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7131A -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7131A
CN111417131A CN201910010619.3A CN201910010619A CN111417131A CN 111417131 A CN111417131 A CN 111417131A CN 201910010619 A CN201910010619 A CN 201910010619A CN 111417131 A CN111417131 A CN 111417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scene
node
target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0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7131B (zh
Inventor
谢芳
陈晶晶
刘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06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节点可以为终端配置多种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测量间隔模式,终端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场景,确定所适应的测量间隔模式,进而进行测量,从而可以为终端配置合适的测量间隔模式,提高终端的测量性能,尤其是异频测量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和图2,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E-UTRA,Evolved-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新空口(NR,New Radio)双连接(EN-DC)场景下,主节点(MN,Master Node)为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节点eNB(即LTEeNB),辅节点为5G新空口系统的无线接入网(RAN)节点gNB。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目前基本完成了EN-DC场景下的的测量间隔(Measurement gap)的配置方法,其中:
1)对于不支持每频率范围间隔(per FR gap)、只支持每UE间隔(per UE gap)的UE,由MN配置gap并通知终端(UE)。
2)对于支持per FR gap的UE,如果配置的是Per UE的gap,由则由MN(LTE eNB)配置,并通知UE该gap是per UE的;如果配置的是Per FR的gap,MN负责配置NR系统的频率范围1(FR1)(6GHz以下)的gap,并通知UE该gap是for FR1的,另外SN负责配置NR系统的频率范围2(FR2)(6GHz以上)的gap,并发给UE。
对于per UE的gap配置,SN需要把将要测量的FR1和FR2频点信息上报给MN,以便MN配置合适的gap pattern。
对于per FR的gap配置,由于SN(gNB)节点可能需要做FR1的异频测量,为了便于MN配置FR1的gap pattern,SN需要把将要测量的FR1频点信息上报给MN;类似地,MN把需要测量的FR2频点信息发给SN,以便SN配置FR2的gap pattern。
图3和图4所示为一种NE-DC场景,其中,MN为gNB,辅节点为eNB(即LTE eNB)。针对诸如NE-DC、NG-EN DC,以及NR-NR DC等其他双连接场景,测量间隔配置还未形成明确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提供了一种在终端双连接场景下的测量配置方法,通过为终端配置多种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测量间隔模式,可以提升终端测量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包括:
主节点或辅节点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包括:
终端接收主节点或辅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双连接场景中的节点,所述节点为主节点或辅节点,包括:
收发机,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机,用于接收双连接场景中的主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测量配置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测量配置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终端双连接场景下,为终端配置多种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测量间隔模式,可以提升终端测量的性能,尤其是异频测量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EN-DC场景的一种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的EN-DC场景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3表示现有技术的NE-DC场景的一种示意图;
图4表示现有技术的NE-DC场景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测量间隔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测量间隔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ime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并且也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LTE和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和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LTE和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
以下描述提供示例而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者配置。可以对所讨论的要素的功能和布置作出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各种示例可恰适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规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如果按照现有技术的EN-DC的方案,对于per UE的gap,MN一次只给终端(UE)配置一种测量间隔模式,无论终端在MN一侧、SN一侧,还是双侧启动异频测量,都是使用这套测量间隔模式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
发明人发现,实际应用中,对于双连接的场景,终端对于MN SN两侧开启异频测量的时机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两侧的测量目标,即LTE频点、NRFR1频点和/或NR FR2频点也不一定相同,在不同测量场景下可选的测量间隔模式(本文中也简写为gap pattern)也不同。
如下表1~2所示,不同的服务小区频点、制式、以及不同的测量目标制式、频点,可以配置的测量gap pattern不同。因此,仅配置一种gap pattern难以使得这些场景下的测量性能较优。
例如,对于NE-DC双连接的场景,由于SN是LTE,异频测量目标也只可能是LTE频点。如果SN需要异频测量,那么MN配置的per UE gap pattern只能是在测量间隔模式0~3(即测量间隔模式标识0~3)中选择。而实际上,终端可能在MN单侧启动异频测量,且MN的异频测量目标中没有LTE,那么这时候终端使用的gap pattern就可以不局限于测量间隔模式0~3。如果仅使用测量间隔模式0~3,可能会影响异频测量的性能。
表1给出了目前NR系统支持的24种Measurement gap pattern的适用场景。表2给出了不同测量间隔模式下的相关参数。
Figure BDA0001937111770000061
表1
Figure BDA0001937111770000071
表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场景下测量配置的方法,通过主节点(MN)给终端(UE)配置多种测量间隔模式(gap pattern),并明确各个测量间隔模式使用的测量场景,以提升终端进行测量,尤其是异频测量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中,具体的,上述双连接场景包括但不限于:EN双连接场景、NE双连接场景、Ng EN-双连接场景以及NR-NR双连接场景等。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在NE双连接场景下,MN为gNB,辅节点为eNB(即LTE eNB)。在NE双连接场景下,主节点为5G系统的无线接入网RAN节点gNB,辅节点为E-UTRAN节点eNB。辅节点可以配置终端在自身制式下进行异频测量,即在LTE频点范围内进行异频测量,主节点可以配置终端进行NR频点(包括FR1和/或FR2)的异频测量,还可以配置终端对LTE频点进行异频测量。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的测量配置的方法,在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下的主节点时,包括:
步骤51,主节点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这里,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测量间隔模式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种测量间隔模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节点通过配置消息,可以为终端配置多种测量间隔模式,其中包括对应于不同测试场景的至少两种测试间隔模式。测量场景可以由以下场景参数进行限定,具体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1)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例如,节点为双连接中的主节点和/或辅节点;
2)启动测量的节点的节点制式。例如,节点制式为LTE制式下的节点或NR制式下的节点等。
3)测量方式。例如,异频测量或同频测量。
4)测量目标。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例如,NR制式下的FR1频点,NR制式下的FR2频点,LTE制式下的LTE频点,等等。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以下测量场景中的至少两种配置测试间隔模式:
1)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2)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3)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4)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5)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6)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7)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8)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9)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节点可以在配置消息中携带所配置的每种测量间隔模式各自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例如,预先针对各种测试场景进行编号,得到各个测试场景的场景标识。在配置消息中配置测量间隔模式标识为x的测量间隔模式时,进一步指示该测量间隔模式x对应的测量场景a。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节点也可以预先定义好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然后在发送步骤51的配置消息之前,预先将上述对应关系配置给所述终端。这样,在步骤51中配置了某些测量间隔模式后,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就可以获得所配置的每种测量间隔模式对应的测量场景。
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上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可以在标准中预定义。这样在终端和主节点处分别配置标准预定义的对应关系,可以避免主节点为终端配置上述对应关系的过程,简化配置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51,本发明实施例主节点可以为终端配置多种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测量间隔模式,终端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场景,确定所适应的测量间隔模式,进而进行测量,从而可以为终端配置合适的测量间隔模式,提高终端的测量性能,尤其是异频测量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流程也可以应用于辅节点,即由辅节点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其实现方式与图5所示流程相类似,为节约篇幅不再赘述。
以上从节点侧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配置的方法,下面将进一步从终端侧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配置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的终端时,包括
步骤61,终端接收主节点或辅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这里,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具体的,所述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测量场景可以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1)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2)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3)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4)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5)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6)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7)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8)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9)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这里,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终端根据配置消息携带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可以获得主节点所配置的测量间隔模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节点可以在配置消息中携带所配置的每种测量间隔模式各自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例如,预先针对各种测试场景进行编号,得到各个测试场景的场景标识。在配置消息中配置测量间隔模式标识为x的测量间隔模式时,进一步指示该测量间隔模式x对应的测量场景a。终端根据配置消息中各个测量间隔模式对应的测量场景的编号,可以确定该测量间隔模式对应的测量场景。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节点也可以预先定义好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在接收步骤61的配置消息之前,可以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上述对应关系的另一配置消息。这样,在步骤61中接收到了所述配置消息之后,终端可以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配置消息配置的每种测量间隔模式对应的测量场景。
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上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可以在标准中预定义。这样在终端和主节点处分别配置标准预定义的对应关系,可以避免主节点为终端配置上述对应关系的过程,简化配置流程。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61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终端确定与当前测量场景对应的目标测量间隔模式;终端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间隔模式进行测量。
通过以上步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终端配置多种测量间隔模式,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场景为终端选择合适的测量间隔模式,使得测量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
下面将进一步结合附图,提供实施以上方法的设备。
请参见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双连接场景中的节点70,该节点可以是主节点或辅节点,该节点具体可以是各种基站,包括收发机72;
收发机72,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节点能够实现上述对应的应用于主节点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并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优选的,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优选的,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优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请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节点,如图8所示,该节点包括:处理器801、收发机802、存储器803和总线接口,其中:
所述收发机802,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节点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803并可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801执行。
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3可以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参见图9,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连接场景中的终端90,该主节点包括处理器91和收发机92;
所述收发机92,用于接收双连接场景中的主节点或辅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能够实现上述对应的应用于终端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并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92,还用于在接收辅节点发送的期望测量的期望频点信息时,接收辅节点发送的期望测量的期望频点的数量;以及,在向辅节点发送待测频点的指示信息时,向辅节点发送待测频点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处理器91,用于确定与当前测量场景对应的目标测量间隔模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间隔模式进行测量。
请参照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如图10所示,该终端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存储器1003和总线接口,其中:
所述收发机1002,用于接收双连接场景中的主节点或辅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0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1002,还用于在接收辅节点发送的期望测量的期望频点信息时,接收辅节点发送的期望测量的期望频点的数量;以及,在向辅节点发送待测频点的指示信息时,向辅节点发送待测频点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可选的,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10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003并可在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确定与当前测量场景对应的目标测量间隔模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间隔模式进行测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节点或辅节点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7.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双连接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主节点或辅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与当前测量场景对应的目标测量间隔模式;
