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0330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0330A
CN111460330A CN202010238247.2A CN202010238247A CN111460330A CN 111460330 A CN111460330 A CN 111460330A CN 202010238247 A CN202010238247 A CN 202010238247A CN 111460330 A CN111460330 A CN 111460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block chain
time period
trac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82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乐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82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0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0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查询请求;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接收所述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所述响应数据中携带所述第一轨迹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通过实施本申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信息查询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发生特殊事件(如疫情)时,可能需要通过个人的地理位置移动轨迹,来查询相关信息(如密切接触者、同乘人员等)。目前,在疫情发生后,大量媒体(包括官方媒体)通过转发“急寻**班次飞机/火车的同乘人员”等通知得到相关信息;普通网民在看到该通知后也疯狂转发。但是,这样的方式效率较低且获得的效果比较有限,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同乘人员;并且大量转发还导致资源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信息查询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该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
接收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该响应数据中携带第一轨迹数据;
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该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该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
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该响应数据中携带第一轨迹数据;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该数据处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
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从而使得数据处理设备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中,首先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将个人的轨迹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中;进而可在设备上通过身份信息查询用户在某个时间段内的轨迹数据;若轨迹数据为加密数据,则需要授权节点进行解密后得到该轨迹数据;然后根据该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轨迹数据有相同部分的用户;还可以从区块链中获得该用户的当前位置,从而能够快速采取行动。因此,通过实施本申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信息查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共享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上链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系统的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见图1(a),区块链系统可由图1(a)所示的数据共享系统100表示。该数据共享系统100是指用于进行节点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的系统,该数据共享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节点101,多个节点101可以是指数据共享系统中各个终端设备。每个节点101在正常工作时可以接收到输入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维护该数据共享系统内的共享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共享系统内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可以存在信息连接,节点之间可以通过上述信息连接进行信息传输。例如,当数据共享系统中的任意节点接收到输入信息时,数据共享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便根据共识算法获取该输入信息,将该输入信息作为共享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使得数据共享系统中全部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均一致。
数据共享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存储一条相同的区块链。区块链由多个区块组成,参见图1(b),创始块中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区块头中存储有输入信息哈希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区块体中存储有输入信息,如打包验证后的转账或合约输入信息。创始块的下一区块以创始块为父区块,下一区块中同样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区块头中存储有当前区块的输入信息哈希值、父区块的区块哈希、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并以此类推,使得区块链中每个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均与父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存在关联,保证了区块中输入信息的安全性。
在生成区块链中的各个区块时,参见图1(c),区块链所在的节点在接收到输入信息时,对输入信息进行校验,完成校验后,将输入信息存储至输入内存池中,并更新其用于记录输入信息的哈希树;之后,将更新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输入信息的时间,并尝试不同的随机数,多次进行哈希值计算,使得计算得到的哈希值可以满足下述公式(1):
SHA256(SHA256(version+prev_hash+merkle_root+ntime+nbits+x))<TARGET公式(1)
其中,SHA256为计算哈希值所用的哈希算法;version(版本号)为区块链中相关区块协议的版本信息;prev_hash为当前区块的父区块的区块哈希;merkle_root为输入信息的哈希值;ntime为更新时间戳的更新时间;nbits为当前难度,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并在超出固定时间段后再次进行确定;x为随机数;TARGET为哈希值阈值,该哈希值阈值可以根据nbits确定得到。
因此,当计算得到满足上述公式的随机数时,便可将信息对应存储,生成区块头和区块体,得到当前区块。随后,区块链所在节点根据数据共享系统中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将新生成的区块分别发送给其所在的数据共享系统中的其他节点,由其他节点的共识模块对新生成的区块进行共识,并在完成共识后将新生成的区块添加至其存储的区块链中,可简称为区块上链。
基于上述关于区块链及区块链系统的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系统200的场景架构图,请参见图2。如图2所示,区块链系统200包括终端设备201、授权节点202和轨迹链节点203;这些节点存储有一条相同的区块链。其中,终端设备201为区块链系统中的任一节点,在实际应用时可以为卫生部对应的节点,也可以为授权节点202或者轨迹链节点203等;用户可通过该终端设备201查询某用户的具体轨迹数据。授权节点202包括但不限于公安部对应的节点;该节点可以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码等)在区块链上建立一一对应的链上身份体系(如公私钥对),还可以对其他节点获取的加密数据进行授权等。轨迹链节点203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节点、铁道部节点、客运节点、民航节点等;该轨迹链节点203可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收集相关的轨迹数据,并将该身份信息和轨迹数据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区块链系统中所有节点都可基于身份信息对该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终端设备201、授权节点202和轨迹链节点203都可以为以下任一种:终端、独立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或者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其中,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s,MID)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图2所示的区块链系统中的各个节点的形态和数量仅为举例,例如:终端设备201、授权节点202和轨迹链节点203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并不对各个节点的数量进行限定。终端设备201、授权节点202和轨迹链节点203的节点类型也不做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全节点、简单支付验证(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SPV)节点、或者区块链网络中其他节点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201为全节点进行阐述。
