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3734A -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3734A
CN111413734A CN202010278459.3A CN202010278459A CN111413734A CN 111413734 A CN111413734 A CN 111413734A CN 202010278459 A CN202010278459 A CN 202010278459A CN 111413734 A CN111413734 A CN 11141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sting
vibration
signal sensor
propagation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84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3734B (zh
Inventor
巩思园
刘辉
张洪玉
韩营营
李成海
窦林名
马志锋
葛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ongshan Gucheng Coal Mine Co ltd
Xuzhou H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shan Gucheng Coal Mine Co ltd
Xuzhou H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shan Gucheng Coal Mine Co ltd, Xuzhou H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shan Gucheng Coal M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84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3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3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3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3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01V1/305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2Velocity; travel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使用。首先在矿井应力状态正常下布置震动信号传感器;在工作面轨道顺槽内施工放炮激发点;测量放炮激发点、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任选某放炮激发点和某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监测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和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震动波传播时间;任选一个放炮激发点和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以及震动波传播的时间,计算得出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其确定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大小及到时时间,是煤矿及时、准确地实时监测井下工作面波速异常区域及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或高应力分布区域的前提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矿井使用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矿开采深度及强度日益加大,诱发的冲击地压难题也愈发突显。目前,为解决煤矿深井开采造成的冲击地压以及煤与瓦斯突出这一世界性难题,主要是通过科学监测预警进行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预防,常用的监测冲击地压的方法包括微震、电磁辐射、声发射、应力在线以及钻屑量判别等监测方法。而微震监测的首要前提就是准确计算好煤矿井下震动波传播的波速,从而有效对井下冲击地压进行监测、预警,为矿井提前做好防冲、卸压解危工作提供依据。
由于冲击地压本质上是煤岩体因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动力表现,而应力大小与纵波波速存在正比例关系,因此,通过层析成像(CT)法反演纵波波速得到煤岩体内的应力分布规律,已成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中着重研究方向。其中,波速CT反演技术的关键问题也是准确计算井下震动波传播的速度,才能有效对监测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反演。
目前还没有通过已知井下震动波传播时间准确求震动波传播速度的有效计算方法,需要提供一种方法能够对不同矿井、不同地质情况下震动波传播时间及速度进行有效计算,并能为煤矿微震监测优化布置、波速参数准确设置以及井下应力分布CT反演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准确度高,考虑不同矿井不同工作面应力状态,有针对性地,为煤矿及时、准确地实时监测井下工作面波速或应力状态异常区域提供标准波速依据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首先在应力状态正常下工作面的轨道顺槽内靠近实体煤帮部间隔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在胶带顺槽内帮部间隔布置多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测量所有放炮激发点与所有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计算出各个放炮激发点到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之间震动波传播的距离;
利用放炮起爆器控制多个放炮激发点按照其距离顺序依次起爆,然后利用设置在轨道顺槽与联络巷交叉处的电流信号传感器记录每个放炮激发点放炮产生震动波的时刻,同时利用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所有震动波来确定波形到时时间,进一步得出放炮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即震动波模拟的无形传播路线的传播时间;
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放炮激发点激发时,震动波从产生时刻到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时间即到时时间,进一步计算出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最后把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的传播速度,进而把每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应力状态正常状况的井下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首先在无地质构造、受采动影响小的应力状态正常情况下的工作面轨道顺槽内靠近实体煤帮部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在胶带顺槽内帮部的位置垂直安装、布置震动信号传感器,震动信号传感器用以接收震动波信号,利用通信电缆连接素有震动信号传感器并最终与设在井下的监测分站相连接,监测分站在联络巷内通过通信电缆连接有电流信号传感器,电流信号传感器设置在轨道顺槽与联络巷交叉处,监测分站还通过通信光缆与地面上的地面用光端机和监测计算机相连接;
步骤B.在放炮激发点中施工钻孔、正向装药,并布置炮线,连接放炮激发点与起爆器;
步骤C.测量工作面轨道顺槽中放炮激发点以及胶带顺槽中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任选一个放炮激发点和任选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L;
