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1924A -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924A
CN111371924A CN201811604540.5A CN201811604540A CN111371924A CN 111371924 A CN111371924 A CN 111371924A CN 201811604540 A CN201811604540 A CN 201811604540A CN 111371924 A CN111371924 A CN 111371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liquid crysta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45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嘉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45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图像采集模块及显示控制方法,其中终端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和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镜头与屏下开孔位置相对应,镜头可以通过孔实现拍照、摄像等图像采集操作。另一方面,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从而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解决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图像采集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

Description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手机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美观的外观,当前全面屏是手机发展的趋势。
然而目前并没有厂商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100%屏占比的全面屏设计,其中一条主要原因在于,为了设置前置摄像头,一般需要在手机正面专门设置一块区域来容纳前置摄像头,而在这块区域并不能设置屏幕,从而限制了屏占比,导致全面屏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图像采集设备;
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和
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可选地,所述孔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上方,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移动范围为从所述镜头上方到移出所述镜头上方。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上方。
可选地,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
可选地,所述孔包括贯穿背光层,滤光层,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及所述镜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的孔;以及
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可选地,所述孔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移动范围为从所述第一通孔处到所述第一通孔外。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
可选地,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
可选地,所述孔包括贯穿背光层,滤光层,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之下。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可选地,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和发光元件阵列;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移动范围为从所述镜头上方到移出所述镜头上方。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可选地,所述镜头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对应;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配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且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通过所述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或
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或
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所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颜色参数。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孔处,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之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从所述镜头上方移出;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在所述孔处进行显示操作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移至所述镜头上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镜头与屏下开孔位置相对应,镜头可以通过孔实现拍照、摄像等图像采集操作。另一方面,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从而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解决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图像采集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实现真正全面屏的技术难题之一是无法兼顾拍照功能及全面屏屏幕显示功能。发明人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过程中,经研究,对于以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作为屏幕的手机而言,为了实现全面屏,考虑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相机,而为了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相机,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开设孔,然后将相机设置在孔中。虽然相机可以通过孔采集到手机正面的图像,但是孔处并不具备显示功能,这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对应孔的位置无法显示图像,无法实现全面屏整体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全面屏整体显示效果,有些解决方案是通过硬件结构将前摄部分改成弹出结构或其它方式,但无论成本还是生产工艺以及用户体验等很多方面上都有所牺牲。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终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液晶显示面板及发光元件阵列。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以及,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上述孔处。
可以理解,镜头与屏下开孔位置相对应,镜头可以通过孔实现拍照、摄像等图像采集操作。另一方面,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从而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解决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前摄拍照摄像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
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多个发光元件通过发光可以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使得终端在孔处还具备屏幕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屏幕下方开孔处的无法实现屏幕显示功能,进而实现了终端屏幕整体的显示效果且兼容了前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等。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等。
由于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多种颜色,并且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便于将发光元件作为子像素来显示图像。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层次说明仅为了方案说明,实际应用中有可能不只上述五层,或者其中某几层有可能集成为一层等多种结构形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孔8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是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轴线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据此,可以保证光线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选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据此,当光线垂直入射液晶显示面板时,光线不会被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侧壁遮挡,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效果较佳。
如图1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上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2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空心区域的位置与镜头相对应,是指镜头和空心区域在轴线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据此,可以保证光线能够通过发光元件阵列的空心区域透进入镜头。可选地,镜头的轴线和空心区域的轴线重合,且空心区域等于或略大于镜头垂直镜头轴线的截面,据此,有利于减少发光元件阵列遮挡光线进入镜头,以便镜头接收到较多光线,进而保证镜头采集图像的效果。
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是呈一定视场角的方式发光的,那么靠近空心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以在镜头上方的空间交叠,从而实现在空心区域上方的显示。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中镜头与发光元件阵列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情况,例如在图1中,镜头2所在的平面高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镜头2所在的平面也可以和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相平,镜头2所在的平面也可以低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
