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161A -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2161A
CN111372161A CN202010276352.5A CN202010276352A CN111372161A CN 111372161 A CN111372161 A CN 111372161A CN 202010276352 A CN202010276352 A CN 202010276352A CN 111372161 A CN111372161 A CN 111372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arplug
sensor
ea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63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金果
李凯
吕百涛
安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m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63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21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2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1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耳机包括:本体,一侧设有入耳部,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源和传感器,光源适于朝向入耳部外部发射光线,传感器适于接收入耳部的外部光线;弹性体耳塞,套设于入耳部之外,耳塞上至少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且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耳塞上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遮光部,从而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前,对光线进行阻隔,避免光线经弹性体内部散射直接进入传感器,有效减少了串光问题,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背景技术
利用光电容积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检测人体生理参数,是目前智能穿戴设备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光射入人体组织,通过人体组织反射或透射出的光强变化,来计算包括心率在内的多种人体生理参数。智能穿戴设备的光电检测组件一般包括光源和光电传感器,光源发射光线穿透人体皮肤组织,部分光线经人体组织血管反射后穿出,光电传感器接收并检测穿出的光信号,从而得到例如心率等人体生理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穿过人体皮肤组织之前,会经一次或多次反射直接进入光电传感器,从而发生串光,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为了避免串光问题,一般会在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之间设置一个遮光组件,例如遮光板,从而在光线进入皮肤组织之前,将光源与传感器之间隔离开,避免出现串光问题。
然而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说,耳机入耳音腔的壳体与人体耳道皮肤之间通过弹性体(例如硅胶塞)进行接触。从光学的角度看,弹性体相当于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散射体,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弹性体的多次反射或散射,部分光线直接进入光电传感器中,导致出现串光,从而减弱了信号质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提高耳机的光电检测组件准确性,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
本体,一侧设有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所述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源和传感器,所述光源适于朝向所述入耳部外部发射光线,所述传感器适于接收所述入耳部的外部光线;
弹性体耳塞,套设于所述入耳部之外,所述耳塞上至少在对应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且在对应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入耳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一端固设于所述本体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内腔轴向贯穿形成耳机的音腔;
所述光电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腔,且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径向一侧;所述第一支架上至少在对应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二透光部,且在对应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二遮光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塞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外壁上的连接部、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部外侧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与所述连接部贴合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遮光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至少之一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上,且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耳塞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一遮光部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遮光部为设于所述耳塞上的遮光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二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二遮光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遮光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入耳部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光电检测组件的装配位,所述光电检测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腔。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弹性体耳塞,适用于入耳式耳机,所述耳机具有一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所述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源和传感器,
所述耳塞适于套设在所述入耳部之外,且所述耳塞上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和适于阻止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
