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4735B -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4735B
CN111444735B CN202010189734.4A CN202010189734A CN111444735B CN 111444735 B CN111444735 B CN 111444735B CN 202010189734 A CN202010189734 A CN 202010189734A CN 111444735 B CN111444735 B CN 111444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reader
code
scanning
c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97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4735A (zh
Inventor
严军荣
叶仁杰
王海辉
雷艳超
王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897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4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4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4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4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G06K7/1012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the step consisting of dete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record carrie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集合;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添加至集合;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如何短时间内扫码识别大量物品的标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扫码技术例如条码识别技术、RFID标签识别技术是非接触的目标对象识别和追踪技术,在生活生产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电子扫码技术,例如文献“芮凤阁.基于RFID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OL].中国科技信息,2019(15):67-68+70[2019-09-09]”中提出一种基于ALOHA(随机竞争类防碰撞算法)的随机性算法的RFID标签识别技术,文献“罗倩,邓成中,王静梅,杨勇,崔志锐.基于STM8S单片机的档案数字化[J/OL].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5):94-98[2019-09-09]”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树的确定性算法的RFID标签识别技术等。
上述现有电子扫码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扫描并识别少量的物品,但是当物品数量比较多时,会出现漏扫、不能识别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短时间内扫码识别大量物品的标签的技术方案。为此提出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对物品携带的标签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信息判断是否进行响应。
本发明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
优选地,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
优选地,建立集合时集合是空集合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是判断标签的编码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编码匹配,或判断标签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特征值匹配,或判断标签的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匹配;所述标签的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或根据标签编码计算的特征量的任一项或组合。
优选地,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阅读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射频信号,将接收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重复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只保留一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频率。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阅读器;
标签;
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具有的优点是:
(1)对物品携带的标签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信息判断是否进行响应,避免标签重复响应对接收器的干扰,有效实现在较短时间内识别大量物品。
(2)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不仅可以有效及时发现物品变化,而且可以节省能量。
(3)阅读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使用相同或不同频率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但不限定于依托一种标签识别技术系统(基于RFID标签识别技术的智能书包系统或基于RFID标签识别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等),由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物品上的标签根据射频信号的信息判断是否进行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其应用场景是阅读器(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对大量物品进行扫码识别。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
一种优选方式中,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本实施例中采用振动传感器持续检测扫描区的振动数据,当振动数据突增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建立集合A,此时集合A为空集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例如扫描区固定存在的一些物品或已知的会经过扫描区的一些物品等),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标签特征值,其中标签编码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标签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发送包含有集合A信息的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中,各物品携带的标签具有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的标签编码信息,当标签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自身的编码和对应的标识位是否与集合A中某个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完全相同,若是则该标签不进行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响应码是具有标签响应标识、特征值、属性位和信息位的编码,将响应码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添加至集合。本实施例中,RFID阅读器此时接收到10个具有不同编码的标签响应码,将不同的响应码对应的标签编码(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和特征值(标识位)添加至集合A。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N=3,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没有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为3且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后3次扫描中没有发生变化。若判定扫码结束,集合A中的标签编码和特征值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应用场景是阅读器(包括一个发射器和多个接收器)对大量物品进行扫码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
一种优选方式中,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本实施例中持续检测扫描区的光线变化,当光线变化过大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建立集合A,此时集合A为空集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例如扫描区固定存在的一些物品或已知的会经过扫描区的一些物品等),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标签特征值,其中标签编码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标签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阅读器包括一个发射器和3个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的射频信号中包含有集合A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各物品携带的标签具有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的标签编码信息,当标签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自身的编码和对应的标识位是否与集合A中某个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完全相同,若是则该标签不进行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响应码是具有标签响应标识、特征值、属性位和信息位的编码,将响应码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添加至集合。本实施例中,RFID阅读器中3个接收器分别接收到标签响应码,将3个接收器接收到的响应码进行汇总,其中完全不同的标签响应码共7个,有3个标签响应码出现重复,将不同的响应码对应的标签编码(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和特征值(标识位)添加至集合A,将重复的标签响应码只保留一个添加至集合A。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N=3,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没有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为3且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后3次扫描中没有发生变化。若判定扫码结束,集合A中的标签编码和特征值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应用场景是阅读器(包括多个发射器和多个接收器,使用不同频率)对大量物品进行扫码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
