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149B -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1149B
CN111431149B CN202010294660.0A CN202010294660A CN111431149B CN 111431149 B CN111431149 B CN 111431149B CN 202010294660 A CN202010294660 A CN 202010294660A CN 111431149 B CN111431149 B CN 111431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ort
resistor
detectio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4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1149A (zh
Inventor
彭雄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46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1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1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1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07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he det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Description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随身工具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的电源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手机电池通过与手机中的电池连接器紧密接触,将电池电源送到手机电路,即通过该电池连接器电路给手机供电,从而实现了手机各功能模块(例如:手机背光、振动马达、音视频、信号灯等)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得手机内部电路正常且有效的工作,手机电池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电路方案多采用电子控制单元BSI进行保护,即将集成充、放电保护电路的手机电池通过连接器接入手机内部电路之后,通过在手机电池充电时,软件检测手机电池状态数据(例如:电池温度、电池类型、电池容量等),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现有的软件检测电池保护方案检测精度低,使得电池供电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
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
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
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
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内部识别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
所述电池,用于经所述电池连接器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为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电池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
所述电池检测电路,用于将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并提供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以及将串联的第一状态电阻(R1)与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相连,并提供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所述连接保护电路,用于利用两端口P+、P-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两端口(VBAT0)和(GND)相连,将所述电池的电源电压经保护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输出至连接所述负载的两端口B+、B-。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
按照所述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该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相连,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也就是说,通过设计温度检测电阻(TH1)提供外部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同时通过设计状态检测电阻(R3)和状态检测电阻(R4)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从而可以通过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策略,提高了检测精度,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供电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组成结构示意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随身工具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的电源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手机电池通过与手机中的电池连接器紧密接触,将电池电源送到手机电路,即通过该电池连接器电路给手机供电,从而实现了手机各功能模块进行工作。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供电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池(提供端口VBAT、端口TEMP、端口GND)通过电池连接器(提供端口ADCO_TP、端口VBAT)与手机内部电路进行连接,从而为手机内部各功能模块,例如键盘灯、射频(Radio Frequency,RF)部分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音频外放部分PA、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背光驱动电路、震动马达、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以及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 Management IC,PMIC)等进行供电。并且可以通过端口ADCO_TP将电池信息输送至电源管理模块。因此,为了使得手机内部电路正常且有效的工作,手机电池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
手机电池一般会提供单独的电池状态检测端口。现有技术电池保护电路方案多采用电子控制单元BSI进行保护,即将集成充、放电保护电路的手机电池通过连接器接入手机内部电路之后,通过在手机电池充电时,以软件检测方式从电池状态检测端口获取电池信息,如获取手机电池温度、电池类型、电池容量等信息,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与手机中的电池连接器(CN3001)紧密接触,电池的温度检测引脚连接电池连接器的电池温度检测端口(SDA/TEMP),并进一步将检测端口(AP_SDA)引脚连接至终端处理器的GPIO1端口;电池的电芯识别引脚通过电池连接器的电池数据检测端口(SCL/ID),并进一步将检测端口(AP_SCL)引脚连接至终端处理器的GPIO2端口;在进行手机充电时,终端处理器基于GPIO端口直接读取电池温度、电池类型等电池综合状态信息,进而实现终端根据电池综合状态信息执行相应的电池保护动作。然而,现有的软件检测电池保护方案检测精度低,使得电池通过连接器与手机内部电路连接时,电池供电可靠性差。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电池保护电路方案存在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具体地,通过设计温度检测电阻(TH1)提供外部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同时通过设计状态检测电阻(R3)和状态检测电阻(R4)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端口(BAT_ID),从而可以通过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获取电池温度信息,以及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策略,提高了检测精度,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应用于终端,具体地,该终端可以为任何具备电池供电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等终端。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与终端内部电池保护电路与相连,即电池通过电池保护电路实现为终端进行正常有效的供电。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上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该电池检测电路具体包括: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电池内部温敏电阻(本申请电池保护电路未示出)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内部可以接有一个NTC负温度系数温敏电阻,用于根据NTC温敏电阻的阻值来表征电池温度信息,其中NCT温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温度越高,阻值越小。具体的,NCT温敏电阻的一端与电池内置电压(例如:电池内部可以提供1.2V的电压)进行连接,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NTC温敏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此时通过电池内置电压经NTC温敏电阻、温度检测电阻(THI1)以及接地端形成温度检测回路,将温度检测电阻(TH1)与NTC温敏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并可以进一步将该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1端口,继而实现电池温度检测,也就是说,终端处理器基于ADC1端口检测到的电压值为电池内置电压在温度检测电阻(TH1)上的分压值。
