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602B -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602B
CN111464602B CN202010213640.6A CN202010213640A CN111464602B CN 111464602 B CN111464602 B CN 111464602B CN 202010213640 A CN202010213640 A CN 202010213640A CN 111464602 B CN111464602 B CN 111464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alancer
flow
traffic
server cluster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36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602A (zh
Inventor
陈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36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获取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将与所有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通过第一负载均衡器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第二系统内;在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对第一系统内的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本申请可以将第一系统内的流量数据便捷快速的切换至第二系统,且在流量切换期间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前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业务系统内的流量数据会越来越多,使得业务系统的服务能力可能存在欠缺而导致其服务能力有限。为了提升业务系统的服务能力,会对业务系统当前的流量数据进行转移处理,即将业务系统的所有流量数据转移至一个业务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新系统,进而来提升服务的服务能力与稳定性。现有的业务系统在进行流量数据的转移处理时,首先会暂停业务系统当前的服务提供,然后使用流量控制器将业务系统内的所有流量数据慢慢转移至新系统。如果业务系统内需要转移的流量数据的数量比较多时,则其对应的转移处理过程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这样容易造成业务系统长时间无法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业务系统对于流量数据的转移处理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容易造成业务系统长时间无法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流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可选地,所述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流量数据;
根据所述流量数据,计算所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日均流量值;
判断所述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
若是,生成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指令。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分别判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在所述第二系统部署对应的系统应用并启动所述系统应用,其中,所述系统应用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
判断所述系统应用在所述第二系统内是否启动成功;
若是,在所述系统应用成功启动后,生成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获取指令。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设置为按比例分配流量的指定工作模式;
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根据所述流量比例,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内对应的流量逐步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直至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系统对应的系统级别;
根据所述系统级别,从预存储的级别-流量映射表中筛选出与所述系统级别对应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
根据所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对应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可选地,所述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在每一次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且所述第二系统接收到相应的流量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
分别判断各项所述性能指标参数数据是否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
若是,判定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的步骤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所有流量是否全部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若否,从所述第一系统中筛选出未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特定流量;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特定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流量处理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第一转移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验证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处理模块,用于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通过本申请可以实现将第一系统内的流量数据便捷快速的切换至第二系统,且在流量切换期间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另外,在流量转移成功后,后续能够通过数据接收处理能力更强的新系统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服务,有效的提升系统输出服务的服务能力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量处理方法,包括:
S1: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S2: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S3: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S4: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S5: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S6: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如上述步骤S1至S6所述,本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流量处理装置,具体可以是具有对于系统的管理功能的管理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该流量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虚拟装置,例如软件代码实现,也可以通过写入或集成有相关执行代码的实体装置实现,且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本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将第一系统内的流量数据便捷快速的切换至第二系统,且在流量切换期间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具体地,首先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上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其中,上述第一系统可为现有的对于流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且无法提供与处理数量更大的流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服务能力的旧系统,上述第二系统为新创建的专门应用于数量庞大的流量数据,且对于流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强的新系统。另外,负载均衡器(Server Load Balancing,简称SLB)是用于对多台服务器(即服务器集群)进行流量分发的网络服务设备,它可以通过流量分发,快速提高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也隐藏实际服务端口,增强内部系统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消除服务单点故障,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具备对于对上述第二服务器集群的流量管理功能。在完成了对于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后,获取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再将与上述所有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的所有上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上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另外,通过将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可以实现使用第一负载均衡器对上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上述端口控制处理具体可包括端口映射、流量控制、心跳、隔离控制、超时时长设置等操作。在完成了对于所有目标端口的加挂后,再通过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第一系统内的第一服务器集群中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的第二服务器集群内。其中,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负载均衡器具备的对于流量数据的流量分发功能,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对第二负载均衡器的所有端口具有端口控制处理的能力,通过第一负载均衡器可将第一系统内的所有流量转移至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所有端口内,从而实现将第一系统中的流量数据从第一系统转移至数据接收处理能力更强的第二系统,以提升系统输出服务的服务能力与稳定性。另外,在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流量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对第一业务系统提供的业务服务造成影响,因而无需切断第一系统所提供的业务服务,使得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均能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未转移至第二系统的流量所对应的业务服务由第一系统提供,转移至第二系统的流量所对应的业务服务由第二系统提供。之后在将上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还需验证上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预设要求。如果上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则对上述第一系统内的上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以完整的完成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切换至第二系统,也有效的避免流量切换完成后在第一系统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消耗。本申请通过使用负载均衡器来进行流量转移,可以实现将第一系统内的流量数据便捷快速的切换至第二系统,且在流量切换期间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另外,在流量转移成功后,后续能够通过数据接收处理能力更强的新系统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服务,有效的提升系统输出服务的服务能力与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之前,包括:
