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1833B -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833B
CN111371833B CN202010064657.XA CN202010064657A CN111371833B CN 111371833 B CN111371833 B CN 111371833B CN 202010064657 A CN202010064657 A CN 202010064657A CN 111371833 B CN111371833 B CN 111371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internet
things
tas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46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1833A (zh
Inventor
林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46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1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物联网平台包括:业务功能模块、业务配置模块和级联模块;其中,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功能、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功能;所述业务配置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的各项功能,以实现所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配置模块对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各项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本申请既能灵活地适用不同域,还可以合理地实现向上向下的两极扩容,应对物联网在扩容、升级、维护等方面的新需求。

Description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信息流的接入和汇聚这两种需求,物联网技术分成了边缘域和云端域,其中,边缘域中有无数设备需要联网,接近物理实体现场;而云端域远离现实物件,但信息集中汇聚。
在应用层面,不同的功能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两域的分隔。例如,边缘域的应用和功能是更倾向于需要实时性的反馈操作,而云端域的应用则是更倾向于抽象化的预测分析、海量数据检索等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物联网平台及物理网平台管理方法,能够灵活适用不同域,以应对物联网在扩容、升级、维护等方面的新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可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平台,所述物联网平台包括:业务功能模块、业务配置模块和级联模块;其中,
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功能、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功能;所述业务配置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的各项功能,以实现所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配置模块对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各项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
可选地,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至少两个业务功能子模块,以使所述业务配置模块基于所述业务作业时间管理对应的业务功能子模块中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业务功能子模块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以及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
可选地,所述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业务的功能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业务配置,以及基于所述业务配置对所述目标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的业务配置和数据分析结果,将所述业务配置结果与所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并反馈比对结果;
所述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查询。
还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任一物联网平台,还包括:同步组件,用于基于每个所述互联网平台中,所述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以使角色切换后的所述物联网平台正常运行。
可选地,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
所述同步组件,用于将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可选地,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离线任务或实时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将所述聚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同步组件;
所述同步组件,用于将所述下级任务发送给所述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级联模块,接收所述级联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将所述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可选地,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时,接收上级下发的本级任务,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三数据;
所述同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还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包括:
在需要将所述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切换至目标平台类型时,管理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所述切换;其中,所述目标平台类型包括云中心平台或者边缘域平台,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包括所述云中心平台的功能和所述边缘域平台的功能;
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目标平台类型。
可选地,所述管理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所述切换,包括:
基于业务作业时间控制所述物联网平台中对应的业务功能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所述切换。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
则所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则所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所述下级任务发送给所述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时,接收上级下发的本级任务,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三数据;
则所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不同功能的组合决定了物联网平台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的功能统合到一套物联网平台中,通过管理各项功能,以实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这样既能灵活地适用不同域,还可以合理地实现向上向下的两极扩容,应对物联网在扩容、升级、维护等方面的新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用机房的灾备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模块化概念提出后,出现的平台和系统基本都以服务拆分和微模块化作为系统架构的第一要求。从互联网以及单一软件的角度考虑,这种模块化的平台在升级、扩容、稳定性、运维迭代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适用性。但是,这种离散化的模块化结构并不适用物联网。因为和互联网场景相比,物联网的硬件资源(包括机房和服务器)是客户方提供的,并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所以在级联扩容的时候需要面对更苛刻的问题;和单一软件相比,物联网拥有级联,数据交互等场景,而这类问题在单一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
