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05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050A
CN111432050A CN201910023390.7A CN201910023390A CN111432050A CN 111432050 A CN111432050 A CN 111432050A CN 201910023390 A CN201910023390 A CN 201910023390A CN 111432050 A CN111432050 A CN 111432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
electronic device
ligh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33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武
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33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2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2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模组、摄像头模组和光路转换组件。通过为电子设备设置光路转换组件,并使光路转换组件与透光孔的位置对应,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透光孔的中心线,以将入射光线沿平行于采光孔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采光孔中。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入射光线的光路能够相对透光孔的中心线偏移进而射入采光孔中,采光功能模组与屏幕模组的配合位置因此变得灵活,从而降低了采光功能模组主体对屏幕模组边缘区域的空间占用,也降低了屏幕模组边缘区域的宽度。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随着屏幕占比的提升而增加。然而,前置摄像头等采光功能模组的安装则需要占用屏幕尺寸,且由于采光功能模组本体的体积造成屏幕边框宽度的增加。因此,如何设置前置采光功能模组与屏幕的配合关系以增加屏幕占比成为当前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在保证电子设备采光功能的前提下,降低采光功能模组对屏幕模组的结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模组、采光功能模组及光路转换组件;
所述屏幕模组设有透光孔;
所述采光功能模组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正面的采光孔;所述采光功能模组配合于所述屏幕模组,将所述透光孔处的入射光线经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反射至所述采光孔。
可选的,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与所述透光孔的位置对应,以使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所述透光孔的中心线;所述第二反光件与采光孔的位置对应,以将所述入射光线沿平行于所述采光孔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所述采光孔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光件与第二反光件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光件与所述透光孔的中心线呈45度角设置;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采光孔的中心线呈45度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包括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环绕所述中心区域,并形成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所述透光孔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的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中之一上。
可选的,所述采光功能模组与所述屏幕模组的中心区域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透光孔中心到所述边缘区域边沿的距离小于所述采光孔中心到所述主体边沿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透光孔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上部。
可选的,所述透光孔呈圆形,所述第一反光件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透光孔直径的√2倍。
可选的,所述光路转换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反光件,所述辅助反光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反光件的入射光线,和/或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光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电子设备设置光路转换组件,并使光路转换组件与透光孔的位置对应,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透光孔的中心线,以将入射光线沿平行于采光孔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采光孔中。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入射光线的光路能够相对透光孔的中心线偏移进而射入采光孔中,采光功能模组与屏幕模组的配合位置因此变得灵活,从而降低了采光功能模组主体对屏幕模组边缘区域的空间占用,也降低了屏幕模组边缘区域的宽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涉及的采光功能模组可以是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感光传感器、辅助拍摄装置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摄像头模组为例,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和组装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随着屏幕占比的提升而增加。在相关技术中,以手机为例,为减小手机屏幕边框的宽度对摄像头模组做出了几种改进,其中:
如图1所示,一种是把前置摄像头A2放在手机A下沿,前置摄像头本体A21有一定的体积,且前置摄像头A2的采光孔A22在本体A21中间。当前置摄像头A2的采光孔A22与屏幕A1的透光孔A11重合时,屏幕边框A12的宽度H实际上是前置摄像头A2的本体A21宽度,增加了屏幕边框A12宽度又影响美观。且在使用前置摄像头A2的时候要翻转手机A,影响用户体验。
另一种是用弹出式或者滑盖式来实现手机前置摄像头的使用,但用户使用中,需要机电控制部件控制前置摄像头的伸出和收回,不仅用户体验低。而且在弹出式摄像头模组的弹出和复位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单纯的驱动控制,还需要对摄像头进行定位监测,以确保摄像头步进精度和使用效果。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手机产生成本升高、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屏幕模组11、摄像头模组12和光路转换组件13。其中,屏幕模组11包括中心区域113和边缘区域112,所述边缘区域112设有透光孔111。摄像头模组12包括主体121和设置在主体121正面的采光孔122,摄像头模组12配合于屏幕模组11,且采光孔122的中心线偏离透光孔111的中心线。
通过为电子设备1设置光路转换组件13,并使光路转换组件13与透光孔111的位置对应,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透光孔111的中心线,以将入射光线沿平行于采光孔122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采光孔122中。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入射光线的光路能够相对透光孔111的中心线偏移进而射入采光孔122中,摄像头模组12与屏幕模组11的配合位置因此变得灵活,从而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2主体121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空间占用,也降低了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组件13包括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第一反光件131与透光孔111的位置对应,以使透光孔111中心到边缘区域112边沿的距离D1小于采光孔122中心到主体121边沿的距离D2。第二反光件132与采光孔122的位置对应,以将入射光线沿平行于采光孔122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采光孔122中。上述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的设置使得入射光线的光路能够相对透光孔111的中心线偏移进而射入采光孔中,摄像头模组12与屏幕模组11的配合位置因此变得灵活,且进一步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2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的宽度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件131与第二反光件132平行设置,一方面便于入射光线的反射传播;另一方面,平行设置的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也减少了二者对屏幕模组11和摄像头模组12之间空间的占用,提升了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件131与透光孔111的中心线可以呈45度角设置,同样的,第二反光件132与采光孔122的中心线呈45度角设置。上述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的设置角度使得入射光线传播方向稳定,避免了其他设置方式造成的成像效果差和图像变形等问题。此时,前置摄像头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光线采集:入射光线垂直通过屏幕模组11上的透光孔111照到第一反光件131上,由于第一反光件131与透光孔111中心线的夹角是45度,入射光线经过第一反光件131的反射后沿垂直于透光孔111中心线的方向垂直向下照到第二反光镜上,又由于第二反光件132与第一反光件131平行设置其与采光孔122的中心线呈45度角,所以入射光线经过第二反光镜的反射后沿平行于采光孔122中心线的方向射入采光孔122,从而实现摄像头模组12采集光线的整个过程。此时,入射光线与透光孔111的中心线也是平行的,其采光效果与直接通过透光孔111采集的入射光线的效果一样,还提升了摄像头模组12设置位置的灵活性,避免其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光孔111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等匹配于采光孔122的形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透光孔111呈圆形时,第一反光件1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透光孔111直径的√2倍,以便于接收和反射入射光线,避免第一反光件131的长度过短而影响入射光线的传播。
此外,所述第二反光件132的长度可以匹配于第一反光件131的长度,以使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在结构上的整齐性,同时减少对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的占用。此外,尺寸匹配的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也提升了反光件在加工和组装过程中的便利性。