步骤D.把单根炮线绕电流信号传感器两圈,在联络巷中按下放炮起爆器,放炮激发点被激发,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此时监测计算机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由于多个放炮激发点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起爆,所以相应地电流信号传感器就接收多个发震时刻,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也会接收到多个震动波,记录所有接收到震动波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震动波传播时间T;
具体的,多个炮点按照其距离长短依次起爆,一个一个的炮点进行起爆后,每个放炮激发点都会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时间,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当第一个炮点起爆时,产生的震动波由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分别接收,相应的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波形传播时间,从而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进一步计算出该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平均传播速度;
步骤E.任选某一个放炮激发点和某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L以及震动波传播的时间T,计算得出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v。
所述震动信号传感器按照20~30m的间距、距离底板0.8~1.5m布置在巷道帮部,安装有传输线接头的部位向上并垂直固定,作为震动波信号接收点,电流信号传感器要求单独布置,一般布置在放炮起爆器的周边,有利于炮线的缠绕和电流变化信号的接收;
井下的监测分站布置在工作面胶带顺槽与联络巷交叉处,或者布置在便于接通动力电源的位置,并悬挂固定于巷道帮部,监测分站与震动信号传感器、电流信号传感器之间分别用通信电缆进行连接,然后由通信光缆连接监测分站和地面监测计算机。
所述步骤B中:
工作面顺槽实体煤帮的放炮激发点应由打钻设备按照一定间距进行施工钻孔,间距取8~15m,离底板0.5m左右位置,放炮炮眼孔深一般取2m,装药量为200~2000g;根据最远的放炮激发点与放炮起爆器的距离来决定放炮起爆器的炮线长度,放炮装药量不低于200g。
所述步骤C具体为:
C1.在工作面轨道顺槽中测量放炮激发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为O(a,b,c),按照与放炮起爆器距离的远近,放炮激发点的坐标依次记为O1,O2,O3,……,On。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的个数;
C2.在工作面胶带顺槽中测量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为S(d,e,f),按照与监测分站距离的远近,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点的坐标依次记为S1,S2,S3,……,Sm。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个数;
C3.选取第一个放炮激发点,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31
选取第二个放炮激发点,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32
选取第三个放炮激发点,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33
以此类推,则第n个放炮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34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1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2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与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
所述步骤D具体为:
用炮线连接第一个放炮激发点,按下放炮起爆器,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此时监测计算机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1;同时,按照震动信号传感器与监测分站距离的远近,其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3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个数;
同理,第二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2,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4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n,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5
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的个数;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6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
D2.根据电流信号传感器接收的放炮发震时刻以及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第一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7
第二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8
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9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10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
所述步骤E具体为:
E1.第一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11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412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2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E2.按照每个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其传播速度大小取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该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值,如下:
第一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3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4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5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数量;n为放炮激发点个数;
E3.根据每个放炮激发点对应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大小,把全部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平均速度再计算平均值作为煤矿井下震动波传播的速度大小,因此,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大小v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56
最后优选的是,步骤E、E1、E2和E3中为使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更加准确,应适当增加井下工作面顺槽震动传感器安装的数量m以及增加放炮激发点布置的个数。另外,为使井下放炮产生有效的震动波信号,其放炮装药量应不低于200g,具体装药量应根据煤矿井下地质情况及特征来确定。
