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5889A -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5889A
CN111385889A CN201811641230.0A CN201811641230A CN111385889A CN 111385889 A CN111385889 A CN 111385889A CN 201811641230 A CN201811641230 A CN 201811641230A CN 111385889 A CN111385889 A CN 111385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terminal
pairs
slot for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1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5889B (zh
Inventor
张莉莉
王俊伟
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12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588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012 priority patent/WO20201351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5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889A/zh
Priority to US17/360,228 priority patent/US120042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5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并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

Description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V2X通信(X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通信包括: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之间的通信,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之间的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之间的通信等。V2X系统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被广泛称为侧行链路(slidelink,SL)通信侧行链路通信。
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通信时,在时域上网络设备会为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其中,时隙格式能够指示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内多个符号上终端设备的不同的传输状态。传输状态可以是上行传输状态、下行传输状态或灵活传输状态。具体地在第五代新无线(5th generation new radio,5G NR)系统中,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或动态信令配置时隙的时隙格式(slot format,SF)。其中,动态配置指的是由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中的时隙格式指示(slot format indicator,SFI)进行时隙格式配置。
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如何确定时隙格式,完成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能够为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完成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通过使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能够为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时隙格式,实现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K个信息段,并且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对相对应,用于确定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信息段指的是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所包括的部分信息,还可以称之为信息块、信息域、信息位置、信息单元或者字段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K个终端设备对;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个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且N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N为大于K的正整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N个信息段,并且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用于确定对应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基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对的场景,提供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灵活选择方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建立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将该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二消息通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该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能够获知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以及所属的终端设备对获取对应的信息段。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是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是在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能够唯一确定该终端设备对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某个信息段可以用于指示与之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段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是该信息段中包括对应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于指示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某个信息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与该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并包括该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即终端设备在获取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的信息段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与信息段中的某个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自身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N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建立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将该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三消息通知N个终端设备;或者,该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N个终端设备中,使得N个终端设备能够获知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以及自身的标识获取对应的信息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能够获知N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同时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为了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实现侧行链路通信,该第一终端设备能够获取该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使用第一标识符加扰下行控制信息,其中,第一标识符为预先配置的或通过半静态信令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会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基于第一标识符进行加扰,为了接收该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该下行控制信息,本申请中可以将第一标识符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给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该第一标识符为预先配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K个终端设备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可以通过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通知接收该下行控制信息的终端设备,第一指示信息中的信息段能够确定哪些终端设备对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每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只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根据该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确定该K个终端设备对;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包括该K个终端设备对中每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搜索空间,第一搜索空间为检测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为了化简终端设备检测下行控制信息,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搜索空间,并将该第一搜索空间通过第三指示信息通知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终端设备解析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通过使终端设备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能够针终端设备对实现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的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K个信息段,并且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对相对应,用于确定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K个终端设备对;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个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且N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N为大于K的正整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一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N个信息段,并且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用于确定对应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基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对的场景,提供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灵活选择方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携带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第二消息;或者,该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对中的终端设备中,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能够获知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以及所属的终端设备对获取对应的信息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某个信息段可以用于指示与之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于指示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某个信息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与该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并包括该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即终端设备在获取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的信息段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与信息段中的某个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自身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携带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第三消息;或者,该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N个终端设备中,使得N个终端设备能够获知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以及自身的标识获取对应的信息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根据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N个终端设备中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同时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为了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实现侧行链路通信,该第一终端设备能够获取该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用于加扰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符包括:第一标识为预先配置的,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半静态信令,半静态信令中携带第一标识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半静态信令获取加扰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标识符,或者该加扰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标识符为预先配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下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K个终端设备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哪些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每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只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根据该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确定K个终端设备对;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每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搜索空间,其中,第一搜索空间为检测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为了化简终端设备检测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检测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搜索空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用来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具体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可以是第一方面的网络设备。