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225A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72225A CN111372225A CN201811616377.4A CN201811616377A CN111372225A CN 111372225 A CN111372225 A CN 111372225A CN 201811616377 A CN201811616377 A CN 201811616377A CN 111372225 A CN111372225 A CN 1113722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erving cell
- rrc
- state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其配对的终端(如手机)来代理寻呼消息。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配对成功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以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获取手机的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标识,频点等信息。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该服务小区信息选择驻留到手机的服务小区。这样,可穿戴设备便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与其配对的手机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WD),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的通信功能越来越强大。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可以和其他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或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技术,接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但是,接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可穿戴设备需要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这样不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有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侧,该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与第二终端(如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可以在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标识,频点等信息。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判断出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则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这样,在第一终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第二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侧,该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与第二终端(如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寻呼时机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并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实施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如手机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第一终端便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本申请中,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连接,可包括蓝牙通信连接、Wi-Fi直连通信连接(如Wi-Fi p2p通信连接)、3gpp D2D通信连接等等。
本申请中,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可以称为第一RRC状态。不限于此,第一RRC状态还可以包括未来通信技术标准中定义的类似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RRC状态。
本申请中,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可以是指,第二终端在第一终端的寻呼时机(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并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告知该寻呼消息,即向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如PCI)和频点信息。除了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1: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本申请中,该请求消息可以称为第三消息。
方式2: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具体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下述方式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1: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2: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3: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4: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如下几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B.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C.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D.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
其中,第二RRC状态可以包括RRC连接态。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可以是指从RRC连接态转移到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其中,在上述情况B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
方式1.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无论第一终端之前是否获得过第二终端服务小区信息(即无论第一终端是否存储由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终端都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与第一终端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信息表示的小区不相同,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则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这里,未发生改变可以是指第二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和第一终端之前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时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相同。
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如果第一终端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和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信息一致,则第一终端在得知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可以不再需要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且第一终端当前刚好驻留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因此第一终端可无需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来选择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这样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方式2中,第二终端需要将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否改变告知第一终端。
其中,在上述情况C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
方式1.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处于第二RRC状态时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则第二终端可以继续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第一终端可以不需要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处于第二RRC状态时没有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则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3.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之前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且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二终端在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时所处的服务小区不一致,则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其中,在上述情况C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
方式1.如果第二终端通过小区重选而发生服务小区改变,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如果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之前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且在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间隙(gap)与第一终端的PO不重合(即不冲突),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3.如果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之前第二终端没有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且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不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以避免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gap和第一终端的PO相冲突。在第二终端的RRC状态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二终端在转入第一RRC状态后,便不会存在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gap和第一终端的PO相冲突的问题。
不限于在上述A-D几种情况,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例如50秒)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或者第二终端每隔预设时间(例如50秒)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例如100毫安时)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或者第二终端在得知第一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例如100毫安时)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再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的特定用户输入(如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用户输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第二终端驻留到相同的服务小区之后,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寻呼代理请求。该寻呼代理请求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本申请中,可以将寻呼代理请求称为第二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寻呼代理请求中可携带第一终端的PO,即第一终端可以计算出自己的PO,然后将该PO告知第二终端。这样第二终端便可知道在什么时机为第一终端监听寻呼消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寻呼代理请求中可携带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这里,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可包括第一终端的IMSI、DRX周期以及DRX周期内PO的个数。这样第二终端便可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第一终端的PO,从而知道在什么时机为第一终端监听寻呼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消息格式封装了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的消息。例如,假设第一通信连接是蓝牙通信连接,那么第一消息是封装了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的蓝牙消息。可选的,为了减少第一消息的比特数量,节约信令开销,封装于第一消息中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中可以仅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即可以从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中删除其他UE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可能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该可能的情况,可以提供下述几种方式:
方式1.在第二终端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一旦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断开,第二终端便可以不再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开始自己监听寻呼消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错失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方式2.在第二终端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在第一通信连接断开时,第二终端可以仍继续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一段时间(例如10秒以内),并记录在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可选的,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恢复,则第二终端便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消息,该消息可用于将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告知给第一终端。相应的,第一终端可根据该消息告知的寻呼消息产生第一终端的未接来电的通知消息,可便于第一终端的用户了解到有哪些未接来电。
可选的,如果第一通信连接超过这段时间还未恢复,则第二终端便可以不再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开始自己监听寻呼消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多个功能单元,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该终端可以称为第一终端。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当第一终端处于第一RRC状态(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通信单元,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处理单元,可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判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规则。
处理单元,还可用于在判断出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之后,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通信单元,还可用于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多个功能单元,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该终端可以称为第二终端。
具体的,第二终端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其中:
通信单元,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通信单元,还可用于在第一终端的寻呼位置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通信单元,还可用于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处理单元可用于生成通信单元发送的信息,如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消息。处理单元还可用于解析通信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如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实施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第一终端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第二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可用于解析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选的,第一终端中的通信单元还可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可用于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可选的,第一终端中的通信单元还可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中的处理单元可具体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1: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2: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3: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4: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可具体用于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B.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C.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D.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
关于上述几种情况下通信单元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该终端可以称为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与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具体的,该接收器可用于在该终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该处理器可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则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该接收器还可用于在在该终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该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是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描述的终端。
其中,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点。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1:该发射器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在该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该发射器可用于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该请求消息可以称为第三消息。
方式2: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这样,该接收器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该发射器发送请求消息。在该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该发射器可用于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接收器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下述方式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1:该处理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2:该处理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3:该处理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4:该处理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该处理器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B.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C.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D.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
其中,第二RRC状态可包括:RRC连接态。
关于该接收器在上述A-D几种情况下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该终端可以称为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与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具体的,该发射器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该接收器可用于在第一终端的寻呼位置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该发射器还可用于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具体的,该处理器可用于生成该发射器发送的信息,如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消息。该处理器还可用于解析该接收器接收到的信息,如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描述的终端。
其中,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点。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器可用于在该发射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该请求消息可以称为第三消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发射器可用于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器还可用于在该发射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射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射器可具体用于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二RRC状态可包括:RRC连接态。
第六方面中未提及的内容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描述的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描述的终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结合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结合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小区驻留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3A-图3B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长期演进(LTE)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还可以是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未来演进的第六代通信系统等。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1,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以及核心网115。其中:
用户设备(UE)可以是手机103,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107。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UE功能的基站,如微基站。用户设备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网络设备101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如手机103、可穿戴设备107,进行通信。这里,用户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103,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107。基站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中的基站等。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具体的,网络设备101可用于在网络设备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通过无线接口105与终端103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控制器可以是核心网115的一部分,也可以集成到网络设备101中。具体的,网络设备101可用于通过回程(blackhaul)接口113(如S1接口)向核心网115传输控制信息或者用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109。短距离通信连接109可以包括:蓝牙通信连接、无线保真直连(wireless fidelity direct,Wi-Fi direct)通信连接(如Wi-Fi p2p通信连接)、3gpp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连接等等。例如,可穿戴设备107可和手机103配对,与其配对的手机103建立蓝牙通信连接,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蓝牙通信连接进行通信。这样,可穿戴设备107可以接收手机103发送的数据,如短消息、系统通知消息、音频数据等,可便于用户在可穿戴设备107上查看手机103接收到的短消息,在可穿戴设备107上查看手机103上的系统通知消息,在可穿戴设备107上收听手机103上播放的音频,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用户设备既可以和基站通信,又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和其他用户设备通信。例如,可穿戴设备107既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105和基站101通信,又可以通过蓝牙通信连接109和手机103通信。这样,可穿戴设备107既可以接收到基站101发送的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以了解来电,又可以和手机103交互数据。