如图2所示,设置镜头2所在的平面低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本公开实施例可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实现尽可能的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实施例,镜头2所在的平面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基本在一个平面内,即两个平面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根据设置。据此,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镜头的采集效果会更好些,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屏幕显示的效果会更好些。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下边缘处,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局限于下边缘,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的其它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预设图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图像,比如可以是预设的纯色图案,或者某预设图案,例如可以是手机品牌图标、电量图标、蓝牙图标,等,或者可以直接由用户自定义都可以。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为了和全面屏整屏显示效果更接近,用户体验更佳,方式二中,可以获取液晶显示面板正在显示的界面中,位于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比如亮度、颜色等等,进而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获取的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进行屏幕显示,使得孔处显示的图像看起来与孔周围图像接近一个整体。举例来说,如果当前屏幕显示界面中,某app界面,孔8周围是粉红色背景界面,方式二中可以获取到粉色及背景界面的亮度参数值,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粉色及亮度参数值实现孔处的屏幕显示,从而实现更加连贯的显示效果。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举例说明,如果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刚好是游戏界面,孔8附近刚好原本要显示的内容是生命值“10”,孔8对应的屏幕部分为“1”的位置,方式三可以获取到孔8处的显示内容“1”,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1”,进而实现更好的显示体验。也就是说,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那么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内容时,孔处的内容会缺失,本实施例可以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进而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从而通过发光元件阵列显示由于孔的存在而缺失的内容,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完整且连续,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
遮光层9,设置在位于背光层3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3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背光层3一般包括导光板,当在背光层3中形成孔,就会在导光板中形成孔,导光板中的光线会进入所述孔,并混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中,影响孔处的显示效果。
通过设置遮光层9来遮挡所述背光层3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则可以避免背光层3中的光进入所述孔,从而避免对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孔处的屏幕显示效果。
实际应用中,遮光层可以有多种实现工艺及实现方式,比如采用油墨、纤维、涂料、吸光材质、光遮蔽材质等多种方式,只要功能上可以实现将光线遮挡住尽量减少或避免进入孔内即可,此处不一一罗列。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通过将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设置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进而使得镜头2上方区域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的具体实现方式,除了图4和图5示出的呈平面倾斜或呈弧形面倾斜的结构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倾斜结构的变形,只要倾斜后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即可,此处不一一罗列。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上述在孔处存在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设置阵列基板中对应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据此,可以降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便提高孔处阵列基板的透过率,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穿过阵列基板进入镜头,有利于提高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方案,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图6和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终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上述孔8包括: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处且位于镜头2上方,发光元件阵列1的移动范围为从镜头2上方到移出镜头2。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镜头2上方,使得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发光,有利于保证发光元件阵列1良好的发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本实施例可以设置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处,发光元件阵列1的移动范围为从镜头2上方到移出镜头2上方,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出镜头2上方(例如图6所示),保证镜头2的采集图像效果;在发光元件阵列1显示图像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至镜头2上方(例如图7所示),使得发光元件阵列1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孔处射出,实现在孔处进行显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镜头2上方可移动地设置发光元件阵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直接通过孔向屏幕上发出光线,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且显示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发光元件阵列中设置空心区域及可移动的设置发光元件阵列的实施方案中,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既可以是LED,也可以是OLED或其它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上述孔8包括: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发光元件阵列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镜头2上方。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2上方,进一步的,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第一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为根据图像采集要求设置的门限透过率值,该图像采集要求可以是根据具体机型要求能够接受的前摄效果要求。实际应用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液晶层的透过率,以满足在发光元件阵列下镜头的拍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透过率较高的元件作为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选择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以便较多的光线能够透过发光元件阵列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采集的图像亮度不会过低。
图8所示实施例,由于将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镜头2上方,实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的,对于图1至图8所示的任一实施例,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上述在孔处存在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设置阵列基板中对应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据此,可以降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便提高孔处阵列基板的透过率,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穿过阵列基板进入镜头,有利于提高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同时发光,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f1。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nf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发光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那么发光元件阵列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就能够发出n种颜色的光,则针对发光元件对应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可以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相同,因此可以设置f2=f1。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那么每种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能够发出1种颜色的光,那么就需要n个扫描周期来发出n种颜色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孔处显示图像的频率与其他区域显示图像的频率相同,就需要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n个扫描周期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1个扫描周期等,那么可以设置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2’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1’的关系为f2’=nf1’。