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来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侧行链路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侧行链路通信装置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侧行链路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通过使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能够为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完成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V2X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中(a)-(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对示意图。
图4是一种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示意图。
图7中(a)-(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示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12中(a)-(c)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段包括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包括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指示信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装置10的示意图。
图19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装置30的示意图。
图2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驾驶出行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引起了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质量变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人身安全、交通出行效率、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应等多方面来看,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ITS)。而当前,ITS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全球关注热点。
目前,车辆可以通过V2V、V2I、V2P或者V2N通信方式,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或接收服务信息,这些通信方式可以统称为V2X通信。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V2X系统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V2V通信、V2P通信以及V2I/N通信。如图1所示,车辆之间通过V2V通信。车辆可以将自身的车速、行驶方向、具体位置、是否踩了紧急刹车等信息广播给周围车辆,周围车辆的驾驶员通过获取该类信息,可以更好的感知视距外的交通状况,从而对危险状况做出提前预判进而做出避让;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通过V2I通信,路边基础设施,可以为车辆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和数据网络的接入。其中,不停车收费、车内娱乐等功能都极大的提高了交通智能化。路边基础设施,例如,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终端设备类型的RSU。由于RSU分布在路边,该终端设备类型的RSU处于非移动状态,不需要考虑移动性;另一种是网络设备类型的RSU。该网络设备类型的RSU可以给与网络设备通信的车辆提供定时同步及资源调度。车辆与人(例如,车辆与行人、车辆与骑自行车的人、车辆与司机或车辆与乘客)通过V2P通信;车辆与网络通过V2N通信,V2N可以与上述的V2I统称为V2I/N。
应理解,图1只是为了介绍V2X系统而示出的一种示例性的示意图,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车辆数量、行人数量以及基础设施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不是图1中所示的数量。
图1简单介绍了现有技术中涉及的V2X系统,下面结合图2简单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实施所适用的场景。
图2所示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在该通信系统100中,在传输数据之前,终端设备121与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信令交互确定用于与终端设备122传输数据所使用的资源,随后,该终端设备121使用确定的资源与该终端设备122通信;或者,在传输数据之前,终端设备122与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信令交互确定与终端设备121传输数据所使用的资源,随后,该终端设备122使用确定的资源与终端设备121通信。即,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中。
应理解,图2只是一种示意图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图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个数只是一种举例。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将上述的V2X系统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称之为侧行链路通信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还可以将侧行链路通信称之为边链路通信、直通链路通信或者副链路通信等;另外,并不一定限制在V2X系统中,其他场景下,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也可以称为侧行链路通信。
图2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应用的场景,为了便于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几种基本概念。
一、时隙。
首先,应理解5G NR移动通信需要具备比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更高的性能。5G新无线接入技术(5th generati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5G NRRAT)中的第15版本协议定义了新的空口接入技术。该空口接入技术支持0.1~1千兆比特每秒(giga bit per second,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太比特每秒(tera bit per second,Tbps)的流量密度以及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设备部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5G NR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mMTC)以及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
其中,URLLC应用场景包括无人驾驶、工业控制等。该URLLC应用场景要求低时延高可靠。低时延的具体要求为端到端0.5ms时延,空口信息交互来回1ms时延;高可靠的具体要求为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达到10^(-5),即数据包正确接收比例达到99.999%。
在5G NR中,引入了多种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载波可以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基线为15kHz,可以是15kHz*2^n,n是整数,从3.75kHz、7.5kHz直到480kHz,最多8种。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有多种符号长度、时隙长度,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931162110000091
表1中S指的是符号(symbol)。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子载波间隔为f0时对应的符号长度为载波间隔为f1时对应的符号长度的两倍、为载波间隔为f2时对应的符号长度的四倍。
应理解,表1只是一种示例性表格,用于说明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有多种不同的符号长度。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时隙还可以有不同的时隙类型,不同的时隙类型包括的符号个数不一样。例如,迷你时隙(Mini slot)包含的符号个数小于7个,例如,Mini slot包含的符号个数为1个符号、2个符号、4个符号等;普通时隙(Slot)包含的符号个数为7个符号或14个符号。
下面以普通时隙包括14个符号为例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时隙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制。
二、时隙格式。
时域上,例如在5G NR中,一个时隙可以包含下行传输符号、灵活符号以及上行传输符号等作用其中的至少一个,而不同的时隙构成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不同的时隙的构成称为不同的时隙格式(slot format,SF)。其中,下行传输符号用于下行传输,上行传输符号用于上行传输,灵活符号用于方向可配置(可以被终端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改变传输方向,或可以被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改变传输方向),或者间隙(gap),或者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
具体地,时隙中包含的每个符号的传输状态为以下的任意一种:
上行传输(uplink,UL)状态、下行传输(downlink,DL)状态和不确定(unknown)状态3种状态,可记为UL/DL/X(或,简记为U/D/X)。其中,X称为unknown状态或灵活(flexible)状态,终端设备在X状态对应的符号上既不收也不发信息。X也可以称之为F或U。
例如,时隙格式_0指的是一个时隙包含的14个符号的传输状态均为下行传输状态;时隙格式_1指的是一个时隙包含的14个符号的传输状态均为上行传输状态;时隙格式_2指的是一个时隙包含的14个符号的传输状态均为不上行也不上行传输状态等。在5G NR中时隙格式最多可能有256种,这里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不同的时隙格式包括的上行传输符号个数、下行传输符号个数或灵活符号个数不一样。
三、配置时隙格式。
5G NR中支持半静态或动态的时隙格式配置。
1、半静态配置时隙格式。
具体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半静态的信令,该半静态的信令用于时隙格式配置。例如,通过RRC信令通知一段时间上的或者以某个时间段为周期的终端设备各个时隙包括的符号的传输状态。其中,半静态的信令可以为小区专属(cell-specific)的,也就是小区中的所有终端设备都接收这个半静态的信令实现时隙格式配置;或者,半静态的信令也可以为某个(些)终端设备的专属信令(dedicated signaling),也就是说该某个(些)终端设备接收该半静态的信令实现时隙格式配置。
2、动态配置时隙格式。
5G NR中也支持通过DCI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上的或者以某个时间段为周期的某一个或几个时隙上的时隙格式。该DCI信令中包括时隙格式指示(slot formatindicator,SFI)信息,因此称为动态SFI信令。
具体地,该SFI信息通过DCI2_0信息下发。DCI2_0信息可以覆盖上述半静态配置时隙格式中,符号的传输状态为unknown的状态。该DCI2_0为协议规定的用于承载SFI信息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此外,5G NR中还预定义多个时隙的多种符号状态组合,该组合所在的表称之为终端设备特定表(specific table)。具体地,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的时隙格式组合(slot format combination),其中可以使用组合的序号标识(entryidentify,entry ID)来指示具体的时隙格式。并且DCI信令可以动态指示上述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的时隙格式组合。该特定表specific table中最大数目的entry数(max Nrof SlotFormat Combinations Per Set)为512,每一条entry最大slot个数(max Nrof SlotFormats Per Combination)为256。
下面结合表2简单介绍上述的特定表specific table。表2是终端设备特定表specific table。
表2
entry ID slot1 slot2 slot3 slotm slotn slot256
1 s1 s2 s3 sm
2 s1 s2 s3 sm sn
122 s1 s2 s3 sm sn s256
512 s1 s2 s3 sm
表2中s指的是符号(symbol),n、m为不同的符号的标识。
首先,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下发一个entry ID的配置信息以及entry ID对应的具体时隙格式表格,横轴为该组合中不同的slot,纵轴为entry ID。表2中包含的是每条entry可能的时隙格式组合。
继而,通过不同的DCI信令指示对应载波的对应配置为该表格中某条entry ID,DCI信令是承载在组共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group common-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GC-PDCCH)信道上,DCI信令中携带的每个SFI信息为一个时隙格式组合对应的entry ID,DCI信令中总共可以承载16个SFI信息。其中,SFI信息可以理解为SFI的索引(index)。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周期性地检测GC-PDCCH,接收携带SFI的DCI信令,该周期称为监测周期(monitor period)。
四、终端设备对。
在V2X系统中,通常是一个终端设备与另一个终端设备建立一个对(pair)。当该一个pair中的终端设备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称为单播(unicast)通信,则,该两个终端设备建立的一个pair称为终端设备对,也可以称为单播对(unicast pair)。V2X系统中会存在多个unicast pair。