为了节省可穿戴设备107方的功耗,当可穿戴设备107与手机103配对并建立蓝牙通信连接/Wi-Fi direct通信等短距离通信连接后,可以由手机103代理可穿戴设备107的蜂窝移动通信。即,对于上行的蜂窝移动通信,手机103可以接收可穿戴设备107发往网络侧的数据,然后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将该数据发送给网络侧;对于下行的蜂窝移动通信,手机103可以接收网络侧发往可穿戴设备107的数据,然后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将该数据发送给可穿戴设备107。
需要说明的,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状态可以包括两种: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RRC空闲态(RRC_IDLE)。当用户设备没有业务时,用户设备会处于RRC空闲态。当用户设备有业务时,用户设备需要转入RRC连接态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RRC连接态,用户设备在RRC空闲态更节省功耗。用户设备的RRC状态还可以包括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RRC非激活态是在5G或NR通信标准的第一版本中引入的。用户设备在RRC非激活态下的行为和在RRC空闲态下的行为基本一致,因此,用户设备在RRC非激活态下和在RRC空闲态下有相同的节能效果,即比用户设备在RRC连接态下要节省功耗。
现有技术中,不管处于何种RRC状态,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用户设备都需要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这会消耗用户设备的电量。尤其对于可穿戴设备107这种电池续航时间较短的用户设备来说,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不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107的功耗。对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可穿戴设备107可以通过其配对的终端(如手机103)来代理寻呼消息,以节省可穿戴设备107的功耗。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包括: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配对成功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以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获取手机的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标识,频点等信息。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该服务小区信息选择驻留到手机的服务小区。
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小区驻留方法,可穿戴设备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手机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手机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可穿戴设备便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与其配对的手机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不限于可穿戴设备,被代理寻呼消息的终端还可以是手机、M2M终端等。不限于手机,为其他设备代理寻呼消息的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M2M终端等。例如,一个手机可以通过另一个手机代理寻呼消息。又例如,一个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另一个可穿戴设备代理寻呼消息。不限于此,手机还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代理寻呼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续航时间较长的设备可以为电池续航时间较短的设备代理寻呼消息。这里,电池续航时间可以是指电池容量支持的续航时间,通常可以称为电池续航能力。电池续航时间也可以是指电池当前剩余电量所支持的剩余续航时间。
本申请中,可以将被代理寻呼消息的终端称为第一终端,可以将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终端称为第二终端。第一终端需要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以通过第二终端为其代理寻呼消息。
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流程。
在图2中,第一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已配对并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第一通信连接可以包括:蓝牙通信连接、Wi-Fi直连通信连接(如Wi-Fi p2p)、3gpp D2D通信连接等短距离通信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可包括:
S101,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如手机)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S102,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是,则第一终端可以执行S103。
S1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后续内容,这里先不赘述。
S103,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判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如果满足,则第一终端可以执行S104。
这里,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可以是指第一终端测量到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高于小区最小接收电平Qrxlevmin,且第一终端测量到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高于配置的最小接收信号质量Qqualmin。
本申请对S103与S102在时序上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S103也可以在S102之前被执行,S103与S102也可以同时被执行。
S104,如果第一终端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则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在第一终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第二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本申请中,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可以是指,第二终端在第一终端的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并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告知该寻呼消息,即向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关于第一消息的具体实现,后续实施例中会详细说明,这里先不赘述。
本申请中,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可以称为第一RRC状态。不限于此,第一RRC状态还可以包括未来通信技术标准中定义的类似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RRC状态。
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场景下,第一终端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ce cell,PCell)。因为,在载波聚合场景下,UE的寻呼消息由其所在的主服务小区负责。
本申请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如主服务小区标识(primary cell identifier,PCI))、频点信息。除了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等。RAT可以包括无线局域接入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WLAN)、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网(evolved UTRAN,EUTRAN)等等无线接入技术。
下面详细阐述图2所示的小区驻留的方法涉及如下三点:
(1)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1: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可如图3A所示,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acknowledgement)消息。
方式2: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具体可如图3B所示,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acknowledgement)消息。
(2)在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下述方式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1: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2: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3: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4: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其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能够调频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上。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不能被第一终端支持是指第一终端不能调频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上,从而不能在该频点上接收信号,如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SS)。在此情况下,第一终端不选择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其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可以是指第一终端支持的一种或多种RAT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不能被第一终端支持是指第一终端支持的一种或多种RAT中没有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例如,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是EUTRAN,而第一终端支持的RAT为WLAN和UTRAN,不包括EUTRAN,则表明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不被第一终端所支持,即第二终端不具备驻留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能力。
其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可以是指第一终端支持的频段(第一终端能够工作在哪些频段)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频段。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不被第一终端支持是指第一终端支持的频段不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频段。例如,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频段是LTE B1,B3,B5,B7,而第一终端支持的频段是LTE B38,B39,B40,B41,则表明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不被第一终端所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也可以是指在第一终端支持的频段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频段的前提下,第一终端是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签约用户,或者第一终端不是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的签约用户但第一终端签约的运营商和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该合作关系使得第一终端能够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获得通信服务,如漫游服务。