进一步地,由于NTC温敏电阻受电池温度影响,电阻值将发生变化,将使得电池内置电压在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将发生变化,也进一步使得温度检测电阻(TH1)上的分压值是可变的。因此通过获取温度检测电阻(TH1)上可变的分压值,能够进一步确定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由于NCT温敏电阻具有温度、阻值以及电压值的对应关系,终端处理器基于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可以进一步确定NTC当前阻值,以及进一步确定电池温度。如果电池温度不满足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时,则可能存在供电电流过大或是电池故障,因此,在检测到电池温度不满足预设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终端断开电池使用,保护手机电路,避免因电池温度过高造成手机内部电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反相器(U1)的端口(IO)输出预置电压(例如:反相器(U1)可以输出1.8V的预置电压)至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与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串联,然后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电池内置电压(例如:电池内部提供1.2V的内置电压)连接,此时,反相器(U1)输出预置电压、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电池内置电压形成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将串联的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和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与电池连接器(1)端口(ID)连接的一端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并将该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2端口,继而实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也就是说,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检测到的电压值为反相器(U1)输出预置电压与电池内置电压的电压差在串联的状态检测电阻(R1)和(R2)上的分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电池内部都会接有一个识别电阻或者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芯片,其中,不同的识别电阻阻值用于表征不同电池类型,同时,也可以采用EEPROM芯片记录电池信息,例如电池充放电的数据信息,使用不同制式信号的手机使用电量的各阶段的门槛值以及电池的综合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个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使得在电池与电池连接器(1)紧密相连之后,可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其中,该电池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池类型、电池充放电的数据信息、使用电量的各阶段的门槛值以及电池的综合信息等。
进一步地,反相器(U1)的输出电压、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电池内部识别电阻或者EEPROM芯片,以及电池内置电压形成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然后将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2端口,通过获取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的电压值可以进一步实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由于电池可以具有不同的电芯类型,以及与该电芯类型对应的多种电量计参数,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池状态信息相关数据,可选的,如果终端处理器ADC检测精度可以达到16位,则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获取到16位的数据信息,可以将第1位和第2位数据设置为用于表征电芯类型,实现不同电芯厂家的区分;第3位和第4位数据可以设置为用于表征充电模式,例如快充模式或者普通充电模式;第5位和第6位数据可以设置为表征电池当前电量;第7位至第15位可设置为用于表征手机电量变化量,即当前是否存在高耗电应用。通过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获取不同的电池类型,以及与该电池类型对应的充电模式、电池容量等电池的状态信息,该通过ADC2端口检测电池状态信息的方式相比于现有直接通过GPIO的检测方式更能识别出多种不同识别电阻的电芯类型,检测精确度更高,电芯兼容性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也就是说,通过设计温度检测电阻(TH1)提供外部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同时通过设计状态检测电阻(R3)和状态检测电阻(R4)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从而可以通过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策略,提高了检测精度,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3)及第二限流电阻(R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3)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4)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电池内部NTC温敏电阻阻值变化较大,因此可通过在温度检测电阻(TH1)和NTC温敏电阻之间串联一限流电阻(R3),用于进行电压补偿。具体地,如果NTC温敏电阻阻值过大,导致电池内置电压在温度检测电阻(TH1)上的分压值过低,可以使用第一限流电阻(R3)为温度检测电阻(TH1)进行电压补偿;如果NTC温敏电阻阻值过小,导致温度检测回路电流过大,可以使用第一限流电阻(R3)防止电流过冲;另外第一限流电阻(R3)也可以NTC温敏电阻进行电压补偿,或者在将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接入ADC1端口时,进行阻抗匹配;进一步的如果温度检测回路发生故障,导致流过大,第一限流电阻(R3)还可用于防止电流过充,以免损坏终端内部电路。同理,第二限流电阻(R4)与第一限流电阻(R3)作用同理,本处不在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5)和第一下拉电阻(R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第一上拉电阻(R5)的一端与参考电压源(ADC_REF)相连;第一上拉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第一下拉电阻(R6)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第一下拉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终端处理器的ADC1检测端口输入电压范围有限,因此可以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3)的一端上拉至参考电压源(ADC_REF),使得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电压控制在ADC1端口输入电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在温度检测回路不进行任何操作时,为了避免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电平处于浮动状态,受环境影响产生电子噪声,则需要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6)将温度采样电路电压固定为低电平,使得温度检测电阻(TH1)上无电压变化。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上拉电阻(R7)和第二下拉电阻(R8)。