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871A -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871A
CN111416871A CN202010231929.0A CN202010231929A CN111416871A CN 111416871 A CN111416871 A CN 111416871A CN 202010231929 A CN202010231929 A CN 202010231929A CN 111416871 A CN111416871 A CN 111416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intelligent remote
response mechanism
party
remote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19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umqi Minghua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umqi Minghua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umqi Minghua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umqi Minghua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19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6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6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7Network arrangements for conference optimisation or adap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S1:呼叫端发起一方或者多方呼叫;S2:服务器接收呼叫端的呼叫请求,并确定呼叫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呼叫端的标识码,确定被呼叫端所在区域,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的被叫端建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链路通道,发起呼叫。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具有通过在多方交互时设置不同的通信链路,使每个通信链路之间互不干扰,提高多方交互的通信质量,且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且间隔时间为前者语音的长度,实现每个人语音可以依次发出交互界面,使交互时语音更加的清晰,不会出现同时说话嘈杂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升级,各种多方交互式应用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多方交互式应用包括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和在线游戏等等。对于多方交互式应用,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发起多方交互会话,可使得参与到该多方交互会话中的用户之间进行实时交互。
多方交互的方式,对于团体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如会议或者好友之间等,但现有多方交互时会出现传输干扰,造成语音等传输质量不高,并且会出现,交互界面中同时出现多个人一起说话,很难听清说话的内容以及谁说的,使多方交谈变得较为混乱,质量不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多方交互时会出现传输干扰,造成语音等传输质量不高,并且会出现,交互界面中同时出现多个人一起说话,很难听清说话的内容以及谁说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S1:呼叫端发起一方或者多方呼叫;
S2:服务器接收呼叫端的呼叫请求,并确定呼叫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呼叫端的标识码,确定被呼叫端所在区域,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的被叫端建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链路通道,发起呼叫;
S3:在被叫端未接收请求时,间隔检测链路通道是否保持正常通路;
S4:被叫端确认接收后逐个进入到交互界面;
S5:当进行多人交互时,服务器的检测到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
通过在多方交互时设置不同的通信链路,使每个通信链路之间互不干扰,提高多方交互的通信质量,且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且间隔时间为前者语音的长度,实现每个人语音可以依次发出交互界面,使交互时语音更加的清晰,不会出现同时说话嘈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S2中对应不同的通信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的信道。
通过对不同的通信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可以防止同频干扰的出现,提高信道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S3中服务器每间隔三到六秒进行一次检测。
通过服务器对定时间隔检测不同信道的传输是否正常,更好的保证信道的通信质量,当出现异常时,发出提醒信息,并进行常识自动的软修复,当仍然无法修复好时,通过人工进行操作修复。
优选的,所述S4中被叫端确认接收呼叫后,服务器对通过不同通信链路传输来的标识码进行确认,当与呼叫端相对应时,确认进入交互界面。
通过设置标识码,放置其他信源的切入,保证进入交互界面的终端为所邀请的终端。
优选的,所述S5中当两个人进行交互时,通信链路中对语音信号的输送不进行延迟处理。
两个人时,基本可以清楚双方的交谈,不需要进行延迟处理,节能资源。
优选的,所述S5中当交互人数不少于三个时,对通信链路中语音信号的输送进行延迟处理。
优选的,所述S5中服务器首先确定接收到的不同通信链路的语音信号的先后顺序,然后再确定每个通信链路中语音长度,每个通信链路传输的延长时间为前一个通信链路传输的语音长度。
即实现交互界面每次当前者说完话后,后者语音紧接着输出。
优选的,所述S5中当超过三到五秒钟所有的通信链路均未出现语音传输,则当超过该设定的时间长度后,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个信道链路所传输的语音,即确定为第一个语音,然后根据检测情况依次排列顺序。
通过设置当超过三到五秒钟所有的通信链路均未出现语音传输,则当超过该设定的时间长度后,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个信道链路所传输的语音,即确定为第一个语音,然后根据检测情况依次排列顺序,可以更加清晰的对语音进行梳理播出。
优选的,设置交互的用户数量为N个,所述S5服务器将每个通信链路的语音信息复制N-1个发送至N-1个通信链路中。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通过在多方交互时设置不同的通信链路,使每个通信链路之间互不干扰,提高多方交互的通信质量,且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且间隔时间为前者语音的长度,实现每个人语音可以依次发出交互界面,使交互时语音更加的清晰,不会出现同时说话嘈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S1:呼叫端发起一方或者多方呼叫;