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放炮激发点与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震动波传播的距离;其次利用电流信号传感器记录放炮产生震动波的时刻,以及通过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来确定波形到时时间,进一步得出震动波的传播时间;然后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放炮点激发时,震动波从产生时刻到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时间,进一步计算出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最后把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的传播速度,进而把每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井下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本发明利用电流信号传感器记录放炮激发点发震时刻,利用震动信号传感器记录接收放炮产生震动波的时间,记录的震动信息不回有误差,,从而准确计算出震动波传播到时时间,是准确计算震动波传播速度的首要前提,根据时间差值计算求出震动波传播的到时时间,
在工作面正常应力状态区域下,考虑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在接收震动波时间上存在误差等影响因素,特采用多个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所以一个放炮点被激发时就有多个震动波传播速度,进而求出一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的震动波传播平均速度;
在考虑放炮激发点的装药量可能有误差,产生的震动波本身能量有误差等影响因素,特多次放炮,求出每次放炮时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进而再把每次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相加除以放炮次数,最终求出的平均速度就是井下震动波的传播速度。通过两次求平均值,尽可能避免了造成震动波传播速度计算的影响因素,使得计算的震动波传播速度更加准确、更加符合井下实际的地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井下工作面顺槽矿山地震波监测系统布置以及放炮激发点布置示意图
图2是井下放炮炮线缠绕电流信号传感器示意图
图中:1-监测分站;2-通信电缆;3-震动信号传感器;4-电流信号传感器;5-放炮起爆器;6-炮线;7-放炮激发点;8-震动波传播射线;9-联络巷;10-轨道顺槽;11-胶带顺槽;12-工作面切眼;13-工作面;14-通信光缆;15-地面用光端机;16-监测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为
首先在应力状态正常下在工作面13的轨道顺槽10内靠近实体煤帮部间隔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7,在胶带顺槽11内帮部间隔布置多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轨道顺槽10与胶带顺槽11之间设有工作面切眼12,测量所有放炮激发点7与所有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计算出各个放炮激发点7到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之间震动波传播的距离;
利用放炮起爆器4控制多个放炮激发点7按照其距离顺序依次起爆,然后利用设置在轨道顺槽10与联络巷9交叉处的电流信号传感器4记录每个放炮激发点7放炮产生震动波的时刻,同时利用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所有震动波来确定波形到时时间,进一步得出放炮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8即震动波模拟的无形传播路线的传播时间;
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放炮激发点7激发时,震动波从产生时刻到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时间即到时时间,进一步计算出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最后把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的传播速度,进而把每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应力状态正常状况的井下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首先在无地质构造、受采动影响小的应力状态正常情况下的工作面轨道顺槽10内靠近实体煤帮部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7,在胶带顺槽11内帮部的位置垂直安装、布置震动信号传感器3,震动信号传感器3用以接收震动波信号,利用通信电缆2连接素有震动信号传感器3并最终与设在井下的监测分站1相连接,监测分站1在联络巷9内通过通信电缆连接有电流信号传感器4,电流信号传感器4设置在轨道顺槽10与联络巷9交叉处,监测分站1还通过通信光缆14与地面上的地面用光端机15和监测计算机16相连接;所述震动信号传感器3按照20~30m的间距、距离底板0.8~1.5m布置在巷道帮部,安装有传输线接头的部位向上并垂直固定,作为震动波信号接收点,电流信号传感器4要求单独布置,一般布置在放炮起爆器5的周边,有利于炮线6的缠绕和电流变化信号的接收;
井下的监测分站1布置在工作面胶带顺槽11与联络巷9交叉处,或者布置在便于接通动力电源的位置,并悬挂固定于巷道帮部,监测分站1与震动信号传感器3、电流信号传感器4之间分别用通信电缆2进行连接,然后由通信光缆14连接监测分站15和地面监测计算机16;
步骤B.在放炮激发点7中施工钻孔、正向装药,并布置炮线6,连接放炮激发点7与起爆器5;工作面顺槽实体煤帮的放炮激发点7应由打钻设备按照一定间距进行施工钻孔,间距取8~15m,离底板0.5m左右位置,放炮炮眼孔深一般取2m,装药量为200~2000g;根据最远的放炮激发点7与放炮起爆器5的距离来决定放炮起爆器5的炮线6长度,放炮装药量不低于200g;
步骤C.测量工作面轨道顺槽10中放炮激发点7以及胶带顺槽11中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任选一个放炮激发点7和任选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L;
具体的:
C1.在工作面轨道顺槽10中测量放炮激发点7的三维空间坐标为Oa,b,c,按照与放炮起爆器5距离的远近,放炮激发点7的坐标依次记为O1,O2,O3,……,On。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7的个数;
C2.在工作面胶带顺槽10中测量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为Sd,e,f,按照与监测分站1距离的远近,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点的坐标依次记为S1,S2,S3,……,Sm。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个数;
C3.选取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1
选取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2
选取第三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3
以此类推,则第n个放炮激发点7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4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5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与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
步骤D.把单根炮线6绕电流信号传感器4两圈,在联络巷9中按下放炮起爆器5,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4,此时监测计算机16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4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由于多个放炮激发点7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起爆,所以相应地电流信号传感器4就接收多个发震时刻,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也会接收到多个震动波,记录所有接收到震动波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震动波传播时间T;