S100: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流量数据;
S101:根据所述流量数据,计算所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日均流量值;
S102:判断所述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
S103:若是,生成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指令。
如上述步骤S100至S103上述,在进行创建上述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该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过程之前,需要对上述第一系统当前的流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并根据统计结果来进一步判断上述第一系统是否满足进行流量转移的条件。具体地,首先获取上述第一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流量数据。其中,对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段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用户偏好或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以日为单位,例如可设为一周或一个月,等等。然后根据上述流量数据,计算上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日均流量值。其中,可以根据获取的流量数据的流量总量,以及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对应的总天数,计算流量总量与总天数的商值,得到上述日均流量值。之后,判断上述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其中,对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段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用户偏好或系统运行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设置为50万条。如果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判定第一系统达到需要进行流量转移的条件,即第一系统当前对于流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且无法提供与处理数量更大的流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服务能力,则会生成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上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指令,以便后续能够将第一系统内的流量转移至新创建的第二系统内,在不影响对于第一系统内的流量的正常服务提供的同时,还能保证后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服务。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之前,包括:
S200: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S201:分别判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S202:若是,在所述第二系统部署对应的系统应用并启动所述系统应用,其中,所述系统应用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
S203:判断所述系统应用在所述第二系统内是否启动成功;
S204:若是,在所述系统应用成功启动后,生成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获取指令。
如上述步骤S200至S204上述,在上述第二系统成功创建了第二服务器集群与第二负载均衡器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该第二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具体地,首先获取上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以及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上述第二系统信息具体可包括系统版本信息、中间件版本信息、系统权限配置信息、路径信息等,上述第二配置信息具体可包括会话保持信息、端口路由信息、隔离信息等。然后判断上述第二系统信息、上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上述第一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进一步在上述第二系统部署对应的系统应用并启动上述系统应用,其中,上述系统应用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然后判断上述系统应用在上述第二系统内是否启动成功。如果启动成功,则判定上述第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在上述系统应用成功启动后,生成获取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获取指令,以便后续根据该获取指令来获取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包括:
S400:将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设置为按比例分配流量的指定工作模式;
S401: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S402:根据所述流量比例,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内对应的流量逐步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直至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如上述步骤S400至S402上述,上述通过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上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内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将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设置为按比例分配流量的指定工作模式。然后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上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其中,对于上述预设规则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根据当前的业务实际需求来对应调整第二系统内的每一次流量比例,也可以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来对应调整第二系统内的每一次流量比例,等等。最后根据上述流量比例,通过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上述第一系统内对应的流量逐步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直至将上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内。举例地,以第一系统内所有的流量作为一个整体并标记为总流量,如果按照1%-->50%-->100%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来对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在,则第一负载均衡器首先会将第一系统内1%的总流量转移至第二系统,以使得第二系统内会接收到1%的交易总流量;然后经过一定时间再将第一系统内49%的总流量转移至第二系统,以使得第二系统内会累计接收到50%的总流量;最后经过一定时间再将第一系统内50%的总流量转移至第二系统,以使得第二系统内会累计接收到100%的总流量,进而完成对于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的转移流程。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1,包括:
S4010:获取所述第二系统对应的系统级别;
S4011:根据所述系统级别,从预存储的级别-流量映射表中筛选出与所述系统级别对应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
S4012:根据所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对应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如上述步骤S4010至S4012所述,上述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上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获取上述第二系统对应的系统级别,其中,不同的系统由于业务量数据的不同会被对应划分成不同的系统级别,例如可包括:A级别系统、B级别系统、C级别系统、D级别系统,等等。然后根据上述系统级别,从预存储的级别-流量映射表中筛选出与上述系统级别对应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其中,在流量处理装置内预先存储有级别-流量映射表,该级别-流量映射表是根据系统的业务量进行对应的流量比例适配后创建形成的,且该级别-流量映射表的内容具体可包括:系统级别A对应的第一流量比例分配模式为:以1%-->10%-->30%-->50%-->100%五个频度依次进行流量递增,系统级别B对应的第二流量比例分配模式为:1%-->10%-->50%-->100%四个频度依次进行流量递增,系统级别C对应的第三流量比例分配模式为:以1%-->50%-->100%三个频度依次进行流量递增,系统级别D对应的第四流量比例分配模式为:以1%-->100%两个频度依次进行流量递增。在筛选出上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后,再根据上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对应调整上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以实现后续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中。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包括:
S500:分别获取在每一次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且所述第二系统接收到相应的流量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
S501:分别判断各项所述性能指标参数数据是否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
S502:若是,判定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
如上述步骤S500至S502所述,上述在将上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上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分别获取在每一次对上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且上述第二系统接收到相应的流量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其中,对上述第二预设时间段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设为30分钟。另外,上述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系统响应时间、资源消耗量。然后分别判断各项上述性能指标参数数据是否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其中,对于每一项性能指标均对应设置有相应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举例地,CPU使用率对应设置有第一标准指标阈值范围20%-60%,内存使用率对应设置有第二标准指标阈值范围30%-70%,系统响应时间对应设置有第三标准指标阈值范围2ms-10ms。如果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则判定上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进而后续执行对于上述第一系统内的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的下线处理,来完整的完成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切换至第二系统。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之前,包括:
S600: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内配置的所有第一域名;