以下,本申请中所述的单播对和终端设备对为一个概念,表示由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组成的终端设备集合。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对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F。
具体地,如图3(a)所示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C和终端设备#D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E和终端设备#F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
如图3(b)所示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C和终端设备#B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B同时属于两个终端设备对对,作为该两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响应方终端设备。
如图3(c)所示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C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A同时属于两个终端设备对,作为该两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
应理解,一个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属于更多的终端设备对,但是同时属于的终端设备对的数目不会超过某个门限值。例如,该门限值为5或10。
具体地,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根据执行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不同终端设备,可以分为发送终端设备(initiating user equipment,I UE),下文中可以简称为I;接收终端设备(reception user equipment,R UE),下文中可以简称为R。
其中,将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分别称为I和R只是为了简便,并不能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接收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发起方终端设备或主动方终端设备等;接收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响应方终端设备或被动方终端设备等。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涉及的终端设备对并不限制一定是V2X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其他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下的终端设备也包括上述的终端设备对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上面简单介绍了本申请中涉及的时隙格式、5G NR系统中网络设备配置时隙格式的方法以及终端设备对的概念。在介绍本申请具体方案之前,提供一种针对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配置方法,该时隙格式配置方法是在上述的5G NR系统指示SFI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时隙中能够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符号。下面结合图4和图5简单介绍该针对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指示方法。
图4是一种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行中所示的时隙格式以及第二行中所示的时隙格式。
如图4所示,图4中的第一行所示的为前文所述的5G NR中通用的SFI配置的时隙格式,其中,D标识该符号的传输状态为下行传输状态、U标识该符号的传输状态为上行传输状态以及X标识该符号的状态为不确定状态,其中,如前文所述X符号也可以称之为flexible(F)符号或unknown(U)符号,表示X符号中的传输方向可变,或传输方向可配置。
图4中的第二行所示的为在5G NR中通用的SFI的时隙格式配置基础上,将时隙中符号的传输状态为X或U的符号,进一步标识该符号的传输状态为侧行链路通信(sidelink,S)符号。
当时隙格式配置为图4中第二行所示的侧行链路通信时隙格式时,侧行链路通信时隙格式指示(sidelink SFI,SL-SFI),可以进一步指示S_initial以及S_end,其中,S_initial指的是S符号的起始位置、S_end指的是S符号的结束位置,使得在S_initial以及S_end之间的X或U符号被覆盖为S符号,用作sidelink通信。
也就是说5G NR中SFI可以分别指示一个时隙中包含的多个符号的D/X/U传输状态,
图4中的SL-SFI可以指示时隙中包含的符号S。根据网络设备的资源调度或终端设备的自动资源选择,上述符号S也可以被看作是用于收发之间转换的X符号。
进一步,如图5所示,S还可以被标识为sidelink上的SL发射(transmit,Tx)或SL接收(receive,Rx)状态。
图5是另一种侧行链路通信的时隙格式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行中所示的时隙格式、第二行中所示的发射和接收时隙格式。
其中,图5中的第一行所示的时隙格式为图4中所示的第二行的时隙格式,即,中间12个符号用于侧行链路通信。
图5中的第二行所示的时隙格式,其中,R标识接收、T标识发射以及X标识接收-发射转换。即,图4和图5所示的时隙格式的方法,可以指示侧行链路通信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但是,该方法中并未涉及针对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如何配置时隙格式,仅仅是在5G NR配置时隙格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配置时隙中可以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符号。
具体地,在V2X系统中,当侧行链路通信上进行单播(unicast)通信时,通常是一个终端设备与另一个终端设备共同建立一个终端设备对(terminal device pair,e.g.userequipment pair),为了描述简洁以下可以用UE pair进行描述。
例如,V2X系统中包括如图3(a)所示的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F,且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B组成的终端设备集合为UE pair#1;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D组成的终端设备集合为UE pair#2;终端设备#E与终端设备#F组成的终端设备集合为UE pair#3。
因此,V2X系统中会存在多个终端设备对。那么对于多个终端设备对分别包括的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需要向每个终端设备对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发送SFI信息,为终端设备对中的每个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能够顺利地进行侧行链路通信。
下面,将结合图6-图14详细介绍本申请中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该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网络设备能够指示终端设备对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且网络设备进行时隙格式指示时所占用的信息资源少。
具体地,该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的V2V系统中,或者其他侧行链路通信的场景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示意图。下面详细介绍该方法。
S110,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K为正整数。
网络设备根据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总数,确定需要为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哪些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
例如,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总数为M个,网络设备确定需要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为M个终端设备对中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K为正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K的整数。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根据需要配置时隙格式的K个终端设备对,以及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载荷情况。
具体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
示例性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该K个信息段与该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即K个信息段分别用于确定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K个终端设备对,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个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且N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N为大于K的正整数。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N个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
应理解,“第一”、“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同时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如图3中(c)所示的情况;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同时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如图3中(b)所示的情况;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同时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和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
下面,结合图7详细说明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相对应的几种情况,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示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情况一:
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配对情况如图3(a)中所示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若,K为大于1的整数则如图7(a)所示,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如图7(a)所示的block#1~block#K),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对相对应(如图7(a)所示的block#1与终端设备对#1相对应、block#2与终端设备对#2相对应、…、block#K与终端设备对#K相对应),每个信息段用于确定该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情况二:
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配对情况如图3(a)中所示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若,K等于1则如图7(b)所示,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1个信息段(如图7(a)所示的block#1),该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对相对应(如图7(b)所示的block#1与终端设备对#1相对应),该信息段用于确定该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具体地,在情况二所示的情况下,若网络设备需要为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时隙格式,则网络设备需要通过多个下行控制信息分别携带多个第一指示信息,每个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一个信息段(如图7(c)所示的K个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第一指示信息均包括block#1,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每个信息段用于确定该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如图7(c)所示。每个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所相应的终端设备对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进行加扰,其中,终端设备对RNTI也可以称之为pair-RNTI。
应理解,在情况二下,针对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配对情况如图3(b)或图3(c)中所示的情况,同一个终端设备属于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对时,该终端设备需要检测该多个终端设备对对应的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从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中的信息段中获知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例如,如图3(b)所示如果终端设备#B不仅属于终端设备对#1,还属于终端设备对#2。那么终端设备#B需要检测终端设备对#1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终端设备对#2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两个第一指示信息中信息段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联合决定终端设备#B在每个符号上所处的配置状态,其中,配置状态包含发送/接收/灵活符号等多种可能的传输状态。这样网络设备需要发送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会增加终端设备检测复杂度,并导致资源的浪费。
情况三:
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配对情况如图3(b)中所示的,一个终端设备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作为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K为大于1的整数,N为大于K的整数。则如图7(d)所示,图7(d)中“I”表示发送终端设备、“R”表示接收终端设备,且R2同时属于终端设备对#1以及终端设备对#2,作为终端设备对#1以及终端设备对#2中的接收终端设备。
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如图7(d)所示的block#1~block#N),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如图7(d)所示的block#1与终端设备对#1中的I1相对应、block#2与终端设备对#1中的以及终端设备对#2中的R1相对应、block#3与终端设备对#2中的I2相对应…、block#N与终端设备对#K中的IK相对应),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中的N个信息段中只需包括I或R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应理解,图7(d)只是一种可能的形式,还可以有不同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关系。例如,如图7(e)所示的block#1与终端设备对#1中的以及终端设备对#2中的R1相对应、block#2与终端设备对#1中的I1相对应、block#3与终端设备对#2中的I2相对应…、block#N与终端设备对#K中的IK相对应。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情况四:
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对的配对情况如图3(c)中所示的,一个终端设备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作为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K为大于1的整数,N为大于K的整数。则如图7(f)所示,图7(f)中“I”表示发送终端设备、“R”表示接收终端设备,且I1同时属于终端设备对#1以及终端设备对#2中的发送终端设备。
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如图7(f)所示的block#1~block#N),每个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如图7(f)所示的block#1与终端设备对#1以及终端设备对#2中的中的I1相对应、block#2与终端设备对#1中的R1相对应、block#3与终端设备对#2中的R2相对应…、block#N与终端设备对#K中的IK相对应),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中的N个信息段中只需包括I或R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应理解,图7(f)只是一种可能的形式,还可以有不同信息段与一个终端设备相对应关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的情况三所述的存在一个终端设备同时属于一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对,作为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进行时隙格式配置时,可以是在一个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和一个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并建立发送终端设备以及接收终端设备与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block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接收终端设备根据多个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以及自身的时隙格式指示,推导出与该接收终端设备相关的时隙格式指示。其中,发送终端设备以及接收终端设备与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block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预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或者通过RRC信令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
例如,在图7(d)和图7(e)中所示的,R2可以获知I1、I2以及R2的时隙格式指示。假设I1的时隙格式指示的时隙格式为“TTXXXXXR”、I2的时隙格式指示的时隙格式为“XXTTTXRX”以及R2的时隙格式指示的时隙格式为“RRRRRXTT”,因此R2可以推断出在符号1和2上接收来自I1的信息,在符号3至5上接收来自I2的信息,在符号7上向I2反馈,在符号8上向I1反馈。
同理,上述的情况四所述的存在一个终端设备同时属于一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对,作为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进行时隙格式配置时,可以是在一个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多个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和一个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并建立发送终端设备以及接收终端设备与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block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发送终端设备根据多个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以及自身的时隙格式指示,推导出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关的时隙格式指示。其中,发送终端设备以及接收终端设备与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block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预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或者通过RRC信令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
例如,在图7(f)中所示的,I1可以获知R1、R2以及I1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假设R1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指示的时隙格式为“RRXXXXXT”、R2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指示的时隙格式为“XXRRRRTX”以及I1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指示的时隙格式为“TTTTTTRR”,因此I2可以推断出在符号1和2上向R1发送信息,在符号3至6上向R2发送信息,在符号7上接收R2反馈,在符号8上接收R1反馈。
情况三和情况四所示的方案相比于情况二所示的方案来说,对于同时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的终端设备来说可以通过一次检测第一指示信息,获知与自身相关联的多个终端设备对的时隙格式配置情况。减少终端设备的检测复杂度以及网络设备的配置资源。
具体地,下行控制信息为前文所述的DCI,第一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时隙格式的信息,该DCI用于携带时隙格式指示信息。
例如,DCI中包括如下信息:
1)DCI格式标识,该DCI格式标识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比特;
2)(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该项是可选地;
3)终端设备对#1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1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K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K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示例性地,上述DCI中包括的信息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可选项。当DCI尺寸足够时,不需要增加该项;当DCI尺寸不够时,需要增加该项,下面将结合具体场景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上述DCI中包括的信息中,如果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可以由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推导所得。则一个信息段可以仅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例如,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反向,那么终端设备对#1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至终端设备对#K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可以被省略,即DCI不需要包括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同理,上述DCI中包括的信息中,如果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可以由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推导所得。则一个信息段可以仅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例如,终端设备对#1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至终端设备对#K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可以被省略,即DCI不需要包括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下面将结合具体场景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第一指示信息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信息,而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侧行链路通信,则可以称第一指示信息为侧行链路通信时隙格式指示(sidelink slot format indicator,SL-SFI)信息。
示例性地,对应于上述的情况一,为了使得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网络设备需要确定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是半静态信令,或者,其他用于发送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消息。
例如,第二消息可以是RRC信令、MAC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或者,第二消息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的任意一个用于携带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消息。
或者,K个信息段与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全文所述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之为包含SFI的信息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在的位置与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地,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是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之间一一对应。即,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确定该终端设备对对应的信息段。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可以是终端设备对的索引或者是在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能够唯一确定该终端设备对的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确定该终端设备对对应的信息段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
在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每个信息段中包括一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指示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的是该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所指示的终端设备对中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block#1~block#K,每个block中包括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如图8所示的UE pair#1~UE pair#K)和终端设备对对应的SFI信息(图8所示的SFI#1~SFI#K)。即,可以指示每个block中包括的是哪个终端设备对中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具体地,还可以是,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block#1~block#K,每个block中包括终端设备对对应的SFI信息(图9所示的SFI#1~SFI#K);block#K+1~block#2K,每个block中包括block#1~block#K对应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即,可以建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与包括终端设备对的SFI信息的信息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图9中block#1~block#K与block#K+1~block#2K的顺序可以调换。图9中block#1~block#K也可以称之为一个block下的subblock#1~sub block#K;block#K+1~block#2K也可以称之为一个block下的sub block#K+1~sub block#2K。
方式二:
预设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的顺序,只需在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终端设备对对应的SFI,无需如图8和图9中所示的携带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1开始升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获取信息段。终端设备#1属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1的终端设备对,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1,从block#1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1可以无需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中,预设的升序顺序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K开始降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属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1的终端设备对,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K,从block#K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K可以无需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中,预设的降序顺序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P开始升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属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P的终端设备对,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1,从block#1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P以及升序排序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P开始降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属于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1的终端设备对,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P,从block#P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对的标识P以及降序排序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的顺序可以按照某种预定义的次序,或者按照非连续升序,或者按照非连续降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示例,不再一一列举。