在物联网领域,为了满足信息流的接入和汇聚需求,提供了边缘域和云中心两类物联网平台,即将云中心和边缘域在模块以及平台层面拆分开来,以便让整个系统角色更清晰。该种方式下,当边缘域需要再次向下扩容的时候,即成为下级的云中心的时候,平台原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当前的这个边缘域平台没有云中心平台的能力,对此,目前有如下三种相关的解决方式:
解决方式A:卸载当前的边缘域平台,并安装云中心平台,将历史数据迁移到新的云中心平台,最后和上级的云中心平台做级联。然而,该解决方式A所提供的模式操作相当复杂,由于涉及到卸载、重装、数据迁移、级联等操作,容错率相当低。
解决方式B:在现有的边缘域层级上,再部署一套云中心平台,然后将级联关系从(当前边缘域->上级云中心)变为(下级边缘域->当前云中心->上级云中心以及当前边缘域->上级云中心)的复合模式。然而,这解决方式B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可能导致机房超负荷的问题,同时这样的级联关系非常不合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应用场景功能不可用的情况。
解决方式C:跳过当前的边缘域层级,直接将新的下级边缘域级联到最上级的云中心去。该解决方式C对于本层的平台没有任何的改动,新数据直接到云中心。然而,解决方式C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物联网用户的需求,因为物联网用户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统属性,例如,滨江区某街道的数据必须先属于滨江区,才会再属于杭州市。所以这样越级的方式在互联网场景下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物联网场景下则有根本性问题,而且一旦数据出现了越级,那么最后本级边缘域可能会出现数据架空的情况,例如滨江区所有的街道都直接向杭州市的云中心上报数据,那么滨江区这个边缘域就成了多余的了。
综上,上述三种解决方式仅仅是针对需要做级联需求的时候面临的问题,物联网场景中还有一种是单机环境,比如小区,这种环境没有上级没有下级,但是要求具备所有的功能,那么按照模块分离的思路,必须部署一套云中心平台和一套边缘域平台才能满足一个小区的全部需要,这样的方式过于僵硬,也过于浪费资源。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边一体化的物联网平台,该物联网平台具备了云中心和边缘域的所有功能,通过管理各项功能,以实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物联网平台中提供针对所有功能的开关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启用或禁用某些功能实现平台的类型转换,即在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这两种类型之间进行转换。也就是说,云边一体化指的是平台内的所有软件以及功能本身并不区分云中心和边缘域,即云中心的功能在边缘域节点上也存在,只是没有被启用,从本质上来说边缘域的平台和云中心的平台其实是同一套平台,通过一个配置管理的方式对平台的开放性能力做启用和关闭,以启用的能力来定义实际角色,这样的平台组成的云边体系可以非常灵活的向上或向下延展(即边缘域可以成为再下一级平台的云中心,而云中心则成为上一级平台的边缘域),由此提高延展性。其中,上述开关控制能力的颗粒度为具体功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该物联网平台以应对物联网在扩容、升级、维护等方面的新需求。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平台,该物联网平台包括:业务功能模块103、业务配置模块101和级联模块102。
其中,业务功能模块103包括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功能以及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中,需要有一个业务配置模块101来对业务功能模块103所包括的这些功能进行管理,以例如,通过控制业务功能模块103中各项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实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配置模块101和业务功能模块103可以是独立的两个模块,业务配置模块101也可以布局在业务功能模块103内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上述几个模块外,该物联网平台还可以包括通用功能模块104。该通用功能模块104包括边缘域平台及云中心平台均具有的通用功能。从权限角度,业务配置模块101和平台的通用配置是分开的,也即业务功能模块103和通用功能模块104中的功能是不同的,通用功能模块104能够执行适用于切换之后的平台类型的通用功能。需要说明的是,通用功能模块104和业务功能模块103可以是独立的两个模块,通用功能模块104也可以布局在业务功能模块103内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此外,物联网平台内部有一个级联模块102,用于根据业务配置模块101对业务功能模块103中各项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也就是说,当物联网平台的类型需要转换时,比如从边缘域平台变为云中心平台时,除了采用业务功能的启/禁用(关闭)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对数据收发以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而级联模块102正是用于这层逻辑的封装,能够根据开启的业务功能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实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
综上所述,业务配置模块101,用于根据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来控制业务功能模块103中各项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包括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例如,如果该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为云中心平台,则业务配置模块101根据云中心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控制业务功能模块103中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业务功能开启,非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业务功能关闭。例如,如果该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为边缘域平台,则业务配置模块101根据边缘域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控制业务功能模块103中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业务功能开启,非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业务功能关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功能模块10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每个业务功能模块103,用于基于业务配置模块101的控制,开启对应的业务功能或者关闭对应的业务功能;
通用功能模块104,用于执行适用于每种平台类型的通用功能,也即执行适用于切换之后的平台类型的通用功能。
可选地,该通用功能模块104所实现的功能是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都能实现的功能。也就是说,无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的类型是云中心平台还是边缘域平台,通过该通用功能模块104都能够实现通用功能。可选地,通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实现查询、统计、存储及采集等功能。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由于不同功能的组合决定了物联网平台的类型,而不同功能的组合可以通过业务功能的启用和禁用来实现。因此,本申请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业务配置模块根据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控制业务功能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可以将云中心和边缘域的功能统合到一套物联网平台中。这样既能灵活地适用不同域,还可以合理地实现向上向下的两极扩容,应对物联网在扩容、升级、维护等方面的新需求。