但是考虑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能存在不同步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
以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为例,可以提高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设置f2>f1,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而具体f2比f1大多少,可以根据i和j的差值确定,f2=(|j-i|+1)*f1,例如j=i+1,那么可以设置f2=2f1,使得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和i+1帧的图像,实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也能显示第i帧的图像。
同理,可以设置f2’>nf1’,具体可以是f2’>(|j-i|+1)*nf1’。那么综上所述,可以设置f2≥f1,f2’≥nf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该孔8包括:贯穿背光层3至滤光层6之间的通孔。
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孔8包括:贯穿背光层3,滤光层6,以及,阵列基板4和液晶层5的第三通孔。
如图9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7及所述镜头2之间。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可以在第三通孔内设置发光元件阵列1,并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保护层7和镜头2之间,基于此,发光元件阵列可以直接向上发出光线,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可实现镜头2上方区域的较佳的图像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贴附在保护层7下方,以便保证发光元件阵列1射出的光线能够直接通过保护层7在屏幕上显示,具备较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第一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为根据图像采集要求设置的门限透过率值,该图像采集要求可以是根据具体机型要求能够接受的前摄效果要求。实际应用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液晶层的透过率,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在发光元件阵列下镜头的拍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透过率较高的元件作为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选择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
进一步的,对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为了显示较为复杂的图像,可以针对发光元件阵列中每个发光元件制作驱动电路,例如在发光元件为OLED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制作为微型的OLED显示面板,以便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来显示复杂的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发光元件阵列单独配置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的孔;以及,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孔,并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由于发光元件可以发出光线形成图像,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在孔对应的位置可以显示图像。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和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与孔的位置相对应。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多个发光元件通过发光可以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使得在孔处还具备屏幕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屏幕下方开孔处的无法实现屏幕显示功能,进而实现了终端屏幕整体的显示效果且兼容了前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微型发光二极管,迷你发光二极管等。
由于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多种颜色,并且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便于将发光元件作为子像素来显示图像。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层次说明仅为了方案说明,实际应用中有可能不只上述五层,或者其中某几层有可能集成为一层等多种结构形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孔8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是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轴线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据此,可以保证光线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选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据此,当光线垂直入射液晶显示面板时,光线不会被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侧壁遮挡,当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图像采集设备,并设置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与孔的位置相对应时,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效果较佳。
如图10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上设置有空心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光元件阵列1上设置有空心区域,使得光线可以通过空心区域穿过发光元件阵列1。进而在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光线能够通过发光元件阵列的空心区域透进入镜头。可选地,镜头的轴线和空心区域的轴线重合,且空心区域等于或略大于镜头垂直镜头轴线的截面,据此,有利于减少发光元件阵列遮挡光线进入镜头,以便镜头接收到较多光线,进而保证镜头采集图像的效果。
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是呈一定视场角的方式发光的,那么靠近空心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以在镜头上方的空间交叠,从而实现在空心区域上方的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预设图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图像,比如可以是预设的纯色图案,或者某预设图案,例如可以是手机品牌图标、电量图标、蓝牙图标,等,或者可以直接由用户自定义都可以。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为了和全面屏整屏显示效果更接近,用户体验更佳,方式二中,可以获取液晶显示面板正在显示的界面中,位于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比如亮度、颜色等等,进而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获取的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进行屏幕显示,使得孔处显示的图像看起来与孔周围图像接近一个整体。举例来说,如果当前屏幕显示界面中,某app界面,孔8周围是粉红色背景界面,方式二中可以获取到粉色及背景界面的亮度参数值,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粉色及亮度参数值实现孔处的屏幕显示,从而实现更加连贯的显示效果。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举例说明,如果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刚好是游戏界面,孔8附近刚好原本要显示的内容是生命值“10”,孔8对应的屏幕部分为“1”的位置,方式三可以获取到孔8处的显示内容“1”,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1”,进而实现更好的显示体验。也就是说,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那么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内容时,孔处的内容会缺失,本实施例可以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进而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从而通过发光元件阵列显示由于孔的存在而缺失的内容,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完整且连续,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9,设置在位于背光层3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3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背光层3一般包括导光板,当在背光层3中形成孔,就会在导光板中形成孔,导光板中的光线会进入所述孔,并混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中,影响孔处的屏幕显示效果。
实际应用中,遮光层可以有多种实现工艺及实现方式,比如采用油墨、纤维、涂料、吸光材质、光遮蔽材质等多种方式,只要功能上可以实现将光线遮挡住尽量减少或避免进入孔内即可,此处不一一罗列。