方式三:
网络设备确定K个终端设备对标识与K个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将该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二消息告知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其中,第二消息可以为半静态信令。或者,K个终端设备对标识与K个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则,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对标识与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获取与终端设备对标识对应的信息段。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情况二,由于每个第一指示信息中只包括一个信息段,则无需提前建立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地,在情况二下根据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确定终端设备对对应的信息段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
如图8所示的,在该一个信息段中增加对应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根据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能够获取对应的信息段,与图8不同的是只有一个信息段。
方式二:
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加扰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携带第一指示信息#1的下行控制信息#1,第一指示信息#1中包括的block#1对应终端设备对#1、携带第一指示信息#2的下行控制信息#2,第一指示信息#2中包括的block#2对应终端设备对#2。则,针对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2分别定义标识#1和标识#2,其中,下行控制信息#1经由标识#1加扰,下行控制信息#2经由标识#2加扰。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对#1中的终端设备只解调下行控制信息#1,终端设备对#2中的终端设备只解调下行控制信息#2.
具体地,上述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对可以定义不同的用于加扰的标识,可以是网络设备定义的并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或者,是系统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的,或者,为了不引入更多的标识,可以沿用终端设备对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进行加扰。其中,网络设备定义的并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包括,网络设备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定义终端设备对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ir-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pair-RNTI),并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至少包括该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系统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包括,系统(例如,经营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OAM))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定义pair-RNTI,并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至少包括该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全文所述pair-RNTI指的是用于侧行链路的pair-RNTI。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情况三和情况四,为了使得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确定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具体地,可以是确定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能够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信息段。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是在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能够唯一确定该终端设备的信息。
具体地,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能够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信息段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
在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每个信息段中包括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指示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的是该终端设备的标识所指示的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block#1~block#N,每个block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如图10所示的UE#1~UE#N)和终端设备对应的SFI信息(图10所示的SFI#1~SFI#N)。即,可以指示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的是哪个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具体地,还可以是,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与终端设备实现一一对应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block#1~block#N,每个block中包括终端设备对应的SFI信息(图11所示的SFI#1~SFI#N);block#N+1~block#2N,每个block中包括block#1~block#N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标识。即,可以建立终端设备的标识与包括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的block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1中block#1~block#N与block#N+1~block#2N的顺序可以调换。图11中block#1~block#N也可以称之为一个block下的sub block#1~subblock#N;block#N+1~block#2N也可以称之为一个block下的sub block#N+1~sub block#2N。
方式二:
预设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标识的顺序,只需在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终端设备对应的SFI,无需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携带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的标识为1开始升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的标识为1,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1,从block#1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1可以缺省。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的标识为N开始降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的标识为1,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N,从block#N中获取自身的SFI信息。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N可以缺省。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的标识为P开始升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的标识为P,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1,从block#1中获取自身的SFI。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P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或,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N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预设从终端设备的标识为P开始降序排序,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获取block。终端设备#1的标识为1,即,终端设备#1获取block#P,从block#P中获取自身的SFI。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P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或,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N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
还例如,第一指示信息中每个信息段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标识的顺序可以按照某种预定义的次序,或者按照非连续升序,或者按照非连续降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示例,不再一一列举。
方式三:
预先配置N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与N个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将该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三消息告知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其中,第三消息可以为半静态信令告知终端设备。或者,N个终端设备标识与N个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在网络设备和/或N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中。则,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标识与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信息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进行信令交互,以便于配置时隙格式。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信令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对可以为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对,“第一”仅用于区分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对为上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对与第一信息段对应。
S120,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对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接收该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情况一,第一信息段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和/或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指示SFI信息,其中,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和接收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信息段为K个信息段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一一对应的信息段。其中,第一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发送终端设的SFI信息,第二部分包括所述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例如,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段包括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行和第二行,具体地,第一行表示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block,第二行为第一block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对。
如图12(a)所示,第一行中包括I1(发送终端设备)、R1(接收终端设备),第二行中包括UE pair#1(第一终端设备对)。从图12(a)中可以看出,第一信息段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和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段中的第一部分包括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第一信息段中的第二部分包括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如图12(b)所示,第一行中包括I1(发送终端设备),第二行中包括UE pair#1(第一终端设备对)。从图12(b)中可以看出,第一信息段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反向于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则,第一信息段中无需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同理,如图12(c)所示,第一行中包括R1(接收终端设备),第二行中包括UE pair#1(第一终端设备对)。从图12(c)中可以看出,第一信息段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反向于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则,第一block中无需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应理解,图12是以第一终端设备对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K个信息段,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段包括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的示意图,具体意义与图12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的SFI信息可以是预先通过RRC信令配置的一个用于确定SFI的表格,该表格中包含SFI索引与符号的实际传输状态(发送状态、接收状态或未知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信息段中包括的SFI信息是各个SFI索引。其中,所述用于确定SFI的表格是为侧行链路配置的终端设备特定的时隙格式组合表格。