可选地,业务功能模块103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至少两个业务功能子模块,以使业务配置模块101基于业务作业时间管理对应的业务功能子模块中的功能。例如,业务配置模块101基于业务作业时间控制对应的业务功能子模块中的功能开启或关闭。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功能模块103可以基于业务场景进行划分,且在业务场景划分的基础上对于业务进行时间窗口上的二次拆分,如前置、事中和后置业务等功能。
如图2所示,业务功能子模块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以及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业务的功能对目标业务进行业务配置,以及基于业务配置对目标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
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根据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的业务配置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将业务配置结果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并反馈比对结果;
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对比对结果进行查询。
例如,在业务执行的初始阶段,先由业务配置模块101控制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开启,以进行业务配置,得到业务配置结果。当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完成业务配置之后,基于业务配置对目标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业务配置模块101再控制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开启,以根据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的业务配置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将业务配置结果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反馈比对结果。之后,业务配置模块101再控制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开启,以对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的比对结果进行存档。存档之后,还可以支持对存档的比对结果进行查询。
可选地,前置业务子模块包括:第一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和第二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
第一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业务的功能对目标业务进行业务配置;
第二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业务配置对目标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以目标业务为报警业务为例,物联网平台根据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实现报警业务功能,业务配置模块101在对业务功能模块103中的业务功能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时,开启能够执行该报警业务的业务功能模块103中的业务功能。例如,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进行业务配置,针对报警业务,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中的第一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报警业务的功能对报警业务进行配置,得到业务配置结果。例如配置对哪类事件进行报警,报警阈值等。第二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根据报警业务的配置结果对报警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根据报警业务的配置结果指示针对哪类事件进行报警,因而可以对报警业务的数据按照事件类型进行分析,得到报警业务分析结果,该报警业务分析结果得出是否有需要报警的事件。之后,开启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以根据业务配置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将业务配置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反馈比对结果。例如,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开启后,将报警业务分析结果与报警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报警。将比对结果进行反馈。无论是否需要报警,均可开启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以将比对结果进行存档。之后,还可以支持对比对结果进行查询。此外,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还可以对业务配置结果进行存档,也可以支持后续对业务配置结果进行查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以报警业务为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时,业务场景不同,业务功能模块103还可以按照业务作业时间而分为其他数量及类型的业务功能子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可选地,如果一个物联网平台有不同的业务功能,可根据业务场景布局不同的业务功能模块,针对执行的任务,启动对应的业务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无论业务配置模块101控制业务功能模块103中的哪项业务功能开启或关闭,都可以由级联模块102根据开启的业务功能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其中,任务调度主要是指物联网平台在类型发生转换时所要做的调度工作,关于级联模块102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可参考下述对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中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在类型转换时,有时还需要断开之前边缘域平台连接的前置数据采集设备和后置数据分析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能够提高向上以及向下延展的可能性。例如,将云中心和边缘域整合到同一套软件框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担负的角色不同开启或关闭某些业务功能,这就保证了边缘域可以作为云中心继续向下扩展;而云中心也可以转变为边缘域向上集成,且这种方式在做角色转变时不会对已有的集群状态有改动。
另外,边缘域平台的本级数据为本级全量数据。其中,全量数据是指边缘域平台自身处理的所有数据。而云中心平台可以汇聚边缘域平台上的一些高质量数据或经边缘域平台处理过的业务数据。
由于角色不同,云中心平台的本级数据以热、温数据为主,而边缘域平台的本级数据可以为冷数据。其中,热数据可以是需要频繁访问的在线数据,该热数据的生命周期例如可以为1周到3个月。温数据可以是非即时的状态和行为数据,温数据的生命周期例如可以为3个月到6个月。冷数据可以是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例如对于离线类不经常访问的数据,冷数据需要长久、安全地保留或归档的数据,冷数据的生命周期例如可以为6个月到N年,N大于1,本申请实施例不对N的具体取值进行限定。