(3)在如下几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B.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C.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D.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
其中,第二RRC状态可以包括RRC连接态。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可以是指从RRC连接态转移到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关于上述几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实现,后续实施例中会详细说明,这里先不赘述。
不限于在上述几种情况,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例如50秒)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或者第二终端每隔预设时间(例如50秒)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例如100毫安时)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或者第二终端在得知第一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值(例如100毫安时)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再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的特定用户输入(如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用户输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下面结合图4-图7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在与第二终端(如手机)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时,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并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的小区驻留方法的具体流程。图4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两个阶段:非寻呼代理阶段和寻呼代理阶段。其中,非寻呼代理阶段采用了现有的UE寻呼方法,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各自的PO监听寻呼消息;而寻呼代理阶段中,第二终端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下面展开:
1.非寻呼代理阶段(S201-S208)
S201,第一终端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驻留到合适的小区:小区1。小区1对应的基站为基站1,基站1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
S202,如果S201是第一终端在开机后执行的首次小区选择,则第一终端还可以执行网络注册;否则,第一终端可以不执行网络注册。具体的,网络注册可以包括随机接入流程,RRC连接建立流程、承载建立流程等等,可用于第一终端开始电路域(circuit switch,CS)、分组域(packet switch,PS)业务。第一终端在开机后停留在RRC空闲态,当RRC连接建立完成时,第一终端才会从RRC空闲态转移到RRC连接态。
S203,第二终端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驻留到合适的小区:小区2。小区2对应的基站为基站2,基站2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基站2和基站1可以是相同的基站,即小区1、小区2可以是同一个基站下的不同小区。基站2和基站1也可以是不同的基站,即小区1、小区2可以是不同基站下的不同小区。
S204,如果S203是第二终端在开机后执行的首次小区选择,则第二终端还可以执行网络注册;否则,第二终端可以不执行网络注册。具体的,网络注册可以包括随机接入流程,RRC连接建立流程、承载建立流程等等,可用于第二终端开始电路域(CS)、分组域(PS)业务。第二终端在开机后停留在RRC空闲态,当RRC连接建立完成时,第二终端才会从RRC空闲态转移到RRC连接态。
S205,第一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出跟踪区更新请求,开始跟踪区更新,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一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这里,跟踪区可用于网络侧对UE进行位置管理。跟踪区为UE不需要更新服务的自由移动区域。跟踪区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小区,一个跟踪区具体包含哪些小区由核心网(如EPC)确定。当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UE需要被寻呼时,核心网(如EPC)需要在UE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
S206,第二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具体的,第二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出跟踪区更新请求,开始跟踪区更新,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二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207,第一终端可以在自己的PO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S208,第二终端可以在自己的PO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第二终端的PO与第一终端的PO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非寻呼代理阶段(S201-S208)采用了现有的UE寻呼方法,不管处于何种RRC状态,第一终端都需在自己的PO监听寻呼消息。即使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第一终端也需要自己监听寻呼消息,这不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2.寻呼代理阶段(S209-S216)
S209,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进行配对,配对可主要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安全认证。
这里,第一终端所处的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可以是第一终端经过一次RRC状态转移所达到的状态,或者是第一终端经过多次RRC状态转移所达到的状态。
S210,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后,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A所示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不限于此,第一终端也可以通过图3B所示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例如,第二终端在了解到第一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条件下,可以在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时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终端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不应构成限定。
S211,第一终端可以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一终端选择到第二终端服务小区进行驻留的条件可包括:条件1.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条件2.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对于第一终端来说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判断条件1、条件2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212,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后,第一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一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213,在与第二终端驻留到相同的服务小区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寻呼代理请求。该寻呼代理请求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寻呼代理请求中可携带第一终端的PO,即第一终端可以计算出自己的PO,然后将该PO告知第二终端。这样第二终端便可知道在什么时机为第一终端监听寻呼消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寻呼代理请求中可携带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这里,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可包括第一终端的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ndentification number,IMSI)、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周期以及DRX周期内PO的个数。这样第二终端便可根据这些参数确定第一终端的PO,从而知道在什么时机为第一终端监听寻呼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通过图3A所示的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前提下,寻呼代理请求可以是图3A所示流程中的确认消息(步骤2)。该确认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终端的PO或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通过图3B所示的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前提下,寻呼代理请求可以是图3B所示流程中的确认消息(步骤3)。该确认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终端的PO或用于计算第一终端的PO的参数。基于这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在确认收到服务小区信息的同时可以向第二终端请求寻呼代理。不限于此,寻呼代理请求还可以独立于图3A或图3B中的确认消息,寻呼代理请求可以是专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消息。
本申请中,可以将寻呼代理请求称为第二消息。
S214,第二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寻呼代理请求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返回寻呼代理请求应答。
S215,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S216,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的,第一消息可以是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消息格式封装了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的消息。例如,假设第一通信连接是蓝牙通信连接,那么第一消息是封装了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的蓝牙消息。可选的,为了减少第一消息的比特数量,节约信令开销,封装于第一消息中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中可以仅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即可以从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中删除其他UE的标识。
通过寻呼代理阶段(S209-S216)可以看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在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时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中。此后,第二终端便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这样,有利于减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二)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终端(如手机)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并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图5示出了实施二提供的小区驻留方法的具体流程。图5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两个阶段:非寻呼代理阶段和寻呼代理阶段。其中,非寻呼代理阶段采用了现有的UE寻呼方法,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各自的PO监听寻呼消息;而寻呼代理阶段中,第二终端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下面展开:
1.非寻呼代理阶段(S301-S308)
具体的,可参考图4实施例中的非寻呼代理阶段,这里不再赘述。
2.寻呼代理阶段(S309-S318)
S309,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进行配对,配对可主要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安全认证。
S310,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S311,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第一终端可以进行小区选择,选择一个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一终端最终选择的目标小区要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即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高于小区最小接收电平Qrxlevmin,且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高于配置的最小接收信号质量Qqualmin。该目标小区可以是第一终端之前驻留的小区1,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小区。