具体的,多个炮点按照其距离长短依次起爆,一个一个的炮点进行起爆后,每个放炮激发点7都会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时间,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当第一个炮点起爆时,产生的震动波由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分别接收,相应的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波形传播时间,从而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进一步计算出该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平均传播速度;
D1.用炮线6连接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按下放炮起爆器,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3,此时监测计算机16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1;同时,按照震动信号传感器3与监测分站4距离的远近,其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86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个数;
同理,第二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2,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1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n,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2
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7的个数;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3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时间;
D2.根据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的放炮发震时刻以及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时间,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4
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5
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6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7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
步骤E.任选某一个放炮激发点和某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L以及震动波传播的时间T,计算得出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v;
具体的:
E1.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8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9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10
其中,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0911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E2.按照每个放炮激发点7产生的震动波,其传播速度大小取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该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值,如下:
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101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102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103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3数量;n为放炮激发点7个数;
E3.根据每个放炮激发点7对应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大小,把全部放炮激发点7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平均速度再计算平均值作为煤矿井下震动波传播的速度大小,因此,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大小v为
Figure BDA0002445640210000104
该方法的设计科学且合理、步骤简单且逻辑性强、计算准确且实用性强,能够快速准确的计算出井下某一工作面震动波传播的速度及时间,根据确定的震动波传播标准速度值,及时有效地对工作面波速异常区域进行冲击地压危险监测、应力分布CT反演,进而为矿井制定工作面防冲解危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Claims (7)

1.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首先在应力状态正常下工作面(13)的轨道顺槽(10)内靠近实体煤帮部间隔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7),在胶带顺槽(11)内帮部间隔布置多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测量所有放炮激发点(7)与所有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计算出各个放炮激发点(7)到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之间震动波传播的距离;
利用放炮起爆器(4)控制多个放炮激发点(7)按照其距离顺序依次起爆,然后利用设置在轨道顺槽(10)与联络巷(9)交叉处的电流信号传感器(4)记录每个放炮激发点(7)放炮产生震动波的时刻,同时利用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所有震动波来确定波形到时时间,进一步得出放炮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8)即震动波模拟的无形传播路线的传播时间;
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放炮激发点(7)激发时,震动波从产生时刻到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时间即到时时间,进一步计算出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最后把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的传播速度,进而把每一个放炮激发点产生震动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应力状态正常状况的井下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首先在无地质构造、受采动影响小的应力状态正常情况下的工作面轨道顺槽(10)内靠近实体煤帮部施工多个放炮激发点(7),在胶带顺槽(11)内帮部的位置垂直安装、布置震动信号传感器(3),震动信号传感器(3)用以接收震动波信号,利用通信电缆(2)连接素有震动信号传感器(3)并最终与设在井下的监测分站(1)相连接,监测分站(1)在联络巷(9)内通过通信电缆连接有电流信号传感器(4),电流信号传感器(4)设置在轨道顺槽(10)与联络巷(9)交叉处,监测分站(1)还通过通信光缆(14)与地面上的地面用光端机(15)和监测计算机(16)相连接;
步骤B.在放炮激发点(7)中施工钻孔、正向装药,并布置炮线(6),连接放炮激发点(7)与起爆器(5);