基于上述区块链系统200,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1-S306:
S301: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查询请求。
其中,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该第一用户为真实世界中的任何人,在区块链上的身份体系中有与该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该身份信息可以为身份证号码,也可以为其他任何可以区分用户身份的信息,如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该第一查询时间段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如一个月、十天、一周等。
进而,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不做限制。方式一,该第一查询请求可由终端设备本地生成,则请求方为终端设备。请参见图4,终端设备可以显示一个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在该用户界面输入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然后点击查询按钮,从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查询请求。举例来说,如第一用户为张三,在2020年2月16日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2020年2月25日确诊后被隔离。因此,确定身份信息为张三的身份证号码ZXXX,第一查询时间段为2020年2月16日至2020年2月25日。用户在图4所示的用户界面中输入ZXXX和202002 16-2020 02 25后,点击查询按钮,则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一查询请求。
方式二,该第一查询请求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区块链系统中其他节点发送的请求,则请求方为其他节点。
S302: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在区块链中的区块链地址,根据该区块链地址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其中,区块链地址为第一用户在区块中的链上身份体系。该链上身份体系由授权节点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在区块链中建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在对应关系表中查询得到区块链地址,该对应关系表中存储了身份信息和链上身份体系的对应关系。对区块链地址的具体阐述可参照图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对第一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之前,终端设备可采用加密算法对第一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其中,该加密算法不做限定,如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由授权节点生成一对秘钥对,并将公钥广播给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如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采用该公钥对第一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终端设备对该加密数据进行上链处理后,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可以查询。
S303:终端设备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
其中,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该授权请求携带加密数据。相应地,授权节点接收授权请求后,可通过仅由授权节点保存的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
S304:终端设备接收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该响应数据中携带第一轨迹数据。
其中,第一轨迹数据记录了第一用户在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的个人地理位置移动轨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记录,公共交通工具班次,时间,同行人员等;例如张三的第一轨迹数据可以为,张三在2020年2月17日上午10:00到达重庆机场A,乘坐航班BXX0X2,11:00起飞,13:00到达深圳。还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步行、驾车出行轨迹等;再如张三的第一轨迹数据还可以为,张三2020年2月17日上午8:00驾车从家出发,8:30至餐馆A吃早餐,9:00驾车离开餐馆A,10:00至重庆机场A。
可选地,若第一用户不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后,可直接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在链上身份体系中的区块链地址。从该区块链地址中查询第一用户在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的轨迹数据,从而获取到第一轨迹数据。
可选地,区块链系统还可以在终端设备查询第一轨迹数据时,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查询权限。例如,终端设备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轨迹数据时,则会触发区块链中的权限模块。该权限模块向授权节点发送权限询问请求,该询问请求携带终端设备的信息(如节点标识)。授权节点接收到该询问请求,通过终端设备的信息判断是否允许终端设备查询第一轨迹数据。若授权节点允许终端设备查询第一轨迹数据,则反馈允许查询的信息给区块链的授权模块。此时终端设备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轨迹数据。
S3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该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其中,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为区块链中除了第一用户的轨迹数据以外的所有轨迹数据;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可以为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重叠的部分,这里的重叠可以指部分重叠,也可以指完全重叠;第二用户的数量不做限制,其具体数量由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个数决定。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在区块链中查询与该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轨迹数据,并根据该轨迹数据的区块链地址,确定对应的用户,从而可以确定与第一用户接触过的第二用户。进而确定第二用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第一轨迹数据包括停留地理位置和第一停留时间段,终端设备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停留地理位置的第二轨迹数据,该第二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停留时间段;若第二轨迹数据中的第二停留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停留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二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其中,停留地理位置包括但不限于餐厅、咖啡厅、图书馆、商场等场所;第一停留时间段为第一用户在停留地理位置停留的时间段;第二停留时间段为第二用户在停留地理位置停留的时间段。通过停留地理位置可以快速的从区块链中查询到第一用户在该地理位置停留时,可能接触过的第二用户。
举例来说,第一用户张三2020年2月17日上午8:00驾车从家出发,8:30至餐馆A吃早餐,9:00驾车离开餐馆A。第二用户李四2020年2月17上午8:20步行从家出发,8:40至餐馆A吃早餐,9:10步行离开餐馆A。则停留地理位置为餐馆A,第一停留时间段为8:00至8:30,第二停留时间段为8:40至9:10。8:40至9:00张三和李四都在餐馆A用餐,第一停留时间段与第二停留时间段有重叠。则可以称张三和李四的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即李四为第二用户。