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第二上拉电阻(R7)的一端与参考电压源(ADC_REF)相连;第二上拉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第二下拉电阻(R8)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第二下拉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电池状态检测电路不进行任何操作时,为了避免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电平处于浮动状态,受环境影响产生电子噪声,需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7)将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电压固定为高电平,即与反相器(U1)的端口(IO)输出电压相同,使得在串联的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3)和第二检测电阻(R4)上无电压变化。同理,第二下拉电阻(R8)也用于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无操作时,将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电平固定为低电平。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第一二极管(D1)的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与电池正极输出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采用防反二极管D6905,通过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与电池正极输出端相连,具有在电池接入手机电路时,进行静电防护的功能。第二二极管(D2)采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Suppressor,TVS),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用于防止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发生过流、过压。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连接保护电路;其中,连接保护电路由用于连接电池连接器(1)的两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负载的两输出端口B+端及B-端,保护芯片(U2)、控制芯片(U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滤波电阻(R5)、第三限流电阻(R6)以及磁珠(F1)构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P+端分别连接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以及B+端;P-端分别连接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GND)以及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P+端和P-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保护芯片(U2)的端口(VDD)端通过滤波电阻(R5)与B+端相连,同时通过第二电容(C2)与保护芯片(U2)的端口(VSS)相连;保护芯片(U2)的端口(VSS)与控制芯片(U3)的端口(S1)相连,同时通过磁珠(F1)与B-端相连;控制芯片(U3)的端口(S1)和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通过第三电容(C3)互相连接;保护芯片(U2)的端口(DO)端与控制芯片(U3)的端口(C1)相连;保护芯片(U2)的端口(CO)端与控制芯片(U3)的端口(C2)相连;保护芯片(U2)的端口(VM)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6)与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保护电路工作时,电池的电源两端通过电池连接器分别接入P+端和P-端之间;负载,也就是终端内部电路分别接在两输出端口B+端和B-端。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U3)用于进行通道选择。控制芯片(U3)可以是内部设置有两个MOS管V1及V2。保护芯片(U2)可以在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为手机内部电路进行供电时,检测电测供电回路电流。如果保护芯片(U1)的端口(VM)及第三限流电阻(R6)检测电测供电回路电流正常,即电池供电正常,则保护芯片(U2)的端口(D0)和端口(CO)均输出高电平,此时控制芯片(U2)内部两个MOS管均导通,电池自由进行放电,由P+端和P-端输出至B+端和B-端;如果保护芯片(U2)的端口及电阻(R5)检测到电池供电回路的电压值达到预设放电阈值,即电池产生过放,则保护芯片(U2)的端口(DO)的输出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此时控制芯片(U2)的内部MOS管V1关断,电池停止供电,并对电池充电,直至电池电量恢复至过电解除范围。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时,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的一端同时与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相连;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与接地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电池的电芯外表面存在有金属,可能形成一个干扰的天线,在电池通过连接器与手机内部电路连接时,该干扰特性将通过连接器端口到达手机内部功能电路,造成手机掉卡之类的故障,则采用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以及第五电容(C5)进行电池保护电路的滤波及稳压,进一步滤除可能产生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900频段和GSM1800频段干扰,进一步克服终端掉卡故障。具体地,滤波电容值可根据不同终端的类型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连接保护电路,利用两端口P+端和P-端分别与电池连接器的两端口(VBAT0)和(GND)相连,将电池的电源电压经保护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输出至连接负载的两输出端口B+端和B-端,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10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10可以包括电池11,电池连接器12,电池保护电路13;其中,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14和连接保护电路15,
所述电池11,用于经所述电池连接器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为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电池连接器12,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
所述电池检测电路14,用于将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并提供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以及将串联的第一状态电阻(R1)与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相连,并提供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所述连接保护电路15,用于利用两端口P+端和P-端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两端口(VBAT0)和(GND)相连,将所述电池的电源电压经保护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输出至连接所述负载的两输出端口B+端和B-端。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检测电路通过电池内置电压经NTC温敏电阻、温度检测电阻(THI1)以及接地端形成温度检测回路,将温度检测电阻(TH1)与NTC温敏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并可以进一步将该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1端口,继而实现电池温度检测,也就是说,终端处理器基于ADC1端口检测到的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上的电压值为电池内置电压在温度检测电阻(TH1)上的分压值。