步骤C.测量工作面轨道顺槽(10)中放炮激发点(7)以及胶带顺槽(11)中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任选一个放炮激发点(7)和任选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L;
步骤D.把单根炮线(6)绕电流信号传感器(4)两圈,在联络巷(9)中按下放炮起爆器(5),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4),此时监测计算机(16)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4)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由于多个放炮激发点(7)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起爆,所以相应地电流信号传感器(4)就接收多个发震时刻,每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也会接收到多个震动波,记录所有接收到震动波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震动波传播时间T;
具体的,多个炮点按照其距离长短依次起爆,一个一个的炮点进行起爆后,每个放炮激发点(7)都会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时间,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当第一个炮点起爆时,产生的震动波由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分别接收,相应的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距离及波形传播时间,从而就有m个震动波传播速度,进一步计算出该放炮激发点产生的震动波平均传播速度;
步骤E.任选某一个放炮激发点和某一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L以及震动波传播的时间T,计算得出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信号传感器(3)按照20~30m的间距、距离底板0.8~1.5m布置在巷道帮部,安装有传输线接头的部位向上并垂直固定,作为震动波信号接收点,电流信号传感器(4)要求单独布置,一般布置在放炮起爆器(5)的周边,有利于炮线(6)的缠绕和电流变化信号的接收;
井下的监测分站(1)布置在工作面胶带顺槽(11)与联络巷(9)交叉处,或者布置在便于接通动力电源的位置,并悬挂固定于巷道帮部,监测分站(1)与震动信号传感器(3)、电流信号传感器(4)之间分别用通信电缆(2)进行连接,然后由通信光缆(14)连接监测分站(15)和地面监测计算机(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工作面顺槽实体煤帮的放炮激发点(7)应由打钻设备按照一定间距进行施工钻孔,间距取8~15m,离底板0.5m左右位置,放炮炮眼孔深一般取2m,装药量为200~2000g;根据最远的放炮激发点(7)与放炮起爆器(5)的距离来决定放炮起爆器(5)的炮线(6)长度,放炮装药量不低于200g。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为:
C1.在工作面轨道顺槽(10)中测量放炮激发点(7)的三维空间坐标为O(a,b,c),按照与放炮起爆器(5)距离的远近,放炮激发点(7)的坐标依次记为O1,O2,O3,……,On。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7)的个数;
C2.在工作面胶带顺槽(10)中测量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为S(d,e,f),按照与监测分站(1)距离的远近,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点的坐标依次记为S1,S2,S3,……,Sm。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个数;
C3.选取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1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2
选取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3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4
选取第三个放炮激发点(7),确定该激发点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5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6
以此类推,则第n个放炮激发点(7)与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的距离分别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7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8
其中,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9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与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为:
D1.用炮线(6)连接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按下放炮起爆器,其电流穿过电流信号传感器(3),此时监测计算机(16)中记录下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1;同时,按照震动信号传感器(3)与监测分站(4)距离的远近,其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10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的个数;
同理,第二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2,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11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点被激发时,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放炮的发震时刻,记为tn,震动信号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间依次记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312
其中,n为放炮激发点(7)的个数;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1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时间;
D2.根据电流信号传感器(3)接收的放炮发震时刻以及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时间,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2
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3
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4
其中,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5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传播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具体为:
E1.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6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7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各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8
其中,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49
表示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第m个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震动波的传播速度;
E2.按照每个放炮激发点(7)产生的震动波,其传播速度大小取震动信号传感器(3)接收该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值,如下:
第一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51
同理,第二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52
以此类推,第n个放炮激发点(7)被激发时,该震动波的传播平均速度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53
其中,m为震动信号传感器(3)数量;n为放炮激发点(7)个数;
E3.根据每个放炮激发点(7)对应震动波传播的平均速度大小,把全部放炮激发点(7)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平均速度再计算平均值作为煤矿井下震动波传播的速度大小,因此,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大小v为
Figure FDA0002445640200000054
CN202010278459.3A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413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459.3A CN111413734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459.3A CN111413734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3734A true CN111413734A (zh) 2020-07-14
CN111413734B CN111413734B (zh) 2023-03-10

Family

ID=7149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8459.3A Active CN111413734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37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3174A (zh) * 2020-11-20 2021-03-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震动波ct反演系统的布置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8869A (zh) * 2012-11-02 2013-02-13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工作面裂隙各向异性p波探测方法
CN10676829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中北大学 一种应用于地下挖掘系统的区分地面震动信号干扰的方法
CN106772597A (zh) * 2016-12-12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 以人工震源为震动信号反演煤矿工作面应力分布的方法
CN106772595A (zh) * 2016-12-05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用于煤矿震动波波速反演中雷管延时消除的方法
CN108267778A (zh) * 2018-01-04 2018-07-1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速度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8869A (zh) * 2012-11-02 2013-02-13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工作面裂隙各向异性p波探测方法
CN106772595A (zh) * 2016-12-05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用于煤矿震动波波速反演中雷管延时消除的方法
CN106772597A (zh) * 2016-12-12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 以人工震源为震动信号反演煤矿工作面应力分布的方法
CN10676829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中北大学 一种应用于地下挖掘系统的区分地面震动信号干扰的方法
CN108267778A (zh) * 2018-01-04 2018-07-1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速度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旭芳 等: "基于序列相关检测法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方法",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3174A (zh) * 2020-11-20 2021-03-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震动波ct反演系统的布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3734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0906A (en) Method for real time location of deep boreholes while drilling
Milev, AM*, Spottiswoode, SM*, Rorke, AJ** & Finnie Seismic monitoring of a simulated rockburst on a wall of an underground tunnel
CN107238538B (zh) 弱爆破诱导的应变型岩爆现场模拟试验方法
CN101419277A (zh) 一种利用声波对矿山地下采掘点进行监测的系统与方法
CN105954357A (zh) 一种同时测量多台阶水平岩体声速的方法
US20240102782A1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Deep-Buried Tunnel Blasting Parameters
CN111852566A (zh)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微震监测方法
CN111413734B (zh) 一种测试井下震动波传播速度及到时时间的计算方法
CN112012797A (zh) 一种用于煤矿冲击危险卸压效果的评估方法
CN110761841B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矿井群工作面开采互扰范围计算方法
CN111913216B (zh) 一种受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力构协同监测方法
CN113447978A (zh) 一种掘进炮震源的隧道快速地震反射超前探测方法
CN109343107A (zh) 一种采空区精确且安全的钻孔探测方法
CN110850472B (zh) 一种基于冲击波激发震源的可变偏移距超前探测断层方法
CN113447982B (zh) 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
CN102928869B (zh) 矿井工作面裂隙各向异性p波探测方法
SA90110043B1 (ar) قياس الاستمرارية continuity logging بتتبع الاشارة الفرقية differenced signal detection
CN111257927B (zh) 一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微地震有效监测距离的确定方法
Obert et al. Seismic methods of detecting and delineating subsurface subsidence
US20230140874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range of surface vertical shaft
CN109188361B (zh) 一种能精确定位co2炮位置的工作面地震探测方法
CN116776423A (zh) 一种矿场采矿定向爆破方法
CN113916075B (zh) 单临空面岩塞爆破参数初选试验方法
CN101833112A (zh) 底板灰岩岩溶布点探测方法
Khali et al. Design and planning of excavation sequence and blasting techniques for large UG cave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