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5539A -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5539A
CN111395539A CN202010331818.7A CN202010331818A CN111395539A CN 111395539 A CN111395539 A CN 111395539A CN 202010331818 A CN202010331818 A CN 202010331818A CN 111395539 A CN111395539 A CN 111395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units
folding
group
nylon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18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初晓畅
金文妍
王月涛
孔菲
刘纪源
孙煜
张小涵
赵元馨
张哲�
初福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318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5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5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5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根据建筑空间需求,利用折叠技术进行建筑造型设计,以阳光板作为建筑材料,联接采用背胶魔术贴,不需要铰链和铆钉等金属件,用尼龙绳索控制形体伸缩变换,其中步骤包括步骤1下料,步骤2折叠联接,步骤3伸缩控制,步骤4移动分解,步骤简单易折叠,省时省料省工,且具有其外形美观、时代感和标致性特性,是对现有技术一次扩展性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在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同时,其外形的美观、时代感和标致性成为大众评价的标准和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建筑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把许多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在了建筑造型设计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从造型上看主要有:几何设计法。几何设计法是建筑造型设计的基础,一般是利用简单几何体到几何体的组合,以及几何体的变形等进行造型设计;艺术设计法。利用设计师的艺术知识和对美的感知,把艺术与几何有机结合,实现建筑的对比与协调、韵律与节奏、色彩与光线等美学特征。
传统的建筑造型设计越来越难以实现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休闲吧的设计中,传统的设计很难满足一些特定场合对休闲吧的特定要求,因此也产生了很多折叠式建筑,
例如:CN201811571011X一种折叠建筑,包括屋顶、竖直设置的呈筒状的围护板;围护板包括门板、若干墙板、若干铰链,门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与两件墙板可拆卸地连接,屋顶设于围护板上方;铰链包括连接带,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左安装盒、右安装盒连接。墙板包括墙板主体,铰链设于墙板主体右方;所述墙板还包括轴套,轴套设于墙板主体的左方并与墙板主体固接,轴套上设有避让缺口;与一件墙板相连的右安装盒伸入相邻的墙板的避让缺口中,与一件墙板相连的铰接轴设于相邻墙板的轴套中并与相邻墙板的轴套可旋转地连接。
然而CN2018104079256给出可一种全折叠式建筑,包括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还包括可折叠屋顶结构,在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折叠状态时,屋顶结构位于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之间,在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展开后,屋顶结构形成屋顶;每个所述四边形框架组件包括一个四边形外框架、两个四边形支撑框架和两个四边形地板;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折叠状态时,四边形支撑框架、四边形地板均折叠收纳于四边形外框架内;两个四边形框架组件展开状态时,四边形支撑框架、四边形地板相应展开,四边形支撑框架上的支撑立板形成屋墙板、四边形地板形成屋地板。
以上两种折叠式建筑,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以随时拆卸和安装,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但这种折叠式建筑在结构上基于简单几何设计,折叠方式是铰链联接机械折叠,因此在建筑结构上没有突破传统设计方式、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特别在景观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实现建筑物不但具有其外形的美观、时代感和标致性,还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易搭建,省时省料省工,特别在景观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突破传统建筑造型设计及施工方法,使建筑造型实现突破,与环境更加融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结构设计简单,施工简单,省时省料省工,且具有其外形的美观、时代感和标致性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基于平面折叠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建筑空间需求,利用折叠技术进行建筑造型设计,以阳光板作为建筑材料,联接采用背胶魔术贴,不需要铰链和铆钉等金属件,用尼龙绳索控制形体伸缩变换。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下料