图12和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通过将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设置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进而使得镜头2上方区域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的具体实现方式,除了图12和图13示出的呈平面倾斜或呈弧形面倾斜的结构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倾斜结构的变形,只要倾斜后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即可,此处不一一罗列。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上述在孔处存在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设置阵列基板中对应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据此,可以降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便提高孔处阵列基板的透过率,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穿过阵列基板进入镜头,有利于提高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方案,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图14和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上述孔8包括: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处,发光元件阵列1的移动范围为从第一通孔处到第一通孔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处,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制作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发光,有利于保证发光元件阵列1良好的发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以设置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处,发光元件阵列1的移动范围为从第一通孔处到第一通孔外,从而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出镜头上方,例如移到第一通孔外(例如图14所示),保证镜头采集图像的效果;在发光元件阵列1显示图像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至镜头上方,例如移至第一通孔处(例如图15所示),使得发光元件阵列1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孔处射出,实现在孔处进行显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地设置发光元件阵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直接通过孔向屏幕上发出光线,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且显示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针对上述发光元件阵列中设置空心区域及可移动的设置发光元件阵列的实施方案中,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既可以是LED,也可以是OLED或其它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上述孔8包括:设置在背光层3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6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发光元件阵列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进一步的,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第一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为根据图像采集要求设置的门限透过率值,该图像采集要求可以是根据具体机型要求能够接受的前摄效果要求。实际应用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液晶层的透过率,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在发光元件阵列下镜头的拍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透过率较高的元件作为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选择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
图16所示实施例,在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镜头上方,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的,对于图10至图16所示的任一实施例,在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上述在孔处存在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设置阵列基板中对应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据此,可以降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便提高孔处阵列基板的透过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同时发光,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f1。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nf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发光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那么发光元件阵列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就能够发出n种颜色的光,则针对发光元件对应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可以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相同,因此可以设置f2=f1。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那么每种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能够发出1种颜色的光,那么就需要n个扫描周期来发出n种颜色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孔处显示图像的频率与其他区域显示图像的频率相同,就需要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n个扫描周期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1个扫描周期等,那么可以设置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2’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1’的关系为f2’=nf1’。
但是考虑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能存在不同步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
以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为例,可以提高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设置f2>f1,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而具体f2比f1大多少,可以根据i和j的差值确定,f2=(|j-i|+1)*f1,例如j=i+1,那么可以设置f2=2f1,使得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和i+1帧的图像,实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也能显示第i帧的图像。
同理,可以设置f2’>nf1’,具体可以是f2’>(|j-i|+1)*nf1’。那么综上所述,可以设置f2≥f1,f2’≥nf1’。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液晶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孔8。
作为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该孔8包括:贯穿背光层3至滤光层6之间的通孔。
作为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背光层3,阵列基板4,液晶层5,滤光层6,保护层7;其中,孔8包括贯穿背光层3,滤光层6,以及,阵列基板4和液晶层5的第三通孔。
如图17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7之下。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可以在第三通孔内设置发光元件阵列1,并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保护层7之下,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设置在保护层7及所述镜头之间,基于此,发光元件阵列可以直接向上发出光线,实现在孔处的图像显示,可实现在孔处较佳的图像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1贴附在保护层7下方,以便保证发光元件阵列1射出的光线能够直接通过保护层7在屏幕上显示,具备较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第一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为根据图像采集要求设置的门限透过率值,该图像采集要求可以是根据具体机型要求能够接受的前摄效果要求。实际应用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液晶层的透过率,将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在发光元件阵列下镜头的拍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透过率较高的元件作为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选择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
进一步的,对于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为了显示较为复杂的图像,可以针对发光元件阵列中每个发光元件制作驱动电路,例如在发光元件为OLED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制作为微型的OLED显示面板,以便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来显示复杂的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图像采集设备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发光元件阵列单独配置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和发光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像采集模组中,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镜头周围位置,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种方式是,在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该空心区域的位置与镜头相对应。
另一种方式是,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且发光元件阵列移动范围为从镜头上方到移出镜头上方。
再一种方式是,发光元件阵列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该结构可适用于发光元件阵列在图像采集模组中上述多种设置方式中。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与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发光元件阵列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配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图像采集模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和发光元件阵列;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图像采集模组中设置镜头和发光元件阵列,可以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在具备采集图像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的显示功能。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图像采集模组可以和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设置在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并且镜头与孔的位置相对应。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多个发光元件通过发光可以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使得在孔处还具备屏幕显示功能,从而解决了屏幕下方开孔处的无法实现屏幕显示功能,进而实现了终端屏幕整体的显示效果且兼容了前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微型发光二极管,迷你发光二极管等。
