模块,其中,所述自检模块被设置为在检查到存在与一第一APN属于同一运营商且名称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第二APN时,将所有所述第二APN合并至所述第一APN中形成一合并后第一APN;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已插入用户识别卡;
APN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客户端已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用户识别信息与所述APN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调用所述自检模块,以获取所述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合并后第一APN;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端发送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携带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所述合并后第一APN信息中的可接入类型包括所述第一APN对应的第一类型以及所述第二APN对应的第二类型;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客户端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以及
接入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客户端需要进行所述第二类型的网络接入时,使用所述合并后第一APN接入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网络,且不再调用所述发送单元发起分组数据网连接请求。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CN202010459287.X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464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9287.XA CN111464999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105370 WO2021237925A1 (zh) 2020-05-27 2020-07-29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9287.XA CN111464999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999A CN111464999A (zh) 2020-07-28
CN111464999B true CN111464999B (zh) 2021-08-03

Family

ID=7168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9287.XA Active CN111464999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4999B (zh)
WO (1) WO2021237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4999B (zh) * 2020-05-27 2021-08-0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38988B (zh) * 2021-09-30 2024-02-27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用数据网pdn连接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27898B (zh) * 2022-06-30 2022-11-01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上网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5137A (zh) * 2010-08-3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签约业务合并场景下对QoS参数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2763441A (zh) * 2010-02-12 2012-10-31 Nec欧洲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到相同apn的多个同时pdn连接的方法和移动终端设备
CN103036811A (zh) * 2012-12-12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实现多apn联网的系统和方法
WO2015051704A1 (zh) * 2013-10-10 2015-04-16 成都达信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及其联网方法
CN110933770A (zh) * 2019-11-27 2020-03-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请求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55767C2 (ru) * 2007-12-27 2012-07-1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сети пак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одним именем точки доступа
WO2010076043A1 (en) * 2009-01-05 2010-07-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CN101801102B (zh) * 2009-02-06 2015-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dn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102362590B1 (ko) * 2011-07-12 2022-02-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rat 액세스 모드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26728B2 (en) * 2011-11-11 2016-08-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Network selection based on one or more factors
CN111464999B (zh) * 2020-05-27 2021-08-0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441A (zh) * 2010-02-12 2012-10-31 Nec欧洲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到相同apn的多个同时pdn连接的方法和移动终端设备
CN101925137A (zh) * 2010-08-3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签约业务合并场景下对QoS参数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36811A (zh) * 2012-12-12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实现多apn联网的系统和方法
WO2015051704A1 (zh) * 2013-10-10 2015-04-16 成都达信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及其联网方法
CN110933770A (zh) * 2019-11-27 2020-03-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请求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999A (zh) 2020-07-28
WO2021237925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999B (zh) 一种接入网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032858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and core network
KR100898994B1 (ko) 단말의 설정
US100215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EP3387853B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wireless device for using voice over lte
EP2850851B1 (en) Automatic transfer of machine-to-machine device identifier to network-external service providers
US8009641B2 (en) Device configu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10475229B (zh) 业务数据访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36731A (zh) 边缘计算系统中根据无线通信网络类型提供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US11805397B2 (en) IMEI binding and dynamic IMEI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devices
EP4117314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EP3304862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tracking udates and loading data
US2015038156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change in contact information
CN114501611A (zh)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EP4030795A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network api capabilities,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431570B2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CN111315009B (zh) Ims网络注册方法及相关装置
JP7230223B2 (ja) 端末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133750B1 (ko) Supl(secure user plan location) 가능 단말들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649289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a device management client
US20240007508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N113596890B (zh)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466666B2 (ja) 端末機能マッチングの検査方法、amf、基地局及び記憶媒体
US2024005679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ncoming call in 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
CN115866538A (zh) 短信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