S601:对所有所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改造,得到与各所述第一域名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域名;
S602:根据所述第二域名与所述第一域名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域名的解析规则;
S603:根据所述解析规则,调用预设的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对所有所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解析切换处理,以将所有所述第一域名重定向至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内。
如上述步骤S600至S603上述,在进行对上述第一系统内的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的下线处理之前,还可以对第一系统捏配置的所有域名进行重定向处理,以实现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域名切换。具体地,首先获取上述第一系统内配置的所有第一域名,并对所有上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改造,得到与各上述第一域名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域名。其中,上述第二域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且一个第二域名对应一个第一域名。通过对第一指定域名进行域名改造得到对应的第二指定域名,进而后续通过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实现将所需访问的第一指定域名指向第二指定域名,上述第一指定域名为所有第一域名中的任意一个域名,上述第二指定域名为所有第二域名中的任意一个域名,举例地,第一指定域名为http://a.com/xxx/,第二指定域名为http://b.com/xxx/。在得到上述第二域名后,根据上述第二域名与上述第一域名的对应关系,生成上述第一域名的解析规则。最后根据上述解析规则,调用预设的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GSLB,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r)对所有上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解析切换处理,以将所有上述第一域名重定向至上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内,以快速便捷地完成将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域名切换。其中,对于上述域名解析切换处理,根据上述例子,当第一指定域名为http://a.com/xxx/,第二指定域名为http://b.com/xxx/时,上述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GSLB根据上述解析规则对所有上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解析切换处理后,使得第二系统具有在第二系统内输入http://a.com/xxx/时,实际会跳转至对应的http://b.com/xxx/的功能,从而在第二负载均衡器中实现对于第一指定域名的重定向。另外,上述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GSLB为专门定制化的负载均衡器,且该GSLB集成域名服务器解析、流量控制、流量分发、重定向等功能。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之后,包括:
S610: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所有流量是否全部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S611:若否,从所述第一系统中筛选出未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特定流量;
S612: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特定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
如上述步骤S610至S612所述,如果在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中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故障,则可能会出现在第一系统内残留有部分流量未成功转移至第二系统的情况,进而对第一系统的流量切换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流量切换失败。因而在对上述第一系统内的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的步骤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对第一系统中是否还残留有未转移成功的流量进行验证处理。具体地,首先判断上述第一系统中的所有流量是否全部成功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内。如果没有全部成功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内,则从上述第一系统中筛选出未成功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内的特定流量。然后通过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上述特定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以实现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中。在完成将上述特定流量转移至上述第二系统后,后续再对上述第一系统包含的上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上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以停止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第一负载均衡器的运作,从而能够在完成将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切换至第二系统后,有效的降低第一系统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消耗。
参照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流量处理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1,用于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第一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控制模块3,用于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第一转移模块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验证模块5,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处理模块6,用于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创建模块、第一获取模块、控制模块、第一转移模块、验证模块与处理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1至S6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流量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数据,计算所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日均流量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若是,生成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指令。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二获取模块、计算模块、第一判断模块与第一生成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100至S103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启动模块,用于若是,在所述第二系统部署对应的系统应用并启动所述系统应用,其中,所述系统应用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系统应用在所述第二系统内是否启动成功;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是,在所述系统应用成功启动后,生成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获取指令。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三获取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启动模块、第三判断模块与第二生成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200至S204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移模块,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设置为按比例分配流量的指定工作模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转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比例,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内对应的流量逐步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直至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设置单元、调整单元与转移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400至S402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系统对应的系统级别;
筛选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级别,从预存储的级别-流量映射表中筛选出与所述系统级别对应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对应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一获取子单元、筛选子单元与调整子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4010至S4012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在每一次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且所述第二系统接收到相应的流量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各项所述性能指标参数数据是否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
判定单元,用于若是,判定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二获取单元、判断单元与判定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500至S502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重定向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内配置的所有第一域名;
改造单元,用于对所有所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改造,得到与各所述第一域名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域名;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域名与所述第一域名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域名的解析规则;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析规则,调用预设的基于DNS的全局服务负载均衡器对所有所述第一域名进行域名解析切换处理,以将所有所述第一域名重定向至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三获取单元、改造单元、生成单元与处理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600至S603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所有流量是否全部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筛选模块,用于若否,从所述第一系统中筛选出未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特定流量;
第二转移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特定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