当所述耳塞套设于所述入耳部上时,所述第一透光部对应于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的位置,所述第一遮光部对应于所述光源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塞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连接部外侧,所述接触部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与所述连接部贴合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遮光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至少之一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耳塞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一遮光部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遮光部为设于所述耳塞上的遮光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弹性体耳塞,本体的一侧设有入耳部,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用于对人体进行生理参数检测,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源和传感器,光源向耳机外部发射光线,传感器接收人体组织反射出的光线。耳塞套设于入耳部之外,耳塞上至少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设有第一透光部,从而使得光线可以透过耳塞,并且耳塞上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遮光部,从而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前,对光线进行阻隔,避免光线经弹性体内部散射直接进入传感器,有效减少了串光问题,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耳塞包括套设于第一支架外壁上的连接部、以及一端与连接部连接且位于连接部外侧的接触部,接触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与连接部贴合。例如,在人体耳道的挤压下,接触部发生形变与连接部贴合。第一遮光部设于连接部和接触部上,且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处,从而在接触部与连接部贴合之后,在两者上都有遮光部,从而更加有效的减少串光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透光部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光线可以直接穿过透明材料;也可以是贯穿开设的透光孔,光线直接通过透光孔穿出。同理,遮光部也可以是由不透明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例如遮光油墨,可阻挡光线穿过;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遮光件,例如遮光板结构等。本公开实施方式对透光部和遮光部提供多种方式,便于加工实施。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体耳塞,耳塞上设有第一透光部和第一遮光部,第一透光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使得光线可以透过耳塞进入人体皮肤组织,而第一遮光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从而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前,对光线进行阻隔,避免光线经弹性体内部散射直接进入传感器,有效减少了串光问题,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的佩戴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110-外壳;120-光电检测组件;121-光源;122-传感器;130-第一支架;131-第二遮光部;140-第二支架;141-装配位;200-耳塞;210-连接部;220-接触部;230-第一遮光部;241、242-透光孔;300-皮肤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集成人体生理参数的检测功能,例如心率检测功能。对于人体心率检测,智能穿戴设备一般采用光电容积法PPG原理检测,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在进行心率检测时,要求设备的光电检测组件紧贴人体皮肤,从而避免串光问题,提高检测精度。
对于智能耳机来说,光电检测组件一般设于耳机的入耳部,入耳部是指耳机伸入人体耳道的部分。这是因为,入耳部与人体耳道皮肤接触最为牢固,不易出现由于用户身体运动导致的检测间隙,可相对准确的检测人体心率,因此光电检测组件设于耳机的入耳部位置。同时,耳机的入耳部与人体耳道皮肤之间,需要通过弹性体耳塞来实现固定佩戴。弹性体耳塞例如硅胶塞,硅胶塞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直径一般略大于人体耳道的直径,从而在塞入耳道时产生弹性变形,将耳机固定佩戴在人体耳道内。
相关技术中,为了不影响光电检测组件的工作,一般将硅胶塞设置为透明材料,使得光源发射的光线以及传感器接收的光线可以透过硅胶塞,实现心率检测。但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看,透明的耳塞相当于具有一定厚度的散射体,光线在穿透耳塞时,在耳塞内也会经过多次的反射或散射,从而部分光线直接进入到传感器,导致串光问题的发生。
为了解决弹性体耳塞导致的串光问题,相关的一个发明构思是:在光电检测组件位置处的耳塞上开设透光孔,从而使得光源发射的光线和皮肤组织穿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孔传递。但是,由于弹性体耳塞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光源发射的光线在进入人体皮肤组织之前,依旧会在透光孔的空间内产生一次或多次的反射,导致部分光线在进入人体皮肤组织之前直接反射进入传感器,造成一定程度的串光问题,影响检测准确性。
正是基于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弹性体耳塞和耳机,本公开方案的至少一个发明构思在于:通过在弹性体耳塞上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置遮光部,从而使得光源光线在进入人体皮肤组织之前,光源与传感器完全隔离,从而减少由于弹性体耳塞造成的串光问题,提高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弹性体耳塞。本体是指耳机的主体结构,例如外壳、处理器、发声单元等实现耳机基本功能的集成结构。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对于耳机本体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未做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可以实现这些结构和功能,因此本公开不再赘述。
本体的一侧设有入耳部,入耳部是指耳机伸入人体耳道的佩戴和传声结构,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从而实现例如对人体心率检测等光电检测功能。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源和传感器,光源适于朝向入耳部外部发射光线,传感器适于接收入耳部外部的反射光线。弹性体耳塞套设于入耳部之外,耳塞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弹性形变,耳塞尺径一般略大于人体耳道的尺径,从而在人体耳道挤压下产生弹性变形,实现耳机的固定佩戴。
弹性体耳塞上至少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从而使得光源发射的光线和皮肤组织穿出的光线可以透过耳塞。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部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例如,整个耳塞的主体部分采用全透明的材料制成;再例如,仅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耳塞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即,至少在光源和传感器对应的耳塞位置采用透明材料,保证光线透过。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部可以是开设在耳塞上的贯穿的透光孔。例如,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的位置,耳塞上分别开设透光孔,从而光线可直接通过透光孔穿过。