进一步地,由于NTC温敏电阻受电池温度影响,电阻值将发生变化,将使得电池内置电压在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将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获取温度检测电阻(TH1)上可变的分压值,能够进一步确定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终端处理器基于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可以进一步确定NTC当前阻值,以及进一步确定电池温度。如果电池温度不满足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时,则可能存在供电电流过大或是电池故障,因此,在检测到电池温度不满足预设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终端断开电池使用,保护手机电路,避免因电池温度过高造成手机内部电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反相器(U1)的输出电压、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电池内部识别电阻或者EEPROM芯片,以及电池内置电压形成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然后将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2端口,通过获取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的电压值可以进一步实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由于电池可以具有不同的电芯类型,以及与该电芯类型对应的多种电量计参数,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池状态信息相关数据。通过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获取不同的电池类型,以及与该电池类型对应的充电模式、电池容量等信息,该通过ADC2端口检测电池状态信息的方式相比于现有直接通过GPIO的检测方式更能识别出多种不同识别电阻的电芯类型,检测精确度更高,电芯兼容性更高。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保护电路中保护芯片(U2)可以在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为手机内部电路进行供电时,检测电测供电回路电流。如果保护芯片(U1)的端口(VM)及第三限流电阻(R6)检测电测供电回路电流正常,即电池供电正常,则保护芯片(U2)的端口(D0)和端口(CO)均输出高电平,此时控制芯片(U2)内部两个MOS管均导通,电池自由进行放电,由P+端和P-端输出至B+端和B-端;如果保护芯片(U2)的端口及电阻(R5)检测到电池供电回路的电压值达到预设放电阈值,即电池产生过放,则保护芯片(U2)的端口(DO)的输出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此时控制芯片(U2)的内部MOS管V1关断,电池停止供电,并对电池充电,直至电池电量恢复至过电解除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6所示,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其中,电池检测电路通过设计温度检测电阻(TH1)提供了外部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同时通过设计状态检测电阻(R3)和状态检测电阻(R4)提供了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终端处理器基于ADC从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连接保护电路通过利用两端口P+端和P-端分别与电池连接器的两端口(VBAT0)和(GND)相连,将电池的电源电压经保护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输出至连接所述负载的两输出端口B+端和B-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在终端中电池经电池连接器和电池保护电路为终端负载进行供电,终端可以基于电池保护电路中的电池检测电路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电池状态信息,以及结合连接保护电路进一步实现电池保护策略,提高了检测精度,使得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池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电池保护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通过电池保护电路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电池保护电路获取到电池的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任何具备电池供电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等终端。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与终端内部电池保护电路与相连,即电池通过电池保护电路实现为终端进行正常有效的供电。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内置电压经NTC温敏电阻、温度检测电阻(THI1)以及接地端形成温度检测回路,将温度检测电阻(TH1)与NTC温敏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并可以进一步将该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1端口,继而实现电池温度检测,也就是说,终端处理器基于ADC1端口检测到的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引脚上的电压值为电池内置电压在温度检测电阻(TH1)上的分压值。
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温度检测电阻(TH1)上可变的分压值,能够进一步确定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由于NCT温敏电阻具有温度、阻值以及电压值的对应关系,终端处理器基于NTC温敏电阻上的分压值可以进一步确定NTC当前阻值,以及进一步确定电池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电池内部都会接有一个识别电阻(或EEPROM芯片),其中,不同的识别电阻阻值用于表征不同电池类型,同时,也可以采用EEPROM芯片记录电池信息,例如电池充放电的数据信息,使用不同制式信号的手机使用电量的各阶段的门槛值以及电池的综合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个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使得在电池与电池连接器(1)紧密相连之后,可通过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包括:电池类型、电池充放电的数据信息、使用电量的各阶段的门槛值以及电池的综合信息等。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反相器(U1)的输出电压、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电池内部识别电阻(或者EEPROM芯片)以及电池内置电压形成电池状态信息检测回路,然后将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接入终端处理器ADC2端口,通过获取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的电压值可以进一步实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由于电池可以具有不同的电芯类型,以及与该电芯类型对应的多种电量计参数,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池状态信息相关数据,可选的,如果终端处理器ADC检测精度可以达到16位,则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获取到16位的数据信息,可以将第1位和第2位数据设置为用于表征电芯类型,实现不同电芯厂家的区分;第3位和第4位数据可以设置为用于表征充电模式,例如快充模式或者普通充电模式;第5位和第6位数据可以设置为表征电池当前电量;第7位至第15位可设置为用于表征手机电量变化量,即当前是否存在高耗电应用。通过提供外部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引脚,终端处理器基于ADC2端口可以获取不同的电池类型,以及与该电池类型对应的充电模式、电池容量等信息,该通过ADC2端口检测电池状态信息的方式相比于现有直接通过GPIO的检测方式更能识别出多种不同识别电阻的电芯类型,检测精确度更高,电芯兼容性更高。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电池状态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基于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
步骤702、根据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电池温度信息以及状态信息之后,可以基于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类型,进一步确定该电池类型对应的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如果电池温度信息满足该电池类型对应的温度正常工作范围,则确定电池为正常;如果电池温度不满足该电池类型对应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时,可能存在供电电流过大,则启动第一电池保护模式。
在检测到电池温度不满足预设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终端断开电池使用,保护手机电路,避免因电池温度过高造成手机内部电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出当前电池处于快速充电模式,根据电池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电池温度达到快充过温阈值,则终端可以启动第二电池保护模式;或者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出当前电池处于普通充电模式,根据电池温度信息确定当前温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则终端可以启动第三保护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当前电池容量,根据电池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电池温度;如果当前电池容量正常,但电池温度过高,则可能为电池发生故障,终端可以启动第四电池保护模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之后,可以进一步按照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