由于热、温数据的生命周期较冷数据的生命周期要短。因此,物联网平台的类型转换后,本级数据的生命周期将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物联网平台的类型转换后,由于物联网平台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联网平台的本级数据的生命周期也将根据物联网平台的角色切换而发生变化。例如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转换为边缘域平台,则物联网平台的本级数据的生命周期内由热、温数据为主,转换为全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云中心只存储热温数据,边缘域只存储冷数据来实现纵向分离,进而能够保证在大多数跨机房部署的使用场景下,不会发生性能和稳定性的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各个机房之间的条件门槛。关于物联网平台的本级数据的生命周期根据物联网平台的角色切换而发生变化的过程,也可参见下面物联网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技术构思,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该物联网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物联网平台,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该物联网系统中包括的物联网平台的数量进行限定。
由于上述物联网平台能够在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而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的用户不同,这就意味着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能力也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用户来说,太过久远的数据价值本身就有所降低,而过于久远的数据使用频率不高,且过于久远的数据在使用时对于性能有更大的包容,因而可以对几年前的数据在统计和处理上比最近的数据要慢一些,甚至不提供实时处理。正因为如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应用分解为云中心应用和边缘域应用两大类,将一些需要实时做判断的功能归到边缘域平台上,一些预统计的功能和数据清洗的功能同样可以归到边缘域平台上,最后将高质量和处理过的业务数据向云中心平台汇聚,由云中心平台做整体数据的碰撞、聚合、最终统计以及最终一致性一类的工作。如此一来,各个边缘域平台之间就可以不需要通信了,只要保证边缘域平台和云中心平台的机房之间的通信畅通即可,从而降低了机房配置的门槛。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所涉及的数据可以按照双向切分,该数据双向切分指的是数据按生命周期进行纵向切分,同时按云边结构进行横向切分。
其中,横向切分指的是根据云边结构,边缘域平台存储自身的所有数据,即全量数据。而云中心平台则存储所有边缘域平台处理后的高质量数据或业务数据。这样云中心平台就能提供中心用户在热数据碰撞和聚合的所有需求。又因为都在云中心机房中,从而保证了用户在使用热数据以及温数据上的性能和稳定性。
纵向切分是指在云中心平台汇聚所有边缘域平台处理后的高质量数据或业务数据,但云中心平台所存储的数据的生命周期与边缘域平台所存储的数据的生命周期不同。例如,云中心平台存储的数据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半年到一年,而边缘域平台存储的数据生命周期则是2年到5年。
此外,从级联角度来说,该物联网系统不仅要能够实现数据从下往上的传递,还要能够实现比如布控名单或者源数据的预统计等任务的从上往下的分发,以及为了容灾考虑的数据同级备份等同级之间的调度。因此,该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同步组件105。
该同步组件105,用于基于每个互联网平台中,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以使角色切换后的物联网平台正常运行。例如,该同步组件105能够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上下级数据互通、或者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任务调度,以使角色切换后的物联网平台正常运行。
接下来,以上述将一些需要实时做判断的功能归到边缘域平台上,一些预统计的功能和数据清洗的功能归到边缘域平台上,最后将高质量和处理过的业务数据向云中心平台汇聚,由云中心平台做整体数据的碰撞、聚合、最终统计以及最终一致性一类的工作为例,对同步组件105以及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的一些功能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用于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同步组件105,用于将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上级。
其中,下级即指云中心平台的下级,也即边缘域平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将一些实时做判断的功能归到边缘域平台上,因而当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后,该物联网平台不再具有实时做判断的功能。如果该物联网平台从上级接收到实时任务,则可以将实时任务下发到下级边缘域平台,由下级边缘域平台来执行该实时任务。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这类实时任务的具体任务内容进行限定,例如,该实时任务可以是实时监控任务等。
此外,除实时任务外,针对一些离线任务,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处理。即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用于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则同步组件105,用于将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上级。
示例性地,当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为云中心平台时,除针对上述实时任务和离线任务进行调整的方式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处理方式。例如,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用于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离线任务或实时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将聚合数据发送给同步组件105;同步组件105,用于将下级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并接收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级联模块102,接收级联模块102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将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例如,以离线任务是数据预统计任务为例,针对该数据预统计任务,不仅云中心平台需要进行数据统计,边缘域平台也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则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到云中心平台后,云中心平台如果接收到上级下发的数据预统计的离线任务,则将该离线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同步组件105将下级任务发送给下级,即该云中心平台的下级。云中心平台执行本级任务,获得执行本级任务得到的统计数据(即第一数据)。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得到下级的统计数据(即第二数据),由同步组件105将下级的统计数据发送给云中心平台,云中心平台将云中心平台的统计数据和下级的统计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将该聚合数据发送给同步组件105。之后,再由同步组件105将聚合数据发送给上级,即云中心平台的上级。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以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为例,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用于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时,接收上级下发的本级任务,获得本级执行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三数据;同步组件105,用于将第三数据发送给上级。
其中,本级任务可以是一些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当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时,接收上级下发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将该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作为本级任务来执行,得到的数据由同步组件105发送给上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对同步组件105以及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102的一些功能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实施时,级联模块102还可以有其他对数据收发和任务调度情况进行调整的方式,同步组件105也可以针对级联模块102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以使角色切换后的物联网平台正常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中,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可进行持久化消息通信,例如用kafka或其他具备持久化能力的消息中间件作为物联网平台之间相互通信的桥梁。这样就保证了消息或数据不会出现丢失,在允许一定延迟的情况下,对于云中心和边缘域节点之前的通信配置要求又进一步的降低,保证了跨机房部署方案的整体可用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物联网系统包括:云中心平台(也称云中心集群)和边缘域平台(也称边缘域集群);