S2:服务器接收呼叫端的呼叫请求,并确定呼叫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呼叫端的标识码,确定被呼叫端所在区域,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的被叫端建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链路通道,发起呼叫;
S3:在被叫端未接收请求时,间隔检测链路通道是否保持正常通路;
S4:被叫端确认接收后逐个进入到交互界面;
S5:当进行多人交互时,服务器的检测到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
所述S2中对应不同的通信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的信道。
频点,指具体的绝对频率值。一般为调制信号的中心频率,频点是给固定频率的编号,频率间隔都为200KHz。这样就依照200KHz的频率间隔从890MHz、890.2MHz、890.4MHz、890.6MHz、890.8MHz、891MHz……915MHz分为125个无线频率段,并对每个频段进行编号,从1、2、3、4……125,这些对固定频率的编号就是的频点,通过设置不同的频点,可以防止同频间的干扰,提高信道的通信质量。
所述S3中服务器每间隔三到六秒进行一次检测。
优选为5秒进行一次检测,当检测出现异常时,信令出现异常事件,并进行主动修复,当无法修复时由人工进行检测确定问题,再进行处理哦修复。
所述S4中被叫端确认接收呼叫后,服务器对通过不同通信链路传输来的标识码进行确认,当与呼叫端相对应时,确认进入交互界面。
呼叫者和被呼叫这均通过终端配合SIM卡进行呼叫,交互界面出现在终端上,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和视频交互,交互方式可以使用微信、QQ等交多人聊天的方式。
所述S5中当两个人进行交互时,通信链路中对语音信号的输送不进行延迟处理。
两个交互时,语音输送正常传输,节能网络资源。
所述S5中当交互人数不少于三个时,对通信链路中语音信号的输送进行延迟处理。
所述S5中服务器首先确定接收到的不同通信链路的语音信号的先后顺序,然后再确定每个通信链路中语音长度,每个通信链路传输的延长时间为前一个通信链路传输的语音长度。
这样交互界面所发出的语音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播出,且前者的话语爆出后,后者的话语紧跟着播出,每个人都可以听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有利于多人远程交互,特别对于会议时,人们的自由发言时等情况。
所述S5中当超过三到五秒钟所有的通信链路均未出现语音传输,则当超过该设定的时间长度后,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个信道链路所传输的语音,即确定为第一个语音,然后根据检测情况依次排列顺序。
当出现五秒中没有语音时,确定新一轮顺序,可以更加有条理的对多人交互的语音进行清洗有条理的播出,提高多人交互时的通话质量。
设置交互的用户数量为N个,所述S5服务器将每个通信链路的语音信息复制N-1个发送至N-1个通信链路中。
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呼叫端发起一方或者多方呼叫;
服务器接收呼叫端的呼叫请求,并确定呼叫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呼叫端的标识码,确定被呼叫端所在区域,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的被叫端建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链路通道,发起呼叫,标识码通过编码器进行编码通过译码器进行破解,不同的通信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的信道;
在被叫端未接收请求时,间隔检测链路通道是否保持正常通路,每五秒进行检测,当链路出现异常时,可以发送提示信息,并进行诊断原因,进行一定的修复;
被叫端确认接收后服务器对通过不同通信链路传输来的标识码进行确认,当与呼叫端相对应时,确认进入交互界面;
当进行多人交互时,服务器的检测到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其中服务器首先确定接收到的不同通信链路的语音信号的先后顺序,然后再确定每个通信链路中语音长度,每个通信链路传输的延长时间为前一个通信链路传输的语音长度;
当超过三到五秒钟所有的通信链路均未出现语音传输,则当超过该设定的时间长度后,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个信道链路所传输的语音,即确定为第一个语音,然后根据检测情况依次排列顺序;
设置交互的用户数量为N个,所述S5服务器将每个通信链路的语音信息复制N-1个发送至N-1个通信链路中,即每次延迟的时间为上一个人说话的长短,当前一个人说完话后,后续的一个人所说的话可以发出语音,可以使每个人所说的语音可以依次播报清楚,提高多人交互的通话质量。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多方交互时设置不同的通信链路,使每个通信链路之间互不干扰,提高多方交互的通信质量,且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且间隔时间为前者语音的长度,实现每个人语音可以依次发出交互界面,使交互时语音更加的清晰,不会出现同时说话嘈杂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S1:呼叫端发起一方或者多方呼叫;
S2:服务器接收呼叫端的呼叫请求,并确定呼叫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呼叫端的标识码,确定被呼叫端所在区域,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的被叫端建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链路通道,发起呼叫;
S3:在被叫端未接收请求时,间隔检测链路通道是否保持正常通路;
S4:被叫端确认接收后逐个进入到交互界面;
S5:当进行多人交互时,服务器的检测到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第一个语音信号开始,后续按检测的先后顺次,依次经过不同时间间隔传输到交互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对应不同的通信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的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服务器每间隔三到六秒进行一次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 4中被叫端确认接收呼叫后,服务器对通过不同通信链路传输来的标识码进行确认,当与呼叫端相对应时,确认进入交互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当两个人进行交互时,通信链路中对语音信号的输送不进行延迟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当交互人数不少于三个时,对通信链路中语音信号的输送进行延迟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服务器首先确定接收到的不同通信链路的语音信号的先后顺序,然后再确定每个通信链路中语音长度,每个通信链路传输的延长时间为前一个通信链路传输的语音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当超过三到五秒钟所有的通信链路均未出现语音传输,则当超过该设定的时间长度后,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个信道链路所传输的语音,即确定为第一个语音,然后根据检测情况依次排列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交互的用户数量为N个,所述S5服务器将每个通信链路的语音信息复制N-1个发送至N-1个通信链路中。
