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7482A - 一种吸引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7482A
CN111437482A CN202010252310.8A CN202010252310A CN111437482A CN 111437482 A CN111437482 A CN 111437482A CN 202010252310 A CN202010252310 A CN 202010252310A CN 111437482 A CN111437482 A CN 111437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ocking
trachea
breathing
pharyng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23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523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74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7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748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63Tracheal tubes combined with suction tubes, catheters or the like; Outside conn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75Tracheal tubes having openings in the tub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吸引导管,包括呼吸气管;所述呼吸气管内部穿插有咽部吸引管,所述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端部分别连接有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所述外转换腔的侧面对称连接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一侧设有密封板;所述外转换腔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管,所述密封板的端面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内转换腔与连通管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通槽;本发明通过将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设置成一体式,且通过转换结构控制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的工作转换,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的反复安装使用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吸引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呼吸衰竭、严重心衰及手术麻醉中使用的主要临床措施,但气管插管常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往往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世纪性医学难题。引起气管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很多,其中口咽鼻分泌物的吸入是最主要因素,预防口咽鼻分泌物进入肺部,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声门下定期或持续吸引;按需或定期用吸痰管吸引口咽分泌物;定期口咽部清洁;定期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压力在20~30cm水柱水平,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阻止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吸痰管吸引容易造成粘膜的损伤、出血,清理效果差。此外,现有的措施操作相当繁琐,护理工作量大。
同时由于吸痰管在吸引口咽分泌物时,需将呼吸气管从患者嘴中拔出才能进行清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发生因反复的安装呼吸气管与吸痰管对患者的口腔造成的二次伤害,尤其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口咽鼻分泌物进入肺部时,还会引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引导管,通过将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设置成一体式,且通过转换结构控制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的工作转换,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的反复安装使用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引导管,通过将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设置成一体式,且通过转换结构控制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的工作转换,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的反复安装使用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引导管,包括用于患者呼吸的呼吸气管;所述呼吸气管内部穿插有咽部吸引管,所述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端部分别连接有圆环状的贯通式外转换腔与只有一端端口开放的内转换腔,所述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转换腔的侧面中部对称连接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端均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一侧的工作腔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外径与外转换腔和内转换腔之间的环形腔内外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两密封板能够运动至该环形腔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板内端与电磁铁