步骤703、按照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生成电池保护模式之后,终端可以进一步按照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为正常,普通模式,则终端继续通过电池进行正常有效的供电;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为第一电池保护模式,即可能存在供电电流过大,因此,终端可以断开电池电源或者自动关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为第二电池保护模式,即快充时手机电池温度过高,终端可以转换为普通充电,也就是小电流充电。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为第三电池保护模式,即普通充电时手机电池温度正常,终端可以转换为快速充电,也就是大电流充电。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为第四电池保护模式,即电池故障导致电池温度过高,终端可以自动关机,保护手机电路,避免因电池温度过高造成手机内部电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应用于终端,该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终端通过电池保护电路获取电池的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根据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按照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也就是说,终端基于电池保护电路可以检测电池温度信息以及电池状态信息,并进一步基于电池温度信息以及电池状态信息实现电池保护策略,检测精度高,电池与内部电路连接可靠性以及电池供电可靠性好,进一步提升了电池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终端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电路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1)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
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
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
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
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
所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与处理器的端口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状态信息监测端口(BAT_ID)检测到的电压值确定所述电池状态信息;所述电压值为所述反相器(U1)的输出预置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内置电压的电压差在串联的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和所述第二状态检测(R2)上的分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3)及第二限流电阻(R4);
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3)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
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5)和第一下拉电阻(R6);
所述第一上拉电阻(R5)的一端与参考电压源(ADC_REF)相连;
所述第一上拉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
所述第一下拉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相连;
所述第一下拉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上拉电阻(R7)和第二下拉电阻(R8);
所述第二上拉电阻(R7)的一端与参考电压源(ADC_REF)相连;
所述第二上拉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
所述第二下拉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相连;
所述第二下拉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连接保护电路;其中,所述连接保护电路由用于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两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负载的两输出端口B+端及B-端,保护芯片(U2)、控制芯片(U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滤波电阻(R5)、第三限流电阻(R6)以及磁珠(F1)构成;
所述P+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以及所述B+端;
所述P-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GND)以及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
所述P+端和所述P-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
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VDD)端通过所述滤波电阻(R5)与所述B+端相连,同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VSS)相连;
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VSS)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S1)相连,同时通过所述磁珠(F1)与所述B-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S1)和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通过所述第三电容(C3)互相连接;
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DO)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C1)相连;
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CO)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C2)相连;
所述保护芯片(U2)的端口(VM)通过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6)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端口(S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
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及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VBAT0)相连;
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及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 采用D6905二极管。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
所述电池,用于经所述电池连接器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为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电池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保护电路;
所述电池检测电路,用于将温度检测电阻(TH1)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并提供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以及将串联的第一状态检测 电阻(R1)与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相连,并提供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所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与处理器的端口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状态信息监测端口(BAT_ID)检测到的电压值确定所述电池状态信息;所述电压值为反相器(U1)的输出预置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内置电压的电压差在串联的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和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 (R2)上的分压值;