方式二,第一轨迹数据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一乘坐时间段,终端设备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的第三轨迹数据,第三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乘坐时间段;若第三轨迹数据中的第二乘坐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乘坐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三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其中,第一公共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飞机、高铁、火车、公交车、轻轨、地铁等;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航班号、火车或高铁车次、公交车或地铁班次等;第一乘坐时间段为第一用户乘坐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时间段;第二乘坐时间段为第二用户乘坐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时间段。通过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可以快速的从区块链中查询到第一用户乘坐该交通工具时的同乘人员。
举例来说,场景一,第一用户张三在2020年2月17日上午10:00到达重庆机场A,乘坐航班BXX0X2,11:00起飞,下午13:00到达深圳。第二用户李四在2020年2月17日上午10:20到达重庆机场A,乘坐航班BXX0X2,11:00起飞,下午13:00到达深圳。则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为BXX0X2,第一乘坐时间段和第二乘坐时间段都为11:00-13:00,完全重叠。则可以称张三和李四的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即李四为第二用户。场景二,第一用户张三在2020年2月17日上午10:00到达重庆公交车站A,乘坐班次0X2,11:00在重庆公交车站D下车。第二用户李四在2020年2月17日上午10:20到达重庆公交车站B,乘坐班次0X2,10:50在重庆公交车站C下车。则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为0X2,第一乘坐时间段为11:00-13:00,第二乘坐时间段为10:20-10:50,第一乘坐时间段与第二乘坐时间段重叠。则可以称张三和李四的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即李四为第二用户。
S306:终端设备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其中,当前位置数据为第二用户当前所处的地理位置。具体地,由于区块链系统中用户的轨迹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此,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用户后,可从第二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发送第一请求的请求方为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一请求的请求方为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则终端设备向该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该请求方的用户界面显示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在发生疫情时,快速定位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可以立马对第二用户采取隔离措施,提高了卫生部的工作效率。不用在互联网上寻找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也可节约网络资源。
可选地,终端设备查询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后,可实时监测该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以便于卫生部或相关人员采取行动。
可选地,区块链系统中存储用户的联系方式,当确定第二用户后。终端设备可查询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然后根据联系方式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该信息提示用户曾与确诊患者第一用户密切接触,请自行采取居家隔离,或去定点医院检查,或去相关部门进行登记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查询请求。该第二查询请求携带目标地理位置和第二查询时间段。其中,目标地理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餐厅、咖啡厅、图书馆、商场、菜市场等场所;第二查询时间段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如一个月、十天、一周等。第二查询请求的请求方不做限制。
方式一,该第一查询请求可由终端设备本地生成,则请求方为终端设备。举例来说,假如用户为张三,在2020年2月16日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2020年2月25日确诊后被隔离。第二查询时间段为2020年2月16日至2020年2月25日,张三的工作为餐馆A的服务员,在第二查询时间段内一直在餐馆A工作。因此,可将餐馆A作为目标地理位置,在第二查询时间段内查询到过餐馆A的就餐人员。用户在图4所示的用户界面中输入餐馆A和2020 02 16-202002 25后,点击查询按钮,则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二查询请求。
方式二,该第二查询请求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区块链系统中其他节点发送的请求,则请求方为其他节点。
终端设备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二查询时间段内处于目标地理位置的第三用户。其中,第三用户的数量不做限制,其具体的数量由在第二查询时间段处于目标地理位置的用户个数确定。举例来说,李四2020年2月17日8:40至9:10在餐馆A用餐半小时,则李四为第三用户。
可选地,若用户在目标地理位置仅短暂停留,此时成为潜在的被传染者的可能性很低。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第三用户进行筛选,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资源。具体地,终端设备获取在目标地理位置停留过的用户的停留时长,若该停留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认为该用户为第三用户。其中,第一时长阈值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如为30分钟、20分钟等。终端设备可在区块链中查询第三用户的联系方式,然后根据联系方式向第三用户发送提示信息。该信息提示第三用户自行采取居家隔离,或去定点医院检查,或去相关部门进行登记等。可选地,若该停留时长小于等于第一时长阈值,则认为该用户为低风险人群。终端设备可在区块链中查询该用户的联系方式,并发送提示信息提示该用户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好防护措施,必要时请进行隔离,可不进行强制隔离。
终端设备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其中,当前位置数据为第三用户当前所处的地理位置。具体地,由于区块链系统中用户的轨迹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此,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用户后,可从第三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中获取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发送第二请求的请求方为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二请求的请求方为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则终端设备向该请求方反馈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该请求方的用户界面显示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
终端设备可根据目标地理位置和第二查询时间段,查询在第二查询时间段内到过目标地理位置的第三用户;并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发生疫情时,快速定位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可以立马对第三用户采取隔离措施,提高了卫生部的工作效率。不用在互联网上寻找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也可节约网络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查询请求。第三查询请求携带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三查询时间段。其中,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航班号、车牌号、火车或高铁车次、公交车或地铁班次等。第三查询时间段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如一个月、十天、一周等。第三查询请求的请求方不做限制。