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所述外转换腔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与供气设备相连,所述密封板靠近供气管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L形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密封板上靠近内转换腔的侧面相连通,所述内转换腔与连通管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贯通式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外转换腔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自动运行;工作时,传统的吸痰管在吸引口咽分泌物时,需将呼吸气管从患者嘴中拔出才能进行清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发生因反复的安装呼吸气管与吸痰管对患者的口腔造成的二次伤害,尤其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口咽鼻分泌物进入肺部时,还会引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而本发明中的吸引导管在使用时,将呼吸气管与其内部穿插的咽部吸引管插入至患者口腔中并使得呼吸气管对患者进行正常的呼吸辅助作用,当患者咽部产生痰等分泌物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工作并能对一侧的密封板施加作用力,使得两密封板在电磁铁的作用下向内转换腔一侧运动,直至两密封板运动至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之间的环形腔内并对其进行封堵,使得外转换腔与工作端之间的呼吸气管在密封板的封堵作用下工作失效,此时控制器控制供气设备通过供气管对呼吸气管内端施加负压,由于密封板侧面运动至内转换腔侧壁处,此时密封板上与内转换腔侧壁相对应的连通管端口与连通槽连通并形成流通气路,此时呼吸气管内端通过该流通气路对内转换腔连接的咽部吸引管施加负压,从而使得咽部吸引管的工作端在内部负压的作用下将患者口腔中的痰液进行吸收清理,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的反复安装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呼吸气管和咽部吸引管上与内转换腔和外转换腔相连接的端部设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分别与呼吸气管及咽部吸引管相连接的圆环状外锁紧腔和内锁紧腔,所述外锁紧腔与内锁紧腔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锁紧腔靠近外转换腔端面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中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外转换腔靠近锁紧板的端部侧面上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内部转动连接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与外转换腔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口与导向槽;工作时,当锁紧结构与外转换腔配合安装时,首先将外锁紧腔与外转换腔对齐并使得锁紧板通过导向槽插入至锁紧环的导向口处,此时通过转动锁紧槽内部的锁紧环使得锁紧环的环体穿插进卡槽内部并对锁紧板进行固定,使得锁紧结构上的呼吸气管及咽部吸引管分别与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通过活动连接的形式进行工作,从而方便损坏的呼吸气管及咽部吸引管的工作端进行灵活的更换,进而大大提高了吸引导管使用时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外端端口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形状,且所述锁紧环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工作时,通过设置卡槽外端的端口形状,使得锁紧环的导向口端部更轻松方便的穿插进卡槽内部并与之配合卡紧,同时弹性橡胶材料构成的锁紧环在穿插进卡槽的过程中能够与之过盈装配,从而使得锁紧环与卡槽能够配合的更紧密与牢固,减少锁紧环在不可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导致的工作失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吸引导管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内转换腔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填充有凸出至密封槽槽口外端的弹性密封圈;工作时,当密封板侧壁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与内转换腔侧壁接触贴合时,此时凸出至密封槽内部的密封圈能够首先与内转换腔外壁挤压接触,从而使得该密封圈能够对密封板与内转换腔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有效的提高了密封板对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之间的环形腔的密封效果,使得吸引导管能够更稳定与有效的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咽部吸引管的工作端设置有伸出至呼吸气管外侧的弹性防护腔,所述防护腔设置成由内向外开口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且所述防护腔外端的直径大于呼吸气管的直径;工作时,当咽部吸引管对患者咽部的痰液进行吸取时,此时一部分痰液存在流入至呼吸气管内部的风险,此时通过在咽部吸引管外端设置能够对呼吸气管端部进行覆盖的防护腔,使得防护腔能够在咽部吸引管工作时对呼吸气管端口进行覆盖与防护,从而使得痰液能够更顺利有效的被吸入至咽部吸引管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吸引导管对咽部痰液的清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护腔一侧的咽部吸引管内部设置有单向腔,所述单向腔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且所述单向腔的内端侧壁上环形均布的连接有一组能够对单向腔内端端口进行封堵的弹性膜;工作时,虽然患者咽部的痰液能够通过咽部吸引管进行吸收与清理,但清理并保存在咽部吸引管内部的痰液容易回流至患者口腔中,此时通过在防护腔一侧的咽部吸引管内部设置有单向腔,使得被吸入至咽部吸引管的痰液能够穿过单向腔上的弹性膜进入至咽部吸引管内端,当咽部吸引管工作结束时,此时环形设置的弹性膜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面并对单向腔的内端端口进行封堵,减少咽部吸引管内部的痰液回流,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吸引导管的工作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将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设置成一体式,且通过转换结构控制呼吸气管与咽部吸引管的工作转换,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的反复安装使用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2.