弹性体耳塞上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从而使得光源发射的光线在进入皮肤组织之前,被第一遮光部完全隔开,不会进入传感器。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部可以是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例如,整个耳塞的主体部分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仅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的两个部分,耳塞采用透光结构;再例如,整个耳塞的主体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仅在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耳塞采用不透光材料进行阻隔。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部还可以是设置在耳塞上的遮光件。例如,在耳塞对应于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置遮光板或遮光环,从而将光源和传感器隔开。
总之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部的作用是保证光线透过耳塞,实现光电检测。第一遮光部的作用是防止光线在进入皮肤组织之前,直接进入传感器,产生串光问题。在前述公开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毫无疑问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并且第一透光部和第一遮光部的实现手段也不局限于前述示例。
通过前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在耳塞上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遮光部,从而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前,对光线进行阻隔,避免光线经弹性体内部散射直接进入传感器,有效减少了串光问题,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图1至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耳塞和耳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耳塞和耳机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耳机包括本体和弹性体耳塞200。本体指耳机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体包括耳机外壳110和设置在外壳110内的例如处理器、发声单元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等。在图1所示中,仅示出了外壳110的部分结构,本体包括的各种功能模块未示出。本体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是任何适于实施的形状及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并且本体所包括的各种功能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中对此不再赘述。
在本体的外壳110的一侧设有入耳部,入耳部是指伸入人体耳道的部分,其外形一般为近似圆筒状,从而与人体耳道适配,一般入耳部的中间为耳机传声的音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入耳部包括第一支架130,第一支架130为近似圆筒状结构,其轴向一端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外壳110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适于伸入人体耳道的入耳结构。第一支架130的内腔轴向贯穿,从而形成耳机传声的音腔。
本体还包括有光电检测组件120,从而用于对人体进行例如心率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检测组件120固定设于第一支架130内腔中,并且光电检测组件120的检测端朝向第一支架130的径向一侧。例如图2所示,光电检测组件120的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检测端均朝向上方,从而对人体耳道上侧的皮肤组件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光电检测组件120通过第二支架140固定装配在第一支架130内,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140也为近似圆筒状的结构,其径向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装配位141,例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中,装配位141为阶梯平面,从而光电检测组件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140的装配位141上,然后将第二支架140固定设在第一支架130内腔,从而使得光电检测组件的检测端与第一支架130内壁抵接。
通过图2剖面结构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光电检测组件120设置在第一支架130的内腔,因此光电检测组件120发出或接收的光线同样需要穿过第一支架130的侧壁,在下文中对第一支架130的透光和遮光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光电检测组件120的装配结构的不同,第一支架130的透光和遮光结构对于本公开而言也是非必需的。例如,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21和传感器122可以分别嵌入安装在第一支架130的外壁上,并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检测端与第一支架130的外壁表面保持平齐,这样光线则无需穿过第一支架130的侧壁,也就无需考虑第一支架130的透光与遮光问题。
总而言之,本公开方案的一个主体发明构思在于:在光源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300之前,始终保持光源端与传感器端处于隔离状态。在此构思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毫无疑问是可以根据光电检测组件120的具体装配结构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
继续回到图1至4所示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检测组件的光线需要穿过第一支架130的侧壁,因此在第一支架130上设有第二透光部和第二遮光部131。
具体而言,第一支架130上至少在对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二透光部,从而使得光源121发射的光线和皮肤组织300穿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支架130。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部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例如图3所示中,整个第一支架130的主体部分采用全透明的材料制成;又例如,也可以仅在对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位置,将第一支架130这两个位置设置为透明材料制成。即,至少在光源121和传感器122对应的第一支架130位置采用透明材料,保证光线透过。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部可以是开设在第一支架130上的贯穿的透光孔。例如,在对应于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位置,第一支架130上分别开设两个镂空的透光孔,从而光线可以直接通过透光孔穿过。
同样,考虑到例如第一支架130为全透明结构时,其内部也会出现一定的串光问题。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上,第一支架130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二遮光部131,从而使得光源121发射的光线在穿出第一支架130之前,被第二遮光部131完全隔开,不会进入传感器122。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1可以是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例如,整个第一支架130的主体部分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仅在对应于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两个部分,第一支架130采用透光结构;又例如,整个第一支架130的主体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仅在对应于光源121和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第一支架130采用不透光材料进行阻隔。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1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架130上的遮光件。例如图3所示中,整个第一支架130采用全透明材料制成,而在第一支架130上对应于光源121和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设置遮光板,从而将光源121和传感器122隔开。