所述连接保护电路,用于利用两端口P+、P-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两端口(VBAT0)和(GND)相连,将所述电池的电源电压经保护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输出至连接所述负载的两端口B+、B-。
10.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电池、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电路和连接保护电路;所述电池检测电路由温度检测电阻(TH1)、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以及反相器(U1)构成;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TEMP)与所述电池内部温敏电阻相连,同时作为电池温度信息检测端口(BAT_TEMP);所述温度检测电阻(TH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反相器(U1)的端口(IO)相连;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状态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1)的端口(ID)与所述电池相连,同时作为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所述电池状态信息检测端口(BAT_ID)与处理器端口连接;
所述电池保护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信息和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电池状态信息监测端口(BAT_ID)检测到的电压值确定的;所述电压值为所述反相器(U1)的输出预置电压与所述电池的内置电压的电压差在串联的所述第一状态检测电阻(R1)和所述第二状态检测(R2)上的分压值;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电池保护模式;
按照所述电池保护模式执行保护操作。
CN202010294660.0A 2020-04-15 2020-04-15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Active CN111431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4660.0A CN111431149B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4660.0A CN111431149B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1149A CN111431149A (zh) 2020-07-17
CN111431149B true CN111431149B (zh) 2023-03-14

Family

ID=7155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4660.0A Active CN111431149B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114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31094U (zh) * 2016-08-11 2017-07-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数据检测装置及终端
CN206533156U (zh) * 2016-12-28 2017-09-29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板、电池及手机
CN107834670A (zh) * 2017-12-14 2018-03-23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手机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1252A (ja) * 1992-11-24 2003-02-28 Seiko Instruments Inc 充放電制御回路と充電式電源装置
US6160381A (en) * 1998-05-21 2000-12-12 Qualcomm Inc. Battery pack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 protection circuit
US8148946B2 (en) * 2008-10-10 2012-04-0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pack having protection circu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02984368B (zh) * 2012-11-19 2016-04-13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识别原厂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识别方法
CN203398772U (zh) * 2013-08-27 2014-01-15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一种多节锂电池保护系统
CN106463992A (zh) * 2016-05-27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31094U (zh) * 2016-08-11 2017-07-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数据检测装置及终端
CN206533156U (zh) * 2016-12-28 2017-09-29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板、电池及手机
CN107834670A (zh) * 2017-12-14 2018-03-23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手机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1149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88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harger with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status of connector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3427123B (zh) 一种最大化使用电池容量的方法及手持终端
US20110279078A1 (en) Charging circuit and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unit
US20120023344A1 (en)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US8654493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and input/output circuit
US926872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cessory device thereof,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1035542A (ja) 電池パックの検出方法及び移動端末
CN102721925A (zh) 智能锂电池保护板自动测试仪
CN110416643B (zh)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557789B2 (en) Power control device
CN111431149B (zh) 电池保护电路、终端及电池保护方法
WO2020042715A1 (zh) 电子设备供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7956682U (zh) 一种保护电路
US20230006455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harging system
US93689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plexed contact between electrical devices
CN212807336U (zh) 温度记录仪
CN112448448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108253B2 (en) Device, battery and system to reduce battery leakage
EP3896766A1 (en) Batter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testing system
KR20110015742A (ko) 유에스비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전원 공급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7678995B (zh) 数据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65229A (zh)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及无线耳机
CN117388728B (zh) 一种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40124712A1 (en) Circuit for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power off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of
CN218099978U (zh) 一种低功耗通用型采集展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