建造主材:6mm厚标准阳光板;
建造辅材:粗尼龙绳、宽背胶魔术贴、尼龙绳卡扣。
将阳光板分割为24个组合单元和多个横向连接受力点,分别是3种类别单元a、单元b和单元c,且重复9组设置为组1、组2……组9;
其中组4、组5和组6无单元b,作为折叠式建筑的窗洞部分;
步骤2,折叠联接
在阳光板上按照组合单元及尺寸大小刻出折痕,依照山线与谷线折叠出基本形体;将24个单元分别留出冗余边缘,使用魔术贴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
步骤3,伸缩控制
选取受力控制节点打孔,尼龙绳从一侧打孔位置依次贯穿至另一侧,两端由尼龙绳卡扣固定;
步骤4,移动分解
异地重建时,需要将尼龙绳取出,再揭开魔术贴,将一个完整的休闲吧分解为原始的24块单元,并展平,以方便搬运储存;
当场地用地紧缺,或暂时没有需求时,需要将尼龙绳拉至最紧状态,将尼龙绳卡扣锁住,便可将折叠式休闲吧压缩至最小体积,方便搬运和移动。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山线为实线向上凸出,谷线为虚线向下凹陷。
作为优选,步骤3所述尼龙绳横向贯穿固定,折叠式建筑的横向长度和外观变形的调节,取决于尼龙绳的固定位置。
作为优选,进一步所述确定好形变后,将尼龙绳卡扣锁紧,以保持当前形体。
作为优选,步骤1和步骤2所述的分割方法可利用设计图纸按比例绘制。作为优选,进一步所述绘制图纸可利用相关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制。
作为优选,按照步骤可制作出供单人、多人使用模式的建筑物。
作为优选,折叠工具可选用任何可以折叠的工具。
有益效果
(1)整个设计是先通过折叠直接设计整体立体模型,而且模型是实体模型,因此,设计过程可直接观察到实体效果,并对实体效果不断调整,直到达到理想效果。
(2)由于本造型设计是在平面上进行整体折叠设计,成本低,效果好。
(3)本专利技术建造后的休闲吧具有符合折叠特性的灵活、稳固、便携、形态美观多变等特点,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功能、使用人数等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折叠的伸缩使建筑变换形态,进行拉伸、收缩以及弯曲形变等操作以满足需求。在平时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它进行压缩以节省收纳空间。同时可多次拆解安装,容易运输,便于异地重建。
(4)本发明是对现有技术一次扩展性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整体建筑造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整体建筑造型折叠线平面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单元a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单元b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单元c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分解组装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穿绳打孔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穿绳后的拉伸效果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使用模式效果图;
附图标记:
a-单元a;b-单元b;c-单元c; 1-组1; 2-组2; 3-组3; 4-组4; 5-组5; 6-组6; 7-组7;8-组8; 9-组9; 10-窗洞部分;11-山线; 12-谷线;13-冗余边缘; 14-受力控制节点; 15-尼龙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按照室内外折叠式休闲吧为例,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的,具体如下:
1.建造材料
建造主材:本设计需用6mm厚标准阳光板。
建造辅材:3mm粗尼龙绳、8cm宽背胶魔术贴、抽绳卡扣。
建筑面积
本设计建筑面积约10~15m2
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整体建筑造型设计
整体设计根据比例要求可采用A3纸张进行折叠设计。见图1。
根据模型设计施工图纸
设计图纸可利用相关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制。见图2。
施工方法和步骤
(1)下料
将阳光板按图纸分割为3种类别a/b/c(单元a、单元b、单元c)见图3-5所示,重复9组(组1、组2……组9),其中组4、5、6无单元b,为折叠式休闲吧的窗洞部分10,24个组合单元尺寸见图2或图7所示。
(2)折叠联接
在阳光板上根据图纸尺寸刻出划痕,并依照山线11(向上凸出)与谷线12(向下凹陷)折叠出基本形体(图纸中实线为山线11,虚线为谷线12)。为了将24个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每块材料留出冗余边缘13,按照上下层叠方式将魔术贴勾面与毛面分别粘贴于冗余部分及冗余部分对应的另一面(如组1中单元a冗余部分正面粘贴勾面魔术贴,对应组1单元b背面粘贴毛面魔术贴;组1中单元a冗余部分正面粘贴勾面魔术贴,对应组2单元a背面粘贴毛面魔术贴)。按此步骤将24个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见图6。