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间隔模式进行测量。
14.一种终端双连接场景中的节点,所述节点为主节点或辅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机,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机,用于接收双连接场景中的主节点发送的测量间隔模式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配置对应于不同测量场景的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场景的场景参数包括启动测量的节点的类型、节点制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启动节点为主节点和/或辅节点,所述测量方式为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所述测量目标为测量的目标频点和制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场景包括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两种:
主节点和辅节点均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一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二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的第三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四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五测量场景;
仅主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六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未包含LTE频点的第七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1频点的第八测量场景;
仅辅节点启动异频测量,且测量目标仅包含FR2频点的第九测量场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的测量间隔模式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携带有每种测量间隔模式所对应的测量场景的指示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隔模式与测量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主节点在配置所述至少两种测量间隔模式之前预先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与当前测量场景对应的目标测量间隔模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间隔模式进行测量。
2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测量配置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测量配置的方法。
CN201910010619.3A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1417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0619.3A CN111417131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0619.3A CN111417131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131A true CN111417131A (zh) 2020-07-14
CN111417131B CN111417131B (zh) 2023-05-09

Family

ID=71494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0619.3A Active CN111417131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71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7531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328456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同系统测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92423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隔增强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15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异频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5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隔的配置方法、节点及终端
CN109151884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15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异频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5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隔的配置方法、节点及终端
CN109151884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4-147586 7 13 3 5 MGL in DC"", 《3GPP TSG_RAN\WG4_RADIO》 *
NOKIA等: "R2-1812714 "Consideration o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NR-NR DC"", 《3GPP TSG_RAN\WG2_RL2》 *
ZTE CORPORATION: "R2-1814893 "Introduction of NR-DC"",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7531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328456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同系统测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92423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隔增强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131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5736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R,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EP289741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US10368276B2 (en) Cell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node
CN110636519B (zh) 一种配置测量间隔的方法及设备
CN111417131A (zh)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0876194B (zh) 一种空间相关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TWI730132B (zh) 無線通信的方法和裝置
US20160323129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90215120A1 (en)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323872B2 (en) Terminal capability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2533230B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US98010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neighboring cell information
CN115334599A (zh) 一种小区切换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76B (zh) 规避信号干扰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756492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448802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856187B (zh) 一种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1464218B (zh) 下行波束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65528A (zh) 一种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及设备
CN110662269A (zh) 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EP27067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ports of neighbor cells
CN113727442A (zh)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67700A (zh) 域名系统dns查询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CN116074902A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134826A (zh) 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