示例性地,每个信息段中包含的SFI信息还可以是一个预设长度的位图。其中,上述预设长度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或者,预设长度还可以是预先设置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上述预设长度的位图表示从第一时刻开始,一定时间范围内区分符号的实际传输状态(发送状态、接收状态或未知状态)的指示。因此,信息段中包括的SFI信息是各个SFI位图。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在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加扰。具体地,网络设备定义一个第一标识符,下行控制信息通过该第一标识符加扰。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的情况一,该第一标识符为网络设备预先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给上述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均能够提前获知该第一标识符。或者,该第一标识符是预先配置的,预先配置指的是预先设置在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中。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的情况二,该第一标识符为网络设备预先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给上述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均能够提前获知该第一标识符。或者,该第一标识符为终端设备对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的C-RNTI。或者,该第一标识符为针对该终端设备对专门定义的pair-RNTI。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的情况三,该第一标识符为网络设备预先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给上述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均能够提前获知该第一标识符。或者,该第一标识符为同时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的C-RNTI。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的情况四,该第一标识符为网络设备预先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给上述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使得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均能够提前获知该第一标识符。或者,该第一标识符为同时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的C-RNTI。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终端设备对于SFI信息的搜索,网络设备定义一个SL的第一搜索空间,并向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搜索空间。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为半静态信令。还可以配置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SET)用于SL特定的SFI的检测,例如,向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ORSET。还可以配置一个CORSET中或不同CORSET中的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对的SFI的检测。
示例性地,由于下行控制信息的载荷限制,系统中的M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的SFI信息无法均承载下行控制信息中,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即,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能够确定是为哪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配置时隙格式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每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通过位置偏移或时间偏移对第一指示信息能够指示的K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进行指示。其中,所述位置偏移指在第一搜索空间上的控制信息发送频域位置上的偏移;所述时间偏移指在第一搜索空间上的控制信息发送时间上的偏移。
例如,当有30个终端设备对(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30),其中,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5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1,终端设备对#6~终端设备对#10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2,…终端设备对#25~终端设备对#30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6。
其中,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1可以位于配置的第一控制信息位置上,下行控制信息#2可以位于配置的第二控制信息位置上,…下行控制信息#6可以位于配置的第六控制信息位置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频域资源的第一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频域资源的第二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六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频域资源的第六偏移量进行指示。
或者,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位置被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第一控制信息位置的第二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六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第一控制信息位置的第六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指示是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预配置给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其中,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1可以位于配置的第一控制信息时域位置上,下行控制信息#2可以位于配置的第二控制信息时域位置上,…下行控制信息#6可以位于配置的第六控制信息时域位置上。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时域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时域资源的第一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时域资源的第二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六控制信息位置通过相对于某参考时域资源的第六偏移量进行指示。或者,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时域位置被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域位置通过相对于第一控制信息时域位置的第二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第六控制信息时域位置通过相对于第一控制信息时域位置的第六偏移量进行指示。所述指示是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预配置给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
当然,也可以结合位置偏移和时间偏移联合进行一系列终端设备对的指示。方法类似,不再详细列举。
又例如,共有30个终端设备对(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30),其中,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5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1,终端设备对#6~终端设备对#10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2,…终端设备对#25~终端设备对#30的SFI信息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6。
其中,当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5共用下行控制信息#1时,这可以通过位置偏移或时间偏移(timing offset)对这些终端设备对之间进行区分。基于某参考频域资源,终端设备对#1,位置偏移为0;终端设备对#2,位置偏移为1;…终端设备对#5,位置偏移为4。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述不同的位置偏移上检测出到SFI信息,终端设备以获知这是哪个终端设备对对应的SFI信息。
类似的,也可以定义时间偏移(或称之为时域偏移),基于某参考时域资源,终端设备对#1,时域偏移为0;终端设备对#2,时域偏移为1;…终端设备对#5,时域偏移为4。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述不同的时间偏移上检测出到SFI信息,终端设备以获知这是哪个终端设备对对应的SFI信息。
当然,也可以结合位置偏移和时间偏移联合进行终端设备对的指示。方法类似,不再详细列举。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即第二指示信息为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增加一个额外的域指示该K个终端设备对。其中,该域用来表示下行控制信息能够指示的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即,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能够指示从该域所指示的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开始的一系列终端设备对或一个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对的时隙格式。
应理解,对于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多个单播对的标识,以及根据单播对标识大小的排序,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已知。则,可以仅仅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按照已知的顺序,根据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确定该K个终端设备对。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指示信息的格式示意图。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增加一个比特X,例如X=9时,表示该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一指示信息是从第9个终端设备对开始配置时隙格式的,所以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个信息段包括的是第9个终端设备对的SFI,第二个block包括的是第10个终端设备对的SFI信息,以此类推。
S130,终端设备获取SFI信息。
网络设备对不同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一标识符加扰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针对上述的情况一,以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获取对应的SFI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第一信息段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该发送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对与第一信息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对对应的第一信息段;进一步地,发送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段中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部分中包括的SFI信息。
应理解,不同的信息段中包括的SFI信息可以指示的是不同的时隙格式。
例如,第K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为k1,第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根据标识k1确定对应的信息段,获取该第K个终端设备对的SFI信息。
进一步地,相邻的终端设备对的SFI信息不同,相对较远的终端设备对的SFI信息可以相同。其中,相对较远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等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区分,并进行SFI信息配置。
具体地,前文中所涉及的半静态信令或预设配置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RRC信令、MAC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
全文所述加扰下行控制信息为对第一消息中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部分进行加扰。
本申请中,为了减少检测成本,可以预先定义几种不同的DCI尺寸(payloadsize)。
例如,考虑两个终端设备对的尺寸,可以定义DCI尺寸为15byte;考虑三个终端设备对的尺寸,可以定义DCI尺寸为20byte;考虑五个终端设备对的尺寸,可以定义DCI尺寸为40byte;考虑八个终端设备对的尺寸,可以定义DCI尺寸为70byte;考虑十个终端设备对的尺寸,可以定义DCI尺寸为90byte等,不再一一列举。当考虑几种可能的终端设备对数目,定义对应的DCI尺寸时,可以减少盲检测开销(overhead)。
上面结合图6-图14详细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简单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在不同的侧行单播场景下的使用流程。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行和第二行,其中,第一行为DCI,第二行为不同的终端设备对。
假设,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一共有5个终端设备对,该5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分别为UE pair#1~UE pair#5。但是由于DCI的尺寸限制,只能指示系统中3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SFI,即DCI中携带的多个终端设备对的时隙格式联合指示信息(SL-SFI)只包括3个block分别为block#1~block#3,3个信息段与3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首先,网络设备定义加扰DCI的RNTI,该RNTI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能够基于该RNTI解析DCI。
其次,网络设备确定3个信息段与3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该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能够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所属的终端设备对的标识获取对应的信息段。
最后,当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的SFI信息时,确定信息段中每个部分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获取到与自身所属的终端设备对对应的信息段之后,根据自身与信息段中某个部分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获取自身的SFI信息。
如图15所示,DCI中包括如下信息:
1)DCI格式标识,该DCI格式标识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比特;
2)起始终端设备对的标识:系统中第3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UE pair#3;
