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7298A -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7298A
CN111407298A CN202010183602.0A CN202010183602A CN111407298A CN 111407298 A CN111407298 A CN 111407298A CN 202010183602 A CN202010183602 A CN 202010183602A CN 111407298 A CN111407298 A CN 111407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etected
scanning
layer distance
detec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36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7298B (zh
Inventor
吴琼
张永忠
张海鹏
欧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36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7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7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7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A61B6/469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for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RO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45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automatic set-up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扫描方法包括: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用于在兼顾检测效率的同时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Description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即CT)是放射神经学领域的重要图像设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CT成像设备主要是将准直的X射线和灵敏的探测器同步围绕生物体部位在垂直轴上依次做横断面扫描,利用人体等生物体内部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这一特点,根据测得的各个路径上X线束强度反向重建出生物体内部图像信息。
然而,现有CT成像设备在对人体部位进行扫描的过程,主要是凭借医生经验选取扫描区域,在同一次扫描过程中,CT成像设备诸如层距等参数固定,所得到的结果为垂直轴上均等距离采样的横断面成像结果。其中,层距越小,扫描密度越大。也就是说,现有CT成像设备在对扫描区域进行扫描的过程中,扫描密度一成不变,即便是对区域中的非感兴趣部分仍采用同样的扫描密度进行扫描。为了保证扫描结果的正确性,往往采用较大的扫描密度。而一旦采用较大的扫描密度时,一方面检测效率低,另一方面增大了CT成像设备对人体的辐射剂量。
可见,现有CT成像设备存在检测效率低且扫描辐射剂量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用于在兼顾检测效率的同时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包括:
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包括:
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
将所述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所对应的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包括:
扫描仪,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与所述扫描仪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扫描仪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控制所述扫描仪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仪包括X射线管和探测器,其中:
所述X射线管用于发出X射线,并穿透所述待测部位;
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测部位的衰减信号,并将所述衰减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测部位的所述截面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扫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单元用于:
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训练单元用于:
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
将所述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所对应的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一输入单元用于: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入单元用于: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首先,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然后,将该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该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然后,根据该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对应关系,控制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与该目标类别对应的层距,并对该待测部位进行扫描。也就是说,通过识别当前截面图像中所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来实现对CT成像设备下一次扫描的层距的调整,控制该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与目标类别对应的层距,并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了根据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种类对扫描密度的灵活调整,进而能够在兼顾检测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扫描辐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3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主要采用固定层距来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即便是对其内的非感兴趣部分仍采用同样的层距进行扫描,一旦采用较小的层距进行扫描时,检测速度将降低,且CT成像设备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也将增大。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用于在兼顾检测效率的同时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包括:
S101: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待测对象可以是人、动物等生物体,待测部位可以是腹腔、胸腔、盆腔、头部、躯干等部位。在待测对象为人时,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可以是人体由头到脚方向的中心轴,当然,还可以是根据实际应用来设定该中心轴,在此不做限定。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时,便可以获得针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S102: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目标检测模型为预先建立的检测模型,该目标检测模型可以是用Darknet53作为主干网络的YOLOv3模型,还可以是用VGG16作为主干网络的模型,还可以是用Darknet19作为主干网络的模型,当然,还可以是根据实际应用来设定该模型,在此不做限定。将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从而确定出该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该目标类别可以是肝、胆、脾、胃、肾、颈椎、腰椎等,在此不做限定。
S103: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确定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之后,根据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该CT成像设备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移动与目标类别对应的层距,并对该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其中,预设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不同目标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的情况来设定的对应关系。比如,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为A,其对应的层距为a,则控制该CT成像设备在当前扫描位置的基础上沿中心轴移动层距a对应的距离,并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再比如,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为B,其对应的层距为b,则控制该CT成像设备在当前扫描位置的基础上沿中心轴移动层距b对应的距离,并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目标种类分别对应的层距可以是相等的数值,比如,a=b;还可以是不相等的数值,比如,a<b。在实际应用中,CT成像设备多次扫描所获得的截面图像中可能包含一个感兴趣目标,也可能包含多个感兴趣目标,也可能未包含感兴趣目标,通过识别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进而确定对应的层距来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了在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的过程中,根据目标类别对层距的灵活调整,即实现对扫描密度的灵活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然后,将该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该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然后,根据该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对应关系,控制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与该目标类别对应的层距,并对该待测部位进行扫描。也就是说,通过识别当前截面图像中所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来实现对CT成像设备下一次扫描的层距的调整,控制该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与目标类别对应的层距,并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了根据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种类对扫描密度的灵活调整,进而能够在兼顾检测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扫描辐射剂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3: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包括:
S201: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S202: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S203: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01至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若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比如,截面图像中包括感兴趣目标C和感兴趣目标D,其中,感兴趣目标C对应的目标类别为c,感兴趣目标D对应的目标类别为d,则截面图像中所包括的两个感兴趣目标对应的目标类别包括c和d这两个目标类别。然后,从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其中,预设数值可以为用户预先设定的数据。若至少一个层距为多个时,可以从多个层距中确定出最小的层距,并将其作为目标层距,然后,控制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该目标层距,并对该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多个目标类别对应多个层距时,将其中的最小层距作为目标层距,从而保证了CT成像设备对待测部位扫描的精确度,保证了对获得的CT图像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层距可以是CT成像设备初始化条件下所设定的层距,还可以是,用户在使用CT成像设备扫描时所设定的层距。若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该待测部位进行扫描。比如,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也就是说,截面图像中存在不感兴趣的目标,该截面图像对应的区域为不感兴趣的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时的预设层距设置为大于存在感兴趣目标时的层距,此时,控制CT成像设备沿中心轴移动一较大的预设层距,从而实现对扫描密度的降低,进而降低了扫描辐射量。一旦CT成像设备在下次扫描所获得的截面图像中包含有感兴趣目标,则按照该感兴趣目标对应的层距进行扫描。也就是说,在CT成像设备对待测部位的扫描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扫描时截面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类别,对下次扫描的层距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层距的灵活性调整,避免了CT成像设备层距不变所致的辐射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
S302:将所述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所对应的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将包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的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然后,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迭代优化待训练的检测模型的网络模型参数,比如,利用损失函数对待训练的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在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对待训练的检测模型的训练,此时,将训练后的检测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这样的话,便可以实现对待识别的医学影像的最大似然估计,使得对待识别的截面图像的类别识别更加精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阈值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所设定的任一数值,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301: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构建所述数据集,其中,数据集可以是包含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具体来讲,确定检测对象,如人体的腹腔脏器,采集已标注好的大量的CT图像,比如,人体的腹腔脏器所对应的CT图像。每个CT图像中标注的内容有目标类别,比如,心、肺、脾、胃。此外,数据集还可以是包含已知目标类别、目标位置和目标年龄的多个CT图像。比如,目标位置包括目标的外接矩形中心位置的坐标和外接矩形的长宽,比如,标注内容为(左肺,0.3,0.5,0.2,0.2)。构建好数据集之后,便可以将该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从而可以获得针对不同目标类别的目标检测模型,此外,数据集还可以是包含已知目标类别外还包含目标位置,年龄及性别,比如,标注内容为左肺,0.3,0.5,0.2,0.2,男,55岁),这样便可以获得不同群体的目标类别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比如,对儿童进行扫描时采用目标检测模型U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检测,再比如,对老人进行扫描时采用目标检测模型V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检测,从而保证了针对不同群体的灵活检测,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构建相应的数据集,进而建立相应的目标检测模型,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1: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
S402: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比如,用户输入CT成像设备的待测部位的名称参数,比如,肝、胆、脾等。然后,根据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待测部位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其中,第一预设关系为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待测部位所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可能不同,通过确定待测部位的名称,通过待测部位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比如,待测部位为颈椎,则按照颈椎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再比如,待测部位为左肺,则按照左肺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从而保证了对不同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中的感兴趣目标的分别识别,提高了CT成像设备的扫描普适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1: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
S502: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比如,用户输入的关于待测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参数。然后,根据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待测部位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其中,第二预设关系为预先建立的对应关系。不同群体所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可能不同,通过确定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然后,通过与该群体特征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比如,待测对象为中年男性,则按照与中年男性对应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再比如,待测对象为女童,则按照与女童对应的目标检测模型来对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进行识别,保证了对不同群体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中的感兴趣目标的分别识别,提高了CT成像设备的扫描普适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建立目标检测模型与待测部位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对相应截面图像的识别,在此就不再详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包括:
扫描仪10,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与扫描仪10电连接的处理器20,处理器20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控制扫描仪10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扫描仪10包括X射线管101和探测器102,其中:
X射线管101用于发出X射线,并穿透所述待测部位;
探测器102用于接收所述待测部位的衰减信号,并将所述衰减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处理器20用于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测部位的所述截面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处理器20及扫描仪10的相关功能实现在前述已经进行了详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该扫描装置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该扫描装置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图7所示,该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30,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确定单元40,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扫描单元5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扫描单元50用于:
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扫描单元50还用于:
若所述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训练单元用于:
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
将所述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所对应的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一输入单元用于: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入单元用于: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前述图1中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描装置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该主控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拟视频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包括:
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截面图像中不存在感兴趣目标,则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一预设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数据集输入待训练的检测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含有已知目标类别的多个CT图像;