其中,云中心平台包括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云中心平台可以分为一级或多级云中心平台。边缘域平台包括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边缘域平台可分为一级或多级边缘域平台。每级云中心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云中心平台,最后一级云中心平台连接一个或多个边缘域平台;
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物联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中,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物联网平台,是指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中至少有一个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当然,也可以全部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物联网系统中,物联网平台是云中心平台还是边缘域平台可以通过是否存在下级来判断。也就是说,若一个物联网平台有下级,则该物联网平台为云中心平台。反之,若一个物联网平台没有下级,则该物联网平台是边缘域平台。
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既具备云中心平台的功能,也可以具备边缘域平台的功能,但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中,一个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是云中心平台或者边缘域平台,不存在一个物联网平台既是云中心平台又是边缘域平台的情况。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云边一体化也不是一个物联网平台的类型可以同时是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而是指可以通过配置灵活变更类型,使得物联网平台使用云功能还是边功能。
另外,边缘域平台和云中心平台可分别部署在不同机房中,例如,如图5所示,部署边缘域平台的机房为本地机房,部署云中心平台的机房为中心机房。一般的云边结构体系中,中心机房的配置一般都比较高,而本地机房则参差不齐,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对本地机房设计一套容灾方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案是使用一个服务器数量低于边缘域中任何一个机房的备用机房来做边缘域机房某个或某几个一段之间内整体下线情况的容灾,如图5中的独立备用机房。如图5所示,运维平台可对本地机房内的边缘域平台进行监听,当监听到失联后,向独立备用机房发送失联机房绑定的前端设备IP。独立备用机房根据绑定的前端设备IP与前端设备重新建立设备的数据接入通道,并将前端设备的实时数据写入。之后,由独立备用机房将数据备份到本地机房。此外,独立备用机房将实时数据发送到数据同步服务,由数据同步服务将实时数据同步到中心机房。
例如,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参见图6,若任一云中心平台包括下一级云中心平台,则任一云中心平台的下一级云中心平台包括一个备用云平台。
每个云中心平台下级需要有个灾备平台,即备用云平台,通过该备用云平台能够实现容灾方案,进而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备用云平台可以使用一个服务器数量低于下级中任何一个机房的备用机房,来做下级某个或某几个一段时间内整体下线情况的容灾。
可选地,除了针对云中心平台设置备用云平台,实现容灾方案外,参见图7,最后一级云中心平台还连接一个备用边缘平台。同理,云中心平台下的边缘域平台也可以设置有灾备平台,即备用边缘平台。通过该备用边缘平台能够实现容灾方案,进而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备用边缘平台可以使用一个服务器数量低于下级中任何一个机房的备用机房,来做某个或某几个一段时间内整体边缘域平台情况的容灾。
需要说明的是,备用机房在边缘域均正常的情况下,不做任何数据的处理和接入工作,从而不会因为同时有几个机房下线,导致数据量猛增将其余正常工作的边缘域节点冲垮。
基于相同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参见图8,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801中,在需要将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切换至目标平台类型时,管理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切换。
其中,目标平台类型包括云中心平台或者边缘域平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包括云中心平台的功能和边缘域平台的功能。
在需要将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切换至目标平台类型时,管理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切换,包括:
首先,确定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该平台类型为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具备云中心和边缘域的所有功能,同时提供了针对所有功能的开关控制能力,因此,在该物联网平台工作时,需要先确定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该目标平台类型为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也就是说,需要确定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是云中心平台还是边缘域平台。如果确定出该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是云中心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是边缘域平台,则后续会按照边缘域平台的功能进行管理。如果确定出该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是边缘域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是云中心平台,则后续会按照云中心平台的功能进行管理。
关于确定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例如,如果该物联网平台存在下一级平台,则该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为云中心平台。如果该物联网平台不存在下一级平台,则该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为边缘域平台。
其次,在物联网平台中开启或关闭与该目标平台类型对应的业务功能,以及开启适用于该目标平台类型的通用功能。
确定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后,可以根据目标平台类型来控制开启对应的业务功能,以切换至目标平台类型。例如,如果确定出该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是云中心平台,则在物联网平台中开启云中心平台对应的业务功能,关闭边缘域平台的业务功能,从而后续能够按照云中心平台对该物联网平台进行管理。如果确定出该物联网平台将要切换的目标平台类型是边缘域平台,则在物联网平台中开启边缘域平台对应的业务功能,关闭云中心平台的业务功能,从而后续能够按照边缘域平台对该物联网平台进行管理。
可选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支持按照业务场景对业务功能进行划分,因而管理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切换,包括:在物联网平台中,基于业务作业时间控制对应的业务功能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切换。此部分内容的控制方式可参见上述针对业务功能模块10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802中,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目标平台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物联网平台可以在云中心平台和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当物联网平台切换到目标平台类型后,需要根据开启的业务功能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目标平台类型。