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处理装置中的第四判断模块、筛选模块与第二转移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流量处理方法中对应步骤S610至S612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端口信息以及性能指标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流量处理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流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装置、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具体为:
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将第一系统便捷快速的切换至第二系统,提高系统整体的切换效率,保证了系统切换期间的服务提供的可用性,以及提升了在系统切换成功后的服务的服务能力与稳定性,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系统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流量数据;
根据所述流量数据,计算所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日均流量值;
判断所述日均流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
若是,生成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的创建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分别判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在所述第二系统部署对应的系统应用并启动所述系统应用,其中,所述系统应用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
判断所述系统应用在所述第二系统内是否启动成功;
若是,在所述系统应用成功启动后,生成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的获取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设置为按比例分配流量的指定工作模式;
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根据所述流量比例,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内对应的流量逐步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直至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依次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系统对应的系统级别;
根据所述系统级别,从预存储的级别-流量映射表中筛选出与所述系统级别对应的流量比例分配模式;
根据所述流量比例分配模式,对应调整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在每一次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流量比例进行调整,且所述第二系统接收到相应的流量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数据;
分别判断各项所述性能指标参数数据是否均处于预设的标准指标阈值范围内;
若是,判定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设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的步骤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所有流量是否全部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若否,从所述第一系统中筛选出未成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的特定流量;
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特定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
8.一种流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第二系统内创建第二服务器集群,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集群对应的第二负载均衡器;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包含的所有端口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将与所有所述端口信息对应的目标端口加挂于第一系统的第一负载均衡器中,以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所述第二负载均衡器中的所有所述目标端口进行端口控制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集群;
第一转移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内;
验证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系统的所有流量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的转移过程中,验证所述第二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均符合预设要求;
处理模块,用于若是,对所述第一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器进行下线处理。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13640.6A 2020-03-24 2020-03-24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64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3640.6A CN111464602B (zh) 2020-03-24 2020-03-24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3640.6A CN111464602B (zh) 2020-03-24 2020-03-24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602A CN111464602A (zh) 2020-07-28
CN111464602B true CN111464602B (zh) 2023-04-18

Family

ID=7168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3640.6A Active CN111464602B (zh) 2020-03-24 2020-03-24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4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8569A (zh) * 2021-09-10 2021-12-1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接口迁移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995895A (zh) * 2022-03-28 2022-09-02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3589B1 (en) * 2008-08-14 2012-08-14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CN106713164A (zh) * 2016-12-29 2017-05-24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机端口间流量均衡系统、方法及装置
WO2017162179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北京书生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系统的负载再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8512865A (zh) * 2017-02-23 2018-09-07 北京宝兰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Java应用服务器的EJB容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1909B2 (en) * 2017-06-23 2020-01-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affinity tracking for network 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3589B1 (en) * 2008-08-14 2012-08-14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WO2017162179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北京书生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系统的负载再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6713164A (zh) * 2016-12-29 2017-05-24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机端口间流量均衡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8512865A (zh) * 2017-02-23 2018-09-07 北京宝兰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Java应用服务器的EJB容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602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602B (zh) 流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903822B2 (ja) 設定制御装置、設定制御方法および設定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97167B1 (ko) 분산 운영 시스템에서의 외부 하드웨어 기기의 관리
JP5023596B2 (ja) プログラム配布装置
KR20100126280A (ko) 관리성 및 효율적인 확장 배포를 위한 애플리케이션 기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067909B (zh) 边缘节点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4184B (zh) 服务扩容与迁移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9736A (zh) 资源分发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08539A (zh) 一种客户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1966556A (zh) 性能压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234236A (ja) 負荷分散システム
US20100106768A1 (en) Providing functionality to client services by implementing and binding contracts
CN113885794A (zh) 基于多云存储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816723A (zh) 一种负载均衡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42729A (zh) 一种蓝绿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42299A (zh) 多数据中心的容灾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0417856B (zh) 多活负载均衡应用的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857806B2 (ja)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のテスト方法および分散処理システム
US20170195426A1 (en) Maintaining session across plural providing devices
US11570058B1 (en) Auto simulation of connectivity checks from the client side
CN114301922B (zh) 一种具延迟感知负载平衡的反向代理方法和存储设备
CN101345684A (zh) P2p节点管理方法
CN114564530A (zh) 一种数据库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8890B (zh) 一种sdn网络中多租户资源复用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Han et al. Adaptive data placement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in a multicloud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