方式一,该第一查询请求可由终端设备本地生成,则请求方为终端设备。举例来说,假如用户为张三,在2020年2月16日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2020年2月25日确诊后被隔离。第三查询时间段为2020年2月16日至2020年2月25日。假设张三的工作为公交车A的驾驶员,公交车A的车牌号为渝AXX1X,在第三查询时间段内一直驾驶公交车A。因此,可将车牌号AXX1X作为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在第三查询时间段内查询乘坐公交车A的乘客。用户在图4所示的用户界面中输入车牌号AXX1X和2020 02 16-2020 02 25后,点击查询按钮,则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二查询请求。
方式二,该第三查询请求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区块链系统中其他节点发送的请求,则请求方为其他节点。
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三查询时间段内乘坐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第四用户。其中,第四用户的数量不做限制,其具体的数量由在第三查询时间段乘坐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用户个数确定。举例来说,李四2020年2月17日8:40至9:10乘坐公交车A,则李四为第四用户。
可选地,可根据第四用户乘坐第二交通工具的位置对第四用户进行筛选。可选地,以有多个车厢的火车、高铁、轻轨为例,查询出第四用户中乘坐在目标车厢中的用户,得到筛选后的用户。其中,该目标车厢为确诊患者乘坐的车厢。对第四用户进行筛选,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计算资源。
终端设备从区块链中获取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三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其中,当前位置数据为第四用户当前所处的地理位置。具体地,由于区块链系统中用户的轨迹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此,终端设备确定第四用户后,可从第四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中获取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发送第三请求的请求方为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三请求的请求方为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则终端设备向该请求方反馈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该请求方的用户界面显示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
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三查询时间段,查询在第三查询时间段乘坐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第四用户;并从区块链中获取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在发生疫情时,快速定位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可以立马对第四用户采取隔离措施,提高了卫生部的工作效率。不用在互联网上寻找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也可节约网络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将个人的轨迹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中;进而可在设备上通过身份信息查询用户在某个时间段内的轨迹数据;若轨迹数据为加密数据,则需要授权节点进行解密后得到该轨迹数据;然后根据该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轨迹数据有相同部分的用户;还可以从区块链中获得该用户的当前位置,从而能够快速采取隔离行动。因此,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信息查询效率。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01-S505:
S501:终端设备以预设时间为周期接收用户的轨迹数据和身份信息。
其中,预设时间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如两秒、五秒等。具体地,轨迹链节点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收集用户的轨迹数据,并以预设时间为周期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如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便可接收到用户的轨迹数据和身份信息。
S502: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在区块链中是否有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S503:若用户在区块链中无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终端设备向授权节点发送身份建立请求。
其中,身份建立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基于身份信息为用户在区块链中建立对应的区块链地址。若终端设备在对应关系表中不能查询到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用户在区块链中无对应的区块链地址。若终端设备在对应关系表中能查询到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执行步骤S505。
可选地,对应关系表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例如区块链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存储有该对应关系表;该对应关系表中存储了身份信息和链上身份体系的对应关系。该链上身份体系为授权节点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在区块链上建立的一一对应的身份体系,这里用户的个数并不进行限制,如可以为中国所有在籍公民。该链上身份体系具体可为密钥对,例如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生成该密钥对,包括私钥和公钥,然后基于公钥生成区块链地址。请参见表1,表1以一种可能的身份信息与链上身份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表1一种可能的身份信息与链上身份体系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431727510000131
如表1所示,身份信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姓名、联系方式等。区块链中可维护一个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表,将身份信息和链上身份体系的对应关系存储至该对应关系表中。
因此,授权节点接收到身份建立请求后,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用户建立链上身份体系,然后将该链上身份体系发送给终端设备。可选地,授权节点可对对应关系列表进行更新,并在区块链上添加用户对应的链上身份体系。若用户的信息输入错误需要更改,则授权节点可标记区块链上该用户原来的链上身份体系有误,然后将更改后的链上身份体系上链,并更新对应关系表。
S504:终端设备接收授权节点返回的为用户建立的区块链地址。
S505: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考虑到某些用户(如第一用户)的轨迹数据可能涉及到机密的信息,因此在进行上链处理之前,需要对这些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提高轨迹数据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现实世界用户及用户涉及的相关事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若用户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终端设备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轨迹数据;进而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对加密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其中,预设用户列表可以通过用户对轨迹数据的数据安全性的要求进行判断,若用户对轨迹数据的数据安全性的要求小于第一阈值,则不将该用户加入预设用户列表;若用户对轨迹数据的数据安全性的要求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该用户加入预设用户列表。其中,第一阈值由系统自定义设置,也可以由授权节点设置。可选地,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可由授权节点进行管理。例如,终端设备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发送给授权节点,由授权节点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再如,授权节点可将该预设用户列表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如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但不可对该预设用户列表进行更改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若用户不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基于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可选地,进行上链处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和轨迹数据后,对该区块链地址和轨迹数据进行校验,完成校验后,存储至输入内存池中,并更新用于记录轨迹数据的哈希树。之后计算区块头中的随机数,当计算得到随机数后,便可将信息对应存储,生成区块头和区块体,得到当前区块。