一种优选方式中,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本实施例中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建立集合A,此时集合A为空集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例如扫描区固定存在的一些物品或已知的会经过扫描区的一些物品等),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标签特征值,其中标签编码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标签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阅读器包括3个发射器和3个接收器,3个发射器分别发射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3个接收器分别接收对应频率的射频信号,其中射频信号中都包含集合A的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本实施例中,各物品携带的标签具有由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构成的标签编码信息,当标签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自身的编码和对应的标识位是否与集合A中某个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完全相同,若是则该标签不进行响应,否则标签生成不同频率的响应码,响应码是具有标签响应标识、特征值、属性位和信息位的编码,将响应码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添加至集合。本实施例中,3个接收器分别接收到不同频率标签响应码,将3个接收器接收到的响应码进行汇总,识别标签响应码中特征值、属性位和信息位都不同的响应码,共10个,将不同的响应码对应的标签编码(标识位、属性位、信息位)和特征值(标识位)添加至集合A。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N=3,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没有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为3且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后3次扫描中没有发生变化。若判定扫码结束,集合A中的标签编码和特征值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
另外,如果分为多个扫描区,在不同扫描区内部署发送不同频段射频信号的RFID阅读器,在统计响应码对应的物品时,可以根据不同响应码所对应的频段识别物品进入的具体扫描区。或者在不同扫描区内部署具有定向天线的RFID阅读器,各扫描区之间使用信号绝缘材料相互隔绝射频信号,可以以此识别物品进入的具体扫描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阅读器;
标签;
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执行步骤S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集合时的集合是空集合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是判断标签的编码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编码匹配,或判断标签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特征值匹配,或判断标签的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匹配;所述标签的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或根据标签编码计算的特征量的任一项或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射频信号,将接收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重复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只保留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频率。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阅读器;
标签;
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89734.4A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444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734.4A CN111444735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734.4A CN111444735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4735A CN111444735A (zh) 2020-07-24
CN111444735B true CN111444735B (zh) 2022-05-31

Family

ID=71629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734.4A Active CN111444735B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4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0886B (zh) * 2020-11-13 2024-02-2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时隙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163A (zh) * 2010-12-01 2011-04-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带有分组预览机制的防碰撞方法
CN103605949A (zh) * 2013-12-09 2014-02-26 武汉大学 基于cdma的大规模rfid防碰撞方法
CN105373760A (zh) * 2015-08-24 2016-03-02 桂林理工大学 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
CN106127094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华中师范大学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多标签防碰撞预分析式识别方法
CN109800831A (zh) * 2018-12-21 2019-05-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rfid食品追溯的碰撞预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6604A1 (en) * 2008-12-22 2010-06-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fid tag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163A (zh) * 2010-12-01 2011-04-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带有分组预览机制的防碰撞方法
CN103605949A (zh) * 2013-12-09 2014-02-26 武汉大学 基于cdma的大规模rfid防碰撞方法
CN105373760A (zh) * 2015-08-24 2016-03-02 桂林理工大学 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
CN106127094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华中师范大学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多标签防碰撞预分析式识别方法
CN109800831A (zh) * 2018-12-21 2019-05-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rfid食品追溯的碰撞预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4735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9601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ultiple transponders
US84510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querying and identifying multiple items o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KR101048612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충돌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알에프아이디태그 인식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 및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Myung et al. An adaptive memoryless protocol for RFID tag collision arbitration
US8570172B2 (en) RFID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ransmitters
EP2471021B1 (en) Rfid portal system with rfid tags having various read ranges
KR100936893B1 (ko) 태그 인식 방법, 충돌 방지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rfid태그
US7612672B2 (en) Query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EP1959579A1 (en) Electronic tag, and electronic tag system
US7626503B2 (en) Bi-slot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Choi et al. Bi-slotted tree based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for fast tag identification in RFID systems
US20060232384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ag using bit synchronizing signal
US20070164851A1 (en) Rfid reader q-parameter aided by rf power measurement
CN111444735B (zh) 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KR100842959B1 (ko) Rfid 시스템의 스캐닝 기반 태그 인식 방법
CN109740394B (zh) 一种射频识别防碰撞方法
CN105447430B (zh) 一种标签及利用harn协议识别该标签的方法
CN109472177B (zh) 一种可以读取电子标签tid号的盘存方法
CN105654010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搜索策略的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
JP2008129652A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2663332B (zh) 一种用于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引导式识别方法
CN101231686A (zh) 一种融合数据库的查询树射频标签反碰撞识别方法
Wang et al. A novel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with dynamic tag number estimation for RFID systems
Qu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ag anti-collision algorithms for RFID systems
KR100657903B1 (ko) 태그의 충돌 방지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태그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