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5160A -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5160A
CN111385160A CN201811625969.2A CN201811625969A CN111385160A CN 111385160 A CN111385160 A CN 111385160A CN 201811625969 A CN201811625969 A CN 201811625969A CN 111385160 A CN111385160 A CN 111385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g
packet loss
loss rate
member link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59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5160B (zh
Inventor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59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5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检测设备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所述每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丢包率,所述每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丢包率,所述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聚合链路中任意成员链路的丢包率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运营商IP承载网络中普遍采用多端口物理链路聚合方式,在设备之间使用聚合链路进行互联。丢包率是反映两个网络设备间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所流经设备间的业务信号质量并最终影响用户的业务感知。
对网络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检测,通常采取在网络设备之间部署ping测试任务,通过对ping测试任务的记录来得到丢包率这一网络质量指标。通常的做法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图1所示,在两端的网络设备上直接部署ping测试,网管采集服务器记录报文收发情况,统计丢包率。
情况二:如图2所示,在两端网络设备上分别接入网络探针,由探针设备发送网络质量测试报文,测试结果返回给探针服务器做网络性能及服务质量分析,丢包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测试指标。
以上两种测试情况,均是在被测试链路间构造测试报文,如经常使用的ping(ICMP协议报文)测试。测试结果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汇总分析。
当两个网络设备之间使用聚合链路方式时,测试结果给出的是该聚合链路的丢包率,并不能反映其中每条成员链路的丢包率。具体分析如下:无论设备间ping测试还是探针测试,均为构造测试报文。设备间直接的ping测试是以两端设备接口IP为源和目的地址;探针测试是以两端探针IP为源和目的地址来构造测试报文。而在聚合链路针对IP报文的转发流程中,普遍采取基于三元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应用协议)或五元组(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应用协议)的负载分担算法,实现将不同业务流均衡分担在各成员链路的目的。这样,在设备间ping测试和探针测试中所构造的测试报文,在聚合链路负载分担算法的作用下,经计算会被选择至某一条成员链路上,对该聚合链路的测试结果实际上是这一条被选中成员链路的测试结果。其它成员链路的质量没有得到测量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实现了对聚合链路中的任意成员链路进行丢包率检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方法包括:
检测设备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所述检测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检测装置,装置包括:
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丢包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利用设备的负载均衡特性,采用扩展PING测试实现对丢包率的统计。其中,扩展PING测试的报文为五元组报文,会记录PING测试报文及PING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因此可以实现在成员链路上发送PING测试报文,并在接收到PING响应报文后可识别响应报文的收发端口,进而根据双端设备的测试结果可以获得目标成员链路的丢包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PING测试统计丢包率的网络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网络探针分析丢包率的网络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端设备端口及成员链路丢包率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某聚合链路各成员链路进行丢包率测试的结果曲线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是利用网络设备聚合链路负载分担特点,使用标准的扩展ping测试的方法来解决目前聚合链路丢包率测量中没有对成员链路丢包率进行检测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301、检测设备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是指聚合链路两端的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成员链路是聚合链路中需要检测丢包率的成员链路,可以仅有一条目标成员链路,也可以有多条目标成员链路,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指定目标成员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目标成员链路上进行PING测试是指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PING测试报文。
步骤302、检测设备根据获取的上述丢包率参数确定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检测方法,利用设备的负载均衡特性,采用扩展PING测试实现对丢包率的统计。其中,扩展PING测试的报文为五元组报文,会记录PING测试报文及PING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因此可以实现在成员链路上发送PING测试报文,并在接收到PING响应报文后可识别响应报文的收发端口,进而根据双端设备的测试结果可以获得目标成员链路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02具体是根据预先确定的丢包率参数与目标成员链路的丢包率的函数关系,获取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网络环境、网络参数,上述函数关系可有多种表达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与获取的丢包率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1):
Li=LAi+LBi-(LA’+LB’)/2 公式(1)
Li为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LAi和LBi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LA’和LB’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相应的,上述步骤302的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获取的上述丢包率参数基于上述公式(1)确定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实现,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具体是图2所示的网管采集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丢包率参数可以在两端的网络设备上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也可以在检测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网管采集服务器)上进行统计。
若在两端的网络设备上统计步骤101中所需的丢包率参数,具体的,上述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分别接收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并记录接收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两端设备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接收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本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两端设备分别在PING响应接收端口对应的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该成员链路即为负责均衡成员链路;分别接收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并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接收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本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丢包率;两端设备分别将获取的丢包率参数上报给检测装置。