(3)伸缩控制
选取7处受力控制节点14按照图纸红点位置打孔,尼龙绳索15从一侧按照图纸打孔位置依次贯穿至另一侧,两端由抽绳卡扣固定。见图7。
由于7条尼龙绳分别贯穿折叠休闲吧的两侧,使用时可根据使用人数、使用功能的不同需求调节抽绳卡扣,控制绳索长度以最终控制产品形体伸缩变换,以达到折叠休闲吧的任意变形。确定好形变后,将抽绳卡扣锁紧,以保持当前形体。见图8。
(4)移动分解
当场地用地紧缺,或暂时没有需求时,需要将尼龙绳拉至最紧状态,将抽绳卡扣锁住,便可将折叠式休闲吧压缩至最小体积,方便搬运移动。
异地重建时,需要将抽绳取出,再揭开魔术贴,将一个完整的休闲吧分解为原始的24块单元,并展平,以方便搬运储存。
使用模式
本休闲吧适用于单人、多人的休息、劳作间歇、喝茶讨论和聚餐吃饭等模式。见图9。
本专利从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几何和美学的角度,利用“折叠”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建筑造型设计,利用阳光板做为建造材料,进一步突破休闲吧设计在位置、使用空间和面积固定化、局限化,通过折叠的可变性,阳光板透明及易加工性的材质特点,实现休闲吧与使用者的友好交互,真正实现形式满足于使用需求。
本专利是基于平面折叠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建筑空间需求,利用折叠技术进行建筑造型设计,利用阳光板做为建造材料。其技术方案是利用平面纸张进行整体外形折叠设计,当折叠设计方案达到理想效果后,将模型展开,根据折线绘制设计相关图纸,根据图纸在阳光板上划线、切割下料,然后进行组装成型。
其主要创新点是:
(1)其设计突破以往的从单体到整体的设计方法,而是从整体设计出发,对局部可以拆解细化;
(2)折叠设计实现了传统几何单体组合和变形所达不到的几何和视觉效果,具有很好地创新和视觉冲击力。
(3)以阳光板作为建造材料,通过在阳光板上根据图纸尺寸刻出划痕进行折叠。联接采用背胶魔术贴,不需要铰链和铆钉等金属件,用尼龙绳索控制形体伸缩变换。
(4)阳光板是一种透明材料,因此用阳光板建造的休闲吧具有独特的采光效果和视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下料
建造主材:标准阳光板;
建造辅材:粗尼龙绳、宽背胶魔术贴、尼龙绳卡扣;
将阳光板分割为24个组合单元和多个横向连接受力点,分别是3种类别单元a、单元b和单元c,且重复9组设置为组1、组2……组9;
其中组4、组5和组6无单元b,作为折叠式建筑的窗洞部分;
步骤2,折叠联接
在阳光板上按照组合单元及尺寸大小刻出折痕,依照山线与谷线折叠出基本形体;将24个单元分别留出冗余边缘,使用魔术贴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
步骤3,伸缩控制
选取受力控制节点打孔,尼龙绳从一侧打孔位置依次贯穿至另一侧,两端由尼龙绳卡扣固定;
步骤4,移动分解
异地重建时,需要将尼龙绳取出,再揭开魔术贴,将一个完整的休闲吧分解为原始的24块单元,并展平,以方便搬运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山线为实线向上凸出,谷线为虚线向下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尼龙绳横向贯穿固定,折叠式建筑的横向长度和外观变形的调节,取决于尼龙绳的固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好形变后,将尼龙绳卡扣锁紧,以保持当前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移动分解,当场地用地紧缺,暂时没有需求时,需要将尼龙绳拉至最紧状态,将尼龙绳卡扣锁住,便可将折叠式休闲吧压缩至最小体积,方便搬运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所述的分割方法可利用设计图纸按比例绘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绘制图纸可利用相关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为了将24个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每块材料留出冗余边缘,按照上下层叠方式将魔术贴勾面与毛面分别粘贴于冗余部分及冗余部分对应的另一面,按此步骤将24个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组1中单元a冗余部分正面粘贴勾面魔术贴,对应组1单元b背面粘贴毛面魔术贴;组1中单元a冗余部分正面粘贴勾面魔术贴,对应组2单元a背面粘贴毛面魔术贴;按此步骤将24个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准阳光板为6mm厚,按照步骤可制作出供单人、多人使用模式的建筑物。
CN202010331818.7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395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1818.7A CN111395539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1818.7A CN111395539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5539A true CN111395539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1818.7A Pending CN111395539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55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909A (zh) * 2021-11-16 2022-03-08 重庆大学 基于刚性折-剪纸结构的可重复耗能结构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13910A1 (en) * 1992-02-12 1994-06-23 Chris Iatrou A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CN2272927Y (zh) * 1996-05-30 1998-01-21 张正宏 无骨架件折叠式帐篷