S312,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之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A所示的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选的,第一终端也可以通过图3B所示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
S313,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一终端选择到第二终端服务小区进行驻留的条件可包括:条件1.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条件2.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对于第一终端来说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判断条件1、条件2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314,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一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315,在与第二终端驻留到相同的服务小区之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寻呼代理请求。该寻呼代理请求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关于寻呼代理请求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316,第二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寻呼代理请求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返回寻呼代理请求应答。
S317,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S318,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关于第一消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寻呼代理阶段(S309-S318)可以看出,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可以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中。此后,第二终端代理便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这样,有利于减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二中,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
方式1.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无论第一终端之前是否获得过第二终端服务小区信息(即无论第一终端是否存储由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终端都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与第一终端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信息表示的小区不相同,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则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这里,未发生改变可以是指第二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和第一终端之前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时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相同。
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如果第一终端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和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信息一致,则第一终端在得知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可以不再需要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且第一终端当前刚好驻留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因此第一终端可无需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来选择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这样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方式2中,第二终端需要将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否改变告知第一终端。
(三)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如手机)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服务小区信息,并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图6示出了实施三提供的小区驻留方法的具体流程。图6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两个阶段:非寻呼代理阶段和寻呼代理阶段。其中,非寻呼代理阶段采用了现有的UE寻呼方法,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各自的PO监听寻呼消息;而寻呼代理阶段中,第二终端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下面展开:
1.非寻呼代理阶段(S401-S408)
具体的,可参考图4实施例中的非寻呼代理阶段,这里不再赘述。
2.寻呼代理阶段(S409-S418)
S409,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进行配对,配对可主要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安全认证。
S410,与第一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其中,第一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
S411,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第二终端可以进行小区选择,选择一个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二终端最终选择的目标小区要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即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高于小区最小接收电平Qrxlevmin,且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高于配置的最小接收信号质量Qqualmin。该目标小区可以是第二终端之前驻留的小区2,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小区。后续步骤中提及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指第二终端在此步骤中选择驻留的服务小区。为了描述简单,可以假定第二终端在此步骤中选择驻留的服务小区为小区2,即第二终端选择驻留的目标小区为小区2。
S412,与第一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B所示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二终端可以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可选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A所示的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在获知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的条件下,第一终端可以请求第二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S413,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一终端选择到第二终端服务小区进行驻留的条件可包括:条件1.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进行驻留;条件2.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对于第一终端来说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判断条件1、条件2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414,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2)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一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415,在与第二终端驻留到相同的服务小区之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寻呼代理请求。该寻呼代理请求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关于寻呼代理请求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416,第二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寻呼代理请求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返回寻呼代理请求应答。
S417,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S418,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关于第一消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寻呼代理阶段(S409-S418)可以看出,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根据该服务小区信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中。这样,第二终端代理便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减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三中,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
方式1.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处于第二RRC状态时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则第二终端可以继续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第一终端可以不需要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处于第二RRC状态时没有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则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3.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之前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且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二终端在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时所处的服务小区不一致,则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在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如果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之前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且第二终端当前所处的服务小区与第二终端在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时所处的服务小区一致,即服务小区没有发生改变,则第二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服务小区未发生改变即可。第一终端存储有第二终端在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时的服务小区信息。这样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四)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如手机)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时,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服务小区信息,并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图7示出了实施四提供的小区驻留方法的具体流程。图7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两个阶段:非寻呼代理阶段和寻呼代理阶段。其中,非寻呼代理阶段采用了现有的UE寻呼方法,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各自的PO监听寻呼消息;而寻呼代理阶段中,第二终端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下面展开:
1.非寻呼代理阶段(S501-S508)
具体的,可参考图4实施例中的非寻呼代理阶段,这里不再赘述。
2.寻呼代理阶段(S509-S518)
S509,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进行配对,配对可主要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安全认证。