上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和第二PING测试报文均为扩展PING测试报文。
如上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可以包括多个成员链路,从而实现对聚合链路中的成员链路丢包率的全面检测,避免IP网络质量监控中的盲点。相应的,上述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具体是指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根据聚合链路中网络设备负载均衡特点,对于同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无论该网络设备通过哪个端口(即哪个成员链路)发送,接收端的网络设备往往通过负载均衡分配一个成员链路进行报文回复。因此,在目标成员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的情况下,上述两端设备记录接收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时,可以仅在首次接收到第一PING响应报文后记录接收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而无需每次均重复记录。
如果目标成员链路有多个成员链路,就需要区分各个成员链路对应的参数,相应的,可以由两端设备分别关联记录在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PING测试端口和对应的丢包率。
若在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的网管采集服务器)上统计步骤101所需的丢包率参数,具体的,上述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分别获取两端设备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目标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并分别获取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分别获取两端设备在上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并分别获取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其中,两端设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可以是从两端设备获知的,也可以是通过监控各个成员链路或者监控两端设备的各个端口获知的。
检测装置获取了PING响应接收端口后,分别根据两端设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确定两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
下面以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将图1所示的两个网络设备称为A端网络设备和B端网络设备。
在A端网络设备和B端网络设备上,分别以聚合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在本端的端口为源端口执行PING命令(即发送PING测试报文),并通过配置命令参数记录PING响应报文返回的本端成员端口。
具体实现中,各厂商设备命令格式不尽相同,可通过其产品文档查询,以某型号路由器为例,其命令格式为:
ping–i[成员链路端口编号]–ri–a[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其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为测试的聚合链路A/B两端的接口IP地址。-i[成员链路端口编号]参数标识ping报文(PING测试报文或PING响应报文)从该聚合链路中的哪条成员链路端口发出。-ri参数标识在ping响应报文返回时记录从该聚合链路中的哪条成员链路端口返回。
以下为某ping测试命令举例,其返回结果如下:
<Router A>ping-i 100ge3/1/0/0-ri-a 211.137.47.1 211.137.47.2
PING 211.137.47.2:56 data bytes,press CTRL_C to break
Request time out
Reply from 211.137.47.2 via Eth-Trunk10(100GE3/2/0/0):bytes=56Sequence=1 ttl=254 time=2ms
Reply from 211.137.47.2 via Eth-Trunk10(100GE3/2/0/0):bytes=56Sequence=2 ttl=254 time=2ms
Reply from 211.137.47.2 via Eth-Trunk10(100GE3/2/0/0):bytes=56Sequence=3 ttl=254 time=2ms
Reply from 211.137.47.2 via Eth-Trunk10(100GE3/2/0/0):bytes=56Sequence=4 ttl=254 time=2ms
---211.137.47.2ping statistics---
5packet(s)transmitted
4packet(s)received
20.00%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2/2/2ms
根据上述代码可知,该PING测试报文从A端设备聚合链路(Eth-Trunk10)中的成员链路端口100GE3/1/0/0发出,在B端设备应答后从A端设备的成员链路端口100GE3/2/0/0返回,丢包率为20%。
如图4所示,假设A端设备和B端设备之间聚合链路中成员链路数量为n,A端和B端成员链路端口分别对应记录为A1、A2…An和B1、B2…Bn。在A端设备上分别以A1、A2…An端口为源端口做ping测试,并记录返回的丢包率分别为LA1、LA2…LAn,同时记录下返回报文的成员端口编号(AX端口)。因为A端设备发送的ping测试报文的应答是由B端设备发给A端设备,根据B端设备的聚合链路负载分担算法,无论A端设备从哪个成员链路对应的端口发出,只要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不变,则B端设备均会从同一成员链路对应的端口应答。这样,从A端设备看来,则在A1、A2…An端口的测试结果中,其AX端口相同。通过A/B两端成员端口对应关系,记录下B端设备均从对应的BX端口发出。
同样,在B端设备上分别以B1、B2…Bn端口为源端口做ping测试,并记录返回的丢包率参数为LB1、LB2…LBn,同时记录下返回报文的成员端口编号(By端口)。根据相同的原理,在B1、B2…Bn端口的测试结果中,其By端口相同。通过A/B两端成员端口对应关系,则A端设备均从对应的Ay端口发出。
在A端设备的测试结果LA1、LA2…LAn中,找到Ay端口对应的测试结果,记为LA’;在B端设备的测试结果LB1、LB2…LBn中,找到Bx端口对应的测试结果,记为LB’。该处理过程可以在网管采集设备上实现,也可以分别在A端设备和B端设备上实现。
最后,利用如下公式分别计算A/B两端设备间各条成员链路的丢包率L1、L2…Ln
L1=LA1+LB1-(LA’+LB’)/2
L2=LA2+LB2-(LA’+LB’)/2
Ln=LAn+LBn-(LA’+LB’)/2
图5示出了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某聚合链路所做的一次测试结果,在三天时间内每1小时做一次测试计算,连续记录了各成员链路的丢包率并绘制曲线。图5中能够看出聚合链路(Eth-Trunk61)中5条成员链路(GigabitEthernet1/7/1/1-GigabitEthernet 1/7/1/5),其中GigabitEthernet 1/7/1/4存在连续的明显丢包。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IP承载网络设备之间聚合链路中各成员链路的丢包率指标的具体测量。目前业界少数设备厂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先通过控制报文进行收发两端发送端口与反射端口的协商,这种解决方案由于是设备厂商对标准协议的自定义扩展,存在不同厂商设备间互通的问题,无法在多厂商设备组网环境中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是一种通用的测量方法,利用网络设备聚合链路负载分担的技术特点,解决了IP网络聚合链路应用环境下,丢包率质量监控中的盲点,并且能够在多厂商组网环境中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与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链路丢包率检测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
两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丢包率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检测装置,利用设备的负载均衡特性,采用扩展PING测试实现对丢包率的统计。其中,扩展PING测试的报文为五元组报文,会记录PING测试报文及PING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因此可以实现在成员链路上发送PING测试报文,并在接收到PING响应报文后可识别响应报文的收发端口,进而根据双端设备的测试结果可以获得目标成员链路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具体是根据预先确定的丢包率参数与目标成员链路的丢包率的函数关系,获取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网络环境、网络参数,上述函数关系可有多种表达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与获取的丢包率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1):