可选地,如图9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803中,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
例如,基于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上下级数据互通、或者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任务调度。
由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如果一个物联网平台切换了平台类型,则该物联网平台与相连的物联网平台之间的通信也会因为平台类型切换而适应性变化。对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相应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下级执行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上级。
除上述调整方式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方式:
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离线任务或实时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相应的,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下级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并接收下级执行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可选地,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物联网平台由云中心平台切换至边缘域平台时,接收上级下发的本级任务,获得本级执行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三数据;
相应的,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第三数据发送给上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根据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及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可参见上述物联网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具体举例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以向下扩容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物联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当前的边缘域平台的下级部署新的平台,则在新平台的功能配置界面将边缘域相关的业务功能开启,将云中心平台相关的业务功能关闭,并且,对当前的边缘域平台开启云中心平台的业务功能,关闭边缘域平台的业务功能。当然,为了保证业务的完成效果,在关闭边缘域的业务功能之前,需要保证现有的边缘域业务功能所执行的业务均已执行完毕。
此外,因为从逻辑上来说云边一体化的物联网平台的同一功能在不同平台类型中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如果通过分支判断来实现变化会导致代码的扩展性很差。比如出现一个新的平台类型时,本来只要配置业务功能就好,现在还需要改代码增加新的分支,这就导致了云边一体化的物联网平台的交互不能是上下级的直连交互。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下级同时部署一套同步服务系统,即通过同步组件进上下级数据互通以及任务调度,从而能够丰富上下级平台的功能交互,保证类型的顺利转换。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是向下扩容的例子,向上扩容场景更加方便,只需要在新的上级部署一套物联网平台,功能配置参照云中心平台即可。之后,在本级部署一套同步服务,即同步组件即可,本级的功能配置无需改动。可选地,在单一场景下,则只需要部署一套物联网平台,然后将所有的功能开关打开即可,在单机环境下无需部署同步服务。
不难看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通过对业务功能的配置进行类型的转换,既能灵活而又合理地实现向上向下的两级扩容,又能以低成本满足单机环境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平台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中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在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在本申请的可能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包括:业务功能模块、业务配置模块和级联模块;其中,
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云中心平台所具备的功能、边缘域平台所具备的功能;
所述业务配置模块,用于管理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的各项功能,以实现所述物联网平台在云中心平台及边缘域平台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配置模块对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中各项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云中心平台或边缘域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至少两个业务功能子模块,以使所述业务配置模块基于所述业务作业时间管理对应的业务功能子模块中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功能子模块包括根据业务作业时间而拆分的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以及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业务的功能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业务配置,以及基于所述业务配置对所述目标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事中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的业务配置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将所述业务配置结果与所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并反馈比对结果;
所述后置业务功能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查询。
5.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组件,用于基于每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中,所述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以使角色切换后的所述物联网平台正常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
所述同步组件,用于将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将所述聚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同步组件;
所述同步组件,用于将所述下级任务发送给所述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级联模块,接收所述级联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将所述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8.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需要将所述物联网平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切换至目标平台类型时,管理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所述切换;其中,所述目标平台类型包括云中心平台或者边缘域平台,所述当前所处的平台类型为所述云中心平台或者所述边缘域平台,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包括所述云中心平台的功能和所述边缘域平台的功能;