将所述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低于预设阈值时所对应的模型,作为目标检测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部位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表征所述待测对象的群体特征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与目标检测模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部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检测模型。
7.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仪,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与所述扫描仪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扫描仪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控制所述扫描仪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仪包括X射线管和探测器,其中:
所述X射线管用于发出X射线,并穿透所述待测部位;
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待测部位的衰减信号,并将所述衰减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测部位的所述截面图像。
9.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沿待测对象的中心轴对所述待测对象进行扫描,获得针对所述待测对象的待测部位的截面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截面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确定所述截面图像中包含的感兴趣目标的目标类别;
扫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与所述目标类别对应的所述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用于:
若所述目标类别为多个,则根据所述目标类别与层距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多个目标类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层距;
从所述至少一个层距中确定出小于预设数值的目标层距;
控制所述CT成像设备沿所述中心轴移动所述目标层距,并对所述待测部位进行扫描。
CN202010183602.0A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Active CN111407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602.0A CN111407298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602.0A CN111407298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7298A true CN111407298A (zh) 2020-07-14
CN111407298B CN111407298B (zh) 2024-04-16

Family

ID=7148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3602.0A Active CN111407298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72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268A (zh) * 2020-07-30 2020-11-0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束装置的目标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1192A (ja) * 2011-09-16 2011-12-15 Toshiba Corp X線ct装置
CN107638189A (zh) * 2017-10-25 2018-01-30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Ct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7928694A (zh) * 2017-12-05 2018-04-2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剂量调制方法、装置、ct扫描方法及ct系统
CN109381212A (zh) * 2018-09-27 2019-02-2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741346A (zh) * 2018-12-30 2019-05-10 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2686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肺结节随访图像的获取方法、装置、ct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28274A (zh) * 2018-06-29 2020-01-24 通用电气公司 医疗设备计算机辅助扫描方法、医疗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1192A (ja) * 2011-09-16 2011-12-15 Toshiba Corp X線ct装置
CN107638189A (zh) * 2017-10-25 2018-01-30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Ct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7928694A (zh) * 2017-12-05 2018-04-2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剂量调制方法、装置、ct扫描方法及ct系统
CN110728274A (zh) * 2018-06-29 2020-01-24 通用电气公司 医疗设备计算机辅助扫描方法、医疗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81212A (zh) * 2018-09-27 2019-02-2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741346A (zh) * 2018-12-30 2019-05-10 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2686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肺结节随访图像的获取方法、装置、ct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268A (zh) * 2020-07-30 2020-11-0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束装置的目标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7298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58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labeling and annotating unstructured medical datasets
CN109035284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ct图像分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9135695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ttenuation correction maps for PET image reconstruction
US5458126A (en) Cardiac functional analysis system employing gradient image segmentation
US8290568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operty map of an object, particularly of a living being, based on at least a first image, particularly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US2015017370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diagnostic model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US11244445B2 (en) Med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60358336A1 (en) Unsupervised training for an atlas-based registration
US11756292B2 (en) Similar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similar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similarity determination program
US1087856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3D anatomical volumes based on localization of 2D slices thereof
CN110910342A (zh)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来分析骨骼创伤
US10896503B2 (en) Identification of areas of interest in imaging applications
Arega et al. Leveraging uncertainty estimates to improve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in cardiac MR
CN109087357B (zh) 扫描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7298B (zh) 一种ct成像设备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装置
US11534623B2 (en) Determining at least one final two-dimensional image for visualizing an object of interest in a 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und volume
CN111281433B (zh) 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基于定位片的脂肪量化
US11416653B2 (en) Numerical model of the human head
CN113450306B (zh) 提供骨折检测工具的方法
CN112734740B (zh) 训练目标检测模型的方法、目标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478227A (zh) 一种确定药物及其剂量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47974B (zh) 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图像处理工作站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0601010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spectively acquiring ROI based data for retrospective re-analysis
CN111180046A (zh) 确定用于处理图像的处理序列
US20240177839A1 (en) Image annot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