Li=LAi+LBi-(LA’+LB’)/2 公式(1)
Li为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LAi和LBi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LA’和LB’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相应的,上述丢包率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上述丢包率参数基于上述公式(1)确定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参数可以是两端设备统计得到的,也可以是该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统计得到的。
若两端设备统计得到上述参数,具体的,上述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分别接收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并记录接收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两端设备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接收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本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两端设备分别在PING响应接收端口对应的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该成员链路即为负责均衡成员链路;分别接收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并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接收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本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丢包率;两端设备分别将获取的丢包率参数上报给检测装置。
上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和第二PING测试报文均为扩展PING测试报文。
相应的,上述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601从上述两端设备上获取丢包率参数。
如上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可以包括多个成员链路,从而实现对聚合链路中的成员链路丢包率的全面检测,避免IP网络质量监控中的盲点。相应的,上述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具体是指两端设备分别在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根据聚合链路中网络设备负载均衡特点,对于同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无论该网络设备通过哪个端口(即哪个成员链路)发送,接收端的网络设备往往通过负载均衡分配一个成员链路进行报文回复。因此,在目标成员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的情况下,上述两端设备记录接收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时,可以仅在首次接收到第一PING响应报文后记录接收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而无需每次均重复记录。
如果目标成员链路有多个成员链路,就需要区分各个成员链路对应的参数,相应的,可以由两端设备分别关联记录在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PING测试端口和对应的丢包率。
若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统计上述参数,具体的,分别获取两端设备在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目标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并分别获取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分别获取两端设备在上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并分别获取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监听负载均衡成员链路的端口实现,也可以由两端设备上报);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其中,两端设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可以是从两端设备获知的,也可以是通过监控各个成员链路或者监控两端设备的各个端口获知的。
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601获取了PING响应接收端口后,分别根据两端设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确定两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检测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由图1所示的网管采集服务器实现。
另外,结合图3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丢包率检测方法可以由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计算机系统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至少一个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7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检测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系统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3和总线410。其中,如图4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计算机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丢包率检测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丢包率检测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设备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所述检测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包括:
所述检测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基于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Li=LAi+LBi-(LA’+LB’)/2
Li为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LAi和LBi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LA’和LB’分别为两端设备通过所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两端设备分别在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为扩展PING测试报文;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接收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接收的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本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在所述PING响应接收端口对应的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所述第二PING测试报文为扩展PING报文,所述PING响应接收端口对应的成员链路为所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接收所述第二扩展测试报文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并分别根据各自发送的所述第二PING测试报文和接收的所述第二PING响应报文确定本端设备通过所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所述两端设备将得到的所述第一丢包率和所述第二丢包率上报给所述检测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在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包括:所述两端设备分别在所述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