S510,与第一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其中,第一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具体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可以在以下场景下发生改变:小区重选,或者小区切换,或者小区重建,或者小区重定向。
这里,改变后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可以称为小区3。小区3对应的基站为基站3,基站3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基站3和基站2可以是相同的基站,即小区3、小区2可以是同一个基站下的不同小区。基站3和基站2也可以是不同的基站,即小区3、小区2可以是不同基站下的不同小区。
S511,在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二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512,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B所示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即,第二终端可以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可选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3A所示的方式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在获知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的条件下,第一终端可以请求第二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S513,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3)进行驻留。
具体的,第一终端选择到第二终端服务小区进行驻留的条件可包括:条件1.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3)进行驻留;条件2.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对于第一终端来说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判断条件1、条件2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514,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小区3)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以便网络侧了解第一终端所处的跟踪区,便于寻呼管理、移动性管理。
S515,在与第二终端驻留到相同的服务小区之后,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寻呼代理请求。该寻呼代理请求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关于寻呼代理请求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516,第二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寻呼代理请求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返回寻呼代理请求应答。
S517,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S518,在第一终端的PO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关于第一消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寻呼代理阶段(S509-S518)可以看出,与第一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二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时,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根据该服务小区信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中。这样,第二终端代理便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减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四中,第一终端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
方式1.如果第二终端通过小区重选而发生服务小区改变,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2.如果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之前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过寻呼消息,且在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间隙(gap)与第一终端的PO不重合(即不冲突),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方式3.如果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之前第二终端没有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且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第二终端不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以避免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gap和第一终端的PO相冲突。在第二终端的RRC状态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后,则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二终端在转入第一RRC状态后,便不会存在第二终端的RRC连接态测量gap和第一终端的PO相冲突的问题。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可能断开。针对该可能的情况,可以提供下述几种方式:
方式1.在第二终端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一旦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断开,第二终端便可以不再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开始自己监听寻呼消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错失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方式2.在第二终端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的过程中,在第一通信连接断开时,第二终端可以仍继续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一段时间(例如10秒以内),并记录在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可选的,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恢复,则第二终端便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消息,该消息可用于将这段时间内检测到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告知给第一终端。相应的,第一终端可根据该消息告知的寻呼消息产生第一终端的未接来电的通知消息,可便于第一终端的用户了解到有哪些未接来电。
例如,如图8所示,在第一通信连接恢复后,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在显示屏21中显示通知消息211。通知消息211用于通知用户第一终端在5秒钟前有一个未接来电“14715911212”。不限于此,用户还可以在第一终端的“电话”功能或应用程序中查看该未接来电。
可选的,如果第一通信连接超过这段时间还未恢复,则第二终端便可以不再为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可以开始自己监听寻呼消息。
参考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300。终端300可以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终端,具体可如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103(如手机)。终端300也可以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二终端,具体可如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107(如可穿戴设备)。如图9所示,终端300可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318、按键输入模块316以及显示器320等)、用户接口302、一个或多个终端处理器304、发射器306、接收器308、耦合器310、天线314以及存储器312。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301可用于终端3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进行通信。通信接口301是指终端处理器304与收发系统(由发射器306和接收器308构成)之间的接口,例如LTE中的X1接口。具体实现中,通信接口301可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2G)通信接口、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3G)通信接口,以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4G)通信接口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是4.5G、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终端3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301,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 Access Network,LAN)接口。
天线314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310用于将天线314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308。
发射器306可用于对终端处理器304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
接收器308可用于对天线314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306和接收器308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终端300中,发射器306和接收器308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除了图9所示的发射器306和接收器308,终端300还可包括其他通信部件,例如GPS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等。不限于上述表述的无线通信信号,终端300还可以支持其他无线通信信号,例如卫星信号、短波信号等等。不限于无线通信,终端3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网络接口(如LAN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终端30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318、按键输入模块316以及显示器320等。具体实现中,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用户接口302与终端处理器304进行通信。
存储器312与终端处理器304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31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31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31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312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300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终端的情况下,存储器31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侧的实现程序。在终端300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存储器31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在第二终端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终端处理器304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终端处理器304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31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侧或第二终端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终端处理器304可以为调制解调器(Modem)处理器,是实现3GPP、ETSI等无线通信标准中主要功能的模块。Modem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也可以与其他芯片或电路在一起形成系统级芯片或集成电路。这些芯片或集成电路可应用于所有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手机、电脑、笔记本、平板、路由器、可穿戴设备、汽车、家电设备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处理器304处理器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与片外存储器耦合,即芯片内不包含存储器;或者终端处理器304处理器与片内存储器耦合并集成于芯片中,即芯片内包含存储器。
可以理解的,终端300可以实现为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103,也可以实现为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107。