3)block#1(终端设备对#3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3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block#2(终端设备对#4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4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block#3(终端设备对#5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5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应理解,图15所示的只是一种示例,当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相互推到出来时,DCI中的每个信息段可以只包括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左侧和上方,其中,左侧为不同的DCI,上方为不同的终端设备对。
假设,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一共有5个终端设备对,该5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分别为UE pair#1~UE pair#5。每个DCI中只包括一个信息段,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首先,网络设备分别用该5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C-RNTI加扰5个终端设备对分贝对应的5个DCI。则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能够基于C-RNTI解析DCI。
其次,当每个信息段中包括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的SFI信息时,确定信息段中每个部分对应的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获取到信息段之后,根据自身与信息段中某个部分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获取自身的SFI信息。
如图16所示,每个DCI中包括如下信息:
1)DCI格式标识,该DCI格式标识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比特;
2)block#X(终端设备对#X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终端设备对#X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其中,X=1~5。
应理解,图16所示的只是一种示例,当终端设备对中的两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相互推到出来时,DCI中的信息段可以只包括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指示时隙格式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行和第二行,其中,第一行为DCI,第二行为不同的终端设备对。
假设,该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一共有3个终端设备对,该3个终端设备对的标识分别为UE pair#1~UE pair#3。并且该3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均为R1,则DCI中携带4个信息段分别为block#1~block#4。
首先,网络设备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均为R1的C-RNTI加扰DCI。则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能够基于该C-RNTI解析DCI。
其次,网络设备确定4个信息段与4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该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能够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以及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对应的block。
如图17所示,DCI中包括如下信息:
1)DCI格式标识,该DCI格式标识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比特;
2)block#1(终端设备对#1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block#2(终端设备对#1、终端设备对#2以及终端设备对#3中接收终端设备的SFI信息)、block#3(终端设备对#2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block#4(终端设备对#3中发送终端设备的SFI信息)。
应理解,图17所示的只是一种示例,属于多个终端设备对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图6至图17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8至图21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装置。
参见图18,图18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装置10包括接收单元110、处理单元120。
接收单元1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120,用于解析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装置1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完全对应,装置10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其中,装置10中的接收单元11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的步骤。例如,执行图6中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2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内部实现或处理的步骤。例如,执行图6中的解析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地,装置1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30,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接收单元110和发送单元130可以组成收发单元,同时具有接收和发送的功能。其中,处理单元120可以是处理器。接收单元110可以是接收器。发送单元130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集成在一起组成收发器。
参见图19,图19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可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19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9所示,终端设备2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用于控制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9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20,图20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装置30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装置30包括发送单元310以及处理单元320。
处理单元320,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发送单元310,用于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装置3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完全对应,装置30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其中,装置30中的发送单元31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步骤。例如,执行图6中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120。处理单元12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内部实现或处理的步骤。例如,执行图6中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110。
可选地,装置3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330,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接收单元330和发送单元310可以组成收发单元,同时具有接收和发送的功能。其中,处理单元320可以是处理器。发送单元310可以是接收器。接收单元330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集成在一起组成收发器。
参见图21,图2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该网络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
网络设备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4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基带单元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402。所述RRU 4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20中的发送单元31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401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4011和射频单元4012。可选地,收发单元401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4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信息。所述BBU 4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401与BBU 4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4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20中的处理单元32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例如该BBU(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控制网络设备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确定承载终端设备的控制信息的符号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4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系统,或5G系统),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 402还包括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所述存储器4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4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码本等。所述处理器4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21所示的网络设备40能够实现图6-图17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功能。网络设备4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图21示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仅为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形态的网络设备结构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处理器从该通信接口获取该数据和/或信息,并对该数据和/或信息进行处理。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处理器从该通信接口获取该数据和/或信息,并对该数据和/或信息进行处理。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以上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等。例如,处理器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设备、微处理器设备、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等。处理器可以根据这些设备各自的功能而在这些设备之间分配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控制和信号处理的功能。此外,处理器可以具有操作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功能,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的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存储器与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
所述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N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个信息段与所述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第一标识符加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预先配置的或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10.一种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解析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
所述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个信息段与所述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N个终端设备中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加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符包括:
所述第一标识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半静态信令,所述半静态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符。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2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
所述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为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N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个信息段与所述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0-2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第一标识符加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预先配置的或通过半静态信令通知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0-2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2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终端设备对为两个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K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解析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K个信息段;