由于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多种颜色,并且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便于将发光元件作为子像素来显示图像。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2和发光元件阵列1;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于所述镜头2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用于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其中,上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于所述镜头2周围位置,包括: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1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2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空心区域的位置与镜头相对应,是指镜头和空心区域在轴线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据此,可以保证光线能够通过发光元件阵列的空心区域透进入镜头。可选地,镜头的轴线和空心区域的轴线重合,且空心区域等于或略大于镜头垂直镜头轴线的截面,据此,有利于减少发光元件阵列遮挡光线进入镜头,以便镜头接收到较多光线,进而保证镜头采集图像的效果。
发光元件阵列中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是呈一定视场角的方式发光的,那么靠近空心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以在镜头上方的空间交叠,从而实现在空心区域上方的显示。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中镜头与发光元件阵列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图18所示的情况,例如在图18中,镜头2的顶点所在的平面高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镜头2所在的平面也可以和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相平,镜头2所在的平面也可以低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
如图19所示,设置镜头2所在的平面低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本公开实施例可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实现尽可能的好的屏幕显示效果。
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实施例,镜头2所在的平面与发光元件阵列1所形成的平面基本在一个平面内,即两个平面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根据设置。据此,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镜头的采集效果会更好些,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显示的效果会更好些。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以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预设图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图像,比如可以是预设的纯色图案,或者某预设图案,例如可以是手机品牌图标、电量图标、蓝牙图标,等,或者可以直接由用户自定义都可以。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为了和全面屏整屏显示效果更接近,用户体验更佳,方式二中,可以获取液晶显示面板正在显示的界面中,位于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比如亮度、颜色等等,进而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获取的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进行屏幕显示,使得孔处显示的图像看起来与孔周围图像接近一个整体。举例来说,如果当前屏幕显示界面中,某app界面,孔8周围是粉红色背景界面,方式二中可以获取到粉色及背景界面的亮度参数值,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粉色及亮度参数值实现孔处的屏幕显示,从而实现更加连贯的显示效果。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举例说明,如果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刚好是游戏界面,孔8附近刚好原本要显示的内容是生命值“10”,孔8对应的屏幕部分为“1”的位置,方式三可以获取到孔8处的显示内容“1”,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1”,进而实现更好的显示体验。也就是说,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孔,那么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内容时,孔处的内容会缺失,本实施例可以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进而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从而通过发光元件阵列显示由于孔的存在而缺失的内容,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完整且连续,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20和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11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通过将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设置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进而使得镜头2上方区域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的具体实现方式,除了图20和图21示出的呈平面倾斜或呈弧形面倾斜的结构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倾斜结构的变形,只要倾斜后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线更好的覆盖镜头2以上的空间即可,此处不一一罗列。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阵列基板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上述在孔处存在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设置阵列基板中对应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据此,可以降低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便提高孔处阵列基板的透过率,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穿过阵列基板进入镜头,有利于提高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方案,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图22和2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
如图22和23所示,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2和发光元件阵列1;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于所述镜头2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用于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镜头2上方;
发光元件阵列1移动范围为从镜头2上方到移出镜头2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在镜头2上方,使得发光元件阵列1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发光,有利于保证发光元件阵列1良好的发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本实施例可以设置发光元件阵列1可移动地设置在镜头2上方,发光元件阵列1的移动范围为从镜头2上方到移出镜头2上方,在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出镜头2上方(例如图22所示),保证镜头2的采集图像效果;在发光元件阵列1显示图像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1移至镜头2上方(例如图23所示),使得发光元件阵列1发出的光线能够在镜头上方射出,实现在镜头上方进行显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镜头2上方可移动地设置发光元件阵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直接在镜头上方发出光线,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且显示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发光元件阵列中设置空心区域及可移动的设置发光元件阵列的实施方案中,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既可以是LED,也可以是OLED或其它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图像时,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便进入孔的光线能够透过液晶层更好的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透过孔采集图像的效果更好。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阵列基板的控制实现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液晶偏转透光,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图像采集模组包括:
镜头2和发光元件阵列1;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于所述镜头2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用于实现所述镜头2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其中,上述发光元件阵列1设置于所述镜头2周围位置,包括: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1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镜头2上方。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发光元件阵列可以是连贯的平面,也可以是离散分布构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上方,进一步的,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第一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为根据图像采集要求设置的门限透过率值,该图像采集要求可以是根据具体机型要求能够接受的前摄效果要求。实际应用中,发光元件阵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液晶层的透过率,以满足在发光元件阵列下镜头的拍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透过率较高的元件作为发光元件阵列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选择OLED等作为发光元件,以便较多的光线能够透过发光元件阵列进入镜头,使得镜头采集的图像亮度不会过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具体内容详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孔处,使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实现镜头上方区域的屏幕显示,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显示方式:
方式一: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
方式二: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孔8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及颜色参数。
方式三:获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孔8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发光元件阵列根据该显示内容显示图像。
作为进一步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以实现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和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信号输入电路,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信号输入电路。
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同时发光,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f1。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包括n种颜色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在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的情况下,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1’,所述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为f2’,其中,f2’≥nf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阵列的发光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那么发光元件阵列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就能够发出n种颜色的光,则针对发光元件对应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可以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方式相同,因此可以设置f2=f1。
例如发光元件阵列逐个颜色发光,那么每种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当于一个光源,一个扫描周期内发光元件阵列能够发出1种颜色的光,那么就需要n个扫描周期来发出n种颜色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孔处显示图像的频率与其他区域显示图像的频率相同,就需要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n个扫描周期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1个扫描周期等,那么可以设置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2’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f1’的关系为f2’=nf1’。
但是考虑到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与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能存在不同步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
以发光元件阵列中的所有发光元件同时发光为例,可以提高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扫描频率,设置f2>f1,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j帧的图像。而具体f2比f1大多少,可以根据i和j的差值确定,f2=(|j-i|+1)*f1,例如j=i+1,那么可以设置f2=2f1,使得以使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的周期内,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和i+1帧的图像,实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孔外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显示第i帧的图像,孔处的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子像素也能显示第i帧的图像。
同理,可以设置f2’>nf1’,具体可以是f2’>(|j-i|+1)*nf1’。那么综上所述,可以设置f2≥f1,f2’≥nf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镜头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对应;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配合。例如可以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所述孔与终端中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相对应,并且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本公开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相对应,且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所述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孔,并将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相对应,从而基于镜头能够通过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并且在孔处还设置有发光元件阵列,从而还可以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25所示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本公开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且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发光元件阵列通过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
步骤S2,在进行图像采集操作时,图像采集设备通过所述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孔,并将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在孔处还设置有发光元件阵列,发光元件阵列可以通过所述孔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屏幕显示操作;当要进行图像采集操作时,控制图像采集设备通过所述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的孔,包括设置在背光层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需要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作为进一步方案可以控制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以使光线能够穿过液晶层进入镜头,使得镜头能够通过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包括但不限于:
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或,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或,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所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颜色参数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在该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孔处且位于镜头上方。显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从所述镜头上方移出。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在所述孔处进行显示操作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移至所述镜头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孔处,镜头设置在发光元件阵列之下。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可以控制发光元件阵列从镜头上方移出,从而避免发光元件阵列遮挡镜头,保证镜头采集图像的效果。在发光元件阵列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进行显示操作时,可以控制发光元件阵列移至镜头上方,以便控制发光元件阵列在镜头上方从孔中射出光线,实现发光元件阵列在孔处进行显示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显示控制方法,可以适用于带有屏下开孔且在开孔处设置有发光元件阵列的终端,用以实现解决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前摄拍照摄像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也可以适用于带有屏下开孔且在开孔处设置有发光元件阵列的屏以及带屏的相关器件,该开孔用于为镜头提供图片获取的通道,进而实现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图像采集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也可以适用于设置有发光元件阵列的相机模组以及带镜头的相关器件中,通过与具有开孔的屏相配合,进而实现全面屏方案中兼顾图像采集功能及屏幕显示功能。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2600的示意图。例如,装置2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26,装置2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602,存储器2604,电源组件2606,多媒体组件2608,音频组件2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612,传感器组件2614,以及通信组件2616。