需要说明的,图9所示的终端300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终端3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40,以及无线通信系统40中的终端41、终端43。终端41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终端43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终端41可以驻留到终端43的服务小区,通过终端43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终端41的功耗。
如图10所示,终端41可包括:处理单元411和通信单元413。当终端41处于第一RRC状态(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11和通信单元413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通信单元413,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终端43发送的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
处理单元411,可用于根据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判断终端43的服务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规则。
处理单元411,还可用于在判断出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终端43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之后,驻留到终端43的服务小区。
通信单元413,还可用于在驻留到终端43的服务小区之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终端43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终端41被网络侧寻呼。
如图10所示,终端43可包括:处理单元433和通信单元431。终端43为终端41代理寻呼消息。其中:
通信单元431,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终端41发送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
通信单元431,还可用于在终端41的寻呼位置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终端41的寻呼消息。
通信单元431,还可用于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终端41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终端41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终端41被网络侧寻呼。
处理单元433可用于生成通信单元431发送的信息,如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消息。处理单元433还可用于解析通信单元431接收到的信息,如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终端41的寻呼消息。
可以看出,终端41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终端43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41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终端43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终端41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终端43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终端41的功耗。
终端41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不限于可穿戴设备,终端41还可以是手机、M2M终端等。终端43可以是手机。不限于手机,终端43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M2M终端等。例如,一个手机可以通过另一个手机代理寻呼消息。又例如,一个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另一个可穿戴设备代理寻呼消息。不限于此,手机还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代理寻呼消息。
本申请中,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如PCI)、频点信息。除了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41中的通信单元413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终端43发送的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终端43中的通信单元431可用于解析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终端41发送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可选的,终端41中的通信单元413还可用于在接收到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向终端43返回确认消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43中的通信单元431可用于主动向终端41发送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终端41请求。可选的,终端41中的通信单元413还可用于在接收到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向终端43返回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41中的处理单元411可具体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判断是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1:在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终端41支持,且终端43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终端41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2:在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终端41支持,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终端41支持,且终端43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终端41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3:在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终端41支持,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终端41支持,且终端43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终端41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方式4:在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终端41支持,终端43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终端41支持,且终端43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终端41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选择终端43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41中的通信单元413可具体用于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获得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
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终端41与终端43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B.与终端43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终端41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C.终端43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
D.终端43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
关于上述几种情况下通信单元413获得终端43的服务小区信息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终端41和终端43各自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也可以是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40,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该第二终端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具体的,该第一终端可以是图9所示的终端300,该第二终端可以是图9所示的终端300。该第一终端也可以是图10实施例中的终端41,该第二终端可以是10实施例中的终端43。
以图9所示的终端是第一终端为例,终端处理器304用于调用存储于所述存储器312中的指令来控制发射器306在进行发送以及控制接收器308进行接收。发射器306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对数据和/或信令进行发射的过程。接收器308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对数据和/或信令进行接收的过程。存储器312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当第一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
接收器308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终端处理器304可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判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规则。终端处理器304还可用于判断出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之后,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接收器308还可用于在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本申请中,第一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这样,第一终端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第二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关于第一终端中各部件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前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以图9所示的终端是第二终端为例,终端处理器304用于调用存储于所述存储器312中的指令来控制发射器306在进行发送以及控制接收器308进行接收。发射器306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对数据和/或信令进行发射的过程。接收器308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对数据和/或信令进行接收的过程。存储器312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发射器306,可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接收器308,可用于在第一终端的寻呼位置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发射器306,还可用于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终端处理器304可用于生成通信单元431发送的信息,如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消息。终端处理器304还可用于解析通信单元431接收到的信息,如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这样,第二终端便可以为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关于网络设备中各部件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前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装置50可包括:处理器5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501的一个或多个接口502。其中:
处理器5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5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5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5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接口5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5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501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接口5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射频模块等等)连接。接口502还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移动通信接口(如X1接口)等,分别负责不同外围设备和处理器501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中,处理器5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侧或第二终端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接口5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501的执行结果。本申请中,接口503可具体用于输出处理器501的处理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驻留的方法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当装置50实现为本申请中的第一终端时,接口503可用于将接收器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输入到处理器501,处理器501可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如果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则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具体的,当装置50实现为本申请的中的第二终端时,处理器501可用于生成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通过接口503输出处理器501生成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的,接口503可以输出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到发射器,发射器可用于发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501、接口5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收发机或中继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的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则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频点被所述第一终端支持,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在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所述第一RRC状态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二RRC状态包括:RRC连接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所述第一RRC状态后,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二RRC状态包括:RRC连接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11.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位置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于寻呼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所述第一RRC状态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二RRC状态包括:RRC连接态。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向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存储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存储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
所述接口用于输入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到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则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2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所述接口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2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为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16377.4A CN111372225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PCT/CN2019/128846 WO2020135627A1 (zh) | 2018-12-26 | 2019-12-26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16377.4A CN111372225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72225A true CN111372225A (zh) | 2020-07-03 |
CN111372225B CN111372225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7112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16377.4A Active CN111372225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72225B (zh) |
WO (1) | WO2020135627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8703A (zh) * | 2021-02-23 | 2021-05-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驻留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2120718A1 (zh) * | 2020-12-10 | 2022-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209531A (zh) * | 2022-06-21 | 2022-10-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寻呼消息的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 |
WO2023015504A1 (zh) * | 2021-08-11 | 2023-02-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915396A (zh) * | 2023-02-01 | 2023-04-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23216973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40352A (zh) * | 2021-10-14 | 2021-12-24 |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小区测量结果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0634A (zh) * | 2012-01-05 | 2013-07-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4101079A1 (zh) * | 2012-12-28 | 2014-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判决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4796930A (zh) * | 2014-01-17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432274A (zh) * | 2016-01-08 | 2018-08-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设备到设备链路共享网络反馈信息 |
WO2018195907A1 (zh) * | 2017-04-28 | 2018-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08811015A (zh) * | 2015-12-31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11616377.4A patent/CN111372225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26 WO PCT/CN2019/128846 patent/WO202013562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0634A (zh) * | 2012-01-05 | 2013-07-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4101079A1 (zh) * | 2012-12-28 | 2014-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判决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4796930A (zh) * | 2014-01-17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811015A (zh) * | 2015-12-31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8432274A (zh) * | 2016-01-08 | 2018-08-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设备到设备链路共享网络反馈信息 |
WO2018195907A1 (zh) * | 2017-04-28 | 2018-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0718A1 (zh) * | 2020-12-10 | 2022-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788703A (zh) * | 2021-02-23 | 2021-05-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驻留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788703B (zh) * | 2021-02-23 | 2022-12-0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驻留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3015504A1 (zh) * | 2021-08-11 | 2023-02-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216973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5209531A (zh) * | 2022-06-21 | 2022-10-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寻呼消息的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 |
CN115915396A (zh) * | 2023-02-01 | 2023-04-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5915396B (zh) * | 2023-02-01 | 2023-08-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35627A1 (zh) | 2020-07-02 |
CN111372225B (zh) | 2022-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72225B (zh) |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2037762B (zh) | 演进分组系统中的电路交换回退 | |
US921564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9819392B (zh) | 一种位置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
CN112218354A (zh) | 有多个具有改进的暂停/恢复操作的用户身份模块的ue | |
JP5504375B2 (ja) | リダイレクトの間に記憶済み一時的情報の表示子を用い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101196545B1 (ko) | 무결성 보호없이 라우팅 영역(ra) 업데이트 프로시져 또는 부착 프로시져에 대한 타이머들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4349284A (zh) | 系统间移动性的蜂窝广播增强 | |
CN109479220B (zh) | 路径切换方法和装置 | |
US20180167990A1 (en)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RU2747990C2 (ru)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 |
WO2018040109A1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380818A (zh) | 对寻呼消息作出响应 | |
WO2017138198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CN112771933A (zh) | 第一无线设备、第一网络节点、第二无线设备以及由其执行的用于确定小区的状态的方法 | |
JP2017535992A (ja) | オーバー・ザ・トップ・サービスを用いた緊急通話のハンドリング | |
WO2018228438A1 (zh) | 调整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6437403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0098046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device, and network apparatus | |
CN112771914B (zh) | 无线电资源测量的执行方法、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 |
WO2022082399A1 (zh) | 通信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EP3432676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 |
US20230262656A1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422132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17223315A (zh) | 无线通信中多用户识别的管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