总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部的作用是保证光线透过第一支架130,实现光电检测。第二遮光部的作用是防止光线在穿出第一支架130之前,直接进入传感器122,产生串光问题。在前述公开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毫无疑问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并且第二透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的实现手段也不局限于前述示例。
以上对耳机本体的主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继续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弹性体耳塞200的结构及原理。
弹性体耳塞200套设于第一支架130外壁上,从而将第一支架130周向覆盖。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塞200包括连接部210和接触部220,连接部210为与第一支架130外壁形状适配的圆筒状,从而耳塞200可通过连接部210与第一支架130的配合套设在第一支架130上。接触部220为类似碗状结构,其一端与连接部210一体成型,另一端为自由端,便于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
耳塞200的接触部220由于直接接触人体耳道皮肤,因此耳塞200整体可采用亲肤性较高的弹性体材料,例如硅胶等。当用户在佩戴耳机时,接触部220在人体耳道挤压下,朝向与连接部210贴合的方向发生形变,其佩戴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接触部220与连接部210完全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塞200的主体结构采用全透明材料制成,光线可以直接穿透耳塞200,耳塞200透明部分即形成第一透光部。同时,在光源121和传感器122之间的耳塞200上,设有黑色的环纹,该黑色的环纹即形成第一遮光部230。具体而言,如图3、图4中所示,在耳塞200的连接部210和接触部220上均设有黑色的环纹,且两个环纹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处,从而在耳机佩戴状态下,两个环纹在径向方向上,将耳塞200的整个厚度全部隔离开,使得光线不会串光。
对于黑色的环纹结构,是考虑到黑色具有吸收任何光线的特性,因此可采用例如遮光油墨形成黑色环纹,作为第一遮光部230,简单易实现。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部230也可以直接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或者也可以在耳塞200上设置遮光件来实现,等。并且,黑色环纹的作用是阻挡光源121与传感器122,因此环纹可以是一圈,也可以是仅在光电检测组件一侧设置一小部分(例如半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方案。
另外,第一遮光部230也可以设置在耳塞200的连接部210和接触部220的其中之一上,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减少串光的作用,但是效果相应不如两者同时设置第一遮光部230。例如,考虑到往往耳塞200的接触部220厚度非常薄,其内部散射造成的串光问题也很小,为了提高接触部220的外观一体性,也可以只在连接部210上设置黑色的环纹,而在接触部220上不设置,其也能起到减少串光的作用,并且耳塞200的外观看起来更加一体美观。
图5中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透光部的结构不同,对于其他部分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耳塞200上对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位置处,连接部210和接触部220上均开设贯穿的透光孔,从而光源121发出的光线可通过透光孔242穿出耳塞200,而耳塞200外部的光线可通过透光孔241进入传感器122。并且,在第一支架130上对应光源121和传感器122的位置处,同样可开设有透光孔,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线无需穿透耳塞200和第一支架130,相应减少散射光线,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本公开前述实施方式内容,毫无疑问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因此不再赘述。
上述对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耳塞和耳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图1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耳塞和耳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装配时,将光电检测组件120固定在第二支架140的装配位141上,将装配后的第二支架140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30内腔,第一支架13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耳机本体的外壳110一侧,然后将耳塞200通过连接部210套设在第一支架130外侧,完成耳机装配。
在光电检测组件120工作时,首先光源121发射光线,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支架130上的第二透光部、耳塞200上的第一透光部,然后进入人体皮肤组织300。部分光线经组织血管反射穿出皮肤,穿出的光线在依次经耳塞200上的第一透光部、第一支架130上的第二透光部,然后被传感器122接收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到人体心率。
通过上述可见,本公开提供的弹性体耳塞和耳机,在耳塞上在对应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遮光部,从而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前,对光线进行阻隔,避免光线经弹性体内部散射直接进入传感器,有效减少了串光问题,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一侧设有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120),所述光电检测组件(120)包括光源(121)和传感器(122),所述光源(121)适于朝向所述入耳部外部发射光线,所述传感器(122)适于接收所述入耳部的外部光线;
弹性体耳塞(200),套设于所述入耳部之外,所述耳塞(200)上至少在对应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且在对应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耳部包括第一支架(130),所述第一支架(130)一端固设于所述本体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30)的内腔轴向贯穿形成耳机的音腔;