处理组件2602通常控制装置2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608和处理组件2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2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606为装置2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608包括在所述装置2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2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604或经由通信组件2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612为处理组件2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614可以检测到装置2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614还可以检测装置2600或装置2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6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6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600的处理器2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1)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设备;
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和
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上方,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移动范围为从所述镜头上方到移出所述镜头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镜头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包括贯穿背光层,滤光层,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及所述镜头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1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的孔;以及
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包括:
设置在背光层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滤光层中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移动范围为从所述第一通孔处到所述第一通孔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阵列基板中对应于所述孔处的驱动电路的密度低于所述孔外的驱动电路的密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包括贯穿背光层,滤光层,阵列基板和液晶层的第三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在保护层之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位于背光层的孔的侧壁,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层中的光进入所述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孔壁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
22.一种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和发光元件阵列;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实现所述镜头上方区域的图像显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上设置有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的位置与所述镜头相对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移动范围为从所述镜头上方到移出所述镜头上方。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镜头周围位置,包括: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镜头上方。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中到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外边缘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部分发光元件的视场角向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的视场角中心倾斜。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采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对应;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用于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孔相配合。
28.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设备的镜头相对应,且发光元件阵列设置在所述孔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通过所述孔获取图像实现图像采集操作;
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孔处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偏转透光。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通过所述孔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实现显示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所述孔处的显示内容,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显示内容显示图像;或
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显示预设图像;或
获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界面中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根据所述孔周围图像的显示参数显示图像;所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亮度参数、颜色参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孔处,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之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从所述镜头上方移出;
在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在所述孔处进行显示操作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阵列移至所述镜头上方。
CN201811604540.5A 2018-12-26 2018-12-26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371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4540.5A CN111371924A (zh) 2018-12-26 2018-12-26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4540.5A CN111371924A (zh) 2018-12-26 2018-12-26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924A true CN111371924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4540.5A Pending CN111371924A (zh) 2018-12-26 2018-12-26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19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879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照片拍摄方法
CN113676579A (zh) * 2021-08-24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879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照片拍摄方法
CN113676579A (zh) * 2021-08-24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1077B (zh) 终端、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209089023U (zh)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
KR102170883B1 (ko) 표시 패널, 광전자 검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CN110943105B (zh) 显示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08108B1 (ko) 이미지 수집 모듈, 전자 기기, 이미지 수집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US1109283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erminal
CN110944069A (zh) 终端屏幕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EP36905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566455B (zh)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1371924A (zh)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0969982B (zh) 显示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17992A (zh) 终端、终端的补光控制方法、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1355879B (zh) 包含特效图案的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68155A (zh) 全面屏终端、基于全面屏终端的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0971722B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1383582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1601B (zh) 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81795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43758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120604U (zh) 终端设备
CN111383518B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KR102029240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1385464B (zh) 闪光灯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18334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84090A (zh) 一种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