随后,终端设备将新生成的区块分别发送给其所在的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由其他节点的共识模块对新生成的区块进行共识,并在完成共识后将新生成的区块添加至其存储的区块链中。则用户的轨迹数据上链成功,用户的轨迹数据则挂接在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中。其中,终端设备、授权节点和轨迹链节点都可以参与共识。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因此采用区块链存储用户的轨迹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也便于后续查询用户的轨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户的轨迹数据基于身份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中,且将部分数据加密后再进行上链处理;可以保证轨迹数据的准确性,且便于查询。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搭载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上。图6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和图5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处理单元602,用于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该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该响应数据中携带第一轨迹数据;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轨迹数据包括停留地理位置和第一停留时间段,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用于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时,具体用于:
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停留地理位置的第二轨迹数据,该第二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停留时间段;
若第二轨迹数据中的第二停留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停留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二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轨迹数据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一乘坐时间段,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用于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时,具体用于:
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的第三轨迹数据,第三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乘坐时间段;
若第三轨迹数据中的第二乘坐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乘坐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三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接收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携带目标地理位置和第二查询时间段;
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二查询时间段内处于目标地理位置的第三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接收第三查询请求,第三查询请求携带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三查询时间段;
基于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三查询时间段内乘坐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第四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三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用于接收第一查询请求之前,还用于:
以预设时间为周期接收用户的轨迹数据和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在区块链中是否有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若用户在区块链中无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向授权节点发送身份建立请求,该身份建立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基于身份信息为用户在区块链中建立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接收授权节点返回的为用户建立的区块链地址;
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用于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时,具体用于:
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
若用户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轨迹数据;
基于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对加密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图3至图5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所涉及的部分步骤可由图6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来执行。例如,图3中所示的步骤S301可由图6所示的收发单元601执行,步骤S304至步骤S306可由图6所示的处理单元602执行。图6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等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的例如计算机的通用计算装置上运行能够执行如图3至图5中所示的相应方法所涉及的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来构造如图6中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记载于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装载于上述计算装置中,并在其中运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有益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有益效果相似,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可为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处理器701(或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是设备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可以解析设备内的各类指令以及处理设备的各类数据,例如:CPU可以用于解析用户向设备所发送的开关机指令,并控制设备进行开关机操作;再如:CPU可以在设备内部结构之间传输各类交互数据,等等。通信接口702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移动通信接口等),受处理器701的控制可以用于收发数据;通信接口702还可以用于设备内部数据的传输以及交互。存储器703(Memory)是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存储器703既可以包括设备的内置存储器,当然也可以包括设备所支持的扩展存储器。存储器703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设备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系统、iOS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等等,本申请对此并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一查询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该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轨迹数据;
接收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该响应数据中携带第一轨迹数据;
根据第一轨迹数据和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该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轨迹数据包括停留地理位置和第一停留时间段,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停留地理位置的第二轨迹数据,该第二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停留时间段;