CN202010231929.0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Pending CN111416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929.0A CN111416871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929.0A CN111416871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871A true CN111416871A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1929.0A Pending CN111416871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68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063A (zh) * 2020-10-30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媒体通话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588A (zh) * 2007-02-09 2008-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邀请的控制方法与多方通信系统及其服务器、发起端
CN106027816A (zh) * 2016-05-16 2016-10-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和装置、通话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422800A1 (en) * 2017-06-28 2019-01-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all connection
CN11009625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580907A (zh) * 2019-08-28 2019-12-17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发言场景的语音识别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588A (zh) * 2007-02-09 2008-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邀请的控制方法与多方通信系统及其服务器、发起端
CN106027816A (zh) * 2016-05-16 2016-10-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和装置、通话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422800A1 (en) * 2017-06-28 2019-01-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all connection
CN11009625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580907A (zh) * 2019-08-28 2019-12-17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发言场景的语音识别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森: ""SIP多方视频会议应用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063A (zh) * 2020-10-30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媒体通话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3042B1 (en) Teleforum participant screening
CN1611059B (zh) 用于在多方通信会话期间控制音频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US712748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bar functionality in a regular conference system
US6167033A (en) Multiple-party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oubleshooting thereof
US817019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audio signals of conference
US8767922B2 (en) Elimination of typing noise from conference calls
CN101022481A (zh) 实现多点会议中私有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81783A (zh) 实现多人会话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91584A (zh) 视频会议的实现方法、接入方法及相应装置
US201202599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mmary information in a live media session
CN111416871A (zh) 一种多方智能远程应答机制方法
US8184790B2 (en) Notification of dropped audio in a teleconference call
CN102457700A (zh)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225177B (zh) 视频会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925410B (zh) 表决消息创建、处理、及结果确定方法和控制协议、表决评估、会议服务器部件和通信终端
CN112862461A (zh) 会议进程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216306A (zh) 基于声纹的通话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00017B1 (en) Encoding a subset of audio input for broadcasting conferenced communications
CN101459879A (zh) 一种ptt群组通话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889104A (zh) 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1107300B (zh) 一种终端会议的开启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83837B2 (en) Transcription generation technique selection
CN111355919B (zh) 一种通信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02002A (zh) 语音流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08227693A (ja) 話者映像表示制御システム、話者映像表示制御方法、話者映像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通信端末及び多地点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