所述光电检测组件(120)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0)的内腔,且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朝向所述第一支架(130)的径向一侧;所述第一支架(130)上至少在对应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的位置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二透光部,且在对应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设有适于阻挡光线透过的第二遮光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塞(200)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0)外壁上的连接部(210)、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部(210)外侧的接触部(220),所述接触部(220)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与所述连接部(210)贴合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遮光部(230)设于所述连接部(210)和所述接触部(220)至少之一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光部(230)设于所述连接部(210)和所述接触部(220)上,且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耳塞(200)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一遮光部(230)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遮光部(230)为设于所述耳塞(200)上的遮光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二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0)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二遮光部(131)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二遮光部(131)为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0)上的遮光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耳部还包括第二支架(140),第二支架(140)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光电检测组件(120)的装配位(141),所述光电检测组件(120)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40)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0)内腔。
8.一种弹性体耳塞,适用于入耳式耳机,所述耳机具有一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光电检测组件(120),所述光电检测组件(120)包括光源(121)和传感器(122),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塞(200)适于套设在所述入耳部之外,且所述耳塞(200)上设有适于光线透过的第一透光部和适于阻止光线透过的第一遮光部(230);
当所述耳塞(200)套设于所述入耳部上时,所述第一透光部对应于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的位置,所述第一遮光部(230)对应于所述光源(121)和所述传感器(122)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体耳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塞(200)包括连接部(210)和接触部(220),所述接触部(22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且所述接触部(220)位于所述连接部(210)外侧,所述接触部(220)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与所述连接部(210)贴合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遮光部(230)设于所述连接部(210)和所述接触部(220)至少之一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体耳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透光部为贯穿开设于所述耳塞(200)上的透光孔;
所述第一遮光部(230)为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的遮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遮光部(230)为设于所述耳塞(200)上的遮光件。
CN202010276352.5A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Pending CN1113721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6352.5A CN11137216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6352.5A CN11137216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161A true CN111372161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1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6352.5A Pending CN111372161A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21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958A (zh) * 2021-10-08 2022-01-1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958A (zh) * 2021-10-08 2022-01-1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13949958B (zh) * 2021-10-08 2024-04-16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耳塞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9691B1 (en) Integration of sensors into earphones
EP3151737B1 (en) Optical physiological sensor modules with reduced signal noise
US20050177034A1 (en) Ear canal sensing device
CN107438400A (zh) 用于生理传感器的光导系统
EP3890358B1 (en) Hearing device with optical sensor
CN104055508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JP2007185348A (ja)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
US20220174432A1 (en) Custom hear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optical sensors for biometrical sensing
JP2007052928A (ja) 近接センサー
CN104055504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CN112040052B (zh)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372161A (zh)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EP3522561B1 (en) Earplug-typ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656342U (zh) 一种弹性体耳塞及耳机
CN115282473A (zh) 具有用于确定组织属性的光学传感器的听力设备
TWM497005U (zh) 心律偵測耳機
WO2019000372A1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9429562B (zh)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19514194U (zh) 入耳式智能耳机
JP7102785B2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218158471U (zh) 光学镜片组件、底壳和电子设备
CN220210612U (zh) 用于听力设备的具有集成光学传感器系统的听筒
EP4304200A1 (en) Earpiece
TWI819579B (zh) 頭戴式耳機裝置
CN216253204U (zh) 一种智能健康检测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H8,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fei huam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201, building 230088, building A4, national animation base, 800 Wangjiang West Road, Hefei hi tech Zone, Anhu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