若第二轨迹数据中的第二停留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停留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二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轨迹数据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一乘坐时间段,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从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的第三轨迹数据,第三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乘坐时间段;
若第三轨迹数据中的第二乘坐时间段与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乘坐时间段重叠,则确定第三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携带目标地理位置和第二查询时间段;
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二查询时间段内处于目标地理位置的第三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第三查询请求,第三查询请求携带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三查询时间段;
基于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从区块链中查询第三查询时间段内乘坐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第四用户;
从区块链中获取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第三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以预设时间为周期接收用户的轨迹数据和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在区块链中是否有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若用户在区块链中无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向授权节点发送身份建立请求,该身份建立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授权节点基于身份信息为用户在区块链中建立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接收授权节点返回的为用户建立的区块链地址;
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器703中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
若用户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对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轨迹数据;
基于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对加密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有益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有益效果相似,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区块链中查询所述第一查询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授权节点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轨迹数据;
接收所述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所述响应数据中携带所述第一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包括停留地理位置和第一停留时间段,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包括:
从所述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所述停留地理位置的第二轨迹数据,所述第二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停留时间段;
若所述第二轨迹数据中的第二停留时间段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停留时间段重叠,则确定所述第二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所述第二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包括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一乘坐时间段,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包括:
从所述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中查询包括所述第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的第三轨迹数据,所述第三轨迹数据中还包括第二乘坐时间段;
若所述第三轨迹数据中的第二乘坐时间段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中的第一乘坐时间段重叠,则确定所述第三轨迹数据对应的用户为所述第二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查询请求,所述第二查询请求携带目标地理位置和第二查询时间段;
从所述区块链中查询所述第二查询时间段内处于所述目标地理位置的第三用户;
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所述第二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所述第三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查询请求,所述第三查询请求携带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和第三查询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标识信息从所述区块链中查询所述第三查询时间段内乘坐所述第二公共交通工具的第四用户;
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所述第三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所述第四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查询请求之前,还包括:
以预设时间为周期接收用户的轨迹数据和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在区块链中是否有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若所述用户在区块链中无对应的区块链地址,则向所述授权节点发送身份建立请求,所述身份建立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授权节点基于所述身份信息为所述用户在区块链中建立对应的区块链地址;
接收所述授权节点返回的为所述用户建立的区块链地址;
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所述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区块链地址对所述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所述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
若所述用户为预设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则对所述用户的轨迹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轨迹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的区块链地址对所述加密的轨迹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第一查询时间段;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所述区块链中查询所述第一查询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轨迹数据的加密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授权节点发送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授权节点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轨迹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授权节点发送的响应数据,所述响应数据中携带所述第一轨迹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区块链中其他用户的轨迹数据确定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轨迹数据与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具有相同部分的用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向发送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的请求方反馈所述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9.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