本发明通过在呼吸气管和咽部吸引管上设有锁紧结构,使得锁紧结构上的呼吸气管及咽部吸引管分别与外转换腔与内转换腔通过活动连接的形式进行工作,从而方便损坏的呼吸气管及咽部吸引管的工作端进行灵活的更换,大大提高了吸引导管使用时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咽部吸引管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呼吸气管1、咽部吸引管11、外转换腔2、锁紧槽21、锁紧环22、导向口23、导向槽24、内转换腔3、工作腔4、电磁铁41、密封板42、弹簧43、供气管44、连通管45、连通槽46、单向阀47、锁紧结构5、外锁紧腔51、内锁紧腔52、锁紧板53、卡槽54、密封圈6、防护腔7、单向腔8、弹性膜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包括用于患者呼吸的呼吸气管1;所述呼吸气管1内部穿插有咽部吸引管11,所述呼吸气管1与咽部吸引管11端部分别连接有圆环状的贯通式外转换腔2与只有一端端口开放的内转换腔3,所述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转换腔2的侧面中部对称连接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内端均设有电磁铁41,所述电磁铁41一侧的工作腔4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的密封板42,所述密封板42的内外径与外转换腔2和内转换腔3之间的环形腔内外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两密封板42能够运动至该环形腔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板42内端与电磁铁41之间通过弹簧43相连;所述外转换腔2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管44,所述供气管44与供气设备相连,所述密封板42靠近供气管44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L形的连通管45,所述连通管45另一端与密封板42上靠近内转换腔3的侧面相连通,所述内转换腔3与连通管45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贯通式连通槽46,所述连通槽46内部设置有单向阀47,所述外转换腔2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自动运行;工作时,传统的吸痰管在吸引口咽分泌物时,需将呼吸气管1从患者嘴中拔出才能进行清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发生因反复的安装呼吸气管1与吸痰管对患者的口腔造成的二次伤害,尤其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口咽鼻分泌物进入肺部时,还会引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而本发明中的吸引导管在使用时,将呼吸气管1与其内部穿插的咽部吸引管11插入至患者口腔中并使得呼吸气管1对患者进行正常的呼吸辅助作用,当患者咽部产生痰等分泌物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41工作并能对一侧的密封板42施加作用力,使得两密封板42在电磁铁41的作用下向内转换腔3一侧运动,直至两密封板42运动至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之间的环形腔内并对其进行封堵,使得外转换腔2与工作端之间的呼吸气管1在密封板42的封堵作用下工作失效,此时控制器控制供气设备通过供气管44对呼吸气管1内端施加负压,由于密封板42侧面运动至内转换腔3侧壁处,此时密封板42上与内转换腔3侧壁相对应的连通管45端口与连通槽46连通并形成流通气路,此时呼吸气管1内端通过该流通气路对内转换腔3连接的咽部吸引管11施加负压,从而使得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在内部负压的作用下将患者口腔中的痰液进行吸收清理,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1的反复安装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呼吸气管1和咽部吸引管11上与内转换腔3和外转换腔2相连接的端部设有锁紧结构5,所述锁紧结构5包括分别与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相连接的圆环状外锁紧腔51和内锁紧腔52,所述外锁紧腔51与内锁紧腔52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锁紧腔51靠近外转换腔2端面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锁紧板53,所述锁紧板53中部设置有卡槽54,所述外转换腔2靠近锁紧板53的端部侧面上设置有锁紧槽21,所述锁紧槽21内部转动连接有锁紧环22,所述锁紧环22与外转换腔2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口23与导向槽24;工作时,当锁紧结构5与外转换腔2配合安装时,首先将外锁紧腔51与外转换腔2对齐并使得锁紧板53通过导向槽24插入至锁紧环22的导向口23处,此时通过转动锁紧槽21内部的锁紧环22使得锁紧环22的环体穿插进卡槽54内部并对锁紧板53进行固定,使得锁紧结构5上的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分别与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通过活动连接的形式进行工作,从而方便损坏的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进行灵活的更换,进而大大提高了吸引导管使用时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槽54的外端端口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形状,且所述锁紧环22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工作时,通过设置卡槽54外端的端口形状,使得锁紧环22的导向口23端部更轻松方便的穿插进卡槽54内部并与之配合卡紧,同时弹性橡胶材料构成的锁紧环22在穿插进卡槽54的过程中能够与之过盈装配,从而使得锁紧环22与卡槽