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以适应切换后的目标平台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所述物联网平台中的业务功能,以实现所述切换,包括:
基于业务作业时间控制所述物联网平台中对应的业务功能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所述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的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重新调度为由下级执行;
则所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发送给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将所述下级执行所述重新调度的任务得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上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业务功能的管理结果,确定所述物联网平台由边缘域平台切换至云中心平台时,将上级下发的任务中的实时任务或离线任务拆解为本级任务和下级任务,并获得本级执行所述本级任务得到的第一数据,以及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则所述基于对数据收发及任务调度情况至少之一进行的所述调整结果,进行任意两个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或者任务调度,包括:将所述下级任务发送给所述下级,调度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并接收所述下级执行所述下级任务得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发送至上级。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经配置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在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CN202010064657.XA 2020-01-20 2020-01-20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Active CN111371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4657.XA CN111371833B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4657.XA CN111371833B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833A CN111371833A (zh) 2020-07-03
CN111371833B true CN111371833B (zh) 2022-10-21

Family

ID=7121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4657.XA Active CN111371833B (zh) 2020-01-20 2020-01-20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183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4318A1 (zh) * 2010-04-30 2011-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业务的架构及实现物联网业务的方法
CN106209812A (zh) * 2016-07-04 2016-12-07 深圳市得润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平台数据封装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8647A (zh) * 2016-03-26 2016-06-15 成都秦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用于智慧城市体系的智慧家用能源物联网系统
DK3386219T3 (da) * 2017-04-07 2021-05-25 Telia Co Ab Fremgangsmåder og apparater til tilvejebringelse af en tjeneste til en iot-enhed
CN109862087A (zh) * 2019-01-23 2019-06-07 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0460656B (zh) * 2019-08-01 2022-04-01 安徽领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环保物联网远程监测云平台
CN110505312B (zh) * 2019-09-09 2022-05-10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云端部署的物联网平台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4318A1 (zh) * 2010-04-30 2011-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业务的架构及实现物联网业务的方法
CN106209812A (zh) * 2016-07-04 2016-12-07 深圳市得润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平台数据封装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833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3118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22007552A1 (zh) 处理节点的管理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1729412B (zh) 地理信息服务的分布式层次集群方法和系统
CN105376083B (zh) 节能控制方法、管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CN101958805B (zh) 一种云计算中终端接入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11732B (zh) 配置业务资源的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12463366B (zh) 面向云原生的微服务自动扩缩容和自动熔断方法及系统
CN102521044A (zh) 一种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分布式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7612771B (zh) 一种基于动态迁移的sdn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CN103053146B (zh) 数据迁移方法和设备
CN112583861A (zh) 服务部署方法、资源配置方法、系统、装置及服务器
CN101640644A (zh) 基于灵活链路组的流量均衡方法和设备
CN102105865A (zh) 虚拟机环境中不中断网络连通性的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958297B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系统
US9857825B1 (en) Rate based failure detection
CN107682411A (zh) 一种大规模sdn控制器集群及网络系统
CN103546572A (zh) 一种云存储装置以及多云存储联网系统和方法
US11894978B1 (en) Computing power scheduling methods,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a
US200700030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ly configuring a reporting network
CN107018018A (zh) 一种基于sdn的服务器增量在线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14338670B (zh) 一种边缘云平台和具有其的网联交通三级云控平台
CN111371833B (zh)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的管理方法
US20150372895A1 (en) Proactive Change of Communication Models
WO2020158016A1 (ja) 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9714223B (zh) Nfv架构下实现网络业务接入动态负载分担功能的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