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从而使得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2010238247.2A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460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247.2A CN1114603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247.2A CN1114603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0330A true CN111460330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8247.2A Pending CN1114603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033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8086A (zh) * 2021-02-07 2021-05-07 厦门兆信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健康追溯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83425A (zh) * 2021-03-26 2021-06-01 重庆度小满优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
CN113286267A (zh) * 2021-07-23 2021-08-20 深圳知帮办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高速状态下的互联网通信的流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678139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广东飞企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员工状态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036A (zh) * 2016-12-23 2017-08-1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及授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86921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41753A (zh) * 2018-08-09 2019-01-18 南京简诺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10447023A (zh) * 2019-03-14 2019-1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并在区块链上记录跟踪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97836A (zh) * 2019-09-19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查询请求响应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036A (zh) * 2016-12-23 2017-08-1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及授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312877A1 (en) * 2016-12-23 2019-10-10 Cloudminds (Shenzhen) Robotics Systems Co., Ltd. Block chain mining method, device, and node apparatus
CN108986921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41753A (zh) * 2018-08-09 2019-01-18 南京简诺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10447023A (zh) * 2019-03-14 2019-1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并在区块链上记录跟踪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97836A (zh) * 2019-09-19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查询请求响应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139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广东飞企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员工状态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CN112768086A (zh) * 2021-02-07 2021-05-07 厦门兆信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健康追溯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768086B (zh) * 2021-02-07 2024-03-15 厦门兆信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健康追溯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83425A (zh) * 2021-03-26 2021-06-01 重庆度小满优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
CN113286267A (zh) * 2021-07-23 2021-08-20 深圳知帮办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高速状态下的互联网通信的流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ngh et al. Branch bas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vehicle
CN11146033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im Blockchain for a trust network among intelligent vehicles
CN105637916B (zh) 对车辆数据的授权访问
US10817806B2 (en) Predictive model for supporting carpooling
WO2018140833A1 (en) Managing participation in a monitored system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02870093A (zh) 利用虚拟化和证明来远程维护电子网络中多个客户端的系统和方法
Friginal et al. Towards privacy-driven design of a dynamic carpooling system
Shi et al. Blockchain-based multimedia sharing in vehicular social networks with privacy protection
US20140370816A1 (en) Proximity-related device determinations
US20190141048A1 (en) Blockchain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4321666A (zh) 用于可信位置应用与位置提供器通信的技术
Xu et al. Blockchain-oriented privacy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data in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Shivers et al. Ride-hail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Hyperledger fabric-based secure and decentralize blockchain platform
US8156326B2 (en) Method to search for affinities between subjects and relative apparatus
CN109890009A (zh) 一种车辆通讯系统
Wang et al. ClusterRep: A cluster-based reputation framework for balancing privacy and trust in vehicular participatory sensing
Juneidi Covid-19 tracing contacts apps: technical and privacy issues
CN112446050B (zh) 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Trivedi et al. A transformative shift toward blockchain‐based IoT environments: Consensus, smart contrac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N106911789B (zh) 一种基于用户协同环境的数据传输方法,传输系统及装置
CN112995226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系统
US20200184430A1 (en)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system,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program
CN115190122A (zh) 基于区块链的行程关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Vieira et al. VERCO: A privacy and data-centric architecture for verifiable cooperative maneuv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