54能够配合的更紧密与牢固,减少锁紧环22在不可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导致的工作失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吸引导管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板42与内转换腔3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填充有凸出至密封槽槽口外端的弹性密封圈6;工作时,当密封板42侧壁在电磁铁41的作用下与内转换腔3侧壁接触贴合时,此时凸出至密封槽内部的密封圈6能够首先与内转换腔3外壁挤压接触,从而使得该密封圈6能够对密封板42与内转换腔3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有效的提高了密封板42对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之间的环形腔的密封效果,使得吸引导管能够更稳定与有效的进行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设置有伸出至呼吸气管1外侧的弹性防护腔7,所述防护腔7设置成由内向外开口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且所述防护腔7外端的直径大于呼吸气管1的直径;工作时,当咽部吸引管11对患者咽部的痰液进行吸取时,此时一部分痰液存在流入至呼吸气管1内部的风险,此时通过在咽部吸引管11外端设置能够对呼吸气管1端部进行覆盖的防护腔7,使得防护腔7能够在咽部吸引管11工作时对呼吸气管1端口进行覆盖与防护,从而使得痰液能够更顺利有效的被吸入至咽部吸引管11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吸引导管对咽部痰液的清理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腔7一侧的咽部吸引管11内部设置有单向腔8,所述单向腔8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且所述单向腔8的内端侧壁上环形均布的连接有一组能够对单向腔8内端端口进行封堵的弹性膜81;工作时,虽然患者咽部的痰液能够通过咽部吸引管11进行吸收与清理,但清理并保存在咽部吸引管11内部的痰液容易回流至患者口腔中,此时通过在防护腔7一侧的咽部吸引管11内部设置有单向腔8,使得被吸入至咽部吸引管11的痰液能够穿过单向腔8上的弹性膜81进入至咽部吸引管11内端,当咽部吸引管11工作结束时,此时环形设置的弹性膜81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面并对单向腔8的内端端口进行封堵,减少咽部吸引管11内部的痰液回流,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吸引导管的工作质量。
工作时,将呼吸气管1与其内部穿插的咽部吸引管11插入至患者口腔中并使得呼吸气管1对患者进行正常的呼吸辅助作用,当患者咽部产生痰等分泌物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41工作并能对一侧的密封板42施加作用力,使得两密封板42在电磁铁41的作用下向内转换腔3一侧运动,直至两密封板42运动至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之间的环形腔内并对其进行封堵,使得外转换腔2与工作端之间的呼吸气管1在密封板42的封堵作用下工作失效,此时控制器控制供气设备通过供气管44对呼吸气管1内端施加负压,由于密封板42侧面运动至内转换腔3侧壁处,此时密封板42上与内转换腔3侧壁相对应的连通管45端口与连通槽46连通并形成流通气路,此时呼吸气管1内端通过该流通气路对内转换腔3连接的咽部吸引管11施加负压,从而使得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在内部负压的作用下将患者口腔中的痰液进行吸收清理,方便快捷的同时,减少呼吸气管1的反复安装而对患者口腔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清理质量与清理效率;同时当锁紧结构5与外转换腔2配合安装时,首先将外锁紧腔51与外转换腔2对齐并使得锁紧板53通过导向槽24插入至锁紧环22的导向口23处,此时通过转动锁紧槽21内部的锁紧环22使得锁紧环22的环体穿插进卡槽54内部并对锁紧板53进行固定,使得锁紧结构5上的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分别与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通过活动连接的形式进行工作,从而方便损坏的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进行灵活的更换,进而大大提高了吸引导管使用时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吸引导管,包括用于患者呼吸的呼吸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管(1)内部穿插有咽部吸引管(11),所述呼吸气管(1)与咽部吸引管(11)端部分别连接有圆环状的贯通式外转换腔(2)与只有一端端口开放的内转换腔(3),所述外转换腔(2)与内转换腔(3)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转换腔(2)的侧面中部对称连接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内端均设有电磁铁(41),所述电磁铁(41)一侧的工作腔(4)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的密封板(42),所述密封板(42)的内外径与外转换腔(2)和内转换腔(3)之间的环形腔内外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两密封板(42)能够运动至该环形腔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板(42)内端与电磁铁(41)之间通过弹簧(43)相连;所述外转换腔(2)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管(44),所述供气管(44)与供气设备相连,所述密封板(42)靠近供气管(44)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L形的连通管(45),所述连通管(45)另一端与密封板(42)上靠近内转换腔(3)的侧面相连通,所述内转换腔(3)与连通管(45)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贯通式连通槽(46),所述连通槽(46)内部设置有单向阀(47),所述外转换腔(2)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自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管(1)和咽部吸引管(11)上与内转换腔(3)和外转换腔(2)相连接的端部设有锁紧结构(5),所述锁紧结构(5)包括分别与呼吸气管(1)及咽部吸引管(11)相连接的圆环状外锁紧腔(51)和内锁紧腔(52),所述外锁紧腔(51)与内锁紧腔(52)呈