CN201865401U (zh) * 2010-10-26 2011-06-15 张忠红 大型伸缩遮阳挡雨棚
CN201943424U (zh) * 2011-03-02 2011-08-24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尖顶拉绳篷
CN203769416U (zh) * 2014-01-25 2014-08-13 许水林 一种新型遮阳帐篷
CN105257078A (zh) * 2015-10-07 2016-01-20 叶陈雷 一种帐篷构件及多种便携产品组合
CN105757439A (zh) * 2014-12-13 2016-07-13 刘国权 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面板
CN205743246U (zh) * 2016-04-30 2016-11-30 浙江万来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篷
CN206529893U (zh) * 2017-02-22 2017-09-29 黄辉 一种手提式房屋
CN107415327A (zh) * 2017-07-12 2017-12-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刚性折纸单元的组合式可展开结构
CN109386161A (zh) * 2017-08-07 2019-02-26 张华� 一种柔质棚顶规范折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13910A1 (en) * 1992-02-12 1994-06-23 Chris Iatrou A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CN2272927Y (zh) * 1996-05-30 1998-01-21 张正宏 无骨架件折叠式帐篷
CN201865401U (zh) * 2010-10-26 2011-06-15 张忠红 大型伸缩遮阳挡雨棚
CN201943424U (zh) * 2011-03-02 2011-08-24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尖顶拉绳篷
CN203769416U (zh) * 2014-01-25 2014-08-13 许水林 一种新型遮阳帐篷
CN105757439A (zh) * 2014-12-13 2016-07-13 刘国权 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面板
CN105257078A (zh) * 2015-10-07 2016-01-20 叶陈雷 一种帐篷构件及多种便携产品组合
CN205743246U (zh) * 2016-04-30 2016-11-30 浙江万来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篷
CN206529893U (zh) * 2017-02-22 2017-09-29 黄辉 一种手提式房屋
CN107415327A (zh) * 2017-07-12 2017-12-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刚性折纸单元的组合式可展开结构
CN109386161A (zh) * 2017-08-07 2019-02-26 张华� 一种柔质棚顶规范折叠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909A (zh) * 2021-11-16 2022-03-08 重庆大学 基于刚性折-剪纸结构的可重复耗能结构
CN114150909B (zh) * 2021-11-16 2022-09-02 重庆大学 基于刚性折-剪纸结构的可重复耗能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5539A (zh) 一种折叠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CN208473207U (zh) 一种装配式挂板挂装系统
CN212295775U (zh) 一种折叠式休闲吧
CN105257078A (zh) 一种帐篷构件及多种便携产品组合
CN211289405U (zh) 一种用于柔性电子屏的支架
CN201241609Y (zh) 三折铝梯
CN212165051U (zh) 景观树
CN210828127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面板
CN213682649U (zh) 一种商场用可移动装饰隔断墙
CN211942792U (zh) 切片式立体动态可变景观装置
CN2868724Y (zh) 一种仿真冰雪景观材料基体
CN204960480U (zh) 一种帐篷构件及多种便携产品组合
CN2150264Y (zh) 可撤装板式活动房
CN210622077U (zh) 吸音天花板及应用其的天花吊顶系统
CN213868768U (zh) 一种榫卯类结构壁龛
CN220654130U (zh) 用于独立空间构架体系的平台种植模块组合
CN2195227Y (zh) 便携式模型箱
CN218645296U (zh) 一种四棱柱形金属框架玻璃手提太阳能灯
CN201120823Y (zh) 一种带有装饰画框的面板
CN2595268Y (zh) 拉式伸缩化妆镜
CN215520187U (zh) 一种具备雨天防风功能的餐亭
CN2267962Y (zh) 装饰拼框
CN210378206U (zh) 魔方屏
CN2345608Y (zh) 表面具有仿石板材天然花纹涂装层的铝合金幕墙
CN209742623U (zh) 一种建筑家具用中空木材料拼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