所述K个信息段中的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一一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属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个信息段,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一一对应,N为正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K个信息段与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0或3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的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
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信息段用于指示一个终端设备对中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和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一个信息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个信息段与所述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31或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N个信息段与N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N个终端设备中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时隙格式。
37.根据权利要求29-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符用于加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标识为预先配置的,或者,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半静态信令,所述半静态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
38.根据权利要求29-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K个终端设备对。
CN201811641230.0A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1385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230.0A CN111385889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PCT/CN2019/126012 WO2020135159A1 (zh) 2018-12-29 2019-12-17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US17/360,228 US12004205B2 (en) 2018-12-29 2021-06-28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230.0A CN111385889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889A true CN111385889A (zh) 2020-07-07
CN111385889B CN111385889B (zh) 2024-02-02

Family

ID=7112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1230.0A Active CN111385889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5889B (zh)
WO (1) WO20201351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4661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6709B2 (en) * 2020-08-11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cro sleep techniques in star topology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904A (zh) * 2008-01-24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物理数据控制信道时隙格式的发送方法
US20170041924A1 (en) * 2014-04-14 2017-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Transmission and Decod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797635A (zh) * 2014-09-0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7683575A (zh) * 2015-04-06 2018-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控制
WO2018058443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发送方法、信道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8419296A (zh) * 2017-02-10 2018-08-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75768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slot aggregation level indication in group common pdcch and sfi conflict handling
US20180309513A1 (en) * 2017-04-21 2018-10-25 Apple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 Flexible Slot Format Indicator
WO2018202059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CN108809614A (zh) * 2017-11-17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811156A (zh) * 2017-05-04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964853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的指示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US20180367289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Apple Inc. Semi-Static and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 for 5G-NR
WO2018228556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Design of group-common pdcch
CN109075956A (zh) * 2018-08-03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时隙格式指示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80376476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indicator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5218B2 (en) * 2015-11-05 2018-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D-MIMO based multicasting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69331B2 (en) * 2016-04-01 2020-1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8004322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600974B (zh) * 2018-04-28 2021-03-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904A (zh) * 2008-01-24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物理数据控制信道时隙格式的发送方法
US20170041924A1 (en) * 2014-04-14 2017-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Transmission and Decod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797635A (zh) * 2014-09-0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7683575A (zh) * 2015-04-06 2018-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控制
WO2018058443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发送方法、信道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8419296A (zh) * 2017-02-10 2018-08-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75768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slot aggregation level indication in group common pdcch and sfi conflict handling
US20180309513A1 (en) * 2017-04-21 2018-10-25 Apple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 Flexible Slot Format Indicator
CN108811156A (zh) * 2017-05-04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059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CN108964853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的指示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US20180367289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Apple Inc. Semi-Static and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 for 5G-NR
WO2018228556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Design of group-common pdcch
US20180376476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indicator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809614A (zh) * 2017-11-17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075956A (zh) * 2018-08-03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时隙格式指示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1-1702091 "Further details of common control signaling"",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4661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29651A1 (en) 2021-10-21
CN111385889B (zh) 2024-02-02
WO2020135159A1 (zh)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864B (zh) 用于控制半静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83229B (zh)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调度及前导码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034360B (zh) 一种多用户叠加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026375B (zh)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58303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v2x终端执行的v2x通信执行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10736152B2 (en) Method for resolving resource collision in V2X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mobile device therefor
CN103096493B (zh) 接收和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737039B (zh)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121342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侧链路消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KR20190042721A (ko)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78577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iority of resource, processing device, system, and UE
CN11099938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049567B (zh) 一种窄带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51144B2 (en)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CN111182638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86706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329650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130066686A (ko)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57458A (zh) 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装置
CN111385889B (zh)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4631385A (zh) 在通信系统中分配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15961A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d2d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74081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535352B (zh) 发送、接收短传输时间间隔通信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2004205B2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