在图2、图3所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模组12的设置位置与屏幕模组11的中心区域113位置对应,即摄像头模组12在结构上与屏幕模组11的边缘区域112毫无干涉,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其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空间占用。
其中,所述边缘区域112可以环绕中心区域113,并形成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此时透光孔111设置在边缘区域112的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中之一上,环绕中心区域113的边缘区域112增加了摄像头模组12的设置位置,提升了摄像头模组12的设置灵活性。或者,所述透光孔111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112中的上部,将透光孔111设置在屏幕模组11的上部位置使其匹配于用电子设备1使用时的拍摄角度,避免用户使用时对电子设备1的翻转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组件13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反光件(未标注),所述辅助反光件接收来自第一反光件131的所述入射光线,和/或将所述入射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光件132。为光路转换组件13设置辅助反光件,使得入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角度切换更加灵活,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屏幕组模组和摄像头模组12之间的横向宽度,提升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利用率。例如,所述辅助反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件131和第二反光件132之间,以改变入射光线在电子设备的竖直方向上的射入位置。
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反光件133在电子设备竖直方向上的设置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光件132的设置高度相同,以将垂直透光孔111的入射光线改变为沿电子设备1横向传播至第二反光件132,再由第二反光件132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摄像头模组12的采光孔122中。上述结构设置不仅提升了光路传播的灵活性,优化了入射光线的传播路径,避免了摄像头模组12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占用;还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2对电子设备1内纵向空间的占用,优化了电子设备1的内部结构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反光件131、第二反光件132和辅助反光件可以是具有适宜长度的反光镜,也可以是其他反光结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此外,所述屏幕模组11的中心区域113可以是显示面板,而边缘区域112可以是边框。
通过为电子设备1设置光路转换组件13,并使光路转换组件13的第一反光件131与透光孔111的位置对应,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透光孔111的中心线。且使光路转换组件13的第二反光件132与采光孔122的位置对应,以将入射光线沿平行于采光孔122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采光孔122中。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入射光线的光路能够相对透光孔111的中心线偏移进而射入采光孔122中,摄像头模组12与屏幕模组11的配合位置因此变得灵活,从而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2主体121对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空间占用,也降低了屏幕模组11边缘区域112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电脑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模组、采光功能模组及光路转换组件;
所述屏幕模组设有透光孔;
所述采光功能模组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正面的采光孔;所述采光功能模组配合于所述屏幕模组,将所述透光孔处的入射光线经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反射至所述采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与所述透光孔的位置对应,以使入射光线的传播角度偏离所述透光孔的中心线;所述第二反光件与采光孔的位置对应,以将所述入射光线沿平行于所述采光孔的中心线的方向反射至所述采光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件与第二反光件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件与所述透光孔的中心线呈45度角设置;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采光孔的中心线呈45度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包括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环绕所述中心区域,并形成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所述透光孔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的上部、下部、左侧和右侧中之一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功能模组与所述屏幕模组的中心区域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中心到所述边缘区域边沿的距离小于所述采光孔中心到所述主体边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呈圆形,所述第一反光件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透光孔直径的
Figure FDA0001941599650000021
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换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反光件,所述辅助反光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反光件的入射光线,和/或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光件。
CN201910023390.7A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432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3390.7A CN111432050A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3390.7A CN111432050A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050A true CN111432050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3390.7A Pending CN111432050A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20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175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屏下摄像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418A (zh) * 2015-02-13 2016-04-2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中的摄像结构
CN107241467A (zh) * 2017-05-11 2017-10-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6932243U (zh) * 2017-04-14 2018-01-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010441A (zh) * 2017-12-06 2018-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9726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418A (zh) * 2015-02-13 2016-04-2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中的摄像结构
CN206932243U (zh) * 2017-04-14 2018-01-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241467A (zh) * 2017-05-11 2017-10-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59726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CN108010441A (zh) * 2017-12-06 2018-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175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屏下摄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6253B1 (en) Terminal device
EP3819898B1 (en)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EP3934214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CN109784307B (zh) 终端设备
EP3822738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1551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348007B (zh) 移动终端
ES2936115T3 (es) Módulo de cámara, terminal móvil y método de control para el mismo
CN204314584U (zh) 具有弯折光学元件的成像装置
CN112104773B (zh) 电子设备
CN11288756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141062A1 (zh) 移动终端
CN108494901B (zh) 移动终端
CN111179744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10600A (zh) 透镜结构、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738193B (zh) 电子设备
KR102339618B1 (ko) 스크린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CN111432050A (zh) 电子设备
CN112689840A (zh) 电子设备
CN107589617B (zh) 一种摄像头及移动终端
CN11319417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屏下摄像方法
US11317011B2 (en) Terminal device
CN111510522A (zh) 屏幕边框、显示屏模组和终端
CN212034205U (zh) 单感光双摄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0956021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