一体式设置,所述外锁紧腔(51)靠近外转换腔(2)端面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锁紧板(53),所述锁紧板(53)中部设置有卡槽(54),所述外转换腔(2)靠近锁紧板(53)的端部侧面上设置有锁紧槽(21),所述锁紧槽(21)内部转动连接有锁紧环(22),所述锁紧环(22)与外转换腔(2)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口(23)与导向槽(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4)的外端端口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形状,且所述锁紧环(22)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42)与内转换腔(3)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填充有凸出至密封槽槽口外端的弹性密封圈(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部吸引管(11)的工作端设置有伸出至呼吸气管(1)外侧的弹性防护腔(7),所述防护腔(7)设置成由内向外开口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且所述防护腔(7)外端的直径大于呼吸气管(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腔(7)一侧的咽部吸引管(11)内部设置有单向腔(8),所述单向腔(8)设置成由外向内开口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且所述单向腔(8)的内端侧壁上环形均布的连接有一组能够对单向腔(8)内端端口进行封堵的弹性膜(81)。
CN202010252310.8A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吸引导管 Withdrawn CN1114374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2310.8A CN111437482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吸引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2310.8A CN111437482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吸引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7482A true CN111437482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9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2310.8A Withdrawn CN111437482A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吸引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748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650A (zh) * 2020-10-19 2021-01-19 吉林大学 一种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多功能护理装置
CN113332590A (zh) * 2021-05-27 2021-09-03 太和县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负压终端转换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650A (zh) * 2020-10-19 2021-01-19 吉林大学 一种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多功能护理装置
CN112237650B (zh) * 2020-10-19 2021-09-03 吉林大学 一种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多功能护理装置
CN113332590A (zh) * 2021-05-27 2021-09-03 太和县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负压终端转换装置
CN113332590B (zh) * 2021-05-27 2022-08-26 太和县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负压终端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7482A (zh) 一种吸引导管
US10682480B2 (en) Shaped evaluation port for a multi-lumen tracheal tube
CN108434569A (zh) 免充气吸痰型插管喉罩
CN201333207Y (zh) 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
CN104010687B (zh) 用于呼吸道入口的离合制动组件
CN208049155U (zh) 一种一次性麻醉呼吸管路
CN207323812U (zh) 气管切开术用拔管封堵器
CN204684384U (zh) 气管插管吸氧装置
CN211214848U (zh) 一种防医院内感染气管插管装置
CN210963450U (zh) 一种能用于监测气囊上方二氧化碳浓度的气管导管
CN209033418U (zh) 免充气吸痰型插管喉罩
CN202342638U (zh) 一种多功能气切导管
CN203447602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17091700U (zh) 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吸痰湿化装置
CN216824394U (zh) 一种密闭式防喷溅型呼吸机延长管
CN219440326U (zh) 一种气管导管
CN219783318U (zh) 一种具有给药和冲洗功能的封闭式吸痰装置
CN213252264U (zh) 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
CN219783533U (zh) 一种封闭式吸痰装置用连接头
CN216222468U (zh) 密闭式吸痰管组件
CN217246099U (zh) 通气治疗设备用的单向阀、管路组件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1157569U (zh) 一种一次性经口鼻腔专用吸痰管
CN212730656U (zh) 一种呼吸机延长管
CN211536102U (zh) 一种拔管试验中保证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连接装置
CN221014126U (zh) 一种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