所述两端设备记录接收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包括:所述两端设备在首次接收到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后记录接收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两端设备关联记录在所述目标成员链路的各个成员链路上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PING测试端口和对应的丢包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包括: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获取所述两端设备在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并分别获取所述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一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获取所述两端设备在所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上发送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并分别获取所述两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根据获取的每端设备的第二PING测试报文的数量和第二PING响应报文的数量确定每端设备通过所述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从所述两端设备获取其PING响应接收端口,所述PING响应接收端口为所述两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端口;
所述检测设备分别根据所述两端设备的PING响应接收端口确定所述两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
8.一种丢包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丢包率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聚合链路的两端设备分别进行PING测试的如下丢包率参数:
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所述聚合链路的目标成员链路发送第一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一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分别通过负载均衡成员链路发送第二PING测试报文而得到的第二丢包率,所述两端设备中的每端设备对应的负载均衡成员链路为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ING测试报文的第一PING响应报文所使用的所述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
丢包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丢包率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成员链路上的丢包率。
9.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625969.2A 2018-12-28 2018-12-28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1385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969.2A CN111385160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969.2A CN111385160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160A true CN111385160A (zh) 2020-07-07
CN111385160B CN111385160B (zh) 2021-08-03

Family

ID=7122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5969.2A Active CN111385160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516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5286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98418A (zh) * 2010-09-10 2013-05-08 阿尔卡特朗讯 使得能够实现分组传输网络中的分组丢失测量的方法
CN103997433A (zh) * 2014-05-16 2014-08-20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率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及测量系统
CN106911531A (zh) * 2017-01-10 2017-06-3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分发场景的数据丢包率统计方法
CN1078891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质量测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418A (zh) * 2010-09-10 2013-05-08 阿尔卡特朗讯 使得能够实现分组传输网络中的分组丢失测量的方法
US20120155286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97433A (zh) * 2014-05-16 2014-08-20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率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及测量系统
CN1078891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质量测量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6911531A (zh) * 2017-01-10 2017-06-3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分发场景的数据丢包率统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160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4251B (zh) 链路时延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1807952B1 (en) Remote estimation of round-trip delays in a data network
US8014297B2 (en) Network test apparatus, network test method and network test program
US8270309B1 (en) Systems for monitoring delivery performance of a packet flow between reference nodes
JP2019501551A (ja) ケーブル試験デバイスの動作に関するメッセージ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クラウドベース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584485B (zh) 检测边缘网络质量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984018B (zh) 以太网丢包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682595B1 (en) Obtaining local area network diagnostic test results
US20180262414A1 (en) Analysis of network performance
JP2015057930A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異常トラヒック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68283A (ja) 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
CN111385160B (zh) 丢包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JP2015023463A (ja) パケット解析装置、パケット解析方法、及びパケット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12350844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84337B (zh) 一种云服务质量监控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810238A (zh) 网络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8148B (zh) 网络诊断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002008B (zh) 一种网络时延测量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69631B (zh) 数据传输质量的测量方法、转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317070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node status detection in distributed system
CN113328903A (zh) 检测传输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9810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me gateway port configuration
US9900207B2 (en)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US11140067B2 (en) Discovering cross-domain links based on traffic flow
CN116708149B (zh) 网络诊断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